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離心機的轉速分為幾種
按照轉速分類,離心機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普通離心機(低速)<8000r/min。
2、高速離心機8000 ~30000r/rain。
3、超速離心機30000 ~80000r/min。
4、超高速離心機>80000r/min。
5、高速冷凍離心機12000 ~23000rpm。
6、低速冷凍離心機 4200rpm。
通常情況下,醫用離心機屬低速離心機,轉速一般不超過5000r/min,用水平轉子就可以了,並且可以滿足大容量的需求。學校,科研單位等實驗室用離心機,一般需要高速離心機(大於5000r/min),用小容量的角轉子。
實驗室在選擇離心機時,可以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需要,選擇不同容量、不同轉速、不同溫度控制的離心機。
(1)10kda超濾離心轉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為了確保安全和離心效果,儀器必須放置在堅固水平的檯面上,工程塑料蓋門上不得放置任何物品;樣品必須對稱放置,並在開機前確保已擰緊螺母。
2、使用前應檢查轉子是否有傷痕、腐蝕等現象,同時應對離心杯做裂紋、老化等方面的檢查,發現有疑問立即停止使用,並與廠方聯系;開機運轉前請務必擰緊轉頭的壓緊螺帽,以免高速旋轉的轉頭飛出造成事故。
3、轉速設定不得超過最高轉速,以確保機器安全運轉。
4、使用中如果出現0.00或其他數字,機器不運轉,應關機斷電,10秒後重新開機,待所設轉速顯示後,再按運轉鍵,機器將照常運轉。
5、如需分離樣品的比重超過1.2克/立方厘米,最高轉速N必須按下式修正:N=NMAX*(1.2/樣品比重)1/2,NMAX=轉子極限轉速。
6、不得在機器運轉過程中或轉子未停穩的情況下打開蓋門,以免發生事故。
7、離心杯必須等量灌注樣品,切不要使轉頭在不平衡的狀況下運行。
8、離心機一次運行最好不要超過60分鍾。
9、離心機必須可靠接地;機器不使用,請拔掉電源插頭。
(1)10kda超濾離心轉速擴展閱讀:網路—離心機
『貳』 蛋白在超濾管濃縮過程中出現沉澱怎麼辦
1、選擇合抄適的超濾管,主要考慮襲MWCO和濃縮體積,最常見的是Ultra-15(10kD)。
通常應截留分子量不應大於目的蛋白分子量的1/3,比如目的蛋白分子量為35kDa,就可以選擇10kDa截留分子量的超濾管。
若目的蛋白分子量為10kD左右,則可以用截留分子量3kD的超濾管。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注意超濾膜對各種化學物質的耐受程度有所不同,表格中有。
2、新買來的超濾是乾燥的,使用前加入MilliQ水,水量完全過膜,冰浴或冰箱里預冷幾分鍾。然後將水倒出,即可加入蛋白液,加入的多少,以不超過管頂的白線為准。操作要輕,加入蛋白液前,超濾管需要插在冰上預冷。
3、平衡。質量和重心二者都要達到平衡。注意轉速和加速度不可太快,否則直接損壞超濾膜。
注意,一定要等離心機達到目的轉速之後,方可離開
離心機,否則離心機出問題時,無法第一時間處理,後果不可預測!膜與轉軸的方向根據說明書調整(角轉離心機的情況是膜與軸垂直)。在實際使用中,一般轉速開的比說明書里的要低,這樣可以延長離心管的使用壽命。
『叄』 超濾離心管怎麼使用
蛋白濃縮和換Buffer通常使用的超濾管,常用Millipore的Amicon-Ultra-15超濾管(MWCO10kD)。也有其它型號的、不同體積大小和超濾管可選,視目的蛋白的分子量與濃縮前體積、濃縮目標體積而定。可重復使用。
1、選擇合適的超濾管,主要考慮MWCO和濃縮體積,通常應截留分子量不應大於目的蛋白分子量的1/3,比如目的蛋白分子量為35kDa,就可以選擇10kDa截留分子量的超濾管。若目的蛋白分子量為10kD左右,則可以用截留分子量3kD的超濾管。
2、新買來的超濾是乾燥的,使用前加入MilliQ水,水量完全過膜,冰浴或冰箱里預冷幾分鍾。然後將水倒出,即可加入蛋白液,加入的多少,以不超過管頂的白線為准。操作要輕,加入蛋白液前,超濾管需要插在冰上預冷。
3、平衡。質量和重心二者都要達到平衡。注意轉速和加速度不可太快,否則直接損壞超濾膜。開始離心超濾(離心機預冷至4度)。膜與轉軸的方向根據說明書調整(角轉離心機的情況是膜與軸垂直)。在實際使用中,一般轉速開的比說明書里的要低,這樣可以延長離心管的使用壽命。
4、當濃縮到剩下1ml時,【取50ul國產Bradford溶液,加入10ul流穿,看有沒變藍色,以此判斷超濾管是否漏掉蛋白。如果管漏了,將上層和流穿重新倒入新管中開始超濾。要精確判斷是否漏管,用5mg/ml的BSA離心10min,再取流穿,跑蛋白膠或Bradford粗測】,繼續加入剩下的蛋白液濃縮(在冰上操作,防止蛋白受熱),直到所有濃縮液都加完為止。離心過程中注意是否發生蛋白沉澱,導致堵管。若發生沉澱,要確定沉澱的具體原因,是蛋白濃度過高還是Buffer不合適;前者可用多根超濾管同時超濾,降低濃度的辦法解決,後者的方法是換不同的Buffer,直到蛋白不發生沉澱為止。
5、前面幾步用以濃縮蛋白,如果要換Buffer,在總蛋白液濃縮至1ml左右的時候,輕輕加入新的Buffer(經0.22um超濾膜超濾),再濃縮至1ml左右,連續三次,最後一次的濃縮終體積根據需要的蛋白濃度而定,一般不多於500ul,也有濃縮至200ul以內的情況。按照每次至少10倍左右的體積濃縮算,三次達到1000倍以上,基本上可以達到換buffer的目的。
6、取出最終蛋白濃縮液的操作在冰上操作,用黃槍頭(200ul)取,輕輕順著邊緣插入槍頭,輕輕吹打、混勻蛋白液,注意不要碰到超濾膜,然後吸取濃縮液,每次吸接近200ul,直到吸完。管底剩下的最後一點濃縮液不必吸取,否則難度太大,有可能損壞超濾膜。最後加入MilliQ水到超濾管中,沒過超濾膜,防止膜失水變干。
7、以下是處理超濾管,重復利用超濾管的步驟。
8、倒出超濾管里的水,用milliQ水輕輕潤洗幾次,【若管底有可見的蛋白沉澱,可以先加入水,然後用槍頭吹打,注意不要碰到膜,吹打至沉澱懸起,然後倒掉,不可用自來水猛沖】然後加入0.2M的NaOH溶液,室溫放置20min,期間平衡超濾管。再離心10min。倒出殘留的NaOH溶液,將管芯浸入MilliQ水的燒杯(1或2L)中,放置幾個小時,再換新的水,放置幾個小時,不斷稀釋NaOH濃度。50ml管和蓋子用自來水洗,內壁再用MilliQ水洗干凈。
9、取出浸沒的管芯,加至接近滿的MilliQ水,50ml管也加滿MilliQ水,將管芯慢慢放入50ml
離心管,排出部分水,然後蓋上蓋子,放4度保存,直到下次使用。一般來說,按照上述步驟和注意事項,每根管用三四年不會壞。
『肆』 原代細胞培養時離心的轉速一般多少
各個不同的離心機同樣的離心力下轉速可能會有差異。各個組織的不同細胞可能又適合不同的離心力。所以原代細胞培養時離心的轉速最好是根據離心力來換算,具體細胞組織具體調整,正常離心的離心力最好是100g到200g,換算後的轉速一般是1000rpm每分鍾到2000rpm每分鍾,一共離心5分鍾。離心細胞的效果比較好,對細胞的損傷都比較小。
『伍』 做普通生化檢查,分離血清,離心機 轉速多少,要轉多少分鍾啊
這個是低速離心機,轉速在3000—5000轉左右.一般在3分鍾之內就可以了.
『陸』 超濾離心管用材要求
『柒』 離心機的轉速分為幾種
1、 低速離心機,一般指最高轉速小於8000r/min即8000轉每分鍾;
2、常速離心機,一般指最高轉速小於15000r/min即15000轉每分鍾;
3、高速離心機,一般指最高轉速大於15000轉但小於30000轉每分鍾的,但也有一種界定認為高速離心機指最高轉速大於8000轉但小於30000轉每分鍾的;
4、超高速離心機一般指最高轉速大於30000轉每分鍾,對於某些特殊的離心機,其最高轉速甚至可以達到80000轉,但這種超高速離心機一般都是體積相對較大的落地式的,應用於一些特殊行業的,通常普通實驗室是用不到的。
(7)10kda超濾離心轉速擴展閱讀:
離心原理
當含有細小顆粒的懸浮液靜置不動時,由於重力場的作用使得懸浮的顆粒逐漸下沉。粒子越重,下沉越快,反之密度比液體小的粒子就會上浮。微粒在重力場下移動的速度與微粒的大小、形態和密度有關,並且又與重力場的強度及液體的粘度有關。象紅血球大小的顆粒,直徑為數微米,就可以在通常重力作用下觀察到它們的沉降過程。
此外,物質在介質中沉降時還伴隨有擴散現象。擴散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擴散與物質的質量成反比,顆粒越小擴散越嚴重。而沉降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要受到外力才能運動。沉降與物體重量成正比,顆粒越大沉降越快。
對小於幾微米的微粒如病毒或蛋白質等,它們在溶液中成膠體或半膠體狀態,僅僅利用重力是不可能觀察到沉降過程的。因為顆粒越小沉降越慢,而擴散現象則越嚴重。所以需要利用離心機產生強大的離心力,才能迫使這些微粒克服擴散產生沉降運動。
離心就是利用離心機轉子高速旋轉產生的強大的離心力,加快液體中顆粒的沉降速度,把樣品中不同沉降系數和浮力密度的物質分離開。
『捌』 10KD的蛋白怎麼離心下來,用多少轉速呢,我上次3000rpm好像沒離下來……
你指的是樣品和Loading混合後水煮3min後的那次離心?那麼這和你離心沒有關系,這次離心的主要目的是去掉不溶的成份。一般loading中含有SDS,水煮後蛋白都是處於溶解狀態,很少有不溶的成份。不溶的也並不是蛋白質,所以電泳取的是上清。而且不溶的這部分也不能進行電泳。如果SDS-PAGE沒有目的條帶,一般原因有兩個,1是你選擇的凝膠濃度不對,蛋白已經跑出凝膠了。這種情況你得看你的marker是否有10kD的帶出現,marker的10kD的帶都沒有的話,基本可以確定是跑出去了。這種情況你得增加凝膠濃度,10kD的蛋白屬於分子量非常小的蛋白了,跑出去的可能性非常大。然後如果你凝膠濃度沒有問題的話,那麼你就要看你的蛋白是否表達了。我看你用的是菌液,那麼你做的應該是外源蛋白的表達吧,如果是的話,那麼應該就是蛋白沒有表達。你得檢查下你的誘導條件是否有問題,誘導劑是否有問題。此外,如果都沒有問題的話,你應該去查下你的片段是否正確插入載體了。
『玖』 如何用蛋白濃縮管
選擇合適的超濾管,主要考慮MWCO和濃縮體積,最常見的是Ultra-15(10kD)。
通常應回截留分子量答不應大於目的蛋白分子量的1/3,比如目的蛋白分子量為35kDa,就可以選擇10kDa截留分子量的超濾管。若目的蛋白分子量為10kD左右,則可以用截留分子量3kD的超濾管。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注意超濾膜對各種化學物質的耐受程度有所不同。
新買來的超濾是乾燥的,使用前加入MilliQ水,水量完全過膜,冰浴或冰箱里預冷幾分鍾。然後將水倒出,即可加入蛋白液,加入的多少,以不超過管頂的白線為准。操作要輕,加入蛋白液前,超濾管需要插在冰上預冷。
(9)10kda超濾離心轉速擴展閱讀:
超濾濃縮離心管,最新推出專利產品Hydrosart膜2K型,具有極低的蛋白吸附特性,高流速、高通量,是免疫球蛋白濃縮和脫鹽的理想用膜。
備有四種材質的超濾膜:聚醚碸、三醋酸纖維素、再生纖維素和Hydrosart,可根據不同要求靈活選用;兩種回收濃縮液的方法:既可用吸管直接吸取並回收,又可將離心管放入離心機反甩,將濃縮液甩入回收帽中,加蓋保存。這兩種方法都可使濃縮液達到近乎完全回收;
『拾』 超濾離心管怎麼使用
蛋白濃縮和換Buffer通常使用的超濾管,常用Millipore的Amicon-Ultra-15超濾管(MWCO10kD)。也有其它型號的、不同體積大小和MWCO超濾管可選,視目的蛋白的分子量與濃縮前體積、濃縮目標體積而定。可重復使用。
1、選擇合適的超濾管,主要考慮MWCO和濃縮體積,通常應截留分子量不應大於目的蛋白分子量的1/3,比如目的蛋白分子量為35kDa,就可以選擇10kDa截留分子量的超濾管。若目的蛋白分子量為10kD左右,則可以用截留分子量3kD的超濾管。
2、新買來的超濾是乾燥的,使用前加入MilliQ水,水量完全過膜,冰浴或冰箱里預冷幾分鍾。然後將水倒出,即可加入蛋白液,加入的多少,以不超過管頂的白線為准。操作要輕,加入蛋白液前,超濾管需要插在冰上預冷。
3、平衡。質量和重心二者都要達到平衡。注意轉速和加速度不可太快,否則直接損壞超濾膜。開始離心超濾(離心機預冷至4度)。膜與轉軸的方向根據說明書調整(角轉離心機的情況是膜與軸垂直)。在實際使用中,一般轉速開的比說明書里的要低,這樣可以延長離心管的使用壽命。
4、當濃縮到剩下1ml時,【取50ul國產Bradford溶液,加入10ul流穿,看有沒變藍色,以此判斷超濾管是否漏掉蛋白。如果管漏了,將上層和流穿重新倒入新管中開始超濾。要精確判斷是否漏管,用5mg/ml的BSA離心10min,再取流穿,跑蛋白膠或Bradford粗測】,繼續加入剩下的蛋白液濃縮(在冰上操作,防止蛋白受熱),直到所有濃縮液都加完為止。離心過程中注意是否發生蛋白沉澱,導致堵管。若發生沉澱,要確定沉澱的具體原因,是蛋白濃度過高還是Buffer不合適;前者可用多根超濾管同時超濾,降低濃度的辦法解決,後者的方法是換不同的Buffer,直到蛋白不發生沉澱為止。
5、前面幾步用以濃縮蛋白,如果要換Buffer,在總蛋白液濃縮至1ml左右的時候,輕輕加入新的Buffer(經0.22um超濾膜超濾),再濃縮至1ml左右,連續三次,最後一次的濃縮終體積根據需要的蛋白濃度而定,一般不多於500ul,也有濃縮至200ul以內的情況。按照每次至少10倍左右的體積濃縮算,三次達到1000倍以上,基本上可以達到換buffer的目的。
6、取出最終蛋白濃縮液的操作在冰上操作,用黃槍頭(200ul)取,輕輕順著邊緣插入槍頭,輕輕吹打、混勻蛋白液,注意不要碰到超濾膜,然後吸取濃縮液,每次吸接近200ul,直到吸完。管底剩下的最後一點濃縮液不必吸取,否則難度太大,有可能損壞超濾膜。最後加入MilliQ水到超濾管中,沒過超濾膜,防止膜失水變干。
7、以下是處理超濾管,重復利用超濾管的步驟。
8、倒出超濾管里的水,用milliQ水輕輕潤洗幾次,【若管底有可見的蛋白沉澱,可以先加入水,然後用槍頭吹打,注意不要碰到膜,吹打至沉澱懸起,然後倒掉,不可用自來水猛沖】然後加入0.2M的NaOH溶液,室溫放置20min,期間平衡超濾管。再離心10min。倒出殘留的NaOH溶液,將管芯浸入MilliQ水的燒杯(1或2L)中,放置幾個小時,再換新的水,放置幾個小時,不斷稀釋NaOH濃度。50ml管和蓋子用自來水洗,內壁再用MilliQ水洗干凈。
9、取出浸沒的管芯,加至接近滿的MilliQ水,50ml管也加滿MilliQ水,將管芯慢慢放入50ml
離心管,排出部分水,然後蓋上蓋子,放4度保存,直到下次使用。一般來說,按照上述步驟和注意事項,每根管用三四年不會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