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IPD,CRRT各是什麼意思
lPD,即intermittent peritoneqI dialysis,間歇性腹膜透析。在腹膜透析中,溶質進行物質交換的方式主要是彌散和對流,水分的清除主要依靠提高滲透壓進行超濾。
CRRT,即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是指一組體外血液凈化的治療技術,是所有連續、緩慢清除水分和溶質方式的總稱。
(1)費森crrt統計超濾擴展閱讀
腹膜透析的原理
通過灌入腹腔的透析液與腹膜另一側的毛細血管內的血漿成分進行溶質和水分的交換,清除體內瀦留的代謝產物和過多的水分,同時通過透析液補充機體所必需的物質。通過不斷的更新腹透液,達到腎臟替代或支持治療的目的。
腹膜透析時,通過腹膜透析導管將腹膜透析液灌進腹腔。腹腔內腹膜的一側是腹膜毛細血管內含有廢物和多餘水分的血液,另一側是腹膜透析液,血液里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透過腹膜進入腹透液里。
一段時間後,把含有廢物和多餘水分的腹膜透析液從腹腔里放出來,再灌進去新的腹膜透析液,這樣不斷地循環。
Ⅱ crrt清除液體主要機制是
crrt清除液體主要機制是超濾。由於半透膜兩側溶液的濃度差,溶質從高濃度一側跨膜移動到低濃度一側,逐漸達到膜的兩側溶質濃度相等。用於清除小分子溶質或電解質。
Ⅲ 一個完整的CRRT治療過程(7)
接著來分享......
問題來了之八:該患者CRRT的治療劑量該如何設置?
CRRT的治療劑量應通過計算濾出液和/或透析廢液的總和得出。
近期較多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及薈萃分析均指出大劑量的CRRT治療劑量並不能使重症AKI臨床獲益。
在2012年KDGO制定的AKI指南中CRRT的推薦治療劑量為20-25ml/(kgh),但治療過程中常由於濾器管路凝血、機器報警處理、外出檢查及手術等原因導致治療中斷,實際完成劑量常低於處方劑量,建議可將處方劑量調整為25 - 35ml/(kgh),特別是採用前稀釋治療模式時。
但對於該患者(體重75kg),存在嚴重的高鉀血症及乳酸酸中毒,急需通過CRRT快速進行糾正,穩定患者的內環境。
如果採用20~25ml/kg/h的常規劑量可能治療效率有限,不能在短時間完成治療目標。因此我們首先採用了「脈沖式」的大劑量的治療模式(50 - 60ml/kg/h)對患者進行干預6 - 12小時,待患者高鉀血症及酸中毒得到一定程度糾正後,再改為標准計量(25 - 30ml/kg/h)進行治療。
小結
① CRRT的治療劑量應通過計算濾出液和/或透析廢液的總和得出,不僅僅是置換液和/或透析液的總和,治療劑量=置換液量+透析液量+超濾液量+其他補充液(如碳酸氫鈉液量及枸櫞酸液量);
② AKI患者進行CRRT時,推薦治療劑量為20 - 25ml/kg/h,實際完成劑量常低於處方劑量,建議可將處方劑量調整為25 - 35ml/kg/h,特別是採用前稀釋治療模式時;
③ CRRT的推薦劑量(20 - 25ml/kg/h)是指患者每日CRRT治療持續24小時,若患者每日CRRT的治療時間短於24小時(如日間CRRT僅為12 - 14小時),需根據計算加大治療劑量;
④ 為保證置換液的有效利用,置換液和(或)透析液速度之和不應大於血流量的三分之一,例如血流量為150ml/min,置換液和(或)透析液速度不應大於50ml/min。如需加大治療劑量,血流量也應做相應調整;
⑤在CRRT標准劑量的基礎上,加大治療劑量雖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短期內對體內溶質的清除效率肯定是會增加的。當患者存在嚴重的高鉀血症及酸中毒危及患者生命時,可「脈沖式」的在短時間內加大CRRT的治療劑量,可能有助於患者內環境的早期穩定。
未完待續,靜候下篇......
看完點個贊,可否?
Ⅳ 一個完整的CRRT治療過程(5)
接著來分享......
問題來了之六:該患者CRRT的治療模式該如何選擇?
對於AKI而言,腎臟替代模式包括CRRT、間歇性血液透析(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持續緩慢低效血液透析( sustained low efficiency dialysis,SLED)及腹膜透析( peritonealdialysis,PD)。
傳統的PD由於效率低下,對溶質及水分的清除並不能較好的進行精確控制,很少用於重症AKI的治療。IHD雖然應用廣泛,但由於治療時間短(4小時/次),對於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波動較大的患者常常導致容量控制不佳,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風險。
SLED是介於IHD與CRRT之間的一種雜合模式,對溶質及容量的控制介於IHD與CRRT之間,由於技術上的限制,目前尚未廣泛開展,其療效有待進一步評估。與上述治療模式相比較,雖然並沒有證據顯示CRRT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CRRT對重症AKI患者溶質及容量的控制是最為精確的。
CRRT的常見治療模式包括 CVVH CVVHDE、 CVVHD及SCUF。
由於不同的治療模式對溶質及水分的清除效率存在差異,在臨床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選擇。
SCUF為單純超濾,僅能對體內的水分進行清除,不能對溶質進行有效清除;
CVVH以對流的方式清除溶質及水分,常採用前稀釋的置換液補充方式,對中大分子有較好的清除效果,也是目前臨床最常見的治療模式;
CVHD以彌散為主的清除模式,對小分子的清除有較好的效果;
CVVHDF則兼顧了CVVH及CVVHD的優勢,對小分子及中大分子均有較好的清除能力。
炎症介質在SAP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對白介素(IL-1、IL6、IL-8、IL-10等)、腫瘤壞死因子- a(TNF-a)等大分子的清除是有需求的。
患者目前合並嚴重的高鉀血症及酸中毒,因此在短期內對鉀、氫離子等小分子的清除是非常重要的。
CVVHDE是目前治療該患者最為恰當的治療模式。
小結:
現在的趨勢是讓忽略腎臟病因或非腎臟病因的分類。
未完待續,靜候下篇......
看完點個贊,可否?
Ⅳ 一個完整的CRRT治療過程(9)
接著來分享......
問題來了之十:該患者CRRT的治療處方該如何調整?
CRRT治療處方內容包括:機器及膜器的選擇、模式的選擇、治療劑量的調整、抗凝方式的設定、酸鹼及電解質的調整等方面。
我們使用的CRRT機是金寶 Prismaflex,濾器採用的是AN69(M150,膜面積1.5m2),置換液採用的是商品化的碳酸鹽置換液(成都青山利康,每袋4L),治療模式採用的是前稀釋的 CVVHDF。
由於患者存在嚴重的高鉀血症及酸中毒,患者在0小時我們採用大劑量的前稀釋 CVVHDF(置換液2000ml/h,透析液2000ml/h,治療劑量為57ml/kg/h進行治療,採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與此同時,外周給予快速補液(包括泵入20%人血白蛋白40g),CRRT治療12小時後患者高鉀血症及酸中毒均得到明顯糾正,血壓及血漿白蛋白水平均有所恢復。我們為防止出血並發症的發生,將CRRT抗凝方式調整為枸櫞酸(4%枸櫞酸200ml/h,成都青山利康,每袋200ml),治療劑量調整為標准劑量(29ml/kg/h),並根據血壓水平逐步將超濾量調整至150ml/h。
治療24小時後考慮到需增加中大分子的清除效率,將模式由 CVVHDF改為CVVH。
患者經治療後呼吸機吸氧濃度逐漸下調,氧合指數明顯好轉,血管活性葯物也逐漸撤離。
考慮到患者容量負荷逐漸加重,我們也逐步提高CRRT的超濾量,使得患者的容量狀態趨於平衡。
小結:
① 相對於IHD,CRRT處方的調整更為靈活,可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對CRRT的治療模式、抗凝方式、治療劑量、超濾量、酸鹼及電解質水平進行調整,以最大限度的適應患者機體的需要。
② 定時監測患者的動脈血氣對CRRT處方的調整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我們常採用0小時、2小時、6小時、每6~8小時的頻率來監測血氣,當然,也可根據病情需要隨時調整動脈血氣測定的頻率。
③ 在枸櫞酸抗凝與其他抗凝方式轉換時,需注意外周輸注的碳酸氫鈉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因為1個分子的枸櫞酸可以轉化成3個分子的碳酸氫鈉,需減少碳酸氫鈉的使用劑量。
④ 在特殊情況下,外周靜脈血氣也可作為CRRT處方調整的依據。由於CRRT循環管路中液體成分較為復雜,應盡量避免在循環管路中採集血氣。
未完待續,靜候下篇......
看完點個贊,可否?
Ⅵ 德國費森尤斯CRRT MultiFiltrate 床旁血濾機怎麼操作(具體操作步驟)和常見報警處理解決辦法
1. 啟動
1.1 連接電源
1.2 打開機器背面開關鍵
1.3 打開操作面板開關鍵(按下約3秒鍾)
2. 自檢測
2.1 核對機器軟體版本
2.2 核對開始條件是否滿足
3. 功能檢測
3.1 檢查顯示序號是否完整
3.2 檢查機器是否有聲音報警響應
4. 選擇治療模式
4.1 選擇「選擇新的治療」或「繼續原來的治療」
4.2 選擇「CVVH」治療模式
5. 安裝管路系統
5.1 按照指示安裝盒式動靜脈管路系統
5.2 按照指示安裝置換液管路系統
5.3 按照指示安裝肝素注射器
6. 預充管路系統(後置換連接方式)
7. 沖洗管路系統
8. 輸入治療參數
9. 超濾沖洗
10. 再循環/等待病人
11. 結束准備程序,選擇「前稀釋」或「後稀釋」
12. 連接患者
13. 開始治療,調整治療參數
14. 完成治療
14.1 選擇「結束治療」並「確認」
14.2 關血泵
14.3 動脈端與患者斷開,接生理鹽水,開始回輸
14.5 斷開與病人的連接,移開管路系統
14.6 記錄治療歷史
15. 關機,清潔機器
Ⅶ 貝朗crrt機超濾過多怎麼處理
僅供參考,詳細步驟請參考說明書
貝朗
CRRT CVVH
簡易操作步驟
1
.
打開機器在
Diapact
CRRT
機器的背後有電源控制開關
ON/OFF
2
.
打開電源開關後,
必須確定兩個控制系統檢測一致,
用戶必須比較屏幕上顯示的特徵線,
並按
EQ
鍵確定。
3
.
用
和
鍵來選擇
連續性透析治療
,並用
鍵確定,再選擇
CVVH
並用
鍵確
定。
4
.
選擇好治療方式後,
機器開始硬體自檢測試,
A
繼電器自檢,
B
安全空氣檢測硬體檢測,
C
安全空氣檢測定標,
D
紅色(血液)檢測器自檢,
E
漏血監測器測試,
F
零壓力自檢
5
.
硬體測試通過後進行管路安裝及治療參數設臵。
管路安裝步驟:
A
掛鹽水袋和臵換液袋到秤上。
B
放濾器到濾器夾子里,靜脈(藍)端朝上。
C
安裝和連接臵換液管(綠),夾住不用的接頭。
D
掛超濾收集袋到秤上,夾住出口。
E
穿過漏血,安裝超濾管(黃),夾住不用的側管。
F
掛靜脈收集袋到輸液桿。
G
安裝和連接靜脈管(藍)和動脈管(紅)。
6
.
確認必要的夾子是打開的,然後啟動「預沖」血泵自動運轉。
7
.
在准備階段結束後,
系統會出現聲音信號並且顯示
治療選擇
的功能,
按顯示的指導操作。
(如果需要,可以繼續按
沖洗
鍵進行沖洗)
8
.
通過「進入治療」鍵可以自動進行用戶參數設臵。
9
.
設臵好參數通過「進入治療」進入治療狀態。
10
.處於治療狀態。用
EQ
鍵確認漏血校正,血泵開始轉動進行血循環。
11
.停血泵連接病人,並調節血泵轉速,檢查動靜脈壓力是否正常。
12
.當血泵運行
2-3
分鍾後沒有報警就可以開始治療了,按治療
鍵來激活進入治療。
注意
:
治療過程中動脈壺面應為
50%
壺高,靜脈壺面應為
80%
壺高。
13
.在菜單選擇中可以選擇結束治療。當結束治療階段被激活後,
雖然補液泵停止,但血泵
仍然轉動,轉速降低
(50ml/min)
14.
用戶將動脈管路從病人身上取下,連接到鹽水袋上。連接至血液管路(前
/
後稀釋)的
臵換液必須停止。當體外血液迴流回人體時,血泵停止,將靜脈管路從病人身上取下。
注意
:需要換袋時,激活換袋功能。補液泵停止,換袋將不會引起報警。結束換袋後,
必須解除換袋功能。
然後治療過程會自動繼續。
結束換袋後,
必須檢查靜脈壺液面。
常用快捷鍵:
V+BE+ BP+/BP-
調節背景亮度
V+BE+
/
調節對比度
V+BE+ SN
調節語言
V+BE+
(壺液面下降)維修屏幕
V+BE+
▲按四秒
跳過自
Ⅷ 一個完整的CRRT治療過程(10)
接著來分享......
問題來了之十一:CRRT持續治療7天後,患者容量負荷基本穩定,神志清楚,BP145/76mmHg,已改為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補液量約3500 - 4000m/d,灌腸後大便1500ml/d。CRRT超濾量為50ml/h,小便1000ml/d(未使用利尿劑),引流液500ml/d,血肌酐維持在300-400 umol/L。是否該繼續CRRT治療?
CRRT的停機時機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CRRT何時可轉為低強度的腎替代治療模式(如日間CRRT,持續緩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或者IHD等),以及腎替代治療何時結束。
過早停機常致治療不充分,易導致不良預後結局;但過度的CRRT治療不僅增加醫療費用,還增加其出血、感染等並發症的發生風險。
目前沒有指南明確定義CRRT停機的最佳時機,不同患者停機時機的選擇有很高的異質性。
2012年AKI的 KDIGO指南中指出CRRT的停機時機缺乏關注,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該何時停止CRRT治療,對於CRRT停機的界定非常模糊。
目前臨床上主要根據患者尿量、血清肌酐以及體內穩態平衡綜合判斷。
患者尿量本身並不總是與腎臟清除溶質的能力正相關,如非少尿型AKI,且尿量受補液及利尿劑使用影響,不能完全反映腎功能。而肌酐在CRRT中被清除,其水平亦不能用於直接評價腎功能恢復情況。
對於該患者,目前患者的尿量已恢復至1000ml/d(未使用利尿劑),說明患者的腎功能有定程度的恢復,但由於患者通過大便及CRRT超濾等排出了機體大量水分,現在仍然不能判斷患者的腎功能能夠滿足患者溶質及容量清除的需要。
一方面,我們將CRRT改為低強度的日間CRRT(12h/d)並改為零超濾,可通過CRRT停止的間歇期觀察患者尿量是否進步增加;另一方面,由於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較好,我們通過減少灌腸頻率減少大便量,進一步觀察患者尿量是否能進一步增加。
通過上述措施,患者的尿量明顯增加至3000ml/d左右,能維持患者的容量平衡。我們將日間CRRT改為隔日的日間CRRT治療(12小時/隔日),並通過CRRT的間歇期監測患者的血漿肌酐水平。發現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並沒有明顯下降,波動於300-500umo/L,說明患者的腎功能對體內小分子毒素的清除能力並未完全恢復,因此我們繼續進行隔日的日間CRRT治療。觀察8天後,患者血肌酐下降至265μmol/L以下,我們判斷患者腎功能已可滿足患者的容量及溶質清除的要求,遂停止腎臟替代治療。綜上,通過17天的腎臟替代治療患者的腎功能在住院23天後恢復至正常水平,轉至消化內科後,最終痊癒出院。
小結:
① CRRT的停機時機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CRRT何時轉為低強度的腎替代治療模式,以及腎替代治療何時結束;
② CRRT治療的評估目標包括溶質、容量、酸鹼及電解質四個方面;
③ 患者腎功能的恢復主要表現為對機體溶質及容量清除能力恢復這兩個方面,其中任何一項功能未恢復均不應輕易停止腎臟替代治療;
④ 在CRRT持續治療過程中,血肌酐可通過CRRT高效清除,此時血肌酐水平作為停機判斷標准並不準確。尿量是目前判斷CRRT停機時機較為客觀的指標,但應避免利尿劑的干擾因素;
⑤ CRRT治療的過程中患者也面臨著營養物質的丟失、葯物的清除、血細胞的丟失、出血等多方面的治療風險。因此,臨床評估患者病情趨於穩定後應盡快轉成間歇性腎臟替代治療,也有助於患者腎功能恢復的評估;
⑥ 改為間歇性腎臟替代治療後,可在間歇期觀察患者的酐及尿量指標,若患者的尿量超過150ml/d並能維持容量平衡,同時血肌酐逐步下至265mol/L,可考慮停止腎臟替代治療。
終於,完成了這個連載。
病例摘自付平的大部頭書籍《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值得仔細研究一下整個診療過程。
看完點個贊,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