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無菌檢測薄膜過濾器

無菌檢測薄膜過濾器

發布時間:2022-10-07 09:33:18

① 中國葯典無菌檢查法的供試品的無菌檢查

檢驗數量是指一次試驗所用供試品最小包裝容器的數量。除另有規定外,出廠產品按表1規定;上市產品監督檢驗按表2、表3規定。表1、表2、表3中最少檢驗數量不包括陽性對照試驗的供試品用量。一般情況下,供試品無菌檢查若採用薄膜過濾法,應增加1/2的最小檢驗數量作陽性對照用;若採用直接接種法,應增加供試品1支(或瓶)作陽性對照用。
(註:《中國葯典》2010版三部附錄ⅩⅡA無菌檢查法為「抽驗數量 系指一次試驗所用供試品最小包裝容器的數量(支或瓶),成品每亞批均應進行無菌檢查。除另有規定外,原液、半成品和成品按表1規定,上市產品監督檢驗按表2規定。 」) 是指一次試驗所用的供試品總量(g或ml)。除另有規定外,每份培養基接種的供試品量按表2、表3規定。若每支(瓶)供試品的裝量按規定足夠接種兩份培養基,則應分別接種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和改良馬丁培養基。採用薄膜過濾法時,檢驗量應不少於直接接種法的總接種量,只要供試品特性允許,應將所有容器內的全部內容物過濾。
(註:《中國葯典》2010版三部附錄ⅩⅡA無菌檢查法為「接種量 系指每個最小包裝的最少取樣量(ml或g),接種供試品量按表3規定。若採用直接接種法,按接種量要求等量分別接種至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和改良馬丁培養基中(兩種培養基的接種支(瓶)數之比為2:1);若採用薄膜過濾法,應採用三聯薄膜過濾器,其中兩聯假如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一聯加入改良馬丁培養基。只要供試品特性允許,應將所有容器內的全部內容物過濾。」) 應根據供試品特性選擇陽性對照菌:無抑菌作用及抗革蘭陽性菌為主的供試品,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革蘭陰性菌為主的供試品以大腸埃希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的供試品,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菌的供試品,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試驗的菌液制備同方法驗證試驗,加菌量小於100cfu,供試品用量同供試品無菌檢查每份培養基接種的樣品量。陽性對照管培養48~72小時應生長良好。
(註:《中國葯典》2010版三部附錄ⅩⅡA無菌檢查法為「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陽性對照菌。供試品用量同供試品無菌檢查每份培養基接種的樣品量。陽性對照的菌液制備同培養基靈敏度檢查項下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制備方法,加菌量小於100cfu。陽性對照也可在供試品無菌檢查14天後,取其中一份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加入小於100cfu陽性對照菌,作為陽性對照。陽性對照置30℃~35℃培養48~72小時應生長良好。」) 供試品無菌檢查時,應取相應溶劑和稀釋液、沖洗液同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不得有菌生長。
無菌試驗過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劑、滅活劑、中和劑等試劑,應證明其有效性,且對微生物無毒性。
無菌檢查法包括薄膜過濾法和直接接種法。只要供試品性狀允許,應採用薄膜過濾法。供試品無菌檢查所採用的檢查方法和檢驗條件應與驗證的方法相同。
操作時,用適宜的消毒液對供試品容器表面進行徹底消毒,如果供試品容器內有一定的真空度,可用適宜的無菌器材(如帶有除菌過濾器的針頭)向容器內導入無菌空氣,再按無菌操作起開容器取出內容物。

② 青黴素鈉無菌檢查的方法驗證

目的 建立健全青黴素鈉無菌檢查方法,保證檢驗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方法 採用薄膜過濾法進行。

1.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培養基應適合需氣菌、厭氣菌或真菌的生長,可按以下處方制備,亦可使用按該處 方生產的符合規定的脫水培養基。以下培養基制備時,均以115℃滅菌30分鍾。 1.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 酪腖(胰酶水解) 15g 氯化鈉 2.5g 葡萄糖 5g 新配製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 L-胱氨酸 0.5g (或新配製的0.2%亞甲藍溶液0.5ml) 硫乙醇酸鈉 0.5g 瓊脂 0.5~0.7g (或硫乙醇酸0.3ml) 水 1000ml 酵母浸出粉 5g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加入水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為弱鹼性, 煮沸,濾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搖勻,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1±0.2,分裝, 滅菌。 在供試品接種前, 培養基指示劑氧化層的顏色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約1/5,否則,須 經水浴煮沸加熱, 只限加熱一次。

2.選擇性培養基

(1) 對氨基苯甲酸培養基(用於磺胺類葯物的無菌檢查) 照上述需氣菌、厭氣菌 培養基及真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各加對氨基苯甲酸0.125g,溶解後,搖勻,分裝,滅 菌。 (2) 聚山梨酯80培養基(用於油劑葯品的無菌檢查) 照上述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 及真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各加10ml聚山梨酯80,搖勻,分裝,滅菌。

3.操作

按該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處理後, 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劑至少100ml中, 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不大於0.45μm的薄膜過濾器,然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液沖洗濾膜至陽性對照菌正常生長。將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用陽性對照管用培養基分別加至薄膜過濾器內(封閉式過濾器),或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24~72小時有菌生長。結果判斷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細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果判定。

結果判斷 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為有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

討論 目前,抗生素類葯物的應用非常廣泛,針對每種抗生素類葯物建立嚴格的質量標准,提高抗生素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關鍵。所以對一個新品種建立無菌檢查法時,對其方法進行驗證就顯得尤為必要。薄膜過濾法作為無菌檢查中的一種方法,具有準確、方便、快捷的優點,是無菌檢查時所採用的一種重要方法。試驗表明上述方法操作方便快捷、結果准確。所以,該無菌檢查方法驗證對保證結果的可信度和准確性具有重要意義。

③ 無菌檢查法的抑細菌和抑真菌試驗

在用直接接種法無菌檢查前,可用如下方法測定供試品是否具有抑細菌和抑真菌作
用。用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4管及真菌培養基2管,分別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生孢梭
菌、白色念珠菌均10~100個菌各兩管,其中1管加供試品規定量,所有培養基管置規定
的溫度,培養3~5天。如培養基各管24小時內微生物生長良好,則供試品無抑菌作用。
如加供試品的培養基管與未加供試品的培養基管對照比較,微生物生長微弱、緩慢或不
生長,均判為供試品有抑菌作用。該供試品需用稀釋法(種入較大量培養基中)或中和
法、薄膜過濾法處理,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性後,方可接種至培養基。
檢查法
無菌檢查法包括:直接接種法和薄膜過濾法。前者適用於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後
者適用於有抗菌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試品。
操作時,應用適當的消毒液對供試品容器表面或外包裝浸沒或擦拭消毒後,以無菌
的方法取內容物。
凡無菌檢查中,均應取相應溶劑和稀釋劑同法操作,作陰性對照。
1. 直接接種法
(1) 供試品准備 供試品如為注射液、供角膜穿通傷及手術用的滴眼劑或滅菌溶
液,按表1或表2規定量取供試品,混合。
供試品如為注射用無菌粉末或無菌凍干品或供直接分裝成注射用的無菌粉末原料,
按表1或表2規定量取供試品,加入無菌水或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該葯品項下規定的
溶劑用量製成一定濃度的供試品溶液。
供試品如為外科敷料,取供試品4個包裝,以無菌操作拆開包裝,於不同部位分別剪
取約100mg或1cm×3cm的供試品11份;腸線、縫合線取最小包裝5個,拆開包裝,共取11
股,接種於足以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
供試品如為滅菌醫用器具,依樣品大小、形狀的不同,取供試品11個,接種於足以
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或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各40ml,分別沖洗內壁(輸血、
輸液袋)收集各沖洗液,混合,按薄膜過濾法檢查。
供試品如為青黴素類葯品,按表1或表3規定量取供試品,分別加入足夠使青黴素滅
活的無菌青黴素酶溶液適量,搖勻,混合。亦可按薄膜過濾法檢查。
供試品如為放射性葯品,取供試品1瓶(支),接種於裝量為7.5ml的培養基中。每
管接種量為0.2ml。
2.操作 取上述備妥的供試品,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
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照用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
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35℃、真
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
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
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
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
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 2. 薄膜過濾法
如供試品有抗菌作用,按表1或表3規定量取供試品,按該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處理
後, 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劑至少100ml中, 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
不大於0.45μm的薄膜過濾器,然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液沖洗濾膜
至陽性對照菌正常生長。將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用陽性對照管用培養基
分別加至薄膜過濾器內(封閉式過濾器),或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
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
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
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
24~72小時有菌生長。
結果判斷
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細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
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
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為有
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
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

④ 集菌儀與薄膜過濾器各自的優缺點不要拉網頁,最好是誰親身使用過的。我們是做有源植入性醫療器械的。

醫療器械都需要用集菌儀。我賣了很多廠家都是做醫療器械的,他們都說必須用集菌儀,雖然集菌儀比較貴。
薄膜過濾器實際上就是敞開式的集菌儀。但是密封性和集菌儀差很多。

醫療器械檢測的都是無菌檢測,集菌儀正好可以檢測無菌檢測和微生物限度檢測兩種,只是使用的培養器不同而已。 具體的你可以找我 [email protected],集菌儀和多聯過濾器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質保兩年,而且價格絕對讓你合適

⑤ 無菌檢查薄膜過濾器需要用0.22um濾膜嗎

1、滅菌方法
培養基的滅菌方法主要有兩種,高壓除菌及0.22um微孔濾膜過濾除菌。與過濾相比,高壓滅菌的工作強度小,成本較低,但易造成營養成分的流失,而且在多次加樣(無菌谷氨醯胺溶液,無菌碳酸氫鈉溶液等)過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大多數培養基採用0.1~0.2μm孔徑的微孔濾膜進行過濾滅菌,並且已成為培養基除菌的發展方向,它可低限度地減少培養基的營養損失。
1.1 高壓滅菌

某些培養基(如MEM)可進行高壓滅菌,例如清大天一的MEM培養基中的MD605、MD609等。這類培養基一般不含有L-谷氨醯胺和碳酸氫鈉,一般是在培養基高壓滅菌後加入L-谷氨醯胺和碳酸氫鈉的無菌的液體。另外可高壓的谷氨酸鹽(如L-丙氨醯-L-谷氨醯胺)可代替L-谷氨醯胺。
可高壓滅菌的培養基在121℃、15psi,15分鍾的條件下完全可達到滅菌效果及營養成分的最小損失,不需將滅菌時間延長。為保證高壓滅菌的效果,滅菌設備的驗證很關鍵。
1.2 過濾滅菌
可供過濾滅菌使用的濾膜很多,其材料多為polyethersulphone(PES)、尼龍、多聚碳酸鹽、醋酸纖維素、硝酸纖維素、PTFE、陶瓷等。一般情況下採取正壓過濾,正壓過濾較之負壓過濾具有流速高、過濾快、不易污染,可避免蛋白質產生大量氣泡等優點。一般使用過濾器可參照各供應商的產品說明書。
目前大多數實驗室和制採用微孔濾膜濾器(如Zeiss濾器)或立式微孔濾器(Millipore、Pall)除菌。微孔濾膜濾器為不銹鋼,中間可夾放0.22um濾膜。使用這種濾器最重要步驟是安裝濾膜及無菌過濾過程。如在使用Zeiss濾器時,先要用培養用水將濾膜充分潤濕,在安裝濾膜時可在其上放置一層定性濾紙再固定。消毒時旋鈕不要扭太緊,凡與空氣接觸部位都要包好(可用牛皮紙、紗布、無紡布等);高壓滅菌後,在無菌環境中立即將旋鈕扭緊。過濾除菌結束後,要打開濾器,檢查濾膜是否完整,如果濾膜破裂,需重新進行過濾除菌過程。立式微孔濾器可以選用不同的微孔濾柱體積,因為濾膜的折疊,膜面積顯著增大,液體處理量大,而且不容易發生堵塞現象。

⑥ 微生物檢驗常見問題解答

微生物檢驗常見問題解答

你知道什麼是微生物檢驗嗎?你對微生物檢驗常見問題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微生物檢驗常見問題解答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方法驗證

1.做過驗證的樣品微生物檢驗方法是否都需要按照新的方法進行重新驗證?

答:對於微生物限度檢查的產品而言,由於培養時間調整,應重新進行驗證。對於無菌檢查的產品而言,如果方法未作實質性調整,可以不必重新驗證。個別產品在各論中收載了新的無菌檢查方法,對這些品種,應對收載方法的適用性進行驗證。

2. 以前做過無菌驗證的品種是否需要重新按照新的標准再驗證?

答:參見問題1。

3. “新增抗生素供試品應選擇低吸附的濾器及濾膜” 比如注射用克林黴素磷酸酯屬於抗生素,是否需要重新選取濾膜再驗證?

答:目前採用的方法如果經驗證表明可行,則可以繼續使用該方法。

4. 微生物方法學驗證時,培養時間是否跟樣品日常檢驗所培養時間一致?

答:應該一致。

5. 微生物限度驗證時,如果一個方法只有金葡回收率達不到要求,該方法時是否可以用來做細菌黴菌的檢測方法?

答:按葯典的規定,一個計數方法通過驗證,是指所有試驗菌的回收率均達到要求。如果採用各種方法以及方法的組合仍無法使金葡回收率達標,則可以採用使金葡回收率最高的方法作為計數方法。

6. 薄膜過濾的沖洗量不能超過1000ml,我公司的喹諾酮類產品原來的方法是每張膜沖洗量為1500和2000ml,請問有沒有合適的方法將沖洗量降至1000,各菌的回收率仍能符合規定?

答:有幾種辦法可以降低沖洗劑的用量:1)降低接觸濾膜的供試品的濃度;2)改進沖洗的方式,如少量多次地沖洗、降低蠕動泵的轉速等;3)添加中和劑,如高價金屬離子。

7.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規定,技術方法驗證時,採用上述方法若還存在一株或多株試驗菌的回收率達不到要求,那麼選擇回收率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試驗條件進行供試品檢驗。請問,上述方法是指僅通過一種方法還是一定要通過幾種方法聯用的?

答:應該要把可能採用的所有方法包括方法聯用都進行驗證。

8. 供試品不溶於稀釋劑,同時又有抑菌性,限度檢查時應如何消除抑菌性?

答:採用低速離心的方式,盡可能把供試品去除干凈,取離心後的上層液,進行薄膜過濾。

9. 不溶於水的固體產品,加表面活性劑後,如何操作才能在方法驗證中得到較好的回收率?

答:同問題8。

10. 有些品種2010年葯典與2005年比較檢驗方法變了,是否需要驗證或確認?

答:同問題1。

二、菌種管理

1. 濃菌液的有效期該如何確定?

答:葯典沒有規定。可以通過實驗確定有效期。例如,在不同的時間點測定濃菌液的濃度,從而判斷其有效期。

2. 葯典要求菌液在制備後2小時內使用,若保存在2-8℃的菌懸液可在在24小時內使用,那我們在做驗證或陽性對照是要加一定量的菌就沒有時間進行平板計數了,該如何確保所加菌量准確?

答:葯典對稀釋菌液的使用期限作出規定,並不會影響操作過程中稀釋菌液的加入。即便不規定,也無法在准確知道菌液濃度的情況下加入試驗菌。菌液稀釋的實驗操作和加入菌液的實驗操作應該是在同一次實驗中完成的,要使加入的菌量符合葯典的規定,可以從濃菌液的制備方法、菌液稀釋的方法等方面進行規范,也可以引入濁度比較的方法。

3. 菌懸液能否在倒平板之前確定菌含量?

答:活菌含量是無法確定的。總菌量可以通過比濁的方式確定。

4. 具體從哪些方面進行菌種菌株的特性和純度確認?如何操作?

答:基層的微生物實驗室進行菌種純度確認可以考慮以下一些方面:1)形態學鑒定,包括菌落形態和染色形態;2)生化鑒定,可以考慮使用API鑒定系統。

5. 黑麴黴凍干菌種如何轉種,傳代?

答:與其他菌種一樣,所不同的是使用的培養基應改為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

6. 乾粉狀的是否可做第0代使用?

答:只要是菌種保藏機構提供的凍干保藏的菌種,可以確定為第0代。

7. 菌種每次傳代都要做純度、特性等的確認嗎?

答:從外部購入的菌種,在進入本實驗室的菌種保藏體系時,需要進行純度和特性的確認。以後的每次傳代,可以通過顯色培養基做簡單的確認即可。

8. 如採用低溫保存菌種,需購買哪些設備?能夠到省所進行實際操作培訓?

答:低溫冰箱,應能夠提供-70℃的低溫。可以到省所來培訓。

9. 做方法驗證時,工作用菌種能否同時操作,如何防止交叉污染?

答:可以同時操作。避免交叉污染的關鍵是無菌操作技術。

10. 是否等菌懸液的含菌數出結果後再做適用性等檢查?

答:沒有必要。可參見問題2。

11. 菌液制備中菌液是否都要驗證儲存期?

答:稀釋菌液可參考葯典規定。如要保存濃菌液,則需要驗證有效期。

12. 菌種CMCC是否可以用ATCC替代,從省所或中檢所購買的菌種是否每次都可以出具規范的COA?

答:中國葯典使用CMCC的菌種,並沒有規定可以使用其他等效的菌種。省所提供的菌種嚴格講屬於標准貯備菌種,無法提供ATCC這樣的COA。CMCC至今也無法提供這類證明。

13. 銅綠假單胞如何保藏?答:可以使用低溫冷凍保存的方法。14. 工作用菌液是否屬於亞培養或傳代一次?

答:工作用菌液應屬於一次傳代。

三、微生物限度

1. 包裝材料的大腸埃希菌檢查?

答:根據包裝材料的不同,大腸埃希菌的檢查方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將浸提液合並後,取一部分,接種膽鹽乳糖培養基進行檢查;另一種是將浸提液合並後,薄膜過濾,然後按規定的方法檢驗。

2. 抗真菌葯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

答:這類產品的黴菌和酵母菌計數方法需要進行調整,可以根據產品劑型的不同,選擇薄膜過濾法或培養基稀釋法等方法。

3. 為什麼在日常樣品檢測中還需要做陽性對照(國外不需要)?

答:為了確保每一次檢測對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都是有效的`。

4. 對於同一個品種,葯典為什麼不規定統一的檢測方法?

答:本版葯典進行過這樣的嘗試,也有某些品種已經收載了統一的檢測方法,如注射用頭孢類抗生素的無菌檢查。之所以沒有大量收載,主要是由於檢測方法還沒有經過必要的復核。將微生物檢驗的統一方法收載在品種的各論項下,始終是努力的方向。

5. 梭菌檢查中需置厭氧條件下培養48小時,是否指在厭氧培養箱中?

答:需要在厭氧培養裝置中進行培養,未必一定是厭氧培養箱。

6. 控制菌檢查方法驗證時,採用多種方法均未檢出控制菌,如何處理?

答:在確保所使用的各種方法都沒有錯誤的情況下,如果仍無法使試驗菌生長,則應該採用薄膜過濾法進行檢查。理由是該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去除產品的抑菌作用。

7.常規的監督抽樣檢品(包括原料)在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查時,是否一定要進行活蟎檢查並在原始記錄與報告書中體現?

答:需要進行檢查。可以在原始記錄中體現,報告書上可以不出現,除非當發現有活蟎檢出。

8. 葯包材微生物限度檢查規定了合格質量水平,通常產量下取樣8個,要求8個瓶子均符合規定,如何進行?

答:每個瓶子分別進行實驗。

9. 大腸埃希菌具體操作規程?

答:參見中國葯品檢驗標准操作規程。

10. 動物組織及動物類原葯材的提取物入葯,是否需要檢沙門菌?

答:需要進行沙門菌檢查。

11. 關於中國葯典菌落計數結果的判斷還存在疑義,望能舉例說明。

答:不清楚所指的存在疑義是指哪方面。2010年版對結果報告進行了較大篇幅的修訂,目前的規定應該比05版更為清晰、明確。

12. 需做沙門菌檢驗樣品量的確定?

答:10g(ml)用於樣品計數檢驗和其他控制菌檢查,10g(ml)用於沙門菌檢查,10g(ml)用於沙門菌檢查的陽性對照。需要進行沙門菌檢查的樣品,檢驗用量應為30g(ml)。

13. 日常的實驗室裝備能否達到梭菌無氧的培養要求?

答:完全可以。可以採用厭氧培養盒(罐)。

14. 如果一個產品有兩個規格,是否可以取其中之一做陽性對照?

答:每個規格均需進行陽性對照。

15. 細菌數為100g/g的,樣品稀釋級只做1:10,1:100的倍數就可以了嗎?

答:可以。

16. 培養時間3天,5天,可理解為72小時,120小時嗎?

答:可以。這樣更為嚴謹。

17.中國葯品檢驗標准操作規范“已做驗證試驗的供試品,在檢查時刻不必再做陽性對照”如何理解?

答:該標准操作規范中在無菌檢查法中規定“供試品無菌檢查應進行陽性對照試驗”,表明不論是否進行了方法驗證,在產品的每一次檢驗過程中,還必須進行陽性對照。在控制菌檢查的大腸埃希菌項下,指出“已做驗證試驗的供試品,在該供試品檢查時不必再作陽性對照”。該規定僅適用方法驗證與供試品檢查同時開展的情況。2005年版葯典和2010年版葯典在控制菌檢查中均對陽性對照試驗有明確規定,“進行供試品控制菌檢查時,應做陽性對照試驗。”產品檢驗中應以葯典規定為准。

18. 無菌檢查和微生物限度檢查中,產品中規定的溶解液是否可以換成其他的溶液?

答:可以。

19. 制劑通則中,沒有微生物檢查項目的,是否可不進行微生物項目檢測?

答:可以。主要是二部制劑通則中口服片劑、膠囊劑、丸劑和顆粒劑。

20. 在細菌、黴菌和酵母菌計數中,適用性檢查細菌是培養48小時,黴菌和酵母菌是培養72小時,供試品檢查中細菌是培養3天,黴菌和酵母菌是培養5天,那方法驗證中應參照哪個時間進行培養。

答:應按照供試品檢驗時的條件,即細菌3天,黴菌和酵母菌5天。

21. 測定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時,每張濾膜過濾量是多少合適?需要先稀釋嗎?過濾完後需不需要沖洗?假如我取10ml純化水通過雙杯體封閉式薄膜過濾器過濾,每張濾膜上的計數是以5ml為單位還是10ml為單位?

答:過濾量應以培養後出現的微生物數不超過100cfu/膜為標准。一般可不稀釋。不需要沖洗。每張濾膜的過濾量為5ml。

22. 2010葯典中關於純化水的微生物限度是:細菌、黴菌及酵母菌總數每1ml不得過100個。這句話的意思是細菌總數每1ml不得過100個,黴菌及酵母菌總數不得過100個,還是細菌+黴菌+酵母菌總數每1ml不得過100個。如果是三者總數的話,那細菌總數限度是多少?黴菌及酵母菌總數限度又是多少?

答:是總數不得過100個。沒有必要考慮各自的限度值。

;

⑦ 什麼是無菌檢查法

無菌檢查法
信息來源:中國葯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 更新時間:2006-12-10 0:26:46
標題 無菌檢查法
附錄序號 附錄ⅩⅢ
內容全文 B. 無菌檢查法
無菌檢查法系指檢查葯品與敷料是否無菌的一種方法。
無菌檢查的全部過程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生物製品應按衛生部《生物製品製造及檢定規程》中有關無菌檢查的規定辦理。
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1.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硫乙醇酸鹽液體培養基)
酪腖(胰酶水解)
15g
氯化鈉
2.5g
葡萄糖
5g
新鮮配製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
L-胱氨酸
0.5g
(或新鮮配製的0.2%亞甲藍溶液 0.5ml)
硫乙醇酸鈉
0.5g
瓊酯
0.5~0.7g
(或硫乙醇酸0.3ml)

1000ml
酵母浸出粉
5g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加入水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為弱鹼性,煮沸,濾清,按量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搖勻,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1±0.2,分裝,115℃滅菌30分鍾。
在無菌檢查接種前, 培養基指示劑氧化層的顏色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加熱, 只限加熱一次。
2.黴菌培養基

5g
磷酸氫二鉀(K2HPO4)
1g
酵母浸出粉
2g
硫酸鎂(MgSO4·7H2O)
0.5g
葡萄糖
20g
蒸餾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加入水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約6.8,煮沸,加葡萄糖溶解後,搖勻,濾清,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6.4±0.2,分裝,115℃滅菌20分鍾。
3.選擇性培養基
(1) 對氨基苯甲酸培養基(用於磺胺類葯物的無菌檢查)
照上述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及黴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各加對氨基苯甲酸0.125g,溶解後搖勻,分裝,115℃滅菌30分鍾。
(2) 吐溫培養基(用於油劑葯品的無菌檢查)
照上述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及黴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各加10ml的吐溫80,搖勻後,分裝,115℃滅菌30分鍾。
4.營養肉湯培養基

10g
肉浸液
1000ml
氯化鈉
5g
取腖與氯化鈉,加入肉浸液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為弱鹼性,煮沸,濾清,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2±0.2,分裝,115℃滅菌30分鍾。
5.營養瓊脂培養基
照上述營養肉湯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加入15~20g瓊脂,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2±0.2,分裝,115℃滅菌30分鍾。
6.0.5%葡萄糖肉湯培養基

10g
葡萄糖
5g
氯化鈉
5g
肉浸液
1000ml
取腖與氯化鈉加入肉浸液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為弱鹼性,煮沸,加葡萄糖溶解後,搖勻,濾清,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2±0.2, 分裝,115℃滅菌30分鍾。
7.黴菌瓊脂培養基
照黴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加入15~20g瓊脂,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6.4±0.2,分裝,115℃滅菌20分鍾,趁熱斜放使凝固成斜面。
上述培養基分別按15ml與40ml分裝於試管中,裝量約為試管高度的2/5,在115℃滅菌30分鍾。細菌培養基經30~35℃培養48小時,黴菌培養基經20~25℃培養72小時後,應無菌生長。
培養基的質量應通過靈敏度檢查。
培養基靈敏度檢查法
1.菌種
(1)藤黃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a)[CMCC(B)28001]

(2)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941]
(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
2.操作
取藤黃微球菌的營養瓊脂斜面和白色念珠菌的黴菌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分別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的菌懸液;將生孢梭菌的不含瓊脂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的新鮮培養物,吸入滅菌離心管,離心,棄去上清液,菌體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菌懸液。分別取上述菌懸液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與細菌濁度標 准管相同的濃度,然後,作10倍系列稀釋並計數。

將藤黃微球菌1:10<5>~1:10<8>菌液、生孢梭菌1:10<6>~1:10<9>菌液、白色念珠菌1:10<5>~1:10<8>菌液各1ml,分別接種至9ml試驗培養基中,每個稀釋度至少接種3管,以未接種的培養基管作對照,細菌試驗管置30~35℃培養3天,白色念珠菌試驗管置20~25℃培養5天。逐日記錄結果。
3.結果判定
以接種後培養基管數的2/3以上呈現生長的最高稀釋度為該培養基的靈敏度(且接種菌量均應小於10個),三次試驗中,以兩次達到的最高靈敏度為判定標准。
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靈敏度為藤黃微球菌1:10<6>;生孢梭菌1:10<7>,黴菌培養基靈敏度為白色念珠菌1:10<6>。
[附註]
肉浸液制備法
取新鮮牛肉,除去肌腱及脂肪,切細,絞碎後,每1000g加水3000ml,充分拌勻,在2~10℃浸泡20~24小時,煮沸1小時,濾過,壓干肉渣,補足液量,分裝,121℃滅菌30分鍾,置冷暗處備用。也可用牛肉浸出粉3g,加水1000ml,配成溶液代替。
對照用菌液
1.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液
取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營養瓊脂斜面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6~18小時後,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稀釋成1:10<6>。
2.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菌液
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再接種至相同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8~24小時,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1:10<6>。
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菌液
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的黴菌瓊脂培養基斜面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黴菌培養基內,在20~25℃培養24小時後,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1:10<5>。
檢查法
1. 直接接種法
(1) 供試品如為注射液、供角膜創傷及手術用的滴眼劑或滅菌溶液, 任取供試品2支(瓶)以上,用適當消毒液清潔供試品容器的外表面後,以無菌操作吸取規定接種量的供試品溶液,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5管,其中1管接種對照用菌液1ml,供作陽性對照;取1支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作陰性對照, 另接種於黴菌培養基2管,供試品溶液的每管接種量與培養基的分裝量,應根據供試品的裝量,按下列規定取用:
供試品裝量
每管接種量
培養基分裝量
2ml或2ml以下
0.5ml
15ml
2ml以上至20ml
1.0ml
15ml
20ml以上
5.0ml
40ml
接種後輕輕搖動,使勻。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在30~35℃培養5日, 黴菌培養基在20~25℃培養7日,抗生素類葯品均培養7日,放射性葯品培養5~7日。培養期間應逐日檢查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在24小時內應有細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溶液後,培養基出現渾濁或沉澱,經培養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時,可取該培養液轉種入另1支相同的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培養48~72小時後,觀察是否再現渾濁或在斜面上有無菌落生長,並在轉種的同時,取培養液少量,塗片製成染色標本,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生長。
(2) 供試品如為注射用滅菌粉末或無菌凍干品,照該葯品項下的規定或按該葯品劑量項下的溶劑用量,加入滅菌水或0.9%滅菌氯化鈉溶液,使內容物溶解成均勻的供試品溶液,取規定接種量的供試品溶液,接種於上述培養基中。
(3) 供試品如為供直接分裝成注射用無菌粉末的原料葯,按各該葯品項下的規定製成溶液,依法接種於培養基中。
(4) 供試品如為外科敷料,取供試品2個包裝,以無菌操作拆開包裝,於不同部位剪取約1cm×3cm的樣品,分別接種於40ml培養基中。
(5) 供試品如有抑菌作用或含有抑菌物質時,可選用適宜的培養基,或種入較大量的培養基中,使該供試品稀釋至不具有抑菌使用的濃度;或照下述「薄膜過濾法」處理並接種於培養基中。
(6) 供試品如為抗生素葯品,取該品種正文中最大規格量的供試品不少於2瓶(支)。原料葯按制劑規格項下,取最大規格量2份,分別加入足夠使青黴素滅活的無菌青黴素酶溶液適量,搖勻,分別等量接種於每管裝量為40ml的培養基中。
(7) 供試品如為放射性葯品,取供試品1瓶(支),以每管接種量為0.2ml,接種於每管裝量為7.5ml的培養基中。
2. 薄膜過濾法
(1)供試品如為抗生素葯品,取該品種正文中最大規格量的供試品不少於2瓶(支)。原料葯按制劑規格項下取最大規格量2份, 分別按該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處理後, 加入0.9%滅菌氯化鈉溶液至少100ml或其他適宜的溶劑中, 搖勻, 以無菌操作加入裝有直徑約50mm、孔徑不大於0.45±0.02μm微孔濾膜的薄膜過濾器內,減壓抽干後,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劑沖洗濾膜3次,每次至少100ml;取出濾膜,分成4片, 取3片分別放在3管各40ml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中, 其中1管接種對照用菌液1ml,供作陽性對照, 另1片放在黴菌培養基管中。取1支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作陰性對照。

(2) 供試品如為抗厭氧菌葯品,取規定量的供試品,按上述方法經薄膜過濾器處理後,取出濾膜,分成4片,其中3片放在3管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中,1管接種生孢梭菌對照用菌液1ml,供作陽性對照。另1片放在黴菌培養基管中。 取1支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作陰性對照。
(3) 供試品如為抗真菌葯品,取規定量的供試品,按上述方法經薄膜過濾器處理後,取出濾膜,分成4片,取2片分別放在2管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中;2片分別放在2管黴菌培養基管中,其中1管接種白色念珠菌對照用菌液1ml,供作陽性對照。取1支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作陰性對照。
結果判斷
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細菌生長,陰性對照管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黴菌培養管均為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黴菌培養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為有菌生長,應重新取樣,分別依法倍量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

⑧ 全封閉無菌試驗過濾培養器怎麼用

細胞培養箱菌水定要放硫酸銅
主要防止黴菌般都飽硫酸銅溶液放燒杯或者培養內箱水槽培養箱水槽沒容腐蝕性

另外採用飽磷酸氫二鈉鹽溶液防止黴菌產
覺硫酸銅溶液些比較清亮飽候析鹽結晶難看
定期往面添加菌蒸餾水別讓面鹽析太能效防止黴菌尤其溫熱季節

⑨ 醫療器械無菌檢測中薄膜過濾法

就是要用無菌水把膜上的微生物沖下來,然後培養,使用無菌水的目的是防止水中的細菌污染膜導致結果有誤。

⑩ 生物製品的無菌檢查法的實驗原理,准備工作及操作步驟

1. 目的:建立無菌檢查的標准操作規程,確保檢驗結果的准確性。 2. 范圍:適用於本廠質監科化驗室對本廠生產的注射劑進行無菌檢查。3. 責任:化驗員有責任按本操作規程操作,並對檢驗結果負責。4. 定義:無菌檢查法系指檢查葯品是否無菌的一種方法。5.內容:5. 1無菌操作設備:無菌操作室或超凈工作台,無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燈等。5.1.1無菌室分無菌操作室和緩沖間。在緩沖間內應有洗手盆、干手器、無菌衣放置架及掛鉤、拖鞋等。無菌操作室應具有空氣除菌過濾的層流裝置,局部潔凈度100級超凈工作台。緩沖間及操作室內均設置能達到空氣消毒的紫外光燈和照明燈,操作室或工作台應保持空氣正壓。5.1.2無菌室應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潔爾滅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開動無菌空氣過濾器及紫外光燈殺菌1小時。在每次操作完畢,同樣用2%甲酚或0.1%新潔爾滅溶液擦拭工作檯面,用紫外光燈殺菌半小 時。5.1.3無菌室的無菌程度檢查:無菌室在消毒處理後,無菌試驗前及操作過程中需檢查空氣中菌落數。取直徑90mm雙碟,在接種室內點燃酒精燈,在酒精燈旁,以無菌操作,將雙碟半開注入溶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約20ml,製成平板:在35-37℃預培養48小時,證明無菌後將3個平板以無菌方式帶入無菌操作間的潔凈區域左、中、右各放1個;打開碟蓋扣置,平板在空氣中暴露30分鍾後將蓋蓋好,置35-37℃培養48小時,取出檢查,3個平板上生長的菌落數相加總數不得超過10個。 無菌操作檯面或超凈工作台應定期請有關部門檢測其潔凈度,應達到100級(一般用塵埃粒子計數儀),檢測塵埃粒徑≤5μm的粒數不得超過3.5個/升;空氣流量應控制在0.75-1.0m3/s;細菌菌落數平均<1個,可根據無菌狀況定期置換過濾器。5.1.4無菌室內應准備好盛有消毒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燈、火柴、鑷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5.2儀器、用具:5.2.1真空泵、恆溫培養箱、生物顯微鏡、托盤天平(精度0.1g)、抽濾瓶(500ml)、 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注射器(要求規格)、試管、雙碟(9cm)、注射針、鑷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紗布、棉花(原棉)、不銹鋼吸管筒、接種環、微孔濾膜(直徑約5cm),孔徑應在0.45±0.02μm )載玻片、灑精燈、取樣勺、吸耳球、噴霧瓶。5.2.2用具的包紮:5.2.2.1移液管在移液管上端管內,鬆鬆地塞進少許原棉,然後放入不銹鋼滅菌筒內。5.2.2.2試管在管口塞上紗布棉塞。5.2.2.3無菌衣、褲、帽、口罩將洗凈的衣褲、帽子、口罩配套後裝入布袋,扎緊袋口,再用牛皮紙包好。5.2.2.4注射器洗滌干凈的注射器及注射針頭裝配好後,放入墊有紗布的帶蓋容器內(飯 第3頁/共7頁盒)一層層放好,上面蓋上紗布,然後蓋上容器的蓋子,用牛皮紙包好。5.2.2.5濾器 將檢驗合格後微孔濾膜先有水中浸泡濕潤,取出後固定在細菌過濾器的濾板上,濾板下、濾膜上均用耐高溫墊圈墊好,上好濾器。在滅菌前濾器的螺勿擰太緊,濾器上口用8層紗布及牛皮紙包紮,裝妥後放入容器內,再將盛濾器的容器蓋好蓋子,用牛皮紙包紮。5.2.3用具的滅菌:將包紮好的用具,在121±0.5℃蒸汽滅菌櫃中滅菌30分鍾,物品取出時切勿立即置冷處,以免急速冷卻滅菌物品內蒸汽冷凝造成負壓,易致染菌,應置溫箱或或加溫烘乾。5.3培養基、試劑:5.3.1一般採用商品乾燥培養基,臨用時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配製,需注意培養基的pH值應符合規定,否則必須校正後,滅菌使用。使用前,按要求分裝滅菌好的細菌培養基須經30-35℃培養48小時,真菌培養基須經20-25℃培養72小時,證明無菌生長後方可使用。 制備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應半個月內用完,在供試品接種前,培養基指示劑氧化層的顏色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加熱,只限加熱一次。5.3.2革蘭氏碘液:先用3-5ml蒸餾水溶解2.0g碘化鉀,再加入1.0g碘片,攪拌溶解後,加蒸餾水稀釋至300ml,搖勻。置密閉棕色瓶中備用。5.3.3結晶紫染色液:將結紫1.0g溶解於20ml95%乙醇中後,與80ml1%草酸銨溶液相混合,靜置48小時使用。此液穩定,置密閉的棕色瓶中可儲存數月。5.3.4沙黃染色液:將0.2g沙黃溶解於10ml95%乙醇中,待完全溶解後再加蒸餾水至100ml。5.3.5生理鹽水:稱取9g氯化鈉,加水1000ml溶解,分裝後於121±0.5℃濕熱滅菌30分鍾。供作稀釋劑用。 第4頁/共7頁5.3.6 75%乙醇量取無水乙醇75ml,加水稀釋至100ml,搖勻,即得。5.3.7 0.1%新潔爾滅:量取5%新潔爾滅20ml,加水稀釋至約1000ml,搖勻,即得。5.4培養基靈敏度檢查:5.4.1新購的乾燥培養基或採用不同牌號原材料的新鮮培養基,其質量均應符合靈敏度檢查要求。 (1)取藤黃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CMCC(B) 28001]的營養瓊脂斜面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98001]的真菌培養基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分別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的菌懸液;取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64941]不含瓊脂的需氣、厭氣培養基新鮮培養物,用滅菌毛細管將其吸至滅菌離心管內,離心,棄去上清液,沉澱菌體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菌懸液。然後以10倍系列稀釋後,製成1ml中含10-100個菌並計數。 (2)取藤黃微球菌、生孢梭菌的需氣、厭氣培養基新鮮培養物,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培養基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取接種至黴菌培養基內,20-25℃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作10倍稀釋,製成1ml中含10-100個菌並計數。 將藤黃微球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分別接種至每管裝量為9ml的需氣、厭氣菌培養基3管,生孢梭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分別接種至每管裝量為12ml的需氣、厭氣菌培養基3管,白色念珠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接種至每管裝量為9ml的真菌培養基3管,以未接種的培養基作對照,按規定的溫度培養5天並逐日記錄結果。結果判定:以每株菌接種後的培養基不得少於2管呈現生長,即該培養基的靈敏度檢查符合要求。5.4.2配製的培養基應在涼暗處保存,一般不得超過2周,臨用前細菌和黴菌培養基分別經30-35℃和20-25℃培養不少於48小時和72小時,證明無菌生長後方可使用。5.4.3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在試管中裝量高度不得少於7Cm,其指示劑氧化層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10分鍾,但只限加熱一次。 第5頁/共7頁無菌試驗培養時間結束時,指示劑氧化層應不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2。5.5對照用菌液的制備:5.5.1試驗用菌種、菌種的復甦、菌種的接種與保存等均應按照「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標准操作規程項下操作。5.5.2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用接種環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26003]的營養瓊脂斜面新鮮培養物少許,接種至營養肉湯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6-18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65.5.3生孢梭菌菌液用接種環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相同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8-24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6。5.5.4白色念珠菌菌液用接種環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的真菌瓊脂培養基斜面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真菌培養基內,在20-25℃培養24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5。5.5.5上述制備的菌液,一般當日使用。5.6進入無菌室的操作要點:5.6.1根據試驗程序,將用具物品搬入緩沖間,打開紫外光燈和空氣過濾裝置並使其工作1小時以上。5.6.2操作人員用肥皂水刷洗雙手,關閉緩沖間紫外光燈,進入緩沖間內,關閉第一層門,用2%來蘇爾或0.1%新潔爾滅溶液洗雙手,用消毒毛巾擦乾,換上無菌衣、帽、口罩及消毒鞋。5.6.3關閉無菌室內紫外光燈,進入第二層門並將用具搬至無菌室內,關閉無菌室門。5.6.4凡進入無菌室後不應再外出取物品,因此,在每次試驗中所用物品必須計劃好,並准備好備用物品。從進入第一層門直至無菌室內,隨操作人員的進入應噴霧2%來蘇爾或0.1 %新潔爾滅溶液。5.7檢查法:5.7.1無菌檢查法包括:直接接種法和薄膜過濾法。前者適用於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後者適用於有抗菌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試品。5.7.2操作時,應先用0.1%新潔爾滅浸泡或擦拭容器表面後,以無菌的方法取 第6頁/共7頁內容物。5.7.3凡無菌檢查中,均應取相應溶劑和稀釋劑同法操作,作陰性對照。5.7.4供試品制備: 用滅菌鑷取出注射器,在火焰旁將針芯插入針管並安上針頭,蓋為橡皮塞時,用注射器在已消毒好的橡皮塞中心位置刺入吸取葯液。按規定須稀釋或滅活的供試品,可直接或將瓶內供試液抽出至滅菌玻璃容器內進行滅活處理並稀釋至規定的體積和濃度;抽取瓶中內容液體時,應將供試品倒置並使針頭在液面下。5.7.5直接接種法:按規定量取供試品,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35℃、真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5.7.6薄膜過濾法: 將微孔濾膜過濾裝置、抽濾瓶、排氣管與真空泵相連,真空泵可置無菌室外。取規定量供試品,按規定的方法處理後,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100ml中,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不大於0.45μm 的薄膜過濾器,減壓抽干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沖洗濾膜3次,每次至少100ml,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24-72小時有菌生長。5.8結果判斷: 第7頁/共7頁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有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6 培訓6.1 培訓對象:化驗員。6.2 培訓時間:二小時。7 記錄 記錄名稱 保存部門 保存時間 無菌檢驗記錄 質監科 葯品有效期後一年 QF-01-007-00無 菌 檢 驗 記 錄品 名: 批 號: 規 格: 檢驗日期: 年 月 日培養基名稱需氣、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培養培養溫度30—35℃20—25℃培養時間管 號1234512345培養天數及結果1234567結 論備 注 復核人: 檢驗人:

閱讀全文

與無菌檢測薄膜過濾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realme閃回鍵是怎麼用 瀏覽:838
離子交換膜在膜產業中佔比 瀏覽:1
屠宰場怎麼安裝污水管 瀏覽:216
13年愛麗舍空調濾芯怎麼拆 瀏覽:553
化學上的蒸餾 瀏覽:462
污水處理員工制度 瀏覽:851
淋浴房除垢除霉哪個牌子好 瀏覽:868
水處理廠新老系統對接 瀏覽:602
耐王水樹脂 瀏覽:434
工業園污水處理設備廠哪裡多 瀏覽:680
曼牌濾芯是哪裡代工的 瀏覽:495
機油濾芯絲桿在濾芯上怎麼取 瀏覽:690
測廢水測什麼 瀏覽:413
中空纖維超濾膜都有多少微米的 瀏覽:352
磷化廢水處理的內容 瀏覽:138
混合離子交換器河北 瀏覽:290
寧波港口EDI中心主要的服務內容是什麼 瀏覽:855
什麼機子處理純凈水 瀏覽:950
卡特挖機為什麼提升器總不好 瀏覽:998
樹脂怎麼更換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