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下列關於離子交換正確的是

下列關於離子交換正確的是

發布時間:2023-01-24 01:27:05

1. (2012山東模擬)現有用離子交換膜(只允許對應的離子通過)和石墨作電極的電解槽電解飽和的Na2SO4溶液

A、連接電源正極來的是電解池自的陽極,連接電源負極的是電解池的陰極,A為陽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故A錯誤;
B、陰極發生的反應為:2H2O+2e-═H2↑+2OH-,在陰極上生成H2和NaOH溶液,故B正確;
C、若由F口通入稀硫酸,則將NaOH中和,得不到產品,故C錯誤;
D、由於裝置中放置了離子交換膜,在兩極分別生成NaOH和H2SO4,需在陽極室一側放置陰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通過陰離子,在陰極一側放置陽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通過陽離子,故D錯誤.
故選B.

2. 25、下列關於離子交換錯誤的是( )

A、陽離子交來換膜只允許自陽離子通過,陰離子通不過,故A錯誤; B、硫酸工業尾氣主要分成含有二氧化硫,硝酸工業尾氣含有氮氧化物,必須進行尾氣處理,但合成氨工業上可以實現原料的循環利用,故B錯誤; C、冶煉金屬鋁通過電解熔融的Al2O3的方法,但冶煉鎂時通過電解熔融的MgCl2,故C錯誤; D、由於氨氣極易溶於水而二氧化碳不易溶於水,故先通氨氣再通二氧化碳時所配的溶液濃度大,故D正確.故選D.

3. 7.下列關於用離子交換纖維素色譜法分離蛋白質原理的敘述哪一個是正確的

答案D
分配層析利用樣抄品各組分在固定相和流動相間溶解度的不同(分配系數不同)來進行分離;吸附層析法利用吸附劑表面對樣品組分吸附能力強弱不同來進行分離;親和層析由於配體與待分離物質進行特異性結合;DEAE-纖維素離子交換層析法利用樣品組分對離子交換劑靜電力的差異來進行分離。

4. 海水中含有豐富的化學元素,下面是某化工廠從海水中提取NaCl、Mg(以MgCl2形式存在)和Br2(以NaBr的形式

(1)SO42-、Ca2+、Mg2+等分別與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反應生成沉澱,可再通過過濾除去,Na2CO3溶液能除去過量的BaCl2溶液,鹽酸能除去過量的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所以應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2CO3溶液,最後加入鹽酸,所以正確順序為BDCA 或 CBDA 或BCDA等,
故答案為:BDCA 或 CBDA 或BCDA等;
(2)A、陽極是氯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精製飽和食鹽水進入陽極室,故A正確;
B、陰極是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純水(加少量NaOH)進入陰極室,故B正確;
C、陰極是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發生還原反應,陰極附近水電離平衡破壞,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結合鈉離子生成氫氧化鈉,故C正確;
D、.電解槽的陽極是石墨電極,溶液中的氯離子失電子生成氯氣,若用用金屬鐵網製成,則鐵是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的亞鐵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形成沉澱,得不到氯氣和燒鹼,故D錯誤;
故選D.
(3)電解過程中陽極上氯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2Cl--2e-=Cl2↑;陰極上是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電極反應為:2H++2e-=H2↑;電解池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l-+2H2O

通電
.

5. 全國大聯考5聯答案新課標至少要有化學

高三化學第五次全國大聯考試題
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鍾。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Mn—55 Zn—65 Ag—108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08年北京奧運會「祥雲」火炬用的是環保型燃料——丙烷(C3H8),悉尼奧運會火炬所用燃料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燒熱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奧運火炬燃燒主要是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和光能
B.丙烷的沸點比正丁烷高
C.丙烷、空氣及鉑片可組成燃料電池,在丙烷附近的鉑極為電池的正極
D.丙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3H8(g)+5O2(g)=3CO2(g)+4H2O(g);△H=-2221.5kJ/mol
答案:A
2、下列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方法中,不是從溶解性的角度考慮的是( )
A.重結晶 B.蒸餾 C.過濾 D.萃取
答案:B
3、分類方法在化學學科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類標准合理的是( )
①根據酸分子中含有的氫原子個數將酸分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的轉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③根據分散系是否具有丁達爾現象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④根據反應中的熱效應將化學化學反應分為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數為0.2NA
B.標准狀況下,2.24LNO與N2的混合氣中所含分子總數為0.1NA
C.常溫常壓下,1 molD3O+中所含中子數為10NA
D.7.8gNa2O2晶體中含有0.2NA個陰離子
答案:B
5、在一定條件下,下列粒子的還原性順序為:Cl-<Br-<I-<SO2,由此判斷一下各反應的溶液中不能發生的是( )
A. 2Fe3++SO2+2H2O=2Fe2++SO42-+4H+
B.2Br-+4H++SO42-= SO2+ Br2+ 2H2O
C.2Fe2++Cl2=2Fe2++2Cl-
D. I2+ SO2+2H2O=4H++SO42-+2I-
答案:B
6、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硫酸氫銨和氫氧化鈉等物質的量混合NH4++OH-=NH3↑+H2O
B.碳酸氫鈣與過量氫氧化鈣溶液反應:Ca2++HCO3-+2OH-=CaCO3↓+ CO32-+2H2O
C. Ca(ClO)2溶液中通人SO2氣體:Ca2++ClO—+SO2 +H2O = CaSO3↓+2HClO
D.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Cl2+2OH-=Cl-+ClO-+H2O
答案:D
7、下列關於環境、健康和發展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可吸入顆粒(例如硅酸鹽粉塵)形成氣溶膠,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
B.開發利用綠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C.裝修材料中的苯主要來自膠、漆等,是強致癌物
D.氟氯烴含量是空氣質量報告的主要項目之一
答案:D
8、已知X、Y、Z三種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且X的原子序數為a,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Y、Z的原子序數之和可能為2a
B.Y的原子序數可能是a-17
C.Z的原子序數可能是a+31
D.X、Y、Z一定都是短周期元素
答案:D
9、葡萄糖是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葡萄糖結構中有4個手性碳原子,存在16種同分異構體,如下結構是生物體內的葡萄糖。糖的命名可由甘油醛推導而來。請仔細觀察下圖。有關該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 )

D—甘油醛 L—甘油醇 D—甘露糖 葡萄糖
A.名稱為:D—葡萄糖
B.名稱為:L—葡萄糖
C.葡萄糖在人體內不可轉化為乳酸,但可轉化為乙醇
D.無論D型還是L型葡萄糖都不具有旋光性
答案:A
10、下列關於硅及其化合物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工業上常用硅製造光導纖維
B.二氧化硅是硅酸的酸酐,不能與酸反應
C.硅的導電性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
D.硅酸鹽都是不溶於水的物質,均可以寫成氧化物的形式
答案:C
二、不定項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正確答案只包括一個選項,多選時,該題為0分;若正確答案包括兩個選項,只選一個且正確的得2分,選兩個且都正確的得4分,但只要選錯一個,該小題就為0分)
11、某學生用NaHCO3和KHCO3組成的某混合物進行實驗,測得如下數據(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50mL鹽酸50mL鹽酸50mL鹽酸m(混合物)9.2
g15.7
g27.6
gV(CO2)(標況)2.24
L3.36
L3.36
L
則下列分析推理中不正確的是( )
A.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3.0 mol/L
B.根據表中數據不能計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質量分數
C.加入混合物9.2 g時鹽酸過量
D.15.7 g混合物恰好與鹽酸完全反應
答案:BD
12、為確定某含一種溶質形成的溶液的離子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①測定溶液的pH,溶液顯強鹼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鹽酸至溶液呈酸性,產生無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產生白色沉澱。
④取上層清液繼續滴加Ba(NO3)2溶液至無沉澱時,再滴加Ag 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澱。
根據實驗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
A.一定有SO32-離子 B.一定有CO32-離子
C.不能確定C1—離子是否存在 D.不能確定HCO3-離子是否存在
答案:BC
13、亞硝酸鈉俗稱「工業鹽」,有很強的毒性,因「外觀與口感與食鹽相似,而常常被誤用、誤食,為了區分亞硝酸鈉與食鹽,某研究性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後得知:亞硝酸鈉具有強氧化性,可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產生沉澱,亞硝酸是一種弱酸,不穩定,易分解為兩種氣體,據此設計了如下方案,①分別向盛有兩種溶液的試管中加入稀硫酸,如試管中有紅棕色氣體產生的為亞硝酸鈉;②用潔凈的玻棒分別蘸取兩種無色溶液滴在澱粉碘化鉀試紙上,出現藍色的是亞硝酸鈉;③向兩支盛有硫酸亞鐵溶液的試管中分別加入氯化鈉和亞硝酸鈉,溶液變棕黃色的是亞硝酸鈉④分別向盛有兩種溶液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銀,有白色沉澱產生的是氯化鈉,另一支試管內是亞硝酸鈉。其中能夠區分亞硝酸鈉與食鹽的操作及結論正確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1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烷是烴中含碳百分含量最高的
B.現在是多能源時代,因此我國現在能源供應主要是核電
C.汽油中摻入酒精作為燃料可以減少污染
D.1mol乙酸可與乙醇在一定條件下發生酯化反應,可生成1mol乙酸乙酯
答案:C
1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火法煉銅的反應為Cu2S+O2高溫2Cu+SO2,此反應中Cu2S只作氧化劑
B.由海水制淡水可用太陽能蒸發的方法
C.合成纖維的年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
D.含鉛汽油的停止使用是因為鉛資源緊張
綠色化學、原子經濟
答案:B
1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在常溫下,10 mL 0.02mol·L-1HCl溶液與10 mL 0.02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後溶液的體積為20 mL,則溶液的pH=12
C.在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mol·L-1某二元弱酸強鹼鹽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答案:BC
17、由氧化銅和氧化鐵的混合物ag,加入2mol/L的硫酸溶液50mL,恰好完全溶解,若將ag的該混合物在過量的CO氣流中加熱充分反應,冷卻後剩餘固體的質量為( )
A.1.6ag B.(a-1.6)g C.(a-3.2)g D.無法計算
答案:B
18、下表是五種銀鹽的溶度積常數(25℃):
化學式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
溶度積 1.8×10-10 1.4×10-5 6.3×10-50 7. 7×10-13 8.51×10-16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五種物質在常溫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
B.將氯化銀溶解於水後,向其中加入Na2S,則可以生成黑色沉澱
C.對於氯化銀、溴化銀和碘化銀三種物質在常溫下的溶解度隨著氯、溴、碘的順序增大
D.沉澱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條件的,外界條件改變時,平衡也會發生移動
答案:C
19、有兩只串聯的電解池,甲池盛有CuSO4溶液,乙池盛有一定量某硝酸鹽的稀溶液,用惰性電極電解,當甲池的陰極上析出1.6gCu時,乙池的陰極上析出0.45g固體,則乙池的溶質可能是( )
A.NH4NO3 B.Al(NO3)3 C.Cu(NO3)2 D.Mg(NO3)2
答案:C
20、下列實驗能達到預期實驗目的是( )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
A. Cl2、Br2分別與H2反應 比較氯、溴的非金屬性強弱
B.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別通入NH3 比較鎂、鋁的金屬性強弱
C. 測定Na2CO3、Na2SO4兩溶液的pH 比較碳、硫的非金屬性強弱
D. 用同一電路測定鹽酸、醋酸兩溶液的導電性 比較鹽酸、醋酸的酸性強弱
答案:AC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80分)
三、(本題包括3小題,共32分)
21、(9分)(1)化學實驗必須注意安全,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隱患的是 (選填序號)。
A.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中,先加熱氧化銅後通氫氣
B.蒸餾石油時,加熱一段時間後發現未加碎瓷片,立刻撥開橡皮塞並投入碎瓷片
C.實驗室做鈉的實驗時,餘下的鈉屑投入到廢液缸中
D.配製濃硫酸與酒精混合液時,將1體積的酒精倒入3體積的濃硫酸中
E.皮膚上沾有少量濃硝酸時,立刻用大量水沖洗,再塗上稀碳酸氫鈉溶液
F.制乙烯時,用量程為300℃的溫度計代替量程為200℃的溫度計,測反應液的溫度
(2)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填序號)
A.用滲析法分離澱粉中混有的NaCl雜質
B.用鹼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錳酸鉀溶液
C.測定某溶液的pH時,將潤濕的pH試紙浸入到待測溶液,過一會取出,與標准比色
卡進行對比
D.用濃氨水洗滌做過銀鏡反應的試管
E.配製銀氨溶液時,將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銀溶液中,產生沉澱後繼續滴加到沉澱
剛好溶解為止
F.配製一定濃度的溶液時,若定容時不小心加水超過容量瓶的刻度線,應立即用滴管吸去多餘的部分
G.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少量硫酸會產生沉澱
答案:(1)ABCD(5分)(2)AEG(4分)
22、(10分)如下圖所示,在25℃時,在燒杯A中裝有50.0mL水,燒杯B中裝有0.50 mol/L鹽酸50.0 mL,把NO2和N2O4的混和氣體盛在兩個連通的燒瓶C、D里,然後用夾子夾住橡皮管,把C燒瓶放人A燒杯中,D燒瓶放人B燒瓶中。

往A燒杯中加入50.0 g NH4NO3粉末攪拌使其完全溶解,往B燒杯中加入2.0 g NaOH
固體攪拌並使其溶解後。回答下列問題:
(1)燒杯A中溫度(填「升高」、「降低」或「不變」)____________;燒杯B中溫度(填「升高」、「降低」或「不變」)__________。
(2)已知在NO2生成N2O4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是放熱反應,逆反應是吸熱反應:
2NO2(g) N2O4(g)
從上面實驗可知C燒瓶內混和氣體顏色(填「變淺」、「變深」或「不變」)______;D燒
瓶內混和氣體顏色(填「變淺」、「變深」或「不變」)_______________。
(3)用pH試紙測定燒杯A中溶液的pH可知其pH(填「大於7」、「等於7」或「小於7」)_________,導致該溶液pH這一變化的原因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如下:_______________.
(4)若實驗測得B燒杯中酸鹼中和反應放熱1.4325 kJ,則NaOH溶液和HCl溶液發生中
和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5)若起始時在D燒瓶中充入m g N2O4,此時測得燒瓶中壓強為1.01×105Pa,當可逆反
應:N2O4(g) 2NO2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壓強變為1.515×105Pa,則平衡混和氣體
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答案:(1)降低;升高(每空1分,共2分)
(2)變淺;變深(每空1分,共2分)
(3)小於7(1分);NH+4+H2ONH3·H2O+H+(3分)
(4)NaOH(aq)+HCl(aq)==NaCl(aq)+H2O(1)△H=-57.3kJmol-1(2分)
(5)61.33(5分)
23、(13分)有一包含有氧化鎂的碳酸鈣粉末,某課外活動小組通過實驗,用測定氧化鎂質量的方法測定混合粉末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請你根據他們設計的下列操作步驟進行補充,並回答有關問題。
①稱取3.3g樣品放入錐形瓶中,緩慢滴入60mL3.0mol/L的鹽酸。滴加鹽酸過程中,錐形瓶內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②加入 。
③稱量一張濾紙(其質量為W1g)安裝過濾器,過濾。過濾時,某同學操作不慎,使漏斗里的液體的液面高於濾紙的邊緣,該同學發現後,應採取的措施是 。
④ ,目的是 。
⑤取濾渣連同濾紙放在坩堝內進行乾燥與灼燒至恆重W3g(已知坩堝的質量為W2g),濾渣經灼燒後,固體物的成分(不考慮濾紙灰)是(填化學式) 。
⑥取另一張質量與過濾時所使用的相同的濾紙放在另一坩堝(質量為W4g)內乾燥與灼燒至恆重W5g。
則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
某同學在進行①操作稱量樣品時,是把樣品放在托盤天平的右盤里,左盤里共放了3g砝碼,天平擺動到達平衡時,游碼處於0.3g的刻度上。這位同學的稱量操作對最後結果造成的影響是(填無、偏高、偏低) 。
答案:
第1步:有無色氣泡冒出;粉末逐漸溶解,直至全部消失(2分)
第2步:加入足量的NaOH稀溶液(2分)
第3步:洗滌濾紙和漏斗內壁,沉澱並入原沉澱;然後更換濾紙,重新過濾(2分)
第4步:用水洗滌沉澱2~3次;洗去沉澱中可溶性雜質(2分)
第5步:MgO (1分)
第6步:(3分) 偏高(1分)。
四、(本題包括4小題,共38分)
24、(13分)工業制備高錳酸鉀是錳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劑。以下是工業上用軟錳礦制備高錳酸鉀的一種工藝流程。
(1)KMnO4稀溶液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其消毒原理與下列物質相同的是______(填代號)。
a. 84消毒液(NaClO溶液) b. 雙氧水 c. 苯酚 d. 75%酒精
(2)高錳酸鉀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下列試劑保存不需要棕色試劑瓶的是_______(填代號)。
a. 濃硝酸 b. 硝酸銀 c. 氯水 d. 燒鹼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環使用的物質有 、 (寫化學式)。
(4)若不考慮物質循環與制備過程中的損失,則1mol MnO2可製得 mol KMnO4。
(5)該生產中需要純凈的CO2氣體。若實驗室要制備純凈的CO2,所需試劑最好選擇(選填代號) 。
a. 石灰石 b. 稀HCl c. 稀H2SO4 d. 純鹼
(6)操作Ⅰ的名稱是 ;操作Ⅱ根據KMnO4和K2CO3兩物質在 (填性質)上的差異,採用 (填操作步驟)、趁熱過濾得到KMnO4粗晶體。
答案:(1)ab;(2分)(2)d;(2分)(3)MnO2;KOH;(2分)(4)2/3 ;(2分)(5)cd;(2分)(6)過濾;溶解度;濃縮結晶;(3分)
25、(12分)無機框圖下圖為中學化學中幾種常見物質的轉化關系(部分產物已略去)。已知:A、C、D是常見的氣體單質,F氣體極易溶於水,且液態常做製冷劑。
(1)寫出化學式A ,D ,F ,寫出電子式G ;
(2)鑒定G中陽離子的實驗方法和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單質和E溶液反應,生成一種常見的消毒劑和漂白劑的有效成分,寫出D+E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和③的化學方程式 、

(4)工業上電解B溶液製得一系列化工原料,寫出其電解的化學方程式,並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
答案:(1)N2、Cl2、NH3、; (共4分)
(2)取少量D的溶液加人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加入少量NaOH濃溶液,加熱 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在試管口檢驗放出的氣體,試紙變藍色(2分)
(3)2OH-+Cl2=ClO-+Cl-+H2O (2分) 8NH3+3Cl2N2+6NH4Cl (2分)
(4) (2分)
26、(6分)大約有85%化學反應需要用催化劑,催化劑研究是二十一世紀化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I、某中學化學小組查閱資料發現金屬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鉀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錳的最佳催化溫度均在500℃左右。於是對A和二氧化錳的催化性能進行了定量對照實驗,實驗時均以收滿500mL氧氣為准(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均可忽略)。
表一、用MnO2作催化劑
實驗序號 KClO3的質量/g MnO2的質量/g 反應溫度/℃ 待測數據
1 8.0 2.0 500
2 8.0 2.0 500
表二、用A作催化劑
實驗序號 KClO3的質量/g A的質量/g 反應溫度/℃ 待測數據
1 8.0 2.0 500
2 8.0 2.0 500
請回答:上述實驗中的待測數據應是 ;
完成此研究後,他們准備發表一篇研究報告,請你替他們擬一個報告的題目:

II、已知下列化學反應:2H2O2
+ 2KMnO4 + 3H2SO4 = K2SO4
+ 5O2↑+ MnSO4 + 8H2O。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做此實驗時發現:在敞口容器中,
當H2O2與酸化的KMnO4溶液混合時,開始放出氧氣的速率很慢,一段時間後產生氧氣的速率很迅速,經過測定發現溶液中溫度變化不大,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經向老師詢問,老師說: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現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的濃度在逐漸降低,敞口容器的壓強不受影響,反應的溫度變化不大,則可能的因素是催化劑的影響。在老師的提示下學生又做了三個對比實驗如下:
(1)空白實驗
(2)起始時加入少量K2SO4固體
(3)起始時加入少量MnSO4固體
(4)起始時加入少量水
結果發現(1)、(2)起始反應速率差不多,(4)的起始反應速率比(1)、(2)慢,(3)的起始反應速率很快。請解釋(1)實驗中反應速率的變化現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I、相同條件下收滿500mL氧氣所用的時間(2分);不同催化劑的催化效果對照研究(2分)。
II、反應生成的MnSO4對此反應起催化作用,故反應速率先慢後快(2分)。
27、(7分)化學平衡現有反應:CO(g)+H2O(g) CO2(g)+H2(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在850℃時,K=1。
(1)若升高溫度到950℃時,達到平衡時K 1(填「大於」、「小於」或「等於」)平衡常數的表達式為 。
(2)850℃時,若向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同時充入1.0mol CO、3.0mol H2O、1.0mol CO2和x mol H2,則:
①當x=5.0時,上述平衡向 (填"正反應」或「逆反應」)方向進行。
②若要使上述反應開始時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x應滿足的條件是 。
(3)在850℃時,若設x=5.0和x=6.0,其他物質的投料不變,當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後,測得H2的體積分數分別為a%和b%則a b(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答案:(1)小於(1分)K= (1分)
(2)①逆反應 (1分) ②0≤x<3.0
(2分)
(3)小於(2分)
五、選做題(本題包括3小題,每小題10分,考生只能選做一題。28小題為「有機化學基礎」內容的試題,29小題為「物質結構與性質」內容的試題,30小題為「化學與技術」內容的試題)
28、(10分)已知A為芳香烴的衍生物,只含C、H、O三種元素,苯環上只有兩種取代基,並且這兩種取代基處於鄰位,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4。A不能使FeCl3溶液變色,但可被銀氨溶液氧化為B;B能在濃H2SO4存在和加熱條件下發生分子內的酯化反應生成C,C分子中除苯環外還有一個含氧的六元環(與苯環共用2個C原子)。
(1)B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團是 。
(2)已知醛基(—CHO)是一個平面結構,則醛基中C原子的雜化方式是 雜化。A的側鏈核磁共振氫譜有 個信號峰,其比例為(由小到大) 。
(3)試寫出其中的任意兩種A及其對應的C的結構簡式(請按對應關系分組填寫)
第一組A C
第二組A C
答案:(1)-COOH、-OH (共2分)(2)sp2 (2分) 5 (1分) 1∶1∶1∶2∶3(1分)
(3)第一組 A C 第二組 A C (共4分)
29、(10分)有A、B、C、D、E、F、G七種元素,除E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餘均為短周期元素。A、E、G位於元素周期表的s區,其餘元素位於p區,A.E的原子外圍電子層排布相同,A的原子中沒有成對電子;B元素基態原子中電子占據三種能量不同的原子軌道且每種軌道中的電子總數相同;C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層排布式為nsnnpn+1;D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列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三高;F的基態原子核外成對電子數是成單電子數的3倍;G的基態原子占據兩種形狀的原子軌道,且兩種形狀軌道中的電子總數均相同。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元素的符號:D ① ,G ② ;
(2)D的前一元素第一電離能高於D的原因: ③ ;
(3)由A、B、C形成的ABC分子中,含有 ④ 個σ鍵, ⑤ 個π鍵;
(4)由D、E、F、G形成的鹽E2DF4、GDF4的共熔體在冷卻時首先析出的物質是 ⑥ (寫化學式),原因是 ⑦ ;
答案:① S (1分) ② Mg (1分) ③D的前一元素是P,P的3p能級為半充滿狀態的3p3,是穩定結構;而S元素的3p能級3p4,是不穩定的結構。故P的第一電離能高於S(3分)
④ 2 (1分) ⑤ 2 (1分) ⑥ MgSO4 (1分)⑦ MgSO4的晶格能大於K2SO4的晶格能。(2分)
30、(10分)海水中含有豐富的化學元素,下面是某化工廠從海水中提取NaCl、Mg(以MgCl2形式存在)和Br2(以NaBr的形式存在)及綜合利用的生產流程簡圖:
請回答:
(1)Mg(OH)2中加入鹽酸後,要獲得MgCl2·6H2O晶體,需要進行的實驗操作依次為____。
A.蒸餾 B.灼燒 C.過濾 D.蒸發 E.冷卻結晶
(2)利用MgCl2·6H2O可製得無水氯化鎂,應採取的措施是 。
(3)目前工業上主要採用離子交換膜法電解飽和食鹽水,下列關於離子交換膜電解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精製飽和食鹽水進入陽極室
B.純水(加少量NaOH)進入陰極室
C.陰極產物為氫氧化鈉和氫氣
D.電解槽的陽極用金屬鐵網製成
(4)母液中常含有MgCl2、NaCl、MgSO4、KCl等,
可進一步加工製得一些重要的產品。若將母液加熱升
溫到60℃以上,隨著水分的蒸發,會逐漸析出晶體,
此晶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過濾上述
晶體後,將濾液降溫到30℃以下,又逐漸析出晶體,
用一定量的冷水洗滌該晶體,最後可得到比較純凈
的 晶體。
答案:(1)D、E、C (3分) (2)在HCl氣流中脫水,防止MgCl2水解(2分)
(3)D (2分)(4)MgSO4 、NaCl;KCl(3分)

6. 海水中含有豐富的化學元素,下面是某化工廠從海水中提取NaCl、Mg(以MgCl 2 形式存在)和Br 2 (以NaBr的形

(1)bdca或cbda
(2)e、c
(3)在HCl氣流中脫水,防止MgCl 2 水解
(4)d
(5)MgSO 4 ;NaCl、KCl

7. 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電解制鹼技術是離子交換法,如圖為離子交換膜法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原理示意圖.(1)

(1)A、電解飽和食鹽水時,大量的氫氧化鈉在陰極附近析出,所以E極為陰極,放電的是氫離子,生成氫氣,故AZ正確;
B、電解飽和食鹽水時,大量的氫氧化鈉在陰極附近析出,可以從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強導電性,故B正確;
C、電解方程式為:2NaCl+2H2O

通電
.

8. 圖是以海水為原料製取金屬鎂和溴(以NaBr的形式存在)以及其它幾種化工產品的綜合生產流程圖,其中E是一

(1)根據框圖信息知:海水蒸發結晶得B為氯化鈉,E是一種化肥,利用NaHCO3在溶液中溶解度較小反應製得NaHCO3,D是CO2,氨氣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銨,碳酸氫銨與氯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銨和碳酸氫鈉沉澱,反應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能生成氫氧化鈉、氯氣和氫氣,
故答案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Cl+2H2O

電解
.

與下列關於離子交換正確的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規則水龍頭凈水器怎麼安裝視頻 瀏覽:319
海南生活廢水治理如何聯系 瀏覽:717
太陽雨凈水機如何換濾芯 瀏覽:981
超濾膜氣洗原理 瀏覽:524
反滲透純水機怎麼沖洗 瀏覽:630
高壓水清洗污水施工方案 瀏覽:681
西門子變頻器44轉矩提升 瀏覽:31
新疆飲料行業超濾設備 瀏覽:839
軟化水處理離子交換 瀏覽:686
如何減少污水投葯量 瀏覽:504
易語言音頻文件過濾器 瀏覽:790
凈水機超濾膜概念 瀏覽:266
怎麼下載污水管 瀏覽:758
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有哪些 瀏覽:533
EDI樹脂怎樣再生 瀏覽:596
菲浦斯凈水器怎麼代理 瀏覽:397
電廠污水外排怎麼辦 瀏覽:662
手錶指針有水垢 瀏覽:198
中水回用維修公司 瀏覽:505
潮州凈化器怎麼選 瀏覽:988
© Arrange www.jmangel.gd.cn 2017-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