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物流edi技術的運作過程,以及edi技術標准有哪些
EDI是復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譯為電子制數據交換。EDI系統就是指能夠將如訂單、發貨單、發票等商業文檔在企業間通過通信網路自動的傳輸和處理的系統。
EDI標准包括EDIFACT、X12、Odette、VDA、EANCOM、RosettaNet等
Ⅱ EDI系統的系統運行
(1)EDI進水電導率的影響。在相同的操作電流下,隨著原水電導率的增加EDI對弱電解質的去除率減小,出水的電導率也增加。如果原水電導率低則離子的含量也低,而低濃度離子使得在淡室中樹脂和膜的表面上形成的電動勢梯度也大,導致水的解離程度增強,極限電流增大,產生的H+和OH-的數量較多,使填充在淡室中的陰、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效果良好。
(2)工作電壓-電流的影響。工作電流增大,產水水質不斷變好。但如果在增至最高點後再增加電流,由於水電離產生的H+和OH-離子量過多,除用於再生樹脂外,大量富餘離子充當載流離子導電,同時由於大量載流離子移動過程中發生積累和堵塞,甚至發生反擴散,結果使產水水質下降。
(3)濁度、污染指數(SDI)的影響。EDI組件產水通道內填充有離子交換樹脂,過高的濁度、污染指數會使通道堵塞,造成系統壓差上升,產水量下降。
(4)硬度的影響。如果EDI中進水的殘存硬度太高,會導致濃縮水通道的膜表面結垢,濃水流量下降,產水電阻率下降;影響產水水質,嚴重時會堵塞組件濃水和極水流道,導致組件因內部發熱而毀壞。
(5)TOC(總有機碳)的影響。進水中如果有機物含量過高,會造成樹脂和選擇透過性膜的有機污染,導致系統運行電壓上升,產水水質下降。同時也容易在濃縮水通道形成有機膠體,堵塞通道。
(6)進水中CO2的影響。進水中CO2生成的HCO3-是弱電解質,容易穿透離子交換樹脂層而造成產水水質下降。
(7)總陰離子含量(TEA)的影響。高的TEA將會降低EDI產水電阻率,或需要提高EDI運行電流,而過高的運行電流會導致系統電流增大,極水余氯濃度增大,對極膜壽命不利。
另外,進水溫度、pH值、SiO2以及氧化物亦對EDI系統運行有影響。 (1)進水電導率的控制。嚴格控制前處理過程中的電導率,使EDI進水電導率小於40μS/cm,可以保證出水電導率合格以及弱電解質的去除。
(2)工作電壓-電流的控制。系統工作時應選擇適當的工作電壓-電流。同時由於EDI凈水設備的電壓-電流曲線上存在一個極限電壓-電流點的位置,與進水水質、膜及樹脂的性能和膜對結構等因素有關[4]。為使一定量的水電離產生足夠量H+和OH-離子來再生一定量的離子交換樹脂,選定的EDI凈水設備的電壓-電流工作點必須大於極限電壓-電流點。
(3)進水CO2的控制。可在RO前加鹼調節pH,最大限度地去除CO2,也可用脫氣塔和脫氣膜去除CO2。
(4)進水硬度的控制。可結合除CO2,對RO進水進行軟化、加鹼;進水含鹽量高時,可結合除鹽增加一級RO或納濾。
(5)TOC的控制。結合其他指標要求,增加一級RO來滿足要求。
(6)濁度、污染指數的控制。濁度、污染指數是RO系統進水控制的主要指標之一,合格的RO出水一般都能滿足EDI的進水要求。
(7)Fe的控制。運行中控制EDI進水的Fe低於0.01
mg/L。如果樹脂已經發生了「中毒」,可以用酸溶液作復甦處理,效果比較好。
(8) EDI系統進水水質要求
綜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對於EDI進水的水質要求如表所示,可以保證其出水指標達到電子行業半導體製造需要的高純水的要求。 EDI技術被制葯工業、微電子工業、發電工業和實驗室所普遍接受。在表面清洗、表面塗裝、電解工業和化工工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 YR-EDI 進水要求成 分 范 圍總可交換陽離子(包括Co2) < 25mg/L(以CaCo3計) PH值 5-9 硬度(CaCo3計) < 0.1 < 0.5 < 0.75 < 1.0 回收率 95% 90% 85% 80% 活性Sio2 < 0.5mg/L 總有機碳(TOC) < 0.5mg/L 游離氧 < 0.5mg/L YR-EDI 技術規格參 數 范 圍單個模塊流量 7.2-15GPM(1.6-3.4m3/h)正常回收率 80-95% 溫度 40-100°F(5to38°C)進口壓力 45-100psi(3.1-6.8Bar)輸入電壓 600VDC(最大)電耗 0.32-0.66KW.h/m3 外形尺寸 12"Wx24"Hx19"D 300mmWx610mmHx(90mmD
Ⅲ 什麼是EDI,什麼是物流EDI
EDI是 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縮寫,是指電子數據交換
EDI商務是指將商業或行政事務按一回個公認的答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文檔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簡單地說,EDI就是按照商定的協議,將商業文件標准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
物流EDI平台以完整的貨物運輸流程為主要業務,集成與此流程相關的各種增值業務服務(物流保險、車輛定位、物流信息、RFID應用等),最終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應用,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物流服務能力提升。
物流EDI平台採用「雲計算」概念基於SOA架構設計,貫穿物流業務流程,拼合物流功能模塊,取得靈活的、豐富的EDI應用,打造一個健全、可靠、安全、可擴展的物流EDI平台,為達到簡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同時向網站軟硬體開發者開放多種API介面,提供物流下單、物流保險、GPS服務、RFID服務、供求信息、運單等數據的交換,共同建造一個物流行業的平台。
Ⅳ 助理電子商務師EDI的操作過程
第三大題操作步驟: 進入到考試電子商務操作平台; 點擊網路營銷模塊 ,並進行注冊; 點擊電子雜志 –新建-按照題目要求填寫信息-點擊發送完成; 點擊文字廣告-新建-按照題目要求填寫信息-點擊保存完成。 第四大題操作步驟: 1. 點擊企業銀行-企業網上銀行注冊-同意-按照題目要求填寫相關信息-保存-下載CA證書, 2. 點擊物流網-會員注冊-按照題目要求填寫相關信息-保存-下載CA證書-登陸物流網-進入後台-新增車輛-填寫信息-保存 倉庫管理-新增倉庫-保存 3. 點擊B2B-會員注冊-按照題目要求填寫相關信息-保存-下載CA證書-供應商登陸-產品目錄-新增產品 4. 點擊物流網-申請物流服務-審批 5. 供應商-發貨管理-新建發貨單-選擇發貨商品-確定-修改數量-選擇物流商-選擇倉庫-確定-物流網-入庫處理-入庫單明細-確認入庫。 第五大題操作步驟: 電子銀行-申請B2C特約商戶-B2C商戶登陸-商戶入住-按照題目要求填寫相關信息-登陸-商品管理-登記新商品-按照題目要求填寫信息-期初數據-填寫數據-保存-公司簡介-填寫配送說明-填寫支付說明-填寫售後服務說明-B2C-會員注冊-按照題目要求填寫信息-購買商品-結算-確認訂單—B2C後台-采購訂單-新單-選擇商品-確定-修改數量-填寫其他信息-保存訂單-明細-確定-采購入庫-選擇明細-采購入庫-網上訂單-明細-受理-銷售訂單-明細-結算-確認-發貨處理-明細-確認發貨. 第六大題操作步驟: 點擊EDI-EDI應用系統模擬-注冊新用戶-按要求填寫信息-保存-返回-再次注冊新用戶-按照要求填寫信息-保存-返回-進入EDI應用系統-貿易夥伴類型-新建-出口-保存-再次新建-進口-保存-貿易夥伴-添加貿易夥伴-商品信息管理-登記新商品-單證錄入-選擇商品-確定-修改到貨時間-保存單證-單證管理-單證明細-生成平面文件-生成EDI報文-發送 第七大題: 點擊C2C-免費注冊-按要求填寫信息-帳號和密碼-點擊賣東西-服裝、內衣-輸入用戶登陸-按要求填寫信息-發布 第八大題 先注冊電子郵箱-點擊電子銀行-企業網上銀行注冊-點擊同意-按要求填寫信息-(記住CA證書編號)-返回首頁-點擊B2B-會員注冊-按要求填寫信息-記住帳號-返回-點擊B2B會員注冊-下載證書 第九大題 點擊電子銀行-個人網上銀行注冊-按要求填寫信息-返回-登陸個人網上銀行-存款業務(金額5000)-確定-點擊B2C-會員注冊-按要求填寫信息-注冊 第十題 先注冊電子油箱-點擊電子銀行-企業網上銀行注冊-點擊同意-返回-登陸-點擊B2B-點擊注冊-下載數字證書- 注意電子郵箱可先用:***@exam.com 不能用再注冊
Ⅳ EDI的基本工作流程
首先了解下EDI工作流程,此為理解其基本業務和職能的基礎: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電子數據交換,是將數據和信息規范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交換和處理的信息交換系統,在國際貿易中,EDI處理的數據和信息是訂單、發票、報關單等商業文件,它大大提高了國際貿易的工作效率。
EDI應用到國際貿易中,是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通過EDI網路中心,把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工廠、公司、海關、運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聯系起來,可以大大加速國際貿易的全過程。
EDI網路服務中心的基本業務:
一個生產企業的EDI系統,就是要把買賣雙方在貿易處理過程中的所有紙面單證由EDI通信網來傳送,並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全部(或大部分)處理過程。具體為:企業收到一分EDI訂單,則系統自動處理該訂單,檢查訂單是否符合要求;然後通知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安排生產;向零配件供應商訂購零配件;向交通運輸部門預訂貨運集裝箱;向海關、商檢等有關部門申請進出口許可證;通知銀行並給訂貨方開出EDI發票;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單等。從而使整個商貿活動過程中在最短時間內准確地完成。一個真正的EDI系統是將訂單、發貨、報關、商檢和銀行結算合成一體,從而大大加速了貿易的全過程。因此,EDI對企業文化、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的影響是巨大的。
EDI網路服務中心職能:
集中處理各EDI用戶的業務數據及EDI信息,並將其翻譯、分發至目的方。它一般不是一個EDI的用戶,只是作為EDI業務的第三中介方,向EDI的用戶提供EDI增值網服務、信息服務以及其他EDI業務服務等,是EDI用戶之間聯接的主要方式。EDI服務中心不僅是一個大型的信息交換中心,必須提供完整的EDI服務,必須保障信息交換的可靠性,還具有權威性和合法性,能起信息公證機構的作用等。所以EDI中心建設和運行在我國EDI應用發展中十分重要。
Ⅵ 物流EDI技術應用在哪些方面
EDI最初是由美國企業應用在企業間訂貨業務活動中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其後EDI的應用范圍從訂貨業務向其他業務擴展,如POS銷售信息傳送業務、庫存管理業務、發貨送貨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傳送業務等。近年EDI在物流中廣泛應用,被稱為物流EDI。
所謂物流EDI是指貨主、承運業主以及其他相關的單位之間,通過EDI系統進行物流數據交換,並以此為基礎實施物流作業活動的方法。物流EDI參與單位有發送貨物業主(如生產廠家、貿易商、批發商、零售商等)、承運業主(如獨立的物流承運企業等)、實際運送貨物的交通運輸企業(鐵路企業、水運企業、航空企業、公路運輸企業等)、協助單位(政府有關部門、金融企業等)和其他的物流相關單位(如倉庫業者、專業報送業者等)。
這個物流模型的主要步驟如下:
1、發送貨物業主(如生產廠家)在接到訂貨後制定貨物運送計劃,並把運送貨物的清單及運送時間安排等信息通過EDI發送給物流運輸業主和接收貨物業主(如零售商),以便物流運輸業主預先制定車輛調配計劃和接收貨物業主制定貨物接收計劃。
2、發送貨物業主依據顧客訂貨的要求和貨物運送計劃下達發貨指令、分揀配貨、列印出物流條形碼的貨物標簽(即SCM標簽,Shipping Carton Marking)並貼在貨物包裝箱上,同時把運送貨物品種、數量、包裝等信息通過EDI發送給物流運輸業主和接收貨物業主依據請示下達車輛調配指令。
3、物流運輸業主在向發貨貨物業主取運貨物時,利用車載掃描讀數儀讀取貨物標簽的物流條形碼,並與先前收到的貨物運輸數據進行核對,確認運送貨物。
4、物流運輸業主在物流中心對貨物進行整理、集裝、作成送貨清單並通過EDI向收貨業主發送發貨信息。在貨物運送的同時進行貨物跟蹤管理,並在貨物交納給收貨業主之後,通過EDI向發貨物業主發送完成運送業務信息和運費請示信息。
5、收貨業主在貨物到達時,利用掃描讀數儀讀取貨物標簽的物漢條形,並與先前收到的貨物運輸數據進行核對確認,開出收貨發票,貨物入庫。同時通過EDI向物流運輸業主和發送貨物業主發送收貨確認信息.
物流EDI的優點在於供應鏈組成各方基於標准化的信息格式和處理方法通過EDI共同分享信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應用傳統的EDI成本較高,一是因為通過VAN進行通訊的成本高,二是制定和滿足EDI標准較為困難。但近年來,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為物流信息活動提供了快速、簡便、廉價的通訊方式,所以,互聯網將為企業實施物流EDI提供堅實的基礎。
Ⅶ 物流的基本過程是什麼
物流的流程流程:接單、登記、調用安排、車隊交換、提貨發運、在途追蹤、到達簽收、回單、結賬。
物流(英文名稱:logistics)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是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服務消費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物流以倉儲為中心,促進生產與市場保持同步。
物流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解釋
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率的完成,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關信息進行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是一個控制原材料、製成品、產成品和信息的系統,從供應開始經各種中間環節的轉讓及擁有而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的實物運動,以此實現組織的明確目標。
現代物流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服務業。世界現代物流業呈穩步增長態勢,歐洲、美國、日本成為當前全球范圍內的重要物流基地。
Ⅷ edi技術在物流行業中是如何應用的
EDI即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聯合國的定義是指為了商業和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數據處理或消息報文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數據交換方法。由於使用EDI可以減少甚至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直面文件,所以又被稱為「無紙貿易」。
物流EDI的運作過程如下所示:
1.發送貨物業主在接到訂貨後制定貨物配送計劃,並把運送貨物的清單及運送時間安排等信息通過EDI發送給物流運輸業主和接收貨物業主,以便物流運輸業主預先定製車輛調配計劃,接收貨物業主制定接收計劃。
2.發送貨物業主依據顧客訂貨要求和貨物運送計劃下達發貨指令,分揀配貨,將物流條碼標簽貼在貨物包裝箱上,同時把運送貨物品種、數量、包裝等信息通過EDI
發送給物流運輸業主和接收貨物業主。
3.物流運輸業主從發送貨物業主處取運貨物時,利用車載掃描讀數儀讀取貨物標簽的物流條形碼,核實與先前送到的貨物運輸數據是否一致,以確認運送貨物。
4. 物流運輸業主對貨物進行整理、集裝、製作送貨清單並通過EDI向接收貨物業主發送發貨信息。在貨物運抵接收方後,物流運輸業主通過EDI向發送貨物業主發送完成運送業務信息和運費請示信息。
5.接收貨物業主在貨物到達時,利用掃描讀數儀讀取貨物標簽的物流條形碼,並與先前收到的貨物運輸數據進行核對確認,開出收貨發票,貨物入庫,同時通過EDI向物流運輸業主和發送貨物業主發送收貨確認信息.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Ⅸ 簡述物流edi技術的運作過程,以及edi技術標准有哪些
物流行業主要是貨運信息,通過EDI系統接收訂單,經過報文轉換將數據錄入業務系統回,方便操作。相反,發答送edi報文時,從業務系統讀取數據,經EDI系統報文轉換成edi格式,自動發送至對方的EDI系統中。EDI標准有EDIFACT、X12、VDA、Odette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