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oracleedi系統

oracleedi系統

發布時間:2022-11-29 07:42:09

㈠ oracle edi和adi 的區別

oracle edi和adi 的區別
SQL> edi
已寫入 file afiedt.buf
1 declare
2 begin
3 <<outer>>
4 declare
5 v_deptno number;
6 v_dname varchar2(10);
7 begin
8 begin
9 select empno into v_deptno from emp
10 where lower(empname)=lower(&name);

㈡ Oracle ERP後面的ERP是什麼意思英文的縮寫嗎

所謂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的簡寫。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統集中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模式,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的要求,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備的功能標准應包括四個方面:

1.超越MRPⅡ范圍的集成功能

包括質量管理;試驗室管理;流程作業管理;配方管理;產品數據管理;維護管理;管制報告和倉庫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製造環境

包括既可支持離散又可支持流程的製造環境;按照面向對象的業務模型組合業務過程的能力和國際范圍內的應用。

3.支持能動的監控能力,提高業務績效

包括在整個企業內採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擬功能;決策支持和用於生產及分析的圖形能力。

4.支持開放的客戶機/伺服器計算環境

包括客戶機/伺服器體系結構;圖形用戶界面(GUI);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CASE),面向對象技術;使用SQL對關系資料庫查詢;內部集成

的工程系統、商業系統、數據採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對MRPⅡ的超越,從本質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術上卻超越了傳統的MRPⅡ,它是以顧客驅動的、基於時

間的、面向整個供應鏈管理的企業資源計劃。

㈢ oracle資料庫裡面怎麼建表空間啊

oracle創建表空間有多種方法,如下:

一、方法1:

代碼創建,如下:

SQL> edi

已寫入 file afiedt.buf

1 create tablespace ts1

2 datafile 'F:oracleproct10.2.0oradataorcl s1.dbf' size 100M

3 autoextend on next 1M maxsize 1000M

4*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SQL> /

表空間已創建。

二、方法2

用sqlplus,如下:

sqlplus / as sysdba

SQL>create tablespace tbsname datafile '文件路徑及文件名' size 500m;

三、方法3

通過腳本創建,如下:

Create tablespace StartDB

datafile 'e:databaseoracleStartDB.dbf'

size 32m

autoextend on

next 32m maxsize 1024m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㈣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信息化

供應鏈管理沒有統一的定義,它涉及到原料供應商、製造過程、銷售過程以及客戶等整個產品製造、銷售的全部流程,使用它可同步並優化由用戶驅動的產品流、服務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力資源流,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並且在目標市場商獲得最大的財務、運作和競爭優勢。
有人可能會認為供應鏈管理是一個新增加的產品或模塊,或是一種單純的先進計劃系統。其實,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整合的系統,將供應商、製造商、零售商與客戶緊密聯系在一起,而在這其中貫穿的線索包含產品、服務、信息以及資金/資源等;它與ERP、MRPⅡ是不可分割的,MRP是物料需求計劃,它是計劃分析生產時所需要的零部件,只體現物料的概念;MRPⅡ是製造資源計劃,將加工、生產、裝配整個產品製造過程中需要的時間、物料、資金、人力等元素進行合理分配。ERP則跨出製造領域,從更寬廣的角度管理企業;而SCM則是站在企業外面來看企業應如何運作,可以將它看作是虛擬的ERP。
Oracle認為,SCM的運作過程是首先捕捉全球的需求信息,知道客戶想要什麼,什麼時候要,做出確定的交貨承諾;然後,在整條供應鏈上綜觀供貨、需求、庫存和需求信息,加速計劃周期,自動執行計劃,同時使供貨商和客戶可以得到計劃信息;接著,從原材料供應商處以最低價格采購高質量的原材料和服務,然後用最有效率的流程製造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
Oracle
SCM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功能:"客戶需求管理"方案由一系列模塊組成,使企業可隨時隨地了解客戶的各種需求,從而幫助企業提高客戶服務水平,並爭取贏得新業務,企業與客戶通過Internet和EDI等電子手段進行交流,大大縮短了供貨需要的時間;"高級規劃與調度"方案能夠讓企業對其整個供應鏈的供應和需求情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並進行快速的"一步式"規劃,企業決策人員可通過"在線模擬"來修改或重新制定計劃,從而大大縮短規劃周期;"戰略采購"方案可以將企業的"計劃-采購-付款"整個物料采辦過程全面實施自動化管理;"製造管理"方案是多模式製造管理系統,既適合小規模的單個生產設施,又適用於擁有多家生產廠的要求復雜的全球性製造商。
總之,SCM是隨著Internet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的管理系統,它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從訂貨、進貨、生產、銷售等日常工作全流程的自動化,並方便管理者獲取與企業相關的各種信息。它有助於降低開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入,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幫助企業的管理者作更明智的決定

㈤ 中國的電子商務技術和信息網路的基礎設施

目前,我國B2B電子商務堅持從國情出發,堅持穩健務實的政策,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B2B電子商務的環境還不完善,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下面將從基礎設施、文化和社會差異、行業結構、企業政策四個方面分析我國B2B電子商務環境。(一)基礎設施世界各國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極不平衡,發達國家的信息基礎設施已經達到較完善的程度,但發展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還在起步階段。目前,我國由於經濟實力和技術方面等原因,發展電子商務的各項基礎設施都落後於西方,但改善很快。1、互聯網現狀美國互聯網的今天也許就是中國互聯網的明天,觀察美國互聯網的現狀對於分析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在互聯網基礎環境方面,中國互聯網用戶和PC裝機量低於美國,互聯網用戶的消費水平也低於美國,因此,中國互聯網總體應用狀況遠落後於美國,且體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表1-31中美環境差異(2004) PC裝機量 PC占人口比例 互聯網用戶 網民人口比例美國 1.98億台 71% 1.62億 58%中國 0.29億台 2% 0.59億 5%雖然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數量逐年猛增,但最近的調查顯示,到目前為止,我國廣大互聯網用戶上網的主要目的仍是獲取信息與休閑娛樂,這部分網民占成以上,而開展商務活動的還不足1%。摩根士丹利在《2004年中國互聯網研究報告》中對中國和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在互聯網技術和服務方面的相對領先程度作了對比分析。在其分析中,可以明顯地看到:在簡訊和在線游戲技術/服務方面,與美國相比,中國相對領先;在電子商務、在線廣告和寬頻應用方面,美國領先。尤其是在電子商務方面,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當前,中國互聯網類似於美國三、四年前的情形。盡管中國互聯網企業抓住了簡訊和在線游戲的互聯網應用,從而成功開創了獨特的互聯網盈利模式,但是,就長期和根本趨勢而言,網上消費和經商會逐漸像現實社會一樣成為主流形態。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三年後,在中國互聯網市場的主角必定是B2B電子商務企業。2、企業信息化程度B2B電子商務模式提供了一個虛擬的網上交易平台。進入網上交易的企業要具備一定的資格,這個資格就是企業內部必須有一套合格的電子化生產管理系統。且這套系統能與外部信息流無縫對接,以實現企業生產、采購、銷售全過程的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是時代的要求,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迅速普及,使企業生存和競爭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信息化已成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最佳選擇。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已有了20多年的歷史,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發展過程中,既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教訓。從總體上來看,隨著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信息化發展的勢頭良好,但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信息化規模、層次和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 美國早在1993年就已有2.4萬家企業使用電子數據交換(EDI)。隨後,經過幾年的發展,美國所有的大公司都實現了辦公自動化,一些跨國公司還實現了虛擬辦公室。美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了比較高級的階段:60%的小企業,80%的中型企業,90%以上的大型企業已藉助互聯網廣泛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其中B2B占電子商務總額的80%以上。以美國思科(SISCO)公司為例,思科是互聯網設備和應用方案的提供商,是一個非常地道的「傳統企業」,但是思科卻把管理和運營成功的遷移到了互聯網上。思科公司為其全部產品(路由器、交換機和其他網路互聯設備)建立了虛擬的訂貨系統,這樣只需要很少的現貨產品。該公司建立虛擬訂貨系統之前,訂購一個產品的過程十分復雜。通常,客戶公司的一位工程師首先要了解客戶需要的產品類型和配置,然後,這位工程師再把這些信息傳送到其公司的采購部門,采購部門再通過電話、傳真把訂單傳給思科公司。思科公司的客戶服務管理員再把訂單輸入到思科公司的系統中。訂單一旦通過系統認可,生產計劃就會再24小時之內排定。目前,思科再全球范圍內80%的訂單通過網路來處理。如果通過傳統得方式來下訂單,出現錯誤就會拿回來,然後再重新發貨。不僅自己和合作夥伴得成本上升,同時用戶得滿意程度還會下降。而通過互聯網下訂單,在提交使就會得到自動檢查,保證呢每一張訂單都是正確得。合作夥伴和用戶還可以在網路上跟蹤訂單得處理過程,這樣,雙方得成本都得到了控制,也提高了客戶滿意度。思科使電子商務得倡導者和成功得實踐者,並從電子商務得應用中獲益匪淺。通過成功應用電子商務,思科每年節省8億美元得經營成本,使客戶得滿意度大幅上升。正是因為成功地應用呢電子商務,思科獲得了很強得市場競爭能力。相比之下,中國企業信息化整體水平還比較低。2004年,某權威機構對我國2000多家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得調查顯示,應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得企業僅占調查企業總數得10%;對3000加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狀況得調查顯示,只有3.7%的企業信息化建設進入成熟階段。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緩慢的原因主要有:部分企業對信息話得緊迫性和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不足,信息技術得支持配套能力不強,信息化建設成本過高,有關政策法規不完善。企業再信息化應用方面能力還不強,在內部管理系統得整合上,更多得企業還僅局限於一般管理系統得開發。而以ERP為平台,整合企業內部各項系統,來實施綜合管理得典型企業案例還不多。「成功往往使只可欣賞而不可模仿得」,不能說吧思科得信息話方案照搬過來,自己也就成呢「世界先進企業」呢。索引,要錯金中國企業信息話建設得健康發展,要倡導企業量力而行,結合實際,不僅要結合我國的國情,還要結合企業自身得具體情況。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3、物流配送今年來,B2B電子商務的發展,擴大了企業得銷售范圍,改變呢企業傳統得銷售方式以及消費者得購物方式,使得送貨上門等物流服務成為必然,促進呢我國物流業得興起。但目前,我國得物流產業得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物流水平仍難以滿足B2B電子商務的需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業存在以下五大差距:(1)成本高 居世界銀行得推測,我國得物流費用佔GDP得比重約為16.7%,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左右。(2)周轉慢 2000年我國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得周轉速度為1.62次,而日本製造業得平均周轉速度為15~18次,一些知名跨國公司如沃爾瑪、家樂福燈已經達到20~30次。(3)庫存大 到2000年底,我國庫存商品沉澱得資金高達4萬億元,佔全過GDP近50%。在目前世界工人得庫存商品與GDP得比例中,發達國家一般不超過1%,發展中國家也不過5%。(4)效率低 有關專家估算,我國僅汽車空駛率就高達37%,相當於150萬輛載重汽車來回空泡,意見商品從生產出來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十幾次得搬動、裝卸、長時間得儲存、曝光,因此,每年全國物質損耗約為3000億元以上。(5)傳統流通幹事仍然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有資料顯示,美國、日本、歐洲等物流發達國家和地區使用第三方物流企業得比例已經達到30%`70%,而我國得工業企業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給第三方物流的佔18%,吧銷售物流交給第三方的僅佔16%.隨著第三方物流得不斷發展,我國愈來愈多得企業也開始將物流業務外包出去。例如,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將全部物流外包給第三方,而自身集中於汽車的設計、生產和製造。第三方無酒公司負責上千種零件得包裝轉換,按照通用公司發出得指令想公司零部件中轉地狡猾,甚至在通用公司生產現場設置辦公室,解決系那場物流問題,使通用汽車公司得物流系統高效有序地運轉,能更加集中於核心業務。眾所周知,物流配送使電子商務得一個重要環節。在B2B電子商務得物流配送中,除極少數可通過網路直接傳送得數據產品外,絕大多數商品需要往下配送。配送問題不解決,無法形成完整得商務活動,B2B電子商務大打折扣。要解決我國物流配送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同你合作。郵政、特洛、公路、河運、海運、航空、專業遞送公司等應打破地區和部門之間得封鎖,建成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配送網路。同時,從事B2B電子商務得企業應著力研究適應自身業務特點得配送系統,真正做到物流配送快速、有效,並實現低成本配送。(二)文化和社會差異1、文化差異由於再B2B電子商務交易中,買賣雙方往往不能直接見面,而要憑借第三方(權威方)發放得證明(CA),再網上向對方說明自己得身份,買賣雙方或多方都是「背靠背」得方式中國冷更喜歡面對面得交流,也樂於依靠長期建立再信任、家庭親情或歷史基礎上得商業關系來進行交易。這往往也因為中國傳統的商業環境中,缺乏對陌生方得信用了解,法律保護機制與不完善。因此,關系就成為開展生意得必要條件。尤其使做一些大一點得生意,不見面、不吃飯、不送禮,是很難做事情得,而這一套商務商務慣例很難移植到網上進行。然而當今無論從網路可知還是商業經濟都處於景象地位得美國,其獨特得民族文化為B2B電子商務得迅速普及提供呢良好得條件。美國冷敢於冒險,具有不斷嘗試新機會得民族個性,因此,他們往往部位各條條框框說束縛,敢於創新並樂於接受新生事物。面對B2B電子商務帶來得無限三輯,他們不是懷疑,而是用熱忱的態度去擁抱這一新得機遇。但這是否意味在線B2B商務難以再中國成功呢?不一定,中國得公司分為兩種類型:一類使處於產品已高度標准化得出口行業得公司,他們經常需要與國外得客戶打交道。在這些交易中,關系並不是重要因素(在線銷售很多使通過拍賣來完成得,公司也主要根據預先可明確定義得產品價格和質量來開展競爭)。第二類使那些面向中國本地市場得公司,他們可能不大適應同那些還未與他們見過面得公司做生意。這將會阻礙B2B電子商務得發展,特別使不利於建立公共電子市場。在我國,不妨將面對面得關系與高效得B2B電子商務交易結合起來。沒有理由認為只要買賣方進行網上交易,就無需花較大精力來建立緊密的私人關系;雙方交易前得認識過程不可缺少,如他們之間能建立電子商務連接,這會更有效地補充發展他們之間得關系。比如說在買房或買方主導得電子市場中,公司可以與他們編號得商業夥伴建立網路連接,以加強他們之間得商業聯系。但在公共電子市場中,交易得使一般商品花得產品如大眾型工業原料時,中國企業可能並不看重雙方之間得關系,而是更看重價格、質量。例如再www.chemconnect.com全球化學工業品交易網上,中國得供應商已再上面與國外買家進行在線交易。2、社會差異美國B2B電子商務的母的是為了讓企業降低成本,加快流轉速度,進而為企業增加利潤,這一點與中國得B2B是一致的。但是,由於中美社會類型得差異,使得中美發展B2B得道路註定不一致。根據Aberdeen Group得報告,美國產品得價格中包裹:22.8%得直接成本、13.6%得簡介成本、21.7%得人員成本、21.3%得稅收。26%得利潤。根據其估計,通過使用B2B得模式,可以降低15%得直接成本以及70%得間接襯衫本。具體地說,對一個訂單得平均處理成本,如果使用手工模式需要107美元,而使用B2B某事自動進行僅需要30美元。另外,通過使用B2B,采購周期可以縮短50%~70%。基於上面得考慮,美國採用B2B模式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等目的。但是,中國得經濟狀況和美國大不相同,美國使典型得「人貴物廉」得社會,通過自動處理可以減少人員,而中國人員成本相對較低,通過使用B2B得模式固然也可以減少一般處理人員,以降低成本,但需要增加更為昂貴得專業人員,同時還需要維持通信、設備等費用,中得成本未必能夠降低,可能還會提高。所以,中國B2B電子商務得發展不應盲目照搬照抄美國,而應結合我國得國慶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三)行業結構 電子商務給不同行業所帶來的機會大不相同,不僅向各個產業滲透的順序不一樣,而且各產業所獲得的收益也不盡相同。研究表明,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生產廠商特別適合採用電子商務,同時,在未來5年內,計算機和通信設備食品飲料、汽車以及配件、製造業設備和原材料、建築物和房地產等五大行業將是未來運用電子商務的重點行業。 由於美國的B2B電子商務起步比中國要早,現已在各行業蓬勃發展起來。相比之下,中國的行業結構對其開展B2B網上交易損益參半:1)中國的大多數企業屬於製造業,而且,他們的交易產品多是直接商品(原材料),這些商品不太容易特徵化,它們往往是某個業務過程的中間產物,將這些產品轉移到網上進行交易就比較困難。因此,中國開展網上交易最好的產品可能是化學用品、橡膠、紡織、鞋、皮革等容易在網上交易目錄中定性的產品。2)中國的第三產業不發達,第三產業的企業如航空公司、銀行建立的賣方主導的B2B電子商務網站發展潛力不是很大。他們難以單個地從開展的電子商務中獲益。因此,在這些行業中,由第三方建立行業網站或聯合起來共同開展電子商務更能提高行業生產率、增加收益。3)在中國的許多行業中,存在著行業壁壘低、競爭過度等問題,這將在某種程度上刺激電子商務的發展。比如在家電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各大公司的品牌戰價格戰打得不亦樂乎。為了進一步取得經營優勢,他們將採取一切手段來提高效率,包括電子商務。目前,中國的主要家電廠商都已觸網,開展了B2B交易。4)中國許多行業的市場集約化程度不高,中間環節偏多,供應鏈效率低下,耗費偏大,表現為經營粗放。而電子商務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將粗放的過程集約化。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恰好是傳統產業過於粗放。行業中的交易成本偏高。實施B2B電子商務能通過電子訂單、自動化交易、合作管理庫存、協同計劃等方式消除重復勞動,減少無效中間商,提供供應鏈的運作效率。但問題是B2B實施要想獲得進一步的成功,就需對傳統不合理業務流程進行優化,這樣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阻礙(如減員)。消除過去不合理的流程,這可能會觸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從而減緩B2B的發展。(四)企業政策B2B電子商務以其優異的功能特點和難以迴避的誘惑,受到了中外企業的青睞。但是我國許多企業的管理處於主觀、隨意的經驗管理階段,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這大大影響了B2B在我國的發展,重要表現在:1、 企業規模不大美國在各個細分的市場幾乎都已經形成了幾個主要的大型壟斷企業存在的格局,這些企業規模都比較大,而且都已經在內部實現了完整的ERP系統。因此,美國的B2B核心不在兩邊的B上面,而是在中間的to上面,最終實現的效果是兩邊的ERP系統可以直接通過B2B實現互操作。但是,中國中小企業廣布的特性和市場發展的規律決定了網路中的任何一個產業都不可能是一家壟斷,使用中國企業規模一般都比較小,絕大多數企業都密鑰任何ERP系統,能有個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統)就不錯了。到現在為止,中國企業內部最普及的管理軟體是財務軟體,普及率也不到50%。這樣,中國的B2B如果簡單地假設企業內部都有完善的ERP系統,那麼這個B2B一定找不到幾個用戶。2、企業業務流程不規范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內部責任劃分不明確,業務流程也不規范。但是為了從電子商務中獲益,公司必須將某些流程自動化,建立其明確的授權程序。比如,一家大型製造商想把辦公用品及計算機設備的采購放到網上進行,那麼:1)在西方,像SAPOracle公司就會為該公司安裝一套采購軟體系統,它定義了一系列的「用戶特徵」。每個用戶就可以根據系統規定的許可權,在一定的全額范圍內,無需上司批准,直接在網上下訂單,或在金額超過授權范圍的情況下,從領導那獲得電子批復,再進行網上交易。以上這種系統的成功實施需要把員工明確分為特定的類別,並制定清楚的程序。2)而在中國的許多企業中,人們往往對這種正式定義的程序有抵制,認為它缺乏「人性」。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中國也很難成功實施ERP項目,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例子也不大好過。3、企業之間缺乏信息共享企業只有在與供應鏈中的夥伴共享有關需求、決策、生產信息時,才能獲得電子商務的全部益處。戴爾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公司始終保持供應鏈信息的透明:在每一思科,它的供應商都能知道公司生產系統中的定單等級、庫存情況,因此,就能在適當的時候,將合適數量的產品運送給公司。中國的B2B電子商務運作遠沒有這樣復雜。這其中除了技術方面的願與你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中國企業的心理狀態。他們缺乏對商業夥伴的信任,普遍擅長「單打獨斗」|,不擅長「有效結盟」。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企業目前的競爭仍處於初級階段,企業之間的競爭多數局限於單個個體的較量。而未來中國市場的競爭將適應客戶日益苛刻的要求,升級到企業所在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將迫使企業學會共享供應鏈運作中的信息。因此,中國的企業要迅速轉變經營思想和方針,將企業經營盡早納入網際網路的軌道,以推動中國B2B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中國B2B電子商務發展前景展望雖然我國的B2B電子商務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但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最主要的應用模式,B2B電子商務蘊涵了無限的商機,為我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國發展B2B電子商務的環境(網路基礎建設等運行環境,市場環境、信息安全、認證中心建設等條件)逐步完善,國家有關電子商務的各項政策、法規也日益健全。盡管在我國發展B2B電子商務的過程中,會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和風險,但不可置疑的是中國B2B市場的發展已經啟動,中國已登上了網路快車,前面的景緻一定會越來越精彩,我國的B2B電子商務必將再創輝煌。結論與展望B2B電子商務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都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著很大的後發優勢與較大的發展空間,機遇與挑戰並存。然而,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B2B電子商務發展的層次還比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信用體制、網上支付、物流網路目前仍是制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的三大核心瓶頸。由於目前沒有完善的銀行網上擔保和交付系統、沒有完善的誠信評級記錄和系統,目前中國B2B電子商務的發展還處於初級的信息和產品發布階段,主要是以提供多點對多點的貿易信息交流平台為主。2004年11月,開始運營的買麥網在首次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中國B2B市場還沒有發展到大家來分蛋糕的地步,當務之急是要將蛋糕一起做大。雖然中B2B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有益的經驗,但是由於中國的電子商務環境同美國存在較大差別,照搬美國模式並不一定能夠取得成功,所以中國B2B電子商務的成功發展必須針對自身的特點來描繪未來發展的藍圖。發展有中國特色的B2B商業模式,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1)大企業成為發展和應用電子商務的先鋒,先實現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電子化,通過互聯網將企業的上家(供應商)訪問下家(銷售商)聯為一體,建立網上采購系統。2)建立專業網站作為電子商務的切入點,逐步實現網上交易。3)利用電子商務手段,開拓國際市場,實現全球采購、分銷。4)中小企業藉助中介網站開展B2B電子商務。目前,我國B2B電子商務的成長環境已基本形成,一個日臻成熟、充分保障、協調發展、良性循環、以點帶面的有中國特色的B2B電子商務呼之欲出!

㈥ 綜述電子商務伺服器開發技術

電子商務網站技術
電字商務的基礎是商務活動,而不是電子化的建設,電子化是為商務活動服務,電子化不過是商務活動的手段,做好商務活動才是電子商務的本質。在傳統實物市場進行商務活動是依賴於商務環境的(如銀行提供支付服務、媒體提供宣傳服務等),電子商務在電子虛擬市場進行商務活動同樣離不開這些商務環境,井且提出了新的要求,電子商務系統就是指在電子虛擬市場進行商務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商務環境的總稱。

而電子商務也需要將電子化、信息化滲透到商業活動的每一過程中。通過建立網站,把原來客戶和銷售商及商品直接見面,改變為通過網路的形式,實現客戶和銷售商及商品的聯系,大大減少了商品的成本支出,同時也減少了客戶的時聞成本。電子商務的魅力是每一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都通過電子化和信息化減少中間環節,從而節省開支,提高效率。

席捲全球的電子商務正迅速地改變著傳統的企業經營模式,面對強手林立的竟爭對手,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電子商務網站,無疑是您增強竟爭力的新手段。電子商務是一種通過網站的形式,把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管理起來,打破時空限制的商業活動。任何一個企業網站都是由若乾的技術部件相互關聯而成的。作為企業網站,這些技術部件設置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企業經營發展服務。

㈦ 進銷存系統是什麼

現有一份別人的關於進銷存管理系統的論文,你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章 前 言
根據指導老師、公司和客戶的要求,本次畢業設計的題目是《青雅進銷存管理系統》,要求利用Visual Basic完成管理平台設計,構造所用的類庫;使用Access資料庫存儲數據;系統能在網路條件下運行。
青雅公司(現國內大多實業公司的代表)存在的問題:
信息化不足,計算機使用率低,大量的日常工作皆是手工處理,因此工作效率低落,企業內部溝通不良等等問題很難克服。要提升企業競爭力,企業內部信息化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實施先進的辦公室自動化系統,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管理、共享及交流,才能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取得先機。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以及中國經濟改革的逐漸深化,製造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改善企業內部以及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管理、調度及資源配置,迅速適應客戶的新需求和市場新機遇的能力,是中國企業贏得競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而快速有效地實施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從根本上說,企業就是一個利用資源(人、財、物、時間),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組織,ERP就是對這些資源進行計劃、調度、控制、衡量、改進的管理技術和信息系統。現今的企業並不只是人力資源、資金和產品的組合,它還應該包括供應、銷售、市場營銷、客戶服務、需求預測,以及其他更多的東西。如果一個ERP系統真正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產能力,它必須能夠非常融洽地和其他關鍵性的商務領域進行交流。
企業資源計劃(ERP)應用將許許多多的商務過程自動化並集成在一起,從而有助於企業保持競爭優勢;數字內容管理應用有效地控制存儲、檢索和資源的再利用,從而理順了各種操作,有助於避免冗餘;供應鏈管理就是對供應鏈中的貨物和服務、信息、以及金錢以電子方式進行規劃和實行流控制,提高系統的智能化程度,產、供、銷、財務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使企業處於全面受控狀態,壓縮投資規模,加快資金周圍,在實時反映的基礎上,修正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各個環節上的偏差,降低產品成本和不必要的原料和在製品積壓。ERP將和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商業職能(BI),知識管理(KM)以及電子商務完全融合在一起。這些系統將會象一個團隊一樣工作,經常性地和客戶進行聯系,從而為他們提供服務,出謀劃策以及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針對目前國內實業公司存在的問題,本文設計一個以物料流處理為主,具有一定智能特性和網路特性的管理系統。該系統不僅能智能的控制企業的物流情況,而且還具有操作方便、便於糾錯的特點。
概括起來系統的優點如下:
用戶基本資料一次性建立,便於規范控制。
物料控制半自動化,加強了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
提高庫存管理的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量,包括中間庫存和在製品的庫存,以減少在庫存上的資金積壓。
最大限度的保證訂貨任務的按期完成。
提高計劃的可能性,實現均衡生產:
集成管理職能,提高管理效率。
本文的第一、二章介紹了什麼是ERP、 ERP系統的管理思想 、應用ERP與企業的關系及ERP的風險及其預防。以及在國內的發展狀況、應用及前景等。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接著主要闡述了青雅進銷存管理系統的設計高層目標、當前目標,系統要求、總體設計、詳細設計、測試等。最後是本次畢業設計的總結和體會。
最初本著盡可能完成ERP的各項功能的原則,將物料控制到只在需要的時候向需要的部門按需要的數量,提供所需要的物料,也就是說,它既要防止物料供應滯後於對他們的要求,也要防止物料過早地出產和進貨,以免增加庫存,造成物資和資金的積壓,設計了這套管理軟體,但在設計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實際問題非常復雜,軟體很難控制,本著能自動化的盡量自動化,不容易實現自動化的則人為操作,由於能力有限和時間的限制,系統的設計難免會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同學、老師不吝賜教。

第二章 ERP概論

公認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 Gartner Group 1990年初提出的, Gartner Group 信息技術詞彙表中關於 ERP 的定義:
一個由 Gartner Group 開發的概念,描述下一代製造商業系統和製造資源計劃(MRP II)軟體。它將包含客戶/服務架構,使用圖形用戶介面,應用開放系統製作。除了已有的標准功能,它還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質、過程運作管理、以及調整報告等。特別是,ERP採用的基礎技術將同時給用戶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獨立性從而更加容易升級。ERP的關鍵在於所有用戶能夠裁剪其應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2.1 ERP具備的功能標准應包括四個方面
1、超越MRPⅡ范圍的集成功能
包括質量管理;試驗室管理;流程作業管理;配方管理;產品數據管理,維護管理;管制報告和倉庫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製造環境
包括既可支持離散又可支持流程的製造環境;按照面向對象的業務模型組合業務過程的能力和國際范圍內的應用。
3、支持能動的監控能力,提高業務績效
包括在整個企業內採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擬功能;決策支持和用於生產及分析的圖形能力。
4、支持開放的客戶機/伺服器計算環境
包括客戶機/伺服器體系結構;圖形用戶界面(GUI);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CASE),面向對象技術;使用SQL對關系資料庫查詢;內部集成的工程系統、商業系統、數據採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對MRPⅡ的超越,從本質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術上卻超越了傳統的MRPⅡ,它是以顧客驅動的、基於時間的、面向整個供應鏈管理的企業資源計劃
2. 2 ERP系統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體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識經濟時代僅靠自己企業的資源不可能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還必須把經營過程中的有關各方如供應商、製造工廠、分銷網路、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業的產、供、銷活動,滿足企業利用全社會一切市場資源快速高效地進行生產經營的需求,以期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換句話說,現代企業競爭不是單一企業與單一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企業供應鏈與另一個企業供應鏈之間的競爭。ERP系統實現了對整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適應了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需要。
2、 現精益生產、同步工程和敏捷製造的思想
ERP系統支持對混合型生產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精益生產LP(Lean Pro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提出的一種企業經營戰略體系。即企業按大批量生產方式組織生產時,把客戶、銷售代理商、供應商、協作單位納入生產體系,企業同其銷售代理、客戶和供應商的關系,已不再簡單地是業務往來關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夥伴關系,這種合作夥伴關系組成了一個企業的供應鏈,這即是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製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當市場發生變化,企業遇有特定的市場和產品需求時,企業的基本合作夥伴不一定能滿足新產品開發生產的要求,這時,企業會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應鏈,形成「虛擬工廠」,把供應和協作單位看成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SE)」,組織生產,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產品打入市場,時刻保持產品的高質量、多樣化和靈活性,這即是「敏捷製造」的核心思想。
3、體現事先計劃與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統中的計劃體系主要包括: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計劃、采購計劃、銷售執行計劃、利潤計劃、財務預算和人力資源計劃等,而且這些計劃功能與價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
另一方面,ERP系統通過定義事務處理(Transaction)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與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務處理發生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了資金流與物流的同步記錄和數據的一致性。從而實現了根據財務資金現狀,可以追溯資金的來龍去脈,並進一步追溯所發生的相關業務活動,改變了資金信息滯後於物料信息的狀況,便於實現事中控制和實時做出決策。
此外,計劃、事務處理、控制與決策功能都在整個供應鏈的業務處理流程中實現,要求在每個流程業務處理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工作潛能與責任心,流程與流程之間則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機組織中充分發揮每個的主觀能動性與潛能。實現企業管理從「高聳式」組織結構向「扁平式」組織機構的轉變,提高企業對市場動態變化的響應速度。
總之,藉助IT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應用,ERP系統得以將很多先進的管理思想變成現實中可實施應用的計算機軟體系統。
2. 3 應用ERP與企業的關系
ERP是借用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來改造原企業舊的管理模式,是先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軟體在實際的推廣應用中,其應用深度和廣度都不到位,多數企業的效果不顯著,沒有引起企業決策者的震動和人們的廣泛關注。
1. 實施ERP是企業管理全方位的變革
企業領導層應該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現代管理理論的貫徹者和實施者,規范企業管理及其有關環節,使之成為領導者、管理層及員工自覺的行動,使現代管理意識紮根於企業中,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國外企業實施ERP 似乎沒有討論的餘地,全盤接受,自覺性強。其實,辦企業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而我們還要等待思想提高,觀念更新,有時還要避開鋒芒,遷就陳腐,互相推諉。如果我們不堅決向這些陋習告別,這場全方位的變革就會反復、甚至夭折。
2. 企業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識
要眼睛向內,練好內功,做好管理的基礎工作,這是任何再好的應用軟體和軟體供應商都無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懇懇地耕耘。把ERP的實施稱為"第一把手工程",這說明了企業的決策者在ERP實施過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個管理系統,牽動全局,沒有第一把手的參與和授權,很難調動全局。
3. ERP的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
ERP的投入和產出與其他固定資產設備的投入和產出比較,並不那麼直觀、淺顯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馬上得到回報,見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並不能立竿見影,它所貫徹的主要是管理思想,這是企業管理中的一條紅線。它長期起作用、創效益,在不斷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實施ERP還要因地制宜,因企業而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上相應的系統,而不是籠統地都上小型機,或者不顧企業的規模上 WindowsNT,這樣長期運作,對企業危害性極大。其次,這種投入不是一勞永逸的,由於技術的發展很快,隨著工作的深入,企業會越來越感到資源的緊缺,因此,每年應有相應的投入,才能保證系統健康地運轉。
4. ERP的實施需要復合型人才
他們既要懂計算機技術,又要懂管理。當前高校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有一個過程和一定的時間,但企業領導者常把這樣不多的人才當作一般管理者,沒有把他們當作是企業來之不易的財富,是一支重要的隊伍。這與長期忽視管理有關,這些復合型人才在企業中的地位遠遠不及市場開拓人員和產品開發者,而是"輔助"角色,不是政策傾斜對象,這種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當企業上ERP時,這些復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導作用,而一旦管理進入常規,他們似乎又成為多餘的人,這已成為必然規律。在人才市場上,復合型人才最為活躍,那些有眼力的企業家都會下功夫挖掘人才,而這也不利於實施隊伍的穩定。 總之,條件具備的企業要不失時機地上ERP管理系統,不能只搞純理論研究、再研究,長時間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內部管理基本數據,選定或開發適合自己企業的ERP軟體,條件成熟了就上。
2. 3 ERP的風險及其預防
企業的條件無論多優越,所做的准備無論多充分,實施的風險仍然存在。在ERP系統的實施周期中,各種影響因素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風險是保證ERP系統實施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
2.3.1 ERP項目的風險
通常人們在考慮失敗的因素時,一般著重於對實施過程中眾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視項目啟動前和實施完成後ERP系統潛在的風險。對於ERP項目而言,風險存在於項目的全過程,包括項目規劃、項目預准備、實施過程和系統運行。歸納起來,ERP項目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缺乏規劃或規劃不合理;
2. 項目預准備不充分,表現為硬體選型及ERP軟體選擇錯誤;
3. 實施過程式控制制不嚴格,階段成果未達標;
4. 設計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環節;
5. 實施效果未做評估或評估不合理;
6. 系統安全設計不完善,存在系統被非法入侵的隱患;
7. 災難防範措施不當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統崩潰。
2.3.2風險的預防
1、戰略規劃
企業是否存在一個五年的IT系統規劃?隨著社會的信息化,IT系統對於企業不僅是工具,更是技術手段。ERP作為IT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於企業的長期規劃,是長期規劃的手段和保證。ERP的目標源於IT系統規劃,是評價ERP系統成敗的基本標准,應依據IT系統規劃,明確ERP 系統的實施范圍和實施內容。
2.項目預准備
確定硬體及網路方案、選擇ERP系統和評估咨詢合作夥伴是該階段的三項主要任務,也是ERP系統實施的三大要素。硬體及網路方案直接影響系統的性能、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ERP系統功能的強弱決定企業需求的滿足程度;咨詢合作夥伴的工作能力和經驗決定實施過程的質量及實施成效。
3.項目實施控制
在ERP系統實施中,通常採用項目管理技術對實施過程進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實施控製表現在科學的實施計劃、明確的階段成果和嚴格的成果審核。不僅如此,有效的控制還表現在積極的協調和通暢的信息傳遞渠道。實施ERP 的組織機構包括:指導委員會、項目經理、外部咨詢顧問、IT部門、職能部門的實施小組和職能部門的最終用戶。部門之間協調和交流得好壞決定實施過程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業缺乏合適的項目經理的條件下,這一風險尤其明顯和嚴重。 4.業務流程式控制制
企業業務流程重組是在項目實施的設計階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監督環節保證ERP在正式運行後,各項業務處於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業遭受人為損失。設計控制環節時,要兼顧控制和效率。過多的控制環節和業務流程冗餘勢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環節不足又會有業務失控的風險。
5.項目實施效果
雖然項目評估是ERP實施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但這並不意味著項目評估不重要。相反,項目評估的結果是ERP實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確地評價實施成果,離不開清晰的實施目標、客觀的評價標准和科學的評價方法。目前普遍存在著忽視項目評估的問題。忽視項目評估將帶來實施小組不關心實施成果這一隱患。這正是ERP項目的巨大風險所在。
6、 統安全管理
系統安全包括:操作系統授權、網路設備許可權、應用系統功能許可權、數據訪問許可權、病毒的預防、非法入侵的監督、數據更改的追蹤、數據的安全備份與存檔、主機房的安全管理規章、系統管理員的監督,等等。目前,企業中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的人員較少,計算機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實施ERP系統時,普遍存在著不重視系統安全的現象。諸如:用戶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級用戶授權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識的直接後果是系統在安全設計上存在著漏洞和缺陷。近年來,不斷有報章披露銀行或企業計算機系統被非法入侵的消息,這給企業敲響了警鍾。
7.意外事故或災難
水災、火災、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會給ERP系統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企業正式啟用ERP系統後,這種破壞將直接造成業務交易的中斷,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未雨綢繆的策略和應對措施是降低這一風險的良方。如建立遠程備份和恢復機制;在計算機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恢復手工處理業務的步驟和措施。
2.4 MRP是ERP的核心功能
- -只要是「製造業」,就必然要從供應方買來原材料,經過加工或裝配,製造出 產品,銷售給需求方,這也是製造業區別於金融業、商業、 採掘業(石油、礦產)、服務業的主要特點。任何製造業的經營生產活動都是圍繞其產品開展的,製造業 的信息系統也不例外,MRP就是從產品的結構或物料清單(對食品、醫葯、化工行 業則為「配方」)出發,實現了物料信息的集成—— 一個上小下寬的錐狀產品結 構:其頂層是出廠產品,是屬於企業市場銷售部門的業務;底層是采購的原材料或 配套件,是企業物資供應部門的業務;介乎其間的是製造件,是生產部門的業務。 如果要根據需求的優先順序,在統一的計劃指導下, 把企業的「銷產供」信息集成起來,就離不開產品結 構(或物料清單)這個基礎文件。
在產品結構上,反 映了各個物料之間的從屬關系和數量關系,它們之間的連線反映了工藝流程和時間周期;換句話說,通過 一個產品結構就能夠說明製造業生產管理常用的「期 量標准」。MRP主要用於生產「組裝」型產品的製造業, 如果把工藝流程(工序、設備或裝置)同產品結構集 成在一起,就可以把流程工業的特點融合進來。
- -通俗地說,MRP是一種保證既不出 現短缺,又不積壓庫存的計劃方法,解決了製造業所 關心的缺件與超儲的矛盾。所有ERP軟體都把MRP作為其 生產計劃與控制模塊,MRP是ERP系統不可缺少的核心功 能。
2.4.1 MRPⅡ是ERP的重要組成
-MRP解決了企業物料供需信息集成,但是還沒 有說明企業的經營效益。MRPⅡ同MRP的主要區別就是它 運用管理會計的概念,用貨幣形式說明了執行企業「 物料計劃」帶來的效益,實現物料信息同資金信息集 成。衡量企業經營效益首先要計算產品成本,產品成 本的實際發生過程,還要以MRP系統的產品結構為基 礎,從最底層采購件的材料費開始,逐層向上將每一 件物料的材料費、人工費和製造費(間接成本)累積,得出每一層零部件直至最終產品的成本。
2.5 ERP系統的技術實現
在企業中,直接使用軟體開發商提供的ERP系統對IT部門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雖然與開發大規模的定製應用相比,購買ERP系統可以增加IT系統的投資回報率,但也可能大大增加相應基礎設施的復雜程度。因此企業IT部門在為ERP系統選擇適當的結構平台時,必須考慮以下技術實現問題。
2.5.1系統結構
目前,幾乎所有的ERP系統都採用多層次的客戶機/伺服器結構,並且絕大多數時候都採用了客戶機/胖伺服器模型。這種模型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應用管理,降低網路的復雜性並保證資料庫的完整性。
IT部門在設計ERP系統結構時必須考慮三個層次:表示層、應用層和資料庫層。表示層、應用層與資料庫層分離(不管是物理的還是邏輯的)已經成為創建模塊化、可更新的客戶機/伺服器應用的一種最常見的方法。這樣一來,用戶可以從資料庫伺服器中裝載可執行的應用,從而簡化對應用的管理,同時在需要時,每個伺服器還可以請求它自己的可執行模塊。類似的,可伸縮性也相應地變得簡單並且可通過增加應用伺服器來進行升級。
此外,ERP系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還有賴於其網路運行能力。在實施ERP的過程中,許多企業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在計劃和實施ERP項目時沒有充分考慮網路帶寬問題。因此,為了確保ERP實施以後擁有足夠的性能,項目實施小組在規劃ERP項目時必須了解目標網路的速度並且詳細理解應用結構的網路性能需求。
2.5.2 系統集成
絕大多數用戶在實施企業ERP項目時一般都會採用來自多個不同廠商的ERP系統,因而經常需要不同的資料庫和硬體平台。而且,隨著這些獨立系統的實現,IT部門需要將這些分離的ERP子系統相互集成起來,同時還必須將現有的應用同已有的應用和決策支持系統集成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ERP項目的作用。有鑒於此,用戶應該選擇市場前景最廣闊的基礎設施組件,因為這些組件以後集成起來更容易一些。
最理想的集成方法是在一個單一的操作系統和數據模型上運行多個應用。然而,雖然這種方法可以減少集成相關應用的復雜性,但卻增加了實施的時間。除此之外,這種方法一旦實施完成,其靈活性就要相對差一些。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選擇單一廠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絕大多數應用軟體開發商都依賴專用的或特定的資料庫系統。
2.5.3 可擴展性與數據倉庫
企業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核心商業過程,包括財務、人力資源、製造、後勤、客戶服務和銷售等。發展越快的企業其核心商業過程的調整頻率就越高,因此在安裝ERP系統時一個主要的考慮就是可擴展性。可擴展性是指將應用擴展到其他企業系統中特別是數據倉庫中的能力。在這里,將數據在系統之間進行轉移的能力是最為關鍵的。
ERP和數據倉庫打包應用都允許IT人員在應用系統中集成原有的信息基礎設施。這種方法簡化了對基礎設施的管理,也使增值銷售商可以利用用戶已經具有的基礎設施進一步開發相關的ERP數據分析應用。ERP系統的增值銷售商還可以提供額外的數據倉庫應用功能。這些數據倉庫可能很少提供與其他ERP包或現有資源的集成。這種做法將大大限制它們的功能,因為即使一個相對受限的(在用戶的數量方面)資料庫應用也可能需要訪問來自多個數據源的數據。
2.5.4 系統管理
1.分布式系統管理
用戶在實施ERP項目時必須認真考慮是否能將系統管理擴展到其他應用。當前,針對ERP產品的系統管理方案仍然很不成熟,其原因主要是沒有統一的標准,而且缺乏來自ERP廠商的合作以及在分布式系統管理廠商中缺乏相應的ERP專家。不過這種形勢將在今後的ERP系統中得到改進。SAP現在已通過發布編程介面和分布式系統管理介面加強與系統管理軟體的集成,其他ERP廠商也將會逐步涉足這一領域。
分布式系統管理軟體廠商正在推出補充、擴展、填補ERP產品系統管理空白的軟體,如缺乏健壯的日程安排、性能監視和存儲管理功能等。現有的分布式系統管理軟體大部分僅限於對應用組件/資源的外部監控,而ERP系統的有效管理需要對內部應用結構和功能有深入的了解。不過,分布式系統管理產品的性能將會不斷提高,並逐漸滿足ERP系統的需求。
SAP的R/3雖然具有最廣泛的系統管理功能並且在計算中心管理系統(CCMS)中提供了有限的功能控制和監視工具,但是在大中型的R/3安裝中會迅速顯露出其不足。Oracle提供了OracleEnterpriseManager用於第三方機構將系統管理方案集成到Oracle資料庫中。但傳統的分布式系統管理廠商對PeopleSoft和Baan只有很少的支持。
總之,沒有一個單一的產品或框架能夠滿足所有ERP應用的分布式系統管理需求。每種系統管理功能必須針對客戶服務環境中的ERP系統、平台要求和已有系統管理設施的集成問題一一進行解決。
2.數據的備份/檢索
隨著企業數據通信流量的不斷增加,IT部門在滿足用戶對存儲空間的需求方面已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用戶開始越來越多地選擇第三方獨立軟體廠商和系統廠商提供的三層備份/檢索方案。
據METAGroup估計,與數據存儲相關的成本(如磁碟、控制器復雜性、備份/檢索軟體、硬體以及額外的人員)將占伺服器總成本的75 %。用戶必須考慮每個伺服器、存儲管理和應用備份/檢索功能的購買成本。盡管企業伺服器的選擇對ERP系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只佔ERP系統總成本的一小部分。而且,即使在前端資料庫創建成本降低時,資料庫維護成本一般仍占整個前端資料庫成本的15%。
總之,IT部門必須在高級應用(如ERP、數據倉庫)中支持備份/檢索。一般而言,影響伺服器性能和成本的主要因素都與數據的存儲量有關,因此企業IT部門需要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存儲能力而不是CPU能力上。
2.5.5 ERP系統規劃的幾個關鍵問題
ERP系統規劃是面向未來、全局性和關鍵性的問題;其工作環境是組織管理環境,高層信息管理人員和高層管理人員是工作主體,而為整個系統建設確定目標、戰略、系統總體結構方案和資源計劃;規劃人員對管理和技術的理解程度、對管理和技術的發展見識,以及開創精神與務實態度是規劃工作的決定因素。
系統規劃的幾個關鍵問鍵
組織戰略計劃是核心;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是關鍵; 應變能力是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的瓶頸問題; 人、管理、技術應協調發展。
系統規劃的出發點:信息系統的必須支持企業的目標;
(1) 信息系統是一個企業的有機組成部份,並對企業的總體有效性
關鍵性作用,一定要支持組織的企業需求並直接影響其目標,因而規劃過程必須是企業戰略轉化的過程:企業戰略的任務、目標 ==> 規劃 過程 ==> 信息系統的目標、戰略、總體桔構
(2) 信息系統的戰略應當表達企業中各管理層次(戰略計劃層、管理控制層、操作控制層)的需求;
(3) 信息系統應向整個組織提供一致性的信息;
(4) 信息系統應在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改變時保持工作能力
2.5.6 規劃過程:
(1).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方面:提高客戶服務效益, 降低客戶服務成本;提高物料管理效益, 降低物料管理成本;提高生產管理效益, 降低生產管理成本;提高質量效益, 降低質量成本;提高采購效益, 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生產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用料效率,降低用料成本;提高庫存效率,降低庫存成本。
(2). 在系統應用方面:降低企業信息系統的總體擁有與使用成本,增強企業活力:提高處理效率,降低硬體成本;提供友好界面,降低培訓成本;提供靈活介面,降低擴充成本;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作業成本;提高溝通效率,降低溝通成本;提高

㈧ oracle怎麼創建表空間

創建表空間的基礎語法:
create tablespace 表間名 datafile '數據文件名' size 表空間大小;
創建表並指定表空間
create user news identified by news default tablespace news_tablespace;
授權表空間:
grant dba to news; --表示把 dba許可權授予給news用戶 授權成功

㈨ oracle怎麼創建表空間

oracle創建表空間操作方法如下:

1.開啟oracle服務,打開plsql工具,使用管理員賬戶登錄

拓展資料

甲骨文公司,全稱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軟體系統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體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紅木灘。198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2013年,甲骨文已超越IBM,成為繼Microsoft後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

2017年6月7日發布的2017年美國《財富》500強,甲骨文公司排名第81位。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甲骨文公司排名第46位

閱讀全文

與oracleedi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染廢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瀏覽:245
冷干機的濾芯如何拆下來 瀏覽:552
海爾凈水器出水管介面怎麼拆 瀏覽:13
河北水垢漏斗 瀏覽:689
白雲區農村ppp污水項目 瀏覽:498
安吉爾水壺濾芯怎麼拆 瀏覽:318
電廠化學廢水調整及注意事項 瀏覽:892
什麼叫納米微晶技術凈化器 瀏覽:43
百佳境界凈水器如何 瀏覽:695
甲醇蒸餾塔再沸器的原理 瀏覽:268
ro膜氯化 瀏覽:984
潔廁靈能除垢 瀏覽:459
油煙機凈化器的價格多少錢一台 瀏覽:334
凈化器電源怎麼測量 瀏覽:332
wq污水提升泵 瀏覽:415
污水處理50戶需多少立方池 瀏覽:656
樹脂是不是ab膠 瀏覽:694
減壓蒸餾怎麼拆 瀏覽:544
飲水機為什麼加熱一會就保溫 瀏覽:287
電解法處理污水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