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養殖技術
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養殖技術【1】
摘 要:本文簡單介紹了淡水石斑魚生活習性,詳細的分析了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繁殖技術,闡述了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養成的具體過程。
關鍵詞: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研究
前言
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繁殖技術主要分為水泥池人工繁殖技術、水泥池魚苗培育以及魚種培育,以下將具體地進行說明,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應如何養成,本文將詳細的予以敘述。
1 淡水石斑魚生活習性
淡水石斑魚是一種亞熱帶魚類,對水溫的要求較為苛刻,通常生活水溫在17~35℃之間,最適宜的水溫是25~30℃,當生活水溫低於18℃時就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當水溫降到15℃時只需要持續5~7d石斑魚就會死亡。
此種魚類個體較大,體型扁,嘴比較大,性情懶惰,喜好群居以及群體活動,人工飼養的一般只吃眼前的食物,很少會去追逐食物,食量大、貪食,當進食到一定的程度會出現吐食的現象。
當性腺發育成熟以後,在排卵期會有配對占區行為,若是配對成功以後,當其他的魚類距離產卵區1m左右的時候,已經配對的2條魚會主動的攻擊入侵領地的魚類。
此外,在配對成功後親魚會出現食慾下降的情況,並會一直守候在產卵區的附近,一邊防止其他魚類入侵,一邊清理產卵區,直到魚卵孵化幾天後才會離開回到魚群。
並且,由於產卵石斑魚不能夠辨別同種魚類的仔魚,當食物不充足的時候,會出現產卵石斑魚吞食仔魚的情況,因此。
人工養殖的一定要為產卵後的石斑魚提供充足的食物。
2 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繁殖技術
生態養殖指的是選用科學的技術方法,通過對生態系統里不同的生物之間共生互利的原理進行應用,通過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使植物、動物、微生物在同一環境下和諧且平衡共生的養殖模式。
通過利用生態技術,可以實現社會、經濟及生態間的和諧統一。
以下將詳細對常見的幾項技術進行說明。
2.1 水泥池人工繁殖技術
淡水石斑魚一般在長到150g左右,魚齡在1a左右,即可發育到性成熟。
在野外自然的條件下,親魚與羅非魚的產卵方式相同,都會在水底的淤泥里挖穴產卵。
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親魚的產卵更多的是受到過多的人為干涉,例如,在大小15~20m2的水泥池中,可選取250g~400g重量的親魚150~200尾投放,讓石斑魚來自行交配,配對成功的親魚一般都會在池子的角落產卵,並在產卵前將池子角落進行一定的清理,同時,需注意水泥池的水溫要保持在20℃以上。
在產卵後的幾天內親魚都會在產卵區附近徘徊,既防止其他魚類入侵,還要清理產卵區的衛生。
受精卵一般是呈現出黃綠色,不透明黏性,均勻的排列在產卵穴內,基本不會出現重疊的情況。
成熟的親魚在產卵3次後進入夏季育肥期,一次產卵2000~3000顆。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食物充足,水溫保持在26~28℃情況下,每25~30d產卵1次,在水溫25~27℃情況下,大約經過72h孵出仔魚,剛孵出的仔魚體長大約0.5~0.6cm,聚集在水底,通常不會到處游動。
到孵化出的5~6d時卵黃就會消失,這時仔魚會游到中上層,在這個時期,6~8d就要拉1次網,目的是將仔魚都轉移到專門的培育池中,並根據仔魚的批次和大小�M行分池培養,避免出現因仔魚大小不同而出現互相殘食以及產卵親魚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也會吞食仔魚的情況。
2.2 水泥池魚苗培育
人工飼養條件下魚苗培育池的大小一般為10~15m2,
並在水底安裝5~6個氧氣頭,始終保持水中的含氧量在≥
5mg/L。
在魚苗投入前要對培育池進行全面的消毒清理,注入的新水要進行過濾、暴曬、沉澱、消毒,並保持水溫始終在25~27℃。
鑒於,仔魚的口裂較大,可選用豐年蟲或者無節幼蟲來進行投喂,具體的投喂量根據仔魚的攝入量來定,通常為1d 4次。
在仔魚的培育期要注意保持池塘有良好的水質,在7~10d換水1次,換水量為池塘水量的30%~50%。
在培育池中培育30~35d左右,仔魚的.體長生長到1.5~2.0cm時,即可將仔魚轉移到水池中進行魚種培育。
2.3 魚種培育
魚種培育池的相關要求與仔魚培育池基本相同,要對池塘進行全面消毒,所用水源要進行消毒,確保水質良好無污染,還要檢測池塘是否存在漏水、滲水的情況,並且池塘盡量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在池塘消毒後的7~10d往池塘中注水,並使用40網目的過濾網進行過濾,防止池內進入其它魚類或者敵害生物,蓄水量以0.8m為宜。
蓄水完畢後要向池中施規定數量的發酵肥料進行生物餌料的培養,培養3~4d後,使用白臉盆進行檢測,當具有一定的微生物餌料後,即可投放魚苗,還要注意肥水時間與投放時間要配套,這樣有利於魚苗有較高的成活率。
此外,對於所投放的魚苗要經過篩選體形大小要盡量一致,最好是同一批次的魚苗,還要確保健康有活力,以防止因個體差異較大導致出現互相殘食的情況。
剛下塘的魚苗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物,前期可適當投喂豆漿,以便於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確保魚苗有充足的餌料,此外,還應注意池塘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cm左右為宜。
當魚苗體長達到4cm左右即可投喂魚糜或者水蚯蚓等餌料,7d以後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並相應的減少生物餌料的投喂量,直到全部改為人工飼料喂養。
3 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養成
在漁業養殖過程中,應該優化生產的結構,採取多種措施做好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的養殖工作,具體步驟如下。
3.1 池塘准備
淡水石斑魚的成魚養殖池塘面積一般為2000~6670m2,
水深為1.5~2.0m為宜,要選在距離水源地距離近,便於池塘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
在成魚投放前,要對池塘進行清理消毒,使用生石灰按照75~100kg/667m2 的標准進行潑灑,7~10d後注入新水,並准備成魚投放。
3.2 放養密度
對於成魚的放養密度,由池塘的面積大小、飼養管理水平、飼養技術水平、飼料的質量和數量等因素來決定。
此外,成魚的體形大小、健康狀況、生長空間等因素也對放養密度產生一定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成魚的放養密度如下表1。
3.3 餌料投喂
3.3.1 飼料
淡水石斑魚屬於比較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投放飼料要保持35%的蛋白質含量,可選擇使用浮性膨化飼料。
3.3.2 馴食及進食狀態觀察
石斑魚具有貪食的特性,對於食物非常的靈敏,可採取馴食的方法對其進食時間和區域進行固定。
具體方法是,可在池塘的長邊中部位置,使用竹竿搭建一個約5~10m2的投喂區,在這個位置不僅可以清楚觀察石斑魚的進食情況,還確保了飼料不會被大風颳走,開始投喂時,可少量投放吸引魚群進入投喂區,然後在大量的投喂,如此反復馴食約1周左右,即可養成石斑魚定時定點的進食習慣。
在石斑魚進食形成習慣後,投放飼料時魚群會出現蜂擁搶食的現象,隨著不斷地投喂,魚群漸漸的吃飽了就會散去。
若是在投喂時,魚群反應不夠激烈,動作緩慢,食慾不高,則有可能是水質不良、飼料變質、魚群生病、氣候原因等因素造成的,要及時進行詳細分析,盡快找出原因,採取相應的對策。
3.4 養殖管理
水質調控:淡水石斑魚對水質要求較高,透明度通常為35~40cm,在養殖前期,換水不宜過頻繁,可每25d換1次水,一次換水量為池塘水量的20~40cm之�g。
而在夏季時,溫度高池塘內的飼料及糞便分解的速度很快,水質很容易變壞、泛酸,若不及時進行更換會加重水質惡化,不僅影響石斑魚生長,還會導致魚群生病,因此,在石斑魚生長的中後期或者夏季高溫時要加大池塘換水的頻率及換水量,確保石斑魚的生長能夠有良好的水質環境。
魚病防治:淡水石斑魚是養殖新品種,並且養殖的數量還未形成一定的規模,目前還未發現針對石斑魚的相關病症,雖然如此,也不能疏於對石斑魚發病的防範,要切實做好飼養管理工作,提高飼養技術水平,嚴格按照相關標准來進行養殖,從根本上降低石斑魚發病的幾率。
4 結語
本文對淡水石斑魚的生活習性進行了敘述,了解了石斑魚的各方面的習性。
深入地對淡水石斑魚的生態健康養殖技術進行研究,明確了怎樣才能養殖好淡水石斑魚。
從池塘准備、放養密度、餌料投喂以及養殖管理等方面詳細的對淡水石斑魚人工生態健康養成進行了闡述,希望對讀者有多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林秀,黃啟健.石斑魚養殖將成為廣西潛力產業――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開展石斑魚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工作[J].農家之友,2013(12):11-12.
[2]林河軍.閩南內陸山區淡水石斑魚健康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3(23):36-38.
[3]李燕,駱志強,劉曉東,王笠平.吊掛式蔬菜種植溫棚中淡水石斑魚養殖模式的研究[J].漁業信息與戰略,2015(02):137-141.
[4]孫曉飛.棕點石斑魚中草葯免疫增強劑的篩選及其非特異性免疫增強效果研究[D].海南大學,2014.
[5]楊俊江.三個生長階段斜帶石斑魚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3.
[6]朱澤州,孫浩然,王濤,孫學亮.飼料中不同蛋白質、脂肪含量對淡水石斑魚生長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J].飼料工業,2015(22):24-28.
[7]李炎璐.雲紋石斑魚(♀)×七帶石斑魚(♂)雜交子一代受精生物學及其生長發育形態特徵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3.
赤點石斑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2】
摘要 我國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對赤點石斑魚的養殖技術研究較早,比較成熟的養殖模式是圍塘養殖、網箱養殖及水泥池養殖等,而在海南地區由於常年海域水溫較高,嚴重製約赤點石斑魚的養殖發展。
介紹赤點石斑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包括養殖設施、養殖用水處理、品種選擇及投放、養殖密度、投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內容,以提高赤點石斑魚在海南地區水產養殖業中的分量。
關鍵詞 赤點石斑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
赤點石斑魚(Epinephelus akaara),俗名為石斑、紅斑,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是高價值的養殖種類。
該魚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國分布於東海、南海等海域[1-2],生活在岩礁底質海區,常棲息於沿海島嶼附近的岩礁間、珊瑚礁的岩穴或縫隙中,一般為夜行性,利用其嗅覺尋覓食物,白天則隱藏於岩穴內。
對鹽度、溫度的適應范圍很廣,可生活在15‰~33‰的鹽度范圍內,屬冷水性魚類,最適水溫為15~25 ℃,31 ℃以上時魚體食慾會逐漸減退[3]。
近年來,我國台灣、福建、浙江、廣東等地的學者對赤點石斑魚在人工繁育[4-6]、養殖模式[7-8]、餌料選擇[9]、鹽度[10]、病害防治[11]等各方面作過大量研究,目前養殖模式及養殖技術已達到成熟階段,但在海南地區由於常年海域水溫較高,嚴重製約赤點石斑魚在當地的養殖發展。
筆者通過開展赤點石斑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研究,摸清赤點石斑魚在工廠化循環水狀態下的養殖技術要點,提高赤點石斑魚在海南地區水產養殖業中的分量。
1 養殖設施
在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下屬的海南海研熱帶海水魚類良種場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車間進行,車間頂棚遮蓋錫瓦,在養殖車間四周拉遮陽網用於減弱光線的照射強度,營造適合該魚棲息的環境;養殖車間內有12組養殖池,每組2個,養殖池規格為3 m×4 m×1 m,每個養殖池有獨立的進水、排水及供氧等設施,養殖池為中間排污,排污管身呈孔狀(孔徑隨池魚大小而變),進水口為對角線入口,依靠水動力在池中造成漩渦以便自動清除糞便,養殖池底部安裝純氧增氧設施進行增氧。
2 養殖用水處理技術
通過利用物理方法分離懸浮物(微粒去除),生物方法(生物膜過濾)、化學方法(臭氧)、紫外線處理養殖用水,去除水中魚類代謝有毒物質,結合病害防治技術,進行高密度、綠色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
循環水系統工藝流程為:養殖池→平衡生化池(物理過濾,去除大顆粒物)→集水區→蛋白質分離器+臭氧發生器→砂濾罐→多級生化池(生物過濾,降低氨氮、亞硝酸氮含量)→紫外線消毒裝置(殺菌消毒)→珊瑚石→迴流養殖池。
3 赤點石斑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
3.1 苗種選擇及投放
選取體色亮麗、體質健壯、大小均勻、游動敏捷的魚種(規格為6~8 cm)移入車間進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魚種移入車間時用淡水+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體3 min,殺死寄生在魚體體表、口腔和腮等部位的病原生物等,防止魚體受傷感染,提高成活率和預防疾病發生。
3.2 苗種養殖密度
結合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開展不同體重規格赤點石斑魚養殖密度試驗,試驗周期為10個月。
試驗設14、20、25 kg/m3共3個養殖密度梯度組,每組設1個試驗組和2個平行試驗組。
試驗期間,每天8:00和15:00定時投喂2次配合飼料,投喂量為試驗魚體重量的3%,試驗結束後,對各試驗組池魚進行稱重和測量體長,得出赤點石斑魚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中的合理養殖密度。
以10 m3水體為例,規格為50、150、200、300、500 g/尾的赤點石斑魚,其最佳養殖密度分別為208、154、125、82、43尾/m3。
3.3 飼料選擇及投喂方式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對飼料的加工工藝、配方及其投喂方式有較高的要求,飼料不僅要滿足養殖品種的營養需求,還要盡可能減小其對養殖系統的不利影響,通過選擇合適的飼料、改變投喂策略使飼料適用於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
①應當選用石斑魚食用的緩沉性飼料,且飼料的沉降速度須與石斑魚的攝食行為相匹配;②採取“少量多次”及“慢―快―慢”的投喂方式。
在赤點石斑魚體長規格為8~12 cm時,投喂頻率為3次/d,體長規格>18 cm時投喂頻率為2次/d;投喂時先投撒少許飼料,引誘魚群集聚後大量投撒,待魚群搶食完後再投喂,投喂量視魚的攝食情況確定,攝食度以七八分飽為宜,每次投喂量占體重的3%~5%,投喂時盡量撒開、撒勻,盡量使池魚都能攝食到。
3.4 病害防治
赤點石斑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病害是寄生蟲病,主要是由纖毛類原生動物(如澱粉卵鞭蟲、刺激隱核蟲、車輪蟲等)引起。
針對寄生蟲病的發病情況,建議定期對養殖池魚進行倒池,倒池前使用1.0~1.5 mg/kg的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或30~60 mg/kg的福爾馬林等葯物全池潑灑並浸泡2 h,倒池時選用質地比較柔軟的撈網進行操作,要求動作溫柔、快速簡便,並在換池後及時消毒,這樣可降低寄生蟲病的發病率。
4 日常管理
4.1 觀察與記錄
每天測定並記錄養殖池水溫、鹽度,定期測量pH值、氨氮、溶解氧等理化指標;每天巡視各個養殖池,仔細觀察養殖池魚的體色、生長攝食狀況及是否有異常行為發生等。
4.2 定期篩分
為使攝食均勻,養殖規格大小一致,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應定期進行篩分。
在篩分時使用淡水+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洗3 min,消除體表上攜帶的寄生蟲和細菌,預防疾病發生[12-13]。
5 參考文獻
[1] MASUDA H,AMAOKA K,ARAGA T,et al.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M].Tokyo:Tokai University Press,1984:37-38.
[2] 陳省平,胡曉麗,劉濤.赤點石斑魚7個地理群體的AFLP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8(1):56-61.
[3] 王涵生,方瓊珊,鄭樂雲.鹽度對赤點石斑魚受精卵發育的影響及仔魚活力的判斷[J].水產學報,2002,26(4):344-350.
[4] 張其永,戴慶年,黃金龍.赤點石斑魚人工繁殖和仔魚培育試驗[J].水產科學,1986,1(3):1-4.
[5] 毛國民,史會來,樓寶,等.赤點石斑魚人工繁育試驗[J].水產養殖,2010(4):1-3.
[6] 王涵生.赤點石斑魚人工繁殖的研究Ⅰ親魚的室內自然產卵[J].海洋科學,1996(6):4-8.
[7] 辛儉,陳衛平,毛國民,等.不同飼養環境對赤點石斑魚親魚產卵效果影響的試驗[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4):308-311.
[8] 林利民,陳學豪,洪惠馨.赤點石斑魚室內水泥池養殖技術的初步研究[J].廈門水產學院學報,1995,17(1):21-26.
[9] 賈芬,馮德慶.赤點石斑魚人工配合飼料的研究[J].水產科學,1994,13(5):12-14.
[10] 王涵生,方瓊珊,鄭樂雲.鹽度對赤點石斑魚受精卵發育的影響及仔魚活力的判斷[J].水產學報,2002,26(4):344-350.
[11] 羅鳴,陳傅曉,劉龍龍,等.我國石斑魚養殖疾病的研究進展[J].水產科學,2013,32(9):549-554.
[12] 周紹鋒,周瑞發,謝友亮,等.循環養殖赤點石斑魚幼魚放養密度研究[J].河北漁業,2016(2):4-6.
[13] 陳飛.赤點石斑魚圍塘養殖技術[J].中國水產,2006(10):49-50.
❷ 高密度圓筒養魚技術
高密度圓筒養魚技術
高密度圓筒養魚技術,養魚其實是一項很不錯的創業選擇,隨著水產業的發展,養魚的漁民也越來越多了,養魚必須得有豐富的養殖技術,以下為大家分享高密度圓筒養魚技術。
一、高密度圓筒養魚技術
1、選擇水源充足的地方來當做魚池,然後做好消毒殺菌處理。
2、在魚池放水,水的水質要滿足養殖魚的條件,一般用河水,要注意經常換魚池的水,然後每7-10天添加一次淡水,每次大約20cm深左右。
3、魚池裡要用的沙石選擇從河邊運送過來的沙石,因為這樣製作的魚池魚更容易存活。
4、放養的魚苗要健康,大小規格要一致,定期巡查魚池,發現病死的魚要及時撈出,以降低發生疾病的幾率。
5、喂魚的時候要有規律,根據吃食、天氣情況合理調整餵食次數即可。在水中還可以設置增氧機,以增加魚池中的氧氣含量,防止魚缺氧。
二、流水高密度養魚是正常的幾倍
流水高密度養魚的產量一般為正常魚塘的50倍以上。流水養魚的特點:
1、流水養魚的產量相當高。
2、流水養魚可以利用機械、化學和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化設施,可以在水體中提供和保持充足的溶氧,讓水體有良好的水質。
3、在水源、水量缺乏和氣候寒冷地區,還可以控制溫度保持充足的氧分,水質凈化循環用水。
4、根據各個地區的地形外貌,具有流水的條件的地方較多,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開展流水養魚,其潛力比較大。
5、因為是流水條件,環境比較優越、可以高密度放養,產出的產量也很高,而且大多飼養的是優質魚,充分利用好自然的水資源,降低成本,一般情況下都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一)養魚環境條件選擇技術
(1)養魚池分幾種類型:大棚水泥池塘、農村水庫、山區池塘、深水湖泊、河流網箱等,都是高密度養魚必備的環境。
(2)養魚池怎樣建造呢?魚池佔地面積10-200畝,水深需1.5-2.5米。魚池的佔地面積為5-20畝。長方形的魚池很合適。池底部是平的,底面稍微向出水處傾斜,池埂邊緣要用水泥密封,防止魚塘池被魚損壞。
(3)進水口、排水設施齊全,排水灌溉能力最好為每日水量變化的30%左右。
(4)水源充足(最好是農村的長流水),水質新鮮,無污染,配備曝氣機、餌料飼養機等必要的機械設備。
高密度養魚水質管理
(二)高密度養魚水質管理技術
(1)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肥就是指漂浮在池塘中的各種動植物;或是水的顏色在早晨和晚上都會發生變化,而鞭毛藻類則佔主導地位。
嫩就是指水質肥料,但肥而不老,即生長期的優質藻類正在增長;爽就是指談水,浮游生物和浮懸有機物以外的懸浮物並不多,水的清晰度在25-40cm,最好有山泉水,所以說水質是高密度養殖的條件。
(2)定期添加更換水質是保持池中水清晰的最廣泛,最經濟和最適用的技術方法。通常情況下水質調控,每7-10天添加一次淡水,每次大約20厘米;
每月更換一次水,每次30%,並且池中水的清晰度保持在30°左右,為魚類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如果是死水的魚塘,沒有活水的話,比較難以高密度養魚的`。
(三)飼養模式選擇技術
在飼養方式的選擇也是高密度養魚比較重要的技術,應突出主要魚類,適當搭配其他魚類,同種魚類應一致,魚類可大致分為上層、中下層和下層三種類型,根據這三種類型的搭配,可充分利用水產養殖水體空間,有效去除魚塘的殘留魚餌,調節水質。
通常情況下,水體較肥的魚塘,鰱、魚養魚的標准應佔60%,其餘魚種佔40%(如草魚、鯿魚、鯉魚、鯽魚等);水體較瘦的魚塘,草、鯿魚等養魚標准應佔60%,其餘魚種佔40%(如鰱、鱅、鯽等)。
(1)鯉魚為主的高密度混養類型
一類是放養尺寸規格為55~100克,鯉魚苗量占總量(約100Kg)的55%~65%。另外混養草魚、鰱、鱅等。鯉上市尺寸規格300克上下,超高產池,每公頃凈生產量可達7500~8250Kg,鯉佔55%~65%。另一類是鯉魚苗量占總量(190Kg上下)的85%~90%。
(2)鰱魚、羅非魚為主的混養類型
鰱、鰱放養凈重約占總魚苗量(約145Kg)的65%,鰱、鱅之比大概為3~5∶1,另外混養草魚、鯉魚、羅非魚、羅非魚、鯝類等。鰱、鱅上市尺寸規格為300克以上
(3)草魚、羅非魚、鯪魚為主的高密度混養類型
草魚苗尺寸規格為15克、300克,凈重占總量(約280Kg)的35%~40%。鱅魚放養尺寸規格為300~300克,鯪放尺寸規格為15~25克和55克,放養凈重分別占總放魚苗量的27%和19%上下。草魚每年放2批,羅非魚放4~6批。
(4)草魚和鰱魚為主的混養類型
草魚放養尺寸規格分10克、55克和120~300克,鰱魚的尺寸規格為夏花、55克、200~300克;凈重分別為總量(120Kg上下)的45%和30%上下,另外混養鰍、鱅魚、羅非魚等。
清潔池塘,噴灑農葯並消毒。所有用於養殖魚苗(飛濺)的池塘都應及時、嚴格地進行清潔和消毒。採用退水清塘法,干塘後立即施法。
所用葯物應因塘而異,及時施葯,突出重點,均勻噴葯,謹慎操作。施葯時,用耙子翻動池底淤泥,將葯物混入淤泥中,達到徹底殺菌和排除。的目標。初春第一次清理的池塘,施葯後需通風晾曬4~5天。
及時注水施肥。應在魚苗(飛濺)放入池塘前 6-7 天將水注入養殖池。注入水時,應用篩網和80目以上的薄紗布嚴格過濾,防止捕食者隨水注入池塘。
投餌池應在魚苗發出前 5 至 6 天注滿水。以畝(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施自製充分發酵的混合糞汁10~12帕隆(相當於80~96公斤鮮糞)。養殖池塘的基肥。
淺水淹池,分階段注水。養殖魚苗(潑)的池塘,尤其是養殖初期,水溫還低時,養殖池水位宜淺,水位控制在40~50厘米。淺水毛池不僅容易提高養殖池的水溫,而且可以加快水體中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增加浮游生物的密度,有利於魚苗的攝食和生長。
隨著施肥和投食,養殖池水質逐漸變為肥料,個體魚苗一天天長大。養殖池中的魚苗需要擴大活動空間,需要調整養殖池的水質。因此,養殖魚苗(飛濺)的池塘必須及時注滿淡水。
每次補充新水的間隔一般應該是4到6天,但在實際工作中,你需要在合適的時間看水、魚、天空、氧氣和水。建議每次以8厘米至15厘米的水位填充新水。保持養殖池水質鮮、肥、活、嫩、爽,溶氧值良好。
始終將養殖池中的水與池塘魚的飼養和生長所需的幼小、柔嫩和充足的浮游生物保持在一起。生物質,讓池魚隨時吃到合適的生物食物。
定期送塘掌握密度.魚苗(飛濺)應在養殖池施肥後5-7天內送入池中。在此期間,法塘是輪蟲達到頂峰並轉變為枝角類與魚苗同步生長的時間。投放魚苗時應注意: ①投放魚苗(飛濺)時,盡量避開陰雨天氣。
當魚苗分布在池塘中時,很容易感染魚苗; ②魚苗散入池內時盡量避免高溫。很容易讓魚苗窒息; ③魚苗(飛濺)入池時溫差不宜過大,控制在2℃以內。
池塘中魚苗(飛濺)的密度取決於養殖場設施、設備和人員操作技能的現狀。每畝有效水面(667平方米),魚巢180~200米,魚苗(潑)280萬~300萬尾。
❸ 家用院子小魚沲怎麼挖
首先,你得有個院子。
(一大半人已經關閉了本文 T_T)
起因
因為養半水龜,這兩年來抱著「養龜就是養環境」的理念逐步改善我家龜的棲息環境,我從去年就琢磨著要把庭園主要部分徹底改造成一個池塘景觀。我理想中的池塘,它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逼格要高。我不喜歡那種人工磚砌的魚池,再配一座巨浮誇的假山,然後假山上這里放個雷峰塔、那裡放個姜太公……太丑了,我覺得很多人的審美還停留在三線城市鄉鎮企業科長辦公室的水準上。
景要自然。有亂石,有雜草,有浮出水面巨大的沉木,有極普通的水生植物,極普通的草金魚,極普通的蝦兵蟹將、小蛙小龜在一起熱鬧地成長。
造價便宜。因為……我是一個屌絲。
我最先找到一些不太入流的景觀設計公司,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建造符合我要求的池塘。結果大部分回答是:我們有做錦鯉池的豐富經驗……我說,那如果我要做一個和尋常的二逼魚池不太一樣的池子呢?比如:水岸坡度要非常緩,水岸要直接連接草地,不能高出超過 5 公分,池子形狀要隨便一點,不能就是一個大圓池子……設計師撓了撓頭,腦子里閃過在林業大學虛度光陰的日子和畢業前抄襲論文的光景,然後說:這個我們沒做過……
好吧,只能自己動手了。
研究
由於國內在這方面起步晚,多數人還停留在本文第一段所描述的在評論里寫「首先你得有個 XX」的權貴資本主義初級階段,所以這方面參考資料非常少。我便開始找一些國外的池塘建造案例來參考。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呢?在 Google 圖片搜索中輸入 pond,看看國外的池塘是什麼樣子。有跌水的池塘就用 pond waterfall 搜索,然後就可以看到各種設計的非常不錯的庭園池塘了。
但是,拿著這些漂亮圖片去找設計師的話,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會有些遲疑地說能做,但做出來的效果幾乎可以肯定會相差十萬八千里,因為國內和國外建造池塘的方法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於是,為了搞清楚國外一般是如何建造池塘的,我找到了下圖:
水泵將下游深處的水通過連接軟管運送到上游的過濾箱,經過濾後的水從出水口流出。完畢。由於我養的是半水龜,所以相對錦鯉池來說,過濾系統的壓力小很多,只要找到合適的設備即可。
設備和材料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感覺自己對於池塘建造已經瞭然於胸,於是開始付諸行動。
首先就是購買所需的一切:
潛水泵。淘寶買。最後選擇了某 S 牌 140W 潛水泵,靜音,流量為 1.6 立方每小時。價格:360 元。
過濾箱。淘寶買。最後選擇了某 S 牌過濾桶,有紫外線消毒燈,生化棉過濾,方便排污,清洗也不麻煩。價格: 396 元。
15 米軟管。淘寶買。最後選擇了某 S 牌內徑 25mm 的軟管,每米 20 元,總共 300 元。(略貴,感覺被坑)
撇渣器。淘寶買。用來自動收集飄落到水面的樹葉和水面污物。最後選擇了某 B 牌,43W,小巧,靜音。180 元。
戶外防水接線箱,石頭造型。淘寶買。也是某 S 牌。主要是用來連接池塘邊所有用電設備的。149 元。
池塘襯墊。淘寶買。保險起見選擇了進口的 LLDPE 防滲膜,每平方 24.9 元。最後加上上門測量裁剪、拼接的人工費 600,總計 1850 元。
鵝卵石和造景石。主要用來在池塘周圍鑲邊以及在上游位置布置出一個跌水點。在莘磚公路(上海)某處找到一處卵石批發場,陸續買了 40 麻袋的石頭。每袋都在 100 斤左右。大約 15 元一袋,總計大約花了 600 元。大塊的造景石和大塊的鵝卵石我都是周末過去在烈日下一塊一塊挑出來的。造景石主要是挑上下面較平整的,這樣可以堆疊起來,以製造跌水效果。大塊的鵝卵石挑選周身圓潤無破損的,一方面美觀,一方面一旦有破裂面,尖銳邊緣容易割破池塘襯墊。
精選的鵝卵石和小粒鵝卵石以及其他造景石,例如:千層石、木紋石、青龍石等。淘寶買。主要是用來點綴一下,增加色彩和多樣性。大約花了 500 元。
大型沉木。到上海最大的花鳥市場——嵐靈花鳥市場物色了三塊大沉木,一共花了大概 3000 元。(臉皮薄,不怎麼還價,總之是肯定被坑了)
挖土
一切准備就緒後,工人進場了。兩個挖土工人挖了大約一星期,期間修修補補改改,因為他們重來沒有挖過這樣的池子,所以挖了好久終才終於達到我的要求。
我對挖土的要求如下:從水岸邊先挖兩級台階,高 10 公分,寬 20 公分左右,然後再斜著挖下去 80 公分,最後在遠離上游的地方,再挖一個 30 公分左右的小坑用來放潛水泵。
工人開始挖上游的小池子:
工人在挖主池:
工人在挖最深處:
最後挖完的樣子:
開始鋪沙:
整體造型是從上游的小池子邊緣跌水,經過一條 50 公分寬兩米長的溪流,最後水匯入大池塘。
清洗卵石
由於省錢,從卵石批發場買來的鵝卵石是沒有進行過任何處理的,所以首先要洗去泥沙,然後挑選出完好無損的,並丟棄破損的,原因還是 1、美觀,2、防止割破襯墊。
清洗並挑揀一袋卵石的時間大約是一小時……工作量請自行腦補。腰背不好的年輕人請謹慎嘗試。不缺錢的主建議還是購買成品鵝卵石。
池塘襯墊鋪設
一切准備就緒,在一個晴朗的午後,淘寶上的池塘襯墊賣家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就來我家安裝了。他的人工是一小時 800!!! -___-
量取尺寸並裁剪襯墊,然後放在挖好的池塘上:
慢慢壓實,讓襯墊盡量緊貼土面:
用鵝卵石對邊緣進行臨時固定:
拼接好小池子、溪流和大池子後的樣子:
然後開始注水:
鋪設卵石與造景
進一步放置卵石,壓住襯墊,將潛水泵放入最深處,軟管連接到上游小池子邊的過濾桶:
放置沉木:
水差不多注滿,主要的布景完成後的樣子:
慢慢調整局部的卵石放置組合,大小不同類型混搭,造成一種有層次的自然感:
進一步將卵石放置在岸邊接壤處並放置水生植物、撇渣器:
從附近花鳥市場買了 40 條草金魚試水,然後又陸續從淘寶買了 4 只小龍蝦苗,4 只小青蟹苗,一些貓魚苗,60 條蝌蚪,一些工具蝦,一些清道夫,金毛鼠放入,看描述放了好多東西,其實因為有八個立方水,所以放進去都和滄海一粟似的幾乎看不到,除了成群的草金魚:
上游小池子邊的跌水造型,還在進一步調整造型中:
【此處暫缺一張跌水的照片】
最後
鋪完草皮後的樣子:
當然,這還不是最後的成品,還有很多問題。比如,還要進一步放置並調整岸邊的卵石,用一些大卵石交錯在小卵石間,使得水岸看上去不那麼刻意;還要隱藏連接水泵和過濾桶的軟管;另外池塘邊緣的處理還要考慮到防止大雨時泥水進入以至於水變得渾濁。圖上水質有些渾濁就是因為在鋪設草皮之前,上海下了一場暴雨,導致不少泥水沖入池塘,造成渾濁。
池塘襯墊最保守估計使用壽命也超過 5 年,如果不在太陽下暴曬,使用 20-30 年完全沒有問題。即使幾年以後無法再用,抽干水拿掉石頭,換一層襯墊,也不難。
有草金魚的池子完全不必擔心滋生蚊蠅。草金魚精力旺盛,什麼都吃,又便宜。我的池塘運行幾周,池塘周圍可能是我家院子里飛蟲最少的地方。偶爾會有各種漂亮的鳥飛到池塘入水口裡撲騰著洗個澡,很可愛。
整個池塘的成本粗算控制在了 1 萬以內,而同樣大小的傳統魚池建造,成本估計在 3 萬左右,然後加上利潤,你要花至少 6 萬塊錢(有時候甚至是 10 萬)才能欣賞雷峰塔和姜太公穩坐大假山。
另外,有一本書可以做參考,書名叫《花園水景》,其中介紹了各種水景的建造方法,都是可以 DIY 的,但中文翻譯的比較坑爹,比如「池塘襯墊」譯為「丁基橡膠」,導致我有大半年在淘寶里搜「丁基橡膠」都搜不出東西來,幾近絕望放棄襯墊式池塘的建造。
雖然很辛苦,但至少完成了一個小小的夢想。太多人的生活單調乏味毫無創造性,偶爾流連在這個世界表面的浮華里用濾鏡裝點不真實的想像。不如靜下心,聽聽自己要的是什麼,並努力實現之,那種成就感才是無與倫比的。
❹ 剛做好的水泥養魚池 怎麼養魚
剛做的魚池鹼性太高,需要先把PH調下來 因為鹼性是慢慢釋放的 。所以可以每天往池裡倒一瓶白醋,連續一個星期,這樣鹼性基本就降下來了,然後放掉水,換新水,就可以養魚了。
養好魚的關鍵是過濾,而過濾主要是過濾魚便,水裡的毒素都是魚便產生的。養魚過濾的根本目的就是把水體里魚便分解後產生的氨毒清除。這要用生物過濾的方法才能做到,而硝化菌就是一種專以魚便的氨為營養的細菌,可以把氨毒轉化為對魚無害的物質,這樣水體就會無毒魚也會健康少病。
如果缸里缺少硝化菌的附生面積,硝化菌是很少的,也就不能及時處理魚便了,水體的氨含量就高,魚長時間生活在有氨毒的水體里,體質會慢慢變得虛弱就很容易受到水裡病毒的侵害。就如人類生活的空間里,空氣中總會存在著各種病毒,身體健康的人就不容易受病毒的侵害,而體質弱的人容易有病一樣的道理。所以及時把魚便產生的氨毒清除是魚健康少病的根本保證。
(4)魚池塘過濾cad圖擴展閱讀
關於魚池的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顏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術之一。豆綠、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反映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隱藻、硅藻及其他藻類(主要是鞭毛藻類)為優勢種群,如這些藻類形成「水華」,表明各種營養鹽類充足,代謝的中間產物分解快,溶氧狀況良好。水色的控制主要靠適時適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
餌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類,另補充投放配合餌料、油餅類、谷類和糠麩或田螺、貝類等。可根據魚的計劃產量和餌料系數,計算全年總的投餌量,然後根據魚的不同生長階段、攝食強度、水溫等每天酌量投喂。餌料要新鮮、優質。投餌要固定地點,以便檢查魚類攝食情況。
施肥目的在於培養池中作為餌料的浮游植物,其種類以有機肥為主,包括禽、畜肥和綠肥,並輔以化肥。此外,高產精養魚池內因魚類放養密度大,投餌施肥量多,容易導致溶氧量下降,對魚類生存造成威脅。
如中國鯉科魚類常在黎明前後當溶氧降至
1毫克/升左右時,先在水面呼吸,稱為「浮頭」;如溶氧繼續下降至0.2~0.5毫克/升時,則開始死亡,是為「泛池」。為此須經常觀察魚池動態,及時加註新水或開動增氧機,以減輕浮頭程度和防止泛池。
資料來源:網路:池塘養魚
❺ CAD作圖問題
這個又不是做國家地圖,其實你只需要在圖形區域用文字說明一下即可,
如果你確實希望用圖形表示,那你就在旁邊注釋:例如
+ 表示醫院
-表示什麼等等
至於用什麼圖形,你覺得形象就可以了,如果是專業模塊 那確實是有專業的圖形,比如液壓系統符號,
關鍵你還有墳地啊墳地,要不你畫個骷髏頭?
❻ 水庫CAD圖紙中圖層DMTZ,SXSS,DLSS諸如此類的都是代表多少
1、DMTZ:地貌。
2、DLSS:道路設施。
3、ASSIST:骨架線。
4、DLDW:獨立地物。
5、KZD:控制點。
6、ZBTZ:植被。
7、DGX :等高線。
8、DLDW:獨立地物。
9、GCD:高程點。
10、GXYZ:管線設施。
(6)魚池塘過濾cad圖擴展閱讀:
CAD圖紙中圖層的使用技巧。
1、 合理設置圖層。
建築、機械等各類的專業軟體預定義了很多圖層,在繪制圖形時自動將圖形放置到相應的圖層上,一些設計單位為了內部管理或協同設計制定了統一的圖層定義並提供了標準的模板文件,因此很多設計人員不必自己設置圖層。
如果沒有上述條件,有些設計人員沒有設置圖層的習慣,會將所有圖層都繪制在默認的0層上;即使有上述條件,由於對圖層不夠了解,有時會將圖形放在錯誤的圖層上,導致圖形顯示或列印效果不正確。磨刀不誤砍柴工,合理設置圖層並全面了解圖層的各項功能,將會有效提高繪圖效率。
2、設置當前圖層。
繪圖時CAD將在當前圖層中創建新對象,當未使用專業軟體功能而只使用CAD平台繪制圖形時,請檢查圖層工具欄中顯示當前圖層設置是否正確。
需要注意的是,當選擇了某個對象時,圖層工具欄顯示的是此對象所在的圖層,此圖層不一定是當前層。圖層工具欄顯示的圖層會隨選擇對象變化,如果沒有重新設置當前層是不會變的。
3、圖層的開關、凍結和鎖定。
通過設置圖層的可見性可以簡化圖形,提高操作和顯示效率;通過鎖定圖層,可以防止一些圖形被意外修改。
❼ 室內魚池設計圖片大全,庭院魚池如何設計
提起室內魚池設計圖片大全,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庭院魚池如何設計,另外,還有人想問室外20魚池設計圖,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家裡魚池怎麼裝修好看圖片,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庭院魚池如何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過濾系統室內小型魚池設計圖。
魚池設計挑選好的過濾系統,過濾殺菌以及凈化污染物,並為魚池的魚兒提供更充足的氧氣,為魚兒創造健康、衛生以及舒適環境,魚兒生命力強,活躍的魚兒,也是呈現更生動、自然的景觀特色。當然並不是越貴的過濾系統越,意味著越好,根據魚的品種以及養殖方式,選擇更適合的過濾系統。
2、魚池的安全
魚池屬於庭景觀,既具有裝飾庭院,又要兼顧安全設計,別墅魚池面積大小適合,同時注意魚池的深度。魚池深度太深,看不到底的深度,反而給人更不安全的感覺,失去觀賞的價值,一般的深度1.2米左右,特別是家裡有小孩時,更注意魚池安全設計,魚池周圍安裝防護欄。10魚池造價。
3、魚池材質10能養多少魚。
魚池材質應用適合,考慮安全性的設計,比如魚池周圍地面處理,具有很好的防滑作用。為實現更自然的景觀,一般選用自然石頭裝飾魚池,石頭的簡單堆砌,反而更有格調。魚池的水不宜頻繁更換,「水至清則無魚」,否則就本末倒置了。家庭室內魚池設計實景圖。
挖坑,不規則形狀,以8字形、連環形狀、葫蘆形為佳。大小自定,深度2~3米,池邊緣設安全台,防止滑落溺水。池底鋪卵石,水泥堆砌。池端部一側,立2-4米假石頭,池底放水泵。水泵管道由隱蔽處,甩至石頭頂部,類似瀑布,利於水體循環、增氧。就這樣。圖紙根據以上構思。
看住的什麼地方了,面積大的小別墅可以在院子里哇更個小魚池,如果是室內的話,可以考慮買個現成的魚缸或者定做個魚缸,用一些植物水草裝飾修。餐館魚池設計圖。
首先會說如果有條件的話,魚池當然是越大越好。水量多,水中的溶氧量就越豐富,水溫的變化也比較慢,水質也較難污染。但是就算是同樣的水量,建議做成圓形的池子。風吹過水面以後,會起小波浪,會融入一些氧氣。如果以三左右的戲子為例,水深左右,每周會從池底換掉1/4的水,像這樣的池子可以養左右的幼魚,不超過10條。這樣過一兩年以後,困難就來了,錦鯉長大了,不論哪方面都超越了池子的承受力,密度過大,錦鯉的健康就是一個大問題。就得擴展過濾以及魚池了。所以一定要將錦鯉魚池建大。
一般庭池子,也要左右。在較寬的空地上,盡可能達到1——1.5m,水深是,再考慮到錦鯉有可能跳池,還要預留20——的高度,合起來魚池的深度大概有——。室內錦鯉池圖片。
如果觀賞池的話,不要把飼料灑滿全池,要把錦鯉引過來餵食,所以也有人將魚池的深度建成50—,每天魚的情況都可以觀察到。魚食剩下多少也可以一目瞭然。有小孩的家庭還要注意在魚池的周圍圍上柵欄,這樣還可以防止錦鯉跳池。總結下來戶外錦鯉魚池的深度最起碼要在1米左右。在建設錦鯉魚池時要注意一下錦鯉魚池建造的注意事項。以免有漏洞。
錦鯉飼養注意事項:室內魚池水循環系統。
水質調節:在開春後,池塘水溫上升到10℃左右或以上時,就應對越冬的鯉塘加註適量的新水,這樣既可補充魚塘水量,淡化物,增加溶解氧,又能提高水溫,促進池養錦鯉早活動、早攝食、早生長。早春水溫低,錦鯉活動少,吃食少,池水不宜過深,但新建魚池或需春季放養種魚的鯉塘,應加足水量。隨著水溫升高錦鯉吃食增多,可逐漸加深水位,一般每7~10天注入新水一次,到4月份可逐步提高水位至1米以上。若發現水質老化和偏酸性,大換水一次,及時加深水位。在加註新水時,每次不可大量注入,以防水溫驟降。如需分池飼養,應在水溫8℃左右時進行,此時錦鯉的活動力弱,鱗片緊,捕撈或運輸時錦鯉不易受傷,加之水溫較低,感染發病的機會也較少。魚池設計圖室內裝修效果圖。
提高水溫:在適溫范圍內,錦鯉會隨著水溫上升而增加攝食量,加快生長。因此,初春魚池水位應控制在0.6米~0.8米,使水溫能較快升高,以錦鯉提早開食。遇連續陰雨天氣時,要適當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溫變化幅度過大。
盡早投餌:根據錦鯉的生理特點,春季鯉塘的投餌應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則。當鯉池水溫上升到8~10℃時,錦鯉開始少量攝食,此時應進行投餌,以增強越冬錦鯉的體質,加速其生長。投餌要定時、,投餌量應根據天氣、水溫和錦鯉的攝食強度而定,飼料要清潔新鮮、可口。開食的具體是當鯉塘表層水溫達8~10℃,每周投餌1次;晴暖天氣,當鯉塘表層水溫升到10℃以上時,可每天或隔天投餌1次。初期,日投餌量占總體重的0.5%–1.5%左右。15–20天後,逐步改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餌量增加到占總體重的1%–2%左右。開春時,要投喂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飼料,應以投喂高能量飼料為主。有冷空氣影響時,水溫降低,要暫停投餌。
全面消:可使用含氯量30%的充分溶化後,全塘均勻潑灑,使池水含葯濃度為1ppm,可預防細菌性魚病,每月二次。、、二溴、強氯精、魚用消劑等均為含氯消劑,具有、快速、殺菌力強等特點。由於欠穩定,保管上較麻煩,容易出現氯含量不足的情況,大型的養鯉場使用較穩定的二溴、強氯粉和魚用消劑較為適宜。其他碘類的消劑,目前上市的產品也很多,使用比較方便,也可選擇使用。
全面殺蟲:撲殺寄生蟲要實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並根據具體的情況使用較為成熟的殺蟲葯品進行殺滅工作。殺蟲,不應只考慮殺滅魚體上的寄生蟲,還應同時考慮殺滅水體的中存在的寄生蟲和幼蟲。需防止只進行個別魚體單獨葯浴殺蟲,忽略水體中的蟲體殺滅工作的行為。否則,很容易出現常殺常有的情況。魚池潑葯殺蟲葯劑要視水體的肥瘦、天氣、水溫、魚群活動情況安排。天氣正常,水溫正常,魚群無明顯異常可在下午3-4時潑灑;如果下暴雨,氣壓低,水溫過低,缺氧浮頭和魚群有非因寄生蟲引發的異常情況則不能殺蟲作業,否則會惡化水體環境和加重魚類病情,造成損失。殺蟲時應特別注意觀察錦鯉的表現,如出現狂游、抖動、貼邊、浮頭等異常情況,應立即換水50%,再進行觀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殺蟲結束後,應立即使用配合。具體的殺蟲方法和用葯內容因涉及的方面較多,另行與防治魚病單獨撰文論述。
防治魚病:冬季,池養錦鯉長期處於飢餓狀態,生長停滯、體質較差,春季開食前,體質狀況降到點。隨著水溫的回升,病菌繁衍加快,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加強春季錦鯉養殖管理是增強錦鯉抗病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春天鯉塘易發生的魚病有水霉病、爛腮病、腸炎病、寄生蟲病等。對於由各種致病菌引發的細菌性疾病,應使用類葯品進行。在預防中,中草葯由於無殘留、副作用小等特點,比較適合在此階段使用。具體的防治魚病內容另行撰文論述。
以上就是與庭院魚池如何設計相關內容,是關於庭院魚池如何設計的分享。看完室內魚池設計圖片大全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❽ 在CAD中如何畫魚塘及道路
你要求很精確嗎?可以在衛星地圖上最大解析度模式下截圖,然後導入圖片做底圖,用樣條曲線去描圖,生成很詳細很准確的魚塘和道路的輪廓。圖片要放大到足夠大,才能展現所有細節。這樣會比你自己拿著水平儀和標尺測繪精確多了。圖紙完成後,只需用激光測距儀測量兩個代表性建築的距離,然後以此換算出圖紙的放大比例,按照此比例縮放,之後得到的圖紙就可以標注出任意部分的尺寸,當然也可以在地圖上測量獲取代表性建築之間的尺寸,但是遠遠沒有激光測距儀的數據准確。
❾ 黃顙魚池塘自然養殖技術都有哪些呢
哈嘍大家好!這里是復花聊汽車,希望今天的回答能為一些朋友們帶來幫助哦!
近年來黃顙魚的人工繁殖技術有所突破,不少地方嘗試規模化生產魚苗魚種。但由於黃顙魚性腺結構的特殊性,人工繁殖受精率、苗種的成活率均較低,因此苗種價格較高。江蘇常州鄭陸農場從1999年開始,根據天然水體中黃顙魚的繁殖習性,摸索黃顙魚池塘自然繁殖技術並取得了成功,黃顙魚的自然交配率、魚卵受精率、得苗率均較高,苗種質量好,連年來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現介紹如下:
三、繁殖與魚苗培育
1.繁殖
當水溫達22~24℃時,親魚開始追逐、發情交配,並產卵於魚巢上。黃顙魚有護幼習性,親魚產卵後守護在魚巢邊,防止其它魚吞食魚卵,6~8天後發現池中有苗平游後開始集苗,即用小型水泵打水,一邊進一邊出,在出水口集苗,放入苗種培育池。同時,繁殖池在繁殖前一星期左右施放糞肥或綠肥,以培育浮游動物供魚苗開口後攝食。一般畝施腐熟糞肥300~400千克,或畝施綠肥350千克。
2.培育池的准備
黃顙魚喜弱光,因此魚苗培育池為室內水泥池,面積為300~400平方米,加水至水深0.8~1.0米,加水時進水口應用60目篩絹過濾,防止野雜魚苗進入。同時,在室外建造一個1畝左右的生物餌料培養池,培育輪蟲、橈足類等餌料生物。
3.苗種培育
將繁殖池收集到的魚苗放入培育池,密度為1.5萬尾/平方米,經常將培育好的餌料生物引入育苗池;同時,將新鮮的低值魚類用打漿機搗碎,過濾後潑灑在魚苗池中。開始時,投喂量為體重的100%~150%,每隔4小時喂1次,午後的投喂量為全天的60%左右;2天後改成6小時喂1次。經過7~8天的暫養,魚苗長到1.2厘米,此時,可以分塘或銷售出去。這樣的苗種再經過7~8天的培育,養成1.8~2.0厘米的魚種,即烏仔,然後進行大規格魚種的培育。
黃顙魚池塘自然繁殖成敗的關鍵是:種魚要挑選好;繁殖池和苗種培育池的清塘要徹底:作為魚巢的水草要種好;進水一定要經過40~60目的篩絹過濾。
❿ 採取什麼辦法能清理干凈池塘里的魚有推薦的嗎
很多農村家庭中都有魚塘,在魚塘清理方面有很多的問題。清理魚塘中的魚的方法很多,可以採用化學和物理的方法。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介紹幾種清理魚塘的方法,各讀者可以做一個參考。
池塘里的魚類過多會降低池塘里的含氧量,過量的魚會導致池塘內的水質下降,因此要及時清理。另一種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濾網過濾。使用濾網過濾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清除池塘內過多的魚類。同時可以選擇水源過濾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可以過濾魚苗和魚卵,同時可以阻攔大量的昆蟲和細菌。這些都是生活當中非常常用的清理魚塘的做法。清理之後一定要對魚塘做好消毒的工作,以免其他魚進入池塘。希望這些方法對各位讀者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