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曝氣生物濾池
原發布者:guoning266
曝氣生物濾池第一節一.概述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簡稱BAF,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普通生物濾池的基礎上,並借鑒給水濾池工藝而開發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最初用於污水的三級處理,後發展成直接用於二級處理。自八十年代在歐洲建成第一座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廠後,目前世界上已有數千座該工藝的污水處理廠。該技術的應用范圍:水體富營養化、城市污水、小區生活污水、生活雜排水和食品加工廢水、釀造和造紙等高濃度廢水處理,同時也可進行中水處理。曝氣生物濾池的特點及結構該技術的基本特點:具有去除SS、COD、BOD5、硝化、脫氮的作用,其最大特點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於一體,節省了後續二次沉澱池,在保證處理效果的前提使處理工藝簡化。此外,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有機物容積負荷高、水力負荷大、水力停留時間短、所需基建投資少、能耗及運行成本低,同時該工藝出水水質高。結構概述:曝氣生物濾池是普通生物濾池的一種變形形式,也可看成是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在生物反應器內裝填高比表面積的顆粒填料,以提供微生物膜生長的載體,並根據污水流向不同分為下向流或上向流,污水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流過濾料層,在濾料層下部鼓風曝氣,使空氣與污水逆向或同向接觸,使污水中的有機物與填料表面生物膜通過生化反應得到降解,填料同時起到物理過濾作用。二.曝氣生物濾池的構造BAF可分為上向流和下向流濾池,但除污水在濾池
『貳』 制葯廠高濃度污水預處理原理
我國的污水處理發起步晚、發展快,污水處理採用的工藝主要是生化處理,常見工藝有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曝氣生物濾池、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制葯廢水處理,建議採用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已在制葯、屠宰、化工、高鹽等廢水處理行業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根據後續處理工藝的不同,它又分為:水解-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氣浮-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快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超超聲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微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舊污水處理工程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與其它工藝結合,發展出AB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2/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氧化溝-導流曝氣生物濾池;SBR-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多種深度處理工藝。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間隙曝氣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硝化返硝化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並結合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研製出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2005年獲得國家專利。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實例,案例涉及生活、醫院、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葯、榨菜等領域的污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兩次曝氣,兩次沉澱、兩次過濾,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間隙曝氣,活性污泥迴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處理其它方法較為突出,處理效果尤為顯著。2009年被列為「創新項目」;同年12月又被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201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12年又被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投入在城鎮、村鎮、農村、工業、養殖、以及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等領域中推薦使用、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
『叄』 下向流V型濾池(一)
探索得利滿的創新技術:V型濾池在污水處理中的卓越表現
V型濾池作為得利滿的代表性產品,正逐漸從傳統的自來水處理領域延伸到污水深度處理的前沿。作為一款等水頭等速過濾池,V型濾池的濾料選擇通常為優質的勻質石英砂,其反沖洗模式採用了智能化的氣水反洗加表面掃洗組合,確保了高效過濾和長周期運行。
設計特點上,V型濾池採用四閥系統——進水、清水、反沖洗和排水,通過精確調控閥門,實現了等水頭過濾,濾池出水閥能自動調節以保持恆定水位,避免濾層負壓,濾前水表面掃洗則為濾池提供額外的清潔保障。V型槽設計確保進水均勻分布,反沖洗時,表面掃洗輔助功能有效減少了沖洗水量,降低了對其他濾格的影響,實現了沖洗與進水的同步進行。
針對污水深度處理,V型濾池的應用策略各有側重。例如,有些V型濾池專為去除懸浮固體(SS)和總磷(TP)設計,需遵循《城鎮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中的嚴格要求。濾池進水SS濃度應控制在20mg/L以下,濾料有效粒徑為0.9-1.3mm,不均勻系數控制在1.4-1.6,濾速保持在5-8m/h,沖洗過程需綜合運用氣水沖洗和表面掃洗,確保沖洗效果和運行效率。
在污水處理工藝中,V型濾池常常與高密池或斜板沉澱池組合,針對SS和TP的去除,濾池深度一般在5米以內,濾速5-9m/h。以某污水廠的實例來看,V型濾池在TN去除上表現一般,主要針對SS和TP進行高效凈化,其設計參數如單格濾池尺寸、濾速、濾床厚度等,為污水處理提供了精準的解決方案。
對11個主要針對TP和SS處理的污水廠的數據分析顯示,V型濾池構築物的平均特徵鮮明:單格濾池長度11米,寬度4米,深度4.2米,總面積約為濾池面積的兩倍。處理萬噸水時,每平方米濾池的使用率約為80m²,整個過濾間需求面積大約170m²。濾速平均為7m/h,濾上水深保持在1.2米,濾床厚度1.5米,過濾水頭2米,過濾周期為24小時。氣洗強度為15 L/(m·s),水洗強度4.7 L/(m·s),表面掃洗強度則為2.0 L/(m·s),這些數據都反映出V型濾池在深度處理過程中的精細操作和卓越性能。
通過V型濾池的精心設計和高效運行,污水處理行業正在受益於這種創新技術,為提升水質、降低運營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想要了解更多污水處理領域的前沿知識,不妨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水知識愛好者」,讓我們共同探索水處理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