⑴ 雨污分流如何施工
雨污分流是雨水不能进污水管,当然,污水是绝对不允许进入雨水管的。未分流情况下雨水可能进入污水管道。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用于被污染的河流。雨污分流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要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到相应国家或地方标准后再排到河道里,这样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含量高,有条件的会设置收集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网进行处理。
一片区域内雨水通过雨水汇总管——安全分流井——分流到进水管——到达第一个装置,截污挂篮装置——弃流过滤——进水井——出水井——设备间(地埋一体机,加药装置,沙滤器)——加药消毒,紫外线消毒——到达清水池,进行回用。回收的雨水可以浇花灌溉园林,可以冲洗路面,可以洗厕所等。
注释:一般清水池,污水池用雨水模块搭建的。
⑵ 污水管道施工应该注意什么
1、在施工前,要根据使用空间的特点、环境等,选择合适材质的污水管,这样可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也有更好的排水效果。
2、在施工前,需仔细检查污水管是否存在破损、堵塞等问题。若是它的管身有破裂,需及时更换新的污水管,或是管道中有杂物堵住了,则要及时将杂物清理干净,以免在安装好之后,出现排水不畅等问题。
3、在设置污水管时,尽量不要弯曲,尽量让管道保持直线,这样能减少堵塞问题的发生,能保证排水速度和效率。
4、在连接污水管时,需使用配套的管件,其管件之间要连接紧固。若是管件之间存在松脱、破裂等情况,在使用中就会出现漏水等问题。另外,我们还要检查各配件之间是否安装正确,若是安装错误,也会影响污水管的使用性能。
5、在施工完成后,还要再次检查各管道的连接情况、管道质量情况等,以免出现渗水、漏水等问题。
⑶ 污水管道施工流程
1,路基填方地段,管道和检查井的施工,与路基填筑互相配合,当路基填筑高于污水管顶0.5时,先开沟槽,埋设污水管道和检查井,尔后继续施工路基。当路基填筑至级配碎石层底面标高时,施工雨水管道和检查井。
2,机械开挖管沟槽,边坡1:0.25。 路基挖方地段,路槽开挖,挖管道沟槽,进行污、雨水管道和检查井施工。
3,机械开挖管沟槽,边坡1:0.25,机械吊装管就位。 管道沟槽开挖后,必须进行沟槽地基承载力测定,测定采用重型击实法进行测定,地基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注混凝土垫层,如地基承载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回填碎石垫层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理后再进行地基承载能力确定。
4,测量放线,雨、污水管道线,,每隔20m设中心桩,排水管道放线,每隔10m设中心桩。管道检查井处、变换管径处均应设中心桩,必要时要设置护桩或控制桩。排水管道抄平后,应绘制管路纵断面图水管线测量工作,应有正规的测量记录本,认真详细记录。
5,测定碎石垫层承载力满足要求后,将在垫层上按设计要 求支模板,并浇注凝土枕基,混凝土采用C15混凝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布管工作。
6,待枕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管道吊装到枕基上, 并用红砖固定其位置确保两管道的中心线一致,保证管道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不允许管道中心线交错。
7,管道布设好后在枕基上标明管道接口线及模板安装线, 支设模板时必须对进行加固,并采取措施防止模板漏浆,在进行大于500的管道接口施工时应将钢丝网按设计要求固定在混凝土管上。
污水支管的平面布置取决于地形及街区建筑特征,并应便于用户接管排水。常见的三种形式:
(1)低边式:当街区面积不大,街区污水管网可采用集中出水方式时,街道支管敷设在服务街区较低侧面的街道下称为低边式布置。
(2)周边式:当街区面积较大且地势平坦时,宜在街区四周的街道敷设污水支管,建筑物的污水排出管可与街道支管连接称为周边式布置。
(3)穿坊式:街区已按规划确定,街区内污水管网按各建筑的需要设计,组成一个系统,再穿过其他街区并与所穿街区的污水管网相连称为穿坊式布置。
⑷ 市政工程污水管顶管施工方法是怎样的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版开挖面层,并且能权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⑸ 污水处理厂施工工艺
污水从外输系统进水井进入整个处理过程,随后污水经过粗格栅间截留去除大于专20mm的漂浮物质。随后通过属污水提升泵房的作用,将处理后的污水提升至细格栅间及曝气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类颗粒杂质。随后污水进入到浮动填料生化池,通过微生物消耗水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净化后的水进入二沉池,使活性污泥与再生水分离。分离后的水进入加氯接触池,使处理后的水与氯气充分的混合接触,保证氯气的消毒效果。消毒后的水进入鼓风机房,最后排入河流。
⑹ 污水处理厂的施工内容及流程是什么
内容包括场地平整、污水处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土建工程,厂区给排水管网、照明、道路和通讯及污水截流管道等工程。
建筑物与构筑物描述:
1、粗格栅进水泵房
进水泵房由地下进水管、粗格栅间、地上提升泵房及溢流井组成。
①、地下进水管为D500、深3m的玻钢管。
②、粗格栅间为长10.9m、宽7.8m、深约5.5m的地下钢筋砼深池,与进水管相连。
③、提升泵房设在粗格栅间上方,粗格栅间顶板即为提升泵房的地坪,泵房为砖混结构,现浇楼板,平面尺寸为9m X 13.65m,层高5.7m。
2、细格栅、沉砂池
沉砂池由进水渠道、沉砂池主体、中间渠道、出水池组成。该系统为架空式钢筋砼结构。
①、沉砂池主体为直径2.53m的园形架空水池两个,下部为锥形并带有集砂斗。
②、出水池为深2.5m,平面尺寸3.49Mx5m的钢筋砼深井。
整个系统顶部设有人行走道及防护栏杆。
3、生化池
反应池是本工程中最大的一组钢筋砼水池。其平面尺寸为29.3m X 10.6mX4m,深度6.4m,其中地上3.2m,地下3.2m。该池共分4格,每一格有一道钢筋砼隔墙(下方留孔)。池顶周边设有人行通道及钢栏杆。格与格之间的钢筋砼隔墙顶部设有深1.Om,宽1.5m的沟道,上设钢格栅盖板及钢栏杆。池内有工艺等专业所需的预留孔洞及预埋件。
4、鼓风机房
结构形式为单层砖混结构,层高7.5m。值班室为依附的砖混结构。
5、配水井
配水井为一平面尺寸为4.85X2.25m,深2.2m,中间有隔板将其分为5部分,池内设有直爬梯。
6污泥脱水间
结构为单层砖混结构,层高7.5m,基础为刚性基础。
7、综合楼
二层砖混结构,现浇楼板,条行基础。内有办公室,值班室化念室等。
8、变配电间
为单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砼屋面,基础为墙下砼条型基础。
工程的工作内容较多,有下述17项:
第一项为基础、水池等的土方开挖;第二项为砼及钢筋砼工程;第三项为砖砌体工程;第四项为地沟及设备基础施工;第五项为沟、渠、池的闭水试验;第六项为土方回填;第七项为门窗、楼梯、栏杆等的制作、安装和油漆;第八项为内、外墙面的粉刷和喷涂;第九项为顶棚的粉刷;第十项为屋面找坡、找平及防水施工;第十一项为室内地平施工;第十二项为室外散水、坡道、踏步及排水沟施工;第十三项为吊车轨道、连接件、车档等的制作、安装和油漆;第十四项为厂区给排水管道与建筑物室内外给排水卫生设施的施工;第十五项为厂区供电外线、建筑物室内外照明及防雷接地施工;第十六项为厂区道路、排水沟、管和绿化施工;第十七项为配合设备、水、电安装、修补因安装碰伤的墙、地面、门窗及室外散水道路等工作内容
⑺ 雨水管道、污水管道交叉处怎么施工
交叉处的主要问题是高程冲突,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交叉时,原则是雨水管道让污水管道,不允许雨水管道直接穿污水管道,破坏污水管道的整体性与密闭性,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造成污水、雨水泄漏,污染地下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降低排水管道的过水能力。管道剑圣主要应该注意以下要求:
一、消除高程冲突
在新建排水管道与其他管线(道)交叉并有高程冲突时,应按照规范要求,在投资、工期、管顶覆土深度、工作面大小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对其他管线(道)进行迁移或改线,在排水管道的上(下)经过,消除高程冲突,满足排水管道的施工空间要求。同时,为今后市政管线建设中尽量避免高程冲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设计单位应尽量掌握工程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的实际埋设情况,并据此对排水管道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
2) 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线的规划工作,合理规划与分配地下空间,并严格按规划实施。
3) 从体制入手,尽快改变各类管线建设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
4) 提前介入,做好施工前的协调工作。完工时,及时将竣工资料归档保存。
二、技术处理
对不能迁移的交叉管线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特别是交叉并有高程冲突时不允许管线直接穿排水管道,否则将破坏排水管道的整体性与密闭性,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造成污水、雨水泄漏,污染地下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降低排水管道的过水能力。
1、在对管道交叉进行必要的处理时,要尽量保证或改善排水管渠的水利条件,处理的基本原则是:
1)应遵循设计,按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
2)管道交叉处理要尽量满足其最小净距。
3)有压管道让无压管。
4)雨水管道让污水管道。
5)支管避让干线管。
6)小口径管避让大口径管。
7)可弯曲管道让不可弯曲管道。
8)临时管道让永久管道。
9)尽可能减少开挖工作面和填挖土方量,降低造价,保证工期。
10)应联系有关管道(线)主管部门,取得同意和协助。
2、新建排水管道与其他管道(线)交叉,高程未发生冲突的处理措施如下:
1) 新建排水管道在下,其他管道在下,通常采用槽底砌砖墩的方法对上面管线进行保护。当上面管线较多,且管径较大(如大管径的供水管,排水管)采用开槽施工填挖土方过大,且对已建管道保护有困难时,宜采用顶管法施工排水管道。
2) 新建排水管道在上,其他管线在下时。应先测算上、下管道之间间距和交叉处的槽底地基承载力,如果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上方排水管道可直接施工,否则须进行必要的处理,通常做法是将两者之间的原状土全部挖除,填充中粗砂并振动压实后再施工上面的排水管道,必要时还可以在排水管道的管基下增设保护垫层。
3、新建排水管道与其他管道(线)交叉,高程发生冲突的处理措施如下:
1) 双(多)孔法。在管底设计标高不变的情况下,可采用较小管径的双(多)孔管道代替原设计排水管道,达到降低管顶标高要求,保证其他管线从上面通过。一般情况下,替代孔数应小于四孔,管径应>300mm。根据实践经验,如果替代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波纹管)实际过水效果更好,这主要因为该管内壁粗糙系数n仅为0.009,小于粗糙系数n为0.014的水泥砼管,在实际运用中,建议采用小一型号管径替代即可。
2) 暗渠法。采用现场浇筑制作矩形钢筋混凝土暗渠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现场可根据交叉管线侵占过水断面的尺寸和排水管道流量、流速来确定暗渠顶板高程和横断面加宽尺寸,以保证其他管线不直接穿越和排水管道的水利条件。
3) 倒虹管法。当排水管道与其他管道的高程冲突严重,不能按原高程径直通过时宜采用此法,铺设时应尽可能与障碍管线轴线垂直且上行、下行斜管与水平管的交角一般应小于30°。因该法容易引起淤塞,须建造进、出水井。进水井应设置事故排出口,其前的检查井应设沉泥槽,另外当管内设计流速不能达到0.9m/s,则建成使用后应定期对倒虹管冲洗,冲洗流速不小于1.2m/s。
4) 检查井法。当排水管道和其他管线直接相交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果穿越管线管径较小,可采用检查井法解决。排水管道断开后用检查井连接,其他管线则加套管保护后按原高程从井内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