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作为溶剂在冷浸法中的应用为什么受到局限
不溶于水的就不行了呀
B. 香原料采用水中蒸馏的特点是什么适合于哪类原料的蒸馏
从植物的含香部位采用物理方法
C. 如何提取花的香味
一般用浸提法和蒸馏法。
浸提法也是萃取的一种,萃取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通过系统中不同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根据所提取的组分的不同,可分为浸提法(固—液 萃取法)和萃取法(液—液萃取法)。
浸提法(固—液 萃取法) :将样品浸泡在 溶剂中,将固体样品中的某些组分浸提出来的方法。
萃取法(液—液萃取法):利用被提取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溶剂中 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
蒸馏法:
水中蒸馏法:
是将芳香植物原料先放入蒸锅内,然后加入清水或上一锅蒸馏出来的纯露,水高度刚满过物料层。加热的方法有直接通入水蒸汽加热、电夹套加热、锅底燃烧瓦斯(液化气、煤气均可)直火加热。在电夹套加热和锅底直火加热时需在蒸馏锅内物料与锅底之间设置筛板以防原料与热源直接接触造成烧焦,影响精油品质。
水中蒸馏原料始终淹没在水中,水散作用好,蒸馏较均匀,也不会因原料板结而造成蒸汽短路。水中蒸馏适于某些个体较大的鲜花,如:玫瑰花;破碎的果皮和易粘结的原料。但水中蒸馏精油中的酯类成分易水解,所以含酯类高的香料植物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水上蒸馏法:
水上蒸馏又称隔水蒸馏:是把原料置于蒸馏锅内的筛板上,筛板下盛放一定水量以满足蒸馏操作所需的产生足够的饱和蒸汽,水层高度以水沸腾时不溅湿原料底层为原则。水上蒸馏也可采用锅底直火加热、间接通入蒸汽加热、电夹套加热方式。
蒸馏开始,锅底水层首先受到加热,直至沸腾,所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通过筛板由下而上加热料层,从饱和蒸汽开始升入料层到锅顶形成水油混合蒸汽的整个过程,以缓慢进行为宜,一般约需20-30分钟。水上蒸馏原料只与蒸汽接触,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由于含湿量大,有利于精油蒸出,也有利于缩短蒸馏时间,节省燃料,提高得油率和油的质量。水上蒸馏应用较广,大面积种植的芳香植物为薄荷、香茅、桉树叶等都用水上蒸馏提取精油;此法也适用于破碎后的干燥原料包括如碎木屑和某些阴干的花草,干燥物料在蒸馏前需要用水浸泡,让物料吃透水。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就是水蒸汽直接蒸馏,是由蒸汽发生器或小型锅炉产生的蒸汽通入锅内直接进行蒸馏。通常蒸汽在筛板下直接喷出,通过筛板的筛孔进入原料层加热原料。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是具有一定微压蒸汽,用小型锅炉通入蒸汽的压力设定在0.5公斤以内。温度较高而含湿量又较低的饱和蒸汽,能很快加热料层。因此,对干料加热蒸馏时,干料必须在装锅前预先浸泡湿透。直接蒸汽蒸馏,其蒸馏速度快,温度高,可缩短蒸馏时间,高沸点的成分可蒸出,出油率高。直接蒸汽蒸馏法适于鲜料或预先湿处理的干料,如白兰叶、橙叶和桂叶等体积直径较小的物料。
D. 对于橘皮精油的提取若采用水中蒸馏法,其出现的原料焦糊问题应如何改善
目前来说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改善,很多用这个方法的都会出现焦糊的问题,所以就改成了其他的工艺
E. 提取精油生产用到的溶剂及化工原料
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茎、根或果实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挤压法、冷浸法或溶剂提取法提炼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精油又分稀释的(复方精油)和未经稀释的(单方精油)。精油的挥发性很强,一旦接触空气就会很快挥发,也基于这个原因,精油必须用可以密封的蓝色瓶子储存,一旦开瓶使用,也要尽快盖回盖子。
直火法蒸馏设备
精油蒸馏萃取是指通过水蒸气从芳香植物中蒸馏萃 水蒸气蒸馏设备
取出精油,这是萃取精油最常用,最洁净的方法,95%的芳香植物的精油均可以用蒸馏法萃取获得。芳香植物适合蒸馏萃取的部位花朵、根茎、叶片、木屑。
水中蒸馏法
是将芳香植物原料先放入蒸锅内,然后加入清水或上一锅蒸馏出来的纯露,水高度刚满过物料层。加热的方法有直接通入水蒸汽加热、电夹套加热、锅底燃烧瓦斯(液化气、煤气均可)直火加热。在电夹套加热和锅底直火加热时需在蒸馏锅内物料与锅底之间设置筛板以防原料与热源直接接触造成烧焦,影响精油品质。
水中蒸馏原料始终淹没在水中,水散作用好,蒸馏较均匀,也不会因原料板结而造成蒸汽短路。水中蒸馏适于某些个体较大的鲜花,如:玫瑰花;破碎的果皮和易粘结的原料。但水中蒸馏精油中的酯类成分易水解,所以含酯类高的香料植物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水上蒸馏法
水上蒸馏又称隔水蒸馏:是把原料置于蒸馏锅内的筛板上,筛板下盛放一定水量以满足蒸馏操作所需的产生足够的饱和蒸汽,水层高度以水沸腾时不溅湿原料底层为原则。水上蒸馏也可采用锅底直火加热、间接通入蒸汽加热、电夹套加热方式。
蒸馏开始,锅底水层首先受到加热,直至沸腾,所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通过筛板由下而上加热料层,从饱和蒸汽开始升入料层到锅顶形成水油混合蒸汽的整个过程,以缓慢进行为宜,一般约需20-30分钟。水上蒸馏原料只与蒸汽接触,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由于含湿量大,有利于精油蒸出,也有利于缩短蒸馏时间,节省燃料,提高得油率和油的质量。水上蒸馏应用较广,大面积种植的芳香植物为薄荷、香茅、桉树叶等都用水上蒸馏提取精油;此法也适用于破碎后的干燥原料包括如碎木屑和某些阴干的花草,干燥物料在蒸馏前需要用水浸泡,让物料吃透水。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就是水蒸汽直接蒸馏,是由蒸汽发生器或小型锅炉产生的蒸汽通入锅内直接进行蒸馏。通常蒸汽在筛板下直接喷出,通过筛板的筛孔进入原料层加热原料。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是具有一定微压蒸汽,用小型锅炉通入蒸汽的压力设定在0.5公斤以内。温度较高而含湿量又较低的饱和蒸汽,能很快加热料层。因此,对干料加热蒸馏时,干料必须在装锅前预先浸泡湿透。直接蒸汽蒸馏,其蒸馏速度快,温度高,可缩短蒸馏时间,高沸点的成分可蒸出,出油率高。直接蒸汽蒸馏法适于鲜料或预先湿处理的干料,如白兰叶、橙叶和桂叶等体积直径较小的物料。
F. 把材料导入加热的蒸馏水中出现泡沫,用什么把泡沫导出求解!
用细铜网将泡沫撇出即可。
G. 植物芳香油,水中蒸馏原料主易焦糊,那水下和水上就不会焦糊吗为什么
水上蒸馏,空气会冷凝水蒸气。
而水下蒸馏,根据水的密度在四度时最大往两边延伸密度逐渐减小可知上层的水温度应大于下层。
H. 不同原料蒸馏所得到的酒是相同的吗
新中国成立后,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烧酒”或“高梁酒” 等名称。由于酿酒原料多种多样,酿造方法也各有特色,酒的香气特征各有千秋,故白酒分类方法有很多。
按最新的国家标准,将蒸馏酒分为中国白酒和其它蒸馏酒。
白酒的定义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
其它蒸馏酒的定义是:以谷物、薯类、葡萄及其它水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酿制而成的、高酒精度(含酒精18~40%)的酒.按所用的原料不同, 又有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和其它蒸馏酒(如老姆酒)。
下面主要介绍中国的白酒种类。现代将白酒分为固态法白酒、固液结合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三类。
1 按所用酒曲和主要工艺分类
在固态法白酒中主要的种类为:
(1)大曲酒
大曲酒,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大麦,加上一定数量的碗豆。大曲又分为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一般是固态发酵,大曲酒所酿的酒质量较好,多数名优酒均以大曲酿成。
(2)小曲酒
小曲是以稻米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态发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3)麸曲酒
这是解放后在烟台操作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别以纯培养的曲霉菌及纯培养的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间较短,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为多数酒厂为采用,此种类型的酒产量最大。以大众为消费对象。
(4)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酿成的酒。
(5)其它糖化剂法白酒
这是以糖化酶为糖化剂,加酿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结合法白酒的种类有:
(1)半固、半液发酵法白酒
这种酒是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先在固态条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态、半液态下发酵,而后蒸馏制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
这种白酒采用串香工艺制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
还有一种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后串蒸而得。
(3)勾兑白酒
这种酒是将固态法白酒(不少于10%)与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适当比例进行勾兑而成的白酒。
液态发酵法白酒
又称“一步法”白酒,生产工艺类似于酒精生产,但在工艺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传统工艺,酒质一般较为淡泊;有的工艺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弥补。
此外还有调香白酒,这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调香白酒经调配而成。
2 按酒的香型分
这种方法按酒的主体香气成分的特征分类,在国家级评酒中,往往按这种方法对酒进行归类。
(1)酱香型白酒
也称为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酱香柔润为其主要特点。发酵工艺最为复杂。所用的大曲多为超高温酒曲。
(2)浓香型白酒
以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洋河大曲等酒为代表,以浓香甘爽为特点,发酵原料是多种原料,以高梁为主,发酵采用混蒸续渣工艺。发酵采用陈年老窖,也有人工培养的老窖。在名优酒中,浓香型白酒的产量最大。四川,江苏等地的酒厂所产的酒均是这种类型。
(3)清香型白酒
也称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清香纯正,采用清蒸清渣发酵工艺,发酵采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特点是米香纯正,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剂。
(5)其它香型白酒
这类酒的主要代表有西凤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征,这些酒的酿造工艺采用浓香型,酱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艺,有的酒的蒸馏工艺也采用串香法。
3 按酒质分
(1)国家名酒
国家评定的质量最高的酒,白酒的国家级评比,共进行过5次。茅台酒、 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等酒在历次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名酒。
(2)国家级优质酒
国家级优质酒的评比与名酒的评比同时进行。
(3)各省,部评比的名优酒
(4)一般白酒 一般白酒占酒产量的大多数,价格低廉,为百姓所接受。有的质量也不错。这种白酒大多是用液态法生产的。
4 按酒度的高低分
(1)高度白酒
这是我国传统生产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过65度。
(2)低度白酒
采用了降度工艺,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二 现代白酒酿造技术进展
1 微生物学研究
现代酿酒的基础之一是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从民国开始,对酿酒微生物进行研究,从大曲和小曲中筛选微生物,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目的是研究酒曲微生物的淀粉分解能力,以期提高出酒率,如五六十年代对大曲生产工艺技术的总结提高所做的工作;从八十年代开始,注重酒曲及酒窖泥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酒的风味的影响,以期提高酒的质量。如利用优良酒曲和酵母菌,在酒醅中泼洒己酸菌培养液等。
2 发酵工艺的研究
我国的白酒发酵技术虽源于黄酒,相对于黄酒历史而言,白酒的生产技术还很不完善,故现代对白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改革是全面总结了“烟台操作法”,这个操作方法借鉴了酒精工业的麸皮曲及酒母制作两个关健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白酒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法。当时总结了其特点是:“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十六个字。
由于浓香型酒在名优酒中的产量最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许多工厂和研究机构对浓香型大曲酒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温发酵,对发酵温度曲线进行部结,提出了前期缓升,中期挺坚,后期缓落的策略。
此外还采用回醅发酵,即长期反复发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带新醅,进行发酵的措施。或采用回糟发酵。有的也采用回酒发酵,成品酒依次分为头级酒,二级酒,三级酒。二级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发酵,再次蒸馏,可将二级酒变为头级酒。
3 人工培养老窖
浓香型白酒采用泥窖发酵,在自然情况下,一个泥窖从建窖到窖的成熟,产出高质量的酒,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对提高名优酒的产量极为不利。故名酒厂对人工老窖的培养作了大量的工作。
4 蒸馏技术的改进
蒸馏技术的提高,是提高酒质的重要环节,新技术采用缓慢蒸馏,量质摘酒,分批入库,串香法等措施。同时对蒸馏锅进行改革设计。
5 低度酒的研制
我国出口量最大的白酒,如广东的“玉冰烧”酒,酒度在29.5度,很受东南亚一带消费者的欢迎。国外的蒸馏酒酒度一般较低,在40 度左右,如果酒度超过43 度,则视为烈性酒。但是我国的白酒,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以及本身的一些特点,酒度往往在55度以上时,酒的香味才较好。大多数白酒的酒度在60度左右。酒度高的酒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知道,人的肝脏,可以分泌一种酶,叫“乙醛脱氢酶”,这种酶,可以将酒精(乙醇)分解掉,酒精就不会积累,人就不会酒精中毒,酒量大的人,往往是这种酶的分泌量较多,滴酒不沾的人,往往是不能分泌这种酶,故酒精中毒。据报道,我国人口中,酒量较小的比例较大,原因是有些人的体内不能分泌这种酶,或这种酶的分泌量少。故不能适应高度白酒。这对饮酒者的健康不利。低度白酒的研制势在必行。低度白酒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先将选择好的酒基单独加水降低酒度,澄清后,按一定的比例勾兑、调味、贮存、过滤。另一种方法是先按高度酒的生产方法进行勾兑、调味,然后加水降度、澄清、贮存、过滤。由于低度酒酒精度较低,一些芳香性的成份较难溶解其中,容易产生混浊的沉淀。故要进行“除浊”处理,将混浊的颗粒去除掉。另外,降低酒度所用的水也要经过处理。
6 后处理技术的进展
陈酿法:贮存老熟,一般用陶瓷坛陈酿效果好.
勾兑:这是决定酒质的重要环节,以往都是由富有经验的老师傅担任这项工作。现在利用计算机的勾兑技术也正在研究发展之中。
配加混合香酯(新工艺白酒)的研究:现在能够生产混合香酯。这是以硫酸为催化剂,将酒精和醋酸人工合成为乙酸乙酯,用酒精和高级脂肪酸合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酯.然后蒸馏分馏,净化处理后,进行毒性实验,证明无毒,可供食用,于是进一步制成混合各酯分的"混合香酯",作为调香剂加入到一般质量的白酒中。可提高白酒的质量。
酒香气成分的研究:白酒中的香气成分极为复杂,除了酒精(乙醇)之外,还含有数百种化学成分。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为四大类:醇类物质、酯类物质、酸类物质和醛酮类物质。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体香气成分是不同的。如汾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乳酸乙酯的含量约为乙酸乙酯含量的30%,而己酸乙酯的含量较低。泸香型白酒中,主体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及适量的丁酸乙酯。而米香型白酒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乙酸乙酯的含量较高。
7 白酒机械化生产
从古代到本世纪四十年代,白酒的生产都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非常大,如踏曲、翻曲、粉碎、酒醅的入窖和出窖都是靠人力。新中国成立后,在白酒生产的机械化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在许多方面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如用粉碎机代替了牲畜拉磨,将蒸馏器的“天锅”改为冷凝器,免去了人工经常换水。大曲的踏制改为曲坯成型机,人工推车送料改为皮带输送或桁车抓斗。陶坛贮酒也改为大容器贮酒,减少了酒的损耗,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白酒的包装设备也普遍实现了洗瓶、灌装、压盖、贴标流水线。
三 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技术
白酒生产技术随不同的种类而大不相同,在此不可尽述,在此仅简单介绍我国最具特色的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技术。
浓香型大曲酒,也称为泸香型大曲酒,是大曲酒中产量最大的酒种。我国名酒中大多数是浓香型。如四川及江苏省出产众多的中国名酒都属于这类。
浓香型大曲酒,以高梁为主要原料,采用中温培养的大曲,大曲用大麦、小麦、并配以一定比例的豌豆培养而成。发酵采用泥窖作发酵容器。酿造工艺极为复杂,其特点是:混蒸、续料。所谓混蒸,是说原料(高梁等)和发酵成熟的酒醅同时装入酒甑。在这种混合醅料中,还要配入一定比例的经过清蒸,去除杂味的谷糠,目的是使酒醅疏松。装入酒甑后,加热,在原料蒸熟的同时,也进行蒸馏,将酒醅中的酒精及其它香气成分蒸馏出来。所谓续料,举例说,总的原料需要100公斤的话,这100公斤原料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数次陆续加入,上面曾说过采用混蒸工艺,是将一部分原料和一部分酒醅混在一起同时进行蒸煮和蒸馏,也是这个道理。续料发酵时,每次加入一定比例的新原料,蒸馏蒸煮后,丢弃一部分经多次发酵、蒸馏的酒醅(这部分将被丢弃的酒醅,在发酵时及蒸馏时,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便于区别)。经过蒸馏蒸煮后的混合醅料,冷却后,加入酒曲,重新送回到泥窖中继续进行发酵。蒸馏出来的酒,则要分别入库。因为在整个蒸馏过程中,最先蒸馏出来的酒与中间过程或最后蒸馏出来的酒,口味是不相同的。最先蒸馏出来的称为“头酒”,最后蒸馏出来的酒称为“尾酒”。这两部分酒的口味都不佳,但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间过程蒸馏出来的酒,可以作为原酒分别入库。原酒经检验,确定其等级,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酒的口味才较为柔和。贮酒最好是在放在陶坛中,在较低的温度下贮酒效果最好。贮酒时间分为半年或3年不等。最后勾兑成型。
现代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继承了传统的老五甑工艺,并有所改进。总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述:
┌—→出窖堆放———┐
│ ↓
│ 大曲 发酵酒醅 高梁 谷糠 水
│ ↓ │ ↓ │
│ 打碎 │ 破碎 │
│ ↓ │ ↓
│ 碾细 │ 润料 清蒸
│ ↓ │ ↓ │
│ 过筛 │ 预蒸 │
│ ↓ │ ↓ │
│ 大曲粉 └———→配料←——————┘
│ │ ↓
│ │ 装甑 ┌——→ 酒头(作调味酒等)
│ │ ↓ │
│ │ 蒸粮、蒸酒———┼——→ 蒸馏酒(入库)
│ │ │ │ ↓
│ └———————┐ ↓ │ 贮存
│ │ 出甑 │ ↓
│ │ │ │ 勾兑
│ ↓ ↓ ↓ ↓
└————入窖发酵←加曲 ← 加水 尾酒 包装
↑ │ ↓
└———————————————┘ 成品酒
四 液态法白酒生产技术与液固法新工艺
液态法白酒是产量最大的白酒,生产方法与酒精生产类似,但在调香,后处理等方面则有所不同。将液态法与固态法相结合,创造了一套生产白酒的新工艺,即利用液态发酵法生产质量较好的酒精作为酒基,对采用固态发酵法制成的香醅进行串蒸或浸蒸,制得新工艺白酒。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薯干
↓
粉碎
↓←———————第一次配醅———┐
米糠、麸皮、麸曲、稻壳 配料 │
↓ │
润料 │
↓ │
蒸煮 │
↓ ←————— 第二次配醅 ——┤
冷却 │
↓ │
麸曲、生香酵母、酿酒酵母 →加曲、加酒母 │
↓ │
加水 │
↓ │
加香醅、加尾酒 → 混合 │
↓ │
入池发酵 │
清蒸后的稻壳——→ ↓ │
酒精 → 串香蒸馏———→出甑蒸馏—————┘
↓
新工艺白酒
建议 这没有意义
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