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二級ro之後edi

二級ro之後edi

發布時間:2025-07-16 14:40:11

⑴ ro+edi模塊出水比例

ro+edi模塊出水比例是5:6.EDI設備的進水一般是以二級RO過濾之後的水作為原水,一級RO一般只有50%的產水濾,這樣的水質是達不到EDI除鹽的要求的。

⑵ EDI超純水裝置超純水EDI

EDI超純水裝置是一種採用離子交換膜技術來制備高純度水的設備。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將離子交換樹脂填充在陰、陽離子交換膜之間,形成一個個EDI單元。這些單元之間由格板隔開,分為濃水室和淡水室。電流通過淡水室時,陰陽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分別通過膜進入濃水室,從而在淡水室中實現離子的去除。通常,EDI系統使用二級反滲透純水作為進水,RO純水的電阻率大約在40-2微西門子/厘米(25℃),而EDI處理後的純水電阻率可高達18兆歐姆·厘米,適用於需要1-18.2兆歐姆·厘米電阻率的純水制備。


這項技術在制葯、微電子、發電和實驗室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在表面清洗、塗裝、電解和化工等行業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超純水製造過程經歷了幾個階段:最初是預處理過濾器、陽床、陰床和混合床的組合;後來演變為預處理過濾器、反滲透和混合床;而現在,許多系統直接採用預處理過濾器、反滲透後接上EDI,無需酸鹼處理,效率更高。


EDI設備的優勢包括:水質穩定,可以實現全自動控制,不會因再生過程而停機,不需要化學再生,運行成本較低,佔用的廠房面積較小,且無廢水排放,環保性能優良。這些優點使得EDI在現代工業和實驗室中成為制備高純度水的理想選擇。
(2)二級ro之後edi擴展閱讀

水質處理技術中預處理工藝具有對設備維護的作用,運用EDI超純水系統製取純水必須對原水進行預處理,因為原水中含有較多的雜質,如果未經處理排入EDI超純水裝置中,會造成設備的損壞,影響產水質量。

⑶ edi純水設備EDI工作原理

EDI模塊內,離子交換樹脂被夾在陰、陽離子交換膜之間形成單元。多個單元通過格板隔開,形成濃水室和淡水室。單元兩端設有陰、陽電極。在直流電的作用下,水中的陰陽離子分別穿過膜進入到濃水室,被去除在淡水室。濃水室的水帶出離子,成為濃水。EDI設備通常以二級反滲透(RO)純水作為給水。RO純水的電導率一般為40-2μS/cm(25℃),而EDI純水的電導率可以高達18 MΩ.cm(25℃),根據用途和系統配置,適用於制備電導率在1-18.2MΩ.cm(25℃)的純水。

EDI技術在制葯、微電子、發電和實驗室行業廣泛接受和應用。在表面清洗、塗裝、電解和化工工業中,高純水設備的使用也日益普及。

⑷ 食品行業用超純水設備,EDI進水標准

水源:(二級)反滲透RO產水,電導率1-10us/cm,最大電導率≤25us/cm(NaC1)
PH值:版7.0-8.5(pH7.0-8.0之間EDI可有最佳電阻權率性能)
溫度:15℃--35℃,(EDI最佳溫度在25℃)
進水壓力(Dw):0.15-0.4MPa
濃水進水壓力(Cns):比Ds端壓力低0.06-0.1MPa(必須)
產水壓力(Dour):0.05-0.20MPa
濃水出水壓力(Cour):比Dor端壓力低0.05-0.1MPa(必須)
進水硬度:<0.5ppm(碳酸鈣計)進水有機物:TOC<0.5ppm
進水氧化劑:C12(活性)<0.03ppm,0。(臭氧)<0.02ppm,Ho.(羥基氧)<0.02ppm
進水重金屬離子:Fe、Mn、變價性金屬離子<0.01ppm
進水硅:Si0₂<0.5ppm(反滲透RO產水典型範圍是50-150ppb)
進水總CO2:<3ppm
進水顆粒度:<1um

⑸ 淺談葯用純化水制備系統的設計:制備純化水的方法有

摘 要:制備出符合GMP標準的葯用純化水是制葯生產的首要保障,兩級RO+EDI的制水方式滿足了現今生產用水需要。本文對二級RO+EDI的系統設計進行了簡要介紹。關鍵詞:葯用純化水 制備 設計
中圖分類號:R6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195-01
葯用純化水對醫葯生產影響深遠,由於它在葯物生產中不僅作為清洗劑還同時作為原料參與生產,所以純化水水質的優劣直接影響葯物產品的質量。因此,制備出符合制葯用水要求的純化水是生產合格葯品的首要保證,葯用純化水系統的設計又是所有一切的先決條件。因此,本文對純化水制備系統設計進行簡要分析。
1 純化水制備系統概述
隨著科學技術的長足發展,純化水制備系統也有了很大改觀,其處理技術先後經歷了蒸餾法、離子交換技術、膜分離、反滲透(RO)和電法去離子(EDI),其設備也由單台制備機組發展到一整套完整的模塊化制備流程。由於世界范圍內對葯物安全問題關注度日益提高,各國葯典對制葯用水的質量標准和用途都有了明確的定義和要求,為與國際接軌,嚴謹制水系統,現今純化水制備過程多採用當今主流的二級RO+EDI的制備工藝來滿足生產用水要求,力保產出符合各國GMP需求的水質。
擾伍2 純化水制備系統的設計
由符合一定要求的飲用水到制備出符合葯典標準的純化水,整個制備流程可由預處理、初級除鹽系統和深度除鹽系統三部分組成。
2.1 預處理
預處理是制備純化水的第一步,其主要功能是在保證不同進水情況下,去除水中微生物及化學物質,使兩級RO系統獲得一個穩定、合格的的進水水質,其主要包括: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和軟化器。
2.1.1 多介質過濾器
多介質一般由石英砂或者無煙煤為濾料,二者按粒徑大小,由上到下填充於過濾器內,截留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膠體及泥沙等,使SDI值<5,出水濁度<1,保證達到後續進水要求。隨著設備的持續運轉,壓差將不斷升高,以3~10倍流速的清潔原水反沖洗可以去除濾料沉積物,降低過濾器壓力,濾料得以再生。
2.1.2 活性炭過濾器
過濾介質通常由顆粒活性炭如椰殼炭、無煙煤等構成的固定層,不僅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的部分有機物(吸附率約為`60%左右),同時由於大量平均孔徑在2mm~5nm的微孔和粒隙,使活性炭吸附表面積能達到500~2000m2/g,對水中的殘余余氯離子有很強的脫氯能力,其次還能有效除去水中臭味、色度,以及殘留的濁度。綜合處理後,應保證出水余氯<0.1ppm,SDI≤4。由於活性炭內部表面積大,流速緩慢,微生物易於滋生。為保證活性炭的吸附活性,應定期採用巴氏消毒控制微生物污染。
2.1.3 軟化器
原水中的硬度主要由Ca2+、Mg2+組成,如在RO膜表面結垢,將堵塞反滲透膜,影響水的通量。衫逗因此,為防止鈣鎂鹽的沉積結或李賣垢,目前軟化器使用鈉型陽離子樹脂,利用樹脂中可交換的Na+將水中的Ca2+、Mg2+交換出來,使原水軟化成軟化水,降低水的硬度,提高後續反滲透膜的使用壽命。生產中,軟化器通常用一備一,利用PLC自動控制,完成樹脂的轉換和吸鹽再生。
2.2 初級除鹽系統
兩級RO系統作為初級除鹽,是整個制備過程的主要脫鹽設備,它主要包括膜保安過濾器、高壓泵、NaOH加葯箱,兩級RO裝置。
2.2.1 膜保安過濾器
預處理階段的小顆粒濾料由於泄漏的原因可能會隨管路進入反滲透單元,從而阻塞反滲透膜,膜保安過濾器作為原水進入除鹽系統的最後一層過濾屏障,能濾除原水中粒徑≥5μm的微粒,為後續除鹽系統提供可靠水源。因此,膜保安過濾也稱精濾。
2.2.2 高壓泵
反滲透需在較高的壓力作用下才能使原水從濃溶液側向稀溶液側流動,高壓泵就為該系統提供了這樣的穩定動力源,保證了二級RO系統持續不斷的穩定運行。由於高壓泵的持續運轉,宜配備高低壓保護及過熱保護,防止泵的損壞。
2.2.3 NaOH加葯箱
溶解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會使純化水電導率變大,對於兩級RO系統,NaOH加葯箱放置於一級反滲透之後,用於調節一級出水pH值,使水中CO2氣體分子在鹼性環境中轉換成CO32-離子溶解於水中,增加二級脫鹽效果。
2.2.4 兩級RO裝置
兩級反滲透過程是一種物理除鹽過程,它利用半透膜的選擇透過性,使原水中的水分子在壓力作用下由濃溶液側向稀溶液側流動,經匯聚後進入後續EDI單元;而原水中的微生物、內毒素、膠體和各種鹽類被截留下來,隨濃水排放,系統脫鹽率可達98%以上,排放的濃水收集後續可用做冷卻塔的補水或用於廠區綠化。
2.3 深度除鹽系統
EDI是兩級RO之後的深度除鹽,它是將電滲析和離子交換相結合的處理技術,利用陰、陽離子的選擇性透過膜,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完成陰、陽離子的定向遷移,達到深度除鹽目的,制備出的純化水電阻率可達15MΩ·cm以上。在整個除鹽過程中,系統藉助持續電解出的H+和OH-進行樹脂再生,而不藉助酸、鹼試劑,保證了制備過程的連續、穩定、無污染。
3 結語
綜上,兩級RO+EDI的純化水制備方式為葯物生產提供了符合GMP標準的純化水,並且整個制備過程節能、環保,符合當今葯用純化水制備的發展趨勢,為葯物生產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閱讀全文

與二級ro之後edi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換熱器如何清洗水垢 瀏覽:800
凈水機有水為什麼放不出來 瀏覽:669
梅林如何過濾廣告 瀏覽:377
飲水機水加滿有什麼危害 瀏覽:890
長期喝凈水器的水怎麼樣 瀏覽:106
實驗廢水水質監測方案如何制定 瀏覽:667
紡織漿紗污水處理設備 瀏覽:675
取消無線過濾 瀏覽:330
雲米x2凈水一體機tds怎麼查 瀏覽:675
日常生活廢水流向了哪 瀏覽:476
生活污水處理廠安全生產檢查表 瀏覽:819
污水處理廠核查要點 瀏覽:771
污水處理博客 瀏覽:154
國產除菌過濾 瀏覽:501
瑪莎拉蒂gts空氣濾芯怎麼拆 瀏覽:737
農村污水池規模 瀏覽:664
陰離子交換機理 瀏覽:366
把透氣孔做污水了有什麼後果 瀏覽:295
自製飲水機怎麼弄裝飾 瀏覽:75
苯酚甲醛樹脂標准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