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钠是一种谷氨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形成的盐,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1908年日本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从海带中提取出一种白色化学物质,经化验是谷氨酸钠,发现这就是海带煲汤味道鲜美的秘密,申请了专利并起名“味之素“,成了畅销产品。
日本的味之素传入中国后,引起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兴趣,买了一瓶来研究,后来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称之为味精。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
用水解法生产味精很不经济,因为这种方法要耗用很多粮食,每生产1吨味精,至少要花费40吨的小麦。而且,在提取谷氨酸钠时要放出许多味道不好的气体,使用的盐酸也易腐蚀机器设备,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污水。因此,味精公司不得不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以便用更好的方法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
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宣布,他们已找到了这位“小工艺师”,这就是短杆菌。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协和的科学家们用糖、水分和尿素等配制成培养液,再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将那些杂菌统统杀死,然后把培育好的纯种短杆菌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接种进去,让它们繁衍后代。由于“小工艺师”们的努力,把绝大部分的糖和尿素转变为谷氨酸,最后,把它中和成为钠盐。
1957年左右开始采用工业化方法进行生产,现在大部分谷氨酸钠都用此法制得。
制作方法
1.发酵原料:用淀粉、糖化液、废糖蜜和合成醋酸作为炭素源,氮源则用中和了的氨、尿素等。另外还添加一定量的磷酸钾、硫酸镁、硫酸铁等无机盐类和生物素、硫胺(维生素B2),而且还必须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和界面活性剂。
2.加工、发酵:将杀菌后的原料放入大缸中,在其中接种已培养好的种菌。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已发现多种,但往往采用Micrococcus glutamicus和Brevibacterium属的细菌。加入本培养液5%左右的前培养液,平均每分钟送入为原料容量1/2~1/4的无菌空气,边送边搅拌进行培养,其酸度保持在PH7~8。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性质的细菌。如环境条件不能满足量,则谷氨酸的发酵过程就不能进行。
3.除菌:一般在30~32℃下,经过40个小时培养之后,进行过滤除去菌体而得到谷氨酸溶液。
4.浓缩、析晶、分离:将谷氨酸溶液浓缩而得到谷氨酸结晶体。
5.中和、精制: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和、精制而成谷氨酸钠。谷氨酸的产量为所用糖料的30~50%。
但是,国内味精厂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时,一般受目前已有的设备和工艺的限制,并不先分离菌体,而直接从含有菌体和蛋白质的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由于发酵液中存在的菌体不利于谷氨酸结晶的分离,所以都存在着收率难以提高,质量不易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得不到彻底解决等缺点。
② 如何从味精中提取氨基酸(谷氨酸)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放入小半杯水,向其中加入味精,用筷子搅拌,使味精溶内解,一直加到容味精无法溶解的时候停止,将杯中的味精溶液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并向其中缓慢加入白醋,(一定要缓慢加入)边加边搅拌,你会发现杯中出现了一些白色沉淀,这就是氨基酸的一种(谷氨酸)。
③ 关于葡萄糖和谷氨酸配制COD标液的一点疑问
我觉得你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来做就可以了,不用管它怎么计算,我也没算过。比方说我用重铬酸钾法,配标液就是临苯二甲酸氢钾,方法上说称多少就称多少撒,不管他怎么计算来的还是怎么来的,配出来的溶液COD就是500不就得了
④ 什么是谷氨酸发酵生产
就是这样
1、15N稳定性同位素标记L-谷氨酸的生产工艺
2、L-谷氨酸产生菌和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3、L-谷氨酸的制备方法
4、L-谷氨酸发酵新工艺
5、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6、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的基因和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7、产L-谷氨酸棒状细菌及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8、产L-谷氨酸细菌和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9、从等电点结晶母液中回收谷氨酸的新工艺
10、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方法
11、从谷氨酸发酵液中分离菌体的方法
12、从谷氨酸发酵液中回收谷氨酸及相关物质的方法
13、从谷氨酸发酵中回收二氧化碳的方法
14、发酵产生L-谷氨酸的方法
15、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16、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2
17、甘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
18、高纯度N-(4-[N,N-二(2-碘乙基)氨基]苯氧羰基)-L-谷氨酸
19、谷氨酸发酵液等电点提取的前处理方法
20、谷氨酸发酵液两步凝聚除菌体方法
21、谷氨酸钠制备方法
22、含锌谷氨酸发酵废液的脱锌处理
23、聚-γ-谷氨酸产生菌及生产聚-γ-谷氨酸的方法
24、离子交换法回收谷氨酸的洗脱新工艺
25、连续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26、连续提取谷氨酸的方法
27、流加等电结晶与离子交换耦合的提取谷氨酸新工艺
28、柠檬酸、谷氨酸和赤霉酸的固体发酵设备
29、凝聚除菌体提取谷氨酸的方法
30、浓缩含菌体发酵液提取谷氨酸的方法
31、全母液离子交换法回收谷氨酸工艺
32、生产L-谷氨酸、L-脯氨酸或L-精氨酸的细菌和方法
33、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34、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35、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36、生产L-谷氨酸的细菌和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37、生产L-谷氨酸的细菌和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2
38、生产谷氨酸的方法
39、提高植物谷氨酸含量的方法以及具有较高谷氨酸含量的植物
40、通过伴随有沉淀的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41、通过补加糖生产高浓度聚谷氨酸的方法
42、通过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43、通过发酵生产L-赖氨酸及L-谷氨酸的方法
44、通过发酵制备L-谷氨酸的方法
45、通过发酵制备L-谷氨酸的方法
46、味精生产中谷氨酸等电母液综合利用治理方法
47、锌盐法提取谷氨酸无锌排放新工艺
48、新的谷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49、絮凝气浮法除菌后提取谷氨酸的方法
50、一水合谷氨酸一钠晶体的结晶方法
51、一种N-苄氧羰基谷氨酸的生产方法
52、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方法
53、一种调味液及提取谷氨酸的生产方法
54、一种谷氨酸提取方法
55、一种净化谷氨酸发酵液的方法
56、一种利用碱性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谷氨酸的方法
57、一种提取谷氨酸的方法
58、一种味精废水谷氨酸一次离心分离回收的方法和设备
59、一种以淀粉为原料的微生物谷氨酸高糖发酵控制工艺
60、一种制备N-芳酰基-L-谷氨酸的方法
61、以双酶法制糖生产谷氨酸钠
62、以糖蜜为原料生产谷氨酸高浓度废液治理工艺
63、应用分离膜超滤谷氨酸发酵液提高提取收率的方法
64、由对硝基苯甲酰谷氨酸还原为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新工艺
65、玉米粗淀粉制糖并进行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
66、制备L-谷氨酸的方法
67、制备L-谷氨酸的方法2
68、制备谷氨酸一纳的方法
69、制备结晶的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⑤ 离子交换法提取的谷氨酸怎么结晶呢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发酵液中谷氨酸与其它同性离子吸附能力的差别 将这些离子选择性地吸附到树脂上 然后用洗脱剂先后洗脱 从而得到谷氨酸
谷氨酸是一种两性电解质 其等电点 为pH3.22.当pH^3.2时 谷氨酸带正电荷 呈阳离子状态 它能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
三 仪器与试剂(一)实验器材 (1)玻璃层析柱 (2)试管 (3)移液管 (4)恒压洗脱瓶 (5)部分收集器 (6)水浴锅 (7)分光光度计 (8)电炉
(二)材料与试剂(1)苯乙烯磺酸钠型树脂(100~200目)(2)2mo1/L盐酸溶液(3)2mo1/L氢氧化钠溶液(4)标准氨基酸溶液 将天门冬氨酸和赖氨酸分别配成2mg/mL的0.1m1/L盐酸溶液(5)显色剂。2克水茚三酮溶于95%乙醇中 加水至100毫升
四 操作步骤
(1)树脂的准备 树脂过夜㓎泡 使树脂膨胀 加2mo1/L NaOH至上述树脂中搅拌2号倾弃碱液 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 加25m1 12mo1/L HC1搅拌2h 倾弃酸液 用蒸馏水充洗涤树脂至中性
(2)层析柱的准备 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HC1处理成H*型后洗至中性 搅拌1小时后装入层析柱 使之自然降沉到一定高度
(3)加样分离 将液面缓慢放至贴近层析柱表面 由柱上端仔细加入pH4.5的发酵液离心液3毫升 同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每管收集1毫升 测量收集液pH 洗脱液加入速度控制在0.5m1/mim 当样品液弯月面靠近树脂顶端时 立即加入发酵液 如此重复 不断测量收集液的PH值 直至树脂吸附饱和
(4)洗脱 加样完毕后 用滴管小心注入60·C4%(或2%)氢氧化钠溶液(切勿搅动床面)用试管收集洗脱液 每管收集1毫升 同时测量收集液pH 直至收集液
⑥ 谷氨酸生产排放的汽体是否有毒
谷氨酸为细菌发酵,菌体细小,采用传统过滤方式难以将菌体过滤完全,通常的生产工艺中将发酵液直接等电点结晶。由于发酵液中存在大量菌体及蛋白,使得一次结晶收率及结晶纯度较低,通常情况结晶收率仅为78%~85%,母液中剩余相当一部分谷氨酸。为了保证收率,通常采用树脂回收母液中的谷氨酸,生产过程中,涉及多次树脂洗脱液的套用以及树脂的漂洗、再生等环节,工艺路线较长及繁琐,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酸碱。同时,结晶母液在树脂吸附后直接作为废水排放,其中含有大量的菌体,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味精生产中最大的环保问题。
采用0.05~0.1m过滤孔径的HYFLUX不锈钢膜分离系统处理发酵液,可将发酵液中所有菌体、固体蛋白、胶体等不溶物彻底去除,同时去除大部分大分子物质,如蛋白、多糖等,尽可能去除发酵液中影响结晶的杂质,可大大提高结晶收率和结晶纯度,减少母液中残存的谷氨酸的量,同时减少母液中的菌体及蛋白等,使进入树脂的料液清澈透明,大大减少回收母液用树脂,同时解决了大部分的污水问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非常显著。
同传统工艺相比,采用HYFLUX不锈钢膜分离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解析液中产品纯度大幅提高,杂质含量少,从而使一次结晶收率以及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减少树脂用量50%以上;由于进入树脂料液清澈透明,进入树脂柱的污染物大大减少,使漂洗水量大幅减少,同时大大延长树脂使用寿命,避免树脂中毒的发生; 精制成本大幅度降低。
1、采用膜分离工艺I产生的环保效益
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十分困难,耗用大量资金。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主要来源是发酵液等电结晶后经树脂排放的菌体以及大量的漂洗用水。
采用HYFLUX不锈钢膜分离新工艺,可以将发酵液中菌体、蛋白等有效截留,经干燥制成高蛋白饲料牗蛋白含量约70%牍,实现变废为宝;发酵液中大部分产生BOD/COD的物质被截留,使树脂流出液中的污染大大降低;由于进入树脂的料液杂质减少,需要的漂洗水大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废水总量及污染程度废物总量仅为原工艺的10%以内。不仅有效解决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问题,同时将污染变废为宝,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HYFLUX不锈钢膜分离系统的优势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发酵液澄清,由于膜污染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因而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采用特殊工艺制作的HYFLUX不锈钢管式膜,其膜层为惰性,支撑层为316L不锈钢制成,对料液中的任何物质不产生任何吸附作用,有极好的抗污染性,解决了难以解决的膜污染问题。由于不锈钢膜采用金属支撑层,使其具有超强的伸缩性能,能够耐受瞬间大幅度温度变化,同时具有很好的耐机械性能,克服了陶瓷膜由于材质带来的缺憾。
由于不锈钢膜的过滤通道较其他类型膜宽,使其浓缩倍数高,顶洗水量少;采用惰性膜材质,使清洗方便,通量恢复彻底,并且清洗费用低;使用寿命可以长达10年以上。
参考资料:www.hqgt.com
⑦ 味精厂的废水含有哪些有害成分
可以通过飞秒检测精确分析之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味精生产分为水解和发酵两种方法,现主专要采用发酵法属。此法以淀粉质粮食为原料,经酸水解成葡萄糖,或直接采用制糖的蜜糖为原料,利用谷氨酸细菌的发酵作用,生成谷氨酸,再中和结晶生成味精。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浓硫酸、浓氨水等。味精废水主要来源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提取工段。目前提取工艺有离子交换法、一步冷冻等电法、以及锌盐法。据统计:某味精厂每生产1t 味精约需0. 8t 浓硫酸和0. 4t 浓氨水,排放高浓度废水20t 左右。以硫酸作为原料生产味精的厂家,其废水中NH3+的N 浓度达10000mg/ L
⑧ 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发酵以15%左右的葡萄糖为碳源,并加适量的无机盐和生物素配成发酵培养基,经连消并冷却至40℃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空罐;以流加的液氨为氮源,接种经二级扩大培养的谷氨酸产生菌。
提取现一般采用冷冻等电一离子交换法。发酵液在等电罐中一边用冷冻盐水缓慢搅拌冷却降温至5℃,一边用硫酸调Ph值至3.22(等电点);沉淀8h后,沉淀经离心分离得粗谷氨酸;母液和上层清液调配后上离子交换树脂交换,用氨水洗脱。
前流分汇入上层清液重新上柱,后流分与氨水一起作洗脱液,高流分与发酵液一起回等电罐。在装有60~65℃底水的中和罐中加入谷氨酸,搅拌,并缓慢加入纯碱溶液,中和至Ph值6.2~6.4,中和液浓度控制在相对密度1.1 7~1.18(21~2 2°Bé)。
待中和液降温至50℃以下,加入适量的硫化钠溶液以除铁;然后用粗谷氨酸回调Ph值至6.2~6.4,并升温至60℃,再加入粉末活性炭,搅拌半小时后送入压滤机压滤。
再将滤液用颗粒活性炭柱二次脱色得清液;清液送入真空煮晶锅内在60~70℃下蒸发浓缩至相对密度1.28(31.5084),加入0.3 6~0.542mm的晶种后继续蒸发结晶,期间需用热水杀晶和补加一定量的清液。
放料后,经育晶槽,再离心分离得结晶味精,母液或经脱色后再蒸发结晶,精制收率可达理论量的92%。
1、调味剂
做调味剂使用时,一般用量为0.2%~0.5%。除单独使用外,宜与核糖核苷酸和肌苷酸钠之类核酸类调味料配成复合调味料,以提高效果。谷氨酸钠是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鲜昧剂,与食盐共存时可增强其呈味作用,与5'-肌苷酸钠或5'-鸟苷酸钠一起使用,更有相乘的作用。
谷氨酸钠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味精用水稀释至3000倍仍可感觉到鲜味,广泛用于家庭,饮食业、食品加工业(汤、香肠、鱼糕、辣酱油、罐头等)。鸟苷酸钠与谷氨酸钠同时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鲜味,又称助鲜剂或强力味精。
2、医药用生化试剂
谷氨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机体中,是食品中天然存在的营养成份。谷氨酸食用后,有96%在体内被吸收,其余氧化后在尿中排出。
谷氨酸虽然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但在氮代谢中与酮酸发生氨基转移作用,能合成其它氨基酸。谷氨酸有降低血液中毒素的作用。当肝功能受损时,血液中含氨量增高,引起严重的氮代谢紊乱,导致肝昏迷,而谷氨酸能与氨起作用,降低血液中氨的含量。
另外,脑组织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他的氨基酸。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谷氨酰胺能起脑组织的能源作用,因此谷氨酸对改进和维持脑机能是必要的。此外,医药上用于预防肝昏迷,防止癫痫也可用作脑营养剂。
3、有机合成中间体
在工业上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但在世界年产量中,这种用途占的比重极小,如应用于助剂、渗透膜、丝蛋白改性、皮革助剂、生物医学材料、改性再生胶原纤维等各个领域。
⑨ 谷氨酸提取过程和方法
高中生物貌似讲过
培养黄色短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
用蒸馏或萃取的方法
这是教材理讲的 很粗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