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過濾用紡織品的前景

過濾用紡織品的前景

發布時間:2023-04-29 02:28:51

1. 紡織行業發展趨勢

(網路收集,只為幫忙,非廣告)

中國紡織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 許坤元

大家都很關心國際國內紡織行業的發展趨勢,下面我談點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國際紡織行業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一) 世界對各種纖維的需求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

全球紡織纖維需求在過去的20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2000年全球纖維消費量為5310萬噸(加上聚丙烯共6300萬噸),2001年為5340萬噸。

2000年世界人口60億人均纖維消費量為8.7公斤,其中北美36.1公斤/人/年,非洲3.2公斤、中國6.6公斤。可以預見未來,世界纖維消費年增長率為3%,這就意味著每年還要增加200萬噸,相當於要建15到20個世界規模的新廠。預計到2005年,發展中國家纖維消費量將超過發達國家10%

(二)世界主要紡織纖維消費的組成

2000年,化學纖維3190萬噸,占纖維總消費的60%;化學纖維中滌綸1910萬噸,占纖維總量 35.9%;2000年,棉花1980萬噸,占纖維總消費的37.3%;2000年,羊毛140萬噸,占纖維總消費的2.6%。

預測:未來10年的世界紡織纖維,化纖年增長率為4.4%,其中滌綸年平均增長率將達到6%,由2000年的1910萬噸增長到2010年的3410萬噸,化纖在紡織纖維中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預測:未來的10年棉花消費,年增長1.6%,將由2000年的1980萬噸增長至2330萬噸。

(三)全球產業用纖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的調查和預測,全球紡織市場貿易額的規模是:

年度
整個纖維產業貿易額
其中;產業用紡織產品貿易額

1997年
3901億美元
1661億美元

2000年
4593億美元
1965億美元

2003年
5196億美元
2407億美元

2008年
6383億美元
3537億美元

自97年後的10年間,全球產業用紡織品及纖維的貿易額在整個纖維產業中所佔的比重,將由1997年的1/3上升到2998年的50%以上,將使市場的需求急速擴大,並促使各國的企業加大產業用紡織品及纖維開發力度,參與激烈的市場

競爭。

產業用纖維未來將成為製造業重要的原材料。目前產業用纖維已廣泛地用作金屬、塑料、紙張和石棉的替代品。隨著工業用材料的輕量化、高性能化、多樣化以及美觀化的發展趨勢,產業用纖維的用途日益廣泛,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如美國、日本、歐盟等國的產業用纖維在其整個纖維的生產部門所佔的比重有的已達2/3。中國未來10年產業用纖維使用量及市場貿易每年將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

(四)全球紡織產業結構和地區布局將進一步調整,北美、西歐、日本、非洲、中東、澳大利亞市場需求和本地生產之間的差距繼續在擴大。以北美為例,市場對纖維量最終將以每年2.1%速度遞增,而工廠對纖維的加工量將以每年0.2%的速度遞減,市場空間在增大。其特點是,勞動密集型相對成本高的企業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達國家大力發展高科技紡織產品,以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經營壟斷進行競爭和佔領市場;

(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網路化的步伐加快,全球紡織品服裝的貿易格局將會引發深刻的變化。其特點是:

1、美國、歐盟、日本仍然是全球紡織品服裝的主要市場,佔全球紡織品服裝總進口額的70%,2000年美國進口紡織品服裝821億美元,其中紡織品57億美元,服裝664億美元;歐盟1407.5億美元,其中紡織品539億美元,服裝197億美元;日本209億美元,其中仿製品45億美元,服裝197億美元;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三個國家和地區,仍然是國際紡織品服裝出口的主戰場。

2、隨著紡織品服裝配額的減少和取消,北美、歐盟區域內貿易將會出現逐步的調整,對我國擴大歐、美兩大市場提供了有利的商機。如:2002年歐盟區域內進口貿易為824億美元,佔全部進口的58%,北美區域內貿易也很大,如2001年美國服裝消費2720億美元而進口664億美元。取消配額後,由於中國紡織品服裝物美價廉,紡織加工配套能力強,信譽比較好,因此使歐盟、北美采購商和零售商能得到實惠,陸續由本地區半成品及成品采購轉向中國這個最具成本競爭力的供應地采購產品。

3、第三個特點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網路化的快速發展,全球紡織品服裝的現代化采購流通模式逐步形成,並迅速替代傳統落後的高成本、慢節奏的采購流通方式。大型采購商利用自身快速靈敏的市場信息網路系統,實行集中式采購,產品標准及檢測手段直接與生產企業對接,建立靠近產地的物流配送系統,實現無庫存、快遞、高效的采購物流系統,日本、美洲及歐洲的大采購上均取得了明顯的業績。

(六)紡織高新技術的競爭今後將是紡織強國的競爭。人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紡織科技進步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誰掌握了紡織高新技術,誰就獲得了市場,誰的產品就可以得到高的附加值。特別反映在:

1、高性能纖維的開發和應用,高性能特種纖維、超高強、耐高溫、耐磨的纖維已成為軍工及其他工業、農業、交通、水利、醫療等部門的重要材料,特種功能性纖維成為紡織品服裝高附加值的基礎;綠色環保纖維成為新世紀的發展方向等;

2、新型紡紗、織造、染整和服裝設備快速發展,替代原有的設備,大大提高了紡織生產力和紡織產品的水平。

3、信息網路技術應用可起到以下作用:①及時掌握國內國際市場變化趨勢,預測市場;②低成本獲取公共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信息,提升企業生產力和降低成本;③企業內部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質量實現企業快速反應;④實現電子商務。

二、我國國內紡織發展趨勢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

1980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為341萬噸

1990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為630萬噸

2000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為1210萬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保持了每10年翻一番的快速增長,上世紀九十年代,年均增長率6.1%;在十五規劃中,2005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為1420萬噸,實際上這是一個十分保守的數字。2001年我國生產化纖828萬噸,進口141萬噸,生產紗760萬噸,用棉超過500萬噸,加上羊毛等原料,2001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實際上已經實現了"十五"規劃指標。中國纖維加工總量佔世界總量的26.4%,預計今年超過1500萬噸,預計到2005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將超過1800萬噸,到2010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可能

在2000年基礎上再翻一番。

這個翻一番是在1200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也是在前50年發展基礎上的翻一番。也充分反映了我國正進入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000美元的發展時期,人民群眾紡織品服裝的需求不僅反映在衣著類消費的增長,而且對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有更大需求的增長,加上出口的穩步增長。同時更要清醒的注意到,這個翻一番不是簡單地理解為原有數量基礎上的延伸,而是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體制和高效的快速增長,包括原有許多落後產品、落後工藝技術、設備的淘汰,因此發展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又十分的艱巨。

下面以紗和化纖兩大產品的生產情況來分析

年份
紗產量(萬噸)
化纖產量(萬噸)

1990年
462.6
164

1991年
460.8
l91

1992年
501.4
211

1993年
501.4
226

1994年
489.5
280

1995年
542.2
350

1996年
511.9
375

1997年
561.8
460

1998年
542
510

1999年
567
600

2000年
657.5
694

2001年
760
841

2002年
850(預測)
950(預測)

從上表可以看出:紗的產量前12年的年增長率為4.2%,年平均增長24.8萬噸,95年後,年平均增長31萬噸,99年後,每年以近100萬噸的速度增長。紡紗技術突飛猛進,單台產量成倍甚至幾倍的提高,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用工大幅減少,紗的質量越來越高。同時要求現代化的管理水平,這就是我國棉紡行業的發展趨勢。

從九十年代以來,化纖生產量的統計也反映了這些特點。98年前,化纖年增長近40萬噸,98年以後,年增加在1000萬噸左右。同時化纖技術設備也有了飛速發展,現在的一條聚酯生產線相當於90年代3個小聚酯廠的產量。產品質量、品種都有了很大變化,化纖在我國紡織纖維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9.4%增長到目前的60%,而且這個比重還在提高。

(二)紡織產品的全球競爭,將是我國紡織行業提高競爭力的主要動力。

我國紡織行業是較早進入國際市場的行業,我國紡織產品也是較早進人國際市場的產品。我國加人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進一步開放,與世界經濟接軌。

我國1/3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並且這一趨勢在不斷擴大,同時國外名牌產品紛紛涌人中國市場,發展中國家紡織中低檔產品低成本的競爭進一步加劇,這會深刻影響中國紡織品服裝市場和中國紡織產業結構的調整。具體體現在:①紡織

服裝產品及品牌的競爭;②高新技術的競爭,體現在高附加值產品和優質產品的競爭;③成本的競爭。

中國紡織產品和服裝,可以簡單用三個1/3來劃分,即:1/3出口產品,1/3國內城市中高檔產品,1/3農村產品。我們所有紡織服裝企業都要有正確的市場定位,有市場就有商機。1/3出口產品和1/3國內城市中高檔產品,則粗製濫造低水平延伸就沒有市場,沒有技術進步就沒有市場,我們不僅要擴大出口也要牢牢佔領國內中高檔市場。當然我們不能要求農村產品棉紗CV值5%以下,廣大農民需要的是物美價廉,關鍵要做好物美和價廉的統一,讓7億多農民衣著水平在未來年代也有一個明顯的改善,物美、價廉,除產品開發降低成本外,技術進步仍然是基礎,高速、高效、低成本的技術設備是很好的出路。

在開發三個1/3的紡織產品市場中,紡織企業和經銷商要注意我國二大類紡織產品比重的變化,在未來10年中,我國衣著類增長速度為3-4%,而家用紡織品增長6-7%,產業用紡織品增長速度將在10%左右。隨著我國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衣著類、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只要我們做好工作,就有發展的希望。一是市場定位要正確;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三是市場營銷網路的形成。這就是我國紡織產品全球競爭力的要點。

(三)開發綠色紡織品工程,推動我國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為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提出了"綠色運動"。綠色運動初生於60-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80年代以後迅速發展,進人二十一世紀,成為世界各國必須遵循的規則。綠色紡織品是綠色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1、關貿總協定中的貿易與環境決議

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除了增列了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以及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等三個新議題外,還涉及和探討了有關環境保護問題,並做出了(貿易與環境的決議),以解決一再發生的與環境有關的貿易爭端。環境保護己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由於國際貿易是跨越國界、遍及全球的行為,因而對整個地球的環境保護負有責任,對各國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的產業發展和產品貿易都應受到限制。

2、我國紡織生產、貿易、產品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對環境的嚴重污染和對人體的危害,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

(1)紡織行業是我國排放工業廢水量較大的部門之一,每年排放廢水量達9億多噸,是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第六位,其中印染廢水排放量占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的80%,是我國排放廢水和污染物量較大的行業之一。一座印染廠污染一條河已是不爭的事實。

(2)有害的染化科與助劑

如:織物免燙抗皺整理後,織物上的游離甲醛,會導致人體呼吸道發炎、頭痛,產生皮炎及過敏等症狀。

再如:阻燃整理中廣泛使用的有機磷化合物,在毛織物防蛀處理中採用狄氏劑,對人體危害極大,會引起神經衰弱、急性中毒等病症;對紡織品進行防靜電,阻燃整理時所用的整理劑中,常含有多氯聯苯胺等有害物質,容易致癌;一些熒光增白劑也被懷疑有致癌性。

又如:漂白劑、染料、漿料、水洗不幹凈都會引起不良後果,在服裝海綿墊肩的生產過程中以氟里昂做發泡劑,服裝千洗,乾洗劑中會有氯氟烴等。

(3)重金屬。重金屬一旦被人體呼吸,會對人體造成巨大損害。如果人們長期接觸有金屬鎳的裝飾物、鈕扣、拉鏈、窩釘,也會引起皮膚病。

(4)大氣、土壤的污染。

棉花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造成了土壤和水的污染。合成纖維上的殘留單體,如尼龍上的己內醯胺,腈綸纖維上的丙烯腈,對人體健康亦有威脅。近幾年來,歐美國家中設置了一道"環境壁壘"也稱綠色貿易壁壘。所謂綠色壁壘就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每個國家制定的環境貿易措施。從1996年至1999年因我國企業末獲"環境標志",致使出口受阻的商品高達200多億美元;2000年,中國生產的30餘萬件夾克衫因夾克拉鎖金屬含鎳量不合格而退回。中國加入了WTO,綠色環保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產品將會產生更為明顯的影響,將對我國的紡織產品的研製、開發、生產、包裝、運輸及使用等各個環節帶來影響,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加快我國紡織工業綠色環保工程是我國紡織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保護我國公民身體健康的需要,也是擴大出口、進軍國際市場的需要。什麼是綠色紡織品呢?有三點:①生產過程中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②在日常穿著和使用紡織品的時候,不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其有害物質的含量,要降低到最低限度,符合有關的國際標准;③紡織產品可分解處理,可以循環,回收使用,不能釋放有害物質,可以焚毀而不污染空氣,就是說,紡織品在廢棄後,不能對環境造成再污染。

我國政府對"生態標簽"產品及環境保護工作也十分重視,在聯合國工發組織和環境署的支持下,己於1994年建立了國家清潔中心,並於1997年4月,將我國持有的ISO14000系列標准轉化為國家標准。

我們的應對措施:

①對綠色紡織品進行廣泛的宣傳,從纖維生產到消費者都要熟悉綠色環保紡織品的含義及意義;

②貫徹我國綠色環保紡織品的標准及實施方案,道道把關;

③做到清潔生產紡織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少地產生廢棄物品,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特別是印染企業和化纖企業要自身重視環保問題,改進工藝技術、小浴比、污水染色;

④大力開發綠色紡織品,如:美國玉米纖維、聚乳酸纖維;

⑤順應潮流,創造商機。

(1)綠色環保標志。如:歐州生態紡織品標准100(Oko-Tex Standard 100),可以提高賣價,還受到消費者歡迎,因此要做好申請及審批工作。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國際標准在目前的國際貿易上應對"綠色壁壘"是最有效和使用最廣的。經

與歐盟ECO標簽委員會聯系得到了在我國建立歐盟承認的ECO標簽頒證的機構,據中國環境標志認證委員會有關人士介紹,紡織服裝申請環境標志要注意幾個問題:①生產穩定、產品批量優質;②符合生產環境、環保要求;③1年內沒有受到環保處罰等。

(2)開發可回收的紡織品;

(3)有綠色標簽和包裝的產品;

(4)綠色營銷戰略。

總之,世界和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市場充滿商機。2000年國際紡織品服裝3560億美元,國內市場4000多億人民幣,我們的企業和管理部門要不斷研究市場,緊貼市場,從而再去佔領市場。因此要適應市場的八個變化:

①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

②單個企業競爭轉向企業群體之間的競爭:一個供應鏈與另一個供應鏈,一個物流配送系統與另一個物流配送系統,一個企業參與的群體規模越強大,運行效率越高,運行成本越低,企業競爭力越強。

③由生產能力競爭變成生產能力乘上流通能力的競爭。企業的發展不僅取決於能生產多少適銷產品,而取決於能將多少商品順利地銷售出去,取決於流通能力。流通已成為經濟運行的先導力量,爭奪銷售終端,創造客戶價值的競爭,將成為十分激烈的競爭。

④由產品競爭轉向品牌的競爭,企業從創造有型資產到創造無形資產,並對無形資產---品牌進行銷售、許可、特許經營等商業性開發投資為目的商業運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牌的價值,推動競爭從低級形態轉向高級形態。

⑤由單純追求市場份額的競爭轉向對市場快速反應能力的競爭。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全球市場經濟體制的趨同,世界貿易組織統一的"游戲規則",使技術轉移周期越來越短,商品更新換代越來越決。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其消費偏好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和層次化,企業生命周期越來越取決於市場要求的敏感度,取決於對市場需求有無快速的應變能力。

⑥由價格戰、廣告戰,單一形勢之爭轉向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高層次競爭。如:產品的個性化為優質和良好的服務創造價值鏈。

⑦由對貨幣投資的競爭轉向人力資本獲取的競爭。

⑧企業效率的競爭轉向政府行政效率的競爭等。只要適應這些競爭規律,我們紡織工業一定能快速有效、健康發展。

(原載浙江印染信息與技術2003/1-2/p6-10)

2006年中國紡織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完成日期:11月6日 頁數108頁 圖:24個 表:23個
文本版:6800元 電子版:7300元 文本+電子7800元

咨詢/訂購電話:010-58612957;24小時熱線:010-86989531,更詳細信息歡迎來電垂詢!

--------------------------------------------------------------------------------

報告簡介: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已成為全球紡織領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入世後的強勢產業。在未來幾年我國紡織工業總產值增長將保持在6.3%~10%左右,預計2005年紡織業的工業總產值將達到了1100億元,服裝成衣的總產值也將達到1000億元左右。其中,床上用品的出口一向是我國紡織業中的重要一環,我國目前床上用品生產企業近千家,產值已超過600億元人民幣,出口量達8億多美元。

2005年上半年,隨著紡織品配額的取消,我國紡織工業依據充足的、具有成本優勢的勞動力資源,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原料資源充足等競爭優勢,在紡織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不斷提高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原配額設限國家和地區市場的競爭,具有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市場份額的潛力。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紡織品將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

據有關專家預測,在配額取消後,我國紡織產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到2005年時會達到44%,2006年將達到71%。到200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佔全球的份額將比2002年提高6%~7%,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估計可達1000億~1200億美元,約佔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30%左右。

本報告依據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信息中心、海關總署以及部分紡織業專業研究機構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撰寫而成。報告在對國內紡織業運行現狀和競爭格局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了我國紡織業的發展趨勢,並有針對性的對紡織業的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進行了分析。報告內容翔實、分析全面,是紡織企業和相關投資及研究機構准確把握紡織業發展趨勢,正確制定經營和投資戰略的可靠參考資料。

目 錄

第一章 紡織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紡織業概述
一、 紡織行業界定
二、紡織行業的基本特點
三、紡織行業上下游產業
第二節 國外紡織行業發展狀況
一、美國紡織業發展狀況分析
二、歐盟紡織業發展狀況分析
三、印度紡織業發展狀況分析
四、非洲紡織業發展狀況分析
第三節 2001-2004年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狀況
一、中國紡織工業現狀
二、中國紡織工業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2004-2005年紡織行業運行分析

第一節 紡織行業總體運行狀況
第二節 2004-2005年我國紡織子行業發展狀況
一、化纖子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二、棉紡子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三、毛紡子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四、絲綢製造業發展狀況分析
五、麻紡織業發展狀況分析
六、服裝製造業發展狀況分析
七、家用紡織品業發展狀況分析
第三節 2004-2005年我國紡織工業重要區域發展狀況
一、 廣東省紡織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二、浙江省紡織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三、江蘇省紡織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四、山東省紡織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五、上海市紡織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第三章 紡織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第一節 現有企業競爭狀況
一、市場集中度
二、規模分布情況
三、行業競爭行為分析
第二節 進入和替代威脅
一、進入壁壘分析
二、紡織行業進入情況及對競爭的影響
三、供貨商與購買商的議價能力

第四章 2004-2005年我國紡織產品進出口狀況分析

第一節 2004-2005年我國紡織行業進出口狀況分析
一、進口
二、出口
三、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分析
第二節 進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分布情況
第三節 紡織品貿易爭端研究
一、2005年以來紡織品貿易爭端情況回顧
三、紡織品貿易爭端發展趨勢展望

第五章 紡織業發展前景分析

第一節 紡織行業SWOT分析
一、行業內在優勢與劣勢
二、行業外部機會與威脅
第二節 紡織行業成長性分析
一、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二、紡織業生命周期分析
三、紡織業景氣周期分析

第六章 2006-2010年紡織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國際紡織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一、2005年全球紡織業的基本情況
二、入世後中國紡織出口情況分析
三、紡織行業面臨的國際市場環境
第二節 宏觀經濟環境
第三節 相關產業政策與規劃
一、產業集群政策
二、產業轉移趨勢
第四節 法律法規
一、環保要求
二、環保壓力對紡織企業經營的影響
三、紡織企業應對環保要求的策略分析
第五節 相關產業和技術發展對紡織業的影響

第七章 2006-2010年紡織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第一節 紡織行業供求趨勢預測
一、 市場需求規模預測
二、紡織品流行趨勢分析
三、供給預測
第二節 紡織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第三節 紡織行業競爭趨勢預測
第四節 紡織行業產品進出口趨勢預測

第八章 中國紡織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第一節 投資現狀及趨勢
第二節 財務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償債能力分析
三、運營狀況分析
第三節 投資風險與機會
第四節 投資策略分析

第九章 國內部分紡織企業競爭戰略分析

第一節 鄂爾多斯集團
第二節 杉杉集團
第三節 華孚集團
第四節 萬傑集團
第五節 美特斯邦威
第六節 海蘭絲公司
第七節 浙江金鷹集團有限公
第八節 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

表格目錄

表 1紡織行業總體狀況
表 2 2005上半年主要毛紡產品出口目的地
表 3規模以上毛紡織行業經濟指標對比表
表 4規模以上毛針織行業經濟指標對比表
表 5規模以上毛紡製品行業經濟指標對比表
表 6麻紡織業發展狀況
表 7服裝製造業總體財務狀況
表 8 服裝製造業出口情況
表 9功能家紡產品
表 10家紡織業優劣勢分析
表 11淄博市紡織服裝骨幹企業情況
表 12 2004-2005年度中國紡織全行業銷售收入百強企業名單
表 13 紡織行業月企業數變化
表 14紡織行業企業虧損變動數
表 15 進出口狀況表
表 16 行業內在優勢與劣勢分析
表 17 行業外部機會與威脅分析
表 18 紡織業近年狀況
表 19我國紡織環保標准
表 20 棉紡織裝備生產水平對比情況表
表 21紡織業盈利能力分析
表 22 紡織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表 23 紡織行業運營狀況分析

插圖目錄

圖 1紡織業產業鏈
圖 3毛紗線生產增長幅度對比情況
圖 4面料生產增長幅度對比情況
圖 5家紡織品分類
圖 6紡織原料類購進價格指數
圖 7棉花價格指數
圖 8紡織品價格指數
圖 9紡織品出口國分布
圖 10紡織行業景氣指數
圖 11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企業景氣指數
圖 12 紡織產業技術流線圖
圖 13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
圖 14紡織工業廢氣排放量
圖 15紡織業工業固體廢物產量
圖 16紡織業中的「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
圖 17出口走勢
圖 18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率
圖 19紡織品價格走勢
圖 20紡織原料與之品進出口走勢
圖 21紡織用合成纖維進口及機械出口走勢
圖 22紡織業投資狀況圖
圖 23紡織投資總額增速
圖 24紡織行業投資走勢圖

2. 紡織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

其他信息:

紡織工程專業就業前景:主要是在紡織類企業從事紡織品設計、紡織品生產、紡織工藝設計、紡織生產質量控制、生產技術改造、貿易專員、紡織跟單工作。紡織工程專業包括紡織貿易和紡織服裝兩個方向。 紡織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紡織工程物旦中專業的畢業生有廣闊的發展前途,可在紡織企業、科研機構從事紡織品設計開發、紡織工藝設計、紡織生產質量控制、生產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工作,也能在高校從事教遲讓學與科研。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銷售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研發工程師、面料采購、電氣工程師、銷售經理、面料輔料采購、外貿業務員 紡織工程專業所具備知識能力 1.掌握紡織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紡織品生產技術; 3.具有紡織品設計和紡織工藝設計的基本技能; 4.熟悉與紡織工業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紡織科技的發展動態; 6.掌握罩山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3. 無紡布目前有哪些用途前景如何

無紡布用途廣,用量大,幾乎涉及各行各業,目前在中國以及世界上是發展最快的一個行業,稱為朝陽企業,
無紡布是什麼?
無紡布的確切名稱應是非織造布,或叫不織布。因為它是一種不需要紡紗織布而形成的織物,只是將紡織短纖維或者長絲進行定向或隨機排列,形成纖網結構,然後採用機械、熱粘或化學等方法加固而成。非織造布突破了傳統的紡織原理,並具有工藝流程短、生產速度快,產量高、成本低、用途廣、原料來源多等特點。

無紡布優缺點:
無紡布有很多優點:1)通氣性 2)過濾性 3)保溫性 4)吸水性 5)防水性 6)伸縮性 7)不蓬亂 8)手感好、柔軟 9)輕盈 10)有彈性、可復原11)沒有布料的方向性 12)與紡織布相比生產性高、生產速度快 13)價格低、可大量生產 等等。
缺點是:1)與紡織布相比強度和耐久性較差 2)不能象其他布料一樣清洗 3)纖維按一定方向排列、所以容易從直角方向裂開 等等。因此最近生產方法的改善主要放在防止分裂的改良上。

它的主要用途大致可分為:
(1) 醫療、衛生用無紡布:手術衣、防護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民用抹布、擦拭布、濕面巾、魔術毛巾、柔巾卷、美容用品、衛生巾、衛生護墊、及一次性衛生用布等;
(2)家庭裝飾用無紡布:地毯、貼牆布、檯布、床單、床罩、窗簾、百潔布、拖把等;
(3)服裝用無紡布:襯里、數數悔粘合襯、絮片、定型棉、各種合成革基布等;
(4)工業用無紡布;汽車頂蓬布、過濾材料、絕緣材料、水泥包裝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5)農業用無紡布:作物保護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溫幕簾等
⑹軍事用無紡布: 高性能纖維防彈衣、擦槍布、軍用地圖基布等
⑺其它無紡布:太空棉、保溫隔音材料、吸油氈、煙過濾嘴、袋包茶袋、彩旗等

無紡布的分類
一、 水刺無紡布
水刺工藝是將高壓微細水流噴射到一層或多層纖維網上,使纖維相互纏結在一起,從而使纖網得以加固而具備一定強力。

二、熱合無紡布
熱粘合無紡布是指在纖網中加入纖維狀或粉狀熱熔粘合加固材料,纖網再經過加熱熔融冷卻加固成布。

三、漿粕氣流成網無紡布
氣流成網無紡布又可稱做無塵紙、干法造紙無紡布。它是採用氣流成網技術將木漿纖維板開松成單纖維狀態,然後用氣流方法使纖維凝集在成網簾上,纖網再加固成布。

四、濕法無紡布
濕法無紡布是將置於水介質中的纖維原料開松成單纖維,同時使不同纖維原料混合,製成纖維懸浮漿,懸浮漿輸送到成網機構,纖維在濕態下成網再加固成布。

五、紡粘無紡布
紡粘無紡布是在聚合物已被擠出、拉伸而形成連續長絲後,長絲鋪設成網,纖網再經過自身粘合、熱粘合、化學粘合或機械加固方法,使纖網變成無紡布。

六、熔噴無紡布
熔噴無紡布的工藝過程:聚合物喂入---熔融擠出---纖維形成---纖維冷卻---成網---加固成布。

七、針刺無紡布
針刺無紡布是干法無紡布的一種,針刺無紡布是利用刺針的穿刺作用,將蓬鬆的纖網加固成布。

八、縫編無紡布
縫編無紡布是干法無紡布的一種,縫編法是利用經編線圈結構對纖網、紗線層、非紡織材料(例如塑料薄片、塑料薄金屬箔等)或它們的組合體進行加固,薯正以製成無紡布。
三、無紡布影響增長率的因素--
所有影響人造纖維增長的因素都可或多或少地對以人造纖維為原料的紡織品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中對無紡布紡織品影響最大。
人口增長因素對無紡布影響較其他用於服飾類的紡織品要小。但如果考慮到無紡布在嬰兒紙尿褲中的重要應用,則人口增長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天然纖維部分被取代對紡織品影響較大,但對無紡布影響不大,因為無紡布的生產基本上依賴於人造纖維。
人造纖維在商業上的發展及無紡布的專業應用:由於國際經濟條約的建立,使得微纖維、復合纖維、生物降解纖維及新型聚酯纖維的貿易獲得了增長。這一點對無紡布的影響很大,但對服飾類及針織類紡織品的影響不大。
取代紡織品及其他用品:這包括被無紡布紡織品、針織用紡織品、塑料薄膜、聚脲泡沫、木漿、皮革等取代。這是由產品所需具有的成本和性能的要求決定的。

無紡布特點介紹
無紡布是一種非織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纖維或長絲將纖維通過氣流或機械成網,然後經過水刺,針刺,或熱軋加固,最後經過畢困後整理形成的無編織的布料。具有柔軟、透氣和平面結構的新型纖維製品,優點是不產生纖維屑,強韌、耐用、絲般柔軟,而且還有棉質的感覺,和棉織品相比,無紡布的袋子容易成形,而且造價便宜。

在環保方面,目前使用的大多數無紡布的原材料是聚丙烯,而塑料袋的原材料是聚乙烯,兩種物質雖然名字相似,但在化學結構上卻相差甚遠。聚乙烯的化學分子結構具有相當強的穩定性,極難降解,所以塑料袋需要300年才可分解完畢;而聚丙烯的化學結構不牢固,分子鏈很容易就可斷裂,從而可以有效地降解,並且在無毒的形態中進入下一步環境循環,一個無紡布購物袋在90天內就可以徹底分解。而且無紡布購物袋可重復使用10次以上,廢棄後對環境的污染度也只有塑料袋的10%

無紡布日常製品
無紡布一次性用品介紹
醫用無紡布產品是利用化學纖維包括聚酯、聚醯胺、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碳纖維和玻璃纖維製成的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包括一次性口罩、防護服、手術衣、隔離衣、實驗服,護士帽、手術帽、醫生帽、手術包、產婦包、急救包、尿布、枕套、床單、被套、鞋套等一次性醫用耗材系列。與傳統的純棉機織醫用紡織品相比,醫用非織造織物具有對細菌、塵埃過濾性高、手術感染率低、消毒滅菌方便、易於與其它材料復合等特點。醫用非織造產品作為用即棄的一次性用品,不僅使用便利,安全衛生,還能有效地防止細菌感染和醫原性交叉感染。在我國,用於醫療衛生產業的投資近年來已達千億元以上,其中衛生用品及材料總產值約達 640億元,並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無紡布麵粉精裝袋
以無紡布為原料的麵粉袋,具有質輕、環保、防潮、透氣、柔韌、阻燃、無毒無刺激、可循環使用等特點,是國際上公認的保護地球生態的環保產品,被廣泛的應用於各類米面小包裝,如:小麥粉、玉米粉、蕎麥粉.大米等。這類無紡布製品採用水墨印刷,美觀大方,色彩逼真,無毒無味無揮發,較油墨印刷更為環保清潔,充分滿足了現代人的環保要求。由於產品質量可靠,價格實惠,使用壽命長。主要規格有1公斤、2.5公斤、5公斤、10公斤等規格米面精裝袋、包裝袋等。

無紡布時尚購物袋
以無紡布為原料的時尚購物袋,具有質輕、環保、防潮、透氣、柔韌、阻燃、無毒無刺激、可循環使用等特點,是國際上公認的保護地球生態的環保產品,這類無紡布製品採用水墨印刷,美觀大方,色彩逼真,無毒無味無揮發,較油墨印刷更為環保清潔,充分滿足了現代人的環保要求。

無紡布的特性定義及用途分類
耐久性,一次性。絕緣,導電。柔軟性,剛挺性。細密性,膨脹性。
各向同性,各向異性。過濾性,透氣不透水。彈性性,硬挺性。
輕,松,暖。薄如蟬翼,厚重如氈。防水透濕。
熨燙,縫合,模壓成型。阻燃,抗靜電。透水,防水,耐磨,起絨性。
耐褶皺,彈性佳,高吸濕,拒水性。
醫療衛生:手術衣,帽,罩,石膏葯棉,婦女衛生巾,嬰兒尿布,濕面巾,衛生內褲,防塵罩。
農業:豐收布,大棚布。
工業:軟盤內襯,喇叭布,過濾材料,音箱隔音氈,密封環內襯,電纜布,玻璃鋼增強巾,工業擦布,防震襯墊,絕緣材料,膠帶基襯,管基襯,通風管道,沙皮布。
包裝:復合水泥袋,箱包襯布,包裝基襯,被絮,儲放袋,移動式提花箱包布。
服裝製鞋:服裝襯,絮片,鞋頭硬襯,鞋跟襯,內衣褲,人造鹿皮,合成革,保暖鞋襯,布鞋底襯。
汽車工業:廢紡隔離熱氈,防震氈,頂篷,坐墊內襯,地毯,車門內襯,汽車過濾芯,成型坐墊。
家用服飾:沙發內包布,地毯,貼牆布,擦鏡布,茶葉袋,吸塵器濾袋,購物袋,印花床單,應酬罩,軟墊,睡袋,乾洗擦布,百潔布,窗簾,檯布,燈罩。
土木工程,建築:加固,加筋,過濾,油毛氈底布,排水板,屋面防水材料,鐵路,公路,護堤,水坡,港口隔音,下水道,防熱,分離,排水。
其他用途:運載火箭,導彈頭部防熱錐體,尾噴管喉襯,高級印鈔紙,太空梭耐熱瓦,地圖布,年歷布,人造布,油畫布。

當然,這些還只是大概,希望對你了解無紡布的大概有幫助。

4. 紡織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的大國,中國紡織行業自身經過多年的發展,競爭優勢十分明顯,具備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眾多發達的產業集群地應對市場風險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斷增強,給行業保持穩健的發展步伐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從國際環境看,國際市場仍有較大拓展空間和機遇。隨著2007年底中歐紡織品設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紡織品配額設限結束,中國紡織品無配額時代即將來臨,約佔全球紡織品市場60%以上份額地區全面開放,將會給中國紡織品貿易帶來巨大機遇。而未來幾年世界經濟仍將處於上升區間,必將促進國際貿易的增長,這將給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帶來有利的國際市場保障。
從國內經濟環境看,國內需求將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80%左右的中國紡織品在國內消費。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的穩定提升,將拉動內需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紡織企業應克服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升值及出口退稅調整的困難,抓住紡織行業發展的機遇,提高產業的集中度,遏制低效產能的盲目擴張,加大特色產業園區的建設,加強自主創新的步伐,提升中國紡織行業的品牌建設,進行產業調整和升級。使中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跨進。
全球紡織業市場前景不確定性日益增高,這與全球信用危機以及美國、歐盟經濟增長減緩的趨勢一致,將對服裝零售業帶來沖擊。美元急貶、原油價格跌宕起伏以及中國紡織品輸歐即將解除設限,都宣告著重大的改變。受美國經濟走緩的影響,企業銷售將出現衰退現象。而由於美、歐可能實施新的貿易壁壘,因此全球紡織業采購可能出現大幅變更的趨勢。另外,還有不到3個月,針對紡織服裝製品的配額制度就將結束。這一國際紡織、服裝貿易制度的變化是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最新挑戰,這不僅帶了希望和機遇,同時也帶了極大風險。
伴隨國際市場的需求不斷萎縮,給許多紡織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2008年,我國紡織業正遭受著近十年來最艱難的一年。受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貨幣政策從緊、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紡織行業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眾多紡織行業生產企業陷入了生產經營困難的窘境,掙扎在虧損的邊緣,企業紛紛倒閉,停產、半停產的更多。這些,已給紡織行業構成嚴峻挑戰。盡管紡織的出口退稅率有所提高,但國家淘汰低層次產品和企業的決心沒有改變。自主創新、節約成本,才是紡織行業走出困境的良方。
從國內紡織行業運行情況來看,2008年1-9月,中國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022.69億元,比07年同期增長10.15%。2008年1-9月,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紗1,597.92萬噸,同比增長9%;布累計產量417.32億米,同比增長6.33%;服裝累計產量151.59億件,同比增長5.92%;化學纖維累計產量1,797.80萬噸,同比增長2.44%。2008年1-9月,中國紡織行業出口達1,402.85億美元,較07年同期增長13.06%;進口達141.94億美元,較07年同期增長1.59%。預計未來5-10年紡織行業將保持穩定增長,結構調整會貫穿發展全過程。預計到2010年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將達到3600萬噸,未來幾年化纖行業產能和產量增速將保持在7%~15%之間。 紡織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絨、羊毛、蠶繭絲、化學纖維、羽毛、羽絨等。
紡織業的下游產業主要有服裝業、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等。
國家環保總局統計,印染行業污水排放總量居中國製造業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業污水排放也來自印染行業,且污染重、處理難度高,廢水的回用率低。化纖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有些產品大量使用酸和鹼,最終產生硫磺、硫酸、硫酸鹽等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有些則是所用溶劑、介質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化纖生產污染環境的另一種表現是化纖產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別是合成纖維,其廢棄物回收成本高,燃燒後污染空氣;廢棄後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環境惡化。另外,毛麻絲行業的前處理過程也是行業污水排放的重點。在能源消耗方面,紡織機械、化纖機械電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纖行業總耗能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0%-30%左右。 2009年,歐美將更多地利用反傾銷、市場經濟地位、社會責任標准等新措施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反傾銷」將成為貿易摩擦主要焦點。對於出口增長,預測2009年紡織品出口僅能保持15%的增長。對歐出口穩定,但遠遠小於2005年;對美國出口可能下降,影響額約50億美元。
由於出口以及產能過剩等原因,紡織行業2006年利潤增幅有所回落,整體利潤率將降到2.5%-3.1%之間。2005紡織品市場,在外銷受阻的同時,內銷市場其實並沒有「吃飽」。內銷利潤已經幾倍於外銷。
2007年1-11月,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690,091,13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1.46%;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1,625,893,9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1.22%;實現累計利潤總額61,878,74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1.27%。
2008年1-2月,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270,235,31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6.44%;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255,274,90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7.08%;實現累計利潤總額7,551,66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7.14%;截至2008年2月底,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為28,174家。
在出口方面,2007年1-12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1712.06億美元,同比增長18.9%,比2006年同期回落6.3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出口561.04億美元,同比增長14.99%;服裝出口115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0.93%。 1、技術裝備落後,新產品開發不足。據統計,中國紡織品三大行業(紡織業、服裝業、化學纖維製造業)產值佔比約分別為61%、28%、11%。除化學纖維生產技術和服裝骨幹企業的縫紉設備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以外,紡紗、織造、染整等傳統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
2、標准低。中國的紡織企業還處於低端生產階段。大約有80%的企業生產中低檔產品、6%的企業生產中高檔產品,4%的企業生產質量低價格低產品,僅有10%的企業生產高質量產品。
3、高素質人力資源缺乏。行業缺乏品牌運作、資本運籌、國際交往的人才,缺乏國際化經營經驗和適應國際競爭的復合型人才。
4、企業信息化程度不高。行業性軟體開發力量薄弱,軟體產品少,企業管理軟體應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電子商務起步慢,多數企業管理方式落後,難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種、高質量、快交貨」的市場快速反應機制。
5、缺乏品牌經營理念。傳統家紡多,規模小,產品單一,加工貿易比重仍然很大,應對國際競爭手段不足,處在整合階段。 紡織業業內專家認為,從中國環境看,紡織業難點是「三率兩價」,即利率、出口退稅率、匯率和勞動力價格以及原材料價格。除此之外,還有加工貿易保證金和棉紡織企業棉花增值稅、進項稅、和銷項稅稅率不相統一的政策。
匯率。相對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下調等因素,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出口帶來的壓力更大、影響更深遠,人民幣持續升值已經成了令出口企業談之色變的最大利空因素。企業提價空間已經接近極限,出口數量已經在下降,再度提價只會導致訂單向其他國際市場轉移。
出口退稅率。所謂出口退稅主要針對一般貿易,非加工貿易,從理論上講可下調出口退稅率對抑制過剩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減少資源浪費和污染的作用更直接。不過,紡織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空間十分有限,利潤率也較低,過猛的調整出口退稅,大批紡織企業難以承受。
利率。面臨通脹壓力,銀根緊縮已經成為針對全盤經濟的貨幣政策,紡織業處困境之中,銀行清楚知道這一點,所以大型紡企從銀行貸款也很有難度了。
勞動力、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漲。在紡織企業的成本中,原材料佔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約為60%至70%,人工成本約佔10%至15%,中國原材料價格2008年更是呈現出加速上漲的趨勢。此外,2008年7月1日起中國銷售電價提高2.5分錢/度,紡織行業一年就將增加用電負擔約37.5億元。人力成本的上漲幅度每年也在15%至20%,新勞動合同法很多地方缺乏可操作性導致紡企「招工難」情況加重。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環保等疊加到一起已經令企業的綜合成本上升了20至30%左右。

5. 紡織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

紡織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如下:

1、紡織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有廣闊的發展前途,可在紡織企業、科研機構從事紡織品設計開發、紡織工藝設計、紡織生產質量控制、生產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工作,也能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科研。

2、紡織工程專業就業方向:紡織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一般能夠在紡織企業的技術和業務管理部門從事工藝設計、生產管理、產品開發等工作,到經營和外貿等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和專業外貿等工作,也能夠在科研單位、紡織學校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紡織工程專業需要掌握哪些本事

1、掌握紡織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紡織品生產技術。

3、具有紡織品設計和紡織工藝設計的基本技能。

4、熟悉與紡織工業有關的方針、政策族慶和法規。

5、了解枯穗則紡織科技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本事。

6. 介紹產業用紡織品的前景是什麼

2019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堅持創新導向,積極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改革,充分開拓國內外市場,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全年運行穩中有進。2019年,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359.3億元,同比上年微增1.87%。

2019年行業實現營收2359.3億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9%,高於製造業平均值,在紡織行業內處於領先水平。

2019年全球范圍內對非織造布繼續保持旺盛的需求,全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非織造布產量達到503萬噸,同比增長9.9%。低迷的汽車行業也影響到相關的配套產業,2019年簾子布的產量為62.3萬噸,同比悉局逗降低7.4%。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7. 今天全國紡織市場前景如何

2009年被稱為顫滑中國紡織業新世紀最艱難的冬天,但是在這個冬天中,紡織企業卻並沒有畏懼,更多的是靠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和自身調整實現了逆市飄紅。 「我們從來沒有懷疑過困難會過去,只是沒想到結局這么漂亮,完全超出預期。」新年伊始,寧波獅丹努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玉傑很感慨,2009年一季度,公司訂單減少了50%,銷售下滑了19%;而到了年底,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1%,利潤同比增長了38.1%。「這既是企業自身的努力,也要感謝政策的扶持。」 在中國紡織業新世紀最艱難的冬天裡,實現逆風飛揚的決不僅僅是獅丹努一家。 今年1月29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逾34268億元,同比增長9.71%,增速較1—2月(全年產值增速谷底期),明顯回升7.08個百分點。 「在行業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內驅動力作用下,在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紡織業成功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產銷持續增長。」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業部主任孫淮濱說。 淘汰落後產能力度最大一年 2009年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產業振興基調,即調整市場結構、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結構。「把結構調整放在突出的地位,事關紡織工業持續發展能力,更表現了紡織業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孫淮濱說。 《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特別強調,淘汰落後產能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11年,要淘汰75億米高能耗、高水耗、技術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淘汰230萬噸化纖落後產能,加速淘汰棉紡、毛紡落後產能。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對於淘汰落後產能的比喻。「2009年是化纖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力度最大的一年,既是政策鞭策,更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中國化纖協會會穗銀長鄭植藝介紹,2009年化纖業一共淘汰137.2萬噸落後產能,力度前所未有。以聚酯行業為例,目前行業門檻至少是日產900噸或者1200噸的項目。這使得年產30萬至40萬噸的企業,能耗水平下降20%,綜合成本下降15%。「而且這種技術進步還使我國化纖產品結構差別化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增幅創歷史新高。」 在印染業,淘汰落後產能也使企業嘗到了甜頭。去年,浙江富潤(600070,股吧)印染有限公司通過投入1800多萬元進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實現年節煤1.1萬噸、減少污水排放63萬噸,共產生經濟效益1875萬元,當年就收回投資成本。 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令人可喜的是,淘汰落後產能後,資本並未離開紡織行業,而是轉向發展先進生產力。「一噸竹纖維比現在普通的棉漿纖維能多賣5000到6000元,成本又低2000多元,一噸碳纖維則能增加利潤20萬元。」吉林化纖(00042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進軍介紹,僅去年9月份,公司的利潤就達1.3億元。 2009年,受益於醫療衛生、汽車工業的巨大需求,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加工量超過700萬噸,增速達到17%,十分驚人。同時,我國在高新技術纖維方面,已經初具規模,初步滿足了航空、航天、軍工的急需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而加快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應用,以及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的產業化和應用,正是《紡織茄族臘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特別強調的內容。 與傳統產品相比,高附加值的產業用紡織品及高新技術纖維,不僅需求廣,而且利潤空間更大,大大增強了紡織企業的競爭力。隨著產業技術升級,紡織產業的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高。 「我們的航天員可以順利出艙,證明我們的航天服已經經受住了考驗,中國紡織業有充分的實力把產業紡織品推向高端。」中國產用紡織品協會理事長朱民儒表示。 企業對市場前景的信心不斷增強 「不堪回首」是江蘇東渡紡織集團董事長徐衛民對2009年初的總結。今年初,徐衛民的心情與2009年初大不一樣,2009年東渡集團各項指標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新產品、新產業、新市場……《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一年來,紡織企業通過調整與創新,不斷尋找著新的經濟增長點,穩定和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200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佔美國市場份額由2008年的34.5%上升到目前的38.6%,逆勢飄紅實屬不易。去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逾26740億元,同比增長超14%,內銷市場成為紡織業企穩向好的最重要的支撐。 「作為國家第三個調整振興項目,紡織工業被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是國家對其重要地位的明確認定,向金融機構等市場各方釋放了積極信號,鼓勵和支持其對紡織業的投資。」孫淮濱說。 積極信號給企業經營者增強了信心。2009年1—11月紡織新開工項目數為6995個,同比增長23.87%,較上年同期顯著上升了30多個百分點。 據2009年第三次紡織企業經營者跟蹤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對行業總體運行狀況看法選擇「不樂觀」的企業經營者佔24.3%,比上次調查下降了21個百分點。43.65%的企業家認為,《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本企業「很有作用」。 「今年紡織行業出口將結束金融危機以來的持續下滑態勢,逐步恢復增長,但增速將較危機前下降,預計全年出口可實現4%左右增長。」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說,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紡織工業進入了經濟大變局之中,「2010年我們必須繼續緊緊圍繞調整和創新,進行新一輪的對決!」 2010年,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國紡企勢必會經歷與眾不同的一年,而在這一年中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求採納

8. 我國紡織品行業現狀

A、紡織行業面臨的歷史機遇
總體上,走勢穩中趨升。因為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紡織業將有大的發展前景。

首先,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由溫飽型向小康型的邁進,對紡織品的需求開始由保暖為主轉向以追求時尚和表現個性為主。到本世紀末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要邁上新台階,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對紡織的數量、品種、檔次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紡織工業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快速反應機制, 使紡織品日趨成品化、配套化、時尚化和個性化。

其次,隨著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國內裝飾用、產業用紡織品的供需矛盾將日益突出,這勢必要求裝飾用、產業用紡織品的改革速度大大快於以往任何一個時期。

再次,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1/5,紡織品在相當長時期內必須立足國內,特別是農村市場。目前我國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市場對鬧賣友服裝需求潛力巨大。同時,我國仍具備勞動力和資源的比較優勢,為我國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觀環境。

從國際環境來看,世界紡織品生產與供應中心已東移亞洲。過去壟斷世界紡織品出口的西方發達國家已成為紡織品的主銷市場。如美國幾乎所有的紡織品都需進口。世界紡織品貿易迅速向成品化、高質量、時尚化轉變,從而改變了國際紡織品市場的商品構成。主要表現為:

服裝和製成品已成為紡織品貿易的主體;化學纖維及其製成品的貿易比重上升;世界高科液槐技的發展,大批新型合成纖維的問世,擴大了紡織品的服務領域,產業用紡織品在世界市場上取得了新的地位;同時對紡織品的時尚化、個性化需求日益突出,致使紡織品貿易向小批量、多品種、多變化、快交貨、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我國內銷紡織品的消費水平,取決於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未來5—10年內,紡織品的消費,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紡織工業的發展速度將有所減緩,但絕對量仍有較大增長。在外銷市場上,總體上看,未來3—5年內世界紡織品服裝需求仍然較為旺盛。

B、紡織行業前景分析

紡織工業面臨著國內、國際十分有利的發展環境,同時,也面臨著外部的和自身的諸多不利因素。

一段時間內,紡織工業生產將繼續以較低的速度增長;紡織品市場將平穩發展,不會有大的波動;紡織品出口有望以一定的速度增長,考慮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增幅可能減緩。

扭虧增盈將顯現成效,行業經濟效益將繼續回升;紡織行業總的經濟形勢會有所配鋒好轉,好轉的程度取決於全行業結構調整力度和企業機制轉變的步伐。

1、紡織品服裝出口將繼續增長,但增幅會有所下降。

2、國內農村市場增長較慢,今年刺激農村消費的措施將有一定時滯, 城市又處於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之中,衣著消費在總消費中所佔的比例將會下降到10%左右。

城市居民追求品牌,農村市場對物美價廉的紡織品需求較大,而產業用、裝飾用、家用紡織品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3、 根據目前對市場的估計以及當前總能力過剩和結構調整難以很快見效的情況分析

4、由於國家把紡織行業作為扭虧重點,採取了多項有利措施, 因此行業經濟效益會有所好轉,但不會很快大幅好轉。

5、今後幾年將是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 幾年內將有很大一部分落後設備、過剩生產能力被淘汰,大批中小型國有企業放開搞活

9. 什麼纖維的出現促進產業用紡織品

更多精彩點擊文尾【閱讀原文】
近年來,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持續以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為核心,加大產品開發和技術工藝設備創新力度,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今年3月,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對當前行業內產業規模較大及發展較快的多個省市和地區展開了摸底調研。整體來看,國內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主要產業集群和骨幹企業均表示:對於2018年的行業運行與發展形勢表示樂觀,絕大部分企業手中的訂單比較飽滿,部分涉及軍工、安全防護、非織造機械、高溫過濾等領域企業的生產訂單已經安排到今年下半年。
近日,結合此次調研情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對國內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了深度解析。
科技創新引領發展 成果轉化積極落地
根據國家統計局及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統計,2017年全年及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總體運行良好,產業規模、營業收入和經濟效益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統計數據顯示,湖南省2017年產業用紡織品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5%,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7.7%;安徽省產業用骨幹企業都保持快速增長,占紡織全行業的比例已提高到8%。湖北省仙桃市非織造布生產及相關企業已突破1000家,其中規上企業98家,2017 實現產值已突破300億元達313.78億元。江蘇省是新材料製造和需求大省,在紡織新材料特別是纖維新材料領域具備很好產業基礎,為產業用紡織品的創新轉型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協會調研的江蘇省創新成立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產業核心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的研發以及交叉學科的集成創新為科研重點,填補上游基礎研究和下游企業產品生產之間創新鏈的空白。李陵申對該研究院的成果表示了肯定:「江蘇省創新成立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在組織機構和運行模式上進行了大量創新,很好地構建了一種面向市場的研發導向機制,大大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業熱情,目前已吸引落地了一批科研團隊和項目,為江蘇省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帶來巨大的源動力,也為行業內其他地區的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參考。」
國內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維持較高增速,行業內企業也主動應對市場變化,加強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積極研發新產品、改善產品質量、拓展銷售渠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模式。
南京際華三五二一特種裝備有限公司與江南大學聯合開發的「工業煙塵超凈排放用節能型水刺濾料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17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其開發的玄武岩濾料、抗靜電濾料等新產品可滿足工業過濾領域的特殊需求。中科貝思達(廈門)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託於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創新性自主開發了靜電紡絲技術,並成功產業化應用到中科貝思達的口罩產品中。常州市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常州先進材料研究院等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並積極籌建中國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聯盟,推動碳纖維復材在汽車、軌道交通、風電、大飛機、航天航空等領域的低成本應用技術突破。台州宇星制針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合作開發的刺針,有18道工序,且毎道工藝都精益求精,已被國內外許多重點非織造機械和經編機械生產企業列為首選。安徽元琛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著力建設CNAS實驗室、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平台,同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遞增。合肥普爾德衛生材料有限公司建立了擁有符合GMP規范要求的10萬級無塵凈化車間4萬余平方米,在國內同行中率先通過了德國TUV公告機構頒發的ISO13485:2003、CE及美國FDA認證,產品銷往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智能製造持續發力 深度融合提上日程
當今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正逐步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等方向發展,智能製造技術的發展為建設紡織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是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和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李陵申表示,對於智能製造,行業內多數企業都具有很高的積極性,企業根據自身的規模、經濟實力和產業特徵做出了各自的嘗試,並且取得了一定效果。
福建南紡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投資的安德里茲高速水刺生產線,其後道引入全套亞賽利的捲入、分切、包裝、碼垛裝置,實現了全流程的高度自動化,該條生產線也能根據自動檢測的結果調整纖維喂入量和鋪網厚度,目前該條生產線正處於調試階段。
泰安路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的工程用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智能製造項目已經納入工信部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名單,這也是山東省首批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公司的主要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高,且通過軟體對多台經編機實現了聯網,集中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態,減少了用工數量、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恆安集團旗下的福建恆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成功申報了工信部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公司自主開發的高速理片機實現了衛生用品的高速生產,成品的包裝、運輸、碼垛、入庫和出庫則引入工業機器人,實現了自動化和信息化。目前,公司正在著力解決原材料的自動上料系統,並開發MES系統,對公司的生產進行數字化管理,進一步提高製造的智能化水平。
但李陵申也指出,整體上看,國內部分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對於智能製造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全流程的自動化方面,信息化工作主要是運用ERP解決財務、銷售、倉庫物流等運營環節的問題,生產設備的物聯網和信息採集、生產環節的信息化、大數據應用還基本處於空白。
從企業實施智能製造的動力來看,除了一部分是由於國家政策的推動外,更多還是基於減少用工的考慮。此次調研企業負責人普遍反映招工困難,員工的穩定性差,企業急需通過自動化大幅降低包裝、運輸環節的低技能用工數量。同時李陵申表示:「目前一些工序的自動化可能需要較高的成本,而且實施效果也不太理想。如短纖維的自動上料系統,投入較大但是帶來的效益比較低;水刺非織造布的疵點處理,目前運用機器還無法處理,人工處理是可行且經濟的方案。」
集群建設步伐加快 公共平台尚待完善
如今,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過程中,「集群力量」越發突出。通過此次調研結果也可以看出,湖北省仙桃及彭場非織造布、溫州蕭江包裝、天台過濾布、義烏線帶、常熟支塘非織造機械等主要產業集群的絕大部分重點企業都保持了快速發展,且發展前景良好,不少集群內的骨幹企業都在積極籌劃計入資本市場。據統計,天台縣目前已有6家主板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義烏市現共有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3家。平陽縣蕭江鎮政府引入產業引導基金,推動包裝企業上市,啟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上市股改,立天集團有限公司、浙江中采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籌備申報「新三板」掛牌。
李陵申表示,天台產業用布行業結構調整成效尤為顯著。如今,天台山縣加快建設特色園區,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全縣規上企業已達25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已有5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新三板上市企業1家。浙江嚴牌過濾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浙江華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紹興恆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3家骨幹公司的高溫過濾產品比例已提高到40%以上。天台縣其他領域發展速度也有所加快,如浙江三星特種紡織有限公司與東華大學合作研發的液晶聚芳酯項目中試取得重大突破,並開發出了乙烯基復合壁紙。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醫衛用非織造材料行業發展也取得明顯進步。目前,南海區西樵鎮已形成以廣東昱升個人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金三發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貫穿紙尿褲、衛生巾配套生產企業的集聚地,產業鏈較為完善,2017年全鎮規上衛生用品行業實現總產值25億元,同比增長66%。南海區九江鎮作為「中國醫衛用非織造產品示範基地」,搭建醫衛非織造材料「全球第一、亞洲第一、全國十強」的三級梯隊已經基本成型,集聚了東麗高新聚化(佛山)有限公司、美國貝里塑料集團南海南新無紡布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必得福無紡布有限公司等國內外領先的非織造材料企業,集群競爭力大幅提升。
此外,集群內調研企業對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等都非常重視,實地走訪的絕大部分骨幹企業都已通過了IOS9000或IOS9001的質量體系認證,各地政府都在推動企業申報質量獎、省級名牌、馳名商標等,部分重點企業都已獲得上述榮譽。但李陵申也指出,此次調研的產業集群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都比較薄弱,政府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工業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方面,已有的服務平台基本集中在金融服務方面。「產業集群都缺乏技術服務和人才服務的平台,這與重點企業普遍反映的技術力量薄弱、技術人才缺乏、產品研發困難等問題高度吻合。同時,有的集群缺乏一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重大活動平台,難以有效提升當地產業在全行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此次調研的6個集群地中,只有天台縣正式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了『平橋過濾布』商標。」李陵申說道。
及時關注業內動態 5大措施提升質效
談及行業未來發展,李陵申表示,盡管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細化管理保證了行業持續穩定發展,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運行質效保持良好的水平,但由於主要纖維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和部分產品有效供給的快速增長,行業的盈利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降低,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應當及時引起業內人的注意。他指出,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要實現持續平穩地發展,應加強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創新。梳理行業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資源,建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高端智庫,為行業科技基礎研究建立基礎,建立更為廣泛全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資源庫,便於行業的多元融合創新發展。加快建設重點領域的檢測公共服務平台,在車用紡織品、應急紡織品、土工材料、醫療衛生材料等領域引導有條件的企業或檢測機構建設國家認可或行業認可的檢測公共服務平台,並加緊研究應急紡織品標准體系,梳理和補齊該領域重點產品的相關檢測或產品標准。
二是強基礎。研究制定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部各省及各重點產業集群組織強大力量,專門研究制定行業發展規劃,選擇好各自的產業用紡織品重點發展領域,組織引導產業高端化、集聚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具有鮮明集群特色的信息技術、人才交流與培訓、資金融通、檢測檢驗等公共服務平台,解決中小企業技術人才少、研發力量弱等問題,特別是重點支持上下游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鏈協同創新。
三是補短板。盡管近年來產業用紡織品企業與各高校、研究院之間合作力度明顯加強,但目前企業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僅僅停留在成果鑒定與報獎材料組織撰寫等方面,如何深入挖掘科研院所的創新資源,進行針對性強、結合度高的研發創新是目前企業的共同訴求,也能有效解決技術人才匱乏等難題。
四是促應用。繼續加強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建設和培育。充分利用現有各種渠道,爭創知名品牌,不斷提升知名度。同時大力加強區域品牌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集群注冊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區域品牌,並推動重點企業向產業鏈前後延伸發展,或重點招商引資上下游企業,強化產業集聚效應,提升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五是擴影響。大力加強產業用紡織品相關政策的宣貫。一方面,通過國家主管部門的協調,在產業用紡織品重點省份對其主管部門進行政策和行業宣貫;另一方面,地方協會、產業集群、龍頭企業應加強合作,藉助相關規劃或大型行業活動,提升產業用紡織品在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的認織度,擴大產業影響力。同時建議,相關領域企業能夠從履行社會責任出發,加強科技研發和投入,研發經濟適用的廢舊紡織品資源特別是廢舊產業用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技術和裝備,實現廢舊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
李陵申表示,隨著全球經濟繼續復甦,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對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保持溫和增長,國內市場對一次性衛生材料、非織造布、塗層織物、土工材料和過濾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也表現出旺盛的需求,在此機遇下,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企業要保持謹慎態度,及時關注行業,謀求更大更好發展。

聯絡暗號: 掃描二維碼,關注《中國紡織報》官方微信, 給小編留言或在你感興趣的文章下評論。

閱讀全文

與過濾用紡織品的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陽船陰床離子交換除鹽順序 瀏覽:797
悅翔v3濾芯怎麼樣 瀏覽:725
國家對污水處理站 瀏覽:529
凈水器龍頭安裝哪裡合適 瀏覽:887
馬桶里的水垢太厚了怎麼清除 瀏覽:690
二手反滲透膜怎麼存儲 瀏覽:437
凈水器七級超濾是什麼意思 瀏覽:172
家用純凈水桶蓋怎麼擰下來 瀏覽:243
科詩達凈水器怎麼接線 瀏覽:91
提升機減速器包括的主要形式有什麼 瀏覽:312
蒸餾水有氯 瀏覽:685
純水機廢水可以用來干什麼 瀏覽:640
鈹廢水 瀏覽:523
南部縣污水處理廠招聘 瀏覽:334
做樹脂瓦機器的溫度 瀏覽:413
內壓式超濾膜需要增壓泵嗎 瀏覽:389
富氫凈水器價值多少錢 瀏覽:363
滁州市沙河鎮污水處理廠 瀏覽:410
咸寧廢水處理工招工 瀏覽:188
如何去除銅水龍上水垢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