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凈水器品牌選ao史密斯如何值得購買嗎
史密斯的凈水器確實不錯,值得購買。
A.O.史密斯凈水系統,獨有的實時監控功能,全程時刻提供濾芯更換提示。以五重系統,全方位確保飲水安全和生活用水安全。
❷ VC++編譯器問題fatal error C1063
MSDN上:
Fatal Error C1063
compiler limit : compiler stack overflow
The program was too complex, possibly e to recursive include files. Split the code into smaller source files and recompile.
解決的辦法:
/Zmnumber 為預編譯頭確定編譯器的內存分配限制。number 是比例因子,其默認值為 100,指定分配 50MB 內睜喚指存。number 的最大值為 2000。下表說明 number 如何修改內存分配:鏈頃
number 內存分配
10 5.0 MB
100 50 MB
200 100 MB
1000 500 MB
2000 1000 MB
在早期的 Visual C++ 版本中,編譯器使用了大量的離散堆,每個堆都有一定的限制。編譯器現在可以根據需要使堆動態增大,只要求分配給預編譯頭的內存的大小固定不變。只有在極少數涉及非常大或非常復雜的程序的情況下,才會導致超出預編譯頭的堆大小限制。如果程序超過這些限制,請使用 /Zm 縮放悉配所有限制的總大小
解決:
在project-settings-C/C++下面Project Options里輸入/Zm200或者更高的number
❸ 如何讓OpenCV工程在沒有VS和OpenCV的電腦上運行
一、如何讓OpenCV工程在沒有VS和OpenCV的電腦上運行?
對於這個問題,有兩個方法:
1. 使用動態庫,講工程所需的.lib,.dll,.h等和工程.exe一起拷到另一台電腦上運行。
2.使用靜態庫,講工程需要的.lib直接編譯進.exe中,這時的.exe會比方法1中的大很多,但是此時只需要拷貝一個.exe就可以在另一台電腦上運行了。
二、如何將.lib編譯進.exe中?
注意這里的.lib是靜態鏈接庫,與動態鏈接庫的引導庫.lib不同(動態鏈接庫.dll需要有一個.lib作為引導庫)。
將.lib編譯進.exe中的第一步是編譯OpenCV的靜態庫.lib。具體的編譯方法可以參考:OpenCV - 編譯靜態OpenCV庫(靜態庫)
生成OpenCV的靜態庫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步了。
1,將相應的靜態庫配置到工程中。
2,配置屬性-〉MFC的使用:設置為 在靜態庫中使用 MFC
3,配置屬性-〉C/悉知C++ -〉代碼生成-〉運行庫 :設置為 多線程 (/MT)。
在VC(2005以上)中有四種運行庫:Multi-threaded(/MT)、Multi-threaded-Debug(/MTD)、Multi- threaded-dll(/MD)、Multi-threaded-debug-dll(/MDD):前兩個是靜態類型庫,提供的函數會被鏈接到程序中;後兩個是動態庫,會以氏衫動態鏈接庫的形式提供函數給程序調用。
設置完之後,生成的.exe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該部分可參考:OpenCV學習筆記(三十二)——睜核消製作靜態庫的demo,沒有dll也能hold住
三、補充
1, 其實在安裝和編譯OpenCV後,其本身已經包含了靜態庫,在 \build\x86\vc10\staticlib 和\build\x64\vc10\staticlib 路徑下,所以本文的使用CMake 編譯靜態庫可以省略掉。
2。按照 二 中的步驟生成.exe運行,發現讀取視頻不成功。原因是OpenCV的視頻解碼等處理是基於ffmpeg,而OpenCV僅僅提供了ffmpeg的動態鏈接庫 opencv_ffmpeg***.dll,並沒有其靜態鏈接庫,即使是使用CMake也不能生成(勾選WITH_FFMPEG也不行)。
所以如果想讓視頻讀取成功,該.exe需要一個.dll支持,即opencv_ffmpeg***.dll。
3。編譯ffmpeg靜態庫的方法可以參考:MinGW下編譯ffmpeg靜態庫給Visual C++使用
按照該方法可以編譯出一堆.a文件,即ffmpeg的靜態庫。這些.a文件的調用具有一定的順序。
但是我按照文中方法設置後依然無法打開視頻。
同時我注意到,OpenCV中也有類似的文件,存放於 \opencv\3rdparty\include\ffmpeg_ 及opencv\3rdparty\lib 中,料想就是ffmpeg的靜態庫,但是設置後依然無法打開視頻。
所以,萬不得已,最後的方法還是加入一個.dll支持,即opencv_ffmpeg***.dll。
4。針對文章:OpenCV學習筆記(三十二)——製作靜態庫的demo,沒有dll也能hold住 中提到的videoInput.lib,我始終都沒有找到,料想是版本的不同吧。
❹ 凈水器的優缺點是什麼
凈水器也叫凈水機、水過濾器,是按對水的使用要求對水質進行深度過濾、凈化處理的水處理設備。平時所說的凈水器,一般是指用作家庭使用的小型過濾器,技術核心為濾芯裝置中的過濾膜,目前主要技術來源於超濾膜和RO反滲透膜兩種,諾百納凈水器以這兩種來分析看。
一、優點不同
1、反滲透凈水機:集微濾、吸附、超濾、反滲透、紫外殺菌、超純化等技術於一體,更新鮮、更衛生、更安全。
2、超濾凈水機:產水可直接飲用;最新一代濾芯,過濾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其水錘、耐壓等測試均通過 NSF 測試標准。
二、缺點不同
1、反滲透凈水機:出水為可以直接飲用的純凈水,出水量較小,比例大概為4比1,排出的廢水是不能飲用的
2、超濾凈水機:超濾凈水器的出水比為2比1,過濾後的水可以直接喝下,但是前提是要正常的自來水,畢竟超濾膜只是一種物理過濾,對化學物質是無法過濾的,所以對一般的自來水過濾沒有問題。但是超濾膜過濾後的水口感並沒有反滲透膜好。
三、原理不同
1、反滲透凈水機:反滲透膜是通過透過性膜將溶解在水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離子去除掉,也可以過濾掉其他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離子,並且很有效的溶解和去除水中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機物,將水中對人體有利的水分子留下,而其他雜質如細菌、污染物、病毒、水垢等,都會化成濃縮水被排除。
RO反滲透凈水器內部有一層RO膜,這種膜的孔徑微小至納米級別,而細小如病毒、細菌,其體積也是RO膜孔徑的的千倍。經過RO膜的基本上僅有水分,不含有其他元素,過濾出的水可以生飲也可以燒開。
2、超濾凈水機:超濾膜凈化技術是純物理的過濾,其依靠超濾膜表面密布的微孔進行篩分,過濾精度取決於超濾膜孔徑大小和孔徑均勻度,水中的懸浮物、微粒、細菌、膠體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質可被截留住。超濾凈水器內部有一層超濾膜,這層過濾膜的孔徑精度范圍為0.01~0.001μm,相比RO反滲透凈水器要大一個數量級。同時,超濾膜不僅可讓水分經過,同時也會讓一些體積較小的小分子物質經過。
❺ C++報錯加上/Zm200則可修復,但是別人的電腦只要一個CPP還是會有錯誤。現在作業要求只要CPP能運行...
代碼貼出來吧,需要具體排除
❻ zm一天200什麼意思
zm一天200意思是:在zm工作一天200元伍扮薪酬。zm是芝麻兼職。zm是芝悄謹麻的縮寫,芝麻兼職是一家致力啟橘基於網上兼職的平台,可以通過打字、當客服等工作進行居家賺錢,一天200元,是比較可靠的。
❼ 央視曝光凈水器名單
方緣FS-RO50、沛毅RO-50型、八杯水EWP310等。
抽檢問題型號包括了方緣FS-RO50、沛毅RO-50型、八杯水EWP310等,樣品來源渠道包含了生產企業、實體店以及電商平台,且涉及品牌大多不止一次登上過「黑榜單」。其中,衛生安全項目反映凈水器在使用過程中有毒有害物質溶出量和凈水質量狀況,二者均包含菌落總數、耗氧量2個指標。
總體而言,在抽檢不合格的共8批次產品中,分別有高達7批次的產品涉及整機衛生安全、出水水質問題。也就是說,凈水機中流出的水實則「不凈」狀況偶有發生。
(7)超濾zm200擴展閱讀:
凈水器的選購:
1、是否有產品衛生許可批件:用戶購買凈水器時必須認識產品質量的重要性。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取得上級衛生監督部門的衛生許可證,經過技術監督部門鑒定,符合國家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
2、選購合適的濾芯至關重要:第三代凈水器採用的是納米微晶濾芯技術,很好的解決了第二代凈水器的缺陷,過濾掉了水中有害物質及重金屬等。所以大家選擇凈水器時,一定要問清採用的過濾技術以及濾料,看是否滿足自己的使用需求。
3、是否具有安全有效的殺菌技術:凈水設備採用兩種方式殺菌,一是添加消毒劑,消毒劑能殺死一部分細菌,但消毒劑中含有微量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成份;二是紫外線殺菌,紫外線殺菌安全、高效,可以快速殺死幾乎所有細菌;採用物理原理殺菌,不需任何化學劑,不會對人體有副作用。
❽ zm200b植毛/鑽孔機控制器怎麼修外部啟動輸入短路
1、將機器斷電,用萬用表等測試工具對外部啟動輸入線路進行檢查,檢查線路的櫻尺連通性和脊指高電壓等電氣數據。
2、排除線路短路的可能後,可以檢查控制器的輸入繼電器和保護電路等相關部件,看是否存在故障或損壞,需要修理或更換相關部件。
3、如果以上方法無法解決問題,建議您聯系控制器的生產商或專業維修人員進行進一逗滲步排查與修復。
❾ 口碑最好的凈水器排名是什麼
凈水器口碑最好排名有:冰尊凈水器、飛利浦凈水器、AO史密斯凈水器、安吉爾凈水器 、漢斯頓凈水器 、濱特爾凈水器、沁園凈水器、美的凈水器、金利源凈水器這些都是知名品牌值得購買。
1、冰尊凈水器
德國冰尊創立於1828年至今200年歷史,是凈水器行業領導品牌之一,最早的一批凈水器開創者。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世界上90%以上的凈水器品牌均模仿德國冰尊凈水器,但卻一直未被超越。
冰尊凈水器優勢:技術強、資格老、效果好。19世紀,冰尊凈水器的年產量只有50台,只夠供應皇宮、皇室、皇親國戚等使用。20世紀初期,有部分社會名流、富豪、高端人士開始通過走後門的方式購買到冰尊凈水器。21世紀的今天,冰尊凈水器已全面推向市場。
4、道爾頓凈水器
道爾頓是凈水器行業里的老品牌,開創研發出可以反復清洗的陶瓷濾芯。陶瓷濾芯雖然可反復清洗不用更換濾芯深受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歡迎,但過濾精度較低無法過濾重金屬等超細微雜質,而且經常需要每周清洗一次才能保證飲水安全。
5、安吉爾凈水器
安吉爾凈水器,深圳安吉爾飲水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自創的品牌。最受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喜愛的品牌之一,是國內較早的飲水設備研究與開發、製造及銷售的專業公司。該公司進口美國陶氏濾芯,缺少自主研發能力。
6、漢斯頓凈水器
漢斯頓是深圳國內知名的凈水器品牌,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在凈水領域不斷創新,擁有6項凈水專利。推出一系列價格低廉新品,主要滿足中低檔消費者需求。
7、濱特爾凈水器
濱特爾公司原稱是愛惠浦,愛惠浦自1933年以來一直為各個行業提供水處理方案,後被美國濱特爾公司收購。濱特爾一直專注於商用凈水,主要的產品都是使用在商店、咖啡廳、酒吧等。在此就不細說。
8、沁園凈水器
沁園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凈水設備、飲水設備、工業成套水處理設備、水處理膜等系列環保產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和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創建企業。沁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世界上第一台飲水機專用凈水器和世界上第一台無熱膽節能速熱型飲水機的發明和製造廠家。
9、美的凈水器
美的凈水器主打「反滲透」凈水器產品,其過濾精度可達0.0001微米,能截留水中各種無機離子、膠體物質和大分子溶質,包括重金屬和水垢等。美的凈水設備項目組成立於2001年,2006年建立佛山市美的清湖凈水設備有限公司,全面進軍凈水設備行業
10、金利源凈水器
金利源凈界系列(能量機)又稱礦泉制水機,是由金利源公司(全稱深圳市金利源凈水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生產,採用國際先進的六維凈化技術,對自來水進行凈化、礦化、活化、離子化、新鮮化、富氧化處理,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有機物、重金屬、細菌等有害物質,從而形成礦物質豐富的高能量活化小分子團水,口感純正。
(9)超濾zm200擴展閱讀:
選擇凈水器的基本原則:
1、凈水產品的性價比較高:產品的質量較好,性能穩定;使用較方便;維護成本和運行成本較低;有較強的專業技術和良好的售後服務。
2、生活用水選用軟水產品,飲用水選擇含有一定硬度的水(140mg/L--200mg/L)。
3、水的硬度在170mg/L以下地區最好選擇復合超濾機。
4、水的硬度在170mg/L-250mg/L以內的地區淋浴、洗衣用水最好是選用軟水,直飲水最好選擇 復合超濾水。
5、水的硬度在250mg/L以上的地區淋浴,洗衣用水最好選用軟水,直飲水選擇部分軟化水(軟 化水和未軟化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經過復合超濾機過濾後的超濾水。
6、含高氟、高咸、高硫地區的水選擇純水機,作為直飲水,並補充微量元素。
7、地下水或沙粒和鐵銹重的地區,建議在總表後再裝精密過濾器。
❿ 曾母盆地西部典型構造沉降史研究
白志琳高紅芳王後金郭依群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510760)
第一作者簡介:白志琳,女,1954年生,1979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液扒物探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礦產調查所所長,長期余畝從事海洋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
摘要南沙海域新生代發生的多次構造運動既是盆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控制局部構造形成和發育的主要成因。本文以南沙海域曾母盆地典型構造為研究目標,分析了局部構造的沉降-剝蝕史,進一步了解了前陸盆地局部構造沉降的特點,以及在區域動力場背景上局部構造的演化特徵。在研究中採用構造高點和相鄰凹陷模擬井的單井沉降史對比的方法,分析了局部構造在沉降過程中的各階段主導因素。
關鍵詞曾母盆地典型構造沉積埋藏史構造沉降史沉積剝蝕史
1前言
曾母盆地位於南海南部的南沙海域,其主體坐落在巽他大陸架,部分向北延伸到陸坡區,是南沙海域規模最大的新生代沉積盆地。曾母盆地是一個被走滑斷裂復雜化的周緣剪切—前陸疊置型盆地,其構造應力場復雜多變。特殊的構造背景與沉積環境,導致了盆地的局部構造十分發育(圖1)。椐地球物理資料分析,曾母盆地的局部構造多與斷層相伴生,形態、規模以及分布規律與斷層密切相關,斷層對局部構造的形成和發育起到促進或制約的作用。
不同成因的盆地所發育的局部構造應具有不同的特徵,尤其是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在不同時期,不同應力場作用下形成的構造均凸現了各種各樣的特徵或特點。曾母盆地是典型的前陸疊合盆地,而南樂23構造、陽明9構造和南屏8構造是位於在盆地不同部位的局部構造。本文擬重點分析三個典型構造的地質演化史,以剖析前陸盆地構造的演化特點。
2典型構造特徵
2.1陽明9構造
陽明9構造位於盆地南部的塔陶壘塹上,是一個典型的斷鼻構造。該構造形態較簡單,構造的發育受一條生長斷層控制(圖2),該斷層規模較大,在上新世—第四紀仍有微弱活動。上升盤地層可見牽引現象,下降盤的上始新統—漸新統呈半背斜形態,往上構造幅度逐漸變小。在平面上該構造呈NW向展布,地層上傾方向被斷層封閉。僅T3、T4和T5反射界面有圈閉顯示,各層圈閉只有一個高點,垂向上基本疊合。
圖1曾母盆地構造區劃和局部構造分布圖
Fig.1The tectonic subdivis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ocal structure in Zengmu Basin
圖2陽明9構造剖面圖
Fig.2The seismic cross-section of YangMing9local structure
2.2南樂23構造
南樂23構造位於康西坳陷西部,是一個被斷層復雜化的披覆背斜構造。地震剖面(圖3)顯示該構造整體呈寬緩的背斜形態,軸面近於直立,核部沉積較薄,由核部向兩翼地層逐漸加厚,傾角變緩。構造主體發育兩組傾向相背的正斷層,這些斷層形成於中中新世,大多在晚中新世停止活動。斷裂活動使構造幅度進一步加大,並且由於兩側斷層活動強度的差異,導致背斜兩翼不對稱。構造頂部發育一生物礁體,呈丘狀反射,底部反射清楚。該構造沿NW向展布,在五個反射界面均形成圈閉,從下往上,圈閉面積呈逐漸減少的趨勢。在平面上各層圈閉形成1~2個高點,垂向上疊合較好,顯示了繼承性發育的特點。該構造發育於基岩隆起上,其形成與沉積壓實作用有關。後雖被斷層改造,但構造未遭破壞,形態較完整。
圖3南樂23構造剖面圖
Fig.3The seismic cross-section of NanLe23local structure
2.3南屏8構造
南屏8構造位於康西坳陷中部,是一個被斷層復雜化的斷背斜構造。
地震剖面(圖4)顯示構造部位的不同時期、不同傾向以及不同活動強度的斷層非常發育,地層被多條傾向相背的正斷層夾持,褶皺隆起明顯。斷層的活動大致分為三期:漸新世、晚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紀。早期的斷裂活動奠定了斷塊構造的雛形,早-中新世時地層在應力作用下褶皺變形,呈背斜形態,晚中新世斷層的活動促使構造進一步發育,構造幅度顯著增加,上新世—第四紀斷裂活動強度減弱,對構造無明顯影響。該構造呈NW向展布,各鬧毀昌反射界面均有圈閉顯示。除T2、
圖4南屏8構造剖面圖
Fig.4The seismic cross-section of NanPing8local structure
3構造沉降史
構造沉降是由於地殼自身動力產生的主動沉降過程。非構造沉降是指沉積負荷、古水深及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引起的沉降。南海發生的多次區域性沉降、抬升構造活動既是形成盆地也是控制局部構造形成和發育的主要成因,在本次的研究中採用通過構造高點和相鄰凹陷模擬井的單井沉降史對比,以基底面為基準,研究構造部位沉降量的變化,以該部位的地層埋藏史、構造沉降史和沉降速率變化規律,分析構造在沉降過程中的各階段主導因素。
3.1陽明9構造(圖5)
位於盆地南部的構造帶上,構造高點和相鄰凹陷單井模擬沉降史分析結果表明該構造經歷了三個沉降階段。
3.1.1晚始新世—漸新世
成盆初期階段,構造部位的沉積厚度約600km,該時期的總沉降速率為25m/Ma,構造沉降速率佔50%,是構造與非構造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構造區南部相鄰凹陷的沉積厚度達3.2km,總沉降速率為180m/Ma,構造沉降速率為80m/Ma,以沉積負載作用為主,非構造因素的影響較大。
3.1.2早中新世—中中新世
這是構造沉降最快也是地層最為發育的階段。構造部位披覆沉積約3km,早中新世地層厚約0.9km,中中新世地層厚1.5km,該時期的最大沉降速率由上階段25m/Ma急劇加大到160~220m/Ma,構造沉降速率隨著總沉降速率的變化而增大到80~90m/Ma。造成大幅度沉降的原因是綜合因素共同所致。相鄰凹陷早中新世沉積厚約3.1km,中中新世沉積厚約2.3km。在該時期出現小幅度升降活動,最大沉降速率由180m/Ma急劇增大至450m/Ma,之後略有減小,為420m/Ma,其中構造沉降速率由80m/Ma加大為160m/Ma,隨之減小為130m/Ma,該時期以非構造因素為主。
圖5曾母盆地陽明9構造單井沉降史圖(ZM320)
Fig.5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YangMing9local structure in Zengmu Basin(zm320)
3.1.3晚中新世—第四紀
晚中新世構造部位最大沉降速率由前階段220m/Ma銳減至60m/Ma,之後隨著區域沉降開始,再次加大沉降速率達100m/Ma,構造沉降速率由20m/Ma增加到60m/Ma,表明構造因素影響逐漸加大。相鄰凹陷在這一階段沉積量小,沉降速率低,構造因素影響較小,呈穩定狀態。
陽明9構造是基岩古隆起上形成的構造。構造區在初期和晚期隨區域沉降活動而相應沉降,漸新世—中中新世是該構造劇烈沉降的階段。引起沉降的主要動力是每個時期都具有一定厚度的沉積負荷,加之各時期區域構造運動產生的動力。構造區的早期沉降作用主要發生在南部地區,沉降幅度相對較小。晚期在北部地區發生的沉降活動強度明顯大於南部地區,且構造南部的相對抬升也表明了曾母盆地的沉降中心由南部逐漸轉向北部。
3.2南樂23構造(圖6)
位於曾母盆地西北部,構造高點和相鄰坳陷的沉降史反映兩處經歷了不同的沉降過程,總體活動趨勢也可分為三個階段。
3.2.1晚始新世—早中新世
該時期基底以上的地層為穩定沉積,各時期地層的埋藏曲線顯示持續穩定,總沉降速率穩定在100~150m/Ma,其中構造沉降速率基本穩定在50m/Ma上下,非構造因素的變化影響總的沉降作用。相鄰坳陷的地層埋藏史持續穩定,總沉降速率由25m/Ma逐漸增加到480m/Ma,其中構造沉降速率穩定在120~140m/Ma之間,總沉降量為8km,構造沉降量為3.6km,構造動力因素較小,沉積負載作用影響較大。
3.2.2中中新世—晚中新世
圖6曾母盆地南樂23構造單井沉降史圖(ZM200)
Fig.6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NanLe23local structure in Zengmu Basin(zm200)
該階段埋藏史曲線變化不大,構造部位總沉降量3.8km,構造沉降量為1.8km,總沉降速率由前期150m/Ma減到30m/Ma,構造影響小於沉積負載。相鄰坳陷的埋藏史曲線變化穩定,總沉降量為10km,構造沉降量4km,總沉降速率加大為320m/Ma,構造沉降速率為100m/Ma,這個時期的主要動力因素還是以沉積負載作用為主。
3.2.3晚中新世—第四紀
該時期的構造部位進入快速沉積階段,總的沉降速率達到460m/Ma,構造沉降速率為180m/Ma,總沉降量達到6.2km,其中構造沉降量為2.8km,該階段的沉降動力以沉積負荷為主。相鄰凹陷的總沉降速率此時也達到460m/Ma,構造沉降速率為160m/Ma,總沉降量達12.8km,構造沉降量為4.5km。
該構造的沉降史表明在曾母盆地西北部的沉降過程具有以下的規律。
構造區經歷了早、晚兩個較長時間的沉降階段。早期的沉降階段時間長,沉降穩定;晚期的沉降階段時期短,沉降快速。兩個沉降階段之間曾經歷一次沉降間斷或隆升剝蝕階段。影響該構造沉降的主要動力是沉積負載和全球海平面變化等綜合因素,構造動力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貢獻,相對沉積因素的影響較小。古水深的影響甚微。構造高點與相鄰坳陷的沉降活動強度不等,但動力因素以及變化規律相似,表明在同一個應力場作用下的效果,只是因異地而有所差別。在兩次沉降之間發生構造部位總沉降速率急劇減小,表明當時該部位大幅度抬升,是局部構造的主要形成期。
3.3南屏8構造(圖7)
位於曾母盆地康西坳陷中部的正向構造帶上,是典型的凹間隆構造。構造高點及南北相鄰兩個凹陷的沉降史曲線的總趨勢均呈均衡沉降,各時期地層穩定發育。沉降歷史也存在階段性,且不同部位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圖7曾母盆地南屏8構造單井沉降史圖(ZM272)
Fig.7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NanPing8local structure in Zengmu Basin(zm272)
3.3.1晚始新世—漸新世
沉降史曲線表明該時期構造高點及相鄰凹陷沉降穩定,高點處的總沉降速率為170m/Ma,凹陷的總沉降速率為240m/Ma。其中高點和凹陷的構造沉降量、構造速率均為總沉降量和總沉降速率的一半,說明構造區在成盆初期的區域應力場作用下整體逐漸沉降。
3.3.2早中新世—晚中新世
早中新世初,構造高點總沉降量由3km增加到7km,構造沉隆量由1.6km增加到3km。總沉降速率在早中新世期間達到300m/Ma,到晚中新世逐漸降低至210m/Ma,構造沉降速率由110m/Ma降為60m/Ma。該階段的特點是沉積速率相對提高、沉降速率降低。
構造以北的凹陷以最大沉降速率為460m/Ma持續沉降到中中新世,隨之減小為300m/Ma。其中構造沉降速率由160m/Ma逐漸減小至80m/Ma,總沉降量達到3~10km,構造沉降量為2~4km。構造以南的凹陷在中中新世沉降速率達到600m/Ma,至上新世降為280m/Ma,構造沉降速率由180m/Ma降為100m/Ma,總沉降量由4km增加到12.5km,構造沉降量由2km加大至4.8km。
3.3.3上新世一第四紀
構造區發生沉降,最大沉降速率達340m/Ma,其中構造沉降速率為120m/Ma,總沉降量為9km,構造沉降量為3.5km。南凹的沉降速率持續不變,北凹也發生了大幅度沉降活動,最大沉降速率由350m/Ma增大為740m/Ma,構造沉降速率240m/Ma。最大沉降量達14km,其中構造沉降量為5km。
南屏8構造發育在曾母盆地的沉積中心部位——康西坳陷,形成初期與相鄰凹陷均為均衡沉降。漸新世—晚中新世期間,康西坳陷整體下沉,成為曾母盆地的沉降沉積中心,構造高點部位最大沉降量達到7km,構造以南的相鄰凹陷最大沉降量12.5km,以北的凹陷最大沉降量10km。該時期在構造周圍發生不均衡沉降活動,南部成為該時期的沉降沉積中心。上新世一第四紀期間,隨著區域性整體沉降,盆地沉降中心向北遷移,北部凹陷大幅度沉降,成為新的沉降沉積中心。構造高點部位也隨之發生較大幅度的沉降活動。構造的南凹均速緩慢沉降,在沉積壓實作用下逐漸呈抬升之勢。在三個沉降階段中,早期是構造因素與沉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中晚期引起沉降的原因主要是沉積負荷和全球海平面變化以及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在沉降全過程中,古水深影響不明顯。
4沉積剝蝕史
沉積與剝蝕過程是沉積盆地分析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石油地質勘探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它決定生、儲、蓋層在空間上的分布,決定勘探對象的含油氣遠景。很多地質工作者為解決這一問題作了多方面的努力,主要方法有:地層對比法、沉積速率法、測井曲線法、成熟度剖面法、密度法、波動分析法等。
圖8地層橫剖面對比求剝蝕厚度
Fig.8The profile of calculating erosion thickness by contrast method
南沙海域的地質構造演化歷史復雜,大量的地球物理資料反映了各沉積盆地在發育發展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多次的抬升和沉降,存在著普遍的地層被不同程度剝蝕的現象,尤其在局部構造頂部,各種不整合接觸關系即是構造被抬升、剝蝕、夷平的痕跡。但隆升與剝蝕量分析是古構造恢復的難點,盡管恢復的方法很多,由於資料欠缺未能滿足研究需要,僅分析了構造經歷的剝蝕期次,利用自然延伸(相當於地層趨勢法)法對構造高點的剝蝕量進行粗略的估算(圖8)。
分析重點構造沉降曲線和平衡剖面提供的信息,認為在這幾個主要盆地范圍內發生過三期規模較大的隆升-剝蝕或沉積間斷過程,期間的各盆地局部構造被剝蝕的程度和時間有所不同。
第一期次:漸新世期間(T4),是由於南海中央海盆海底擴張引起的一次區域性抬升。曾母盆地在經歷第一次區域隆升時,發育在西部斜坡一帶的局部構造受到影響隨之隆升,而發育在中部的局部構造沒有明顯反映。
第二期次:中中新世末(T3),是由於南沙海域在該時期構造運動十分活躍,區域應力場的性質和作用方向的轉換,引起了在區域均衡沉降背景下發生的隆升剝蝕過程。曾母盆地中部的局部構造在此期間發生了隆升和剝蝕(或沉積間斷)過程,西部的構造也遭受了剝蝕。
第三期次:晚中新世末(T2),是在張性應力場的控制下,強烈的差異沉降作用引起局部的擠壓和隆升而導致的剝蝕,也有一些構造區因為長期處在高部位而繼續接受剝蝕,或者是因為長期隆起而形成了沉積間斷。這個時期盆地的大部分局部構造都被侵蝕,只是剝蝕量比前兩期明顯減小。
綜合各個部位重點構造沉降史的活動規律,局部構造遭受剝蝕的時序從西往東逐漸變新,這與區域上構造運動的活動期次相符合。從地層變形和構造頂部被削蝕的程度,認為第二期次是在南沙海域東南部一帶影響最大、剝蝕量最大的一次隆升-剝蝕期。
5典型構造沉降特點
曾母盆地具有早期周緣前陸性質和後期走滑性質,是疊合的復合型盆地。前陸盆地的沉降曲線特徵往往是初始斜率平緩,顯示沉降速率較慢,而後斜率陡然增大,表明沉降速率急劇增加,隨著距離造山帶越遠,下沉幅度越小,沉降中心和邊緣尖滅體向克拉通方向遷移。因為前陸盆地為構造負荷引起的撓曲沉降,其沉降曲線主體為迅速下沉。局部構造的沉降曲線反映了這種特徵,而且體現了由於構造沖斷作用的多次性,常以斜率較大和相對較小的兩段式交替的形式出現。前陸盆地的埋藏史曲線一般呈上凹型,每個上凸點代表了一次沉降階段的開始,也表明沉降速率由此開始加速。
分布在盆地不同部位的局部構造的沉降史曲線均具有典型的前陸盆地沉降特徵,且沉降規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曾母盆地局部構造埋藏史曲線在23.3Ma和5.2Ma出現兩個特徵明顯上凸點:早/晚漸新世的分界面(T4)、中中新世/上新世的分界面(T2),表明局部構造與盆地共同經歷的兩次區域性的沉降變形階段。在10.4Ma,即中中新世/晚中新世的分界面(T3)出現特徵不太明顯的下凸點,表明在該時期隨著盆地的隆升,經歷了一個沉積間斷期。在大的沉降階段期間出現不太明顯的凹凸變化反映了局部沉降活動的變化。
晚始新世—早漸新世時,盆地內的各構造部位沉降緩慢,沉降速率與沉積速率大致相等,與成盆初期前陸坳陷沉降階段的特點相符。從晚漸新世開始,直至中中新世,盆地出現了不均衡沉降,分布在不同部位的局部構造以不同的沉降速率開始活動,表現為南部發育的局部構造在這個階段快速沉降,沉降速率大於沉積速率。西北部的構造保持原有的速率持續沉降,沉降速率與沉積速率大致相等。中部的構造在此期間出現了短時期的沉降—抬升過程。晚中新世末至上新世初,由於廷賈斷裂再次走滑活動引起盆地的差異沉降,盆地沉積中心迅速北移,從而導致了南部的構造部位急劇抬升,西北部和中部的構造經短期抬升之後快速沉降、沉降幅度增大。此時,西北部的構造部位沉降速率和沉積速率相等,而南部和中部的構造部位沉降速率均大於沉積速率,這是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積中心向克拉通方向遷移的過程中直接加劇的沉降速率,形成局部構造在南部不斷抬升、北部快速下降、西部相對均衡沉降的沉降格局。
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
陳玲等.1997.南沙海域曾母盆地西部綜合地球物理區域普查報告.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內部資料)
龔銘等.2001.南沙海域構造特徵與盆地演化.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吳進民等.1994.中國南海西南部大氣田勘探方向研究.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研究所(內部資料)
吳奇之等.1997.中國油氣盆地構造演化與油氣聚集.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The Study of Subsiding History of Local Structures in the West of Zengmu Basin,South China Sea
Bai Zhilin,Gao Hongfang,Wang Houjin,Guo Yiqun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There are several construct movements at the southern part of South China Sea that are the main reason of basin formation and Local Structures forming and developing.The studying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keystone local structures in the west of Zengmu Basin.The writers analyze the history of subsiding-erosion about local structures,find out the subsiding characteristic of local structures on foreland basins,and realize their evolution feature.Contrast method of subsiding history of single well at the top of local structures and adjoining depression is adapted to research the subsiding dominant factors of each stage at the course of studying.
Key Words:Zengmu BasinTypical StructuresSubsiding-burial historyStructural Subsiding historySubsiding-erosion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