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蒸馏实验中等邻水的流向是
考点: 蒸馏与分馏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依据蒸馏操作需要用温度计控制版馏分的沸点权;B.冷凝管中的冷却水遵循逆流原则;C.依据蒸馏需要加热至沸腾,为防止液体沸腾,需要加沸石;D.蒸馏烧瓶应垫石棉网加热. A.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瓶的支管口,测馏分的沸点,故A正确;B.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使冷凝效果好,故B错误;C.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不能加入过多液体,防止液体溢出,并放入几粒沸石,防止液体剧烈沸腾引起液体飞溅,故C正确;D.烧瓶底面积较大,如直接加热易导致炸裂,应垫石棉网加热,故D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蒸馏的原理,基本操作,装置中的注意问题,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
2. 在蒸馏实验中,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升高温度法;对于一些制取气体量较小的装置,可采用手握法,把导管回的一端浸在水里,答两手紧贴容器(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
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手移开后,导气管内水柱上升,且较长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面差法:用止气夹夹住橡胶导管部分,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继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产生高度差,在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发生回落,说明气密性良好。
气密性检验的原则是,先让装置和附加的液体(一般指水),构成封闭的整体,改变这个整体的温度,导致压强的变化,来判断气密性好坏,由于装置的不同,检验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2)在蒸馏扩展阅读:
在升高温度法中,如果环境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接近,用手握的方法,现象就不够明显,也就是说手的温度与环境的温度差不多时,手握改变不了这个整体的温度及压强。就应该采用微热法。
微热法具体操作为:用酒精灯在容器(可以用酒精灯直接或间接加热的容器)底部微微加热,或把容器浸在热水中,如果水中有气泡放出,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 在蒸馏过程中,温度计有什么作用
可以监控温度,让温度保持在其中一个物质的沸点,如果没有温度计,会导致温度过高然后可能另外一种物质就会蒸发出来
4. 在蒸馏操作中,冷却水的流向为什么是自下而上
冷却水的流向一定要与蒸馏产生的气体的流向相反
因为在传热过程中 对流时传热效率最高 所以冷凝效果最好
5. 在蒸馏水中加浓硫酸是什么原理
浓硫酸遇水会发过强烈的放热反应,当把水往浓硫酸中加时水会爆沸,溅出会造成人身伤害,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地倒入蒸馏水中,保证人身安全。
6. 在蒸馏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馏出速度
流量过大时,蒸来汽的温度实际上是源超过沸点温度的,这是由于加热过快,一部分液体受热过度,温度直接升到了沸点之上,气化,这样测得的沸点偏高;
流量过小时,液面的蒸汽或许刚好等于沸点,在上升的过程中,和环境热交换,气体温度降低,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实际上是降过温的蒸汽,温度低于沸点;
综上,保持一个相对合适的蒸出速度对沸点测定的准确性很重要,而1-2滴是经验所得的合适蒸出速度。
7. 在蒸馏实验中,冷凝管中的冷水是上进下出还是下进上出
下进上出
这样才能让冷水与热的管子充分接触,否则,如果上进下出的话,冷凝水很可能由于重力的原因直接落到底部从出口流出,没有充分接触的过程。
8. 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上或者在蒸馏烧瓶支管口上,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温度计的位置偏下了,无法测得蒸汽的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上缘恰好位于蒸馏头支管接口的下缘。
9. 在蒸馏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馏出速度
1. 因为液体加热的时候温度并不完全均匀,越靠近热源温度越高
虽然有对流作用,但对流本身的动力来源就是温度差
加热越猛烈,温度差就越大,高温区域的温度就会越多地超过蒸馏温度,使更高沸点的物质也气化逸出,从而对蒸馏效果不利.
2. 加热过快,沸腾剧烈,蒸气的裹挟效应也加剧,会使蒸馏产物杂质增加.
3. 加热过快,沸腾剧烈,对馏出物的冷凝收集效率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