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胶东半岛污水排放标准

胶东半岛污水排放标准

发布时间:2021-02-24 19:16:23

⑴ 山东省什么时候开始国六排放标准

目前从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从2019年起北京广州深圳将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六标准。而将在2020年全面实施国六标准。

⑵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及有关经济指标评判

(一)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总质量评判

前面已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水-土资源进行了综合承载力评判,作出相应的排序。参考国家统计局有关公报资料,在能源、矿产资源及生物资源上,也可作出相应的排序。其中,能源主要是油气和煤炭能源,两者可一并评判,见表37。

表37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能源-矿产资源综合评判排序

有关生物资源情况的评判,主要根据2005年的农林牧渔等总产值进行,见表38。

表38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物资源产值评判

大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反映了山东半岛8个城市的农、林、牧、渔生物资源的开发条件,其排序为:潍坊;烟台;青岛;济南;威海;日照;淄博;东营。

据国土资源部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地质灾害的评判(表39),灾害排名(灾害由少到多)为:济南;潍坊;青岛和淄博;日照;威海;东营;烟台。

表39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评判略表

地质-生态环境总质量评判,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以及地质灾害等因素,由下式计算: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式中:AE———地质-生态环境总质量;Ai———地质灾害各因素评判值;pi———i因子的权值,通常取1,对水资源和灾害均取2。

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评判结果列于表40。

表40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总质量评判

如果强调水资源和灾害因子,则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总评判值AE为:潍坊,7.8;烟台,7.6;济南,7.2;淄博,6.6;青岛,6.4;威海,5.6;日照,5.0;东营,4.8。

如果不强调水资源和灾害因子,则AE值为:潍坊,6;烟台,5.8;济南,4.8;青岛和淄博,4.4;东营,4;威海,3.6;日照,3。

在地质-生态环境的总质量评判基础上,再考虑目前已发展的经济状况及地质-生态环境可支撑的能力,以进行多因素评判。多因素评判有以下一些指标:

Z1:包括水资源利用率、人均GDP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消费品零售额数、千人拥有医生数、万人拥有电话数、科技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城镇化水平等。

Z2:包括人均生态指标,涉及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绿地面积、人均用水量、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SO4排放量。

Z3:反映人口、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保有量之间的关系,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森林覆盖率等,以及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

Z4: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指标。

山东半岛城市群运用上述指标评判的结果见表41。

表41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有关可支撑能力的评判

续表

在上述评判的基础上进而考虑地质灾害(Z5)情况进行评判,结果见表42。

表42 山东半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因子综合评判排序

根据上述结果再进行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评判,见表43。

表43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判

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判,采用下式计算: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式中:ST———地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判数值;

Ai———地质-生态环境主要i因子;

Ej———环境可支撑的j因子组;

pi———i因子组的权重。

通过评判表明,烟台、潍坊、淄博、济南、青岛居于可持续发展的前列,当然,这几个城市,也有重要的不良条件存在,因而,仍然需要分别予以考虑其最佳发展途径与应采取的措施。其他城市也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由于有的自然条件差、灾害多,或者目前已发展的基础条件还差些,因而评判分值低。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间,需要联合协作,这样才能相互取长补短,以共同取得可持续发展。

(二)山东半岛地区主要城市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下面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几个重要城市地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些概略讨论。

1.济南市

济南市(全市面积8227km2,人口642.88万人(2005年底))是山东省省会,主要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与商业的重要城市,济南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及地下空间开拓问题。

(1)水资源问题

有关济南市水资源的情况见表44。

表44 济南市和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对比

济南市水资源量占全省比例是比较少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是碳酸盐岩中的岩溶裂隙水。济南市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涉及鲁中南山地的岩溶水资源问题(图25)。

鲁中南岩溶水富水地段的面积为3062.90km2,占全区碳酸盐岩分布范围的13.9%,而其中的岩溶水开采资源量占全区岩溶水开采资源量的75.6%。岩溶水富水地段多位于人口密集和工农业发达地区,为满足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求,鲁中南岩溶水被大量开发。

在20世纪50年代,鲁中南岩溶水以泉水排泄为主。那时,流量在10000m3/d的岩溶大泉就有36处,泉水流量(30~35)×104m3/d,大的达50×104m3/d。7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增加,岩溶水人工开采量逐年增多。1972年枯水期,泉水出现了断流。

近年来,鲁中南岩溶水开采量已超过17×108m3/a,占全区岩溶水开采资源总量的60%以上。可见,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非常高,而全部岩溶水资源量的75%左右的实际开采资源量集中在岩溶水富水地段内。也就是说,鲁中南岩溶水富水地段,人为集中了近80%的岩溶水开采资源量。

图25 山东济南岩溶泉分布及剖面示意图(据山东省80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资料)

济南是以岩溶泉著名的泉城,由于大量开采岩溶水资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发生过岩溶泉水断流的现象。80年代初,曾在济南市召开全国水文地质学术会议,重点讨论济南泉水断流问题。当时专家们的一致意见是,应当节省与减少在泉水所在地城市区内直接开采岩溶水资源,可在济南西部地区勘探研究以作开辟新开采的水源地,也可使抽降地下水形成的漏斗西移。至于目前济南市和西部岩溶含水层是否为不同泉域,或一个大泉域具有一些分支流域,需要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也可为合理开发利用济南岩溶泉水资源提供有力的论证依据。但此项建议一直未能很好开展。因此,气候干旱时期,济南泉水不断出现断流现象,最长断流达926d。要使济南泉水不断流,据多年地下水监测资料,应当使济南市泉水排出地带的岩溶水头值,保持在27.9m高程以上,因此,保证泉水的不断流,需要综合管理济南岩溶泉水的开发与利用。济南岩溶泉水与水位、降水量的关系见图26。

图26 济南市有关岩溶泉水资源变化(据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1999~2001年,中国工程院担负国务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战略研究”,也曾在研究岩溶水资源中初步研究了济南水资源问题,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意见(卢耀如等,2002):

据以往调查成果分析,鲁中南地区2010年时,若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能够合理调配,尚可满足需求。但如遇枯水年份,一些重要城市如济南、淄博等均有供水缺口。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高峰,人民生活水平亦大幅度提高,工业也将相当发达,国民经济发展各部门需水要求将是非常高的。就鲁中南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供水能力而言,要满足本地区2030年的需用水要求,是有很大难度的。为此,对鲁中南岩溶水今后合理开发利用途径提出如下建议:

1.挖掘岩溶水开发潜力,增大岩溶水供水量

前已述及,目前鲁中南岩溶地区岩溶水资源虽然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在不同地区,开发利用程度却有很大差别。通过对有供水意义的富水地段进行水均衡计算可发现,有开发远景(剩余开采资源量大于2000×104m3/a)的富水地段仍有多处。

2.合理调整岩溶水开采布局和开采量,保护好岩溶水环境

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泉水断流等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岩溶水所导致。因此,为防止岩溶地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合理调整开采布局和开采量,是非常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针对目前岩溶地区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的济南市,就合理调整岩溶水开发的具体对策,作些探讨。

济南素以“泉城”闻名于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自然景观和“趵突腾空”的壮观景象,使济南成为北方重要旅游城市。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泉水断流甚至干枯,严重损坏了济南市的美好形象。因此,进行济南保泉供水对策研究,对保护济南市旅游资源、发展本市经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建议:

(1)调整开采布局,压缩泉区附近地下水开采量

在泉区建设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是导致济南“四大泉群”出现断流现象的直接原因。自1959年至1981年,泉区地下水开采量由7.21×104m3/d增至31.22×104m3/d,地下水位从31m下降至26.73m,1997年泉区地下水开采量17.4×104m3/d。据分析,如保证泉水常年出流,泉区平均地下水位必须保证在27.9m以上,相应泉流量为14×104m3/d;如保证泉水常年“喷涌”的景观,则地下水位必须保证在28.3m以上,相应泉流量为17.49×104m3/d。目前泉区地下水开采量为17.48×104m3/d,如维持“喷涌”,在现状开采条件下,泉城内自来水厂必须全部停采。

(2)泉水“先观后用”

对于泉区泉水可以在观赏后,再抽取净化以继续开发利用。这条措施是比较经济可行的。因为在泉区内原本就有3家自来水厂,供水管理是现成的,只需稍加改造即可投入运营。

根据泉水排泄情况,在泉水汇集处兴建泉水处理厂,沿途要严禁污水排入。如果泉水可利用率达到80%,则每天可增加(10~14)×104m3/d的供水量,相当一个大型供水水源地。

(3)兴建地下调蓄水库

在济南单斜山前地带各个河流冲积扇区,分布有面积广、厚度大的粗砂及砂砾岩层,可充分利用其较大的储水空间及与岩溶水水力联系密切的特点进行人工回灌,将地表淡水及未被利用的地表水部分转入地下,增加地下水储量。

据分析,通过兴建地下水库,可增加1.54×104m3的开采资源量。同时,将地表水转入地下储存,可减少水面蒸发并有利于水资源保护;调蓄水库建成后可抬高区域地下水水位,对保泉供水非常有益。

(4)合理调配济南市各区县间水资源

济南市辖市内五区(市中、历下、天桥、槐荫、历城区)、四郊县(商河、济河、平阴、长清等县)及一市(章丘市),鉴于供水需求和可供水量分配不均,可以在各区县间合理地进行各种水资源调配,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5)污水利用资源化

污废水处理后分质供水,是扩大水资源量的又一途径。就济南市五区而言,目前污水年排放量为1.4×104m3/d,利用率仅为4%,故该区污水资源化大有可为。

3.地表水和地下水合理调蓄,联合调度

鲁中南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鉴于目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而地表水利用率尚很低的情况,进行地下水和地下水合理调蓄,可以使本区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对一些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已有初步调蓄,应进一步深入规划相应措施,以取得更好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调蓄效果,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这些地区包括:莱芜地区乔家店水库、杨家横水库和鹏山水源地和淄河的太河水库与大武水源地。

当然,需要强调,进一步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需要防治诱发不良的地质环境问题,如岩溶塌陷等。而目前,首先需要开展研究的,仍是济南市东西部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相应的岩溶水资源的系统划分及合理开发途径问题。

济南市,除了岩溶水资源外,在济南市历城区东北部至章丘市中部的山前冲积平原,面积为453km2,第四系厚40~80m的砂砾石含水层,单井涌水量达100t/d以上,开采条件良好。但是,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地下水埋深达30m,也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山前冲积扇砂砾石层中地下水,除了大气降水补给外,也与山区含水层中岩溶水动力条件与排泄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山前砂卵石层地下水位的下降与山区岩溶含水层的水资源变化,也有密切关系,应统一分析与研究。

如玉符河冲积扇和山区岩溶含水层的关系见图27。

图27 玉符河冲积扇纵剖面示意图和石灰岩地下水补给关系分析(据济南市水利部门有关资料)

(2)地下空间开拓问题

济南市是闻名国内外的岩溶泉城,是必须予以很好地保护的。随着济南城市的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多,因此解决市区交通发展空间,也是济南市突出的问题。

根据城市有关交通部门的规划,济南市客流发展情况见表45。

表45 济南市中心区相应年限交通需求量

1999年济南市轨道交通筹建处根据济南的交通状况,提出了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初始方案。线网初始方案由3条线路组成。

当时,有关方面专家曾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从地质上看,我们认为(卢耀如,2000;贺可强,2005):

第一,济南市发展地下交通,应当深入调查地质-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城市今后发展的情况,认真地从地质条件上考虑地下空间的规划。

第二,济南市进行地下空间开拓,应当把保护济南市的岩溶泉作为首要的评价准则,线路的规划与工程的设置,必须密切根据岩溶条件考虑,需有深入研究的科学依据。

第三,济南地区修建地铁交通网,应当根据地质与保泉的要求,采用合理的适应当地岩溶情况的设计方案,合理地安排地下与地表轻轨连接的布局。

第四,济南市地下空间的开拓,应当根据长时间的工程地质环境效应,来决定建设的方案与有关措施,因为如不考虑长时间的效应,可能会在今后引起难以挽回的损失,特别要注意建成运行后对泉水的不良效应与诱发塌陷等灾害问题。

一方面,修建轨道交通,是建设地面轻轨,还是进行地下空间开拓,以地铁为主,或者地表轻轨与地铁相结合,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以地下空间开拓为主,必须研究对济南城市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运动与补给途径及地下岩溶水的水质的影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济南市各泉的流量与水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要解决交通问题,也需要发展轨道交通。

综合这两个有矛盾的因素,从保护岩溶泉城这一基本原则出发,为使今后济南市交通建设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控制泉水出露老城区的发展。老城区已封闭了二环路以内自备水井及自来水供水井,实行了统一管理。这对减少老城区乱开采岩溶水是有好处的。此外,老城区内不能再发展耗水企业,便于减少老城区对水资源的需求。

其次,老城区以发展地上轨道交通为主。在老城区,有人主张轨道交通埋深在8m以内。即使如此,也仍是会破坏岩溶水的排泄运动路线的,因为岩溶水是涌出济南市地表的有压水流,浅埋的隧道仍会对岩溶的排泄产生重要影响。其他城市已证明,深入含水层中的混凝土桩及地下建筑,对地下水的渗流及渗流量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明显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再次,轨道交通线应以泉城西部新区为主。在新发展的济南西部地区,可较多考虑轨道交通,尽量建设在第四系及非碳酸盐岩地带,以和东部城区相连接,但深入地下深度也应当以不影响岩溶水排泄运动的规律为主。西部的轨道交通,也可尽量建在第四系与石灰岩界面以上地带。

总之,济南市城市建设需要轨道交通,但从保护济南岩溶泉水这一珍贵资源出发,应当更多深入地研究济南市地质-生态-环境以及地下空间开拓的综合效应。

2.青岛市

青岛市面积10655km2,人口819.55万(2005年底),主要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镉污染和海平面上升。

(1)水资源问题

青岛市的水资源匮乏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就已存在,后来引黄入青,才缓解了供水困难的局面。青岛水资源情况见表46。

表46 青岛2005年水资源总量

青岛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3.91×108m3/a,P50%时为9.7×108m3/a,P95%时水资源量只有7478×104m3/a。2005年青岛市用水量已超过10×108m3/a,而当年水资源量达23.70×108m3/a,但考虑到生态水流量只应占当地水资源量的40%左右时,则2005年青岛市用水量已达当年水资源量的42.6%。如遇上旱年,青岛市的水资源将很紧张。

青岛市水资源的水质不是很好。青岛市评价河段数为915.2km,而全年超标河段长达660.2km,超标率为72.2%。青岛地区水库的水质,在10个水库中,有4个水库为Ⅱ类水,2个水库为Ⅲ类水,4个水库为Ⅳ类水。青岛不同季节水库水质列于表47。

表47 青岛地区水库水质类型

就地下水而言,青岛市潍弥白浪的平原区和胶莱大沽平原区,地下水水质为HCO3-SO2-4-Na2+-Ca2+型水,作为饮用水,水质不好。

青岛市地下水污染情况见表48。

表48 青岛市地下水污染状况统计单位:km2

V类水在平原区占平原面积的21.6%。所以,从水资源数量及质量上看,青岛市水资源仍是制约青岛市发展的首要问题。

(2)镉污染问题

在环境污染中,需要提及毒性排名第三的镉(Cd)的污染问题,镉克拉克值为0.2×10-6,岩石中平均含量为0.058×10-6

镉在工业上有重要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了镉的环境污染。对于人体而言,镉是一种仅次于黄曲霉素和砷的有害元素。人的体内本身不存在该元素,也就是说,镉不是人体内必须元素。它的存在无论多少,都是一种祸害,只不过是当摄入量少时,对人体影响小一些,摄入量多时,危害严重一些。镉对人体的危害表现在干扰人体对铜、钴、锌和钙等有益元素的代谢,抑制激活酶系统,从而造成对肾脏、骨骼及肺部的损害。所以,国家在对镉的环境问题上有严格要求,对大气和烟尘等的工业排放都有限定标准,特别是对人们每天的必需品(如食品、水、肉类和鱼类)含量有严格要求。青岛地区岩石、土壤及海水中镉的含量及国家标准(GB18668—2002)见表49。

表49 青岛地区岩石、土壤、海水中镉含量及国家标准

(据徐建民,2005)

由表49可见,岩石、土壤、海水中都含有镉,但含量并不是太高。检测发现,海洋贝类中镉的含量已较高,见表50。

表50 海洋生物镉含量及国家标准单位:10-6

注:*指菲律宾蛤。(据徐建民,2005)

已有研究表明,人体中镉含量相对较低,青岛市各水体中镉含量列于表51。表51说明,只有胶州湾内孔隙水镉含量较高,为0.023×10-6,其他都小于0.n×10-9

表51 青岛地区水体中镉含量 单位:10-9

(据徐建民,2005)

青岛地区镉主要集中在胶州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最大为1×10-6,高含量集中于大港口北侧、海泊河口北侧和李村河口南侧。

目前,青岛蔬菜中镉含量为(0.004~0.045)×10-6,相对在允许值之内。只是海洋贝壳、鱼类中镉含量较高,故食用海产品还是要有控制。海底沉积物中镉含量高,主要是污染物中镉的累积所致。

青岛地区含镉高的土壤———褐土,与形成土壤的母质———变质岩一样,分布范围小,其含量虽然还不到影响植物生长的程度,但也应引起重视。一是今后需提高精度进行调查,应在现有区调的基础上,在以人居环境为目的的重点地区开展详细调查,将含镉高的植物及农作物检析出来,将造成镉污染的化肥、农药、饲料查清,分门别类进行有效的治理;二是在已查明的镉高值(如褐土壤)区,禁止进行农垦、放牧和养殖,可人为地进行植物栽种,如种植加拿大杨、旱柳、白榆和桑等木本植物,在水量充沛的水田区可种植苎麻,让这些植物进行自身的土壤修复,可避免有毒的镉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三是在镉含量较高的地区进行封闭的酸碱调和沉淀,施用促进还原的有机物质使镉形成硫化物沉淀而降低土壤镉含量,例如,施有磷酸盐类物质可使镉形成难溶的磷酸盐沉淀。

(3)海平面上升问题

青岛是滨海的城市,有岩石海岸,也有平缓的滩涂与平原海岸带。

青岛海水入侵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最严重,由于采取控制开采滨海地带地下水资源措施,90年代相对稳定。

青岛市海水入侵总面积为159.64km2,占青岛市总面积的2%左右,主要是在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的滨海地带,如大沽河下游、白沙河—柳阳河下游、洋河下游、黄岛辛安等,因而危害极大。

全球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还会上升,将会对青岛市的发展构成重重危害。前已论述,第四纪末次冰期时,渤海以及黄河的海平面,比目前海平面要低百米以上,而在全新世暖期时(距今5千至7千年),海平面迅速上升,平均上升速度为0.02m/a。在21世纪,海平面可能由于温室效应而上升0.5~1m,21世纪末可能上升3m,有的人认为可达6m,这样将会对青岛的海港和滨海平地区的工农业都构造严重威胁。

在1880~1998年,全球温度变化有两个显著的增温期,1910~1942年全球温度上升0.4℃,1976~1998年全球温度上升了0.35℃。

1971~1975年,中国海平面从-3.9m上升到7.5m,上升了11.4m。

随着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风暴潮的灾害也将加剧。因此,应当未雨绸缪,在青岛今后的发展中,需考虑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响。

此外,根据调查,青岛地区花岗岩体中x射线辐射水平基本上是正常的本底值,平均为9.36×10-8GY/h,人工放射性污染不明显,天然辐射为本底值。此外,在x射线辐射水平较高的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上,全国x剂量率平均为6.2×10-8GY/h,山东省平均为(6~7)×10-8GY/h,偏高,但仍在天然辐射本底外辐射的变化范围内。

对青岛地区放射性地面核素(238U、232Th、40K)浓度的详细测量结果显示,238U浓度平均为28.60Bq/kg,略低于全国平均值33.0Bq/kg和全省平均值30.9Bq/kg。放射性232Th浓度平均为60.25Bq/kg,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41.0Bq/kg,是山东省平均值25.6Bq/kg的两倍多。放射性核素40K浓度平均值为1083Bq/kg,是全国平均值440Bq/kg和全省平均值599.2Bq/kg的两倍多。232Th放射性核素偏高与青岛-李村断裂带有关,而40K偏高与花岗岩体的钾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数值偏高,但未形成放射性核素高浓度背景区。

3.淄博市

淄博市面积有5938km2,人口442.44万(2005年)。淄博市处于鲁中南山地,主要有煤炭资源,石化工业、陶瓷工业发展较好。淄博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

(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淄博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2.4×108m3/a,2005年径流深约190mm,比2004年的220mm低,但高于多年平均值130mm。2005年,地下水资源量有10×108m3,总水资源量约有15.55×108m3/a,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6×108m3/a左右,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也有7×108m3/a左右。因此,对淄博市的水资源而言,地下水资源,特别是岩溶水资源,还是主要的。据水利部门计算,2005年除了排入地表、为地表水重复计算量以外,淄博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只有5.38×108m3/a。应当从地下岩溶水资源量有10×108m3/a这个数据,考虑其合理的开发利用问题。

2005年,淄博市供水也是以地下水为主,全市全年供水10.2×108m3/a,其中地下水占2/3。目前,淄博市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已经近于极限。以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108m3/a,2005年供水量10.2×108m3/a计,2005年供水占多年平均水量的63%。从上下游生态需求上看,不能再增大开发量。通过地下调蓄,及增加利用雨水资源和地下水库储集量(前已论述),以应对旱年对水资源的需求。

淄博市评价污染河段长148.8km,超标率为100%。据环保部门调查,淄博地区3个水库,非汛期时水质为Ⅵ类水。

从目前水质情况看,淄博地区地下水质以Ⅰ—Ⅲ类为主,平原区有895km2为Ⅳ类(表52)。淄博市炼油化工厂,曾引起当地的地下水污染,后经处理,情况有些好转。张店污水处理厂可进行17×104t/a污水的三级处理。

表52 淄博地区地下水水质类型统计 单位:km2

淄博市还存在超采地下水的问题。

淄博—潍坊采区地下水漏斗,分布于沂蒙山北翼冲洪积平原,自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东至潍坊市东昌平县卜庄,涉及滨州、东营、淄博、潍坊4市,总面积42891km2。淄博—潍坊地下水超采等值区划见图28。

地下水漏斗区位于孝妇河、淄河、潍河、弥河、白浪河及其冲洪积扇上,含水砂层厚度大于10m,有砾石—细砂层变化,单井涌水量达500~1000m3/d,有的地带可大于3000m3/d。

由于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最大埋深达40m,滨海地带也出现海水入侵,海水入侵区面积达482km2

(2)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

2000年淄博市开采固、液、气矿产资源的矿业产值达16.47亿元,排在以油气为主的东营市和以固体矿为主的烟台市之后,位列山东半岛地区的第三。2004年,矿产产值达31.94亿元,仍居第三位。

淄博煤田、坊子煤田和龙口煤田,矿区塌陷面积已达42.113km2,塌陷中心深达0.1~12m,淄博和坊子煤矿的复垦率达84.0%~99.3%,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塌陷面长达310m,宽8~12m,深6~8m,曾陷入12家民房。今后这个铁矿区的塌陷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图28 淄博—潍坊地下水位超采等值区分图(据山东省地质环境检测院)

4.其他城市

其他几个城市,也都存在着重要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东营,存在海水入侵、水资源不足、与存在有地下水漏斗,以及地面沉降、黄河变迁与风暴潮危害。

烟台,主要有海水入侵、风暴潮及地质灾害。

威海,存在海水入侵、地震灾害威胁及风暴潮灾害。

莱州湾南岸,风暴潮的危害会更加严重,特别是今后全球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对东营、烟台、威海3市,都会构成严重的危害。

2005年8月9日“麦莎”台风在大连旅顺口两次登陆。为应对台风灾害,山东省主要在莱州湾南岸转移人口5.6万(图29)。今后这种情况还会加剧,结合威海的地震活动,渤海及黄海产生地震-风暴潮的灾害是需要有力地防范的。虽然2005年山东沿海城市的台风及风暴潮没有造成大损失,但这种危险性是不可忽视的。

日照、潍坊,也都存在水资源的问题。日照的海水入侵,潍坊的地下水过量开采产生的大漏斗,以及今后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危害,都需要很好地考虑应对措施。

图29 2005年登陆我国大陆的台风登陆地点和受灾区分布(台湾资料暂缺)(据国家减灾委公报,2006)

⑶ 山东滨州限国几排放

山东滨州限国五排放。
环保部发布《关于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版
公告指出,东部11省市,权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海南省,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客车、重型柴油车(仅公交、环卫、邮政用途),须符合国五标准要求。
全国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客车和公交、环卫、邮政用途),须符合国五标准要求。
山东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和市质监局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执行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的通知》,自2016年4月1日起,只要不符合国五排放标准,无论是新车还是外市转入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都不予办理注册登记或转入手续。

⑷ 山东省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执行什么排放标准

这个标准你要看污水处理厂的能力,各个县都有可能有差异,你还是要根据所在区的污水厂接受能力来执行的

⑸ 山东泰安的企业排入污水处理厂应该执行什么标准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⑹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问题分析与评价

一、土地资源的压力与问题分析

1.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1)土地资源严重短缺

山东省国土面积15.7×104km2,2000年末人口8997万,人均面积0.17hm2,是全国人均量的23%、世界人均量的7.7%;人均耕地约0.07hm2,山东省作为全国的产粮大省,不但要保障本省的粮食安全,而且还是全国的重要商品粮食生产基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建设用地的增加,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少(徐银良等,2004)。

(2)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1990~1995年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约1.1个百分点,1996~2000年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约1.7个百分点。1996~2000年,仅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1.67hm2,年均增长率3.5%。近年来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和速度远大于17个中心城市。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设用地的增加速度会逐年提高。

根据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2010年,GDP总量要达到15000亿元左右,较2002年增加8000亿元;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增长近一倍;城镇化达到60%。依据近年来全省GDP10%以上的年增长幅度、建设用地增加与固定资产投资幅度初步预测,半岛地区的建设用地每年需增加25万~30万亩。

2.土地利用受后备资源有限的制约

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使得人均地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而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人均用地需求增加,导致土地供需紧张。1949~2000年的50年中,山东省人口增加了近一倍,人均土地和人均占有量也仅剩原来的1/2。尽管人口增加可以为土地开发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但如果超过资源承载能力,将危及全省社经济的持续发展。

2001年山东省土地后备资源总量大约有200×104hm2(未利用土地158×104hm2,滩涂和苇地35.7×104hm2,废弃工矿用地7×104hm2),一般分布在黄河三角洲位置偏远、人口稀疏的地区和地形起伏大的鲁中南山地丘陵,土地质量差,对其进行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得到保证。

3.建设用地总量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

在调研中,地方土地管理和建设部门普遍反映建设用地指标短缺,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建设用地浪费现象。山东省建设用地效率低,许多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超标,特别是小城镇。城镇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强,城镇规划不能得到完全执行,大量城镇“摊大饼”式地自由扩展。城镇用地功能分异不明显,一些大中城市中心商务区(CBD)、工业区、居住区混杂;中心区建筑高度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在大城市辅区及交通沿线地段,耕地被非法用作非农用途现象极为普遍。一些中小城市盲目追求高标准,不顾实际,修大马路,建大广场,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用地效率低,集聚作用难以发挥。

4.用地结构不合理

建设用地结构也不合理,在城市用地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工业用地比例过高,全省超过21.6%,特别是大城市工业用地更高(济南23.3%,青岛22.0%,淄博26.8%),而美国只有7.3%,我国香港只有5.95%;居住用地比重偏低,山东省3个大城市分别为济南28.%、青岛29.9%、淄博27.6%,大大低于国外居住用地的中位数45%和平均数43.4%;商业和服务业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比重偏低,全省设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只有16.3%,不足我国12个园林城市平均值(38%)的一半。建制镇的用地结构与城市基本相似。

5.土地管理体制有待改善和完善

山东省的土地管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明显,政府对城市土地供应总量缺乏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土地的市场化和土地经营方面明显滞后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份。土地的招标、拍卖、租赁、农用地产权转让等相关制度需要建立或完善;在土地转让中,划拨的土地仍然占据较大比重(2000年全省接近40%),土地管理需要众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国土资源厅作为全省土地主管部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执法单位,工作往往受到其他行政部门的干预,合理的规划和措施难以得到全面执行;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关系需要理顺,作为执法部门,国土资源厅和各地方局的权威性应该加强。

二、土壤类型与特点

由于山东半岛地域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形成的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和盐碱土5大类。自东而西随着气候、生物、地势、岩石、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变化,依次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有棕壤、棕壤与褐土、潮土与盐碱土(张俊民等,1986)。可以将半岛地区分为4个土壤类型区,其边界与Ⅲ级地质构造单元边界基本一致。

三、土地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1.水土流失

山东半岛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其中山地丘陵区被列为全国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90年统计数据表明,青岛市总面积为10970.56km2,以水蚀为主的水土流失面积达9832.3km2,占总面积的89.6%,全市土壤侵蚀模数为2133t/km2,年平均侵蚀1.58mm,其中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模数为2727t/km2,年平均侵蚀深度2.02mm,市区中部平原洼地及滨海滩地一带水土流失程度较轻,年平均蚀深0.44mm。烟台市与威海市总面积19475.27km2,水土流失面积13284.36km2,占总面积的68.2%,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为次。平原区的垦利县有风沙面积20.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广饶县有风沙面积87.04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74.536万亩的50%。

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土层变薄,肥力降低,土质变粗,盐碱化增大,淤积港口、海湾、水库,抬高河床,影响防洪除涝,导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土壤盐渍化

工作区盐碱地主要分布于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滨海平原区,地貌类型为冲积海积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平原,地面标高一般小于10m;另外,在胶东半岛主要河流入海口附近滨海平原地带也有盐碱土分布。

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多为大力平整土地,开挖干渠河道,发展机井,修条、台丰产沟,疏排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使其长期处于临界水位之下。

3.矿山生产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1)露天开采对表土资源的破坏

据调查统计,山东半岛城市群各类矿山露天采场破坏土地面积总计85.56km2,其中有耕地16.29km2,园地0.19km2,林地0.82km2,草地0.27km2,其他类型土地67.98km2

此外,露天开采尤其是石材开发,易造成边坡失稳,产生地裂缝、崩塌、滑坡等重力地质灾害,对采矿安全构成危害。据调查,由于此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历史记载在工作区时有发生。

(2)尾矿、固体废料占用土地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属于人口密集区,矿产资源集中地带多为低山丘陵区,可利用土地资源贫乏,土地利用率较高,造成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占地危害比较突出。工作区截至2001年底矿山尾矿占地21.9126km2,其中耕地1.3563km2(占6.19%),园地0.0307km2(占0.14%),林地1.8072km2(占8.25%),草地0.3298km2(占1.5%),荒地13.4668km2(占61.46%),坡地3.4303km2(占15.66%),其他1.4905km2(占6.8%);区内矿山固体废料占地13.7865km2,其中耕地1.5702km2(占11.39%),园地0.001km2(占0.01%),林地0.8716km2(占6.32%),草地0.0094km2(占0.07%),荒地7.2601km2(占52.66%),坡地3.2045km2(占23.24%),其他0.8697km2(占6.31%)。

4.土壤污染问题

(1)污水排放与污灌

山东半岛是水资源紧缺的地区,由于污染,大部分河流水质严重污染,主要水质指标大大高于灌溉标准;部分河流尤其是莱州湾南岸和胶东半岛地区的河流大部分时间中下游河道干枯,枯水期已经成为排污沟。

利用污水灌溉在沿河地带是相当普遍的。实行污灌可以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对水资源紧缺的环渤海地区有一定的现实作用,但灌溉污水成分复杂,有的含有土壤难以降解的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物质。

(2)农药和误施滥用化肥农药

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和误施滥用化肥药,是耕地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化肥在土壤中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由于使用氮素化肥造成硝态氮积累。

⑺ 山东威海在用车如何查询尾气排放标准

在车辆检测中心进行尾气检测,合格后会给一个检测合格证,贴在车窗上就行,方便上路时随时检查。

⑻ 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第三章 污染防治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四条 实行沿线区域分级保护制度。根据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的要求,将沿线区域划分为三级保护区: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是指输水干线大堤或者设计洪水位淹没线以内的区域。
重点保护区是指核心保护区向外延伸十五公里的汇水区域。
一般保护区是指除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以外的其他汇水区域。
第十五条 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沿线区域内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需要削减的排污量以及削减时限,应当符合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
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削减已有污染源的排污总量;在未完成削减排污总量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可能有重大水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十六条 沿线区域内的水污染物排放,应当按照《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执行。
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前款规定标准、超过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指标或者对调水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应当限制产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产治理。
第十七条 沿线区域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规划建设再生水截蓄导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并配套制定和实施防污调控方案,保证调水水质。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制定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环境保护、公安、水利、渔业、安全监督等部门备案。
发生较大、重大或者特别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或者消除危害。
第二节 城市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污染防治和保证调水水质的要求,组织建设城镇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并确保于调水前建成和投入使用。
城市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中的污水管网,应当按照雨污分流和污水资源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已建区域应当逐步对现有污水管网进行改造或者建设截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
第二十条 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产生的污水,应当全部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排污单位应当对产生的污水进行预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城镇污水管网。
未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必须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并做到达标排放。
第二十一条 污水处理厂应当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因设施改造或者技术检修等原因确需停止运行的,必须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当地建设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应急预案应当提前报设区的市建设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建设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污水处理厂不得超标排放污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应当达到《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污水处理厂应当进行脱氮除磷处理,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
污水处理厂应当安装进、出水水质自动监测装置,并与全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联网。
第二十三条 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的处理,应当通过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进行。可以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应当予以分类拣选和回收利用;属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第三节 工业污染防治
第二十四条 设置排污口、扩大排污口或者改变排污口位置的,应当符合水体水质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削减幅度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
核心保护区内不得设置排污口;原有的排污口应当于调水前拆除。
重点保护区内应当严格限制设置排污口。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应当严格执行禁止与限制开发建设的产业名录,并优先安排无污染或者污染轻的项目。
沿线区域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污染严重的项目。建设其他项目的,应当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及削减幅度的要求;不符合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二十六条 核心保护区内除建设必要的水利、供水、航运和保护水源的项目外,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其他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原有的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应当于调水前拆除或者迁移。
第二十七条 重点保护区内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染严重的企业或者生产线,应当依法予以关闭、搬迁或者停止运行。
第二十八条 能够做到达标排放但仍对调水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造纸、酒精、化工、淀粉、印染等生产企业,应当对其排放的废水实施资源化处理。
第二十九条 煤炭、矿山、冶炼等用水量大且易于回收使用的企业,应当建设相应的截蓄回用设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四节 面源污染和其他污染防治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水体排放、倾倒生活污水、垃圾、油类、酸液、碱液和剧毒废渣废液等有毒有害物质。
在核心保护区或者主要河流两岸露天堆放、储存固体废物以及煤炭、石灰等易污染水体的物质的,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止污染水体的措施。
第三十一条 在沿线区域内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一般保护区内应当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
(二)在重点保护区内限制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
(三)在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推广使用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推行精确施肥、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和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三十二条 在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从事规模化畜禽养殖;在其他区域内从事规模化养殖的,应当建设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并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
对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用地膜等农业生产残留物,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三十三条 实行南四湖、东平湖湖区功能区划制度和人工养殖总量控制制度。
根据湖区的功能分区和环境承载能力,将湖面划分为禁止养殖区、天然捕捞区、人工养殖区以及水生植物栽培区。
人工养殖区内应当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品种和密度,鼓励推广使用污染物产生量少和自然水体养殖技术,限量发展并逐步取消人工投饵性鱼类网箱、网围等养殖方式,并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人工养殖区应当建立必要的隔离设施,防止养殖污染其他水域。在人工养殖区以外的其他人工养殖设施,应当依法清除。
第三十四条 核心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直接向输水干线排污的饭店、旅馆或者其他旅游、娱乐设施;已建成的,应当限期治理;经治理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予以拆迁或者关闭。
第三十五条 进入输水干线的机动船舶,应当配备相应的防止污染的设备和油污、垃圾、污水等污染物集中收集、存储设施,并制定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在港口、码头、船闸等船舶集中停泊区域,应当设置与其吞吐能力或者通行能力相适应的船舶油污、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接收与处理设施、设备。污染物接收与处理设施、设备的建设,由港口、码头、船闸的经营单位负责。
运输、储存危险化学品的,按照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实行河道底泥清淤疏浚制度。
河道底泥对调水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清淤疏浚。

阅读全文

与胶东半岛污水排放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房顶净化器怎么留电源 浏览:393
空气净化器在密封房间怎么使用 浏览:513
固体废水的长度是多少 浏览:408
喝纯净水喝自来水哪个好 浏览:584
日本为什么还有核废水 浏览:520
如何处理电厂煤废水 浏览:625
仓库edi 浏览:674
食堂净化器怎么安装 浏览:861
加完蒸馏水充电冒泡 浏览:52
金日牌反渗透净水器说明书 浏览:772
牙刷杯里的水垢怎么才能去掉 浏览:393
是时候回学校了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813
用什么方法能拆发动机滤芯 浏览:713
纯水tps多少直饮 浏览:939
明曰之后怎么获得树脂 浏览:468
锡柴4110机油滤芯没油怎么办 浏览:297
常压蒸馏后有重油吗 浏览:514
大通v80机油滤芯什么型号 浏览:75
企业中水回用培训 浏览:924
过滤嘴香烟诞生时间 浏览: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