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edi最新動態

edi最新動態

發布時間:2023-02-16 17:08:53

Ⅰ 電子商務是什麼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客戶端/服務端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各國政府、學者、企業界人士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對電子商務參與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電子商務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等。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電子商務」,「電子」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手段,而「商務」才是是核心的目的,一切的手段都是為了達成目的而產生的。而電子商務師就是利用計算機的技術、網路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來進行相關工作的人員。
電子商務是以網路通信技術進行的商務活動。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對電子商務參與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
電子商務即使在各國或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定義,但其關鍵依然是依靠著電子設備和網路技術進行的商業模式,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它已不僅僅包括其購物的主要內涵,還應包括了物流配送等附帶服務等。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路營銷、在線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外聯網、電子郵件、資料庫、電子目錄和行動電話。
首先將電子商務劃分為廣義和狹義的電子商務。廣義的電子商務定義為,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活動;狹義電子商務定義為,主要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電子商務的概念,電子商務都涵蓋了兩個方面:一是離不開互聯網這個平台,沒有了網路,就稱不上為電子商務;二是通過互聯網完成的是一種商務活動。
狹義上講,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簡稱EC)是指:通過使用互聯網等電子工具(這些工具包括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移動通信等)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商務貿易活動。是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所進行的各種商務活動,包括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廣告商、消費者、中介商等有關各方行為的總和。人們一般理解的電子商務是指狹義上的電子商務。
廣義上講,電子商務一詞源自Electronic Business,就是通過電子手段進行的商業事務活動。通過使用互聯網等電子工具,使公司內部、供應商、客戶和合作夥伴之間,利用電子業務共享信息,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電子化,配合企業內部的電子化生產管理系統,提高企業的生產、庫存、流通和資金等各個環節的效率。
聯合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是:採用電子形式開展商務活動,它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他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商務信息,並管理和完成在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
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電子化、數字化和網路化,商務化的整個商務過程。
電子商務是以商務活動為主體,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以電子化方式為手段,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所進行的商務活動交易過程。
Commerce(E-Commerce)的概念,到了1997年,該公司又提出了Electronic Business(E-Business)的概念。E-Commerce集中於電子交易,強調企業與外部的交易與合作,而E-Business則把涵蓋范圍擴大了很多。廣義上指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狹義上指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的活動。

構成要素
四要素:商城、消費者、產品、物流。
⒈買賣:各大網路平台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同時促使更多商家的入駐。
⒉合作:與物流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提供最終保障,這是電商運營的硬性條件之一。
⒊服務:電商三要素之一的物流主要是為消費者提供購買服務,從而實現再一次的交易。

關聯對象
電子商務的形成與交易離不開以下四方面的關系:
一、交易平台
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以下簡稱第三方交易平台)是指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為交易雙方或多方提供交易撮合及相關服務的信息網路系統總和。
二、平台經營者
第三方交易平台經營者(以下簡稱平台經營者)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並領取營業執照,從事第三方交易平台運營並為交易雙方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三、站內經營者
第三方交易平台站內經營者(以下簡稱站內經營者)是指在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上從事交易及有關服務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四、支付系統
支付系統(Payment System)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務的中介機構和實現支付指令傳送及資金清算的專業技術手段共同組成,用以實現債權債務清償及資金轉移的一種金融安排,有時也稱為清算系統(Clear System)。
電子商務,有門戶網站經營比較完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

存在價值
電子商務存在價值就是讓消費者通過網路在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節省了客戶與企業的時間和空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別對於工作忙碌的上班族,也大量節省了其寶貴時間。在消費者信息多元化的21世紀,可以通過足不出戶的網路渠道,如網路微購、淘寶、新蛋等了解本地商場商品信息,然後再享受現場購物樂趣,已經成為消費者習慣,方便消費者需求。

移動電商
移動電子商務就是利用手機、PDA及掌上電腦等無線終端進行的B2B、B2C或C2C的電子商務。它將網際網路、移動通信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及其他信息處理技術完美的結合,使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隨時隨地、線上線下的購物與交易、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交易活動、商務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等。
移動電子商務是在無線傳輸技術高度發達的情況下產生的,比如經常提到的3G技術,技術移動電子商務的載體。除此之外,Wifi和Wapi技術,也是無線電子商務的選項之一。及時利用手機快速召開電話會議的行動電話會議解決方案;藉助3G/wifi網路體驗全新概念的移動會議,在會議的同時隨時利用手機來管理會議,最大限度地提高您的工作效率。

第二人生
虛擬世界是電子商務的一個非常有趣的模式。它是用戶自定義的世界,人們可以在裡面互動、娛樂和做生意,可在虛擬世界中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最有名的虛擬世界是第二人生。
營銷方式:
服務營銷、體驗營銷、知識營銷、情感營銷、體驗式微營銷、教育營銷、差異化營銷、直銷、網路營銷、搜索營銷等。

Ⅱ 物流技術有哪些

現代物流技術包括哪些內容?
1、條形碼技術,包括一維碼、二維碼技術;

2、射頻卡技術,也叫RFID技術;

3、網路通訊技術:包括有線、無線、區域網、VPN、移動網路技術等;通訊方式上還分同步、非同步兩種;還分實時、不實時兩種;

4、信息系統:通訊軟體、業務系統、結算系統、客戶關系系統、績效業績和評估系統;

5、資料庫技術:分布式資料庫、集中管理式資料庫、數據倉庫;6、輸運和車輛跟蹤以及地理信息系統導航系統:GPS、GIS等;

7、自動控制和通訊調度系統:各種WCS、組態軟體等;

8、溫控和調節、消防和安防報警、通風換氣、照明控制系統等等。
列舉現代物流技術有哪些
GPS全球定位技術!GIS全球地理信息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RFID無線射頻標簽技術!大型數據處理的雲計算!自動化倉庫和自動化搬運系統!IMS信息管理技術!
現代物流中應用了哪些物流新技術?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普及,物流技術中綜合了許多現代技術,如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換)、BarCode(條碼)等等。

一、條碼技術及應用

條碼技術是在計算機的應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它是為實現對信息的自動掃描而設計的。它是實現快速、准確而可靠地採集數據的有效手段。條碼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數據錄入和數據採集的「瓶頸」問題,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供應鏈管理中條碼技術的應用模型見圖1。

條碼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對物流中的物品進行標識和描述的方法,藉助自動識別技術、POS系統、EDI等現代技術手段,企業可以隨時了解有關產品在供應鏈上的位置,並即時作出反應。當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興起的ECR、QR、自動連續補貨(ACEP)等供應鏈管理策略,都離不開條碼技術的應用。條碼是實現POS系統、EDI、浮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技術基礎,是物流管理現代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物流條碼是條碼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在國際范圍內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碼標識體系,而且為貿易環節提供了通用語言,為EDI和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因此,物流條碼標准化在推動各行業信息化、現代化建設進程和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物流條碼的標准體系包括碼制標准和應用標准。

1.碼制標准

這三種條碼是物流條碼中常用的碼制,它們的具體應用在實際中又有所不同。一般說來,通用商品條碼用在單個大件商品的包裝箱上;交插二五條碼可用於定量儲運單元的包裝箱,ITF14和ITF6附加代碼共同使用也可以用於變數儲運單元;貿易單元128條碼的使用是物流條碼實施的關鍵,它能夠標識貿易單元的信息,如產品批號、數量、規格、生產日期、有效期、交貨地等。

2.應用標准:位置碼,儲運單元條碼,條碼應用標識

《EAN位置碼》提供了國際共同認可的標識團體和位置的標准,也正在逐漸用於標識交貨地點和起運地點,成為EDI實施的關鍵。《儲運單元條碼》國家標准起到了對貨物儲運過程中物流條碼的規范作用及實際應用中具有標識貨運單元的功能,是物流條碼標准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應用標准。《條碼應用標識》是商品統一條碼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填補了其他EAN/UCC標准遺留的空白,它將物流和信息流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聯接條碼與EDI的紐帶。

條碼技術在倉儲配送業中的應用

倉儲配送是產品流通的重要環節。以美國最大的百貨公司-沃爾瑪為例,該公司在全美有25個規模很大的配送中心,一個配送中心要為100多家零售店服務,日處理量約為20多萬個紙箱。每個配送中心分三個區域:收貨區、揀貨區、發貨區。在收貨區,一般用叉車卸貨。先把貨堆放到暫存區,工人用手持式掃描器分別識別運單上和貨物上的條碼,確認匹配無誤才能進一步處理,有的要入庫,有的則要直接送到發貨區,稱作直通作業以節省時間和空間。在揀貨區,計算機在夜班列印出隔天需要向零售店發運的紙箱的條碼標簽。白天,揀貨員拿一疊標簽打開一隻只空箱,在空箱上貼上條碼標簽,然後用手持式掃描器識讀。根據標簽上的信息,計算機隨即發出揀貨指令。在貨架的每個貨位上都有指示燈,表示那裡需要揀貨以及揀貨的數量。當揀貨員完成該貨位的揀貨作業後,按一下「完成」按紐,計算機就可以更新其資料庫。裝滿貨品的紙箱經封箱後運到自動分揀機,在全方位掃描器識別紙箱上的條碼後,計算機指令撥叉機構把紙箱撥入相應的裝車線,以便集中裝車運往指定的零售店。

在國內,條......
物流公司都有哪些主要技術?
物流最主要的還是速度和服務,速度當然就是指收送貨的速度,就要求在人員和車輛的配備上要完善,服務就有很多方面了,包括業務范圍是否廣泛,倉儲,裝卸等等,再就是服務態度
物流技術包括哪些內容
物流技術是指物流活動中所採用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面的理論、方法,以及設施、設備、裝置與工藝的總稱。物流技術概括為硬技術和軟技術兩個方面。物流硬技術是指組織物資實物流動所涉及的各種機械設備、運輸工具、站場設施及服務於物流的電子計算機、通信網路設備等方面的技術。物流軟技術是指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統而使用的系統工程技術、價值工程技術、配送技術等。

物流技術-簡介 物流技術1、零庫存技術

零庫存技術是指在生產和流通領域按照JIT 組織物資供應,使整個過程庫存最小化的技術的總稱。

2、條形碼自動識別技術

條形碼是利用光電掃描閱讀設備來實現數據輸入計算機的一種代碼。條形碼自動識別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基礎的一項綜合性科學技術,是信息數據自動識別、輸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的成本低,適於大量需求且數據不必更改的場所。

3、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起走向成熟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它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以達到識別目的並交換數據。主要設備包括射頻卡和讀寫器。

4、集裝單元化技術

集裝單元化技術是指使「靜態」的貨物變為「動態」的貨物,主要有集裝箱和托盤。

5、電子數據交換

電子數據交換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准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路傳輸,在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由於使用EDI能有效的減少直到最終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紙面單證,因而EDI 也被俗稱為「無紙交易」。

6、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一種以空中衛星為基礎的高精度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它主要用於船舶和飛機的導航、對地面目標的精確定時和精密定位、地面及空中交通管制、空間與地面災害監測等。GPS以其全球性、實時性、全天候、連續、快速、高精度的特點,在物流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GPS在物流供應鏈管理中主要用於汽車自定位、跟蹤調度、陸地救援;用於內河、遠洋船隊最佳航程、安全航線的測定,航向的實時調度、監測及水上救援。

物流技術7、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是20世紀60 年代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的地理學研究新成果,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產物,它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地提供多種空間的動態的地理信息的計算機技術系統。GIS的基本功能是將表格型數據轉化為地理圖形顯示,然後對顯示結果瀏覽、操作和分析。GIS在物流領域主要是利用它的強大的地理數據功能來完善物流分析技術。完整的GIS 分析軟體集成了車輛路線模型、最短路徑模型、網路物流模型、分配 *** 模型和設施定位模型等。
現代物流中用到的先進技術有哪些
物流業無非就是要提高管理技術和裝備,這是一個概念的東西,只要你想的到,就可以拓展.先進的東西不一定是高科技,也可以是思想.

物流管理技術和裝備的先進性貼現在適用范圍和使用性,范圍越廣,使用率越高,完成目標管理就越接近實戰,越能體現他的價值.

比如說RFID技術,可實現遠程查詢及圖形化管理,對某些物品出入量、庫存、庫位等關鍵指標進行可視化監控,加強了對物品入庫、存放、調撥、出庫、盤點、移位、揀選、發貨等各個環節的規范化管理,使定位、決策在「點擊之間」。工作人員可以一邊用掃碼機進行掃碼,一邊終端就可直接查詢。

還有在運送的過程中安裝GPS系統:建設高效物流運行體系,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給每輛送貨車安裝GPS系統,在有效掌握車輛運行情況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客戶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戶服務水平。通過GPS系統查找新增客戶位置等功能。

建立網路倉庫:「網路倉庫」與製造企業的銷售網路相連,製造企業根據客戶需求,可便捷的下訂單,及時提供倉庫里的庫存數量、貨物品種、型號和出自哪個工廠等信息。通過「網路倉庫」這個信息平台,快運為製造企業提供良好的庫存管理服務,大大節省了飢戶的管理成本和運輸成本等問題。
常用的物流技術有哪些?
物流技術是與實現物流活動全過程緊密相關的,物流技術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物流活動各項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實現。主要常用技術有: A、運輸技術 運輸工具朝著多樣化、高速化、大型化和專用化方向發展,對節能環保要求嚴格。鐵路運輸發展重載、高速、大密度行車技術。一些和企業生產關系密切的載重汽車其發展方向是大型化、專用化,同時為了卸貨和裝貨方便,有低貨台汽車以及帶有各種附帶裝卸裝置的貨車等,另外大型超音速飛機、大型油輪等。 B、庫存技術庫存是由單純保管存儲發展成的對物流的調節、緩沖。現代化倉庫已成為促進各物流環節平衡運轉的物流集散中心。倉庫結構的代表性變化是高度自動化的保管和搬運結合成一體的高層貨架系統,貨架可以達30-40米高,具有20-30萬個貨標,同計算機進行集中控制,自動進行存取作業。貨架的結構各式各樣,目前還發展了小型自動倉庫,如回轉貨架倉庫,可以更靈活地布置,方便生產,可用計算機實行聯網控制,實現高度自動化。倉庫的形式還有重力貨架式,以及其它形式。 作為物流中心,大量物資要在這里分類、揀選、配送,因此,高速自動分揀系統也得到了發展。 C、裝卸技術裝卸連結保管與運輸,具有勞動密集型、作業發生次數多的特點。因此,推行機械化以減輕繁重的體力勞動非常必要。由於裝卸作業的復雜性,裝卸技術和相應的設備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使用最為普遍的是各式各樣的叉車、吊車(包括行吊、汽車吊等)以及散料裝卸機械等。 D、包裝技術包裝技術是指使用包裝設備並運用一定的包裝方法,將包裝材料附著於物流對象,使其更便於物流作業。對其研究主要包括包裝設備、包裝方法和包裝材料三部分。 包裝材料常常是包裝改革的新內容,新材料往往導致新的包裝形式與包裝方法的出現。對於包裝材料的要求是:比重輕,機械適應性好;質量穩定,不易腐蝕和生銹,本身清潔;能大量生產便於加工;價格低廉。目前常用的包福材料有紙與紙製品、纖維製品、塑料製品、金屬製品以及防震材料等。包裝還涉及防震、防潮、防水、防銹、防蟲和防鼠等技術。 E、集裝箱化技術集裝箱化是指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和器具,把經過包裝或未經包裝的物流對象整齊地匯集成一個便於裝卸搬運的作業單元,這個作業單元在整個物流過程中保持一定的形狀,以集裝單元來組織物流的裝卸搬運、庫存、運輸等物流活動的作業方式稱為集裝箱化作業。 裝卸技術集裝箱化技術就是物流管理硬技術(設備、器具等)與軟技術(為完成裝卸搬運、儲存、運輸等作業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等)的有機結合。它的出現,使傳統的包裝方式和裝卸搬運工具發生了根本變革。集裝箱本身就成為包裝物和運輸器具。這被稱為物流史上的一次革命 。之所以被 稱為是一次「革命」,與其在整個物流作業中的作業是分不開的。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物流的裝卸搬運出現的頻率大於其他作業環節,所需要的時間多,勞動強度大,占整個物流費用比重大。採用集裝單元化技術使物流的儲運單元與機械等裝卸搬運手段的標准能互相一致,從而把裝卸搬運勞動強度減少到最低限度,便於實現機械化作業,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物流費用,實現物料搬運機械化和標准化。貨物從始發地就採用集裝單元形式,不管途中經過怎樣復雜的轉運過程,都不會打亂集裝單元物流的原狀,直到終點。這樣便很大精度上減少了轉載作業,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在儲存作業中,採用集裝箱化技術有利於倉庫作業機械化,提高庫容利用率,便於清點,減少破損和污染,提高保管質量,提高搬運靈活性,加速物流周轉,降低物流費用。 F、物流信息技術物流信息技術是物流現代化極為重要的領域之一,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
現在的物流新技術有那些? 求幫助 20分
條碼技術

條碼技術(BarCode)廣泛應用於商業、郵政、圖書管理、倉儲、工業生產過程式控制制、交通等領域,它是在計算機應用中產生並發展起來的,具有輸入快、准確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強等優點。條碼是實現POS系統、EDI、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技術基礎,是物流管理現代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EDI技術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通過電子方式,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的報文數據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與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

RFID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來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污染等惡劣的環境,可以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長距射頻產品多用於交通上,識別距離可達幾十米,如自動收費或識別車輛身份等。

GIS技術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地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是一種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其基本功能是將表格型數據(無論它來自資料庫、電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輸入)轉換為地理圖形顯示,然後對顯示結果瀏覽、操作和分析。其顯示範圍可以從洲際地圖到非常詳細的街區地圖,顯示對象包括人口、銷售情況、運輸線路和其它內容。

GPS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GPS在物流領域可以應用於汽車自定位、跟蹤調度。

自動控制系統

通常,自動化倉儲物流系統軟體由兩部分組成:倉庫管理系統(WMS)、倉庫設備控制系統(WCS)。自動倉儲系統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最上層是WMS,負責倉儲業務邏輯的處理;最下層是具體的物流設備,如巷道堆垛機、AGV系統等;WCS位於WMS與物流設備之間的中間層,負責協調、調度底層的各種物流設備,使底層物流設備可以執行倉儲系統的業務流程,並且這個過程完全是按照程序預先設定的流程執行的。

ITS技術

智能交通系統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智能交通系統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感測技術、電子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於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而建立起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准確、高效的綜合運輸和管理系統。

Ⅲ 電子商務發展歷程

電子商務發展歷程

由於國際互聯網逐漸成為全球通信與交易的媒體,全球上網用戶呈級數增長趨勢,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點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應用條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餓電子商務發展歷程,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電子商務的產生

電子商務最早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大規模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其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的經濟在生產、分配、消費各個領域發生的一體化趨勢。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跨國公司的發展,使國際范圍內的商務活動變得頻繁,而且使國際貿易成為了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全球化促使人們尋找合適的方式來滿足這種商務活動,電子商務由此應運而生,並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這場革命中的重要力量,在國際商務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發展、普及和廣泛應用

近30年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低,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為電子商務的應用提供了基礎。

由於國際互聯網逐漸成為全球通信與交易的媒體,全球上網用戶呈級數增長趨勢,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點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應用條件。

3、信用卡和電子金融的普及應用

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優點而成為人們消費支付的重要手段,並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計算機網路支付與結算系統,使「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成為可能,同時也成為電子商務中網上支付的重要手段。

各大銀行也都看到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紛紛推出了支持在線交易的電子金融服務,在安全技術的保障下,電子銀行的發展解決了商務活動中的支付問題,成為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強大動力。

4、電子安全交易協議的制定和安全技術的發展

1997年5月31日,由美國VISA和Mastercard國際組織等聯合指定的電子安全交易協議(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 Protocol,SET)出台,該協議得到了大多數廠商的認可和支持,為在網路上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安全環境。

計算機和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為電子商務的開展提供了技術和安全保障,這些技術包括HTML、XML、資料庫技術、動態網頁技術、SSL協議、SET協議、加密技術、防火牆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等。

5、政府的支持與推動

自1997年歐盟發布了歐洲電子商務協議,美國隨後發布《全球電子商務綱要》以後,電子商務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許多國家的政府開始嘗試「網上采購」,這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為電子商務制定法律規范和技術標准,這就保障了電子商務的合法進行和長遠發展。

二、電子商務的發展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處理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一般研究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兩個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基於EDI的電子商務階段和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階段。

1、基於EDI的電子商務

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人們利用電子通信的方式進行貿易活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早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就開始了用電報發送商務文件;到了20世紀70年代人們又普遍採用方便、快捷的傳真機來替代電報,但是由於傳真文件是通過紙面列印來傳遞和管理信息的,不能將信息直接轉入到信息系統中,因此人們開始採用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術,這就是電子商務的雛形。

EDI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產生於美國,當時的貿易商們在使用計算機處理各類商務文件的時候發現,由人工輸入到一台計算機中的數據70%是來源於另一台計算機輸出的文件,由於過多的人為因素,影響了數據的准確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們開始嘗試在貿易夥伴之間的計算機上進行數據自動交換,這促使EDI應運而生。

EDI是將業務文件按一個公認的標准從一台計算機傳輸到另一台計算機上去的電子傳輸方法。由於EDI大大減少了紙張票據的作用,因此,人們也形象地將它稱為「無紙貿易」或「無紙交易」。從普通商場的電子收款機、POS(銷售點實時管理系統)、EOS(電子訂貨系統)和MIS(管理信息系統),到跨越不同國家、不同企業的EDI,數據信息的控制處理越來越准確和有效,同時大量事務處理工作也趨向標准化。

從技術上講,EDI包括硬體與軟體兩大部分。硬體主要是計算機網路、軟體包括計算機軟體和EDI標准。

從硬體方面講,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數EDI都不通過Internet,而是通過租用專用網路實現的,這類專用的網路被稱為增值網(Value Added Network,VAN),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考慮到安全問題。但隨著Internet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作為一個費用更低、覆蓋面更廣、服務更好的系統,已表現出替代VAN而成為EDI的硬體載體的趨勢,因此也有人把通過Internet實現的EDI直接稱為Internet EDI。

從軟體方面看,EDI所需要的軟體主要是將用戶資料庫系統中的信息,翻譯成EDI的標准格式以供傳輸交換。由於不同行業的企業是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來規定資料庫的信息格式的,因此,當需要發送EDI文件時,從企業專有資料庫中提取的信息,必須把它翻譯成EDI的標准格式才能進行傳輸,這時就需要相關的EDI軟體來幫忙了。

2、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

由於使用VAN的費用很高,僅大型企業才有可能使用,限制了基於EDI的電子商務應用范圍的擴大,而促使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Internet的飛速發展。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國際互聯網(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普通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從信息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工具。從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聯網之外的商業貿易活動正式進入到這個王國,從而使電子商務成為互聯網應用的最大熱點。

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活動完全擺脫了傳統商務活動的時空限制,使商務的運行和發展更加趨於靈活、實時和全球化。

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發展非常迅速,它比基於EDI的電子商務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成本低:因為Internet是覆蓋全球的開放性網路,任何人通過接入Internet來進行商務活動的成本比傳統的VAN成本要低很多。

(2)覆蓋廣:Internet覆蓋全球,基於Internet的應用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用戶通過接入Internet就可以方便地與貿易夥伴進行商務信息的溝通和傳遞。

(3)功能全:因為Internet可以提供許多不同的應用,有著相當豐富的資源,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可以支持不同類型的用戶實現不同層次的商務目標,如建立商務網站、發布商情信息、在線商務洽談和建立虛擬商城等。

(4)更靈活: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可以靈活地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如針對不同年齡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界面,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不同的語言顯示。

三、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自從20世紀90年代電子商務概念引入我國之後,在我國政府及信息化主管部門的指引下,電子商務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認識電子商務階段(1990—1993)

我國20世紀90年代開始開展EDI的電子商務應用,從1990年開始,國家計委、科委將EDI列入「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991年9月由國務院電子信息系統推廣應用辦公室牽頭,會同國家計委、科委、外經貿部等8個部委局,發起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同年10月成立「中國EDIFACT委員會」並參加亞洲EDIFACT理事會。我國政府、商貿企業以及金融界認識到電子商務可以使商務交易過程更加快捷、高效、成本更低,肯定了電子商務是一種全新的商務模式。

2、廣泛關注電子商務階段(1993—1998)

在這一階段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迅猛發展,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重視,我國也掀起了電子商務熱潮。從1994年起,我國部分企業開始涉足電子商務,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以現代信息網路為依託的中國商品交易中心(CCEC)、中國商品訂貨系統(CGOS)等電子商務系統也陸續投入運營;1995年,中國互聯網開始商業化;1996年6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骨幹網(CHINANET)工程建成開通;1997年6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完成組建,開始行使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職能;1998年3月6日,我國國內第一筆Internet網上電子商務交易成功;1998年10月,國家經貿委與信息產業部聯合宣布啟動了以電子貿易為主要內容的「金貿工程」,這是一項推廣網路化應用、開發電子商務在經貿流通領域的大型應用試點工程。因而,1998年甚至被稱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年。政府、商家和消費者都意識到,電子商務的興起,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如何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是政府、商家和消費者共同考慮的問題。發展電子商務需要政府的推動和企業的積極參與,一是要有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政府對此給與了高度的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金關」等一系列「金字工程」;二是要有安全可靠的保障措施,需要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三是要克服文化障礙,提高消費者的網上購物意識。

3、電子商務應用發展階段(1999年至今)

在這個階段中,國家信息主管部門開始研究制定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有關政策法規,啟動政府上網工程,成立國家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開展多項電子商務示範工程,為實現政府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安全保證,為在法律法規、標准規范、支付、安全可靠和信息設施等方面總結經驗,逐步推廣應用。同時,企業的電子商務蓬勃發展,1999年3月阿里巴巴網站誕生;同年5月8848網站推出並成為當年國內最具影響力的B2C網站;2000年6月,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成立,專為金融業務各種認證需求提供書證服務。2001年,我國正式啟動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國家信息安全應用示範工程」。2005年,電子商務爆發出迅猛增長的活力。2005年初國務院2號文件的發布,為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電子簽名法》的實施和《電子支付指引》的頒布,進一步從法律和政策層面為電子商務的發展保駕護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興起,帶動了網上支付的普及,為電子商務應用提供了保障;B2B市場持續快速發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逐漸成為主要動力;B2C市場盡管略顯平淡,但互聯網用戶人數突破一億大關為B2C業務的平穩增長奠定了堅實的用戶基礎;C2C市場則由於淘寶網和易趣網的雙雄對立,以及騰訊和當當的進入,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2005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電子商務年」。

【拓展】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B2B

概念B2B主要是針對企業內部以及企業(B)與上下游協力廠商(B)之間的資訊整合,並在互聯網上進行的企業與企業間交易。藉由企業內部網(Intranet)建構資訊流通的基礎,及外部網路(Extranet)結合產業的上中下游廠商,達到供應鏈(SCM)的整合。因此透過B2B的商業模式,不僅可以簡化企業內部資訊流通的成本,更可使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流程更快速、更減少成本的耗損。

B2B運作

階段(1)—就是讓整個企業與企業間的'「供應鏈」與「配銷商」管理自動化,透過Internet,不但節省成本增加效率,更有開發新市場的機會,企業間商業交易資訊交換,如采購單、商業發票及確認通知等。

階段(1)→(2)這類資料交換的協定稱之為電子資料交換(EDI),其運作方式是將電子表格的每一個欄位,以一對一的方式,對應於商業交易書面表格中的每一部分,就像所有的采購單及交易記錄都記錄在資料庫中。

階段(3)—電子資金轉移,如銀行與其往來企業間資金的自動轉帳。

階段(4)—所有的出貨需求在經過資料庫處里後會自動完成物流配送的要求。

典型代表:阿里巴巴

B2C

概念

B2C就是企業透過網路銷售產品或服務給個人消費者。企業廠商直接將產品或服務推上網路,並提供充足資訊與便利的介面吸引消費者選購,這也是目前一般最常見的作業方式,例如網路購物、證券公司網路下單作業、一般網站的資料查詢作業等等,都是屬於企業直接接觸顧客的作業方式。可成以下四種經營的模式:

入口網站(Portal): ex、 Yahoo!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ies):虛擬社群的著眼點都在顧客的需求上,有三個特質—專注於買方消費者而非賣方、良好的信任關系、創新與風險承擔。交易聚合(Transaction Aggregators):電子商務即是買賣。廣告網路(Advertising Network)。

B2C運作

階段(1)—使用者透過入口網站找尋到特定的目的網站後,會接收來自目的社群網站(或稱店家)的商品資料。

階段(2)—在B2C的運作模式中,使用者通常會將個人資料交給店家,而店家會將使用者資料加以儲存,以利未來的行銷依據,當使用者要在某店家消費時會輸入訂單資料及付款資料。

階段(3),將您的電子認證資料、訂單資料及付款資料一並送到商店端的交易平台,店家保留訂單資訊,其他的送到認證。

階段(4)的收單銀行去請求授權,並完成認證。階段(5)—完成認證後,店家將資料傳送到物流平台,最後完成物流的配送。

B2Q

概念

B2Q(企業網購引入質量控制),英文:Enterprise online shopping introcequality control,交易雙方網上先簽意向交易合同,簽單後根據買方需要可引進公正的第三方(驗貨、驗廠、設備調試工程師)進行商品品質檢驗及售後服務。[1]

C2B

B2C與C2B比較構面

B2C C2B

商品來源 商家提供 所有網友、小商家

產品線 特定或有限 多樣化

產品線深度 不錯 非常多樣化

欺偽 不多 有時發生

商品運送 不錯 品質不一

產品保證 不錯 需要規則提升

服務品質 依商家性質 由賣方提供

C2B模式更具革命性,它將商品的主導權和先發權,由廠商身上交給了消費者。傳統的經濟學概念認為針對一個產品的需求越高,價格就會越高,但由消費者因議題或需要形成的社群,透過社群的集體議價或開發社群需求,只要越多消費者購買同一個商品,購買的效率就越高,價格就越低,這就是C2B的主要特徵。C2B的模式,強調用「匯聚需求(demand aggregator)」,取代傳統「匯聚供應商」的購物中心型態,被視為是一種接近完美的交易型式。

C2C

概念

C2C是指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交易行為,這種交易方式是多變的。例如消費者可同在某一競標網站或拍賣網站中,共同在線上出價而由價高者得標。或由消費者自行在網路新聞論壇或BBS上張貼布告以出售二手貨品,甚至是新品,諸如此類因消費者間的互動而完成的交易,就是C2C的交易。

目前競標拍賣已經成為決定稀有物價格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舉凡古董、名人物品、稀有郵票…只要需求面大於供給面的物品,就可以使用拍賣的模式決定最佳市場價格。拍賣會商品的價格因為欲購者的彼此相較而逐漸升高,最後由最想買到商品的買家用最高價買到商品,而賣家則以市場所能接受的最高價格賣掉商品,這就是傳統的C2C競標模式。

C2C競標網站,競標物品是多樣化而毫無限制,商品提供者可以是鄰家的小孩,也可能是頂尖跨國大企業;貨品可是自製的糕餅,也可能是畢加索的真跡名畫。且C2C並不局限於物品與貨幣的交易,在這虛擬的網站中,買賣雙方可選擇以物易物,或以人力資源交換商品。例如一位家庭主婦已准備一桌筵席的服務,換取心理醫生一節心靈澄靜之旅,這就是參加網路競標交易的魅力,網站經營者不負責物流,而是協助市場資訊的匯集,以及建立信用評等制度。買賣兩方消費者看對眼,自行商量交貨和付款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創造一筆驚奇的交易。

C2C運作

階段(1)—賣方將欲賣的貨品登記在社群伺服器上。

階段(2)—買方透過入口網頁伺服器得到二手貨資料。

階段(3)—買方透過檢查賣方的信用度後,選擇欲購買的二手貨。

階段(4)—透過管理交易的平台,分別完成資料記錄。

階段(5)的付款認證,及階段(6)的付款給賣方。

階段(7)—透過網站的物流運送機制,將貨品送到買方

O2O

概念

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了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台。這樣線下服務就可以用線上來攬客,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還有成交可以在線結算,很快達到規模。該模式最重要的特點是:推廣效果可查,每筆交易可跟蹤。國內首家社區電子商務開創者九社區是鼻祖。還有就是象嶼集團投資運作的象嶼商城。

O2O運作

線上發布品牌商家發布選址需求、展示項目詳情

線下導入商家以及項目相關資料進行匹配

隨後帶領有意向合作商家進行線下看鋪團,實地踩盤

最終達成合作的意向

可以稱得上是商業中的「紅娘」

經營模式

根據許多專家的看法,在進入障礙甚低的電子商務市場想要生存下來,必須擬定出可行的經營模式。綜合許多電子商務公司的經營型態,可以歸納出下四種主要的經營模式:

(1)廣告模式:提供網頁空間刊登廣告,以收取廣告費。

(2)零售模式:在網路上開設虛擬店面,販賣商品。

(3)中介模式:撮合買賣雙方完成交易,以抽取傭金。

(4)服務模式:提供在線服務,以收取服務費。

;
閱讀全文

與edi最新動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tbpb對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影響 瀏覽:715
污水進水總磷高是什麼原因 瀏覽:575
家裡地暖不熱過濾閥 瀏覽:880
含氰廢水降低ph 瀏覽:157
小米凈化器pro數據怎麼看 瀏覽:139
廢水的ss值 瀏覽:693
小區室外雨污水管道圖紙怎麼看 瀏覽:554
污水井剖面圖尺寸 瀏覽:588
安利凈水器濾芯外面的膜是什麼 瀏覽:308
酒店的凈水器是怎麼用的 瀏覽:338
除污水為什麼要預氧化 瀏覽:674
小米車載凈化器怎麼走線 瀏覽:296
為什麼打開回水閥排出來污水 瀏覽:412
純凈水桶子有刻劃怎麼辦 瀏覽:827
蒸餾餅的做法 瀏覽:171
蒸餾水存在丁達爾效應嗎 瀏覽:10
空氣凈化器為什麼會有一股味道 瀏覽:366
缺氧污水泉怎麼發現 瀏覽:939
2013款英朗gt汽油濾芯什麼牌子的 瀏覽:145
為什麼要用蒸餾水清洗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