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乙酸乙酯制备需要温度计吗
A、乙酸乙酯制备的反应条件是直接对试管加热,加快反应进行,使生成乙酸乙酯挥发,故版不需要温度计;
B、蒸权馏时,把温度计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对乙醇和水进行分离,故用到温度计;
C、重结晶只是对热饱和溶液降温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故不需要温度计;
D、加热促进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故不需要温度计.
故选B.
⑵ 乙酸乙酯制备时的温度是多少呢
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迅速升温至170℃左右,温度在140℃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⑶ 实验室蒸馏乙酸乙酯用什么加热方式
一般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大试管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如果是蒸馏烧瓶中需要垫石棉网酒精灯加热
⑷ 在乙酸乙酯的制取过程中,如果加热的温度太高,实验现象该怎样
如果温度过高,会在硫酸的作用下,造成生成物严重脱水,会有碳析出,使溶液颜色变深。
⑸ 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在100到120度之间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若不控制温度,乙酸和乙醇会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其他物质. 另外,控制温度在有机化学的应用中很重要.
⑹ 为什么加热蒸出乙酸乙酯时,蒸馏温度不得超过85℃
你好!
沸点是77°C,你想超过85°C也不可能啊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⑺ 乙酸乙酯加热95度可以吗
不可以,乙酸乙酯的沸点低于95度,温度过高会挥发的,应用水浴进行加热
⑻ 乙酸乙酯的蒸馏沸点是多少
乙酸乙酯
化学式CH3COOC2H5。又称“醋酸乙酯”,无色、有芬芳气味的液体,沸点77℃,熔点-83.6℃,密度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易起水解和皂化反应。可燃,其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在香料和油漆工业中用作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CH3COOC2H5) 无色液体,有水果香味。沸点77℃。与醇醚互溶,微溶于水,比水轻。易燃,与水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对应的醇和酸,在稀硫酸条件下加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反应不够完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水解相当完全,生成乙酸钠和乙醇。主要用作油漆、涂料、硝酸纤维素、树脂等的溶剂。实验室里用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吸水和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反应器常用烧瓶或试管,并有回流装置,并用冷凝管蒸出乙酸乙酯。接受器里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以除去酯中杂入的乙酸并降低酯在水里的溶解度。工业上还用乙醛缩合法制取。需催化剂、助催化剂,使2分子乙醛生成1分子乙酸乙酯。
无色、易挥发、中性的可燃性液体,带有果香气味。熔点为-83.6℃,沸点为77.06℃,相对密度为0.9003,微溶于水。
乙酸乙酯具有酯的一般性质。它主要由乙醇与乙酸、乙酸酐等合成。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平衡反应,速率很慢,加入少量酸作催化剂可加快达成平衡的速率。此反应平衡常数K=4,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只有66%的醇和酸酯化,为使反应进行到底,可利用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或去掉生成物水的方法使平衡右移,提高产率。
乙酸乙酯大量用做清漆、硝化纤维、涂料和有机合成的溶剂等,此外,还可以于人造香精、香料、人造皮革等的制造。
⑼ 乙酸乙酯的制备 第二次蒸馏时为什么温度稳定在69℃不再上升
A.在实验室中蒸馏石油,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温度,以便控制馏分组成,所以温度计回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答处,故A错误;B.制取硝基苯时,需要采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应该插入水浴中,不B错误;C.乙醇制取乙烯的温度为170℃,为了控制反应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插入反应混合液中,故C正确;D.酯化反应中,不需要使用温度计,故D错误;故选C.
⑽ 乙酸乙酯只加热能水解么就是不在酸或碱溶液里,直接在水里加热
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易挥发,对空气敏感,能吸水分,水分能使其缓慢分解而呈酸性反应。
乙酸乙酯沸点低,77℃,加热要注意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酸的条件下)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碱的条件下)
在酸性条件下是可逆反应
碱性条件下不可逆,因为生成了CH3COONa
酯化的时候CH3COOH提供OH, C2H5OH提供H
高中和中师化学教材中关于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6滴乙酸乙酯”相对于“5.5ml蒸馏水”而言用量太少 科学数据表明,15℃时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8.5g/100g水,而乙酸乙酯的密度为0.901g/ml。据此可以推知,6滴乙酸乙酯(每滴约0.1ml)完全可能溶解在5.5ml蒸馏水中。另外,也因为乙酸乙酯只用6滴,反应中其减少的可见度很小,实验只能根据气味变化来判断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显然让人难以置信。
2.乙酸乙酯的沸点(77.1℃)在70~80℃的水浴温度范围内,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加热,乙酸乙酯会因挥发而消失。实验的说服力不强。
3.无机酸或碱的存在能增大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在没有催化剂时,乙酸乙酯的水解也能进行,只是速率很小,对此实验不能说明。
因此,笔者对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一、操作和现象
1.取型号相同的4支试管,向第1,第2支试管中加入6ml饱和食盐水,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5ml饱和食盐水和1ml稀硫酸(1∶5),向第4支试管里加入5ml饱和食盐水和1ml30%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4支试管中各滴入4滴石蕊试液。4支试管里的溶液分别呈紫色、紫色、红色和蓝色。
2.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ml乙酸乙酯,将第1支试管置于试管架上,然后同时连续振荡另外3支试管1~2min,静置并与第1支试管比较。可以观察到第2支试管中水层呈紫红色,第2,3,4支试管中乙酸乙酯层的高度依次明显减小(约为1.5ml,1ml,0.5ml)。
二、优点
1.以饱和食盐水代替蒸馏水,可以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在水层中滴加石蕊试液能够指示水层的成份,便于观察乙酸乙酯与水之间的界面,并且可以根据第2支试管中水层颜色由紫色变为紫红色判断水解产物乙酸的生成。
3.增加乙酸乙酯的用量,便于从乙酸乙酯体积的明显减小判断其水解程度,从而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4.采用连续振荡的方法代替加热,不仅能增加乙酸乙酯与水的接触时间,而且避免了乙酸乙酯受热挥发的可能。
5.通过与第1支试管的比照,不仅能说明无机酸和碱促进乙酸乙酯水解的情况,而且还能说明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酸乙酯也能发生微弱的水解。
参考资料:网络知道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