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魚的分類和品種分別是什麼
中國人養殖金魚十分普遍,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不僅金魚品種繁多,新品種層出不窮,名貴品種也不少。依據外部形態的異同和親緣關系的遠近。一般將金魚分為草族、文族和蛋族三大類。在分類系統中,體形長而側扁。呈紡錘形,與野鯽魚相似的為草族。具有背鰭,體形凸圓像「文」字的為文族,這一大類又分為常眼文族和龍眼文族兩類。無背鰭,體形圓凸且短像「蛋」形的為蛋族。其尾鰭有發達的和短小的兩種。有常眼蛋族和凸眼蛋族兩大類。
(一)紅帽子頭
頭頂長有一個方形肉瘤,高高豎起狀似帽子,全身紅色。頭大,腹呈圓形,尾鰭透明且薄。飼養水溫8~31℃,可耐8℃以下低溫,水質中性。
(二)紅白花帽子頭
頭頂長有方形肉瘤,肉瘤邊緣清晰,體表由紅色和白色兩斑塊組成。腹部比較豐滿,尾鰭寬且薄。在我國為比較普遍品種。飼養水溫8~30℃,可耐8℃以下低溫。
(三)五花帽子頭
頭頂長有方形肉瘤,頭大,腹呈圓形,四開大尾。全身以淺藍色或粉紅色為基色,體表由紅、白、藍、黑等不規則花斑或花紋組成,全身有五彩顏色。飼養水溫10~28℃,可耐10℃以下低溫。水質要求不嚴。
(四)藍高頭
頭頂長有深藍色肉瘤,全身藍色或淺藍色。幼魚身體藍色較深,成魚身體藍色變淺。飼養水溫10~28℃,耐低溫,水質要求不嚴。
(五)硃砂眼壽星頭
頭部肉瘤突起,覆蓋兩頰,呈黃色,眼睛紅色,眼睛深凹在頭部黃色的肉瘤中,身體白色,硃砂眼壽星頭是中國金魚中的特色品種,非常名貴。飼養水8~30℃,水質是中性軟水。
(六)紫高頭
頭頂肉瘤突起呈紫藍色,各鰭淺紫色,全身紫色。飼養水溫10~28℃,可耐低溫,水質中性,在露天環境喜歡碧綠色水。
(七)紅頭帽子
頭頂肉瘤呈方形,紅色高高凸起,形似紅色禮帽。身體銀白色,鱗片粒粒泛光,鰭條呈銀白色,紅頭帽子頭部的肉瘤好於鶴頂紅,觀賞價值很高。成魚紅頭帽子頭部的肉瘤特豐厚。飼養水溫8~30℃,水質是中性軟水。
(八)玉印頂高頭
全身通紅。頭頂正中長有方形銀白色肉瘤,眼睛鮮紅色,玉印頂高頭是我國金魚中的珍稀品種。飼養水溫10~28℃,水溫低於10℃時食慾明顯減退。其數量較少,品種遺傳率較低。
(九)鵝頭紅
頭頂有紅色肉瘤,肉瘤為方形厚實。身體銀白色,無背鰭,飼養水溫10~28℃,喜中性軟水。鵝頭紅是我國金魚中的特色品種,遺傳率較低。頭頂肉瘤高高隆起者為紅頭虎頭,應與鵝頭紅區別。
(十)紅獅頭
頭部肉瘤豐滿幾乎覆蓋兩頰和眼睛,頭部肉瘤由十幾個條塊狀小軟質肉瘤組成,外觀肥大豐厚,又稱獅子頭。腹呈圓形,四開大尾,尾鰭寬大如裙。
(十一)五花虎頭
頭部全被肉瘤包裹。體形與老虎頭相同,較肥胖。全身由紅、白、藍、黑等花斑點組成,背部較平直。由五花丹鳳與五花蛋球雜交而成,具有觀賞性。(十二)蛋種獅頭
頭部肉瘤厚實,特別發達,頭部肉瘤包裹兩頰,眼球凹於肉瘤之中,體形短而肥胖,尾鰭短小,游動慢。又名壽星頭。其活動緩慢,生長發育較老虎頭慢,不耐寒。是金魚的名貴品種。
(十三)鶴頂紅
頭頂肉瘤紅色,形似仙鶴的頭冠。全身銀白色,飼養水溫8~30℃,水質中性軟水,水色清澈透明。
(十四)口鑲紅
頭頂有粉紅色肉瘤,腹呈圓形,四開大尾。全身紅白色,眼睛紅色,嘴部鮮紅色形似口紅。口鑲紅金魚是從紅白色獅頭金魚慢慢演化而來的,其數量較少,口部的鮮紅色不穩定,在不同的生活環境有時會慢慢褪去。
(十五)十一紅
頭頂有粉紅色肉瘤,肉瘤包裹面部。身體呈銀白色,有十一個部位鮮紅色,兩眼紅色,兩片胸鰭,兩片腹鰭,四片尾鰭,背鰭鮮紅色,故名十一紅。若嘴部有鮮紅色,則稱十二紅。飼養水溫8~30℃,水溫低於8℃時,食慾減退。十一紅是我國金魚的特色品種,其色型不穩定,遺傳率也較低。
(十六)丹鳳
頭嘴尖圓,小眼。頭頂沒有肉瘤,體短橢圓如蛋,又名「蛋鳳」。尾鰭特長寬,故稱丹鳳。色彩有紅、白、藍、紫、紅頭、五花等,還有鼻孔膜發達的丹鳳球。如紅丹鳳、藍丹鳳。游動時像鳳凰的尾巴,非常美麗動人。(十七)墨水泡
是各色水泡中較為珍貴的品種。其顏色烏黑如墨,兩個水泡的顏色也與體色一致,鱗大而圓,各鰭長度適中,搶食時,游動速度較快,水泡活動也很靈活,好似烏龍戲水。
(十八)硃砂眼虎頭
頭上長有金黃色的塊狀肉瘤。眼小,朱紅色的眼珠,身體背部呈圓形且光滑,腹部肥大,尾鰭較短,全身潔白色。
(十九)硃砂水泡
全身潔白,只有兩只水泡眼呈鮮紅或橙紅色,又稱硃砂水泡,有「瑪瑙眼」和「琥珀眼」的美稱。
(二十)紅白花水泡
其身體為紅白相間顏色,形成各種花紋形狀,其形狀特徵基本與紅水泡相同(見插圖)。如有體色是紫藍相間,形成各樣花紋圖案的為紫藍花水泡,是名貴品種。
(二十一)四絨球
頭頂沒有長肉瘤,但鼻膈膜形成四朵膨大的肉質絨球狀,球的顏色有紅色、白色、紫色等,身體呈卵圓形。有紅四絨球、五花四絨球、紫四絨球等品種。四絨球(二十二)紅龍睛
頭部肥大,眼珠外凸,形如龍眼,故名龍睛。身體呈紅色,尾鰭分成四葉長而大。需水溫8~30℃。
(二十三)墨蝶尾龍睛
眼球突出又圓又大,全身漆黑如墨,尾鰭寬大而薄,游動時尾形如蝴蝶展翅。其尾部占體長2/3左右,是金魚中名貴品種。
(二十四)紅高頭龍睛
身體鮮紅色。頭頂長有方形的紅色肉瘤,兩眼較大向外凸出,頭大,是由高頭金魚和龍睛金魚雜交而成。飼養水溫8~30℃。
(二十五)算盤珠墨龍睛
身體烏黑發亮,兩眼漆黑、大,形似算盤珠。腹部呈圓形,四開大尾。在國內多見於徐州地區。水色澄清。是墨龍睛金魚中的精品。
(二十六)五花龍睛
頭和身體由紅、黑、白、藍、黃色等斑塊或斑點組成,鰭條有五花斑點。眼睛較大,向外凸出,形如龍眼。其鱗片多數是透明鱗片。
(二十七)朝天龍
是龍睛金魚變異而來。眼球向上翻轉90°,朝天望視,眼球膨大而圓,凸出於頭頂部兩側。無背部鰭條,尾鰭成雙,薄而平。眼球周圍有三圈紅、藍、黑組成的金色光澤環繞,顯示其美麗。色彩變異較多,有紅、黃,白、紅白、五花等色彩之分,朝天龍又稱望天眼。
(二十八)紅白花龍睛
全身由紅色和白色兩種花斑組成,身體以銀門色為主。眼睛大,眼外凸似算盤珠,龍眼為紅色。鰭條透明,尾鰭四開。
(二十九)鳳尾紫龍睛
身體為紫紅色,兩眼外突形似龍睛,鰭條為紫色。腹部呈圓形.皚鰭大而似裙,分成四葉。飼養水溫8~30℃水溫低於8℃時食慾減退。
(三十)紅皇冠珍珠
頭頂長有紅色方形肉瘤形似帽子,身體為紅色,腹部呈圓形,尾鰭大而分成四葉。腹部鱗片粒粒突起似珍珠。是新培育的特色品種。
(三十一)紅琉金
頭尖腹部膨大,身體短似三角形,尾鰭特長,達到體長的兩倍。飼養水溫8~30℃,可耐8℃以下低溫。
(三十二)紅白花琉金
頭尖腹部膨大,身體似三角形,尾鰭非常長,身體紅白色相間,是我國金魚的傳統品種。飼養水溫10~28℃,可耐10℃以下低溫,最適水溫15~25℃。
(三十三)紅白花珍珠
體色為紅白色,鱗片粒粒突起呈珍珠形。頭尖,腹部膨大,體短,形如皮球。珍珠鱗金魚有大尾皮球珍珠和短尾皮球珍珠之分,其品種有紅珍珠、紅白花珍珠、五花珍珠、黑珍珠、紫珍珠等。
(三十四)紅白花翻鰓珍珠
身體紅白色,腹部鱗片粒粒突起似珍珠尾鰭薄而大,四開大尾。鰓蓋向外翻卷,飼養水溫8~30℃,鱗片脫落後還可再生。
B. 養金魚(熱帶魚)用硬水好還是軟水好可以用過濾飲水機過濾出來的水養金魚嗎(就是活性炭,石頭過濾出的
金魚是冷水魚,復不用加溫的制。
按魚的生存環境不同需要的水質也不同(酸鹼度),這個不用刻意去改變水質,只有海水魚對酸鹼度比較敏感,一般魚水龍頭(人食用的水偏中性)接出來的最少靜置一個小時就可以魚生存了。
飲水機的濾芯(有的會讓水變成弱鹼性)可以用但要定時清理,我建議還是不要用,你買些活性炭最好。
C. 金魚屬於冷水魚嗎
金魚的原種鯽魚分布在亞熱帶和溫帶,算是溫水魚,
冷水魚
指的是
虹鱒
,
狗魚
那些生活在北方的魚。
但要是把魚只分為冷熱的話,算冷水魚也沒錯。反正不是
熱帶魚
。
D. 金魚是淡水魚還是鹹水魚
金魚是淡水魚
眾所周知,海水魚終生生活在汪洋大海里,而淡水魚則終生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溪澗的淡水中。在生物進化的幾千萬年間,魚類生息繁衍,代代相傳,造就了生活在不同水域的兩大體系。一般說來,地球上海水的含鹽濃度為16—47(一般為35),而淡水的含鹽濃度只有0.01-0.5,兩者相差懸殊。
魚類對水環境的鹽度適應性很大,各種魚類能在不同鹽度的水域中正常生活,這與其具有完善的生理調節機制有關,但調節作用只限於一定的鹽度范圍內,否則將影響其生存。
海水魚魚體組織的含鹽濃度比外界海水的含鹽濃度要低得多,由於海水中有大量鹽分,故比重高、密度大。根據滲透壓原理,海水魚魚體組織中的水力,將不斷地從鰓和體表向外滲出。為了保持體內水分平衡,海水魚便不得不吞食大量海水,以彌補體內的失水。然而,由於大口大口地吞食海水,進入魚體內的鹽分也大大增加了,這樣,海水魚除了從腎臟排除掉一部分鹽分外,主要還是依靠鰓組織中的「泌氯細胞」來完成排鹽任務。此外,也有一些海水魚,主要是軟骨魚類,如鯊魚,則將代謝後的氮化物,以尿素形式貯存於血液中,使血液濃度增高,滲透壓也變得與海水相當,這樣,也就不存在吞水和排鹽問題了。
淡水魚與海水魚大不一樣,淡水魚魚體組織的含鹽濃度比外界談水的含鹽濃度要高,也就是說,淡水的含鹽濃度低、比重低、密度小,根據滲透壓原理,外界淡水將不斷地大量進入魚體,為此,淡水魚只有通過腎臟,將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
按照魚類耐鹽變化適應能力的大小,可將魚類分廣鹽性和狹益性兩類。廣鹽性魚類能耐受鹽度較大的變化,觀賞魚類中的射水魚、蝙蝠鯧、黃鰭鯧、金鼓魚等就屬於廣鹽性魚類,既能在談水中生活,也能在海水中生活,這是與眾不同的特點。至於狹鹽性魚類,則經不起鹽度的經微變化,鹽度的突變,常常是導致狹鹽性魚類死亡的重要原因,美麗的珊瑚魚即屬於狹鹽性魚類,它經受鹽度不足1的變化,這也正是珊瑚魚好看而不好養的原因。
根據生存競爭規律,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為了其自身的生存和延綿不斷地繁衍後代,必須設法使自身與周圍環境相適應。這是必然的自然法則和進化規律,但需經過漫長的歲月.
發這個貼的目的,除了讓大家更清楚"淡水魚和鹹水魚"的區別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讓很多隻"聽說"我們養淡水魚時常用到的"老3樣,升溫,加鹽,換水",但對於為何要用"老3樣"這種簡單,安全可行的手段還一知半解的魚友們,清楚"淡水魚和鹹水魚的區別"這篇東西是有一定引伸意義的,看了貼和回了貼的朋友,不知大家的思想有沒有往這方面去"延伸"一下呢?
E. 養金魚時水很重要嗎
金魚是著名的觀賞魚類,它以品種繁多、體色艷麗、姿容各異、玲瓏活潑深受人們的喜愛。
飼養金魚時,水質的好壞往往會直接影響到金魚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所以,必須重視用水的選擇和處理。
飼養金魚的用水有河水、井水及自來水。
河水屬天然水,水性溫和。但是這種水雜質多,有的污染嚴重,不利於金魚的生活。
井水含有的礦物質較多,屬於硬水。要注意的是井水水溫夏季偏低,最好經過日曬或靜置1~2天再用,否則容易使金魚著涼、感冒。
自來水是經過凈化處理的,屬於軟水,是城市中比較理想的養金魚用水。但是自來水含有氯氣,往往會使金魚中毒而死。所以,在使用自來水養金魚時,必須將自來水注入空池或空缸中經日光曝曬,沉澱2~3天,使它成為「熟水」,使用這種水比較可靠。
在梅雨季節,因氣溫偏高,濕度較大,往往會造成水中缺氧。要想使金魚安全地度過梅雨季節,利用老水(清潔而呈綠色的水)來養魚是比較安全的措施之一,不要用生水(未經晾曬處理的自來水或井水)和白水(不帶綠色)養魚。另外,要適當地減少徹底換水的次數。
F. 金魚能在海里生存嗎
金魚不能在海里生存,因為金魚屬於淡水魚類,海里鹽分太多,不能生存。金魚屬於一種雜食偏肉食性的淡水魚類,具有發達的咽喉齒,可以吞食較硬的餌料。金魚對水溫的適應能力較強,但是不能適應溫度的劇烈變化,其適宜的水溫在18-26℃,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金魚的攝食和生長繁殖。
金魚性情溫和,一般壽命在6年左右,也有較長的。金魚喜歡偏弱鹼性的水,水體的pH值在7.5-8.0較為適宜。在我國北方春夏交接之際,水溫開始回升的時候,金魚也進入了繁殖期,這個時期的水溫控制在20℃左右較利於金魚的產卵和孵化。
餌料投放堅持三定原則,定質:蛋白質含量高,新鮮清潔;定量:注意觀察池中金魚每次吃完時間,一般以20-30分鍾內吃完為宜;定時:夏天上午七點左右,下午三點左右,冬天由於魚游動少,可在中午前後喂養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次喂養的時候必須要一次喂足,並且需要根據魚的食慾情況來適當加喂浮萍或者是少量的顆粒飼料,庭院養殖之中主要是採用的人工合成顆粒飼料,人造飼料是相當優良的輔助餌料,同時也是天然餌料短缺時候的最好的代替品。
G. 關於金魚的問題
金魚
開放分類: 生物、魚、觀賞魚、鯉科、動物
目錄• 體色的變異
• 頭形的變異
• 眼睛的變異
• 一、動物性飼料
• 二、植物性飼料
• 三、合成飼料
• 金魚的換水方法
• 怎樣辨別金魚的雌雄
• 金魚的繁殖
• 金魚的種類
• 金魚的繁殖
• 金魚的種類
金魚
goldfish
金魚的頭前面有一張嘴,頭上有兩只圓圓的大眼睛,身體短而肥,魚鰭發達,尾鰭有很大的分叉。
金魚也稱「金鯽魚」,是由鯽魚演化而成的觀賞魚類。金魚的品種很多,顏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分為文種、龍種、蛋種三類。
金魚起源於我國,12世紀已開始金魚家化的遺傳研究,經過長時間培育,品種不斷優化,現在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直接或間接由我國引種的。
金魚易於飼養,形態優美的金魚能美化環境,很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特有的觀賞魚。價格:1~100元一條。
盆養及池養的觀賞鯉科(Cyprinidae)魚類,學名Carassius auratus。原產於東亞,但已移殖許多其他地區。近似鯉魚(Cyprinus carpio)但無口須。在中國,至少早在宋朝(960∼1279)即已家養。野生狀態下,體綠褐或灰色,然而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變異,可以出現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銀白色以及三尾、龍睛、或無背鰭等變異。幾個世紀的選擇和培育這樣不正常的個體,已經產生了125個以上的金魚品種。包括常見的具三葉拂尾的紗翅,戴絨帽的獅子頭以及眼睛突出且向上的望天。雜食性,以植物及小動物為食。在飼養下也吃小型甲殼動物,並可用剁碎的蚊類幼蟲、谷類和其他食物作為補充飼料。春夏進行產卵,進入這一季節,體色開始變得鮮艷,雌魚腹部膨大,雄魚鰓蓋、背部及胸鰭上可出現針頭大小的追星。卵附於水生植物上,孵化約需一周。觀賞的金魚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壽命要短得多。在美國東部很多地區,由公園及花園飼養池中逃逸的金魚,已經野化了。野生後復原了本來顏色,並能由飼養在盆中的5∼10公分(2∼4吋)長到30公分。
金魚是我國人民樂於飼養的觀賞魚類。它身姿奇異,色彩絢麗,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活的藝術品,因而為人們所喜愛。根據史料的記載和近代科學實驗的資料,科學家已經查明,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鯽魚變為紅黃色的金鯽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家養,由紅黃色金鯽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作為觀賞魚,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265~420年)已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里,開始出現紅黃色鯽魚,宋代開始出現金黃色鯽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顏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脊椎動物門、有頭亞門、有頜部、魚綱、真口亞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的硬骨魚類。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魚類和人類的關系甚為密切,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捕捉魚類作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國已有了養魚的記錄(根據殷墟出土甲骨卜辭),由於長期的捕魚、養魚,同魚類接觸的機會頗多,這也就是對魚類的觀察機會非常之多,了解也多,所以很容易發現在野生魚類中發生變異的種類,尤其是變為金色或紅色的種類更易引起人們的關注。當時人們把金色或紅色的魚類統稱為「金魚」。我國明代偉大的本草學家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寫有:「金點有鯉鯽鰍數種,鰍尤難得,獨金鯽耐久,前古罕知……。
以上可知,稱為「金魚」的魚原有四種,「金鯽」即顏色變為黃、紅的鯽魚,以後由於單獨培育金鯽,變化越來越大,所以,「金魚」這一名稱只代表由金鯽培育出來的各變異品種,即現今的金魚。
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兩地。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由我國傳出去的。根據日本學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國金魚傳至日本的最早記錄是1502年。金魚傳到英國是在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中葉,雙尾金魚已傳偏歐洲各國,傳到美國是在1874年。
金魚的外部形態,與鯽魚有極大的不同,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其體態變異包括體色、體形、鱗片數目、鱗片形態、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頭形、眼睛、鰓蓋、鼻隔膜等變異。這里主要舉出體色變異、頭形的變異和眼睛的變異。
體色的變異
[編輯本段]
金魚的種種顏色,主要是由於真皮層中許多有色素皮膚細胞棗色素細胞所產生。金魚的顏色成分只有3種:黑色色素細胞、橙黃色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所有的這些成分都存在於野生鯽魚中。家養金魚鮮艷多變的體色,這只不過是這3種成分的重新組合分布,強度、密度的變化,或消失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成分而形成的。
頭形的變異
[編輯本段]
我國各地飼養者把頭形分為虎頭、獅頭、鵝頭、高頭、帽子和蛤蟆頭。在這些頭形中,有的是同一類型,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北京飼養者稱為虎頭的,在南方稱為獅頭;在北京稱為帽子的,在南方稱為高頭或鵝頭。在這里根據陳楨教授的命名,把頭形區分為平頭、鵝頭和獅頭3種類型。
1、平頭型:其頭部皮膚是薄而平滑的,稱為平頭型。有窄平頭和寬平頭之分。
2、鵝頭型:頭頂上的肉瘤厚厚凸起,而兩側鰓蓋上則是薄而平滑的。
3、獅頭型:頭頂和兩側鰓蓋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發達時甚至能把眼睛遮住。
眼睛的變異
[編輯本段]
可分為正常眼、龍眼、朝天眼和水泡眼。
1、正常眼:與野生型鯽魚的眼睛一樣大小者稱為正常眼。
2、龍眼:眼球過分膨大,並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這種眼稱為龍眼。
3、朝天眼:朝天眼與龍眼相似,都比正常眼大,眼球也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所不同的是朝天眼的瞳孔向上轉了90度而朝向天。還有一種在朝天眼的外側帶有一個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朝天泡眼。
4、水泡眼:這種眼的眼眶與龍眼一樣大,但眼球卻同正常眼的一樣小,眼睛的外側有一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水泡眼。還有一種與水泡眼相似,只是眼眶中半透明的水泡較小,在眼眶的腹部只形成一個小突起,從表面上看很像蛙的頭形,所以稱為蛙頭,也有人稱為蛤蟆頭。
其實,生物的種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從一個形狀簡單的類型可以逐漸進化成多種多樣的形態。
金魚的飼料種類 金魚雖是一種經人類完全馴化的雜食性魚類,但是,它和鯽魚等其他魚類一樣,飼料是否選擇合理,投喂是否正確可直接影響金魚的生長發育、色彩深淺和鮮艷程度、特徵的顯現、豐滿與否、以及產卵數量、孵化率和金魚的抗病力。所以,在金魚的飼料中,必須具有營養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一定量的無機鹽類及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情況下,凡是能每天喂足新鮮而活的紅蟲者,則魚體生長發育特大,尤其是獅子頭、水泡等特徵(指肉瘤和水泡)更為發達,這也許就是紅蟲中含有大量的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豐富營養物的緣故。
一、動物性飼料
[編輯本段]
動物性飼料是金魚最喜愛吃,而且營養最豐富的飼料之一。它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
1)魚蟲(俗稱紅蟲、水蚤)
是孳生在污水坑塘、池、江河中的浮游動物,是各種水蚤類的俗稱。其體型有大有小,像紅蜘蛛蟲,它的體色呈血紅色,體形偏小,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它以浮游植物為食,有利於凈化水質,所以,我們常用鮮活的紅蟲適當投喂(指不過剩)的金魚要比投喂其他代用飼料的金魚發育快,顏色鮮艷、魚病發病率也相應減少。
2)劍水蚤,體呈青灰色,(俗稱青蹦)
它屬甲殼動物中的橈足類。它的優點是生命力強,游動快,能存養幾天不死。但缺點是體型小,如果用來投喂數齡的老親色,因它們游動快,就更難捕食,而且劍水蚤還能咬傷小魚苗,所以,投喂劍水蚤時,最好用開水燙一下。
3)草履蟲 (俗稱灰水)
它是浮游生物中幾種原生動物的俗稱。如草履蟲,可用稻草培養,最適宜投喂剛孵出的魚苗。輪蟲,它是單細胞動物(即由許多細胞組成其本身的),如龜紋輪蟲、水輪蟲、柱輪蟲、泡輪蟲等等。
4)孑孓 搖蚊的幼蟲,(南方稱為血蟲,北方地區稱為油蹦)
是搖蚊的幼蟲,體色血紅,故得名為血蟲,其營養豐富,價格也比較貴,不容易保存,需要冷藏,一般愛好者直接將其冷凍後投喂。
5)水蚯蚓
它的種類很多,水蚯蚓金魚最愛吃,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它們一般生活在肥沃的江河或流水的陰溝污泥表層,一端伸入污泥中,一端隨水擺動,它的個體細小、柔軟、體鮮紅色或深紅色,容易被金魚吞食,但在投喂前必須進行反復漂洗,有條件的話,必須養幾天後,水蚯蚓將泥吐凈後再投喂。
二、植物性飼料
[編輯本段]
金魚的飼料當然是以動物性飼料為最理想,但是,由於多種原因缺乏動物性飼料的情況下,植物性飼料可以成為救急或維持生命的輔助飼料。常見的有蕪萍、水草等,其中蕪萍是種子植物中體形最小的種類之一。植物體無根莖細小如砂,營養成分也較好。另一種是小浮萍,它有一條細絲狀根,金魚在飢餓時也要吃,一般只可喂較大的金魚,但不可多喂,喂前要仔細檢查有無害蟲和蟲卵,或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片刻再喂,否則很容易帶入病菌和蟲害。
三、合成飼料
[編輯本段]
發展規模金魚養殖業,光靠捕撈天然餌料魚蟲不能滿足需要,除開展人工培養魚蟲外,還必須發展配合顆粒飼料的生產,供應市場,一方面可解決養殖場的飼料來源,另一方面也可滿足金魚愛好者家庭養玩金魚的需要。有了人工飼料,家庭飼養金魚就方便多了。
配合顆粒飼料要求營養成分齊全,符合金魚生長發育的需要,主要成分應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5大類。
1.蛋白質 是金魚身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在體內的作用是生長新組織,修補舊組織,也是熱能供應的組成成分。餌料中必須有足夠的蛋白質,才能促進金魚快速生長。
2.糖類 是金魚體內熱能的主要物質,是金魚的主要飼料成分。
3.脂肪 是儲存熱能最高的食物,其生理功能和糖一樣,在體內氧化供給能量。一般來說飼料中缺少脂肪,金魚生長慢、個體小,會降低魚體對低溫、缺氧的耐力,越冬時易造成死亡;脂肪過多,魚體過肥,會阻礙性腺的發育。
4.無機鹽類 是組成色骨骼的主要元素,如磷酸鈣、碳酸鈣。魚的血液、肌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鈣和磷。飼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鈣又能促進消化和幫助脂肪、磷的吸收。金魚除了能從飼料中獲得鈣和磷外,也能通過皮膚、鰓將水中的鈣和磷滲透到體內。金魚還需要鐵、銅、鎂、鈉、鉀、鑽等微量元素,缺少了這些元素就會生長緩慢,發生疾病。為了保障金魚的正常生長,飼料中應含有這些元素。
5.維生素 這也是金魚生長必需的。長期缺乏維生素,魚體發育不良,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甚至會產生畸形,對外界不良環境和各種魚病的抵抗力降低。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色鰭斷裂,魚體色素消失,體色變淡,不鮮艷;缺乏維生素E,會使性腺發育不良或不發育,同時對水生真菌的抵抗力在為降低,在飼料中加少量維生素B12,能夠促進生長。
正確掌握餵食時間和方法
金魚的餵食時間不管是投喂活飼料還是人工飼料,都要掌握這樣幾個原則:
1.每天投喂次數 只需1—2次,每次投喂量宜在1—2小時內吃完。天氣、水質正常,對生命力強的品種魚群可適當增加一點投食量。
2.投食時間 春、夏宜早,一般在早晨6—7時左右,太陽開始曬及魚池(缸)時投食。深秋及冬季投食時間可稍遲一點,一般在7—8時左右,寒冬季節甚至可延遲到10時前後投喂。但切忌在傍晚大量投食。即使魚群覓食明顯,也應在下午3時左右少量投食為好。11月以後,水溫明顯下降,金魚的食慾有減退趨勢,傍晚更不宜投食。
3.隨著金魚的長大的投食量宜逐漸適當增加 但不能盲目投食,特別是人工飼料,更應嚴格控制。家庭養魚,可採取將一日量分1—2次投喂的方式,避免飼料一次投量過多,積存池(缸),敗壞水質。
金魚的換水方法
[編輯本段]
金魚飼養前輩很早就有「養魚先養水」的經驗之談,這說明水質的好壞是會直接影響金魚正常的生長發育。換水的目的也就在於清除水中污物(垃圾、魚便及剩餘飼料、陳腐雜質),保持水的清潔,調節水溫,增加水中氧氣,從而刺激金魚的生長發育。
想養好金魚,必須對養魚水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1.生水
指剛放出而未經晾曬處理過的自來水或井水。其水溫常與養魚池(缸)中的水溫相差較大,裡面含的氯氣較多,這種水對金魚危害極大。
2.新水
就是自來水或井水、泉水,經過晾曬靜置沉澱2—3天左右的,並且與魚池(缸)水溫相等或相似的干凈水。
3.陳水
就是魚池(缸)中底部含有糞便、污物的臟水。包括池(缸)中長期未換的飼水。
4.老水
就是魚池(缸)中清潔而呈嫩綠色、綠色、老綠色或綠褐色的水的統稱。其中以嫩綠色水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綠藻較多,它們也是金魚很好的輔助飼料。這種水中腐敗分解的有機質少,溶氧較多,常以嫩綠色而清潔的老水養魚,養出來的魚食慾最為旺盛,魚體健壯,色澤鮮艷,發育很快。
5、回清水
如果發現原來池(缸)中的老綠水突然變成了澄清水,許多綠藻沉澱缸底,這種現象稱之回清水。這種水容易引發魚病,需全部更換。
(一)一般換水 正常的情況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每天只要堅持將魚池(缸)底部的糞便和臟物連同陳水,用膠管輕輕吸出1/10—1/5,清除水麵灰塵及浮出的糞便,然後沿池(缸)壁徐徐注入等溫的新水,保持水質的清潔。這種換水方法不易傷及魚體,方法簡便而安全,最適用於家庭魚缸或小池養魚者應用。
(二)部分換水 這種換水方法主要在兩種情況下進行。一種情況在炎熱的夏季和初秋,魚池(缸)中的飼水換了沒有幾天,而水色轉綠極快(飼料投喂量偏少的緣故),水質尚清潔的情況下,為了防止金魚燙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魚全部撈出來,然後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轉動,待靜止片刻後,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陳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後注入等溫、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魚撈入原池(缸)內飼養。
另一種情況是池(缸)中的水才換沒有幾天,水色尚好,可因為當天餵食量過多,出現浮頭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應急措施。換水的辦法和上面講的相同。
如果是漁場的大魚池,就不必把金魚撈出來,而用折疊式攔網把魚攔圍在一邊,再把池中的水用撈網輕輕旋轉數十秒鍾,待水靜止片刻隨後開動排水閘慢慢放水或用吸管吸除池(缸)中央過剩的魚蟲、糞便和陳水,或用撈魚網兜從中央撈去過剩魚蟲後,再放去1/4—1/2的陳水,最後注入等量、等溫新水,這種方法常見於魚場或家庭因投食量過多的時候所採用的急救方法。
(三)徹底換水 這種換水往往是結合翻池(缸),挑選幼魚或成魚的同時進行的一種換水法。常常是由於水質嚴重敗壞或青苔過長,魚過密的情況下才採用的。具體有兩種方法:
1.在沒有空閑池的情況下,只好將全部金魚撈入盆內或者把網箱放入鄰池水中暫養,在盆內或網箱內加入增氧頭增氧。然後,刷去原池壁上的青苔,徹底沖洗干凈以後,重新注入等溫新水,靜置片刻待水溫相等後將魚撈入原池(缸)內。
2.如果有空閑池和新水時,則只要將全部金魚撈入盆或網箱內,分別挑選處理好,該分池的分池,不分池的待水溫相等後就可將金魚移入新水內飼養。這種換水方法應特別注意水溫,最好要選擇晴天的早晨9時前進行。不過此法一般只適用於成魚或較大的幼魚,仔魚不宜使用。如果條件許可,在徹底換水前,可先在備用的池(缸)中盛滿伏水,然後把魚直接撈入備用池(缸)內為好。這樣水溫變化小,魚群容易適應新環境,使魚免受盆內或網箱內擠軋之苦。這種換水方法,在春、秋季節一般每隔半月左右進行1次。夏季大伏天氣、水溫高達28℃以上,在水色極易濃色,水質很易混濁的情況下,一般5—7天應徹底換水1次。冬季水溫降至4℃左右,金魚活動緩慢,食慾減少,水質不易敗壞,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全部換水。
怎樣辨別金魚的雌雄
[編輯本段]
雌雄金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辨別:
(一)外部形態的區別:
(1)體形的差別:雄性金魚一般體形略長,雌性金魚身體較短且圓。懷卵期雌魚較雄魚腹部膨大。
(2)尾柄的差別:雄魚比雌魚略粗壯。
(3)胸鰭的差別:細心觀察可發現,雄魚稍尖長,胸鰭第一根鰭刺較粗硬;雌魚呈短圓形,胸鰭第一根鰭刺不太硬。
(4)泄殖孔的差別:由肚皮向上看,雄魚泄殖孔小而狹長,呈凹形;雌魚泄殖孔大而略圓,向外凸起。
(二)色澤的區別:雌雄不同的金魚,在體色上略有差異,雄魚一般顏色鮮艷,而雌魚略淡一些,在繁殖發育期,雄魚體色更為鮮艷。
(三)手感與動感:用手輕托魚的腹部,中指和無名指感觸到雄魚腹部有一條明顯的硬線,雌魚則腹部較軟。走過魚池邊時,猛踏腳觀察,雄魚游動速度快而且敏捷,雌魚動作則慢一些。
(四)追星:隨著氣溫的升高,金魚在產卵期會出現第二特徵--追星,這是辨別金魚性別最容易、最准確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種辨別方法。雄魚的追星出現在胸鰭第一根刺和鰓蓋邊緣,多時整個胸鰭每個鰭條上都長有追星,前端的明顯,後面的要仔細才可以觀察到。這種粗糙的小白點就是追星。
運用以上辨別方法,還必須依靠有多年飼養的經驗和平時細心觀察,才能准確的辨別金魚的雌雄。
金魚的繁殖
[編輯本段]
一般來說產卵期的雌魚肚子較大,雄魚腹部沒什麼變化。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雄魚左右前鰭的前方硬骨刺上有幾個小白點兒,尤其是在產卵期較為明顯,而雌魚絕對沒有。
另外在產卵期雄魚總是追著咬雌魚的屁屁,這時快產卵啦,應該將這一對魚單獨放在一個魚缸內,缸內稍微多放一些水草,以便產的魚卵可以粘附在水草上,否則魚卵沉入水底被魚兒吃掉,產卵後的雌魚暫時不要再和任何雄魚混養,讓它充分好好休息調養,以保護雌魚。
把粘有魚卵的水草放置在有魚水的魚缸內{最好是瓦缸},放在陽光能金魚的繁殖季節是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我國南方要比北方早1-2個月,在南方為3-4月間產卵,在北方為4月底到6月底產卵。金魚通常1年就可以成熟產卵,也就是說1年可以繁殖1代。如果冬季提高溫度,加強飼養管理,金魚7-8月齡時,在嚴寒的冬季也可以提前產卵,並非一定要到1年(12月齡)時才能產卵繁殖。金魚在繁殖的季節里可多次產卵。約隔一二周產1次,可產2-3次。照射到的地方,一個月左右就會浮出小魚。
金魚的種類
[編輯本段]
1、草種魚 草種魚體型近似鯽魚,是金魚中最古老的一種,身體側扁呈紡錘形,有背鰭,胸鰭呈三角形,長而尖。其主要品種有:
(1)金鯽 尾鰭較短,單葉,呈凹尾形;全身均為橙紅色, 是最古老的金魚品種。
2)草金魚直接起源於金鯽。尾鰭較長,雙葉或三葉,不分開, 呈燕尾形或菱角形(即三尾);全身均為紅色。
(3)紅白花草金魚尾鰭較短,單葉,呈凹尾形;頭部和身體上紅、白色兼有。
2、龍種魚 龍種魚是金魚的代表品種,也是主要品種。其主要特徵是體短,頭平而寬,眼球膨大突出眼眶之外,似龍眼;鱗片圓而大,胸鰭長而尖呈三角形,尾鰭四葉。主要品種有
(1)紅龍眼 全身通紅,具有龍種魚的特徵,是龍種魚中最普通的品種。
(2)墨龍睛 通身烏黑,背部尤其顯著,有「黑牡丹」之稱。 好的品種為烏黑閃光,像黑絨墨緞。
(3)蝶尾 具有龍睛魚的特徵,唯獨其尾部似蝴蝶。
(4)紫龍睛 整個魚體呈紫銅色,飼養得好的, 還能發出耀眼的紫銅色金屬光澤。
(5)藍龍睛 體色有淺藍、深藍之分。游動時,錦鱗閃閃,姿態恬靜、優美。
(6)五花龍睛 是由透明鱗類的金魚與各色龍睛魚雜交而形成的品種。 大部分為透明鱗片,小部分為普通磷,呈五色斑點,所形成的圖案光彩奪目,游動時猶如飄動的綵綢
(7)紫藍花龍睛 是以紫龍睛和藍龍睛雜交而成的品種,以藍色為底色, 鑲有不規則的褐色斑紋,素而不淡,頗具風格
(8)十二紅龍睛 身軀銀白,獨以四葉尾鰭、兩片胸鰭、兩片腹鰭、 兩個眼球和背鰭、吻等十二處呈紅色而得名。其色白得潔凈,紅得艷麗,十分悅目,是比較珍貴的品種。
(9)喜鵲花龍睛 魚體以藍色為基色,頭、吻、眼球、尾鰭則均為藍中透黑, 腹部銀白鮮亮,酷似喜鵲的顏色。其姿態俊俏動人,但在飼養過程中易褪色,故以其色澤穩定者為上品。
(10)熊貓金魚是由墨蝶尾培育而成的,具龍種魚之特徵。身體較短而圓,尾鰭蝴蝶狀,除腹部和兩側各有一塊銀白色斑塊外,頭、眼、胸鰭、背鰭、腹鰭、臀鰭均為黑色,有的眼睛周圍還有道白圈,黑白分明,酷似熊貓。其姿態憨厚而端莊,甚招人喜愛。
11)透明鱗龍睛 有背鰭,鱗片透明,顏色多為紅[龍睛球 具龍睛和絨球之特徵。鼻中隔特別發達,凸出於鼻孔之外,形成兩個肉瓣似的絨球。在游動時左右擺動,十分動人。龍睛球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龍睛球、墨龍睛球、紫龍睛球、藍龍睛球、紫藍花龍睛球、紅白花龍睛球、喜鵲花龍睛球、朱球墨龍睛等多種。
(13)四球龍睛 具有龍睛球的特徵,只是鼻中隔變異為4 個球凸出於鼻孔之外,由此得名。其體色與絨球的顏色相同,但也有不一致的。
(14)紅頭龍睛 身軀潔白如銀。唯有其頭頂部朱紅如血,紅、白鮮艷悅目,背鰭高聳,尾長而大。游動時姿態柔軟,飄忽而美麗。
[(15)龍睛高頭 又稱龍睛帽子。兩眼之間的頭頂部分生長有肉瘤堆,似草莓狀,以肉瘤發達厚實、位置端正為上品。依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紫龍睛高頭、藍龍睛高頭、紅龍[/font]睛高頭、白龍睛高頭、紅白花龍睛高頭、紫藍花龍睛高頭、墨紅花睛高頭、硃砂眼龍睛黃高頭等。
(16)紅頭龍睛高頭 其特徵基本同紅頭龍睛,是由其頭部變異之品種即頭部具有肉瘤堆,呈紅色,體呈[紅龍[/font]睛虎頭 其特徵基本上與紅龍睛高頭相同,只是其頭部之肉瘤發達,除頭部被肉瘤包裹著外,還下延向兩則之頰顎,致使口也被包裹而顯得有些凹陷[
(18)睛獅頭 其特徵基本同紅龍睛虎頭,只是肉瘤更為發達,隆起得更為厚實。
(19)墨龍睛獅頭 其特徵同紅龍睛獅頭,只是全身烏黑似緞,被視為珍品
(20)龍睛翻鰓 具有龍睛魚特徵,只是鰓蓋向外翻轉,部分鰓絲露出。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龍睛翻鰓、墨龍睛翻鰓、藍龍睛翻鰓、五花龍睛翻鰓等。
[(21)龍睛球翻鰓 是龍睛翻鰓的變異品種,即除具有龍睛翻鰓之特徵外,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凸出於鼻孔之外。根據其紅龍睛球翻鰓、紫龍睛球翻鰓、藍龍睛球翻鰓、墨龍睛球翻鰓、五花龍睛球翻鰓等。
22)望天魚 是龍睛魚的變異品種。眼球向上轉90度角,瞳孔朝上,背鰭消失,眼圈晶亮。觀魚時,有先見其光之妙。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望天、藍望天、紅白花望天、朱鰭白望天等。
23)望天球 是望天魚的變異種,主要特徵是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凹出於鼻孔外面而得名。依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望天球、五花望天球等。
(24)紅龍背 無背鰭,瞳孔側向,鰓蓋、頭部、鼻均正常。頭、體均為紅色。
25紅龍背球 除了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凹出於鼻孔以外,其餘的特徵同紅龍背。
26)紅頭龍睛高頭翻鰓 有背鰭,鼻、鱗片正常,鰓蓋向外翻轉,部分鰓絲裸露在外,頭上具有肉瘤堆,呈草莓狀,色紅,魚體
(27)紅龍睛高頭翻鰓 具龍睛高頭特徵,但鰓蓋向外翻轉,部分鰓絲外露,頭體均為紅色
(28)紅龍睛高頭槌翻鰓 除具有紅龍睛高頭翻鰓特徵外,就是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凹出於鼻孔之外。
3、文種魚 文種魚的主要特徵是體短而圓,頭平而窄,嘴尖,眼小,大尾,尾鰭叉多在四葉以上。體色多為紅、紅白、紫、藍黃、五色雜斑等。高頭(北方稱「帽子」)和珍珠是其代表種。高頭體短而圓,頭寬,頭頂上生長著草莓狀肉瘤,從其肉瘤的生長部位和發達程度還可以分為鵝頭型高頭和獅頭型高頭兩種類型。前者的肉瘤僅限於頭項范圍;後者的肉瘤還延伸到兩頰顎。依其主要品種的形態特徵可以分為很多種。 珍珠魚又稱為珍珠鱗,其鱗粒粒如珠,故得名。珍珠魚有球型、橄欖型兩類,還有大尾和短尾之區別。依其體色可以分為很多種
1)紅高頭 頭上生長有肉瘤堆,鰓蓋、鼻中隔正常。全身通紅色。
(2)五花高頭 頭上有肉瘤堆,鰓蓋、鼻中隔正常。全身有的以紅色為底色, 鑲有藍、白、黃、黑各色斑點;或以藍色為底,鑲有紅、白、黃、黑各色斑點。其色彩、圖案極美,以藍底鑲紅、黃斑點比例大的最為悅目。
(3)紅白花高頭 頭部生有草莓狀肉瘤。 體表花紋有大小和形狀不規則的紅白色斑塊組成
(4)軟鱗紅白花高頭 主要特徵是有似薄而嫩的軟鱗,全身都有紅、 白斑分布,兩眼烏黑閃亮,是金魚中之真貴品種。
(5)紅頭高頭 又稱鶴頂紅。身軀銀白色,頭項部的肉瘤為紅色, 似鶴頂紅冠 ,故得名「鶴頂紅」,也稱「紅運當頭」。在人們心目中它是幸福、吉祥、 福壽雙全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喜愛。
(6)黃頭高頭 身軀為白色頭頂部的肉瘤為黃色。
(7)朱頂紫羅袍 是由紫高頭變異而成,身軀深紫色, 僅頭頂肉瘤部分鮮紅艷麗。形態端莊文靜,壅容華貴,是金魚中的珍貴品種。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9487.html?tp=0_11
H. 怎麼樣好金魚啊我不會,需要軟水還是硬水告訴我啦~\(≥▽≤)/~啦啦啦,謝謝!。。。。
金魚飼養前輩很早就有「養魚先養水」的經驗之談,這說明水質的好壞是會直接影響金魚正常的生長發育。換水的目的也就在於清除水中污物(垃圾、魚便及剩餘飼料、陳腐雜質),保持水的清潔,調節水溫,增加水中氧氣,從而刺激金魚的生長發育。
想養好金魚,必須對養魚水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1.生水
指剛放出而未經晾曬處理過的自來水或井水。其水溫常與養魚池(缸)中的水溫相差較大,裡面含的氯氣較多,這種水對金魚危害極大。
2.新水
就是自來水或井水、泉水,經過晾曬靜置沉澱2—3天左右的,並且與魚池(缸)水溫相等或相似的干凈水。
3.陳水
就是魚池(缸)中底部含有糞便、污物的臟水。包括池(缸)中長期未換的飼水。
4.老水
就是魚池(缸)中清潔而呈嫩綠色、綠色、老綠色或綠褐色的水的統稱。其中以嫩綠色水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綠藻較多,它們也是金魚很好的輔助飼料。這種水中腐敗分解的有機質少,溶氧較多,常以嫩綠色而清潔的老水養魚,養出來的魚食慾最為旺盛,魚體健壯,色澤鮮艷,發育很快。
5、回清水
如果發現原來池(缸)中的老綠水突然變成了澄清水,許多綠藻沉澱缸底,這種現象稱之回清水。這種水容易引發魚病,需全部更換。
(一)一般換水 正常的情況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每天只要堅持將魚池(缸)底部的糞便和臟物連同陳水,用膠管輕輕吸出1/10—1/5,清除水麵灰塵及浮出的糞便,然後沿池(缸)壁徐徐注入等溫的新水,保持水質的清潔。這種換水方法不易傷及魚體,方法簡便而安全,最適用於家庭魚缸或小池養魚者應用。
(二)部分換水 這種換水方法主要在兩種情況下進行。一種情況在炎熱的夏季和初秋,魚池(缸)中的飼水換了沒有幾天,而水色轉綠極快(飼料投喂量偏少的緣故),水質尚清潔的情況下,為了防止金魚燙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魚全部撈出來,然後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轉動,待靜止片刻後,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陳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後注入等溫、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魚撈入原池(缸)內飼養。
另一種情況是池(缸)中的水才換沒有幾天,水色尚好,可因為當天餵食量過多,出現浮頭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應急措施。換水的辦法和上面講的相同。
如果是魚場的大魚池,就不必把金魚撈出來,而用折疊式攔網把魚攔圍在一邊,再把池中的水用撈網輕輕旋轉數十秒鍾,待水靜止片刻隨後開動排水閘慢慢放水或用吸管吸除池(缸)中央過剩的魚蟲、糞便和陳水,或用撈魚網兜從中央撈去過剩魚蟲後,再放去1/4—1/2的陳水,最後注入等量、等溫新水,這種方法常見於魚場或家庭因投食量過多的時候所採用的急救方法。
(三)徹底換水 這種換水往往是結合翻池(缸),挑選幼魚或成魚的同時進行的一種換水法。常常是由於水質嚴重敗壞或青苔過長,魚過密的情況下才採用的。具體有兩種方法:
1.在沒有空閑池的情況下,只好將全部金魚撈入盆內或者把網箱放入鄰池水中暫養,在盆內或網箱內加入增氧頭增氧。然後,刷去原池壁上的青苔,徹底沖洗干凈以後,重新注入等溫新水,靜置片刻待水溫相等後將魚撈入原池(缸)內。
2.如果有空閑池和新水時,則只要將全部金魚撈入盆或網箱內,分別挑選處理好,該分池的分池,不分池的待水溫相等後就可將金魚移入新水內飼養。這種換水方法應特別注意水溫,最好要選擇晴天的早晨9時前進行。不過此法一般只適用於成魚或較大的幼魚,仔魚不宜使用。如果條件許可,在徹底換水前,可先在備用的池(缸)中盛滿伏水,然後把魚直接撈入備用池(缸)內為好。這樣水溫變化小,魚群容易適應新環境,使魚免受盆內或網箱內擠軋之苦。這種換水方法,在春、秋季節一般每隔半月左右進行1次。夏季大伏天氣、水溫高達28℃以上,在水色極易濃色,水質很易混濁的情況下,一般5—7天應徹底換水1次。冬季水溫降至4℃左右,金魚活動緩慢,食慾減少,水質不易敗壞,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全部換水。
在南方春季是金魚的繁殖產卵季節,北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春分節後清明節前才可以把金魚從越冬室內移出,於露天場地飼養,俗稱「出盆」。這時氣溫變化較大,金魚最易患病,而且死亡率也較高。這一階段,要注意天氣的變化,晚上必須用葦簾蓋上以防寒,白天將簾掀起向陽飽曬。
金魚如在低溫條件下越冬,一般是不給餵食的,出盆後開始餵食,但不宜喂得太多。每天上午把魚蟲撈回來,漂洗干凈除去雜垢,然後喂給金魚。開始少喂,1周之後,可以多喂。每天下午3時左右,把浮在水面上的灰塵等臟物用布兜撈除,俗稱「打皮」。再用布兜輕輕地沿魚缸、池邊的水轉動2—3圈,等水中的臟物沉澱到缸、池底部後,再用橡皮管將沉澱物吸出來,吸水量約為總量的10%一40%。金色如是低溫過冬,出盆後魚體比較瘦弱,吸水時要特別小心。然後再加入等量的新鮮水,約達盆深的4/5,藉以保持一定的水溫。換水通常是2周左右1次。換水時,先將魚撈出,洗刷魚盆後,全部換上新水,再把魚放入盆中。如容器較大,可先將污水放出一部分,然後撈魚,洗刷容器,除去污物。用陶瓷製作的盆或水泥邊壁上所積的青苔不要徹底除掉,刷洗時只把表面的雜質粘液之類清除掉,保護好苔底。因為青苔絨壁在白天光合作用下能產生氧氣,還可以保護魚體表面不被擦傷,金魚體表的粘膜,有防止病菌入侵的保護作用。光滑柔軟的苔絨,還能調節水溫,美化金魚游弋環境,有利於金魚的生息。池、盆水發綠是正常的現象。
金魚屬雜食性種類,對餌料要求不高,除人工配合餌料外,一些天然餌料,如紅蟲、蚯蚓、小蝦、蛋黃、面條、飯粒、麵包等都可作為餌料投喂,只是注意不要污染水質。最好喂給動物性餌料,餵食要科學,做到一保三定。
(一)保質:所喂餌料保證新鮮,營養平衡,腐敗變質的不能喂,天然餌料可用高猛酸鉀消毒,經清水沖清干凈後再投喂。
(二)定時:金魚餵食每天1次或2次,每天固定時間餵食,不要更改時間,一般春季可在中午暖和時投喂,夏季在早晚涼爽時投喂。
(三)定量:金魚比較貪食,每次投喂八成飽即可,室外養魚,陰天時少投喂或不喂。
(四)定位:每次投喂時應選在固定的位置,具體選擇按照環境而定。
金魚在我國養殖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南宋時期,皇宮中和達官貴人宮邸中庭院飼養金魚已廣泛流行,那時金魚只是皇宮貴族的高檔寵物,還不能進入尋常百姓家中。隨著社會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魚飼養普及到千家萬戶,到近代已成為大眾寵物。
家庭養殖金魚根據形式、位置不同,一般為分三類:庭院式養殖、陽台屋頂養殖和水族箱養殖。
庭院式養殖:是指在別墅區和家庭農庄中開辟小池塘養殖金魚,配上奇石,種植植物,不僅修身養性,而且還美化了環境,讓人賞心悅目。
陽台屋頂養殖:一般在江浙一帶,有許多人用這種方法,一定要先做好防水,防止池水泄露,設置遮陽棚,防止夏季太陽直射水溫過高,同時養殖池旁邊要設計蓄水池和操作通道。
水族箱養殖:一般金魚愛好者都願意選擇水族箱養魚,一來價格經濟實惠,二來便於欣賞,在家中居住面積不寬余的情況下,在角落放置一個魚缸,可給居室增添許多情趣。
I. 金魚是什麼類動物
金魚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脊椎動物門、有頭亞門、有頜部、魚綱、真口亞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的硬骨魚類。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金魚是我國人民樂於飼養的觀賞魚類。它身姿奇異,色彩絢麗,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活的藝術品,因而為人們所喜愛。根據史料的記載和近代科學實驗的資料,科學家已經查明,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鯽魚變為紅黃色的金鯽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家養,由紅黃色金鯽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作為觀賞魚,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265~420年)已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里,開始出現紅黃色鯽魚,宋代開始出現金黃色鯽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顏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脊椎動物門、有頭亞門、有頜部、魚綱、真口亞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的硬骨魚類。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兩地。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由我國傳出去的。根據日本學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國金魚傳至日本的最早記錄是1502年。金魚傳到英國是在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中葉,雙尾金魚已傳偏歐洲各國,傳到美國是在1874年。
金魚的外部形態,與鯽魚有極大的不同,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其體態變異包括體色、體形、鱗片數目、鱗片形態、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頭形、眼睛、鰓蓋、鼻隔膜等變異。這里主要舉出體色變異、頭形的變異和眼睛的變異。
體色的變異。金魚的種種顏色,主要是由於真皮層中許多有色素皮膚細胞棗色素細胞所產生。金魚的顏色成分只有3種:黑色色素細胞、橙黃色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所有這些成分都存在於野生鯽魚中。家養金魚鮮艷多變的體色,只不過是這3種成分的重新組合分布,強度、密度的變化,或消失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成分而形成的。
頭形的變異。我國各地飼養者把頭形分為虎頭、獅頭、鵝頭、高頭、帽子和蛤蟆頭。在這些頭形中,有的是同一類型,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北京飼養者稱為虎頭的,在南方稱為獅頭;在北京稱為帽子的,在南方稱為高頭或鵝頭。在這里根據陳楨教授的命名,把頭形區分為平頭、鵝頭和獅頭3種類型。
1、平頭型:其頭部皮膚是薄而平滑的,稱為平頭型。有窄平頭和寬平頭之分。
2、鵝頭型:頭頂上的肉瘤厚厚凸起,而兩側鰓蓋上則是薄而平滑的。
3、獅頭型:頭頂和兩側鰓蓋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發達時甚至能把眼睛遮住。
眼睛的變異。可分為正常眼、龍眼、朝天眼和水泡眼。
1、正常眼:與野生型鯽魚的眼睛一樣大小者稱為正常眼。
2、龍眼:眼球過分膨大,並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這種眼稱為龍眼。
3、朝天眼:朝天眼與龍眼相似,都比正常眼大,眼球也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所不同的是朝天眼的瞳孔向上轉了90度而朝向天。還有一種在朝天眼的外側帶有一個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朝天泡眼。
4、水泡眼:這種眼的眼眶與龍眼一樣大,但眼球卻同正常眼的一樣小,眼睛的外側有一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水泡眼。還有一種與水泡眼相似,只是眼眶中半透明的水泡較小,在眼眶的腹部只形成一個小突起,從表面上看很像蛙的頭形,所以稱為蛙頭,也有人稱為蛤蟆頭。
生物的種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從一個形狀簡單的類型可以逐漸進化成多種多樣的形態。
J. 金魚的生命活動與水質有關嗎
水是金魚唯一能生存的生活環境,養魚行家常說「養魚先養水」。確實,金魚的生命活動與水質好壞息息相關。所以,要想養好魚,必須學會先養好水。養魚的水是指溶有空氣(氧氣)以及微量元素的水。在自來水、河水或是雨水等淡水中,天然物質和金屬鹽的含量較低。水中的礦物質、鹽分、石灰質的含量,因水源的不同而有差異,若水中鎂和鈣含量多的,稱為「硬水」,含量少的就稱為「軟水」。含鎂鹽、鈣鹽量高的硬水。對金魚的飼養不利,而軟水則相反,對金魚的飼養較為有利。所以,飼養金魚的水必須在日光下或空氣流通處擱置24小時以上,待水中溶解氧量上升,有害氣體揮發掉,固體物質沉澱及水中微生物有所繁殖後才可用於金魚的飼養。這種經過技術處理後的水,養魚行家稱之為「熟水」,方可用於養魚。
在飼養過程中,生水和熟水的轉換很重要,如果選擇較好的水源可使金魚生長發育好,因此保持水源高水平的穩定是飼養金魚的首要任務。
(四)各種水源的特點
(1)自來水。這種水源的水溫隨季節而變化。自來水內含有氯氣,當氯離子的含量較高時,超出金魚對氯的忍受極限,則不能直接進行養魚。因而自來水在使用前必須曝曬48小時以上,以達到揮發氯氣,轉化水質,然後用來飼魚較為安全。如果居住條件差,不能在日光下晾曬,可將貯水容器置通風處晾置,時間增加一倍。若遇特殊情況急需用自來水飼養魚,可在每立方米水體中加放2~3克大蘇打(硫代硫酸鈉),或10升水中放入5~6粒大蘇打片,以中和氯氣,經15~30分鍾後再用。(2)蒸餾水。屬軟水,不含氧或含氧極少,不適宜養魚。若用以養金魚,常會缺氧致使金魚窒息死亡。使用前須經光合作用或人為充氣數天後,方可飼養金魚和熱帶魚。對熱帶魚、霓虹燈魚必須使用經上述方法處理過的蒸餾水,才能使親魚產卵。
(3)沙濾水。是一種比較純潔的水質,但要擱置12小時後,才能養魚。如一時急用沙濾水飼魚,可在水中滴入數滴或更多些「雙氧水」(H2O2,本是一種外傷消毒劑),以提高水中溶氧量。但因「雙氧水」在水中易產生有毒物質,所以在不得已時才用它來調節水溶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