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去除氨氮的最好方法
去除氨氮的最好方法有:折點加氯法、選擇性離子交換法、氨吹脫法。
1. 折點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點氯化法是將氯氣或次氯酸鈉通入廢水中將廢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學脫氮工藝。當氯氣通入廢水中達到某一點時水中游離氯含量最低,氨的濃度降為零。當氯氣通入量超過該點時,水中的游離氯就會增多。因此該點稱為折點,該狀態下的氯化稱為折點氯化。
處理氨氮污水所需的實際氯氣量取決於溫度、pH值及氨氮濃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氣。pH值在6~7時為最佳反應區間,接觸時間為0.5~2小時。
折點加氯法處理後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稿嘩化硫進行鍵乎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殘留的氯。1mg殘留氯大約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時會產生氫離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殘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計)。
折點氯化法最突出的優點是可通過正確控制加氯量和對流量進行均化,使廢水中全部氨氮降為零,同時使廢水達到消毒的目的。對於氨氮濃度低(小於50mg/L)的廢水來說,用這種方法較為經濟。
為了克服單獨採用折點加氯法處理氨氮廢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點,常將此法與生物硝化連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殘留氨氮。氯化法的處理率達90%~100%,處頃廳理效果穩定,不受水溫影響,在寒冷地區此法特別有吸引力。投資較少,但運行費用高,副產物氯胺和氯化有機物會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適用於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
3. 空氣吹脫法。
空氣吹脫法是將廢水與氣體接觸,將氨氮從液相轉移到氣相的方法。該方法適宜用於高濃度氨氮廢水的處理。吹脫是使水作為不連續相與空氣接觸,利用水中組分的實際濃度與平衡濃度之間的差異,使氨氮轉移至氣相而去除廢水中的氨氮通常以銨離子(NH4+)和游離氨(NH3)的狀態保持平衡而存在。將廢水pH值調節至鹼性時,離子態銨轉化為分子態氨,然後通入空氣將氨吹脫出。
吹脫法除氨氮,去除率可達60%~95%,工藝流程簡單,處理效果穩定,吹脫出的氨氣用鹽酸吸收生成氯化銨可回用於純鹼生產作母液,也可根據市場需求,用水吸收生產氨水或用硫酸吸收生產硫酸銨副產品,未收尾氣返回吹脫塔中。但水溫低時吹脫效率低,不適合在寒冷的冬季使用。
❷ 氨氮廢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一、氨氮廢水現狀
氨氮廢水主要來源於化肥、焦化、石化、制葯、食品等行業廢水,氨氮廢水的處理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以及生化法等。
(1)生物法
傳統的生化法主要用於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它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及反硝化作用使氨氮轉變為氮氣;
(2)蒸汽汽提法
蒸汽汽提法是用蒸汽將廢水中的游離氨轉變為氨氣逸出,其處理機理與吹脫法基本相同,也是一個氣液傳質過程,即在高pH值時,使廢水與蒸汽密切接觸,從而降低廢水中氨濃度的過程;
(3)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適用於氨離子濃度在10~100mg/L的廢水,其原理是選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將水中的銨離子與樹脂上的鈉離子交換,從而達到去除銨的目的;
(4)化學沉澱法
化學沉澱法是通過向水中投加化學葯劑,使氨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沉澱,從而達到廢水脫氨的目的;
(5)膜分離法
採用膜分離技術處理氨氮廢水是近幾年來研究比較多的廢水脫氨技術之一,膜分離技術處理氨氮廢水的處理效果比較好,條件溫和,由於氨氮廢水中往往有較多的固體懸浮物及易於結垢的鹽類,考慮到膜的阻塞及再生問題,膜分離技術對水質的要求較高;
(6)反滲透法和電滲析法
反滲透法和電滲析法的投資和運行費用都比較高,而且,電滲析的預處理要求高,反滲透膜的使用壽命短,目前在國內應用極少。
二、定製特種吸附處理工藝
海普公司研究的特種吸附材料能針對性地吸附廢水中的氨氮物質,對氨氮物質能做到高效吸附且脫附徹底,脫附後的廢水氨氮含量可達到排放標准。
採用海普的吸附工藝處理氨氮廢水時,將廢水預先過濾去除其中的懸浮和顆粒物質,然後進入吸附塔吸附,吸附塔中填充的特種吸附材料能將廢水中的氨氮吸附在材料表面,出水氨氮可達標排放。
吸附飽和後,再利用特定的脫附劑對吸附材料進行脫附處理,使吸附材料得以再生,如此不斷循環進行。
三、案例介紹
本新建氨氮廢水吸附處理設施,總設計廢水處理規模為300m3/d,氨氮廢水氨氮含量高,生化後氨氮含量超標,達不到排放標准,影響企業的穩定生產。海普對該廢水進行了定製化的工藝設計,廢水設計指標如下表。
❸ 求大神解答,飲用水中氨氮超標,8.7mg/l,有什麼工藝能降下去嗎
我遇到過這個問題,飲用水氨氮超了直接用離子交換樹脂就可以,出水1mg/l沒問題。
❹ 怎樣求總氮和有機氮的去除率
總氮元素主要由氨氮、有機氮、硝態氮、亞硝態氮以及氮氧化合物組成,其中氨氮主要來自於氨水以及諸如氯化銨等無機物。有機氮主要來自於一些有機物中的含氮基團,比如有機胺類等。氮氧化合物諸如一氧化氮以及二氧化氮等是有毒氣體,由於狀態不穩定,一般很少存在。硝態氮在自然界中比較穩定,且含量較高,比如國防工業ZhaYao製造過程中大量用◇◇作為原料,機械化學等工業使用大量與◇◇相關的原材料作為氧化劑,同時很多污水通過前期生化以及硝化以後也含有大量的◇◇,因為硝態氮十分穩定,且極易溶解於水,因此污染十分嚴重,極易擴散。
2、氨氮的去除辦法
含氨氮廢水目前市場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一般通過以下幾種辦法去除。
第一,折點加氯氧化法,通過加入次◇◇或者漂白粉進行氧化,將氨氮轉化為氮氣釋放,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氨氮去除劑基本以漂白粉為主。其反應方程式如下所示:
2NH2Cl + HClO →N2↑+3H++3Cl- +H2O
第二,利用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去除廢水中的氨氮,其原理是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聯合作用,將水中氨氮轉化為氮氣以達到脫氮目的。首先通過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將氨氮轉化為亞◇◇和◇◇,然後再進行反硝化,將◇◇轉化為氮氣。其反應原理圖如下所示:
2NH3 + 3O2 → HNO2 + H2O + 能量(亞硝化作用)
2HNO2 + O2 → 2HNO3 + 能量(硝化作用)
HNO3 + CH3OH → N2 + CO2 + H2O + 能量(反硝化作用)
3、有機氮的去除辦法
在一些廢水中含有有機氮,有機氮大多通過微生物去除。在轉化中,主要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個階段。在氨化過程中,水中有機氮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氨氮。硝化過程中,首先在亞硝化桿菌的作用下,氨氮轉化為亞◇◇氮,然後在硝化桿菌作用下,亞◇◇氮進一步被氧化成◇◇氮。反硝化過程中,◇◇氮轉化為氮氣,釋放到空氣中,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水中的氮被徹底去除了。
4、硝態氮的去除辦法
硝態氮主要是指◇◇根離子,目前有採用離子交換、膜滲透、吸附以及生物脫氮的方法。其中離子交換法、膜滲透法以及吸附法都只是◇◇根離子的濃縮與轉移,無法真正去除總氮,濃縮以後的◇◇根廢液需要進一步處理。
在生物脫氮中,主要是指◇◇根離子通過反硝化細菌降解轉化為氮氣的過程。在傳統的生化方法中,需要極大地佔地面積,而且由於微生物密度低,微生物脫氮效率很低,而且出水不清澈,有懸浮物,不耐毒性物質。
蘇州湛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新設計一種高效反硝化生物濾池裝置,經過特殊結構設計的高效反硝化生物濾池,專為工業廢水處理研發,適應工業廢水高鹽分、高毒性、高硝氮、波動大的水質特點。
❺ 廢水物化處理中總氮的去除率大概是多少
總氮包括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氮元素的去除主要是在相關微生物版的作用下權生成氮氣,用相關操作使氮氣揮發到大氣中;
如果你厭氧系統處理效果較高的話,總氮的去除效果就好,一般在30%-40%;好氧系統一般是通過污泥顆粒的吸附,通過排泥來達到的,這個效率在5%左右。
正常情況下,總氮的去除率在40%-45%之間。
因為採取的工藝不同,之前做過的工程(主要做城市污水深度處理,包括中試數據)總氮去除率在80%左右,硝酸鹽氮的去除率在85%-90%之間
❻ 處理氨氮超標的方法
處理氨氮超標需要工藝上的微調。①減少氧化溝排泥量。一是因為硝化菌世代周期長,較長的SRT有利於硝化菌的生長;二是硝化效果降低時,大量的硝化菌被流失,排泥會加速硝化菌的流失。②增加氧化溝內、外迴流。前者是為系統提供更長的好氧時間,有利於硝化菌的生長。後者一方面可維持生化單元相對較高的污泥濃度,提高系統的抗沖擊能力;另一方面可降低進入氧化溝的氨氮濃度,進而減少高濃度氨氮或游離氨對硝化菌的抑製作用。③加大取樣化驗分析頻次, 檢驗所採取的應急措施對出水水質的改善效果, 否則應更換其他方法或多種方法聯用,盡量縮短處理系統的恢復時間。結語出水氨氮作為城鎮污水處理廠重點控制的指標之一,出水氨氮發生異常時,數據往往上升迅速,讓工程運行人員措手不及。通過對系統耗氧速率、鹼度消耗等硝化影響因素的分析,可較為便捷、准確的判斷硝化效果的發展趨勢。於此同時,採取切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可縮短硝化系統的恢復時間。
❼ 氨氮怎麼去除
1、折點氯化法:該方法是將氯氣或次氯酸鈉通入廢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學脫氮工藝。在處理氨氮廢水過程中,所需的氯氣量取決於溫度、PH值和氨氮的濃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氣,PH值在6~7時為較佳反應區間,接觸時間為0.5~2小時。
特點:氯化法處理率高,效果穩定,不受溫度影響。不過雖然投資較少,氮運行費用較高,只適用於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
2、MAP沉澱法:在氨氮廢水中投加磷鹽和鎂鹽使廢水中污染物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澱物或聚合物,達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特點:廢水中氨氮能作為肥料得以回收,若廢水中磷酸根較高,只需投加鎂鹽,少量投加或不投加磷鹽,即可達到脫氮除磷作用,但三者之間的比例需要控製得當。
3、選擇性離子交換法:指在固體顆粒和液體的界面上發生的離子交換過程。離子交換法選用對NH4+離子有很強選擇性的沸石作為交換樹脂,可以很好地去除氨氮。
特點:沸石使用成本低,對NH4+有很強的選擇性。該工藝簡單、投資省,具有較高的去除率和穩定性。適用於中低濃度的氨氮廢水,對於高濃度的氨氮廢水會因樹脂再生頻繁而造成操作困難。
4、生物法:指廢水中的氨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硝化和反硝化等反應,最終形成氮氣,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特點:生物脫氮法可去除多種含氮化合物,二次污染小且比較經濟,因此在國內外運用較多。不足是佔地面積大,低溫時去除效率低。
5、膜分離技術:該工藝是利用膜的選擇性,達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特點:該方法氨氮回收率高、無二次污染。該工藝流程簡單、不消耗葯劑、運行過程中消耗的電量與廢水中氨氮的濃度成正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氨氮廢水處理
❽ 處理氨氮廢水的方法
氨氮廢水處理方法:
處理氨氮廢水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見的有化學沉澱法、吹脫法、化學氧化法、生物法、膜分離法、離子交換法以及土壤灌溉等。
氨氮廢水處理方法以及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1、化學沉澱法。又稱為MAP沉澱法,是通過向含有氨氮的廢水中投加鎂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氫鹽,使廢水中的NH4﹢與Mg²﹢、PO4³﹣在水溶液中反應生成磷酸按鎂沉澱,分子式為MgNH4P04.6H20,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影響化學沉澱法處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溫度、氨氮濃度以及摩爾比(n(Mg²﹢):n(NH4﹢):n(P04³-))等。
化學沉澱法的缺點:由於受磷酸鐵鎂溶度積的限制,廢水中的氨氮達到一定濃度後,再投人葯劑量,則去除效果不明顯,且使投入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化學沉澱法需與其它適合深度處理的方法配合使用;葯劑使用量大,產生的污泥較多,處理成本偏高;投加葯劑時引人的氯離子和余磷易造成二次污染。
2、吹脫法。去除氨氮是通過調整pH值至鹼性,使廢水中的氨離子向氨轉化,使其主要以游離氨形態存在,再通過載氣將游離氨從廢水中帶出,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影響吹脫效率的因素主要有pH值、溫度、氣液比、氣體流速、初始濃度等。
吹脫法去除氨氮效果較好,操作簡便,易於控制。對於吹脫的氨氮可以用硫酸做吸收劑,生成的硫酸錢製成化肥使用。吹脫法是目前常用的物化脫氮技術。但吹脫法存在一些缺點,如吹脫塔內經常結垢,低溫時氨氮去除效率低,吹脫的氣體形成二次污染等。吹脫法一般與其它氨氮廢水處理方法聯合運用,用吹脫法對高濃度氨氮廢水預處理。
3、化學氧化法包含:折點氯化法、催化氧化法、電化學氧化法;
4、生物法包含:傳統生物脫氮技術、新型生物脫氮技術(同時硝化反硝化(SND)、短程消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
5、膜分離法。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對液體中的成分進行選擇性分離,從而達到氨氮脫除的目的。包括反滲透、納濾和電滲析等。影響膜分離法的因素有膜特性、壓力或電壓、pH值、溫度以及氨氮濃度等。
膜分離法的優點是氨氮回收率高,操作簡便,處理效果穩定,無二次污染等。但在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時,所使用的薄膜易結垢堵塞,再生、反洗頻繁,增加處理成本,故該法較適用於經過預處理的或中低濃度的氨氮廢水。
6、離子交換法。通過對氨離子具有很強選擇吸附作用的材料去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沸石、蒙脫石及交換樹脂等。
離子交換法是通過對氨離子具有很強選擇吸附作用的材料去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沸石、蒙脫石及交換樹脂等。
7、土壤灌溉。是將低濃度氨氮廢水直接作為肥料使用的方法。對於有些含有病菌、重金屬、有機及無機等有害物質的氨氮廢水需經預處理將其去除後再進行灌溉。土壤灌溉要求氨氮濃度一般為幾十毫克每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