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蒸馏酒开始普及

蒸馏酒开始普及

发布时间:2022-07-02 22:44:31

1. 蒸馏酒的技术是什么时候,哪里发明的

方心芳先生认为宋朝已有蒸馏器(《自然科学史》6卷2期,1987年),但他在1934年时曾版说我国唐代即有蒸馏酒(《权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调查报告》第7号)。1975年在河北承德市青龙县出土的金代铜质蒸馏器,其制作年代最迟不超过1161年的金世宗时期(南宋孝宗时),认为可信无疑。据西方在10或11世纪发现蒸馏法以后,就可能由发酵的饮料中得到较早的乙醇(酒精)。但在16世纪以来,由谷物原料直接制备乙醇,其酒精和水的类似饮料产品,就被广泛应用。

2. 蒸馏酒技术哪年传入中国

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元代,元朝时期的欧亚征服,才令蒸馏器传入国内,才出现蒸馏酒技术,不过蒸馏酒也并没有普及,直到清朝之后才开始被推广。

在蒸馏器传入之前,国内一直都是发酵酒,最高也只能达到18度左右,也就是现代的黄酒。要知道秦朝才出现酒曲酿酒,汉朝才有明确的酒曲、谷物配方,知道唐宋时期黄酒也趋于完善,出现了“花雕”“女儿红”“状元红”等历史名酒。

蒸馏酒技术的发展

蒸馏器传入后,有了蒸馏酒技术,但也一直以低度发酵酒为主,蒸馏酒被认为是尝鲜的“洋玩意”,直到清朝以后,蒸馏酒才逐渐被推广,改革开放以后,蒸馏酒迅速占领主导地位,并命名为“白酒”,所以蒸馏酒技术从元代开始,但真正被推广还是清朝以后,并且在建国以后才成为主导。

3. 《唐六典》规定职位越高配给酒量越多,蒸馏酒从何时出现

唐代时期酒的种类又有一些发展,除传统的黄酒、果子酒如葡萄酒外,还从波斯引进了些外国酒。《国史补》在谈到唐代的名酒时说:“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蒲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蠊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二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这其中的三勒浆类酒都是外国酒。

从这些酒名中我们发现许多带有“春”字。除此之外,带“春”字的酒还有金陵春、梨花春、松醪春、竹叶春、玉露春、庆云春等、可知这一时期习惯以“春”字名酒,“春”酒以外见于史籍的各类酒名还有地黄酒、送鸡酒、三辰酒、鱼儿酒、扶头酒、松花酒、椒葱酒等,名目繁多,用途也不一样。至于蒸馏酒,虽然这时已有“白酒”“烧酒”等词语,但它们是否指蒸馏酒,学术界还有不同意见。

这时的黄酒有清浊之分,大多带有酒糟,临饮时要进行压榨或过滤。所以李白有诗云:“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这“压酒劝客”就是将酒糟压榨掉,再请客人喝的意思。当时饮酒还讲究温热了喝,到寒冷的冬天,更要喝烫沸了的沸酒。唐代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

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

据说唐代大臣裴度“盛冬常以鱼儿酒饮客。其法:用龙脑凝结,刻成小鱼形状,每用沸酒一盏,投一鱼其中”。

这时的黄酒有的着色,颜色发红。李贺有诗道:“琉璃锺,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形容的就是当时好酒的颜色。

另外当时酒的味道有的很甜,所谓“酒味浓于饧”、“酒似饧”讲的都是这种甜酒。唐代诗人如杜甫、韩愈均喜欢喝甜酒。韩愈在《芍药歌》一诗中说:“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把他饮甜酒赏芍药醉倒花前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上述一些阶层外,平民百姓饮酒嗜酒的想亦不少,但史籍记载不多,令人遗憾,这里试举二例如下。一例是唐代诗人杜甫和他的朋友卫处士的小聚。他在《赠卫八处士》的诗中写那位卫处士“驱儿罗酒浆”,然后“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以饮酒来抒发友情和久别重逢的喜悦。另一例是长安卖凶器家伙计们的饮酒。他们吃的是“大猪五头,蒜齑数瓮,薄饼十拌”,喝的是“白醪数斛”,数百人边吃边喝,最后“及暮皆醉”,气势颇为壮观。

这一时期饮酒的场所除在公堂、家中或郊野外,还有许多是在酒肆和酒店里,前述卫士们聚饮清化坊就是其中一例。另外这一时期酒肆的特色之一,是在都城的酒肆中有些老板娘或女招待是少数民族或外国的姑娘。关于这一点,唐代诗人写了许多诗歌来吟颂,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李白的诗。

例如李白在《送裴卜八图南归嵩山》中说:“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这诗写在酒肆与朋友相别,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由“酒-酒肆-胡姬-相别”构成的、颇具时代特色的饮酒生活画卷。

关于当时酒店的普及,我们再举二条史料。

一条讲的是京城长安。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当时“长安自昭应县至都门,官道左右村店之民,当大路市酒,量钱数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与行人解之,故路人号为歇马杯”。另一条讲的是远在南方的广州。据《岭表录异》记载:“广州人多好酒,晚市散,男儿女人倒载者,日有一三十辈。生酒行郎,两面罗列皆是女人,招呼鄙夫,先令尝酒。盎上白瓷瓯谓之乱,一瓿三文。不持一钱,来去尝酒致醉者,当垆妪但笑弄而已”。

根据这一南一北的二条史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那些赶路的游子们渴了就能在路边随处买到酒浆解渴;而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到晚上出去散步,也可以在市场上随意喝到美酒。晚市结束,醉倒在地上的男女们竟达二三十人。这种情景告诉我们,在这一时期由于酒的低度数和含有甜味,使它既具有刺激性同时又具有很重要的解渴功能,因此才能在饮食乃至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广泛的作用。

蒸馏酒的出现

自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元朝等进驻中国以后,才有蒸馏酒的首创,因为他们世代祖居北国的草原,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必须要喝高浓度的酒才能保暖,而蒸馏酒正是元朝这个彻底统治中原的杰作,通过蒸馏提高酒度。后来满清入关,因为也是由于东北天气酷寒,所以再次引起一股高度蒸馏酒的热潮,类似烧刀子。而我们现代人忽视了华夏文明的发酵酒,过度重视以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馏酒,所以才导致现代人普遍认为中国酒度数高,难喝,其实这是一种对我们自己国家酒莫大的误解。

北宋时期辽国、金国、西夏等地的蒸馏酒还没有完全火起来,或者是说当时由于宋朝的高度文明使得他们觉得发酵酒好喝,没有高浓度烈酒的辛辣苦涩,所以还是将发酵酒作为高级宴席中的御酒,其蒸馏酒没有在王公贵族里流行,只是老百姓因为买不起发酵酒,还是喝以前世代祖辈流传下的蒸馏酒。

虽然明朝时又兴起了发酵酒,使得华夏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发扬,但后来满清入关后,他们生于雪国,所以对高浓度和极度抗寒的蒸馏酒情有独钟,因此入口辛辣、浑身发热的蒸馏酒渐渐替代了香醇浓郁、后劲很足的发酵酒,成为了主流。

4. 我国是什么时候有蒸馏酒技术的

“所谓““溜酒”(即蒸馏酒),先秦时代尚未之有。有之,则自唐代始。法莱《世界风俗·酒》载:“中国酿酒,远在基督纪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纪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窃饮之。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其非蒸馏酒无疑。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二《谷部》云:“烧(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溜酒”起于元代,太迟,亦有问题。“溜酒”之名,早已见于唐诗。《荔枝楼对酒》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诗亦有“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之句,可见唐代已有蒸馏酒。(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1、蒸馏酒始创于元代
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
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如《饮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四世纪初,我国已有蒸馏酒。但是否自创于元代,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说明。
2、蒸馏酒元代时外国传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 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 。章穆的<饮食辨>中说: 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著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 。
现代吴德铎先生则认为撰写<<饮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当时是用蒙文的译音写成“阿剌吉”,而并未使用旧有的汉文名(烧酒)。故不应看成是外来语。忽思慧并没有将“阿刺吉”看作是从外国传入的。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 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 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 ,<<黑龙江酿酒>>,1978年)。

5. 蒸馏酒在中国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普及的

东汉。元代普及。

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 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 26.6-20.4的蒸馏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

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吴德铎先生和马承源先生认为我国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纪时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铜蒸馏器了。但他们并未认定此蒸馏器是用来蒸馏酒(吴德铎:"阿剌吉与蒸馏酒",<<辉煌的世界酒文化>> , 成都出版社, 1993年)。

吴德铎先生在1986 年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这一研究结果后,这一轰动世界科技史学界的论文引起了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巨著编撰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科学技术史图书馆馆长李约瑟博士的高度重视。

并表示要对其原著作中关于蒸馏器的这部分内容重新修正。这篇论文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东汉已有蒸馏酒"(王有鹏:"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东汉说"<<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届中国酒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东汉青铜蒸馏器的构造与金代蒸馏器的也有相似之处。该蒸馏器分甑体和釜体两部分。通高53.9cm。甑体内有储存料液或固体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馏器外,在釜体上部有一入口,大约是随时加料用的。

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的观点,暂时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仅靠用途不明的蒸馏器很难说明问题。另外东汉以前的众多酿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馏酒的踪影,缺乏文字资料的佐证。

(5)蒸馏酒开始普及扩展阅读:

流派:

从文史资料的角度考察,古代的蒸馏酒分为南北两大类型,如在明代,蒸馏酒就起码分为二大流派,一类为北方烧酒,一类为南方烧酒。<<金瓶梅词话>>中的烧酒种类除了有"烧酒"(未注明产地)外,还有"南烧酒"这一名称。但实际情况是在北方除了粮食原料酿造的蒸馏酒外,还有西北的葡萄烧酒,内蒙的马乳烧酒;

在南方还可分为西南(以四川,贵州为中心)及中南和东南(包括广西,广东)两种类。这样的分类仅仅是粗略的,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由于烧酒的主要特点是酒精浓度高,许多芳香成分在酒中的浓度是随着酒精度而提高的,酒的香气成分及其浓淡成了判断烧酒质量的标准之一。我国风格多样的烧酒,主要是酿造原料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其次是酿造技术等因素。

6. 我国哪个历史时期出现了蒸馏酒

唐朝时期,我国除了自然发酵的葡萄酒,还有葡萄蒸馏酒,也就是白专色白兰地,即出现了烧酒属。烧酒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蒸烤取酒。蒸馏酒的出现,是酿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唐太宗在破高昌国时,得到过西域进贡的蒸馏酒,故有“唐破高昌始得其法”“用器承取滴露”的记载,说明唐代已出现了烧酒。

唐朝时期,我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地区几乎同时出现白酒蒸馏技术。因此,在唐代文献中,出现了烧酒、蒸酒之名。

7. 蒸馏酒是什么时间出现的

我国在宋代开始制造蒸馏酒。酿造的酒中乙醇的浓度不会太高,因为酒中乙醇的浓度超专过10%时,属就抑制了酵母菌的活动能力,发酵作用也就停顿下来了。取得烈性的浓酒必得通过蒸馏过程。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所撰《物类相感志》中有“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的话,这种可燃烧的酒应是一种蒸馏酒。

1975年在河北省青龙县发现了一具同一时期的金代铜胎蒸馏锅,估计可能是用来蒸酒的。尽管宋代可能已经有了蒸馏酒,但肯定还十分罕见。即使至明代晚期,宋应星在撰写的《天工开物》中,也没有提及蒸馏酒。

8. 从哪些方面,我们可以确定我国唐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蒸馏酒

唐朝成都人雍陶有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当时的西内南容地区已经生产烧酒,雍陶喝了成都的烧酒后,连长安都不想去了。

从蒸馏工艺上来看,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甄气水”“以气乘取”的记载。

此外,在隋唐时期的遗物中,还出现了容量只有15毫升至20毫升的小酒杯,如果没有烧酒,肯定不会制作这么小的酒杯。这些都充分说明,唐代不仅出现了蒸馏酒,而且还比较普及。

9. 蒸馏酒的历史有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是由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古代居民凯尔特人在公元前发明的。当时的凯尔特人使用陶制蒸馏器酿造出酒清含量较高的烈性,这也是威士忌酒的起源。威士忌一词出自凯尔特人的语言,意为 “生命之水”。公元43年,罗马大军征服了不列颠,也带来了金属制造技术,从而使凯尔特人传统的蒸馏方法得到改进,改善了蒸馏器的密封性,减少了酒精蒸气的逃逸,提高了蒸馏效率,导致威士忌酒产量大为提高。到公元10世纪,威士忌酒的酿造工艺已基本成熟。
在中国汉代许慎怕著《说文解字》中记载: “砟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即杜康,秫即高梁,这段话的意思是杜康最早发明的箕帚和高梁酒。这说明中国至少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已使用粮食酿酒了,但当时造的还都是黄酒,直到公元10世纪,中国人掌握了蒸馏技术之后才开始酿造白酒。中国的蒸馏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窑酿制,所以酒中不含色素。而国外的蒸馏酒多使用各种木桶酿制,并添加有香料和调色的焦糖等,故呈现不同的颜色。
白兰地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的蒸馏酒,含酒清40%─50%,白兰地的原产地是西亚。公元10─13世纪十字军东侵时,从阿拉伯人那里把白兰地的酿造技术带回了欧洲。
朗姆酒又译作兰姆酒,是糖蜜蒸馏酒。它约在1650年诞生于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为美洲人所喜爱。它曾被称为 “辟邪酒”(rumhullion),1667年起简称为朗姆酒(rum)。味道厚重浓烈型的朗姆酒含酒精43%─49%。
伏特加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独特香气和风味的蒸馏酒,含酒精33%─45%。它最早由俄国在14世纪发明,伏特加用最廉价的发酵原料制成,俄国和波兰用马铃薯,其它产地多用谷物。因在加工时除去了香味成分,因此质地非常纯。伏特加(Vodka)─一名来自于俄语中的水(Voda)。它最初流行于俄国和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扩展到了美国和西欧。由于伏特加无色无味,欧美多用其代替其它烈性酒配制不带原烈性酒色味的鸡尾酒等混合饮料

阅读全文

与蒸馏酒开始普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净水壶滤芯多少一个 浏览:236
空气净化器iai什么意思 浏览:617
沁园truliva的RO膜怎么换 浏览:175
水草鱼缸还需要过滤吗 浏览:818
卡莱迪中央净水器如何换滤芯 浏览:954
污水处理厂的照明有什么要求 浏览:969
开水消毒奶瓶有水垢怎么办 浏览:959
饮水机烧水多少钱 浏览:394
饮水机的水怎么样去污 浏览:621
浪木2020型饮水机多少钱 浏览:961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蛋白质 浏览:863
超纯水中的电阻率是什么意思 浏览:635
污水泵双电源控制箱怎么接线 浏览:997
废水坏处 浏览:827
家用污水泵直径多少 浏览:626
什么化工可以去除污水里的氯离子 浏览:147
换机油滤芯器怎么操作 浏览:389
家用反渗透纯水机电线怎么接 浏览:871
饮水机温水都烧热了怎么回事 浏览:451
1元矿泉水是不是蒸馏水 浏览: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