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純水知識 > 洗滌劑與肥皂軟水區別

洗滌劑與肥皂軟水區別

發布時間:2022-12-19 02:40:06

㈠ 肥皂軟水和硬水的鑒別

從超市中買一些不同品牌的瓶裝飲用水(例如,某某礦泉水、某某山泉、某某礦物質水、某某純凈水),然後仔細品嘗,你會發現同樣是無色、澄清、透明的飲用水喝起來的口感卻又很大的差別,有的口感柔和、有的清爽可口、有的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有的有點甜。這是為什麼呢?水有軟水和硬水之分,對於飲用水而言,硬度會影響到水的口感,一般硬度低的水感覺柔和,硬度高的水感覺清爽、厚重。

肥皂軟水和硬水的鑒別 方法 :

將肥皂水倒入含有該水的試管中,震盪,若有大量浮渣,則是硬水,若浮渣少泡沫多則是軟水。

因為肥皂的成分是硬脂酸鈉(C17H35COONa),在水中硬脂酸鈉被水電離,形成硬脂酸根離子和鈉離子。而一般硬水中存在大量的鈣離子和鎂離子,而硬脂酸根離子會和鎂離子和鈣離子結合生成硬脂酸鎂和硬脂酸鈣,硬脂酸鈣和硬脂酸鎂都是不溶於水的沉澱,因此,如果是將肥皂投入到硬水中,會出現有沉澱的現象。而軟水中是不存在或存在微量的鎂離子和鈣離子,因此,如果是將肥皂投入到軟水中,是不會出現有沉澱的現象,水是純凈透明的。其實,除了鈣、鎂離子外,肥皂亦能被鐵、錳、鋅、銅…等離子所沉澱。

所以在化學上乃定義:凡是水體存在能被肥皂產生沉澱的礦物質離子,都稱為硬度離子。由此可知,硬度是指所有硬度離子總濃度的指針值而言。不過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來水)中,除了鈣、鎂離子外,其餘硬度離子之存量很少,因此水之硬度可以說是水中鈣和鎂離子之濃度所代表之綜合特性而已。

軟水是指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硬水是指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通常,自然界中的的 雨水 、雪水屬軟水;山泉水﹑溪水﹑江河水、部分井水、部分地下水屬硬水。水的軟、硬取決於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含量,世界衛生組織(WHO)以“1L水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的質量”為標准。

飲用水水的總硬度不能過大,如果沒有經常飲硬水的人偶爾飲硬度較大的水,則會造成腹瀉、腸胃功能紊亂,這也是所謂的“水土不服”的原因之一。專家建議飲用硬度在150—450mg/L的水是最有利於人體健康的。

在日常生活中,水壺用久後內壁會有水垢生成,這也與水的硬度有關。主要是水中所溶解的碳酸氫鈣[Ca(HCO3)2]和碳酸氫鎂[Mg(HCO3)2],在煮沸的過程中會變成難溶於水的的碳酸鈣[CaCO3]和氫氧化鎂[Mg(OH)2],這樣就形成了水垢。水壺內壁附著了水垢會影響壺壁的導熱率,導致浪費能源。

另外,工業上用的鍋爐,有的每小時要燒干幾噸水,若使用硬水的話,在鍋爐內壁沉積出的水垢數量是十分驚人的。鍋爐里結了水垢,鍋爐壁和水之間形成一層不均勻隔熱層,這就會引起引起爐壁過熱或受熱不均,導致爐體變形,甚至爆炸。

用硬水洗衣服時,不僅浪費肥皂、不容易洗干凈,還會使纖維變脆、易斷。這是因為硬水裡的鈣離子、鎂離子與肥皂[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鈉(C17H35COONa)]反應,生成難溶於水的脂肪酸鈣和脂肪酸鎂。而用軟水洗衣服,不僅可以節省洗滌劑,還能降低衣物的磨損,使衣物洗後松軟,色澤保持更長久。

硬水在生產生活中有一定的危害,那我們應該如何區分軟水、硬水,如何降低硬水的硬度呢?

在實驗室和生活中我們可以藉助肥皂水來鑒別硬水和軟水,取少量水樣於燒杯中,加入適量肥皂水,攪拌,若泡沫多、浮渣少則為軟水;若泡沫少、浮渣多則為硬水。也可以取一定量水樣於蒸發皿中,蒸干,若白色固體殘留物多的為硬水,反之為軟水。因硬水含有較多無機鹽離子,導電能力較強,還可以用導電實驗來區別軟硬水。

軟化硬水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通常利用煮沸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但並不能使所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轉化為沉澱。因此要獲得凈化程度較高的水常用蒸餾的方法。除此之外,離子交換法、沉澱法、電滲析法、電滲析法也以把硬水軟化

㈡ 洗衣粉,肥皂,洗發水,洗潔精等洗滌用品有何差別

本質上說,它們之間沒有根本的區別,都是表面活性劑的工業產品,都是洗滌劑。
洗衣粉是烷基苯橫酸鈉為主的復合型洗滌用品,洗發水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主加上一些抗靜電劑和柔軟劑的液體洗滌用品,肥皂是油脂皂化後的脂肪酸洗滌用品。洗潔精是多種表面活性劑的混合產品。它們的區別在於表面活性劑的類型不同。
洗衣粉的鹼性略強,適合洗滌普通的衣服和污垢重的衣服;洗發水是中性的,帶有柔順劑成分,洗頭發之後手感柔軟,有一定抗靜電作用。肥皂也是鹼性的,但是它的原料來自植物油和動物油,對於環保要求較高的消費者來說比較有吸引力,適合洗滌貼身衣服和嬰兒衣服。洗潔精是中性的,而且所用成分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直接用於果蔬洗滌和餐具洗滌,對油脂的乳化去污作用比其他幾類洗滌用品要高得多。

㈢ 肥皂和洗潔精區別是什麼

肥皂和洗潔精區別:

1、肥皂的生產是採用動物油和植物油搭配之後,再用燒鹼皂化反應製得的,主要化學成分是長鏈脂肪酸鈉.是比較單一的表面活性劑,使用方便,但是去污力和抗硬水性以及對油污的乳化性能遠遠不及洗潔精。


2、洗潔精是多種合成表面活性劑的復配物,主要成分有椰子油烷基醇醯胺、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鈉、烷基苯磺酸鈉等等.這些成分不能製成固體,所以,使用起來沒有肥皂方便.但是對油污的滲透性、乳化性、去污性遠遠高於肥皂。


3、從安全形度說,洗潔精更加安全.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這個說法,其實,這是不懂二者在水中的擴散程度、溶解度而產生的誤解。


4、一些人總以為肥皂是油脂做的,肯定比洗潔精這種合成的產品要安全.但是,我們使用這些東西,最終考慮安全與否,是看殘留量對人體的影響.肥皂因為不耐硬水,在水中使用的時候,會跟水中的硬度成分生成皂垢沉澱物,就是看上去渾濁的、乳白色的那些成分.如果你用來洗碗,就會粘附在碗壁上,最終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而洗潔精抗硬水性很好,不存在這種沉澱物,因此,沉積在碗壁上的殘留物就少得多、甚至比使用肥皂的殘留物少上千倍!這樣,進入人體的洗潔精成分就少得多、危害就少得多!也就是安全的多!

㈣ 肥皂、洗衣粉、和洗衣液三者有哪些區別

1、肥皂成分主要來源於可再生植物油脂;洗衣粉成分是從石油里提煉出來的化學物質,裡面還添加了摩擦劑;洗衣液的主要成分是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其結構包括親水端和親油端。

㈤ 肥皂與洗滌劑的區別

肥皂是以油脂動物油脂為基本原料,利用化學上的皂化反應製得,好象蠻溫和的,誤食會瀉沒嚴重問題。洗滌劑則是石油化工製品。性質很不相同。

㈥ 洗衣粉與洗衣液和肥皂的區別有什麼

您好!目前衣物去污產品主要有洗衣皂、洗衣粉和洗衣液三種。

1)洗衣皂去污力較強,易漂洗,成本低,但很難溶解,使用時需先濕潤衣物,再塗抹;鹼性強,洗後手發干;不方便存放(易風化干硬、易泡水軟化);易造成交叉感染;華北等高硬水地區及低溫情況下去污力大大打折。

2)洗衣粉是固體粉末狀的,去污力較強,成本較低。但有不足,洗衣粉不易溶解,需攪拌等待,無法100%溶解;鹼性強,接觸時手發燙,洗滌時燒手,傷衣物纖維;不易漂洗,最少過水3次;不方便存放,受潮板結;華北等高硬水地區及低溫情況下,去污力大大打折。

3)洗衣液是液體狀,優質洗衣液有以下優點,高濃度液體配方,容易溶解滲入衣物纖維,迅速瓦解污漬,含高效潔凈因子和去污增效因子,抗污漬再次附著在衣物上,避免二次污染;中性溫和,保護衣物纖維和顏色、對手部皮膚無刺激;快速溶解,100%溶解(硬軟水、低溫皆可完全溶解);易漂洗,無殘留;香味豐富,選擇多樣;安全環保,環境友好;密封設計,方便存放。雖然一次性購買價格較高,但日均耗損價格實際比粉皂低,綜合使用成本低,並能令衣物壽命延長。

因此,相比洗衣粉、洗衣皂,洗衣液更高效更潔凈,且護衣護色不傷手,建議您選擇優質洗衣液。

㈦ 用全部家當懸賞!急!求一篇文章,關於肥皂和合成洗滌劑的比較

人們為了整潔、美觀就要經常將衣服、被褥及日用餐具、茶具進行洗滌。因此,肥皂和各種各樣的洗滌劑就和我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肥皂的發明要比洗滌劑早得多,據說早在三千多年前,羅馬城外的聖波山上,就被人們無意中製造出來了。在這座聖山上,人們燃燒貢品時,油脂順勢滴落到草木灰上成為最原始的肥皂,這些肥皂滲入到周圍的粘土中。人們發現,當他們坐在這些粘土上,衣服沾上了粘土後反而比以前更容易洗干凈。人們開始奉為聖土,後來才知道這是人們無意中的勞動收獲。
公元70年,羅馬的學者蒲林尼(Pliny)描述了用山羊油脂和柴灰製造肥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入另一種東西--海鹽。它能使肥皂浮在混合液上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鹽析作用。這個記載恐怕是對肥皂工業最早的描述了。由於當時產量很低,因而只能供有錢人使用,是污穢者的奢侈品。1791年法國化學家尼考爾斯·菜布蘭茲(NicolasLeblanc)用氯化鈉水溶液電解製得氫氧化鈉,

從此以後,肥皂才成為平民百姓都用得上的東西。然而,並非每個人都知道肥皂是什麼東西。從1811~1823年柴夫盧爾(ME Chevrenl)對肥皂產品進行研究後,令人滿意地解釋了什麼是肥皂以及製造肥皂的化學反應。隨著科學家弄清肥皂去污原理之後,各式各樣的合成洗滌劑也就應運而生了。

化學性質

肥皂實際上是長鏈有機羧酸的鈉、鉀或三乙醇胺[N(CH2CH2OH)3]的鹽。其它羧酸的這些鹽也是工業肥皂,但它們沒有去污、清潔作用。因為三乙醇胺的鹽可溶解於有機溶劑,可以作乾洗劑。製造肥皂的方程式是:

上面的反應就可以解釋古羅馬人製造肥皂的過程。作祭品的動物脂肪中含有甘油三酸酯,柴灰的水解物中含有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當它們一起被加熱時脂肪就被分解生成少量的甘油和肥皂。
在製造肥皂的粘稠混合液中加些鹽,肥皂就浮在液面上。這個過程,工業上叫鹽析。然後就可以把它刮下來。這樣得到的肥皂含50%~60%水,是糊狀的。把它繼續加熱脫水,當剩下約30%水時就可以製成固體、糕狀的棒,再把它風干到只剩下10%~15%水分時,就可切成塊。再進一步乾燥到含水僅5%~10%時就可作成粉末。
天然原料制的肥皂使用4種脂肪:牛油、棕櫚油、椰子油和橄欖油。
有機酸要有洗滌本領必須含有9個碳以上的長鏈,而且洗滌本領隨著碳鏈的增長而增強。然而,分子含18個碳以上的肥皂是不溶於水的,即使在熱水中也不溶解。油酸(恰好含18個碳)是十分好的洗滌劑,因為它的順式雙鏈在第九和第十個碳原子之間,即在分子的正中間。
因此,含18個碳的肥皂具有較好的洗滌本領,而分子含12個碳的肥皂在水中的溶解性就增強了。由含18個以上碳的長鏈分子組成的肥皂只用作擦洗的填充劑。這種擦洗劑需要有去污本領而無須溶解性。
自從肥皂去污原理被人們認識之後,人們就試圖改進它們的性能。因為肥皂存在不少弊病。例如,它在冷水中溶解得不好,在熱水中才能較好地溶解,在酸性溶液中它不能很好地發揮洗滌作用,因為它在酸性溶液中會分解成不溶性的酸性肥皂和脂肪酸的團塊。另外,肥皂會與水中的鈣、鎂、鋁及鐵等元素反應(生成所謂金屬皂)。這就是盆、桶盛了肥皂水後出現環狀污垢,織物用肥皂洗後出現一層不明顯的薄膜的原因。肥皂在軟水中是很好的清洗劑。但遺憾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尤其是廣大農村所用的水常常是硬水。
要改進肥皂的洗滌性能,化學家們就必須先弄清肥皂能去污的原理。去污的過程是用很薄的膜除去臟物和油污--這層薄膜把臟物帶到溶液中,乳化或呈懸浮狀除去。此外,作為洗滌劑要能降低水界面的表面張力,從而使洗滌液能滲入到織物細小的縫隙中,從而加快織物濕潤的過程。
事實上,大多數有機洗滌劑都製成偶級分子,分子是由12~18個碳原子組成的長鏈。一端含疏水基團(排斥水的),另一端是親水基團(吸引水的)。那麼,肥皂和洗滌劑是怎樣去污的呢?

去污原理

一個物質要具有去污能力,首先必須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張力。純水的表面張力為每厘米272個達因。但作為有效的洗滌劑必須把表面張力降低到每厘米230達因,把表面張力降到這個值只需要很少洗滌劑就足夠了。
作用在一個水分子上的典型的作用力,可使水面上的分子進入溶液中--這就產生了表面張力。肥皂的分子被加到水中時,它會浮到水面上,因為在有機物的那端(疏水的)受極性的水分子所排斥。由於肥皂分子在水表面受水分子排斥,從而產生了一個對抗水分子相互吸引的力,結果就減少了表面張力。當肥皂水加到織物纖維中時,附在織物表面的油就聚成小油滴並離開織物表面。肥皂中有機物的那一端溶解在油中並使它離開織物纖維。與此同時,水在下面不斷蠕動,加快了油滴離開的速度。在棉纖維中的極性基團(如纖維素中的羥基-OH)能吸引水,使水擴散(滲透)整個織物。
總的來說,除污去垢的反應大體是相似的。然而,因為污物可能是電中性的,或帶正電荷的或帶負電荷的。所以,對這個簡單的理論進行一些修正也是必要的。

合成洗滌劑

雖然肥皂是相當好的洗滌劑,但化學家還是想改進它。最早的嘗試是在1860年進行的,科學家把蓖麻油磺化成磺化蓖麻油(土耳其紅油)。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油脂短缺,促使科學家們研究新的洗滌劑。弗利斯·肯德(Fritz Gunter)發明了1,4-二異丙基萘-6磺酸和二丁基萘磺酸鈉。雖然它們都並不是很理想的洗滌劑,但是足以滿足當時德國工業上對洗滌劑的需求。
在1933年,波羅特(Procter)和卡馬波(Gample)制出第一個家庭用的合成洗滌劑。這種合成洗滌劑滲到被弄臟的織物中的面積要比肥皂大,也不會留下干擾染色的薄膜。而且它在冷水中也能溶解,硬性溶液和硬水對它都無影響。
從那以後,隨著合成纖維工業的發展及婦女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呼聲越來越強,合成洗滌劑工業就應運而生,並迅猛發展起來。現在,家用洗滌劑通常包括下列成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合成洗滌劑;除去鈣、鎂離子的助洗劑;乳化劑;漂白劑;抗腐蝕劑;抗板結劑;軟化劑;染料;香料;有的還有少量酶。
合成洗滌劑合成洗滌劑的分子結構與肥皂相似,都含有親水基因和憎水基因。親水的一端可以是陽離子、陰離子或非離子型的。
因為大多數織物在洗滌過程中都帶上負電荷,所以市售的洗滌劑中絕大多數都是陰離子型的洗滌劑。陽離子型洗滌劑則是工業用的,例如,清洗裝飲料的瓶子和釀酒用的各種器皿。非離子型的洗滌劑多用於洗衣機中,因為用洗衣機洗衣物時總希望產生的泡沫少些,過多的泡沫會影響波輪的轉動和降低清洗能力。把2-辛醇硅酮或2-乙基己烷硅酮加入陰離子洗滌劑中,也可以達到減少泡沫的目的。
助洗劑(增效劑)它是用來絡合那些導致水質變硬的離子(主要是鈣、鎂離子還有鐵、鋁等離子),使它們進入到溶液中,從而使污物在溶液中懸浮,阻止它們沉澱下來。同時助洗劑可以使洗滌水有適當的鹼性,從而有助於溶解酸性污物。最常用的助洗劑是磷酸鹽,但有時也用碳酸鹽、硅酸鹽或硼酸鹽。最好的助洗劑是三聚磷酸鈉(Na5P3O10)和焦磷酸鈉(Na4P2O7)。碳酸鈉(Na2CO3)不能將鈣、鎂絡合進溶液中,反之生成顆粒狀碳酸鹽沉澱,沉積在洗衣機底部。這點高中的化學課已談到了。
乳化劑它的作用是阻止污垢的顆粒重新沉積在織物上,使污垢懸浮於水中漂走。最普通的乳化劑是羧甲基纖維素,其結構是:纖維--OCH2COO-Na+,它能使污垢的顆粒帶上一個負電荷,從而使污垢互相排斥,也使它們與通常負電荷的織物纖維互相排斥。因而它們既不聚集形成沉澱,也不易沾在織物上。
漂白劑當衣服中的顏料暴露於太陽、氧氣及空氣的污染物中時,它們的化學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衣物褪色或變暗。但次氯酸的鈣鹽[Ca(ClO)2],或鈉鹽[NaOClO]在水中能產生氯氣,氯氣可以使顏料保持原來的色澤。所以,這些次氯酸鹽常用作漂白劑。
抗腐蝕劑硅酸鈉(Na2Si3O7)是一種防水劑,它能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不透水的薄膜,從而保護了這部分金屬不被腐蝕。如果把它加到洗滌劑中,它可以防止洗衣機、金屬鈕扣和拉鏈等金屬部件被腐蝕。硅酸鈉不僅有抗腐蝕作用,同時它也是一種助洗劑。當然,它也保護了我們的資源。因為有了它,洗衣機的壽命延長了,我們就無須生產更多新的洗衣機。
抗板結劑洗滌劑如果在貯存過程中受潮而板結,使用時就會增加洗滌劑的用量。這不僅是因為結塊的洗滌劑不易完全溶解,同時也因它易於沉澱在織物上。這樣既造成洗滌劑的浪費,又縮短了織物的壽命。通常,加入少量硫酸鈉(Na2SO4)就可以有效地阻止板結。
軟化劑大多數軟化劑是陽離子型的物質。織物在洗滌時纖維常帶上負電荷。這樣,陽離子試劑加入後就有與織物纖維相結合的趨勢。軟化劑又有一條長的有機物鏈狀"尾巴",其作用像潤滑劑一樣使人產生柔軟的手感。軟化劑也有乳化作用,並能保持水分,從而減少靜電荷在織物表面的聚集。因此,改善了手感性能。
著色劑和香精如果將肥皂和洗滌劑全部都製成白色的,消費者必然會感到很枯燥。如果我們把少量顏料加進去,使這些洗滌劑呈現淺藍色、粉紅色的話,消費者就會覺得比較舒服。另外,肥皂和洗滌劑存放時會發生緩慢的化學反應,從而產生令人不愉快的氣味。為了抵消這些氣味就要加進些香精。
酶幾年前國內市場上開始出現含酶的洗滌劑。使用這種洗滌劑時,我們常常要把衣服在溫水中浸泡一下。因為酶在熱水中是不活潑的。酶是蛋白質類的化學反應催化劑,它能將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這樣的大分子打破,從而加快了洗滌劑洗滌的速度。汁漬多的衣物特別適宜用含酶的洗滌劑。通常用的酶是用於降解蛋白質的朊酶和用於分解澱粉的澱粉酶。
有一段時期,曾經由於這些酶引起一些人嚴重的皮膚過敏,而使含酶的洗滌劑一度從市場上消失。現在,由於克服了這些缺點,同時因它具有良好的洗滌能力,所以,它又重新回到市場上,並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發泡劑泡沫可以使懸浮的油或污垢浮於水面上而被漂洗掉。一般來說,表面張力降低就會增加泡沫,非離子型洗滌劑發泡是不太理想的。有一類不起發泡作用的非離子型化合物它們產生泡沫的時間很短。當含有這種洗滌劑的溶液流入溝渠時,泡沫就消失了。有些發泡劑加入僅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心理。因為消費者總認為洗滌水沒有泡沫就沒有洗滌能力。這個看法對肥皂來說是對的,而對合成洗滌劑來說就未必盡然了。
去污劑人們發現當玻璃器皿放在洗液中洗滌後,上面的污漬就被漂洗干凈了。這些污漬是由漂洗水中少量不溶性鹽引起的。若洗滌劑中含有用氯氣與磷酸三鈉作用生成的氯化磷酸三鈉,它就可以溶解那些不溶性的鹽,從而使玻璃器皿干凈得閃閃發亮。

環境污染問題

近年來,肥皂與合成洗滌劑的使用量與日俱增。在美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的肥皂和洗滌劑達28磅之多。在我國近年來除了日常洗衣粉外,洗潔精、洗發膏、香浴液等各種新型的洗滌劑不斷湧入市場。這就產生了一個新問題--環境污染問題。
使用最早的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尤其是烷基苯磺酸鈉(ABS)存在這個污染問題。因為它分子中的烴基是有支鏈的,所以它很難被細菌分解(又稱降解)。因而在污水處理工廠的污水中這種洗滌劑的濃度往往很高。
1965年美國政府公布:生產的合成洗滌劑必須能被生物降解。直鏈型的烴易被細菌分解成只含兩個碳的短鏈,有支鏈的烴就不易被細菌分解成只含兩個碳的短鏈,有支鏈的烴就不易被細菌分解。目前普通使用的是線型烷基苯磺酸(LAS)。LAS洗滌劑比ABS便宜,而且可以從石油副產品中製得。
由於陰離子型合成洗滌劑能殺死細菌,而得到廣泛使用,但是它的污水處理卻成為了一個頭痛的事。污水中的洗滌劑常用活性污泥里的細菌把它們降解。當陰離子洗滌劑的濃度為150至200ppm時就有致命危險。幸而一般廢水處理廠中它的濃度很少高於幾個ppm,這個濃度可以殺死那些令人討厭的腸型細菌,還可以還原下水道中的污泥殘渣,這樣就清潔了管道,使水暢通無阻。
此外,洗滌劑中所含的助洗劑三聚磷酸鈉和焦磷酸鈉是很好的化學肥料,它可以促進藻類等水生植物的生長。這叫水質的"富營養化"。然而,物極必反,水生植物的瘋狂生長會阻塞河道、湖汊,嚴重地影響水上交通,另外,大量水生植物死亡時會消耗水中的氧氣,還會釋放出甲烷、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毒化水質,使魚類和其它水生動物無法生存。據英、美等國統計城市污水中磷有30%~70%來源於洗滌劑。"富營養化"的結果使生機勃勃的水域變成"死湖"、"陰溝"。
總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新型的洗滌劑不斷投入市場。這些產品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整潔、干凈、舒適的環境。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對洗滌水造成的水質污染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防患於未然。

㈧ 洗滌劑與肥皂之間的優點缺點!~

肥皂污染小,洗衣粉污染大 一一列舉了洗衣粉的好處、壞處…… 好處:1.衣服洗得干凈。2.花一半精力洗全部衣服。3.使用方便,價格公道。4.無磷洗衣粉,保護環境。5.…… 洗衣粉是一種鹼性的合成洗滌劑,而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及再加上鹼製成的,肥皂使用後排放出去時,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相對來說,肥皂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是輕微的。 液體衣物洗滌劑溶解速度快,可使洗滌劑更充分地發揮作用,產品的鹼性相對洗衣粉來說比較低,性能比較溫和,不會傷及織物。同時,液體衣服洗滌劑的洗滌效果要比洗衣粉更好。 與肥皂相比,洗衣粉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特別是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鹽能刺激水中的藻類大量繁殖,水藻在死亡時會因其自身的有機物質使水生態系統負荷過重,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形成「死亡帶」。因此,建議大家都應該多用肥皂,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 一般手洗衣物我都用肥皂,需要機洗貼身穿著的衣服或床單、被罩的時候,我一定會用洗衣液,只有機洗較厚重的衣服如牛仔褲、夾克衫時才會使用洗衣粉。 洗衣粉用量我一般會參照洗滌劑上的說明,因為日常穿著的衣服都臟不到哪裡去,所以我一般只放最低量的洗衣粉。很多人都有錯覺,以為洗衣粉用得越多衣物洗得越干凈,其實洗衣粉用得過量,反而會積聚在衣物及洗衣機內,使衣物漂洗不凈。 沾了洗衣粉後手上會有一種滑膩膩的感覺,使勁用水沖洗也很難去掉,而且皮膚接觸到濃度高的洗衣粉溶液還會有瘙癢感和燒灼感。我看過一份資料,說是沾在皮膚上的洗滌劑大約有0.5%會滲入血液,皮膚上若有傷口則滲透力提高10倍以上。進入人體內的化學洗滌劑毒素可使血液中鈣離子濃度下降,血液酸化,令人容易疲倦。由於這種污染的危害在短時間內不是很明顯,往往會被人忽視。但是,微量污染持續進入體內,積少成多可以造成嚴重的後果,導致人體的各種病變。看來在洗衣服時人的手最好不要直接和洗衣粉接觸,戴一雙橡膠手套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洗衣粉細分為超濃、加酶加香、超能去污、添加熒光增白劑等很多種,各有各的長處,所以在購買時一定要先確認自己需要哪一類。 比如,洗衣粉往往很難祛除衣服上的汗斑、奶漬和血跡,因此一種叫做領潔凈的產品應運而生,在洗衣服前把它塗在衣領、袖口上,就能輕易去除這些污漬。其實只要你買一種「加酶洗衣粉」,就能省去這道工序。加酶洗衣粉中有一種叫做鹼性蛋白酶的生物催化劑,它能消化頑固的蛋白質污垢,所以洗凈效果特別好。不過,鹼性蛋白酶需要適宜的溫度才能大顯身手,它在50攝氏度時最活躍,而到七八十攝氏度就失效了,因此,在加酶洗衣粉的說明書上都特別註明了「切忌用沸水沖溶」,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中國質量報) 不怕海水的洗衣粉 什麼樣的洗滌劑在海水中不出「豆腐渣」,什麼樣的洗滌劑不用油脂做原料呢?它們是以洗衣粉為代表的合成洗滌劑。一百多年前,有人偶然發現蓖麻油和硫酸作用後,得到一種「土耳其紅油」。用它洗衣服,在海水裡照樣挺好使,不會生成叫人討厭的「豆腐渣」。這件事啟發了科學家,隨著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科學家們利用煉油副產品和苯、氯氣、硫酸、氫氧化鈉等為原料,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上百種洗滌劑。 合成洗滌劑和肥皂一樣,也具有「雙重性格」——既親油又親水。但是,它沒有肥皂的缺點,在各種水中都保持良好的去污能力,而且不需要使用寶貴的油脂作為原料了。如今,甚至肥皂的原料也改用由煉油副產品氧化得來的脂肪酸了,肥皂也可以改名為「合成肥皂」啦! 合成洗滌劑除了固體的洗衣粉,還有液體的洗潔精、洗凈劑等。有些洗滌劑中添加了熒光增白劑,可以讓白顏色的衣物更潔白,花色衣服的顏色更鮮艷;還有一些無泡或少泡洗滌劑,適合在洗衣機、洗碗機里使用。但是、洗滌劑洗不凈衣服上的汗斑、奶漬和血跡。原因是,這些污漬里的蛋白質是大個的高分子,與纖維膠結得非常緊密,很難拆散。有一種叫做鹼性蛋自酶的生物催化劑,它能「消化」頑固的蛋白質污垢,將大個的蛋白質分子拆開,變成能夠溶解在水裡的小分子。科學家把它摻在洗滌劑里,做成「加酶洗衣粉」,讓洗衣粉增添了「消化」蛋白質污垢的本領,洗起衣服來去污效果特別好。不過,鹼性蛋白酶需要適宜的溫度才能大顯身手。它在攝氏五十度時最活躍,「消化」蛋白質的能力最強,熱到攝氏七八十度以上就失效了。因此,在加酶洗衣粉的說明書上特別標明:切忌用沸水沖溶! 合成洗滌劑也有它的壞處!有很多洗滌劑含有磷,化肥中有一種磷肥。當生活中的污水到入江湖中時,使得水中的「化肥元素」多起來,這就使水中的各種藻類多起來,從而水中的氧氣少了。魚也就死了!這也是赤潮的危害! 含磷洗衣粉對環境及人類自身的危害 1 我國水體造成污染的現狀 目前,我國洗衣粉年產量在2 0 0 萬噸左右,以平均1 5 %磷酸鹽含量計算,每年約有3 0 萬噸含磷化合物排放到地面水中,而1 克的磷就可使藻類生長1 0 0 克。據權威部門調查:因含磷過多,我國湖泊目前幾乎都處於富養化狀態。我國五大淡湖之一的巢湖由於含量超標3 .4 倍,致使水藻長滿全湖,每到夏天腥臭味熏人;中外遊客游覽勝地滇池由於無節制排放磷,湖水超過國家5 類地區地面水水質標准,再也無法飲用;「赤湖」發生在近海,因磷使紅色浮游生物繁殖而引發的海水變色現象,僅1 9 9 2 年在我國就發生了5 0 起。 在1990年、1994年和1995年,由於太湖底泥中的氨、磷等營養物質的釋放,曾發生嚴重污染事件:無錫梅園水廠一帶的水質變劣產生惡臭,水廠停工、市民無水飲用,造成的損失多達數十億元。昔日碧波盪漾的太湖水已變得渾濁發黑、腥臭難聞,讓人無法與記憶中所描繪的太湖美景聯繫到一起。 而在河網密布的廣東潮汕地區,近年來竟發生了「守著江水買水喝」的「奇聞」;潮汕地區第二大河——楓江下游,由於賴以飲用的江水水質劇降到了「不適飲用」的地步,兩岸十幾萬揭陽市和潮州的群眾每年不得不花費二三千萬元購買飲用水,而這一切都是上游潮州市每年直接排放的3000多萬噸含磷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造成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一定規模的洗衣粉生產企業上百家,年產銷量近2 0 0 萬噸,而申請國家環境標志認證的無磷洗衣粉生產的僅5 家,其產量不到總量的5 %。就是這5 家,在生產無磷洗衣粉的同時,還生產著含磷洗滌用品。 2.水體富營養化 污垢的衣服在洗衣粉的魔力下變得清潔干凈。但是合成洗衣粉中的增凈劑磷酸鹽是造成湖泊等水體富營養化的「元兇」! 所謂富營養化是指水體中含有大量的磷、氮等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造成藻類和其他浮游生物爆發性繁殖,水體中的溶解性氧量下降,水質惡化,導致魚類和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富營養化現象通常發生在湖泊、河口、海灣等水流緩慢,營養物質容易積累的封閉或半封閉性水域。水體出現富營養化時,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往往會使水面呈現紅色、棕色、藍色等各種顏色。這種現象發生在海域稱為「赤潮」,發生在江河湖泊中則叫「水華」。本世紀以來,世界各地曾出現過多起「水華」及「赤潮」事件,如北美洲的伊利湖富營養化嚴重,面臨「死亡」的危機;日本的瀨戶內海因頻繁發生「赤潮」,給漁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損失巨大。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調查,全國因受污染達到富營養化水平的湖泊已佔全部湖泊的63.6%,其中污染嚴重的有太湖、滇池、巢湖等;天津附近的渤海灣也曾出現過多起「赤潮」。 富營養化污染的根源在於含磷和含氮廢水的大量排放,主要有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如食品、化肥生產工業等)以及農田排水。生活污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包括廚房洗滌水、廁所沖洗水、洗澡水等,一般氮和磷濃度都很高,而含磷洗衣粉是生活污水中磷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水體出現富營養化後會帶來什麼後果和危害呢?首先是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會使原本水清如鏡的水體變得渾濁有色。其次是藻類等浮游生物死亡後的殘骸被微生物分解,不斷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溶解氧降低。再有是部分浮游生物殘骸沉積在水體底層發生腐化,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此外一些浮游生物還會分泌出毒素。所有這些都會對水體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導致魚類大量死亡,嚴重影響漁業生產。此外,富營養化水體由於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含量較高,人畜長期飲用,也會中毒致病。 5 洗衣粉的毒副作用 很多洗衣粉外包裝說明裡新增加了注意事項。這些注意事項大致有以下內容:1 .將本品存放於陰涼、乾燥及小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2 .不慎誤食或入眼,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並請及時就診。3 .使用任何清潔用品後,應將手沖洗干凈。4 .請勿用於清洗碗盤、蔬菜、水果及食物。這已說明洗衣粉有毒副作用,提醒人們要注意這一點。 合成洗衣粉對人體的損害也不容忽視。烷基苯磺酸鈉是協同致癌物,但作為一種表面活性劑,卻是洗衣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於苯是一種脂溶性物質,未漂洗干凈的衣物上殘留的苯,不僅會刺激皮膚引起瘙癢,而且會通過皮膚滲入人體內,日積月累,可能誘發疾病。熒光增白劑亦是致癌物質,可使人體細胞發生畸變,也可以引發皮炎和皮膚瘙癢。含磷洗衣粉污水排放等造成的環境污染,是致癌六因素之一。 我們應盡量使用無磷、無苯、無熒光劑的肥皂粉,或者選用低磷、低苯的洗衣粉。同時重視洗衣粉的毒副作用,不要亂用,用後要清洗干凈。這樣即環保,又有利於身體健康。 壞處:1. 表面活性劑、增白劑、助洗劑直接接觸或者附著在衣物上,會刺激皮膚,對健康有影響。2. 常用的助洗劑對人的肝臟有所損害,表面活性劑會破壞皮膚角質層,使皮膚變得粗糙。3. 過多的合成香精氣味很濃,常會引起一些人過敏。熒光增白劑本身是一種有毒物質,過多地侵入人體,也會對健康造成很大危害。4.含磷洗衣粉危害大,污染水資源,促使藻類植物迅速生長,大量消耗水中氧氣,最後藻類自身也迅速死亡,使水帶毒,造成損失。5.缺少經驗的人,尤其是家裡有小孩的家庭,洗衣粉放的位置不當,就可以引起事故。6.含磷洗衣粉使用不當,引起赤潮。 各種事例證明:洗衣粉既給人帶來方便,同時又污染著我們身邊的環境,且弊大於利。難道說這洗衣粉以後就不能用了嗎?這個問題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答案。等到人類造出了無害洗衣粉的那天,答案自然揭曉……

麻煩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洗滌劑與肥皂軟水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濱海新區什麼地方賣易開得凈水器 瀏覽:114
雅閣在4s店換空調濾芯多少錢 瀏覽:557
發現神行用什麼牌子空氣濾芯 瀏覽:889
奧迪空氣濾芯感測器是什麼意思 瀏覽:118
杭州edi模塊系統價格 瀏覽:26
污水管網水力計算書 瀏覽:634
電廠的污水實驗室化驗做什麼項目 瀏覽:941
陶氏濾芯為什麼貴 瀏覽:432
生活廢水污水都排到哪裡了 瀏覽:929
污水池對拉螺栓安裝怎麼對齊 瀏覽:445
奇駿燃油濾芯多少公里換 瀏覽:500
pvc污水管怎麼驗收 瀏覽:831
什麼是一級二級油煙凈化器 瀏覽:272
超濾能過濾抗生素嗎 瀏覽:878
市政排污水管直徑 瀏覽:625
海爾凈水器和歐恩哪個好 瀏覽:467
換下來的過濾芯有什麼用 瀏覽:988
污水站運行記錄造假怎麼處罰 瀏覽:114
酒精蒸餾實驗室原理 瀏覽:993
洗手台水垢是紅色的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