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養優質的非洲紫羅蘭盆花
非洲紫羅蘭,苦苣苔科非洲紫羅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是開花植物中比較耐陰的一種,被譽為「室內花卉皇後」。
非洲紫羅蘭繁殖一般採取葉插法,最佳扦插時間以最低夜溫達到18℃時為好,土壤溫度低於15℃時生根速度就會減慢。所以,春季或秋季是非洲紫羅蘭最佳的繁殖季節。
非洲紫羅蘭扦插由草炭、蛭石、珍珠岩、沸石混合而成的基質為好,其比例為6∶2∶1∶1。pH控制在5.5~6.0之間。在扦插前,基質上噴清水,使其吸足水分。
選擇健康無病害的植株上肥厚結實、葉色濃綠的葉片,保留約1厘米的葉柄,將葉片按同一方向稍微傾斜插入基質中,深度2厘米左右。將扦插苗放置在遮陽條件下養護,噴灑多菌靈等進行消毒,以預防根腐病。20天後,葉片的先端出現向上生長的跡象,說明已生根,就可以開始施肥了。待其有3~5個小葉展開後,定植在花盆裡。
這之後進入栽培管理階段,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水肥管理。
在幼苗期,施用N∶P∶K比例為6.5∶6∶19的液肥。每2周施肥一次。中間以噴淋方式澆清水1~2次,水溫在20℃左右為宜。成苗期,春、夏、秋每周澆水一次,盆土干透再澆。每2周施肥一次。冬季每2周澆水一次即可。每次澆水要澆透。不用施肥。為了促進開花,可用濃度不超過0.2%磷酸二氫鉀每周噴施一次葉面肥。花期內不要再施肥,澆水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從花上面澆。
(2)溫度。
非洲紫羅蘭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0~25℃,8℃以下會遭遇凍害。當氣溫在10~15℃時,生長緩慢。在成苗期,長期低溫會使葉片擠在一起,株型雜亂無章。溫度過高,植株會徒長,葉柄軟弱無力。晝夜溫差是非洲紫羅蘭開花的必要條件,在開花前要保持5℃以上的晝夜溫差。
(3)濕度。
幼苗期環境相對濕度以70%~90%為宜,為了防止病害發生,要注意通風,但通風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
(4)光照。
非洲紫羅蘭向光性較強,在幼苗期應有規律地轉動育苗盤,以保證植株發育勻稱。
(5)病蟲害。
非洲紫羅蘭在成苗期最易感染灰霉病和白粉病。為了預防灰霉病的發生,可以採用通風、及時摘除多餘葉片等方法。如果發現感染病株一定要及時銷毀。白粉病發生時,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粉銹寧乳等治療。如發現蚜蟲、薊馬等蟲害也要及時使用相應葯物進行治療。
❷ 非洲堇的栽培與養護。
非洲堇 對溫度和光照要求高,只適合室內栽培。 又名非洲紫羅蘭,為苦苣苔科非洲堇屬植物。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夏季怕強光和高溫。生產適溫為16~24℃,4~10月為18~24℃,10月至翌年4月為12~16℃。白天溫度不超過30℃,高溫對非洲堇生長不利。冬季夜間溫度不低於10℃,否則容易受凍害。 非洲紫羅蘭栽培技術 盆栽基質 用優質泥炭蘚配製的基質,質地輕,透水好,而且肥沃,最適合非洲紫羅蘭的生長發育。基質的pH值為5--6。
花盆尺寸 對非洲紫羅蘭的標准尺寸來說,9厘米的盆是經常用的。對大冠徑品種,建議使用10--12厘米的花盆。
盆栽定植 為了方便搬運,和減少植株的傷害,定植後要少澆水,濕潤即可。定植時注意不能將盆土按的太結實,保持疏鬆。根據非洲紫羅蘭的生長習性,植株不能栽得過深過淺,過深則埋了心葉,過淺則易倒伏。正確的標準是在澆過水後心葉與盆土相平。
疏盆 進入生長期5--6周後,非洲紫羅蘭的葉子開始擠在一起,這就需要疏盆。通常只疏1次盆。對於9厘米的盆來說,一般1平方米擺放40--45盆。如果疏盆過早,則植株的微氣候就不存在了,從而引起植株生長減慢,植株矮小,甚至延遲花期。如果出現次種情況,則可試著分盆2次,第一次,1平方米擺放55--60盆,當葉子又擠在一起的時候進行第二次疏盆,1平方米可擺放40--45盆。
澆水 水的溫度很重要,水溫與氣溫不能相差5℃,否則葉片上容易發生黃斑。苗子定植後應立即澆水。第一次疏盆前澆水可以從植株頂部澆灌。以後則應改變這種方法,不然會傷害花芽,小苗剛剛定植後,不能澆肥液,只能澆清水。
溫度 生長的氣溫為20--21℃,晝夜溫差不能大於1℃、保持地溫18℃。
遮陰 適應的光照范圍為10000--12000勒克斯。遮光多少應遵照下面的簡單規則,即晴朗的天氣,你會清楚看到你伸出的手掌在葉子上的影子。應堅持不懈觀察,因為即使短短的一會兒過度暴曬。也會釀成大禍。所以從2月末3月初雖然有室內遮陰,但夏季溫室內的溫度和光照上升過快,需對玻璃噴布遮光塗料。
光照 從10月到來年的3月間通過人工補光可以縮短生育期2周。建議使用光強為2750勒克斯的日光燈,一天照射14小時。當自然光照超過2750勒克斯時停止補光。
二氧化碳施肥 從日出到日落,二氧化碳濃度保持在(500--600)x10(的負6次方),在晴天或人工補光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濃度宜保持在(700--800)x10(的負6次方),當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000x10(的負6次方)的時候,植物會受害。夜間不能進行二氧化碳施肥。
❸ 非洲紫羅蘭怎麼養
非洲紫羅蘭是苦苣苔科非洲紫羅蘭屬常綠草本花卉。全身嫩肉質狀並密被白絨毛,具極短的地上莖。葉片輪狀平鋪生長而組成蓮座狀,葉卵圓形,先端稍尖,長約6厘米,寬約5厘米,全緣。花梗自葉腋間抽出,花莖紅褐色,花單朵頂生或交錯對生,花被5裂,組成圓盤狀,花徑3-4厘米,裂片卵圓形,花色有深紫羅蘭色,、蘭紫色、淺紅色、白色、紅色等色,而且有單瓣也有重瓣,有的葉面帶黃色花紋。花期很長,夏秋冬季均能連續開花。
原產於熱帶非洲,生長在熱帶雨林中溫暖、潮濕多陰的地方。因而非洲紫羅蘭喜溫暖濕潤而又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寒,也不耐高溫。合適的生長溫度為18-24℃。非洲紫羅蘭喜光,如光線不足,只長葉不開花;但又懼怕直射光,光照過強,葉面會出現黃斑,所以不要陽光曝曬。空氣相對濕度應在50-80%。把栽有植株的盆放在盛水的托盤上,可提高相對濕度。不要進行葉面噴水,否則葉片會產生難看的黃斑。澆水也不要澆在葉片上。土壤澆水一般在室內每周兩次。非洲紫羅蘭要求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盆要矮而寬,保持排水良好。生長季節每周施肥一次,應施稀薄液肥,開花期應少施氮肥。
非洲紫羅蘭可用分株或扦插繁殖,也可用組織培養法。扦插一般用葉插法,5月份進行把帶有2-5厘米葉柄的葉片插入沙質土中,注意保濕,一般15天左右可生根。
❹ 非洲紫羅蘭怎麼繁殖 四大繁殖方法解析
1、種子繁殖
可在每年的8到10月份時將種子種下,此時間內它發芽率極高,小苗也長得很健壯。通常它的種子很小,在選擇盆土時需要細心一點,然後可將種子放進去,壓平即可;種子在種的時候不能讓土壤太濕,然後放在通風處,調整溫度為18到24度,大約20天之後就能發出小芽了。因為它的小芽很虛弱,所以只需放在散光處的溫暖地方,讓土壤微微濕潤即可,慢慢它就會進入到正常的生長狀態了。
❺ 如何養護非洲紫羅蘭
非洲紫羅蘭又名非洲堇。植株矮小,花期長,只要室溫合適(18~24℃)可終年開花。較耐陰,在室內散射光照條件下生長良好。
養好非洲紫羅蘭,在栽培與養護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花盆大小適當。非洲紫羅蘭植株矮小,應根據植株大小選擇與之相稱的花盆。盆過大或過小,均不利其生長發育。
(2)培養土適宜。非洲紫羅蘭喜疏鬆肥沃、含腐殖土豐富的微酸性土壤。因此盆土以腐葉土或泥炭土為主,再加1/5左右的沙土或珍珠岩和少量基肥配成。忌用黏重土。
(3)澆水適量。澆水不可過多,盆土過濕易爛根。平時澆水以「見干見濕」為宜。除夏季澆水要充足外,其他季節待土面乾燥發白時再澆水為宜。
(4)施肥淡薄。生長期間每隔7~1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或復合化肥。不能施氮肥過多,否則葉片茂盛但開花很少。出現花蕾時要施1~2次0.5%過磷酸鈣水溶液,則花大色艷。炎夏季節暫停施肥,待9月中、下旬天氣漸涼後繼續施肥。
(5)溫度適合。非洲紫羅蘭生長適溫為18~24℃。當氣溫超過28℃以上時則生長不良。夏季須採取遮陰降溫措施。冬季室溫不得低於12℃。
"role="figure非洲紫羅蘭(6)光照恰當。非洲紫羅蘭屬半陰性植物,冬季宜放室內光照充足處。若冬季室內光線不足時可用熒光燈補充光照,其適宜在熒光燈下生長開花。春、秋兩季宜放半陰處,深秋應使其多見些陽光,以利花芽形成。光照過強時葉面就會出現黃斑,因此夏季需移至通風良好、涼爽而具有散射光處培養。
❻ 要怎樣培養優質的非洲紫羅蘭盆花
非洲紫羅蘭,苦苣苔科非洲紫羅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是開花植物中比較耐陰的一種,被譽為「室內花卉皇後」。
非洲紫羅蘭繁殖一般採取葉插法,最佳扦插時間以最低夜溫達到18攝氏度時為好,土壤溫度低於15攝氏度時生根速度就會減慢。所以,春季或秋季是非洲紫羅蘭最佳的繁殖季節。
非洲紫羅蘭扦插由草炭、蛭石、珍珠岩、沸石混合而成的基質為好,其比例為6∶2∶1∶1。pH控制在5.5~6.0之間。在扦插前,基質上噴清水,使其吸足水分。
選擇健康無病害的植株上肥厚結實、葉色濃綠的葉片,保留約1厘米的葉柄,將葉片按同一方向稍微傾斜插入基質中,深度2厘米左右。將扦插苗放置在遮陽條件下養護,噴灑多菌靈等進行消毒,以預防根腐病。20天後,葉片的先端出現向上生長的跡象,說明已生根,就可以開始施肥了。待其有3~5個小葉展開後,定植在花盆裡。
❼ 非洲堇怎麼進行栽培管理
非洲堇又名非洲紫羅蘭、聖保羅花,屬苦苣苔科,非洲紫羅蘭屬。
多年生常綠草本,莖很短,葉基生,葉柄較長,葉片肥厚多汁,布滿絨毛。花枝從葉叢中抽出,著花數朵,花徑4~7厘米,每朵花期7~14天,一年開花3~4次。花有紫、紅、白、藍、黃及雙色的鑲邊、縞花、噴點、混色等。花型有重瓣、半重瓣、單瓣及皺瓣等。
園藝品種有2000個,常見的有:游會(紫紅)、防盜床(紫堇色)、阿爾啤斯(粉堇)、維多利亞調情者(藍皺邊白心)、羅波道爾(白邊紅心)、旁塔家園(粉藍)、小富(粉白)、桃紅鴿(桃紅)、安迷琴斯(紅色)、小富女孩(堇色)、旋律女孩、費斯妮(白色)、吉斯拉(深紅色)、瑪麗婭(堇色)、卡門(堇色)、德福特(粉堇色)、西伯特拉(紫堇色)、茹可可(肉紅色)納他麗(藍堇色)。
性喜溫暖濕潤,忌高溫、乾燥寒冷,生長適溫16~24℃,越冬最低溫10℃,開花適溫15~25℃,空氣濕度50%以上,宜散射光,夏天遮光70%,春秋天遮光50%,冬天全日照。
可用葉插或分株法,在春秋天選健壯的葉片,將葉柄從植株基部切下,柄長留2~3厘米,1/3~1/2斜插於泥炭、珍珠岩、蛭石的混合基質中,保持15~25℃,濕潤1個月可長出數株小苗,小苗3~5葉時可分栽。
管理:以細粒魔肥當基肥,每次換盆時加入,追肥用花寶2號、3號5000倍液作追肥,7~10天一次,澆水要適宜,澆水時不能沾濕葉片,水滴不能落在葉片上。冬季要保持10~25℃,光線充足。
病害有葉斑病、疫病、白狹跗線蟎及根結線蟲病。葉斑病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在土中過冬,氣流或水傳布,發病初期可用50%苯菌靈1500倍液防治或45%百菌清煙劑熏煙,每667平方米250克。疫病,褐斑水漬狀,輪紋上有白黴,以卵孢子在土中越冬,雨水中傳布。發病初期用25%甲霜靈100倍或64%殺毒礬M8粉劑4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7~10天一次,噴2~3次。白狹跗線蟎,造成幼葉、芽枯死,可用20%蟎卵酯800倍液或氯殺400倍液。根結線蟲用克線磷土壤處理,或病球在48.9℃水中浸30分鍾。
❽ 怎麼養非洲紫羅蘭
非洲紫羅蘭是苦苣苔科非洲紫羅蘭屬常綠草本花卉。全身嫩肉質狀並密被白絨毛,具極短的地上莖。葉片輪狀平鋪生長而組成蓮座狀,葉卵圓形,先端稍尖,長約6厘米,寬約5厘米,全緣。花梗自葉腋間抽出,花莖紅褐色,花單朵頂生或交錯對生,花被5裂,組成圓盤狀,花徑3-4厘米,裂片卵圓形,花色有深紫羅蘭色,、蘭紫色、淺紅色、白色、紅色等色,而且有單瓣也有重瓣,有的葉面帶黃色花紋。花期很長,夏秋冬季均能連續開花。
原產於熱帶非洲,生長在熱帶雨林中溫暖、潮濕多陰的地方。因而非洲紫羅蘭喜溫暖濕潤而又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寒,也不耐高溫。合適的生長溫度為18-24℃。非洲紫羅蘭喜光,如光線不足,只長葉不開花;但又懼怕直射光,光照過強,葉面會出現黃斑,所以不要陽光曝曬。空氣相對濕度應在50-80%。把栽有植株的盆放在盛水的托盤上,可提高相對濕度。不要進行葉面噴水,否則葉片會產生難看的黃斑。澆水也不要澆在葉片上。土壤澆水一般在室內每周兩次。非洲紫羅蘭要求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盆要矮而寬,保持排水良好。生長季節每周施肥一次,應施稀薄液肥,開花期應少施氮肥。
非洲紫羅蘭可用分株或扦插繁殖,也可用組織培養法。扦插一般用葉插法,5月份進行把帶有2-5厘米葉柄的葉片插入沙質土中,注意保濕,一般15天左右可生根。
❾ 非洲紫羅蘭扦插多久開花
1、非洲紫羅蘭葉插繁殖法
非洲紫羅蘭常用扦插繁殖法,主要進行的是葉插,花後選用健壯充實葉片,葉柄留2厘米長剪下,稍晾乾,插入沙床,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室溫為18~24℃,插後3周生根,2~3個月將產生幼苗,移入6厘米盆。扦插過程中,用維生素比處理對非洲紫羅蘭生根後幼苗生長有利,採用25毫克/升的激動素處理葉柄24小時,有利於不定芽的形成。從扦插至開花需要4~6個月。
2、非洲紫羅蘭莖插繁殖法
莖插繁殖法也是非洲紫羅蘭會選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春季花謝後.結合翻盆換土分割地下塊莖栽種,成苗快,但株形不夠好看,同時由於植株沒有更新,生長不夠旺盛。
3、非洲紫羅蘭組織培養繁殖法
現在非洲紫羅蘭比較流行的繁殖方法就是組織培養法繁殖法,以葉片、葉柄、表皮組織為外植體。用MS培養基加1毫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和1毫克/升萘乙酸。接種後4周長出不定芽,3個月後生根小植株可栽植。小植株移植於腐葉土和泥炭苔蘚土各半的基質中,成活率100%。目前,美國、荷蘭、以色列等國均有非洲紫羅蘭試管苗生產。 但這種方式培養的植苗比較多,不太適合家庭養殖。
4、非洲紫羅蘭播種繁殖法
非洲紫羅蘭播種繁殖可在春、秋季進行,溫室栽培以9~10月秋播為好,發芽率高,幼苗生長健壯,翌年春季開花棵大花多。2月播種,8月開花,但生長勢稍差,開花少。非洲紫羅蘭種子細小,播種盆土應細,播後不覆土,壓平即行。發芽適溫18~24℃,播後15~20天發芽,2~3個月移苗。幼苗期注意盆土不宜過濕。一般從播種至開花需6~8個月。
非洲紫羅蘭是人們比較喜歡用來布置美化環境的花卉,株植小巧,花色艷麗可愛,點綴效果好,而且養殖也比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