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超濾濁度不能大於幾

超濾濁度不能大於幾

發布時間:2022-11-29 15:52:54

Ⅰ <<國家飲水衛生標准>>中的"渾濁度不超過3度:"是什麼意思

渾濁度為水樣光學性質的一種表達語,是由於水中存在不溶性物質引起的,它使光散射和吸收,而不是直線透過水樣。它是反映天然水和飲用水的物理性狀的一項指標,用以表示水的清澈或渾濁程度,是衡量水質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天然水的渾濁度是由於水中含有泥沙、粘土、細微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可溶性帶色有機物以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生物等細微的懸浮物所造成。這些懸浮物質能吸附細菌和病毒,
所以渾濁度低有利於水的消毒以殺滅細菌和病毒,對確保給水的安全是必要的。因此,具備完善技術條件的集中式供水,應力求供給渾濁度盡可能低的水。出廠水的渾濁度低,有利於加氯消毒後的水減少臭和味;有助於防止細菌和其它微生物的重新繁殖。在整個配水系統
中保持低的渾濁度,有利於適量余氯的存在。
自來水的渾濁度應以散射濁度單位NTU表示,不超過3NTU,特殊情況下也不應超過5NTU。許多生產用水的渾濁度也頗重要。應用地面水的飲料廠、食品加工廠以及水處理廠,一般依靠混凝、沉澱和過濾來保證提供滿意的產品。
渾濁度與懸浮物的質量濃度難於有相關關系,因為顆粒的大小、形狀、折射指數也影響懸浮體的光學性質。
在測量渾濁度時,與樣品接觸的玻璃器皿都應在清潔的條件下保存。可用鹽酸或表面活性劑清洗後,以純水洗凈、瀝干。用帶有瓶塞的玻璃瓶采樣。采樣後因一些懸浮微粒在放
置時可沉澱、凝聚,老化後不能還原,微生物也可破壞固體物的性質,因此要盡快測定。如果必需儲存,應避免與空氣接觸,並應放在冷的暗室中,但不得超過24h。如樣品存放在冷處,
測定前要恢復到室溫。

1 目前我國測定水的渾濁度有以下方法:
(1)透射式(包括分光光度計與目視法):根據朗伯一比爾定律,以透過光的強度來確定
水樣的渾濁度,水樣渾濁度與透光率的負對數呈線性關系,渾濁度越高,透光率越小。但受
到天然水中存在的黃色的干擾,湖泊、水庫水還因含有藻類等有機吸光物質,對測定也有干
擾。選用680rim波長,可避免黃色和綠色的干擾。
(2)散射濁度儀:根據瑞利(Rayleigh)公式(Ir/Io=KD,h為散射光強度,10為人射光強
度),測定某一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強度,以達到測定水樣渾濁度的目的。當入射光被粒徑為
人射光波長1/15~l/20的顆粒物所散射,強度符合瑞利公式,粒徑大於l/2入射光波長的
顆粒對光進行反射。這兩種情況均可用Ir∝D來表示,一般採用90度角的光作為特徵光來
測定渾濁度。
(3)散射-透射式濁度儀:應用Ir/It=KD或Ir/(Ir+It)=KD(Ir為散射光強度,It為透射
光強度),測定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強度之和,來對樣品渾濁度進行測定。因同時測定了透射
和散射光的強度,所以在入射光強度相同的情況下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在上述三種方法中,以散射一透射濁度儀較好,靈敏度高,並且水樣中的色度不幹擾測定。但由於儀器復雜,價格昂貴,難於在國內推廣使用。目視法受主觀影響大。國際上測定
渾濁度多採用散射式濁度儀。水的渾濁度主要由水中泥沙等顆粒物引起,散射光的強度比吸收光的強度大,因此,散射式濁度儀較透射式濁度儀靈敏度高。且由於散射式濁度儀採用
白光為光源,對樣品進行測定更為接近實際,但色度對測定有干擾。
1.1用散射光測定法測定渾濁度,ISO 7027—1984的標准規定符合下列要求的散射濁度儀均可使用:
(1)入射光的波長λ為860nm;

2)入射光譜帶寬△λ小於或等於60nm;

(3)平行的入射光沒有發散,任何聚焦不超過1.5°;

(4)A射光光軸和散射光光軸之間的測量角θ為90±25°

(5)在水中的張角ωθ為20°~30°(註:根據最近研究,張角最好小於20°)。並規定以福 爾馬肼渾濁度單位報告結果

①渾濁度小於1福爾馬肼散射濁度單位時,精確到0.01福爾馬肼散射濁度單位;

②渾濁度為1—10福爾馬肼散射濁度單位時,精確到0.1福爾馬肼散射濁度單位;

③渾濁度為10—100福爾馬肼散射濁度單位時,精確到l福爾馬肼散射濁度單位;

④渾濁度大於或等於100福爾馬肼散射濁度單位時,精確到10福爾馬肼散射濁度單

位。

1.3.1稀釋標准或稀釋水樣應使甩玉渾濁度水。無渾濁度水的制備方法為:將蒸餾水通過孔徑為0.2μm的薄膜濾片製得(細菌檢驗用的濾膜不能滿足要求),用濾過水淋洗收集用的燒瓶至少兩次,並棄去其後的200mL。使用蒸餾水是為了減少離子交換純水中的有機物對測定的影響,以及減少純水中細菌的生長。

1.3.2硫酸肼和六次甲基四胺可以放入硅膠乾燥器中過夜再稱量。

1·3·4反應溫度在12~37℃范圍內,對(福爾馬肼)渾濁度的生成沒有明顯的影響,溫度<5℃無聚合物生成。因此,配製福爾馬肼渾濁度標准儲備液,在一般室溫下即可。但是反應溫度低,混懸液容易被玻璃器皿吸附,溫度過高,可引起高濁度的標准值下降。因此,福爾馬肼的生成溫度最好控制在25±3℃。硫酸肼與六次甲基四胺反應的時間至16h已接近完成,反應24 h生成物的渾濁度達最大值,在24~96h無差異。

1.3.4福爾馬肼的生成,當水溶液的pH為5.3—5.4時,顆粒呈環狀、細小均勻;pH為6.0左右時,顆粒呈細密的蘆花狀和絮狀;pH為6.6時,形成大、中、小不一的雪花狀顆粒。

1.3.4渾濁度為400度的標准液可保存1月(在冰箱中甚至可以保存半年),渾濁度為5~100度的標准液在1周內無改變。

Ⅱ PP管式超濾膜對進水濁度有要求嗎

pp管式超濾膜在下,沒有接觸過的
如果是超濾膜過濾范疇
對進水濁度都是有要求的回
一般是答10-200TNU
如果是PP 管式超濾膜,但是我對PP管式超濾膜不太了解
如果就從管式超濾膜的角度進水濁度可以控制在≤200NTU
我了解管式超濾膜 是可以直接進入含有污泥的水呢,不知道閣下說的,PP管式超濾膜如何
如果您有資料可以發一份給我呀,用hi網路聯系我

Ⅲ 第三節超濾

膜處理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的高效分離技術,因其工藝簡單、操作方便、設備緊湊、分離效果好、經濟性高,進年來在水處理、環保、醫葯、食品、化工等領域得到快速應用。在解決水資源缺乏的問題上,膜處理技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與廢水循環回用方面,膜的特殊作用顯得十分重要,尤其在水供應缺乏的地區,更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均屬於外力驅動型膜處理技術。目前,在幾種主要的膜分離技術中,以超濾和反滲透的應用最為廣泛。

超濾過程是以膜兩側壓差為驅動力、以機械篩分為基礎的溶液分離過程。超濾膜的孔徑為0.005~1.0μm。比超濾膜孔徑小的物質和溶解在水中的物質能作為透過液透過濾膜,不能透過濾膜的物質將被截留下來濃縮在排放液中。因此,產水(透過液)含有水、 離子和小分子物質,而膠體物質、顆粒、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將被膜去除。膜分離過程為動態過濾過程,大分子溶質被膜阻隔,隨濃縮液流出膜組件。膜不易被堵塞,可連續長期使用。超濾過程可在常溫、低壓下運行,無相態變化,高效節能。圖2-4所示為超濾膜的基本原理。

要過濾的水由超濾給水泵加壓後輸送到膜組件中,由於膜內外的壓差作用,水滲過濾膜,而水中雜質則被截留,無法透過濾膜。如果分離的雜質在膜上過多沉積,會導致難溶性鹽聚集在膜表面形成覆蓋層進而結垢。為了避免這一點,往往在分離過程中讓雜質隨一部分水作為濃縮液流出去。根據膜的類型和應用不同,這樣的過程要持續進行或者在迴流時進行。超濾同傳統的凈化方式如絮凝、沉澱以及砂濾比較,其過濾的水質穩定、設備管理比較簡單,不會產生過濾殘渣或絮凝污泥等廢棄物。

當超濾用於水處理時,其材質的化學穩定性和親水性是兩個最重要的性質。化學穩定性決定了材料在酸鹼、氧化劑、微生物等作用下的壽命,還直接關繫到清洗可以採取的方法;親水性則決定了膜材料對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吸附程度,影響膜的通量。超濾膜有各種類型和規格,可根據實際需要選用。

1.超濾膜制備所需的化學材料

製造超濾膜的材料有很多:但用於製造中空纖維式超濾膜的材料主要為成纖性能良好的高分子材料。對膜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耐酸鹼性、抗微生物侵蝕性和抗氧化性,並且具有良好的親水性,以得到較高的水通量和抗污染能力。目前:常用的中空纖維式超濾膜材料有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碸(PFS)、聚碸(PS)、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F)、聚丙烯腈(PAN)、聚丙烯(PP)等。性能優良的聚偏氟乙烯和聚醚碸是日前最廣泛使用的超濾膜材料。

2.超濾膜組件的結構

超濾膜一般可分為板框式(板式)、卷式、管式、中空纖維式等多種結構。

板式超濾膜是最原始的一種膜結構,主要用於大顆粒物質的分離,由於其佔地面積大,能耗高, 逐步被市場所淘汰。

卷式膜組件也被稱作螺旋卷式膜組件,由於其所用的膜易於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制備的 組件也易於工業化,所以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涵蓋了反滲透、納濾、超濾、微濾四種膜分離過程,並在反滲透、納濾領域有著最高的使用率。

管式超濾膜能較大范圍地耐懸浮固體和纖維、蛋白等物質,對料液的前處理要求低,對料液可以進行高倍濃縮,但設備的投資費用高,佔地面積大。

在眾多的膜組件結構形式中,目前以中空纖維式超濾膜為主,組件的結構需要考慮盡量提高膜的填充密度,增加單位體積的產水量,盡量減小濃差極化的影響,便於清洗,製造成本低。

目前中空纖維式超濾膜以其不可比擬的優勢成為超濾的最主要形式。根據緻密層位置的不同,中空纖維式超濾膜又可分為內壓膜、外壓膜兩種,如圖2-5所示。外壓中空纖濾膜是將原液經壓差沿維式超徑向由外向內滲透過中空纖維成為透過液,而其截留的物質則匯在中空纖維的外部。該膜進水流道在膜絲之間,膜絲存在一定的自由活動空間,因而更適合原水水質較差、懸浮物含量較高的情況。內壓中空纖維式超濾膜中的原液進人中空纖維的內部,經壓差驅動,沿徑向由內向外透過中空纖維成為透過液,濃縮液則留在中空纖維的內部,由另一端流出。該膜進水流道是中空纖維的內腔,為防止堵塞,對進水的顆粒粒徑和含量都有較嚴格的要求,因而適合於原水水質較好的工況。

3.超濾膜組件的截留性能

⑴對微粒的截留。利用超濾通常可以將濾液的渾濁度降到0.1NTU以下。在原水濁度不穩定的情況下:使用超濾比較合適。與傳統的凈化過程相比,超濾可以非常容易地實現自動化。

⑵對有機質的截留。有機質包括微粒、膠體和能溶於水的有機物質。由於超濾對不同類型的有機質的截留能力不同,因此其凈化效率就取決於水中有機質的成分組成。與傳統的方式相比,用超濾的方法既不必考慮沉澱作用,又不必注意凝固物的可過濾性,因為超濾的凈化效率與凝固物的形狀和密度無關。根據是否絮凝與原水的水質不同,超濾對有機質的截留率為40%~60%。

超濾系統的運行有 全流過濾和錯流過濾兩種模式,全流過濾時 · 進水全部透過膜表面成為產水;而錯流過濾時、一部分進水透過膜表面成為產水、另二部分則帶雜質排出成為濃水。全流過濾能耗低、操作壓力低,因而運行成本更低;錯流過濾則能處理懸浮物含量更高的流體。當超濾的濾液通量較低時、超濾膜的過濾負荷低,膜面形成的污染物容易被清除,因而長期濾液通量穩定;當濾液通量較高時,超濾膜發生不可恢復的污堵的傾向增大,清洗液的恢復率下降 · 不利於長期保持濾液通量的穩定。

(一)過濾模式

1.全流過濾模式

一般當原水中懸浮物和膠體含量較低(如SS<5、濁度<5NTU)時採用。原水以較低的錯流流速進入膜管,濃水則以一定比例從膜管另一端排出。產水在膜管過濾液側產出,水回收率通常是90%~99%,這由原水水質決定,和循環模式相比、全流過濾模式的操作成本較低,但水回收率和系統的出水能力可能會受限制。這種模式通常需要定期快沖和反沖來維持系統出力、當污物積累到一定程度時 · 就需要通過化學清洗來進行處理。

2.錯流過濾模式

原水中懸浮物含量較高及在大多數非水應用領域,需要通過減少回收率來保持膜管內部的高流速、這樣就會產生大量的廢水。為了避免浪費,排出的濃水會被重新加壓迴流到膜管內。這樣,雖然降低了膜管的回收率,但對於整個系統,回收率仍然很高。在這種模式下,進水連續地在膜表面循環,高速的循環水阻止了微粒在膜表面的堆積、並增加了濾液通量。因為較少的進水成為產水,為了一獲得相同的產率,錯流過濾模式的能耗就比全流過濾模式的大。

(二)超濾膜的運行

超濾膜運行前應按以下步序進行檢查和啟動工作:

⑴進水水質檢查。重點是檢查進水濁度,當濁度在系統限定值范圍內時、方可運行超濾設備,其次是檢查水中余氯含量及pH值。

⑵系統檢查。按工藝路線圖,檢查設備及連接是否正確,同時檢查閥門的開啟狀態是否正確。對於手動操作的系統要特別注意,開機時進水閥不能全開、濃水閥和產水閥應全開以避免開機時壓力過大,造成對超濾膜的沖擊 · 從而損壞設備。

⑶儀表的檢查。檢驗各儀表是否正常,尤其是壓力表是否完好。

⑷啟動。當做好開機前的准備工作後。可試啟動系統,即打開電源,啟動泵後,立即停止,檢查泵的葉輪轉向是否正確,泵的運轉有無異常雜訊。當確認泵正常後,方可正式啟動泵,啟動後,應檢查介面、管線有無滲漏,在自控程序運轉的第一個周期內,應檢驗閥門的啟閉是否正常,各種儀表運轉是否正常。

⑸運行。設備運行時,應定時檢查儀表是否正常,泵有無異常雜訊,產水水質是否符合要求,尤其要注意壓力表和產水流量,當出現異常時,應立即停機檢査。一般全自動控制設計時,均考慮了系統的自我保護,若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停運並報警。設備運行過程中,應按設計要求做好設備監控和記錄工作;按設計要求定期對設備進行清洗、滅菌和消毒;應定期對設備進行排氣或檢查自動排氣閥的工作狀態。

⑹停機。①先降低系統壓力和跨膜壓差,然後停機。②當停機時間不超過7天時,可每天對設備進行20~60min(時間以一個過濾、順沖、反洗、順沖周期為准)的保護性運行,以使新鮮的水置換出設備內的存水。③當設備長期停用時,應先對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然後將膜保護劑和抑菌劑注入設備中,封閉好設備所有介面,以保持膜的濕潤,防止設備內滋生細菌和藻類。

(三)超濾膜的污染

膜污染是指料液中的顆粒、膠體或溶質大分子通過物理吸附、化學作用或機械截留等作用在膜的表面吸附、沉積造成膜孔堵塞,使膜發生透過通量與分離特性明顯變化的過程。超濾過程中膜的吸附現象被認為是造成膜污染的關健,吸附污染與膜、溶劑和溶質三者的相互作用有關。由於膜組分的化學性質、結構不同、因此產生吸附作用的機理也不同、一般可分為靜電作用、疏水作用等。

(四)超濾系統的清洗

在超濾過程中,由於分離物質及其他雜質在膜表面會逐漸積聚,對膜造成污染和堵塞,因此膜的清洗是超濾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操作過程,膜的有效清洗是延長膜使用壽命的重要手段。超濾膜常用的清洗方法主要有物理清洗和化學清洗兩大類,超濾系統的清洗包括水的正洗和反洗、氣洗、化學清洗等。其中,水的正洗和反洗可以清除膜表面的濾餅層;而氣法則利用氣的強烈湍流,更有效地清除膜表面的污染層;化學清洗則通過化學反應宋清除膠體、有機物、無機鹽等在超濾膜表面和內部進水形成的污堵。

(五)超濾系統反洗

超濾反洗用水為超濾產水,因為反洗水帶進的懸浮物將會集聚在支撐結構內而隨後不斷釋放出顆粒、細菌和TOC等,所以原水不適宜作反洗用水。

隨著超濾膜組件的長期使用,水中的雜質會沉積到膜上,使膜的分離性能逐漸受到影響。因此,在運行中當超濾膜的產水量下降20%以上或使用1~4個月時,需要對超濾進進行化學清洗,以便及時去除超濾膜上的污染物,防止超濾膜形成頑固性結垢 · 及時恢復膜的性能。

化學清洗分為酸性溶液清洗和鹼性溶液清洗。當進水中硬度較高或金屬離子(如鐵離子)的含量超過設計標准,從而對膜的進水側造成無機物污染時 · 需採用酸性溶液對超濾裝置進行清洗。對於生物污染的超濾膜,需採用鹼性溶液對超濾膜裝置進行清洗。清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所有清洗劑都必須從超濾系統的進水側進人組件,以防止清洗劑中可能存在的雜質從緻密過濾層的背面進人膜絲壁的內部。

⑵超濾系統進行化學清洗前都先進行徹底的反洗。

⑶超濾系統的整個化學清洗過程需要2~4h;如果污堵嚴重,需要浸泡12h以上。

⑷清洗後,超濾系統停機時間如果超過三天,則必須按照長時間關閉的要求對超濾系進行保養維護。

⑸清洗液必須使用超濾產水或者更優質的水配製。

⑹清洗劑在循環進膜組件前必須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

⑺清洗液溫度一般可控制在10~40℃,提高清洗液溫度能夠提高清洗的效率。

⑻必要時,可採用多種清洗劑清洗,但清洗劑和殺菌劑不能對膜和組件材料造成損傷。每次清洗後,應排盡清洗劑,用超濾或反滲透產水將系統沖洗干凈,才可再用另一種清洗劑清洗。

對反滲透膜的化學清洗不能太頻繁,以防止膜元件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Ⅳ 超濾產水污染指數能在多少各運行電廠的超濾產水能在多少希望各位專家給予解答!

1:處理水量大,完全物理過濾超濾2:處理水體面積大,水體廣泛3:和其他的閉合水循環系統相比,更加的節省能源,我們是完全的物理過濾,膜的孔徑只有0.01微米,即使最小的細菌也別想通過,但是鈣鎂等有利的離子完全科技安全通過處理水量在20-50T/H水產養殖超濾水循環系統LV-001膜材料是耐污、親水的改性PVC。通量持久穩定,抗污染能力強。可以短時承受200ppm余氯環境,適用的PH范圍2-13。完全除菌,產水濁度小於0.1NTU。交叉流設計,排除臟堵,提高壽命。產品水的SDI15<1(原水濁度小於20NTU時的測試值)。性能:初始產水量(T/h)①:15設計產水量(T/m2/h):2.4-6.4設計通量(L/m2/h):60-160產水污染指數(SDI15)②:<1產水濁度③:<0.1NTU去除0.1μm以上顆粒(10wt%)④:濾後水中0.1μm以上顆粒含量為0.3-0.5個/ml去除總大腸菌群:每100ml產水水樣中未檢出去除糞大腸菌群:每100ml產水水樣中未檢出去除細菌:每1ml產水水樣中未檢出規格:組件外形尺寸(mm):Ф277x1715類型:內壓式中空絲膜材質:合金PVC封膠材料:環氧樹脂截留分子量(道爾頓):100,000標准膜面積(m2):40中空纖維絲數量:9100中空纖維絲內外徑(mm):1.0/1.66建議工作條件:建議透膜壓力(TMP)(MPa):0.04-0.08最高進水壓力(MPa):0.3最大跨膜壓差(MPa):0.2最大反洗跨膜壓差(MPa):0.15上限溫度(℃):40下限溫度(℃):5PH值耐受范圍:2-13運行方式:全量過濾或錯流過濾 %26nbsp;

Ⅳ 超濾產水余氯和多介質過濾器的出水濁度一般正常是多少

遼京製造多介質過濾器
多介質過濾器既採用兩種以上的介質作為濾層的介質過濾器,在工業循環水處理系統中,用以去除污水中雜質、吸附油等,使水質符合循環使用的要求。過濾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懸浮或膠態雜質,特別是能有效地去除沉澱技術不能去除的微小粒子和細菌等,BODs和COD等也有某種程度的去除效果。
多介質過濾器JZ-2800特點
1、多孔介質過濾器廣泛用於水處理的工藝中,可以單獨使用,但多數是做為水質深度處理(交換樹脂、電滲析、反滲透)的預過濾。
2、多介質過濾器是常用的水質深度凈化的預處理裝置,可根據工藝要求填加不同的濾料。
3、多介質過濾器材質可採用玻璃鋼、A3鋼防腐或襯膠、全不銹鋼。操作方式有全自動和手動兩種形式,自動控制是採用美國進口的自動控制器及氣、液動閥控制,操作簡便易於維護保養,在各行各業水處理工藝的前處理裝置得到廣泛的應用。
4、多介質過濾器(含雙濾料過濾器)的過濾材料應有足夠的化學穩定性,各介質的相對密度和粒徑應有一定差別,由無煙煤與石英砂組成的雙層濾料過濾器所用的無煙煤相對密度為1.4—1.6,粒徑為0.8—1.8mm,石英砂相對密度為2.6—2.65,粒徑為0.5—1.2mm,3層濾料過濾器除了以上兩種濾料外還可以用錳砂、磁鐵礦之類的重質礦石,其相對密度為4.7—5.0,粒徑為0.5—4mm。

Ⅵ 超濾膜和反滲透膜的回收率各是多少

超濾膜和反滲透膜的回收率是:

中空纖維超濾膜肯定有回收的,由於超濾膜是版 純物理的過濾篩分的原理。回權收率范圍是非常廣的,10%-90%。因為超濾膜功能,除了過濾,還有提純,濃縮。每個功能系統設計的回收率都不一樣
設計回收率主要是為了控制膜內的液體流動速度,減緩膜污染的時間。


一般濁度小於5以下的,水量50T/H以上,可以設計90-95%的回收率,反滲透膜,比較標准了。一般是50——75%。

Ⅶ 超濾凈水機的凈水標准

☆完全除菌,產水濁度小於0.1NTU。

☆產品水的SDI15 < 1(原水濁度小於20NTU時的測試值)

☆截留分子量:1000~100000

Ⅷ 影響超濾膜運行的因素有哪些

溫度對產水量的影響:

溫度對超濾膜系統的水分子的活性增強,粘滯性減小,故產水量增加。反之則產水量減少,因此即使是同一超濾膜系統在冬天和夏天的產水量的差異也是很大的,溫度與產水量的關系是成正比的。一般在允許的溫度條件下,溫度系統約為0.0215/1°C,即溫度每上升一度,則相應的產水量增加2.15%,因此可以使用調節水溫的方法來實現超濾系統的產水量的穩定一致。

水質變化:

一方面,進水水質經由10μ過濾後,保證濁度小於1NTV,濃度不大於百分之五,且水溫應在5至40攝氏度之間,壓力應不大於0.2MPa,在此基礎上,保證進水回收率在80%以上,酸鹼度為2至13之間。另一方面,水質異常也是影響超濾出水量的重要條件,包括在雨季,原水中所蘊含的顆粒物、懸浮物會增多,使濁度達不到相關要求。加之進水的主要來源是地表水,所蘊含的有機物較多,在壓力不均衡和連接不緊密的情況下會混入一定質量的生水,被截留於超濾膜表面,致使定期的清潔難以維持,直接導致超濾出水量降低。

操作壓力對產水量的影響:

在低壓時超濾膜的產水量與壓力成正比關系,即產水量隨著壓力升高而升高,但當壓力值超過0.3mpa時,即使壓力再升高,其產水量的增加也很小,主要是由於在高壓下超濾膜被壓密而增加透水阻力所致,因此在超濾系統設計應注意;


超濾過程:

原水在管道內或管道外流動,小分子溶質及溶劑穿過膜逐漸形成超濾液,並降低濃度,成為濃縮液,從而實現小分子溶質和溶劑分離和濃縮。超濾過程具有動態性,且膜不易堵塞,但會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產生吸附作用,使超濾膜表面形成殘渣等物質。因此,超濾的各項特徵是保證出水量的必要條件。

進水渾濁度對產水量的影響:

進水濁度越大時,超濾膜受到影響的產水量越少,而且進水濁度大更易引起超濾膜的堵塞,在確定超濾膜產生量時也應考慮進水濁度的影響,一般可採用以下方法降低濁度的影響;

A、 增加前級預處理降低原水濁度;

B、 使用錯流過濾方式,並降低系統回收率;

流速對產水量的影響:

流速的變化對產水量的影響雖不像溫度和壓力那樣明顯,流速過大時反而會導致膜組件的產水量下降,這主要是因為由於流速加快增加了組件壓力損失而造成的,因此在設計超濾系統流速時,一定要控制在給定的流速范圍內,流速太慢影響超濾分離質量,容易形成濃差極化,太快則影響產水量。

Ⅸ 生活垃圾滲濾液對超濾膜進水有什麼要求

提問的題目不清楚
您在問題中描述的
超濾膜是什麼超濾膜
1、中空纖維超濾膜?
2、膜生物反應器?
3、管式超濾膜?
請提供您i問題描述的超濾膜的類型
我已經知道 ,
中空纖維超濾膜,進水水質 濁度小於15NTU

Ⅹ PVC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制備工藝

六、超濾膜在水處理應用中的工藝 1、前處理 超濾法在水處理及其他工業凈化、濃縮、分離過程中,可以作為工藝過程的預處理,也可以作為工藝過程的深度處理。在廣泛應用的水處理工藝過程中,常作為深度凈化的手段。根據中空纖維超濾膜的特性,有一定的供水前處理要求。因為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微生物和其他雜質會附於膜表面,而使膜受到污染。由於超濾膜水通量比較大,被截留雜質在膜表面上的濃度迅速增大產生所謂濃度極化現象,更為嚴重的是有一些很細小的微粒會進入膜孔內而堵塞水通道。另外,水中微生物及其新陳代謝產物生成粘性物質也會附著在膜表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超濾膜透水率的下降以及分離性能的變化。同時對超濾供水溫度、PH值和濃度等也有一定限度的要求。因此對超濾供水必須進行適當的預處理和調整水質,滿足供水要求條件,以延長超濾膜的使用壽命,降低水處理的費用。 A、微生物(細菌、藻類)的殺滅: 當水中含有微生物時,在進入前處理系統後,部分被截留微生物可能粘附在前處理系統,如多介質過濾器的介質表面。當粘附在超濾膜表面時生長繁殖,可能使微孔完全堵塞,甚至使中空纖維內腔完全堵塞。微生物的存在對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危害性是極為嚴重的。除去原水中的細菌及藻類等微生物必須重視。在水處理工程中通常加入NaClO、O3等氧化劑,濃度一般為1~5mg/l。此外,紫外殺菌也可使用。在實驗室中對中空纖維超濾膜組件進行滅菌處理,可以用雙氧水(H2O2)或者高錳酸鉀水溶液循環處理30~60min。殺滅微生物處理僅可殺滅微生物,但並不能從水中去除微生物,僅僅防止了微生物的滋長。 B、降低進水混濁度: 當水中含有懸浮物、膠體、微生物和其他雜質時,都會使水產生一定程度的混濁,該混濁物對透過光線會產生阻礙作用,這種光學效應與雜質的多少,大小及形狀有關系。衡量水的混濁度一般以蝕度表示,並規定1mg/lSiO2所產生的濁度為1度,度數越大,說明含雜量越多。在不同領域對供水濁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對一般生活用水,濁度不應大於5度。由於濁度的測量是把光線透過原水測量被水中顆粒物反射出的光量、顏色、不透明性,顆粒的大小、數量和形狀均影響測定,濁度與懸浮物固體的關系是隨機的。對於小於若干微米的微粒,濁度並不能反映。 在膜法處理中,精密的微結構,截留分子級甚至離子級的微粒,用濁度來反映水質明顯是不精確的。為了預測原水污染的傾向,開發了SDI值試驗。 SDI值主要用於檢測水中膠體和懸浮物等微粒的多少,是表徵系統進水水質的重要指標。SDI值的確定方法一般是用孔徑為0.45μm微孔濾膜在0.21MPa恆定水流壓水力下,首先記錄通水開始濾過500ml水樣所需的時間t0,然後在相同條件下繼續通水15min,再次記錄濾過500ml 水樣所需時間t15,然後根據下式計算: SDI=(1-t0/t15)×100/15 水中SDI的值的大小大致可反映膠體污染程度。井水的SDI<3,地表水SDI在5以上,SDI極限值為6.66……,即需進行預處理。 超濾技術對SDI值的降低最為有效,經中空纖維超濾膜處理水的SDI=0,但當SDI過大時,特別是較大顆粒對中空纖維超濾膜有嚴重的污染,在超濾工藝中,必須進行預處理,即採用石英砂、活性炭或裝有多種濾料的過濾器過濾,至於採取何種處理工藝尚無固定的模式,這是因為供水來源不同,因而預處理方法也各異。例如,對於具有較低濁度的自來水或地下水,採用5~10μm的精密過濾器(如蜂房式、熔噴式及PE燒結管等),一般可降低到5左右。在精密過濾器之前,還必須投加絮凝劑和放置雙層或多層介質過濾器過濾,一般情況下,過濾速度不超過10m/h,以7~8m/h為宜,濾水速度越慢,過濾水質量越好。 C、懸浮物和膠體物質的去除: 對於粒徑5μm以上的雜質,可以選用5μm過濾精度的濾器去除,但對於0.3~5μm間的微細顆粒和膠體,利用上述常規的過濾技術很難去除。雖然超濾對這些微粒和膠體有絕對的去除作用,但對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危害是極為嚴重的。特別是膠體粒子帶有電荷,是物質分子和離子的聚合體,膠體所以能在水中穩定存在,主要是同性電荷的膠體粒子相互排斥的結果。向原水中加入與膠體粒子電性相反的荷電物質(絮凝劑)以打破膠體粒子的穩定性,使帶荷電的膠體粒子中和成電中性而使分散的膠體粒子凝聚成大的團塊,而後利用過濾或沉降便可以比較容易去除。常用的絮凝劑有無機電解質,如硫酸鋁、聚合氯化鋁、硫酸亞鐵和氯化鐵。有機絮凝劑如聚丙稀醯胺、聚丙稀酸鈉、聚乙稀亞胺等。由於有機絮凝劑高分子聚合物能通過中和膠粒表面電荷,形成氫鍵和「搭橋」使凝聚沉降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而使水質得到較大改善,故近年來高分子絮凝劑有取代無機絮凝劑的趨勢。 在絮凝劑加入的同時,可加入助凝劑,如PH調節劑石灰、碳酸鈉、氧化劑氯和漂白粉,加固劑水下班及吸附劑聚丙稀醯胺等,提高混凝效果。 絮凝劑常配製成水溶液,利用計量泵加入,也可使用安裝在供水管道上的噴射器直接將其只入水處理系統。 D、可溶性有機物的去除: 可溶性有機物用絮凝沉降、多介質過濾以及超濾均無法徹底去除。目前多採用氧化法或者吸咐法。(1)氧化法 利用氯或次氯酸鈉(NaClO)進行氧化,對除去可溶性有機物效果比較好,另外臭氧(O3)和高錳酸鉀(KMnO4)也是比較好的氧化劑,但成本略高。(2)吸附法 利用活性炭或大孔吸附樹脂可以有效除去可溶性有機物。但對於難以吸附的醇、酚等仍需採用氧化法處理。 E、供水水質調整:(1)供水溫度的調整 超濾膜透水性能的發揮與溫度高低有直接的關系,超濾膜組件標定的透水速率一般是用純水在25℃條件下測試的,超濾膜的透水速率與溫度成正比,溫度系數約為0.02/1℃,即溫度每升高1℃,透水速率約相應增加2.0%。因此當供水溫度較低時(如<5℃),可採用某種升溫措施,使其在較高溫度下運行,以提高工作效率。但當溫度過高時,同樣對膜不利,會導致膜性能的變化,對此,可採用冷卻措施,降低供水溫度。(2)供水PH值的調整 用不同材料製成的超濾膜對PH值的適應范圍不同,例如醋酸纖維素適合PH=4~6,PAN和PVDF等膜,可在PH=2~12的范圍內使用,如果進水超過使用范圍,需要加以調整,目前常用的PH調節劑主要有酸(HCl 和H2SO4)等和鹼(NaOH等)。 由於溶液中無機鹽可以透過超濾膜,不存在無機鹽的濃度極化和結垢問題,因此在預處理水質調整過程中一般不考慮它們對膜的影響,而重點防範的是膠質層的生成、膜污染和堵塞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超濾濁度不能大於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染廢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瀏覽:245
冷干機的濾芯如何拆下來 瀏覽:552
海爾凈水器出水管介面怎麼拆 瀏覽:13
河北水垢漏斗 瀏覽:689
白雲區農村ppp污水項目 瀏覽:498
安吉爾水壺濾芯怎麼拆 瀏覽:318
電廠化學廢水調整及注意事項 瀏覽:892
什麼叫納米微晶技術凈化器 瀏覽:43
百佳境界凈水器如何 瀏覽:695
甲醇蒸餾塔再沸器的原理 瀏覽:268
ro膜氯化 瀏覽:984
潔廁靈能除垢 瀏覽:459
油煙機凈化器的價格多少錢一台 瀏覽:334
凈化器電源怎麼測量 瀏覽:332
wq污水提升泵 瀏覽:415
污水處理50戶需多少立方池 瀏覽:656
樹脂是不是ab膠 瀏覽:694
減壓蒸餾怎麼拆 瀏覽:544
飲水機為什麼加熱一會就保溫 瀏覽:287
電解法處理污水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