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di是什麼意思
EDI,全稱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中文名為電子數據交換。是指一種為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消息報文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也是計算機可識別的商業語言。
簡單地說,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協議,將商業文件標准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俗稱「無紙化貿易」。
特點:
1、EDI使用電子方法傳遞信息和處理數據的。
EDI一方面用電子傳輸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紙單證的郵寄和遞送,從而提高了傳輸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計算機處理數據取代人工處理數據,從而減少了差錯和延誤。
2、EDI是採用統一標准編制數據信息的。
這是EDI與電傳、傳真等其它傳遞方式的重要區別,電傳、傳真等並沒有統一格式標准,而EDI必須有統一的標准方能運作。
2. 請問一下edi是什麼之間的數據傳輸
edi是電腦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推出使用的國際標准,它是指一種為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消息報文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也是計算機可識別的商業語言。
例如,國際貿易中的采購訂單、裝箱單、提貨單等數據的交換。EDI是英文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交換」,港、澳及海外華人地區稱作「電子資料通」。EDI商務是指將商業或行政事務按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文檔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簡單地說,EDI就是按照商定的協議,將商業文件標准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俗稱「無紙化貿易」。
更多關於edi是什麼之間的數據傳輸,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d8e2c4161582923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3. 電子數據交換——EDI是什麼
EDI是英文「電子數據交換」的縮寫,它盛行於80年代,是一種建立在計算機通信和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上的新技術,也是當今廣被使用的貿易方式,並在現代電子商務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在傳統貿易中,必須使用訂單、發票、說明書、產品規格證書等一系列書面文件。採用EDI後,這些傳統的書面商業單據和貿易文件等全被採用標准格式的電子文件並由計算機經由網路進行的數據交換所取代,而且這些數據可由計算機進行處理。這樣,可以簡化貿易手續、縮短完成貿易的周期、節約人工和處理費用、加快資金周轉,從而可准確控制貨物的庫存量,在減少資金佔用等方面有著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深受各國政府和公司的歡迎。用EDI進行貿易時不用紙面文件,故又被稱為「無紙貿易」。
EDI完全在聯接於網路中的計算機上進行,這和現代的電子商務完全一樣,因此它可以毫不困難地作為電子商務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率先使用EDI的是美國,美國大企業乃至許多中小企業都普遍採用EDI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現在美國商務部和海關已明確規定,對使用EDI技術的進口許可證和相關文件,將優先審批和處理,而對使用紙面文件的,則推後處理。這一切都使要同美國進行貿易的別國企業也要使用EDI。於是,在90年代初世界各國紛紛都在朝著使用EDI的方向發展。使用EDI的高潮使電子商業出現了第二次高峰。
在各國外貿都在EDI化中,如果我國外貿企業不採用EDI,就面臨著無法同別國開展正常貿易和失去貿易夥伴的危險。何況,採用EDI對我國實現貿易現代化和提高經濟效益也有巨大意義。所以1993年新組建的電子工業部,在促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的三金工程中的金關工程,便是要在2000年初步建成覆蓋全國的通用EDI系統。
4. EDi的中文解釋是
EDI,全稱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譯名:電子數據交換。它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推出使用回的國際標准,它是指一種答為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消息報文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也是計算機可識別的商業語言。例如,國際貿易中的采購訂單、裝箱單、提貨單等數據的交換。
5. 名詞解釋「EDI」
EDI,全稱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譯名:電子數據交換,港、澳及海外華人地區稱作「電子資料通」。
EDI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推出使用的國際標准,是指一種為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消息報文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也是計算機可識別的商業語言。例如,國際貿易中的采購訂單、裝箱單、提貨單等數據的交換。
簡單地說,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協議,將商業文件標准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俗稱「無紙化貿易」。
(5)數據傳輸EDI擴展閱讀:
EDI的優點:
GS1英國的研究顯示,雜貨店行業每年因使用EDI而節省的成本多達六億五千萬英鎊。
該項研究還指出,僅僅將「提前發貨通知」這項商業文件自動化,就可為雜貨店行業進一步節省二億英鎊。光是從財政角度而言,與業務夥伴實施EDI,有助於顯著節省成本,而且每添加一項文檔,都可以提升節省幅度。不過,在眾多EDI優點中,節省成本只是冰山一角。
1、各項研究均顯示,EDI的成本只及紙張文件模式的三分之一。
2、一項報告更指出可將成本減低至1/70。
3、歐盟報告指出,若處理電子發票能節省10分鍾時間,則每年每項發票能節省120歐元。
4、GS1英國發現,英國雜貨商每張電子訂單可節省14英鎊。
EDI的主要優點是速度及准確度:
1、通過紙張文件模式要花5天時間的交易,通過EDI只需不足1小時;
2、研究顯示,通過紙張文件模式處理發票,數據出錯率可高達5%;
3、提高數據准確度,可相應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有分析估計,EDI可將交付時間加快30%;
提升營商效率也是主要考慮因素之一:
1、將紙張文件工作自動化,可讓員工有更多時間處理更有價值的工作,並提升他們的生產力。研究顯示,使用EDI可節省多達50%人力資源;
2、快速、准確地處理商業文檔,可減少重做訂單、缺貨及訂單取消等問題的發生;
3、買家可享有更優惠的付款安排及折扣;
4、買家可增加現金流及縮短」訂貨-收回現金」周期;
5、縮短訂單處理及交付時間,有助於企業減少庫存量。研究數據顯示,庫存量可平均減少約10%。若庫存成本占產品成本的90%,那麼,所節省的成本的非常顯著。
在很多情況下,最大的優點在於商業運營的策略性層面:
1、縮短改良產品或推出新產品的周期;
2、快速導入全球各地的業務夥伴,以拓展新領域或市場;
3、取得全新層次的管理信息,以提升管理供應鏈及業務夥伴的表現;
4、把商業模式由供應主導轉化為由需求主導;
5、以電子方式取代紙張文件流程,從而加強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及可持續性,既可節省成本,又能減少碳排放。
6. edi網路傳輸的數據是
標准化的EDI報文。具體如下:
1、EDI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方式。
2、EDI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的報文數據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與各公司企業踐行數據交換處理。
3、EDI包括買賣雙方數據交換、企業內部數據交換等。
7. EDI指的是什麼
何為EDI,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
8. EDI是什麼意思啊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互換」,港、澳及海外華人地區稱作「電子資料聯內通」。它是容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它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將貿易、動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實現各有關部門或公司與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過程,它是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穎的電子化貿易工具,是計算機、通信和現代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EDI描述成「將貿易(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共認的標准變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信息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而ITU—T(原CCITT)將EDI定義為「從計算機到計算機之間的結構化的事務數據互換」。又由於使用EDI可以減少甚至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紙面文件,因此EDI又被人們通俗地稱為「無紙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