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底濾魚缸正確換水方法是什麼,換水要注意什麼
2. 魚缸底部過濾的工作原理最好有圖,糞便是如何吸走的
魚缸底部過濾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溢流或虹吸的方式,使主缸的水進入濾缸,經過濾缸材料過濾後再由水泵抽回主缸。
見圖:
溢流式
糞便是隨著水流進入底缸了。
(2)底缸過濾排水擴展閱讀
過濾方式
當前過濾方式主要有: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化學過濾等,只要插上電源就會不停的工作。
過濾器必須有2種或以上的過濾方式即: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化學過濾
物理過濾:它是利用機械辦法將水中較大的顆粒隔出掉。如剩餘的飼料顆粒、死亡魚只的屍骨、魚體的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體表粘液等,一般多使用海綿、噴膠棉、細網目的尼龍網、棕櫚葉纖維等。通常是設置在過濾系統的初始端,便於清洗。
生物過濾: 培養有益菌菌,通過細菌分解有害元素,如:氨鹽、亞硝酸鹽、硝酸鹽、磷酸鹽等等。常用的濾料有:生化球、陶瓷環、玻璃環、珊瑚砂等等(最主要的過濾方式,維持生態系統)
化學過濾: 它是利用化學制劑除去水的雜質的辦法,所使用的制劑有水質安定劑、絮凝劑、除藻劑、蛋白質分解劑、除臭劑等等。
吸附過濾:它是木材、煤炭、果殼、動物骨等含碳量極高的物質能吸附海水中的蛋白質、微量元素、脫色、除異味,連臭氧的分子也能被它吸收。魚兒的尿液,水中的微藻以及葯物也都能被它吸附掉
因為硝化細菌必須生活有流動的水的濾棉、玻璃環或底砂里,所以過濾器應該24小時開。
3. 魚缸底濾什麼原理
你想像一下,我說明。底濾系統核心就是3個管子套在一起連接魚缸底部3通管件,其中中間兩根互相隔離並和魚缸底部密封,里邊細的是上水管,這個管子連接水泵上水很好理解,中粗的是下水管,下水管連接底濾池的進水管路,下水管的高度決定魚缸水平面高度,它和最外邊的(最粗的漏再在外邊的)擋水管組成一個環形上下進水迴路,因為最外邊的的大粗管上下都有進水口,這個外邊也能看到的。當水泵工作時不斷向魚缸打水,魚缸水平面不斷上升,首先下進水口由於水平頁面也隨著上升,當高於中間下水管(中粗)口高度時,就自然留向下水管內,當水泵流量夠大,超過下部進水流量時頁面升高超過上水高度時上下進水大量湧入下水管(中粗)由於水泵進水管和下水管密封隔離,進排水互不幹擾,經3通閥流入濾池,水泵循環完成底濾過濾過程。當水泵停止工作,同理水平面隨之下降到低於排水管高度時就停止下水了,此時比較魚缸水平面下降大概1到2CM【我說的是當前最好的底濾原理,就是魚缸就開一個孔的那種]
4. 我是新手請問底濾魚缸怎麼換水,下面的循環水都換了嗎
底部過濾的魚缸基本上只加水就可以了,一般來說如果水質沒問題的話,半年換一次水,而且換1/3就可以了。 可以在魚缸的下過濾的出水口用軟管引水出來。進新水進去時,新水不能直接進缸,而是先通過過濾再進入魚缸。
由魚缸底部水孔下方排水閥控制,可以外接水管吧水引到住家的排水孔。底濾是魚缸過濾方式的一種,可以為濾材提供的空間最大,有利於硝化細菌的培養,缺點是體積巨大,要佔用魚缸底櫃空間並且對水泵要求較高。通常設有物理過濾區、生物過濾區、器材區、沉澱倉。
魚缸養魚技巧:
可以讓魚每天都保證在半餓著的狀態,這樣消化會比較快。每天喂一次,不能一下喂太多,可以保證魚更活躍。要保證喂的飼料是新鮮的保證它們的營養平衡,定個時間給它們進行餵食。不要隨意的更改時間,每次喂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地方進行投喂。
不能使用生水,生水是沒有經過晾曬處理的自來水。於魚缸里的水溫度相差太大。可以選擇一個星期換一次水,換水是不用換的太勤。換水的時候要先把水放到太陽下曬幾天,水溫要保持和魚缸里的溫度差不多。
自來水需要經過晾曬的幾天並且和魚缸里的水溫是一樣的。使用老水養是最好的,因為老水裡的綠藻比較多,這也是金魚非常好的輔助飼料。如果發現老綠水顏色變澄清水,有很多的綠藻在缸的底下,這種水就要及時的更換。這樣水非常容易讓魚生病。給魚換的水必須經過幾天存放,還要注意養多少魚。
5. 魚缸底濾槽的水怎麼排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