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案
垃圾滲濾液的水質受垃圾成分、降水量、填埋工藝及填埋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具有成分復雜、及-N濃度高、水質變化大等特點,用常規的生化處理方法難以處理達標。與生化法相比,膜分離技術受原水水質變化的影響較小,能夠保持出水水質穩定,用於處理垃圾滲濾液具有明顯的優勢。碟管式反滲透(DTRO)工藝是一種新型的反滲透處理技術,在高濃度料液處理中應用廣泛,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也得到應用。
垃圾滲濾液(DTRO)工藝流程圖如圖所示
滲濾液先匯集到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調節,原水貯罐出水經加酸調節pH值,以防止碳酸鹽類無機鹽結垢,再經砂式過濾器和芯式過濾器過濾降低SS濃度。預處理後的滲濾液進入第一級系統,在膜組件中進行反滲透,產生的透過液進入第二級DTRO系統,第一級DTRO濃縮液排入濃縮液儲池等待回灌;第二級DTRO系統透過液排入脫氣塔,吹脫除去水中二氧化碳等氣體,使pH值達到6~9,然後進入清水池,達標後排放,第二級DTRO濃縮液迴流進入第一級DTRO的進水端。金正環保是DTRO膜的生產企業,在DTRO膜法處理垃圾滲濾液有多年的工程經驗。
② 滲濾液的處理設備
單級自養脫氨氮反應器
高濃度氨氮是滲濾液處理的主要問題,傳統的生物脫氮很難滿足垃圾滲濾液處理的要求,單級自氧脫氨氮技術是將原來的兩級硝化反硝化脫氮方式,改變為在單級系統中進行。國內首次提出了單級全自養脫氨氮工藝技術。通過利用好氧顆粒污泥方法,生物膜方法,實現了對垃圾滲濾液及相關高濃度氨氮廢水的高效率自養生物脫氮。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本項目成果對垃圾滲濾液及高濃度氨氮廢水的處理,從工藝路線提出,到過程優化控制、反應器的啟動,以及微生物學機理方面的研究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智能型超聲波震動膜生物反應器
智能型超聲波震動膜生物反應器技術和產品(UltrasonicMembramebio-reactor,簡稱CMBR)它是將專性優勢菌
智能型超聲波震動膜生物反應器
循環載體LC1(硅藻懸浮球)生物膜法、低頻超聲波在線動態清洗技術和高效膜(格網篩濾、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陶瓷過濾)分離技術組合成一體的創新型膜生物反應污水處理技術;它是針對中國污染企業排放高濃度、高難度、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而新開發的創新型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專利技術和升級的智能型CMBR產品;中試試驗首先從高難度印染廢水、制葯廢水(發酵制葯、化學合成制葯、中葯提取廢水)開始,還推廣應用到垃圾滲透液、工業電鍍、橡膠化工廢水、乳化油污水、酒店餐飲廢水,試驗總結出大量有價值的CMBR科學試驗數據、工作曲線,試驗結果及環保部門多次監測數據表明,CMBR系統出水COD、BOD、NH3-N、SS、總磷、色度、濁度、除臭等污染物指標達到國家中水回用標准,全部截留去除懸浮物(SS)、油類、細菌、病毒、芽胞等微生物,出水出水水質優於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
TGL型活性炭過濾器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工藝去除一些其它過濾器無法去除的溶解性有機物,如酚、醛、紡織染料、色素、殺蟲劑等,一般作為末端水處理設備,或生化處理後難以降解的污染物的去除和最後脫色。廣泛用於給水和排水工程的深度處理。
高濃度有機污染物的處理是當前世界工業廢水處理的難點和熱點。Glaze等人提出的深度氧化技術為治理有機污染物提供了一條重的途徑,已成為一項迅速發展之中的水處理新技術。其方要特徵是充分利用自由基,特別是差勁基自由基的強氧化性,會徹底降解在機污染物。電極催化氧化技術該技術就是在此背景下研製成功的,該技術已達到同類物理化學水處理技術的國際先進水平。成功地應用於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福建、四川、香港等地多家企業。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電極催化氧化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實用性最好的垃圾滲濾液深度處理技術之一,該技術達到同類生物化學處理國際先進水平。
③ 垃圾滲濾液處理的簡介
垃圾滲濾液是指來源於垃圾填埋場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進入填埋場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層的飽和持水量,並經歷垃圾層和覆土層而形成的一種高濃度廢水。
垃圾滲濾液的水質相當復雜,一般含有高濃度有機物、重金屬鹽、SS及氨氮,垃圾滲濾液不僅污染土壤及地表水源,還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對於垃圾滲濾液中CODCr的去除已有許多研究,一般多採用生物法處理,但是處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且運行成本相對較高。
④ 處理垃圾滲濾液應該使用什麼種類的膜
應用於滲濾液處理的膜分離技術主要有超濾、納濾、微濾、反滲透等,多數滲濾液處理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膜組合工藝來確保出水水質達標。目前國內外滲濾液處理膜技術以MBR+NF/RO處理技術為主,傳統生化+納濾+反滲透的技術應用於滲濾液處理的實際工程案例也有較多報道。MBR+NF/RO是近年發展較快的一種新型組合工藝,具有流程簡單、投資低、運行成本低等優點,適合中小城鎮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可以選擇陶氏納濾+反滲透的方式進行處理。
⑤ 滲濾液DTRO膜後出水氨氮超標處理科海思除氨氮樹脂應用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城鎮垃圾成分復雜,受經濟發展水平、自然條件及傳統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主要對城鎮垃圾進行填埋處理。垃圾滲濾液就是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於發酵和雨水淋溶、沖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產生的二次污染。其水質水量會隨填埋場的年齡、季節變換而變換,由於技術與資金等原因,大部分垃圾滲濾液排放的廢水只經簡單處理甚至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江河等水體中,含有高濃度的氨氮等物質,並不斷地在水體中累積,最終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破壞水體生態平衡。
現有膜處理工藝,出水效果不穩定
「生化+雙級DTRO」和「生化+MBR+納濾(NF)+反滲透(RO)」膜處理工藝,是目前國內垃圾滲濾液行業除氨氮採用的主流技術。垃圾滲濾液經過前端生化以及混凝沉澱,後經兩級DTRO膜或納濾+反滲透等膜工藝進行濃縮分離。但由於前端生化的不穩定性以及滲濾液的復雜性,膜進水含量易變,因此出水水質穩定性差,出水最低可將氨氮降到25--30ppm左右(DTRO)或10ppm左右(NF+RO),不能達到排放標准5(8)ppm。
濃縮水不斷回灌,處理難上加難
膜處理滲濾液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濃水,成份復雜,污染物濃度高,生化性差,於是無處安放的濃水只能回灌到垃圾堆中,自行消化大部分污染物,隨後繼續形成滲濾液進入滲濾液處理系統。濃水不斷回灌,導致原有垃圾堆形成的滲濾液成分更復雜,處理難度更高,這也是老垃圾填埋場比新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更難處理的原因所在。
提供技術保障,添補工藝缺陷
科海思結合國外先進技術,深耕垃圾滲濾液行業難點、痛點,基於T-42H特種除氨氮樹脂的特性,與現有膜處理工藝完美結合,提出了膜後出水氨氮深度處理解決方案。
在雙級DTRO或RO膜後採用T-42H特種除氨氮樹脂,在保證出水效果穩定性的前提下,可將氨氮含量降低到1ppm以下,遠遠低於國家出水指標要求,為垃圾滲濾液深度處理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由於樹脂的濃縮倍數極大,因此樹脂濃水產量極少,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濃水減量化,添補了垃圾滲濾液處理的工藝缺陷。
⑥ 垃圾滲濾液處理DTRO工藝與STRO工藝比較
碟管式膜技術簡稱 DT, 常見為碟管式反滲透(DTRO) 和碟管式納濾(DTNF), 它的膜組件構造與傳統的卷式膜截然不同。
DT 採用開放式流道,料液通過入口進入壓力容器,被處理液體以最短距離流入導流盤,從膜的一面逆轉180度流入膜的另一面,再進入下一個導流盤,最後,從出口流出。這種特殊的設計使液體流經膜表面時與板面凸點碰撞時形成湍流,增加透過速率和自清洗功能,延長膜使用壽命。
零排放技術主要有厭氧池布水管堵塞嚴重,影響厭氧池COD去除率,液下射流曝氣機故障檢修困難,使硝化池溶氧低於標准,影響硝化池負荷和氨氮去除率,
硝化菌受高溫和垃圾中化學品的毒害而死亡,使硝化池出水指標嚴重超標,陶瓷膜超濾系統通量下降嚴重再生頻繁,使超濾產水電耗大幅上升,嚴重時因超濾產生量小而影響了滲濾液處理系統的負荷。
(6)垃圾滲濾液用納濾還是dtro擴展閱讀:
垃圾滲濾液的性質隨著填埋場的運行時間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這主要是由填埋場中垃圾的穩定化過程所決定的。
垃圾填埋場的穩定化過程通常分為五個階段,即初始化調整階段(Initial adjustment phase)、過渡階段(Transition phase)、酸化階段(Acid phase)、甲烷發酵階段(Methane fermentation phase)和成熟階段(Maturation phase)。
五個階段的具體內容
1、初始調節階段:垃圾填入填埋場內,填埋場穩定化階段即進入初始調節階段。此階段內垃圾中易降解組分迅速與垃圾中所夾帶的氧氣發生好氧生物降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同時釋放一定的熱量。
2、過渡階段:此階段填埋場內氧氣被消耗盡,填埋場內開始形成厭氧條件,垃圾降解由好氧降解過渡到兼性厭氧降解。此階段垃圾中的硝酸鹽和硫酸鹽分別被還原成氮氣(N2)和硫化氫(H2S),滲濾液pH開始下降。
3、酸化階段:當填埋場中持續產生氫氣(H2)時,意味著填埋場穩定化進入酸化階段。
在此階段對垃圾降解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兼性和轉性厭氧細菌,填埋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CO2),滲濾液COD、VFA和金屬離子濃度繼續上升至中期達到最大值,此後逐漸下降;PH繼續下降到達最低值,此後逐漸上升。
⑦ 垃圾滲濾液處理一般採用哪種原理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生物處理+深度處理+後處理
預處理包括生物法、物理法、化學內法等,處理目的主要是去除容氨氮和無機雜質,或改善滲瀝液的可生化性。
生物處理包括厭氧法、好氧法等,處理對象主要是滲瀝液中的有機污染物和氨氮等。
深度處理包括納濾、反滲透、吸附過濾、高級化學氧化等,處理對象主要是滲瀝液中的懸浮物、溶解物和膠體等。深度處理應以膜處理工藝為主,具體工藝應根據處理要求選擇。
後處理包括污泥的濃縮、脫水、乾燥、焚燒以及濃縮液蒸發、焚燒等,處理對象是滲瀝液處理過程產生的剩餘污泥以及納濾和反滲透產生的濃縮液。
⑧ 垃圾滲濾液處理DTRO工藝與STRO工藝比較
1、結構構成不同:垃圾滲濾液處理DTRO工藝流程簡潔緊湊,設備成套裝置標准化,DTRO兩級工藝成套裝置中集成了用於預處理的砂濾系統、保安過濾器,用於反滲透分離的膜組件、高壓泵、循環泵,用於系統清洗的清洗水箱以及用於設備供電及控制的MCC櫃和PLC櫃等。
STRO系統所採用的PT/ST膜組件具有膜污染低,填充密度高,鹽分通過率低和能夠實現內置標准清洗和維護的優勢。同時STRO系統具有反滲透單元可拆卸、系統安裝及維修簡單、設備佔地小及可安置在集裝箱移動等特點。非常適用於小規模垃圾滲濾液處理。
2、各自的性能點偏向不同:垃圾滲濾液處理DTRO工藝工藝穩定性強、維護簡單、能耗低DTRO膜組件有效避免膜的結垢,膜污染減輕,使反滲透膜的壽命延長。
採用STRO工藝處理滲濾液,系統運行效能高且穩定,對氨氮去除率99.2%-99.5%,對COD去除率在99.5%以上,對電導率去除在92%-95%,出水中未檢測處SS,結合濃縮液回灌,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
(8)垃圾滲濾液用納濾還是dtro擴展閱讀:
垃圾滲濾液的性質隨著填埋場的運行時間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這主要是由填埋場中垃圾的穩定化過程所決定的。垃圾填埋場的穩定化過程通常分為五個階段。
即初始化調整階段(Initial
adjustment phase)、過渡階段(Transition phase)、酸化階段(Acid phase)、甲烷發酵階段(Methane fermentation phase)和成熟階段(Maturation phase)。
垃圾滲濾液處理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於發酵、雨水沖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滲濾出來的污水。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垃圾自身含水、垃圾生化反應產生的水、地下潛水的反滲和大氣降水,其中大氣降水具有集中性、短時性和反復性,占滲濾液總量的大部分。
滲濾液是一種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其性質取決於垃圾成分、垃圾的粒徑、壓實程度、現場的氣候、水文條件和填埋時間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