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過濾除菌法的原理
過濾除菌的原理有慣性撞擊截留作用、攔截截留作用、布朗擴散截留作用等。 當空氣通過過濾層時,直徑很小的微粒在緩慢流動的氣流中,會有明顯的布朗運動,促使微粒和纖維接觸和被捕集。這種作用在較大的氣速、較大的纖維間隙中不起作用,因為此時布朗運動不明顯。
『貳』 什麼叫過濾除菌它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過濾除菌法(filtration)
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將液體或空氣的細菌除去,以達到無菌目的。專所用的器具是含有微小孔徑的屬濾菌器(filter)。主要用於血清、毒素、抗生素等不耐熱生物製品及空氣的除菌。常用的濾菌器有薄膜濾菌器(0.45μm和0.22μm孔徑)、陶瓷濾菌器、石棉濾菌器(即Seitz濾菌器)、燒結玻璃濾菌器等。
『叄』 過濾的原理是什麼
原理:利用物質的溶解性差異,將液體和不溶於液體的固體分離開來的一種方法。如用過濾法除去粗食鹽中少量的泥沙。
過濾是使水通過濾料時去除水中懸浮物和微生物等的凈水過程。濾池通常設在沉澱池或澄清池之後。目的是使濾後水的濁度達到水質標準的要求。
水經過濾後,殘留的細菌、病毒失去了懸浮物的保護作用,從而為過濾後消毒創造了條件。所以,在以地面水為水源的飲用水凈化中,有時可省去沉澱或澄清,但過濾是不可缺少的。
(3)介質過濾除菌機理擴展閱讀
粗鹽水的過濾的實驗步驟
1、儀器組裝
(1)取一台帶鐵圈的鐵架台,將小燒杯放在鐵架台檯面上。
(2)將漏斗放入鐵圈中,並調整鐵圈的高度,使漏斗末端的管口緊貼燒杯內壁。
(3)取一片濾紙,對折兩次,分開,使一邊三層,另一邊一層,放入漏斗中,濾紙的邊緣低於漏鬥口,並用少量蒸餾水潤濕濾紙,使其緊貼漏斗,即濾紙與漏斗壁間無氣泡。
2、過濾
(1)用燒杯取適量粗鹽水,倒粗鹽水時,試劑瓶蓋倒放,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挨燒杯口,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燒杯的尖嘴輕靠在玻璃棒上。
(2)玻璃棒下端輕靠在三層濾紙上,倒入的粗鹽水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
3、整理
將用過的濾紙丟入垃圾箱中,鹽水倒入廢液缸中,用清水洗滌儀器,擦乾凈實驗台。
『肆』 多介質過濾器的原理
多介質過濾器(又稱機械過濾器)是以成層狀的無煙煤、砂、細碎的石榴石或版其他材料為床層,一個典權型的多介質過濾器。
床的頂層由最輕和最粗品級的材料組成,而最重和最細品級的材料放在床的低部。其原理為按深度過濾--水中較大的顆粒在頂層被去除,較小的顆粒在過濾器介質的較深處被去除。從而使水質達到粗過濾後的標准。
設備是壓力式的,其原理是當原水自上而下通過濾料時,水中懸浮物由於吸附和機械阻流作用被濾層表面截留下來;當水流進濾層中間時,由於濾料層中的砂粒排列的更緊密,使水中微粒有更多的機會與砂粒碰撞,於是水中凝絮物、懸浮物和砂粒表面相互粘附,水中雜質截留在濾料層中,從而得到澄清的水質。經過濾後的出水懸浮物可在5毫克/升以下。
『伍』 多介質過濾器的原理
多介質過濾器是利用一種或幾種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把濁度較高的水通過一定厚度的粒狀或非粒材料,從而有效的除去懸浮雜質使水澄清的過程,常用的濾料有石英砂,無煙煤,錳砂等,主要用於水處理除濁,軟化水,純水的前級預處理等,出水濁度可達3度以下。
床的頂層由最輕和最粗品級的材料組成,而最重和最細品級的材料放在床的低部。其原理為按深度過濾——水中較大的顆粒在頂層被去除,較小的顆粒在過濾器介質的較深處被去除。從而使水質達到粗過濾後的標准。
設備是壓力式的,其原理是當原水自上而下通過濾料時,水中懸浮物由於吸附和機械阻流作用被濾層表面截留下來。
當水流進濾層中間時,由於濾料層中的砂粒排列的更緊密,使水中微粒有更多的機會與砂粒碰撞,於是水中凝絮物、懸浮物和砂粒表面相互粘附,水中雜質截留在濾料層中,從而得到澄清的水質。經過濾後的出水懸浮物可在5毫克/升以下。
(5)介質過濾除菌機理擴展閱讀:
一、特點
1、多孔介質過濾器廣泛用於水處理的工藝中,可以單獨使用,但多數是做為水質深度處理(交換樹脂、電滲析、反滲透)的預過濾。
2、多介質過濾器是常用的水質深度凈化的預處理裝置,可根據工藝要求填加不同的濾料。
3、多介質過濾器材質可採用玻璃鋼、A3鋼防腐或襯膠、全不銹鋼。操作方式有全自動和手動兩種形式,自動控制是採用美國進口的自動控制器及氣、液動閥控制,操作簡便易於維護保養,在各行各業水處理工藝的前處理裝置得到廣泛的應用。
4、多介質過濾器(含雙濾料過濾器)的過濾材料應有足夠的化學穩定性,各介質的相對密度和粒徑應有一定差別,由無煙煤與石英砂組成的雙層濾料過濾器所用的無煙煤相對密度為1.4—1.6,粒徑為0.8—1.8mm,石英砂相對密度為2.6—2.65,粒徑為0.5—1.2mm。
3層濾料過濾器除了以上兩種濾料外還可以用錳砂、磁鐵礦之類的重質礦石,其相對密度為4.7—5.0,粒徑為0.5—4mm。
二、注意事項
(1)要求出水槽與濾板的平行允差不大於2 mm。
(2)濾板的水平度及不平度均小於±1.5 mm。濾板的結構,採用整體加工最優。當筒體直徑較大時,或受原材料、運輸等方面制約時,也可採用兩瓣拼接成形。
(3)對濾板和筒體各接合部位的合理處理,對空氣反洗環節尤為重要。
①為消除因濾板加工和筒體卷制等方面誤差造成的濾板和筒體的徑向間隙,一般採用圓弧環板逐段焊接。接觸部位必需採用滿焊。
②中心管道和濾板的徑向間隙處理方法同上。
備註:上述措施,確保了過濾和反洗只能通過濾帽或排管間隙連通。同時,也就保證了反洗和過濾通道的分布均勻性。
(4)濾板上加工的通孔,徑向誤差為±1.5 mm。濾帽導桿和濾板通孔之間配合尺寸的增大,不利於濾帽的安裝或固定。通孔的加工必須採用機械設備。
(5)濾帽的材質,尼龍最佳,ABS次之。因上部添加的濾料,對濾帽的擠壓負荷極大,要求強度要高,以避免變形。濾帽與濾板的接觸面(上、下表面)需加彈性橡膠墊。
『陸』 介質過濾除菌的機理是什麼
1、慣性碰撞-滯留作用
2、阻攔滯留作用
3、布朗擴散作用
4、重力沉降作用
5、靜電吸附作用
6、篩分作用
『柒』 過濾的機理有哪些,哪些因素會影響過濾效果
濾過機理與影響因素有哪些:
1.濾過機理
(1)介質濾過與濾器有關
①專表面(篩析)截留作屬用:
② 深層截流作用:沉積粒子形成架橋。
(2) 濾餅濾過:聚集在濾過介質上的固體粒子層起攔截作用。
2.濾過的影響因素
由Poiseuille公式:V = Pπγ4t/8ηl可知:
(1)操作壓力越大,濾速越快,故常採用加壓或減壓濾過法
(2)濾液粘度大則濾速慢,故採用保溫濾過。
(3)濾材中毛細管半徑越小濾過阻力越大,常採用活性炭打底(濾餅)減少阻力。
(4)濾速與濾層厚度成反比,濾餅量越厚,阻力越大。採用預濾過方式減少濾渣厚度。
提高濾過效率,使用助濾劑。
常用的助濾劑有:紙漿、硅藻土、滑石粉、活性碳等。
助濾劑的加入方法:①先在濾材上鋪上一層助濾劑,然後開始過濾。②將助濾劑混入待濾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