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維生素c提取過程超濾工藝優化

維生素c提取過程超濾工藝優化

發布時間:2023-05-19 10:03:02

❶ 求關於維生素C的生產知識!越詳細越好!謝謝

生素C 又名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C ,廣泛存在於人體以及動植物體內,人體自身不能合成,需從外界攝取。

1 維生素C的理化性質及用途維生素C 又名L2抗壞血酸,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味酸;久置易變黃,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維生素C 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其結構中的烯二醇基不穩定,易氧化為二酮基。維生素C 的用途非常廣泛,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劑或抗氧劑,在醫葯和臨床上亦有廣泛應用,在治療壞血病、感冒、心血管缺陷、高膽固醇、糖尿病、精神抑鬱症等疾病均有重要的用途。目前國內外生產維生素C 的廠家主要有瑞士羅士公司、日本武田公司、德國BASF 公司、東北制葯總廠、河北維生、江蘇江山等葯廠,現在年產量已達到幾十萬噸。

2 維生素C的工藝發展進程及發展趨勢在幾十年的工藝發展中,維生素C 的工藝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目前維生素C 主要的生產方法是萊氏法和兩步發酵法。

2.1 萊氏法生產維生素C 萊氏法是最早生產維生素C的方法,其以葡萄糖為原料,先經黑醋菌發酵生成L2山梨糖,再經丙酮化及NaClO 氧化、水解得到22酮2L2古龍酸鈉,然後進行化學合成得到維生素C。此法存在著很多缺陷,如生產工藝復雜、勞動強度大、生產環境惡劣、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人們不斷對此工藝進行改進。

2.2 兩步發酵法生產維生素C 70 年代初,我國首先研究出兩步發酵法,其先進性得到世界公認,它是以生物氧化過程代替萊氏路線的部分化學合成過程,進而合成維生素C。

2.2.1 發酵工藝 兩步發酵法是以D2山梨醇為原料,經黑醋菌及假單孢菌得到古龍酸鈉發酵液。與萊氏法相比,此法省略了酮化和NaClO 氧化過程,簡化了工藝,避免使用丙酮、NaClO、發煙硫酸等化學物質,極大地改善了操作環境。採用此法得到的發酵液收率高,目前收率可達到90 %以上,除主耗山梨醇消耗較高外,其他輔料消耗較低。

且在此法中,多為液體反應,物料輸送方便,更有利於生產連續化和操作自動化。但此法仍存在很多缺點,如佔地面積大、發酵基質濃度低、在高濕高溫條件下染菌機率高、設備利用率低、後續處理能耗高等問題。在未來的工藝優化過程中,除了進行發酵工藝改進外,更應注重優良菌種的選育。(1)發酵液的提取工藝是維生素C 生產行業中較為重視的問題。經過兩次發酵後,發酵液的含量僅為6%~9%,且殘留有菌絲體、蛋白質和懸浮微粒等,分離提純較為困難。傳統的處理方法有加熱沉澱法。和化學凝聚法。(2)加熱沉澱法此法是傳統工藝,分離手段較為落後。此工藝通用氫型樹脂,調pH 至蛋白質的等電點後加熱除蛋白。採用此工藝既要耗能,又會造成有效成分在高溫下降解損失,且發酵液直接通過樹脂柱,會使樹脂表面污染,降低樹脂的交換容量和收率。兩次通過樹脂柱,帶進大量水分,增大濃縮耗能。(3)化學凝聚法。此法採用化學絮凝劑沉澱各種雜質,避免了加熱沉澱時有效成分的損失。但經此法處理後的發酵液離心後所得的上清液中仍然存在有一定量的蛋白,如發酵液染菌則處理的效果更不明顯,上清液渾濁,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收率。針對以上兩種方法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一種新的處理方法——超濾法在維生素生產中得以應用。(4)超濾法。超濾是一種新興的膜處理技術,此法具有操作方便、節能、不造成新的環境污染等優點。此法與加熱沉澱法相比,可在常溫下操作,減少了有效成分的損失;且為後步樹脂交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減少了樹脂的污染,從而有利於提高樹脂的使用率。

與化學凝聚法相比,在處理染菌的發酵液時仍可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隨著新型膜材料技術的開發,如陶瓷膜、不銹鋼膜等的應用,超濾法的應用效果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同時,國內外正在探索反滲透納濾等後序處理新工藝的應,用完善工藝聯結。

2.2.2 轉化工藝 轉化的方法主要有酸轉化和鹼轉化兩種方法。(1)酸轉化法。傳統的酸轉化法是採用濃HCl 將古龍酸直接轉化為Vc,但酸轉化對設備的腐蝕嚴重,污染環境,影響產品質量,現已逐漸被鹼轉化法所取代。(2)鹼轉化法。鹼轉化法是先將古龍酸與甲醇在濃硫酸催化作用下生成古龍酸甲酯,再使用NaHCO3進行鹼轉化,使古龍酸甲酯轉化為Vc2Na。採用此法可避免酸轉化的缺點,且操作簡單,適用於Vc的規模化生產,但是鹼轉化存在著反應周期較長,甲醇單耗高。目前有些單位及生產廠家研究採用CH3ONa代替NaHCO3進行鹼轉化,此法轉化率高,可達92.6% ,但質量較差,且甲醇鈉價格貴,造成成本較高。

2.3 酸化 酸化是將維生素C2Na轉變為維生素C的過程。目前採用的普遍方法是硫酸酸化法和樹脂交換法。

採用硫酸酸化操作簡單,但要控制好甲醇的濃度和pH值,才能使硫酸鈉與維生素C分離出來,從而提高Vc的質量。

採用氫型離子樹脂交換設備龐大,操作復雜,且需經常再生樹脂,增加了酸耗,酸液大量排放污染環境。目前有些單位及個人正在探索使用電滲析法代替傳統的酸化方法,此法過程簡單,能耗低,投資少,轉化率高,可望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綜上所述,我們在以後的維生素C工藝發展過程中,要以兩步發酵法為基礎,不斷優化工藝,同時借鑒國外的新技術、新信息,避免低水平重復,提高Vc的產量和質量,同時注重Vc系列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創造出更大的

❷ 維生素C的提取及含量測定

收稿日期:2007-07-04.基金項目:昆明理工大學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校青2006-18).
第一作者簡介:劉宇奇(1975-),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化學及配位化學.E-mai:l1iuNqi7547@ 163. com
光度法測定葯品和食物中的微量VC
劉宇奇1,楊 睿1,楊 泳2
(1.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雲南昆明650093; 2.昆明醫學院葯理教研室,雲南昆明650031)
摘要:採用一種簡單、快速的方法測定VC,該方法基於在室溫下,抗壞血酸能快速地將Fe3+還原
成Fe2+,Fe2+與2, 2』-聯吡啶反應生成紅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於520 nm波長處,
VC的質量濃度在0·088~7·0mg/L范圍內符合比爾定律,該方法用於食品和葯片中VC含量的
測定,結果的相對標准偏差小於1·5%,回收率在96·3% ~105·0%之間.
關鍵詞:分光光度法;聯毗啶;維生素C;含量測定
中圖分類號:O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5X(2008)02-0112-04
Determination ofVitamin C in Foods and
MedicalTabletby Spectrophotometry
LIU Yu-qi1, YANG Rui1, YANG Yong2
(1.Faculty ofScience, Kunming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unming 650093, China;
2. Deptartment ofPharmacology, KunmingUniversity ofMedicalScience, Kunming 650031, China)
Abstract:A simple and fastmethod i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VC in this paper. Thismethod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under room temperature, ascorbic acid recesFe(III) toFe(II) quickly and the latter reactswith
bipyridine (2, 2』-hipy) to form a reddish colored complexwith its absorptionmaximum at thewavelength of520
nm. Beer』s law is obeyed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0·088-7·0mg ofVC per1000mL ofsolution. The pro-
posedmethod is then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foods andmedical table.t RSDs' (n=6) is less than 1·5%
with recoveries in the range of96·3% -105·0%.
Key words:spectrophotometry; vitamin C; bipyridine; contentdetermince
0前言
VC具有抗壞血病的效應,所以又稱抗壞血酸(Ascorbicacid).它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營養物
質,常存在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由於抗壞血酸參與體內一系列代謝和反應,能促進膠原蛋白和粘多糖
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緻密性,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增加機體抵抗力.缺乏時,引起造血機能障礙、貧血、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脆性增強和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嚴重時肌肉、內臟出血死亡,這些症狀在臨床上通常
稱為壞血病.因此抗壞血酸不僅是人體所必須的由外界提供的營養物質,同時也是維持正常生命過程所必
需的一類有機物.人正常每天最低需要量為75mg,長期缺乏抗壞血酸會導致某種營養不良症狀及相應的
疾病,所以,VC對維持人體健康十分重要.對部分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抗壞血酸的含量做一些測定,為
指導人們合理膳食,正確補充營養素有一定意義.
目前測定抗壞血酸的方法有2, 6-二氯靛酚滴定法、2, 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1]、熒光分光光度
法、近紅外分光光度法[2]、電位滴定法[3-4]、鉬藍比色法[5]、褪色光度法[6]、高效液相色譜法[7]等.不同方
法各有其長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2, 6-二氯酚滴定法及2, 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操作復雜,測試條
件較為嚴格. 2, 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完成一次樣品分析需數小時,不能快速測定[8].利用VC分子中的烯
二醇基將Fe3+定量還原成成F2+e與2, 2』-聯吡啶(2, 2-bipyridine)進行顯色反應.並利用2, 2』-bipy-
Fe2+-VC顯色體系在本文研究的最佳測定條件下用分光光度法間接測定VC的含量,由於剩餘Fe3+的也
能與2, 2』-聯毗啶顯色,可用NaF將其掩蔽.此法簡便、快速,結果令人滿意,為食品和葯片中VC含量的
測定提供了方法.
1試驗部分
1. 1主要儀器和試劑
722型光柵分光光度計(山東高密分析儀器廠);電子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有限公司);
六孔數顯水浴鍋(金壇市環保儀器廠);搗碎機.
0·000 125 0mol/L維生素C標准溶液:准確稱取維生素C(分析純) 0·011 01 g,加入適量pH 3三氯
乙酸溶液溶解,定量轉移到500mL的棕色容量瓶中,用pH 3三氯乙酸溶液稀釋至刻度,暗處放置.
Fe3+標准溶液: 0·001mol/L,稱取硫酸鐵銨0·24 g,用1mol/L,的硫酸溶解,用水稀釋到500mL.
2, 2』-聯吡啶: 0·004mol/L,稱取固體物質用少量的無水乙醇溶解,並用水稀釋到250mL.
1mol/L的NaF標准溶液.
1·2試驗方法
用移液管移取10mLFe3+標准溶液和一定量的VC標准溶液於50mL比色管中.加入10mL pH 3三氯
乙酸溶液,然後加入一定量的2, 2』-聯吡啶溶液和1mol/LNaF溶液1·00mL,用水稀釋至50mL、搖勻.
室溫條件下靜置10min後置1 cm比色皿中,在分光光度計上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於520 nm波長處測定其
吸光度.
2結果與討論
2. 1測量波長的選擇
按試驗方法以試劑為空白,將顯色後的溶液在400~600 nm區
間內繪制吸收曲線,如圖1所示.結果表明最大吸收波長為520 nm,
實驗選用520 nm為測定波長.
2. 2顯色劑加入量
試驗結果表明, 0·004 mol/L 2, 2』-聯吡啶用量在8·0~10·0
mL范圍內,吸光度達到最大且穩定.本法用量為9mL.
2. 3反應時間與溫度的影響
分別考察了反應時間與反應溫度對體系吸光度的影響,結果表
明,室溫度時定容5~10min之內即可顯色完全,且顯色在100min
內相當穩定.本文選擇在室溫下反應10min.
2·4離於對試劑的選擇
當CTMAB加入5mL時對2, 2』-bipy-Fe2+-VC形成絡合物的吸光度和吸收波長無顯著影響,而加
入三乙醇胺則可使顯色體系的吸光度增大.
2. 5掩蔽劑及用量選擇
在試驗中發現,被抗壞血酸還原後剩餘的Fe3+也可以與2, 2』-聯吡啶生成有色配合物,並在光還原
作用下還原為Fe2+與2, 2』-聯吡啶的配合物,因此需要用掩蔽劑來掩蔽剩餘的Fe3+,本實驗選用1mol/L
NaF溶液作為掩蔽劑,進一步研究表明, 0·25mL以上的1mol/LNaF溶液即能達到掩蔽作用.故本文選用
1mL的1mol/LNaF溶液作為掩蔽劑.
2. 6標准曲線制備
按試驗方法對標准系列進行顯色測定,結果表明:VC質量濃度在0·088~7·0mg/L范圍內符合比爾
113第3期 劉宇奇,楊 睿,楊 泳:光度法測定葯品和食物中的微量VC
定律;回歸方程為:A=0·003 25+231 49·455 03C(mol/L),相關系數為0. 999 91;表觀摩爾吸光系數ε=
2·40×104L·mol-1·cm-1.
2·7干擾離子的影響
當相對誤差控制在±5%以內,對1·0mg/L的抗壞血酸進行測定時,下列倍數的物質不幹擾:Na+,
Cl-,K+,NO3-,Zn2+(1 000倍),Mg2-, SO42+,Al3+(500倍), I′(100倍),Vitamin B1,Vitamin E(100倍),
常見離子中Ca2+(1 000倍),Ba2+對抗壞血酸的測定產生干擾,但在樣品中Ba2+與Ca2+的含量一般比較
低.通常不需要分離處理,可以直接測定. 1mL的1mol/LNaF可掩蔽Fe3+,體系選擇性較好.
2. 8樣品分析
樣品制備和測定分析
1)VC葯片.分別將市售VC白片和VC黃片各一瓶倒入玻璃研缽中研細,充分混勻後,准確稱取VC
白片0. 019 841 g和黃片0. 0138 6 g置於2個100mL的容量瓶中,用pH 3三氯乙酸溶液浸取並定容.充分
搖動使其粉末分散約1~2min後,立即用乾燥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精密移取過濾液1. 50mL於50mL
比色管中定容,按試驗方法進行測定,結果如表1.
表1 葯片中維生素C含量測定結果(n=6)
Tab. 1 The determ ination results of content of
vitam in C in m edical tablet(n=6)
樣品本法測定值g/100 g加入量/μg回收率/% RSD /%
VC白片68·02 90 102·8 0·701
VC黃片57·89 89 103·7 0·325
表2 食物中維生素C含量測定結果(n=6)
Tab. 2 The determ ination results of content of
vitam in C in foods(n=6)
樣品本法測定值加入量/μg回收率/% RSD /%
彌猴桃0·238 g/100g 0·200 98·2 0·541
黃瓜10·03mg/100g 0·200 104·9 1·41
鮮橙多58·50mg/100mL 0·200 96·3 1·08
2)食物樣品.稱取去皮獼猴桃
30·853 9 g和黃瓜25·425 8 g浸在一
定量的pH 3三氯乙酸溶液中,用搗碎
機搗碎混勻並過濾.取過濾後的獼猴
桃果汁置於500mL的容量瓶中、黃瓜
過濾液置於100mL的容量瓶中,並用
pH 3三氯乙酸溶液稀釋至刻度.充分
搖動1~2min,立即用乾燥濾紙濾去
初濾液,精密分別移取獼猴桃過濾液
1·00mL和黃瓜過濾液5·00mL於50
mL比色管中定容,按試驗方法進行
測定,結果如表2.
3)飲料.移取鮮橙多10·00mL在
一定量的pH 3三氯乙酸溶液中,置於
100mL的容量瓶中,並用pH 3三氯乙酸溶液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動1~2min,精密移取過濾液2·50mL
於50mL比色管中定容,按試驗方法進行測定,結果如表2.
3結語
1)從表2中看出,水果中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較為豐富,在日常生活中應多食用這類水果,補充身
體所需營養素.
2)從表1和表2中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以及標准曲線的線性關系來看,用分光光度法測定抗壞血酸
是可行的.但是由於抗壞血酸本身性質不穩定,容易降解,因此在進行樣品處理時應注意盡快將樣品搗碎
浸取在緩沖溶液中.
3)水果中含有的鐵都是以有機物形式存在的,不與2, 2』-聯吡啶直接絡合,則不影響測定結果.水果
中的VC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樣品處理時必須用保護劑防止VC被氧化.保護劑不能用草酸,因草酸具有
還原性,本法用三氯乙酸緩沖溶液作保護劑.
參考文獻:
[1]閆樹剛,韓濤.果蔬及其製品中維生素C測定方法評價[J].農學通報, 2002, 18(4): 110-112.
114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 第33卷
[2]楊婷,逯家輝,張大海,等.菲林B近紅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J].分析化學, 2005, 33(11): 1 593-1 595.
[3]陳秋麗,甘振威,張婭捷,等.電位滴定法測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 30(5):
821-822.
[4]陳志慧.荔枝保鮮過程中維生素C的快速電位滴定[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2006, 42(8): 664-665.
[5]李軍.鉬藍比色法測定還原型維生素C[J].食品科學, 2000, 21(8): 42-45.
[6]孫德坤,許月明,吳定.褪色光度法測定果蔬中VC的含量C[J].食品工業科技: 2003, 24(5): 93-95.
[7]胡志群,王惠聰,胡桂兵.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荔枝果肉中的糖、酸和維生素C[J].果樹學報, 2005, 22(5): 582.
[8]奚長生.磷鉬藍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1, 21(5): 723-725.
(上接第103頁)
該綜合方程的R2更接近1;F值臨界值為6·42,而該方程的F值為30·59;P值減小,表明該回歸方程
具有更好的統計意義.方程說明ΔE(H-L),Q(C5)和EL對葯物的活性有較大的影響.活性參數(pIC50)
的值越大,葯物作用在受體上的活性越好.從方程可以看出ΔE(H-L)越小,Q(C5)更正(即負電荷越少)
葯物的活性更強.因此可以看出ΔE(H-L)和Q(C5)可能是決定葯物活性的主要因數.EL2對葯物活性也
有一定影響,但系數較小,影響也較小.
3結論
通過對燈盞花苷Ⅰ及其衍生物前線分子軌道的分析和構效關系的計算,計算結果定量的表明,當燈盞
花苷Ⅰ及其衍生物作用於受體的時候,ΔE(H-L)和Q(C5)是決定葯物活性的主要因數.文中所得到的表
示pIC50與量子化學參數間關系的相關方程式,為類似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的預測提供了一個簡單可行的
方法.
參考文獻:
[1] ZhangWD, ChenWS, KongDY, et a.l Two new Glycoside from Erigeron Brevicapus[J]. JChin Pharm Sc,i 2000, 9(3):
122-124.
[2] Zhou Y, ZhangWD, Gu ZB, et a.l Study on Synthesis of erigeside[J]. ChinMediChem. 2002, 46(2): 68-72.
[3]周耘.燈盞花苷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與初步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葯物化學專業, 2002, 7-19.
115第3期 劉宇奇,楊 睿,楊 泳:光度法測定葯品和食物中的微量VC

分光光度法測定大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
袁葉飛,甄漢深,歐賢紅
(廣西中醫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
摘要:目的:建立大棗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方法。方法:用乙酸從大棗中提取維生素C,
由維生素C形成脎,於波長490 nm處測定脎的吸光度。結果:維生素C標准溶液的濃度在8~
16μg/ml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r=0. 999 7),平均回收率為99. 76%,大棗中含維生素C 4. 752
mg/g,與傳統碘量法相比,測定結果基本一致。結論:本方法操作簡便,結果可靠,重現性好,可作
為大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測定方法。
關鍵詞:大棗;維生素C;分光光度法
中圖分類號:R927. 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0-2219(2006)02-0041-03
大棗為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Mil.l )的
燥成熟果實,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等功效[1]。
棗中富含維生素C、山楂酸和環磷酸腺苷,筆者采
分光光度法測定大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取得了
好的結果。
儀器與試葯
. 1 儀器 Agilent 8453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美國);METTLER AE100電子分析天平(瑞士)。
. 2 試葯 大棗由廣西南寧市醫葯公司提供,產於
西灌陽,經本院中葯鑒定教研室鑒定。維生素C
R(四川成都科龍化工試劑一廠生產,批號
50426)。硫酸鐵銨AR(四川成都科龍化工試劑一
生產,批號040130),實驗時以蒸餾水配成0. 003
ol/L的溶液。乙酸AR(國葯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
生產,批號20050519),實驗時以蒸餾水配成1. 2
ol/L的溶液。硫酸AR(廣西師范學院化學試劑廠
產,批號200406101),實驗時以蒸餾水配成500
l/L的溶液。2, 4-二硝基苯肼AR(中國醫葯集團
海化學試劑公司生產,批號T2002061),實驗時以
00 ml/L硫酸溶液配成1 ml/L的溶液,過濾,不用
放入冰箱內,每次用前必須過濾。乙酸鈉AR(中
醫葯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生產,批號
20041105)。pH 6. 0的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由
9 g乙酸鈉和3 ml乙酸混合,最後用蒸餾水稀釋至
L而成。
方法與結果
. 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維生素C原料經乙醇二
者簡介:袁葉飛(1973-),男,博士研究生,講師。
次重結晶,真空度60 mmHg, 50℃乾燥至恆重,符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5年版規定,碘量法測定
含量為999. 70 g/kg。精密稱取已純化並乾燥的維
生素C 10 mg,置於100 ml容量瓶中,蒸餾水定容、
搖勻,配製成100μg/ml的維生素C水溶液。
2. 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稱取去核鮮棗10. 00 g,
置乳缽中,加少量1. 2 mol/L乙酸溶液,研碎,過濾,
用1. 2 mol/L乙酸溶液反復洗滌濾渣及乳缽後,所
得濾液再離心,將離心後的濾液全部轉移至200 ml
容量瓶,用蒸餾水定容。
2. 3 標准曲線繪制 分別精密移取100μg/ml維
生素C標准溶液2. 0, 2. 5, 3. 0, 3. 5, 4. 0 ml於25 ml
容量瓶中,各加入5 ml pH=6的乙酸-乙酸鈉緩沖
溶液,搖勻,隨之加入2. 0 ml0. 003 mol/L硫酸鐵銨
溶液,搖勻後,再加1. 5 ml1ml/L 2, 4-二硝基苯肼
溶液,搖勻,最後用蒸餾水定容到25 ml。立即置於
37℃水浴鍋中,恆溫反應2 h。冷卻後,在Agilent
8453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於波長490 nm處
測定吸光度。維生素C含量與脎的吸光度的關系
見表1。
表1 維生素C含量與吸光度的關系
編號體積(ml)濃度(μg/ml)吸光度
1 2. 0 8 0. 149 3
2 2. 5 10 0. 318 7
3 3. 0 12 0. 472 0
4 3. 5 14 0. 608 2
5 4. 0 16 0. 767 8
將吸光度(A)與濃度(c)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
方程A=0. 076 32c-0. 452 7,相關系數r=0. 999 7。
40
果表明維生素C在8~16μg/ml范圍內,線性關
良好。
. 4 試驗條件
.4. 1 酸度的影響:以乙酸和乙酸鈉配成一系列酸
的緩沖液,餘下同標准曲線項操作,結果表明,緩
液的pH值在5. 0~6. 8范圍內脎的最大吸收峰
在490 nm處,吸光度最大且恆定。本實驗選用
H=6的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
.4. 2 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的用量:同標准曲線
操作,加入3~9 ml pH=6的乙酸-乙酸鈉緩沖溶
時,脎的吸光度基本保持不變,本實驗選用5 ml。
.4. 3 硫酸鐵銨用量:同標准曲線項操作,改變硫
鐵銨用量,其用量分別為1. 0, 1. 5, 2. 0, 2. 5, 3. 0
l。結果表明,硫酸鐵銨加入量以2. 0 ml為宜。
在1. 5~2. 5 ml范圍內,吸光度保持穩定)
. 4. 4 2, 4-二硝基苯肼溶液用量:同標准曲線項
作, 2, 4-二硝基苯肼用量分別為0. 5, 1. 0, 1. 5,
. 0, 2. 5 ml。結果表明,加入量以1. 5 ml為宜。
在1. 0~2. 0 ml范圍內,吸光度保持穩定)
. 4. 5 成脎的反應溫度:當溫度低於30℃時反應
完全。溫度上升到37℃時,吸光度趨於最大,
7℃以後,吸光度趨於穩定。
4.6 成脎的反應時間:在1. 0, 1. 5, 2. 0, 2. 5, 3. 0 h
末,脎的吸收光度分別為0. 483 1, 0. 502 6, 0. 608 1,
0. 608 0, 0. 608 1。結果表明,反應2 h末脎的吸光
度達到最大值並且比較穩定。
2.4. 7 共存物質的干擾影響:對於9. 6μg/ml的維
生素C量,下列共存離子或物質(mg)不幹擾(相對
誤差≤5% ):蔗糖(12. 0);葡萄糖(6. 0);果糖
(4. 0);蛋白質(5. 0); Ca2+、Mg2+、K+、Na+(4. 0);
天冬氨酸、蘇氨酸、酪氨酸(8. 0);維生素B2(1. 0);
煙醯胺(2. 0);山楂酸(1. 1);環磷酸腺苷(2. 5);檸
檬酸(0. 9);酒石酸(2. 1)。
2. 5 精密度試驗:精密移取對照品溶液6份,每
份2. 5 m,l按標准曲線項操作測定吸光度,RSD為
0. 09% (n=6),說明精密度良好。
2.6 重現性試驗 精密移取供試品溶液6份,每份
1. 5 ml於25 ml容量瓶中,以下操作按標准曲線項
測定吸光度並計算含量,結果RSD為0. 23% (n=
6),說明重現性良好。
2. 7 穩定性試驗 精密移取對照品溶液2. 5m,l按
標准曲線項操作,每隔0. 5 h測定1次吸光度,結果
其RSD為0. 2%(n=6),脎至少在2. 5 h內穩定。
2. 8 回收率試驗 採用加樣回收法。取供試液
0. 2 ml於25 ml容量瓶中,再分別精密加入對照品
100, 200, 300μg,餘下按標准曲線下操作。見表2。
表2 回收率測定結果
編號樣品含維生素C量(μg)加入維生素C量(μg)測得總維生素量(μg)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
1
2
3
4
5
6
47. 52
47. 52
47. 52
47. 52
47. 52
47. 52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146. 62
148. 31
246. 89
245. 56
346. 92
348. 02
99. 10
100. 79
99. 69
99. 02
99. 80
100. 17
99. 76 0. 667 7
表3 大棗中維生素C含量測定結果比較
編號分光光度法
測定值(mg/g)均值(mg/g)
碘量法
測定值(mg/g)均值(mg/g)
均值相對差
(% )
1 4. 746 4. 718
2 4. 749 4. 722
3 4. 758 4. 752 4. 731 4. 724 0. 593
4 4. 747 4. 711
5 4. 757 4. 724
6 4. 755 4. 738
9 大棗中維生素C含量測定 精密移取1. 5 ml
試品溶液於25 ml容量瓶中,共6份,以下操作同
准曲線項,測定脎的吸光度,經測定脎的平均吸光
為0. 635 3,RSD=0. 23% (n=6)。把平均吸光
代入回歸方程A=0. 076 32c-0. 452 7,得c=
4. 256μg/m,l則大棗中含維生素C 4. 752 mg/g。
.10 結果比較 用分光光度法與傳統的碘量法分
別測定大棗中維生素C的含量並相比較,結果基本
一致,均值相對誤差為0. 593%。見表3。
3 討論
目前,測定果蔬中的維生素C含量的方法一般
採用電位滴定法[2]、碘量法[1]等,但所有這些方法
都有標准溶液標定繁瑣、操作程序復雜、費時等缺
點。筆者根據Fe3+使維生素C氧化成脫氫抗壞血
酸,脫氫抗壞血酸再與2, 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
脎,脎的量與抗壞血酸含量成正比這一原理,採用分
光光度法直接測定大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本方
法與傳統碘量法測定大棗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結
果基本一致,因而本方法結果可靠。另外本方法操
作簡便,重現性好,克服了碘量法的缺點。

❸ 維生素c注射液的提取過程,化學成分,葯理作用

這個問題真大...
從原料葯來說

VC提取過程 ,大致有兩種方法 : 經典的萊氏法,和中國大規模通用的兩步發酵法.

萊氏法是維生素C生產的經典方法,系以葡萄糖作為起始原料,經催化加氫製成D.山梨醇,再經醋桿菌深層發酵氧化製得收率很高的L-山梨糖,L一山梨糖經丙酮和硫酸處理(生產上俗稱丙酸化)生成雙丙酮-L-山梨糖(簡稱雙酮糖),再用苯或甲苯提取,提取液經水法除去單酮山梨糖後蒸去溶劑而後分離出來,用高錳酸鈉氧化、水解、酯化、斗段笑轉化空含、中和便得VC。

中國國內企業通用的兩步發酵法,即山梨醇發酵生成山梨糖後,山梨糖又經第二步細菌氧化,直接生成2一氧代古洛糖酸,而廢除了丙酮化和化學氧化兩個步驟。反應過程為葡萄糖催化加氫制山梨醇,山梨醇經發酵生成L-山梨糖,再經第二步發酵到2-氧代古洛糖酸。

當然目前還有許多新的提取工藝,但是並不成熟,所以不再多講了.

化學成分 : 維生素C。其化學名稱為:L-抗壞血酸。

【葯理毒理】
本品為維生素類葯。維生素C參與氨基酸代謝、神經遞質的合成、膠原蛋白和組織細胞間質的合成,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進鐵在腸內吸燃友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對感染的抵抗力,參與解毒功能,且有抗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生成的作用。
【葯代動力學】
蛋白結合率低。少量貯藏於血漿和細胞,以腺體組織內的濃度為最高。肝內代謝。極少數以原形物或代謝物經腎排泄,當血漿濃度大於14mg/ml時,尿內排出量增多。可經血液透析清除。

=====================

從輔料角度

維生素C易溶於水,因此注射劑只需要用注射用無菌水配置就可以.

❹ 怎樣提取水果里的維生素C

試驗十三悔宏檔 食物中維生素C的提取和含量測定

(2,4-二硝基苯肼法)
【實驗目的】
1.熟悉維生素C的生理功能。
2.掌握食物中維生素C的提取和含量測定。
【實驗原理】
維生素C是人類營養中最重要的維生素之一,是具有L-糖構型的不飽和多羥化合物,屬於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缺乏時會產生壞血病,因此,又稱為抗壞血酸。維生素C分布很廣,植物的綠色部分及許多水果(橘類、草莓、山楂、辣椒等)的含量更為豐富。

維生素C具有很強的還原性。易被氧化成脫氫維生素C。脫氫維生素C仍保留維生素C的生物活性,在動物組織內被谷胱甘肽等還原成維生素C。在pH>7.5時,脫氫維生素C易將其碧亂分子構造重新排列,使其內酯環裂開,生成沒有活性的二酮古洛糖酸。維生素C、脫氫維生素C和二酮古洛糖酸合稱為總維生素C。

食物中的總維生素C包括還原型和脫氫型兩種形式。食物陳舊,貯存日久以及經過烹調處理的食物,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維生素C成為脫氫型,此種形態的維生素C仍有85%左右的維生素C活性,所以對這類食物常常測定總維生素C。測定時須將樣品中的還原型維生素C氧化成脫氫型維生素C。因脫氫維生素C和二酮古洛糖酸都能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紅色的脎,脎的生成量與總維生素量成正比。於是將脎溶於硫酸,再與同樣處理的維生素C標准液比色,可求出樣品中的總維生素C的含量。

【器材和試劑】
1. 器材
硏缽、恆溫水浴、72型分光光度計、50m1容量瓶、刻度吸管、100m1錐形瓶。
2. 試劑
(1)橘皮。
(2)9N硫酸:25m1濃硫酸 (比重1.84) 緩慢加入700m1蒸餾水中,冷卻後稀釋至1000mI。
(3)2% 2,4-二硝基苯肼:溶解2g 2,4-二硝基苯肼於100ml
4.5mol/L(9N)硫酸中,過濾。4℃保存。每次用前需再過濾,保存時間限於2周。
(4)85%硫酸:90m1濃硫酸(比重1.84)緩慢加入100mI水中。
(5)1%草酸溶液。
(6)10%硫脲:稱取硫脲50g溶於1%500mI草酸中,4℃保存。保存期限2個月。
(7)活性碳:100g活性碳加入750ml
1mol/L(1N)鹽酸迴流1~2h,過濾,用蒸餾水反復洗滌活性碳至洗滌濾液中無Fe3+為止。然後置烤箱中110℃烘乾冷卻後置乾燥器中備用。

(8)標准維生素C貯存液:精確稱取維生素C100mg,以1%草酸溶解並定容至100m1,4℃保存。
(9)標准維生素C應用液:准確吸取標准維生素C貯存液1.0m1置100m1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稀釋至刻度,用時絕消現配。
【操作步驟】
1.樣品提取 橘皮2g剪碎置硏缽中,按1%草酸10~15 m1,硏磨5~10min,將提取液收集至50
m1容量瓶中,如此重復提取2~3次,最後加1%草酸至50 m1。
2.氧化、脫色
取上述提取液約10m1置於乾燥100m1錐形瓶中,加入活性碳0.5g,充分振搖1min後過濾,取約10m1標准液於另一乾燥錐形瓶中,加入活性碳0.5g
,同法振搖、過濾。
3.顯色:取試管3支,編號,按下表操作:
試劑 空白 標准 測定
樣品濾液(ml) 2.5 — 2.5
標准濾液(ml) — 2.5 —
10%硫脲(ml) 1 1 1
2%2,4—二硝基苯肼(ml) 0 1.0 1.0

混勻,置沸水浴中保溫10min取出,流水冷卻,空白管加2% 2,4—二硝基苯肼1ml。
4.脎的溶解
各管置冷水浴中緩慢加入85%硫酸3.0m1,邊加邊搖邊冷卻。加完後混勻,取出試管,室溫下放置10min,於500nm波長下進行比色,以空白管凋零,測吸光度值。

【計算】
【附註】
(1)生蔬菜、水果搗勻漿時可能產生泡沫,為定容准確可加數滴戊醇以除去泡沫。
(2)處理活性炭時Fe3+檢查法:取活性炭洗滌濾液少許,加數滴5%亞鐵氯化鉀,若不出現藍色,示無Fe3+;或加數滴1%硫氰酸鉀,若不出現紅色,也示無Fe3+。

方法二:
維生素C的提取及含量測定

中文摘要:目的,1.學習維生素C定量測定的原理和方法。2.進一步熟悉、掌握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術。3.討論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法的優缺點。4.概括了解維生素C的生理意義及其在新鮮水果中的含量。

維生素C能還原2,6-D。2,6-D在鹼性條件下為藍色,在酸性條件下為紅色;維生素C易被2,6-D氧化為脫氫維生素C,而2,6-D本身被還原為無色;當維生素C全部被脫氫氧化後,滴入的2,6-D不能被還原,在酸性條件下呈現紅色,即表示溶液中的維生素C剛剛全部被氧化,從2,6-D消耗量可以計算出被檢樣品中維生素C的量。

關鍵詞:維生素C;生物樣品;測定方法;微量滴定管。

[引言]

1.別名:抗壞血酸、維生素丙、Ascorbic Acid .

2.性狀: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酸;久置色漸變微黃;水溶液顯酸性反應,易溶於水中,略溶於乙醇,不容於氯仿或*。熔點190~192℃,熔融是同時分解。

3.結構式:

4.發展: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鮑林發現了維生素C,由此得以發展,目前 ,維生素已成為國際醫葯與保健品市場的主要大宗產品之一。中國是全球極少數能生產全部維生素品種的國家之一。其中,維生素C在世界國際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5.功能:本品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參與氨基酸代謝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神經遞質、膠原蛋白和細胞間質的合成。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進鐵在腸內吸收、調整血脂、增加抗感染能力。參與解毒等,並具有抗組織胺及阻止致癌物質生成的作用。還具有消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提高免疫能力,防止基因突變,改善心肌缺血,促進傷口癒合等。

[實驗部分]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木瓜、橙子。 1.2 儀器:研缽、吸量管(10mL)、容量瓶(50mL)、錐形瓶(50mL)、微量滴定管(5mL)、漏斗、紗布、濾紙、葯物天平、玻璃勻漿器。 1.3 試劑 10%鹽酸溶液(1500mL)、2,6-二氯酚靛酚鈉溶液(2000mL)、標准抗壞血酸溶液(准確稱取純抗壞血酸結晶50mg溶於偏磷酸-醋酸溶液定容到250mL)、偏磷酸-醋酸溶液(稱取偏磷酸15g,溶於40mL冰醋酸和450mL蒸餾水所配成的混合液中)。 1.4 方法 1.4.1 制備含維生素C的樣品提取液。 將生物樣品去皮,取少量肉,置於葯物天平,得出其質量(g)。然後用玻璃勻漿器研成漿狀,過濾。濾液轉入50mL容量瓶中,用酸化的蒸餾水定容,混勻,備用。 1.4.2 滴定 量取樣品提取液10mL於錐形瓶中。用微量滴定管,以2,6-二氯酚靛酚鈉溶液滴定樣品提取液,呈微弱的玫瑰色,持續5秒鍾不退為終點,記錄所用2,6-二氯酚靛酚鈉的mL數。整個滴定過程不要超過2分鍾。取10mL用10%鹽酸酸化的蒸餾水做空白對照滴定。 計算:維生素C mg數/100g樣品=〔(Va—Vb)×S〕/W×100 式中:Va為滴定樣品提取液所用的2,6-D的平均mL數; Vb為滴定空白對照所用的2,6-D的平均mL數; S為1mL2,6-D溶液相當於維生素C的mg數; W為10ml樣品提取液中含量樣品的g數。 2 結果 樣品 質量(g) 配製溶液(mL) 取出溶液(mL) 消耗2,6-D(mL)
木瓜 6.9 50 20 1.50
橙子 11.3 100 10 4.65
已知維生素C的分子量為176,空白實驗中2,6-D的消耗量為0mL。則橙子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4.65×0.001L×0.1mol/L×176g/mol×10)/11.3g×100=7.24g 即100g橙子(肉部分)中維生素C的含量7.24g 同理:100g木瓜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0.95g 。 3 討論 1.提取Vc時,加入4%偏磷酸-醋酸的作用是什麼? 答:防止維生素在研磨過程中被空氣中氧氣氧化而影響滴定的測定。 2.為什麼要選取稀酸作為提取溶劑? 答:2,6-D除可被維生素C還原外,也可以被其他還原劑還原為無色,但在酸性條件下,其他還原性物質的還原作用進行得很慢,且維生素C在酸性條件下比較穩定,故選用稀酸作為提取溶劑。

❺ 維生素生產工藝

最佳答案 其實維生素c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您不是「缺乏」、僅僅是想「補充」的話,吃點水果(橘子、橙子、獼猴桃等等吧)足夠了,不用買那種葯品或者保健品,浪費錢不說,容易補過了。人體每天需要的維生素c有一定量的限度,多了會引起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2515/8548/802349.html 等害處,事倍功半了就。再說,您不是要當母親嗎。那些所謂的保健品其實就是維生素c加點別的輔料,葡萄糖、甜味素、助溶劑、食用色素、香精等等吧,對身體倒是沒什麼害處,但是不值得吃那麼多化學製品,不合適。實在要補就去葯店買點好的。現在維生素c的生產工藝已經比較成熟,只要有正規批號的維生素c一般都沒問題。但還是建議「食補」 生素C 又名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C ,廣泛存在於人體以及動植物體內,人體自身不能合成,需從外界攝取。 1 維生素C的理化性質及用途維生素C 又名L2抗壞血酸,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味酸;久置易變黃,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維生素C 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其結構中的烯二醇基不穩定,易氧化為二酮基。維生素C 的用途非常廣泛,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劑或抗氧劑,在醫葯和臨床上亦有廣泛應用,在治療壞血病、感冒、心血管缺陷、高膽固醇、糖尿病、精神抑鬱症等疾病均有重要的用途。目前國內外生產維生素C 的廠家主要有瑞士羅士公司、日本武田公司、德國BASF 公司、東北制葯總廠、河北維生、江蘇江山等葯廠,現在年產量已達到幾十萬噸。 2 維生素C的工藝發展進程及發展趨勢在幾十年的工藝發展中,維生素C 的工藝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目前維生素C 主要的生產方法是萊氏法和兩步發酵法。 2.1 萊氏法生產維生素C 萊氏法是最早生產維生素C的方法,其以葡萄糖為原料,先經黑醋菌發酵生成L2山梨糖,再經丙酮化及NaClO 氧化、水解得到22酮2L2古龍酸鈉,然後進行化學合成得到維生素C。此法存在著很多缺陷,如生產工藝復雜、勞動強度大、生產環境惡劣、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人們不斷對此工藝進行改進。 2.2 兩步發酵法生產維生素C 70 年代初,我國首先研究出兩步發酵法,其先進性得到世界公認,它是以生物氧化過程代替萊氏路線的部分化學合成過程,進而合成維生素C。 2.2.1 發酵工藝 兩步發酵法是以D2山梨醇為原料,經黑醋菌及假單孢菌得到古龍酸鈉發酵液。與萊氏法相比,此法省略了酮化和NaClO 氧化過程,簡化了工藝,避免使用丙酮、NaClO、發煙硫酸等化學物質,極大地改善了操作環境。採用此法得到的發酵液收率高,目前收率可達到90 %以上,除主耗山梨醇消耗較高外,其他輔料消耗較低。 且在此法中,多為液體反應,物料輸送方便,更有利於生產連續化和操作自動化。但此法仍存在很多缺點,如佔地面積大、發酵基質濃度低、在高濕高溫條件下染菌機率高、設備利用率低、後續處理能耗高等問題。在未來的工藝優化過程中,除了進行發酵工藝改進外,更應注重優良菌種的選育。(1)發酵液的提取工藝是維生素C 生產行業中較為重視的問題。經過兩次發酵後,發酵液的含量僅為6%~9%,且殘留有菌絲體、蛋白質和懸浮微粒等,分離提純較為困難。傳統的處理方法有加熱沉澱法。和化學凝聚法。(2)加熱沉澱法此法是傳統工藝,分離手段較為落後。此工藝通用氫型樹脂,調pH 至蛋白質的等電點後加熱除蛋白。採用此工藝既要耗能,又會造成有效成分在高溫下降解損失,且發酵液直接通過樹脂柱,會使樹脂表面污染,降低樹脂的交換容量和收率。兩次通過樹脂柱,帶進大量水分,增大濃縮耗能。(3)化學凝聚法。此法採用化學絮凝劑沉澱各種雜質,避免了加熱沉澱時有效成分的損失。但經此法處理後的發酵液離心後所得的上清液中仍然存在有一定量的蛋白,如發酵液染菌則處理的效果更不明顯,上清液渾濁,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收率。針對以上兩種方法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一種新的處理方法——超濾法在維生素生產中得以應用。(4)超濾法。超濾是一種新興的膜處理技術,此法具有操作方便、節能、不造成新的環境污染等優點。此法與加熱沉澱法相比,可在常溫下操作,減少了有效成分的損失;且為後步樹脂交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減少了樹脂的污染,從而有利於提高樹脂的使用率。 與化學凝聚法相比,在處理染菌的發酵液時仍可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隨著新型膜材料技術的開發,如陶瓷膜、不銹鋼膜等的應用,超濾法的應用效果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同時,國內外正在探索反滲透、納濾等後序處理新工藝的應,用完善工藝聯結。 2.2.2 轉化工藝 轉化的方法主要有酸轉化和鹼轉化兩種方法。(1)酸轉化法。傳統的酸轉化法是採用濃HCl 將古龍酸直接轉化為Vc,但酸轉化對設備的腐蝕嚴重,污染環境,影響產品質量,現已逐漸被鹼轉化法所取代。(2)鹼轉化法。鹼轉化法是先將古龍酸與甲醇在濃硫酸催化作用下生成古龍酸甲酯,再使用NaHCO3進行鹼轉化,使古龍酸甲酯轉化為Vc2Na。採用此法可避免酸轉化的缺點,且操作簡單,適用於Vc的規模化生產,但是鹼轉化存在著反應周期較長,甲醇單耗高。目前有些單位及生產廠家研究採用CH3ONa代替NaHCO3進行鹼轉化,此法轉化率高,可達92.6% ,但質量較差,且甲醇鈉價格貴,造成成本較高。 2.3 酸化 酸化是將維生素C2Na轉變為維生素C的過程。目前採用的普遍方法是硫酸酸化法和樹脂交換法。 採用硫酸酸化操作簡單,但要控制好甲醇的濃度和pH值,才能使硫酸鈉與維生素C分離出來,從而提高Vc的質量。 採用氫型離子樹脂交換設備龐大,操作復雜,且需經常再生樹脂,增加了酸耗,酸液大量排放污染環境。目前有些單位及個人正在探索使用電滲析法代替傳統的酸化方法,此法過程簡單,能耗低,投資少,轉化率高,可望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綜上所述,我們在以後的維生素C工藝發展過程中,要以兩步發酵法為基礎,不斷優化工藝,同時借鑒國外的新技術、新信息,避免低水平重復,提高Vc的產量和質量,同時注重Vc系列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創造出更大的 www.chinacoatingnet.com 中國塗料網 www.coatingol.com 中國塗料在線 www.ldcoating.com 中國塗料商務網 tlw.cbminfo.com中國塗料信息網 bbs.coatingol.com中國塗料論壇 (推薦)

❻ 維生素c精油是怎麼提煉的

維生素c物質是如何提取的。
維枯隱正生素C是水溶性的,其主要存在於柑橘汁中,含量為16.88 mg/100 g。經濃縮乾燥處理,採用60℃真空濃縮、60℃真空乾燥後可得到沒悔維生素C,且損耗可以攜孫控制在10%以下。

❼ 提取制備維生素C的有效方法

1\從維生素C母液中提取維生素C和2-酮基-L-古龍酸 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對維生素C母液中和,生成維生素C鹽和2-酮 基-L-古龍酸鹽,得鹽溶液;將鹽溶液攪拌、降溫,使2-酮基-L-古龍酸鹽 從鹽溶液中析出;將2-酮基-L-古龍酸鹽用水溶解後,經陽離子交換樹脂 除去陽離子,再經過濃縮結晶、分離,得2-酮基-L-古龍酸;取所述析出 2-酮基-L-古龍酸鹽後的鹽溶液,經陽離子交換樹脂除去陽離子,再經過濃 縮結晶、分離,得維生素C。該方法工藝科學,操作簡單,實用性強,分 離效果好,回收率高,既增加了經濟收益,又可避免污染環境,具有很好 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申請日:2009.05.20
公開日(Publication date):2009.10.14
專利申請人(Applicant):鄭州拓洋實業有限公司
地址(Address):450001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76號

2\原料葯來說

VC提取過程 ,大致有兩種方法 : 經典的萊氏法,和中國大規模通用的兩步發酵法.

萊氏法是維生素C生產的經典方法,系以葡萄糖作為起始原料,經催化加氫製成D.山梨醇,再經醋桿菌深層發酵氧化製得收率很高的L-山梨糖,L一山梨糖經丙酮和硫酸處理(生產上俗稱丙酸化)生成雙丙酮-L-山梨糖(簡稱雙酮糖),再用苯或甲苯提取,提取液經水法除去單酮山梨糖後蒸去溶劑而後分離出來,用高錳酸鈉氧化、水解、酯化、轉化、中和便得VC。

中國國內企業通用的兩步發酵法,即山梨醇發酵生成山梨糖後,山梨糖又經第二步細菌氧化,直接生成2一氧代古洛糖酸,而廢除了丙酮化和化學氧化兩個步驟。反應過程為葡萄糖催化加氫制山梨醇,山梨醇經發酵生成L-山梨糖,再經第二步發酵到2-氧代古洛糖酸。

❽ 請問維生素C的實驗原理是什麼啊

維生素C是人類搜運營養中最重要維世缺梁生素之一,缺乏時會產生壞血病。水果、蔬菜是供給人類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通過對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可以了解果品質量的扮吵高低,並掌握這一測定方法。利用染料2,6-二氯酚靛酚作氧化劑,可將還原態的維生素C氧化成脫氫維生素C,而染料本身被還原成無色的衍生物。2,6-二氯酚澱粉在酸性條件下呈紅色。在滴定終點之前,滴下的2,6-二氯酚澱粉立即被還原成無色。當溶液從無色轉變成為紅色時,即為滴定終點。
1. 樣品的處理和提取:

稱取4.0克新鮮樣品,至研缽中,加5毫升2%草酸,研成勻漿。通過漏斗將樣品提取液轉移到50毫升量瓶中。殘渣再用2%草酸提取2-3次,提取液及殘渣一並轉入量瓶。2%草酸總量為35毫升,最後以水定容。溶液定容時若泡沫較多,可加幾滴乙醇消除泡沫後再定容。搖勻,過濾,濾液備用。

2. 樣品的測定:

吸取濾液10毫升,放入50毫升三角瓶中,立即用2,6-二氯酚靛酚鈉溶液滴定至出現明顯的紅色,並在15秒內不消失為止。記錄所用滴定液體積。

3. 空白測定:

在另一50毫升三角瓶內,放入35毫升2%草酸,並用1%草酸定溶,搖勻,取此液10毫升放入另一50毫升三角瓶內,用2,6-二氯酚靛酚鈉滴定至終點,記錄染料用量。

❾ 如何提高維生素c的提取率

優選原料和適宜的溫度和pH等。
1、優選原料:選擇新鮮、成熟、品質好的果蔬作為原料,這些果蔬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提取率也相對較高。
2、適宜的溫度和pH:維生素C在不同的溫度和pH條件下的穩定性不同,一般而言,較低的溫度和較酸或較鹼性的環境有利於維生素C的穩定性和提取率。
3、採用合適的提取劑:提取劑的選擇對維生素C的提取率也有很大的影響,一些有機溶劑(如甲醇、乙醇等)和某些鹽類(如氯化鈉、硫酸銨等)被廣泛用於維生素C的提取。
4、優化提取時間和方法:在提取過程中,提取時間和提取方法的選擇也虧爛虧會影響維生素C的提取率,通常較長的提取時間和加入超聲銷神波等輔助工具可提高維生素C的提取率歷洞。

❿ 維生素廢水處理是怎樣保存的

一種維生素C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是包括以下步驟:將維生素C生產廢水調節pH至中性;將廢水引入絮凝沉澱池中,加入絮凝劑進行處理;將廢水抽濾,然後濾液過微濾膜和超濾膜進行處理;廢水進入厭氧生物濾池進行厭氧處理;廢水進入好氧生物濾池進行好氧處理。本發明採用絮凝、微濾、超濾、厭氧、好氧相結合的工藝對廢水進行處理,所用絮凝劑絮凝效果好,可以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初步的處理,然後通過微濾和超濾可以將大分子物質從廢水中分離處理,大大減輕了後期生物處理的難度,提高了廢水處理的效率。

閱讀全文

與維生素c提取過程超濾工藝優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煮碗消毒水垢 瀏覽:262
什麼可以洗飲水機茶漬 瀏覽:860
長垣哪裡有抽污水的 瀏覽:890
反滲透膜濾芯上C是污水嗎 瀏覽:709
反滲透為什麼還要5級 瀏覽:73
快裝濾芯怎麼拆 瀏覽:28
污水處理廠實習報告 瀏覽:700
除垢劑可以代替硝酸 瀏覽:18
北京辦的社會保障卡回農村可以用嗎 瀏覽:869
生物因子與污水處理小結 瀏覽:592
里弄雨污水改造設計 瀏覽:215
雙膜法中水回用 瀏覽:980
挖機液壓油濾芯為什麼會變形 瀏覽:74
浙江做樹脂板 瀏覽:393
醋真的能洗掉水垢嗎 瀏覽:581
純露純凈水蒸餾水 瀏覽:687
輪胎上麵塑料裡面是什麼濾芯 瀏覽:289
氧氣過濾呼吸管 瀏覽:644
樹脂補牙多久能完全康復 瀏覽:665
反滲透設備一般用什麼流量計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