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大神,有誰知道關於反滲透膜的相關數據,比如所需壓強,每小時出水量等等或者有相關計算公式更好。求
A=`Q_g/q`
式中`Q_g`--供水流量g/s;
q--膜的平均透水率g/`cm^2`·s,可按下式計算:
q=`K_w`(Δp-Δπ)
式中`K_w`--膜的水滲透系數,g/`cm^2`·s·MPa;
Δp--供水壓力與淡水壓力的差值,MPa;
Δπ--供水與淡水的滲透壓力差,MPa。實際使用的工作壓力一般比滲透壓大3~10倍。
壓強計算公式
嚴格的推導證明可見於各版本《流體力學》或水力學。我這里簡易證明如下:在靜止的液體中,任取一個底面為正方形(正方形與水平面平行),高為深度的液柱進行受力分析。作用於液柱上的力有液柱的重力 G =密度*g*h*S ,方向鉛直向下;作用在液柱表面的大氣壓力 Fo=PoS,方向鉛直向下;作用在液柱底面的液體壓力 F=P*S,方向鉛直向上;作用液柱的四個側面上的壓力都是水平方向的,兩兩自相平衡。 作用在液柱鉛直方向上有 向下的重力 G 、向下大氣壓力 Fo,向上的水壓力 F,因為在鉛直方向受力也是平衡的,所以 F=Fo+G,即
P*S = PoS+ 密度*g*h*S,約去S得 P = Po+ 密度*g*h 。如果不計大氣壓力,只計液體本身產生的壓強,則 P = 密度*g*h
② 透水率K值計算公式
岩石地基的防滲標准採用鑽孔壓水試驗成果來表示,壓水試驗成果又以透水率K來表示。單位是呂榮(Lu)
定義是:壓水p為1MPa時,每米試段長度L(m)每分鍾注入水量Q(L/min)為1L時,稱為1Lu,
計算公式:K=Q/(p·L)
國內外岩石地基工程防滲標准一般在1~5Lu,特殊情況高標准可達0.5Lu,低標准為10Lu。
地基土的防滲標准多採用滲透系數(H,單位cm/s)表述,防滲標准一般要求滲透系數降低到10^(-4)cm/s量級以下。
由於注漿工程多採用鑽孔壓水試驗成果表示,滲透系數與滲透率之間的關系可估算:H=K×1.5×10^(-5) 。
③ ro制水機反滲透出水率計算公式
100%-系統產水量/系統進水量(出水量+排水量)就是出水率或者叫做水利用率
④ 反滲透產水率如何算出
簡單的說就是您的產水量除以進水量 算百分比啦
⑤ 反滲透出水率怎麼算一噸的是每小時出水一噸么謝謝
反滲透純水機
規格標稱一般按制水能力標注,比如50G,100G,200G,400G等等。(G為
加侖
——體專積單位,1G=3.785升。在此屬指每24小時產水量)。據此可以算得300G標稱的反滲透純水機每天即可產水一噸多點,在
家用機
和
商用機
類一般如此標注。
你講的每小時出水一噸的機器一般應算作
工程機
,工程機制水能力都比較大,每天制水在幾十噸,有的甚至幾百噸,多使用在
大型工程
或工廠中。
⑥ 滲透系數和透水率的區別
一、表達是不同
1、滲透系數:表達式為:κ=kρg/η,式中k為孔隙介質的滲透率。
2、透水率:q=Q/(p·L),壓水試驗成果又以透水率q來表示。單位是呂榮(Lu)。
二、性質不同
1、滲透系數:為單位水力梯度下的單位流量,表示流體通過孔隙骨架的難易程度,滲透系數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強。
2、透水率:壓水p為1MPa時,每米試段長度L(m)每分鍾注入水量Q(L/min)為1L時,稱為1Lu。
(6)反滲透透水率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滲透系數的計算方法:
滲透系數K是綜合反映土體滲透能力的一個指標,其數值的正確確定對滲透計算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影響滲透系數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決於土體顆粒的形狀、大小、不均勻系數和水的粘滯性等;
要建立計算滲透系數k的精確理論公式比較困難,通常可通過試驗方法,包括實驗室測定法和現場測定法或經驗估演算法來確定k值。
⑦ 透水率怎麼計算
θ=V/Δh (1/s)
V=Q/A (cm/s)
Q 為單位時間流量,A 為織物透水面積
Δh 為上下水頭差
國標一般提 滲透系數 ,ASTM 標准一般提 透水率
都要考慮 溫度修正系數, 國標參考 GB/T15789-2005 ASTM 參考 ASTM D4491
⑧ 求知識啊啊:水文地質勘測報告中透水率與滲透率的單位問題
這個透水率是不是指的是單位涌水量的意思,是指單井出水量的指標,一般用於評價區域水資源量
搞錯了,指的是導水系數,對應的是承壓含水層的滲透性,就是滲透系數乘以承壓含水層的厚度,所以是平方米
⑨ 土工布或織物的透水率計算公式
計算
當使用儲水罐供水時對於每個水力梯度和法向壓力使用下面等式計算每塊試樣在的平面
內水流量壓力梯度
壓力梯度
式中壓力梯度一定的壓力和水力梯度下單位寬度的平面內水流量
水溫修正系數見附錄
收集的水的體積平均值
試樣寬度
時間
當直接測量水流量時平面內水流量壓力梯度由下試計算
壓力梯度
式中流量
以兩位有效數字表示平面內水流量壓力梯度
當由自來水供水時水溫在之間進行溫度修正否則只註明不修正
對使用兩個水力梯度的試驗結果以平面內水流量對法向壓力的曲線表示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