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豆腐的歷史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
「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這是對人類的一個偉大的貢獻」。
提到中國的豆腐,日本人如是說。
說一個笑話哈。其實也不是笑話,是真事兒。1963年,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到日本參加鑒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居然有許多日本從事豆製品業的頭面人物也參加了。(怪事兒吧?)
據說,他們之所以參加紀念活動,是為了感謝鑒真東渡時把豆腐的製法帶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參加者手裡都提著裝滿各種豆製品的布袋,布袋上還寫著「唐傳豆腐乾,淮南堂制」字樣。(NND,侵權呀。)
說起這淮南堂,其實是中國淮南一家豆腐坊。取這個名字,據說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就成了淮南王發明的了?)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這幫僧道,發明專利也用來拍馬屁,還出家人哪。)
這就是豆腐的來歷。不過也有傳說是煉丹的時候不小時用鹵水一點,就成了豆腐。反正總歸跟修仙有關吧。
第二個豆腐由來的傳說
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建都壽春(即今安徽壽縣)。相傳,劉安無心過問政事,他夢想長生不老,急於尋求靈丹妙葯,於是在八公山召集了一批門客,叫他們燃起熊熊爐火,用黃豆和鹽鹵煉丹。不料劉安渴求的靈丹妙葯未能如願以償,而黃豆和鹽鹵加工後卻起了化學反應,變成了細膩可口聽豆腐了。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豆腐。
由於豆腐製作簡便,營養豐富,很快傳遍了世界各地。如今豆腐的品種也增多了,吃法更五花八門,並成了各國人民十分喜愛的食品了。
② 盒裝豆腐完整取出的小竅門
將豆腐倒扣在長盤上,再在豆腐盒的一角橫切一刀,豆腐盒一見空氣,就會自動掉出在盤上了。
③ 豆漿是如何做成豆腐的
黃豆泡好,磨成糊,加水煮成粗豆漿,過包(既過濾掉豆漿中的豆腐渣),得到一般我們喝的豆漿。
點上鹵水(曬鹽剩下的多種無機鹽的混合物),趁其未凝結之前放入鋪好紗布的竹篩,少待,逐漸變成半固體,把紗布包好,上用重物壓,使多餘的水分析出,成了!(豆腐片則是放方形木盒裡一層層的紗布隔開,狂壓)
如果是做豆腐腦,則將豆漿倒入桶內,用石膏溶液點,則成為豆腐腦。
原理:蛋白質變性,蛋白質遇見酸鹼鹽冷熱都會改變其性狀,如冰啤酒可把雞蛋沖成小片片,效果類似用開水沖。也就是說,你用食鹽一樣可以把豆漿變成豆腐,關鍵那麼咸,能吃么?
當然,也有用其他東西來點的,比如陝西漢中一帶用一種叫做漿水菜跑出來的水,一樣也可以做出豆腐。
豆腐:
豆腐,中國傳統豆製品美食。據考證,由中國漢朝淮南王劉安在煉丹過程中無意發明。安徽省淮南市每年9月15日都會舉行豆腐文化節。劉安雅好道學,欲求長生不老之術,不惜重金廣招方術之士,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晉昌、毛被、左昊八人,號稱「八公」。
劉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爐,煉仙丹以求壽。他們取山中「珍珠」、「大泉」、「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製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煉丹不成,豆汁與鹽鹵化合成一片芳香誘人、白白嫩嫩的東西。當地膽大農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於是取名「豆腐」。
北山從此更名「八公山」,劉安也於無意中成為豆腐的老祖宗。自劉安發明豆腐之後,八公山方圓數十里的廣大村鎮,成了名副其實的「豆腐之鄉」。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tofu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
今天,世界人民都把品嘗中國豆腐菜看作一種美妙的藝術享受,它就象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說來也許令人難以相信,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展望》雜志竟然宣稱;「未來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並非是汽車、電視機或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tofu。
④ 豆腐歷史圖
淮南王劉安,是西漢高祖劉邦之孫,公元前164年封為淮南王,都邑設於壽春(即今安徽壽縣城關),名揚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壽春城邊。
劉安雅好道學,欲求長生不老之術,不惜重金廣招方術之士,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晉昌、毛被、左昊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爐,煉仙丹以求壽。他們取山中「珍珠」、「大泉」、「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製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煉丹不成,豆汁與鹽鹵化合成一片芳香誘人、白白嫩嫩的東西。當地膽大農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於是取名「豆腐」。北山從此更名「八公山」,劉安也於無意中成為豆腐的老祖宗。
自劉安發明豆腐之後,八公山方圓數十里的廣大村鎮,成了名副其實的「豆腐之鄉」。
有了豆腐自然會有豆腐菜。八公山人家,甭說一般家庭主婦,就是十四五歲的娃娃也能做出幾樣風味各異的豆腐菜,比如什麼香椿拌豆腐、豆腐雞蛋、辣醬拌豆腐、炒豆腐等等。改革開放以後,八公山街頭的「豆腐館」比比皆是、遠近聞名。他們或煨、或煮、或煎、或炸、或溜……攏絲、雕刻各顯身手,不僅引得本地人常來過把癮,合肥、蚌埠等相鄰市縣的人們隔三岔五光顧「豆腐宴」,就連德國、英國、日本、荷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也常常雲集八公山下,品嘗「壽桃豆腐」、「琵琶豆腐」、「葡萄豆腐」、「金錢豆腐」等400餘款造型逼真、色彩紛呈、鮮美異常、風味獨具的豆腐菜。豆腐文化也逐漸在整個神州大地弘揚。南北朝梁代建康(今南京)人諸葛穎曾著《淮南王食經))130卷,毗鄰淮南的江蘇顯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首先受到豆腐文化的影響。一直到現在,江蘇人還把豆腐、麵筋、菌蕈、筍芽列為素菜四大金剛。
宋明以後,豆腐文化更加廣為流傳,許多文人名士也走進傳播者的行列。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善食豆腐,元佑二年至元佑四年任杭州知府期間,曾親自動手製作東坡豆腐。南宋詩人陸游也在自編《渭南文集》中記載了豆腐菜的烹調。更有趣的是清代大臣宋犖關於康熙皇帝與豆腐的一段記載。時值康熙南巡蘇州,皇帝新賜大臣的不是金玉奇玩,而是頗具人情味、鄉土氣的豆腐菜。
隨著豆腐文化的傳播,各地人民依照自己的口味,不斷發展和豐富著豆腐菜的製作方法。流傳至今的有四川東部的「口袋豆腐」,以湯汁乳白、狀若橄欖、質地柔嫩、味道鮮美為特色;成都一帶享譽海內外的「麻婆豆腐」,獨具麻、辣、鮮、嫩、燙五大特點}湖北名食「荷包豆腐」、杭州名菜「煨凍豆腐」、無錫「鏡豆腐」、揚州「雞汁煮干絲」、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為原料的「腐乳糟大腸」等等。當豆腐菜走向更遙遠的邊疆時,獨特風味也就更為豐富。譬如,吉林盛行「素雞豆腐」,色澤美觀,五香味濃;又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潤腸,雪蛤清頭明目,豆腐軟嫩細膩,色澤純潔乳白,菜味甘短期爽口。此外,朝鮮族人民用牛肉、粉條、雞蛋、豆腐製成「梅雲湯」,廣西壯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圓」,雲南大理白族有「臘味螺豆腐」,香嫩麻辣,臘香撲鼻。而「冰糖螺豆腐」,則為滋陰降火,怡療神經衰弱的民間風味補品…… 就這樣,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問世於壽縣八公山的豆腐,終於傳遍神州大地,並逐漸形成中國豆腐的八大系列:一為水豆腐,包括質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細嫩的南豆腐;二為半脫水製品,主要有百葉、千張等;三為油炸製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絲;四為鹵製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乾和五香豆腐絲;五為熏製品,諸如熏素腸、熏素肚;六為冷凍製品,即凍豆腐;七為乾燥製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為發酵製品,包括人們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等。這八類製品中,安徽淮南的八公山嫩豆腐,廣西的桂林白腐乳,浙江紹興腐乳,黑龍江的克東腐乳,廣東的三邊腐竹,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湖北武漢的臭乾子等,均已成為名馳中外的豆腐精品。
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
說起這段歷史,就要提起唐代大和尚鑒真。天寶12年(公元757年),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豆腐製作方法。至今日本的豆腐包裝袋上還有「唐傳豆腐乾黃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樣,而且許多豆腐菜譜直接採用漢名。如「元月夫妻豆腐」、「二月理寶豆腐」、「三月炸丸豆腐」、「四月烤串豆腐」、「五月團魚豆腐」等等。
繼日本之後,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周邊國家也從中國學到了豆腐製作技藝。以後隨著大批華人外行的足跡,中國豆腐走到了西歐、北美,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了大豆食品的生產與銷售。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人民也以自己的智慧與習俗豐富著豆腐文化。比如東鄰日本以天然色素為原料,生產出紅、藍、綠七彩豆腐;朝鮮人民根據本地資源,製作了風味各異的豆腐湯:豆醬豆腐湯、哈蜊豆腐湯、明太魚豆腐湯等等;印尼人普遍愛吃「醬拌炸豆腐」;緬甸人越南人則創制了頗具東南亞風格的「醬拌蛋花豆腐」、「什錦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風行的「肉骨茶」,其實也是豆腐菜餚中的一種。在美國,商人們則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諸如豆腐色拉、豆腐漢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鴨、豆腐結婚蛋糕等等,在市場上十分暢銷。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飲食營養科學界興起一股引人矚目的「豆腐熱」,高蛋白、低脂肪的豆腐食品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成為科學界一致推崇的美味保健的營養佳品。豆腐是以黃豆、青豆、黑豆為原料,經浸泡、磨漿、過濾、煮漿、加細、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最廣、最大眾化的烹飪原料之一。豆腐及豆腐製品的蛋白質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效價較高。豆腐還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中醫理論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療赤眼、消渴,解硫磺、燒酒毒等。可豆腐雖好,多吃也有弊,過量也會危害健康。
⑤ 大豆腐的製作
用料:
黃豆 500g
鹵片 10g
步驟:
0. 選用非轉基因黃豆500g,揀出爛豆,用清水泡發10小時,淘凈。
1. 磨漿。3000g清水混合泡好的豆子用打磨機磨漿。如果你是這種家用原汁機、料理機請注意裡面有不能泡發的豆子揀出。如果用鋼磨或者土豪請忽視~
2. 熬漿。把豆漿倒進大鍋里用小火熬開30分鍾。邊熬邊攪注意泡沫溢出。熬久一點會讓豆腐更加醇香。一般商業化的做法在這個步驟會加消泡劑。自家做耗點功夫是值得的。
3. 過濾。熬好的豆漿趁熱用較細的紗布過濾。還有少量豆渣。(沒手照相了)
4. 點鹵。鹵片用100g的涼水化開,待豆漿冷卻到80度左右,一邊用長柄勺輕輕的由下朝上攪動,一邊慢慢加入鹵水。看到豆花出現,水變清亮停止加鹵水。
5. 壓制。把較粗的紗布打濕鋪在模具裡面。注意四個邊角。把豆花舀在模具裡面,舀完豆花依次牽拉紗布的四個邊,重疊蓋好。壓重物30分鍾。
6. 脫模。
小貼士:
1、做豆腐的豆漿可以多加點水。豆腐的質地會更幼滑。2、鹵水的濃度可稍低。慢慢加入豆漿中,便於觀察點制的情況,並且使大豆蛋白完全反應。豆腐質地會更好。3、壓制選用較粗的紗布使水更快濾除。脫模容易。
⑥ 豆腐簾子咋做
豆腐簾子
豆腐簾子是四川省崇州市漢族名吃,豆腐簾子獨產於崇州懷遠鎮,已有500多年歷史。製作工藝特殊,先用優質大豆製作可食之豆漿後,投入適量鹵水,使之濃凝,再用刷把攪勻,然後將紗布浸濕,鋪入木匣,一層細布,一層豆花,濾干成型。因其狀若簾,故名「豆腐簾子」,豆腐簾子有「干簾」和「水簾」兩種。
概述
「豆腐簾子」歷史悠久,創產於明朝成化年間,至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因系微生物自然接種、發酵,受水土氣候等自然條件限制,僅產於成都市崇州懷遠鎮(即古分州)方圓五華里,異地難產,因此被歷代文人學者,美食家譽為「蜀州三絕」,現在人們稱為「懷遠三絕」之一。
名稱由來
因其狀若簾,故名「豆腐簾子」。
製作工藝
「豆腐簾子」製作工藝特殊,先用優質大豆製成可食之豆漿後,投入適量鹵水,使之濃凝,再用刷把攪勻,然後將紗布浸混,鋪入木匣,一層細布,一層豆花,濾干成型。
干簾
是將拆匣取出的簾狀豆腐卷為圓筒,推晾木匣中,讓其自然生霉,其霉絨細密,毛長越為1.5公分,雪白如銀,4天左右即可上案,鮮「簾子」,吃法甚多:油炸、烘、燒、燉、蒸均可,經煎炸後烹成魚香簾子、五香簾子皆宜;
水簾
是將拆匣取出的簾狀豆腐直接烹煮,可做成清燉簾子、鮮簾絲等,煎煮葷素皆宜,質地細膩,風味獨具,有雞湯之鮮味,而無雞湯之油膩。
評價
近年來,懷遠豆腐廠將簾子用食油炸酥,拌以芝麻、甜醬等香料,密封保存,半年後食用,色、香、味仍如鮮品。 被美食家們譽為「人造植物蛋白雞肉」的《豆腐簾子》是四季佐餐之佳餚,宴賓饋客之上品。
⑦ 關於豆腐的問題
豆腐
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
今天,世界人民都把品嘗中國豆腐菜看作一種美妙的藝術享受,它就象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
說來也許令人難以相信,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展望》雜志竟然宣稱;「未來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並非是汽車、電視機或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
不錯,中國的豆腐——不論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宗教,人人皆可享用。這白白嫩嫩、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價廉物美的豆腐,也引出了一個「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中頭一個問題就是豆腐的發源地。中國是確信無疑的豆腐之鄉,它的老家就在安徽壽縣。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於世。」南宋大理學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詩》中寫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詩末自註:「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
淮南王劉安,是西漢高祖劉邦之孫,公元前164年封為淮南王,都邑設於壽春(即今安徽壽縣城關),名揚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壽春城邊。
劉安雅好道學,欲求長生不老之術,不惜重金廣招方術之士,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晉昌、毛被、左昊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爐,煉仙丹以求壽。他們取山中「珍珠」、「大泉」、「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製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煉丹不成,豆汁與鹽鹵化合成一片芳香誘人、白白嫩嫩的東西。當地膽大農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於是取名「豆腐」。北山從此更名「八公山」,劉安也於無意中成為豆腐的老祖宗。
自劉安發明豆腐之後,八公山方圓數十里的廣大村鎮,成了名副其實的「豆腐之鄉」。
有了豆腐自然會有豆腐菜。八公山人家,甭說一般家庭主婦,就是十四五歲的娃娃也能做出幾樣風味各異的豆腐菜,比如什麼香椿拌豆腐、豆腐雞蛋、辣醬拌豆腐、炒豆腐等等。改革開放以後,八公山街頭的「豆腐館」比比皆是、遠近聞名。他們或煨、或煮、或煎、或炸、或溜……攏絲、雕刻各顯身手,不僅引得本地人常來過把癮,合肥、蚌埠等相鄰市縣的人們隔三岔五光顧「豆腐宴」,就連德國、英國、日本、荷蘭、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也常常雲集八公山下,品嘗「壽桃豆腐」、「琵琶豆腐」、「葡萄豆腐」、「金錢豆腐」等400餘款造型逼真、色彩紛呈、鮮美異常、風味獨具的豆腐菜。豆腐文化也逐漸在整個神州大地弘揚。南北朝梁代建康(今南京)人諸葛穎曾著《淮南王食經))130卷,毗鄰淮南的江蘇顯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首先受到豆腐文化的影響。一直到現在,江蘇人還把豆腐、麵筋、菌蕈、筍芽列為素菜四大金剛。
宋明以後,豆腐文化更加廣為流傳,許多文人名士也走進傳播者的行列。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善食豆腐,元佑二年至無佑四年任杭州知府期間,曾親自動手製作東坡豆腐。南宋詩人陸游也在自編《渭南文集》中記載了豆腐菜的烹調。更有趣的是清代大臣宋犖關於康熙皇帝與豆腐的一段記載。時值康熙南巡蘇州,皇帝新賜大臣的不是金玉奇玩,而是頗具人情味、鄉土氣的豆腐菜。
隨著豆腐文化的傳播,各地人民依照自己的口味,不斷發展和豐富著豆腐菜的製作方法。流傳至今的有四川東部的「口袋豆腐」,以湯汁乳白、狀若橄欖、質地柔嫩、味道鮮美為特色;成都一帶享譽海內外的「麻婆豆腐」,獨具麻、辣、鮮、嫩、燙五大特點}湖北名食「荷包豆腐」、杭州名菜「煨凍豆腐」、無錫「鏡豆腐」、揚州「雞汁煮干絲」、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為原料的「腐乳糟大腸」等等。當豆腐菜走向更遙遠的邊疆時,獨特風味也就更為豐富。譬如,吉林盛行「素雞豆腐」,色澤美觀,五香味濃;又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潤腸,雪蛤清頭明目,豆腐軟嫩細膩,色澤純潔乳白,菜味甘短期爽口。此外,朝鮮族人民用牛肉、粉條、雞蛋、豆腐製成「梅雲湯」,廣西壯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圓」,雲南大理白族有「臘味螺豆腐」,香嫩麻辣,臘香撲鼻。而「冰糖螺豆腐」,則為滋陰降火,怡療神經衰弱的民間風味補品…… 就這樣,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問世於壽縣八公山的豆腐,終於傳遍神州大地,並逐漸形成中國豆腐的八大系列:一為水豆腐,包括質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細嫩的南豆腐;二為半脫水製品,主要有百葉、千張等;三為油炸製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絲;四為鹵製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乾和五香豆腐絲;五為熏製品,諸如熏素腸、熏素肚;六為冷凍製品,即凍豆腐;七為乾燥製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為發酵製品,包括人們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等。這八類製品中,安徽淮南的八公山嫩豆腐,廣西的桂林白腐乳,浙江紹興腐乳,黑龍江的克東腐乳,廣東的三邊腐竹,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湖北武漢的臭乾子等,均已成為名馳中外的豆腐精品。
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
說起這段歷史,就要提起唐代大和尚鑒真。天寶12年(公元757年),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豆腐製作方法。至今日本的豆腐包裝袋上還有「唐傳豆腐乾黃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樣,而且許多豆腐菜譜直接採用漢名。如「元月夫妻豆腐」、「二月理寶豆腐」、「三月炸丸豆腐」、「四月烤串豆腐」、「五月團魚豆腐」等等。
繼日本之後,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周邊國家也從中國學到了豆腐製作技藝。以後隨著大批華人外行的足跡,中國豆腐走到了西歐、北美,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了大豆食品的生產與銷售。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人民也以自己的智慧與習俗豐富著豆腐文化。比如東鄰日本以天然色素為原料,生產出紅、藍、綠七彩豆腐;朝鮮人民根據本地資源,製作了風味各異的豆腐湯:豆醬豆腐湯、哈蜊豆腐湯、明太魚豆腐湯等等;印尼人普遍愛吃「醬拌炸豆腐」;緬甸人越南人則創制了頗具東南亞風格的「醬拌蛋花豆腐」、「什錦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風行的「肉骨茶」,其實也是豆腐菜餚中的一種。在美國,商人們則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諸如豆腐色拉、豆腐漢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鴨、豆腐結婚蛋糕等等,在市場上十分暢銷。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飲食營養科學界興起一股引人矚目的「豆腐熱」,高蛋白、低脂肪的豆腐食品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成為科學界一致推崇的美味保健的營養佳品。豆腐是以黃豆、青豆、黑豆為原料,經浸泡、磨漿、過濾、煮漿、加細、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最廣、最大眾化的烹飪原料之一。豆腐及豆腐製品的蛋白質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效價較高。豆腐還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中醫理論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療赤眼、消渴,解硫磺、燒酒毒等。可豆腐雖好,多吃也有弊,過量也會危害健康。
問題1:引起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問題2:促使腎功能衰退: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問題3:促使動脈硬化形成:美國醫學專家指出,豆製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問題4:導致碘缺乏: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問題5:促使痛風發作: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導致痛風發作,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
可見,豆腐雖好,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過量。老年人和腎病、缺鐵性貧血、痛風病、動脈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中醫認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以及常出現遺精的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要量。
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於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現代醫學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育也頗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豆腐不含膽固醇,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症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葯膳佳餚。也是兒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補充營養的食療佳品。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良好的作用。還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豆腐是中葯炮製輔料之一。豆腐煮制,系中葯炮製方法中的一種。系將葯物植入豆腐中並復以豆腐蓋上,用火煮至豆腐呈蜂窩狀,葯物顏色變淺,時間約4小時即可。如硫黃,含有毒成分,經用豆腐煮制後,一可減毒,二可潔凈。因豆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系兩性化合物,既可與鹼性物質生成沉澱,又能溶解部分酸性有毒物質,減低毒性成分,且因其表面積大,空隙多,而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豆腐亦可用於食療,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如蔥燉豆腐,可治感冒初起,每日食3~5次;鯽魚與豆腐共煮,可治麻疹出齊尚有餘熱者,也可用於下乳;蔥煎豆腐,可用於水腫膨脹;豆腐蘿卜湯,可用於痰火吼喘;豆腐紅糖共煮,可用於吐血等。
豆腐如何選購和保鮮豆腐可以說是素食中的主角了,而海帶由於富含碘讓有些人喜歡吃傳統板豆腐,有些人則偏好盒裝豆腐的滑嫩。無論偏好哪一種,都要注意豆腐的選購和保鮮問題。
豆腐本身的顏色是略帶點微黃色,如果色澤過於死白,有可能添加漂白劑,則不宜選購。此外,豆腐是高蛋白質的食品,很容易腐敗,尤其是自由市場賣的板豆腐較盒裝豆腐易遭到污染,應多加留意。
盒裝豆腐需要冷藏,所以需要到有良好冷藏設備的場所選購。當盒裝豆腐的包裝有凸起,裡面豆腐則混濁、水泡多且大,便屬於不良品,千萬不可選購。而沒有包裝的豆腐很容易腐壞,買回家後,應立刻浸泡於水中,並放入冰箱冷藏,烹調前再取出。取出後不要超過4小時,以保持新鮮,最好是在購買當天食用完畢。
盒裝豆腐較易保存,但仍須放入冰箱冷藏,以確保在保存期限內不會腐敗。若無法一次食用完畢,可依所需的分量切割使用,剩餘的部分再放回冷凍室,方便下次食用。
豆腐作為食葯兼備的食品,具有益氣、補虛等多方面的功能。一般100克豆腐含鈣量為140毫克-160毫克,豆腐又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質比較高的,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動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等。因此,常吃豆腐可以保護肝臟,促進機體代謝,增加免疫力並且有解毒作用。
豆腐不足之處是它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種必需氨基酸——蛋氛酸,若單獨食用,蛋白質利用率低,如搭配一些別的食物,使大豆蛋白中所缺的蛋氨基酸得到補充,使整個氨基酸的配比趨於平衡,人體就能充分吸收利用豆腐中的蛋白質。蛋類、肉類蛋白質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豆腐應與此類食物混合食用,如豆腐炒雞蛋、肉末豆腐、肉片燒豆腐等。這樣搭配食用,便可提高豆腐中蛋白質的利用率。
豆腐是一種有利健康的功能性食品
據現代科學研究,豆腐在保證人類健康方向有一系列的功能。
主要是:
1.豆腐是最佳的低胰島素的氨莖的特種食品。
2.豆腐可以改善人體脂肪結構
3.食用豆腐可以預防和抵制癌症。
4.食用豆腐可以預防和抵制更年期疾病
5.食用豆腐可以預防和抵制骨質疏鬆症
6.食用豆腐可以預防和抵制可以提高記憶力和精神集中力
7.食用豆腐可以預防和抵制老化和痴呆
8.食用豆腐可以預防和抵制肝功能的疾病
9.食用豆腐可以預防和抵製糖尿病
10.食用豆腐可以預防和抵制動脈硬化
11.食用豆腐可以預防和抵制傷風和流行性感冒
豆腐是怎樣做成的呢?把黃豆浸在水裡,泡脹變軟後,在石磨盤里磨成豆漿,再濾去豆渣,煮開。這時候,黃豆里的蛋白質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彷彿在豆漿桶里跳起了集體舞,聚不到一塊兒,形成了"膠體"溶液。 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鹵。點鹵用鹽鹵或石膏,鹽鹵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我們喝豆漿,有時就在重復這個豆腐製作過程哩。有人愛喝甜漿。往豆漿里加一匙白糖,豆漿沒有什麼變化。有人愛喝咸漿。在豆漿里倒些醬油或者加點鹽,不多會兒,碗里就出現了白花花的豆腐腦。醬油里有鹽,鹽和鹽鹵性質相近,也能破壞豆漿的膠體狀態,使蛋白質凝聚。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樣嗎? 豆漿點鹵,出現豆腐腦。豆腐腦濾去水,變成豆腐。將豆腐壓緊,再榨乾去些水,就成了豆腐乾。原來,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乾,都是豆類蛋白質,只不過含的水有多有少罷了。牛奶和豆漿差不多,也是膠體溶液。在新鮮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質包裹著奶油,在水裡分散開來,不停地運動礦所以,牛奶總是均勻的乳白色液體。讓牛奶發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攏來,凝結成塊,象豆腐腦似的。
豆腐是我國的一種古老傳統食品,在一些古籍中,如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頎的《物原》等箸作中,都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的記載。中國人首開食用豆腐之先河,在人類飲食史上,樹立了嘉惠世人的豐功。
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豐富的營養。以下是幾種主要動植物蛋白食品蛋白質價(以標准蛋白質價為100時)的比較:雞蛋為100,牛肉為83,魚肉平均為70,稻米為67,全麥粉為53,玉米為59,大豆粉為74,這說明大豆的蛋白質價可與魚肉相媲美,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大豆蛋白屬全價蛋白,其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好,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它都有。除蛋白質以外,大豆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其絕大部分可以轉移到豆製品中去。大豆油脂的亞油酸(人體必需的主要脂肪酸)比例較大,且不含膽固醇,不但有益人體神經、血管、大腦的發育生長,而且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病、肥胖病等常見病發生。大豆中也含有一些蛋白酶物質、皂甙和破壞維生素的成分,它們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但只要適當加熱即可消除;另一方面,用大豆直接製成食品,人體對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製成豆腐以後,消化吸收率就可以提高到92%到95%。可見,豆腐是大豆家族中於人最有益處的。
豆腐不僅是味美的食品,它還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中醫書籍記載: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於赤眼、消渴、休痢等症,並解硫磺、燒酒之毒。這些,都陸續為現代醫學、營養池所肯定,比如,豆腐確有解酒精毒的作用;豆腐可消渴,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俗話說「青菜豆腐保平安」,這正是人們對豆腐營養保健價值的贊語。經過千百年的演化,豆腐及其製品已經形成為中國烹飪原料訓的一大類群,有著數不清的地方名特產品,可以烹制出不下萬種的菜餚、小吃等食品。這是同豆腐及其製品具有廣泛的可烹性分不開的。比如:它可以單獨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輔料,或充作調料;它可以作多種烹調工藝加工,切成塊、片或丁或燉或炸;它可做成多種菜式,多種造型,可為冷盤、熱菜、湯羹、火鍋,可成卷、夾、丸、包等等還可調製成各種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獨一無二的吸味特性,「豆腐得味,遠勝燕窩」。由於豆腐及其製品具有這么多的優點,難怪它膾炙人口,久盛不衰了。
當今,豆腐及其製品不僅僅是國人的常用食品,它已遠出國門,風摩世界了。當美國炸雞、牛排吸引著別國居民的時候,中國的傳統食品——豆腐則以其獨具的魅力進入美國市場,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的突出優點而成為公認的理想食品,受到美國人的青睞。
豆腐美食的幾種做法:
1、煎肉片豆腐卷
1)把豆腐切成薄片,長度跟涮肉片的寬度一致,寬度則和一片口香糖寬度差不多。
2)最好是用豬肉片或牛肉片做這道菜。把肉片平鋪在案板上,把豆腐片放在肉片的一端,然後,用肉片捲起豆腐。
3)把卷好的豆腐卷都擺到淺盤子上,在上面澆上生抽醬油、料酒、少許澱粉和少許白糖調好的汁,腌10-15分鍾。腌制過程中要翻一次面。
4)煎鍋里熱少許油,把腌好的豆腐卷擺放進去,小火慢慢煎至豆腐卷的兩面都成漂亮的金黃色,盛出擺盤即可。
2、釀三角豆腐
1)盒豆腐切成4個大小相等的方形豆腐塊兒。取一塊兒,沿著對角線切開,得到2個三角形。將三角形立起來,底邊接觸案板,豎切三刀,就切出4片厚薄相等的小三角塊兒了。
2)在一片三角形的豆腐上,抹上拌好的蝦肉餡,上面蓋上另一片豆腐,然後,再抹上一層肉餡兒,再一層豆腐,四片豆腐為一組,之間夾上三層肉餡兒。
3)把豆腐放入蒸鍋蒸熟。
4)用蒸豆腐流出的汁水,加一些辣醬,拌勻,澆在釀好的豆腐上,撒熟芝麻。
3、蝦皮鍋塌豆腐
1)雞湯半碗、料酒一匙、鹽適量、香油少許調成味汁,加入洗凈的蝦皮。蔥末、薑末備用。
2)雞蛋打散成蛋液,另取一隻盤子放入麵粉。
3)豆腐切片後,先沾上麵粉,然後再裹上蛋液。
4)把沾了麵粉和蛋液的豆腐片雙面都煎成金黃色。
5)豆腐煎好之後,在鍋里擺好,調味汁澆在豆腐上,撒上蔥薑末,中小火,塌至汁盡豆腐入味就好啦。
4、金果綠葉
1)肉餡中加入一個生雞蛋,以及洋蔥碎、生抽醬油,鹽,糖,料酒,白鬍椒粉,香油,把肉末順著一個方向用筷子攪打勻。
2)把肉餡兒填入油豆腐里。
3)鍋里熱一點點油,把油豆腐塞了肉餡兒的一面緊貼鍋面,中小火煎一至肉餡兒金黃。
4)把肉餡兒的一面翻到上面,取一小碗雞湯,加一點醬油,糖,攪勻之後,倒入鍋里。
5)轉小火,慢慢把湯汁燜干,使油豆腐入味。同時准備一些生菜葉子,把燜好的每一塊豆腐塞肉放入一片生菜葉子里,裝盤就好了。
5、韓式牛肉豆腐湯
1)牛肉一小塊,切薄片,用生抽醬油腌上。嫩豆腐一盒切成大塊兒。
2)鍋加熱,倒入香油,油溫熱的時候,倒入牛肉片,翻炒變色。加3杯水和2大匙料酒,蓋上鍋蓋,燒開。用勺子撇去浮沫。
3)放入豆腐和一把乾的裙帶菜,也可以用切成小片的海帶代替。再加一點點鹽、胡椒粉和糖,蓋上蓋子,燒開後,轉中小火,煮5分鍾。
4)湯盛出時撒上點兒炒好的芝麻
目前豆腐在我國申請的專利有270多項
1、一種香茶豆腐的製作配方及工藝
2、環保型多功能營養豆腐生產工藝及設備
3、含乳酸發酵細菌培養液的豆腐及其製作方法和含乳酸發酵細菌的飲料及其製作方法
4、多味內酯豆腐及其製作方法
5、全豆無渣豆腐製作工藝及凝固劑
6、膏狀豆腐乳及其生產方法
7、橡子豆腐粉及其生產方法
8、松葉保健豆腐及其制備方法
9、豆漿和豆腐的製造方法
10、長期保存功能性豆腐的製造設備及其方法
11、一株總狀毛黴菌株及利用其生產豆腐乳的工藝
12、家用豆漿、水豆腐、豆腐製造裝置的斷水檢測報警裝置
13、家用豆漿、水豆腐、豆腐製造裝置的泡檢測切斷裝置
14、一次注型的含餡豆腐的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15、自動起皮機及豆腐衣生產方法
16、海水豆腐的製作方法及海水豆腐
17、一種花生豆腐的制備方法
18、水晶花生豆腐及花生奶的製作方法
19、一種豆腐製作方法
20、用魔芋、穀物、大豆製作豆腐製品的方法
21、豆腐柴葉制備果膠工藝
22、玉米麵粉豆腐及製法
23、玉米、大米豆腐及生產工藝
24、生產豆腐的方法
25、綠色豆腐製作方法
26、豆腐腦粉及其製造方法
27、系列速食全脂豆腐腦粉干法生產工藝
28、油炸豆腐類的製造方法
29、水果系列杏仁豆腐及加工方法
30、一種小型豆腐系列產品生產裝置
31、杏仁豆腐
32、含果蔬粒豆腐及其製造方法
33、多味豆腐乾
34、一種玉脂豆腐的生產方法
35、製作罐裝豆腐的方法
36、制備豆腐的方法
37、裝於容器內的豆腐的制備的方法
38、豆腐柴提取果膠的方法
39、罐裝無菌豆腐的生產方法
40、快速生產豆腐新技術及其設備
41、夾心(層)海綿豆腐的加工方法
42、制豆腐的新方法
43、豆腐罐頭生產方法
44、煮干豆腐絲生產方法
45、多功能小型內脂豆腐機
46、干豆腐絲的製作方法
47、豆腐製造設備
48、鹽鹵充填豆腐製作方法
49、什錦果料豆腐的製做方法
50、原漿豆腐腦的加工製造方法
51、新型豆腐凝固方法
52、鋅豆腐凝固劑
53、微孔豆腐
54、脆豆腐的加工方法
55、花生豆腐及其制備方法
56、干法生產「脫脂豆腐腦粉」新技術
57、一種脆豆腐片的製取方法
58、五香豆腐乾的製作工藝及其產品
59、蛋豆腐
60、一種菜汁豆腐及豆製品的製作方法
61、脆豆腐的生產方法
62、利用黃豆皮、豆腐渣製作保健食品
63、豆腐乾食品的保鮮劑和保鮮工藝
64、豆腐皮製作工藝
65、蔬菜海鮮水果豆腐腸豆腐的製作及專用設備
66、復合豆腐
67、一種方便老豆腐及其生產方法
68、同心豆腐
69、多顏色多營養豆腐的製作方法
70、蛋香豆腐的生產工藝
71、以麥飯石為凝固劑制麥飯石果汁豆腐
72、方便豆腐及其製造方法
73、夾心豆腐乾及製作工藝
74、富鈣香辣豆腐醬生產方法
75、彩色保健即食豆腐及其生產方法
76、生產無菌包裝的豆腐產品的方法
77、可長期保存的豆腐再製品之製法
78、五香豆腐乾的製作方法
79、脆豆腐生產方法
80、一種脆豆腐(脯)及生產方法
81、黃豆加入牛奶製作豆腐的新工藝
82、果蔬內酯豆腐及其生產工藝
83、冷凍豆腐的連續製造方法及其裝置
84、裝入容器的無菌豆腐製造方法
85、用榨植物油下腳料制類豆腐的方法
86、速凍豆腐卷
87、盒裝豆腐乳的製造方法及其產品
88、新型保健豆腐
89、包裝蛋豆腐
90、一種豆腐及其製作方法
91、半干法生產速食豆腐腦工藝
92、一種豆腐及其制備方法
93、小型豆漿、豆腐製造機
94、油炸豆腐泡
95、豆腐成形加工裝置
96、(速溶)仙凝豆腐及其制備工藝
97、一種保鮮干豆腐的加工方法
98、懶豆腐營養方便菜及其制備方法
99、一種高蛋白豆腐及其制備方法
100、製作規則的凹凸形狀豆腐乾的方法
101、以豆腐柴葉為原料制備類豆腐食品的方法
102、方便豆腐粉的生產方法
103、魔芋豆腐的配製方法
104、蛋豆腐罐頭及其製做方法
105、添加膨軟劑製造復水海綿豆腐
106、魔芋豆腐
107、豆乳、包裝豆乳及其生產方法以及用其生產豆腐的方法
108、用於製造生臭豆腐的菌群及鹵水組合物以及製造生臭豆腐的方法
109、腐婢豆腐及其製作方法
110、一種豆腐腦粉的生產方法
111、糊香風味均質豆腐的制備方法
112、豆腐乾生產方法
113、豆腐乾的制備方法
114、一種鮮豆腐
115、一種鮮豆腐及其生產工藝
116、一種鮮豆腐及其生產工藝與設備
117、酥脆豆腐
118、豆腐皮製作新方法
119、干豆腐保鮮方法
120、豆渣絲豆腐及其生產工藝
121、綠色豆腐
122、具有優異抗凍性的豆腐製品及其制備方法
123、肉香豆腐的生產方法
124、一種豆腐製品及加工方法
125、復合植物蛋白製作豆腐的新工藝
126、一種內酯凍豆腐的製作方法
127、黑豆豆花及黑豆豆腐
128、用於豆腐加工的粉碎和混合裝置
129、富硒豆腐果
130、牛奶果蔬汁復合豆腐花
131、花葵豆腐及其製造方法
132、豆腐乳的制備方法及其製品
133、多味豆腐及其製作方法
134、用於加工豆腐的方法和設備
135、一種血豆腐及其制備工藝
136、一種營養保健豆腐凝固劑
137、果味豆漿、豆腐腦、豆腐及其制備方法
138、紅草銀杏絞股蘭保健豆腐的配製方法
139、豆腐食品的加工方法
140、以豆腐渣為原料的動物飼料製造方法
141、有孔易煎的豆腐的製造方法
142、含有海藻成分的豆腐及其制備方法
143、高鈣豆腐及其制備方法
144、一種天然健康豆腐及其製作方法
145、干豆腐製品製法
146、膨化豆腐渣、膨化豆腐渣的製法及專用設備
147、多肽豆腐
148、生產冷凍豆腐衣的方法
149、花生豆腐
150、豆腐果素的緩、控釋制劑
151、豆腐乳的生產工藝
152、速食牛奶豆腐花
153、純豆腐竹食品及其制備工藝
154、豆腐渣纖維食品及其製作方法
155、一種以花生為主要原料製作的豆腐、豆腐腦及方法
156、用於製造生臭豆腐的菌群及鹵水組合物以及製造生臭豆腐的方法
157、一種新口味及新營養功能豆腐
158、乾燥調味的油炸豆腐的製造方法
159、一種雞蛋豆腐及其制備方法
160、棉花狀豆腐和棉花狀豆腐的製造方法
161、一種臭豆腐
162、燒豆腐的製作工藝
163、加工用豆腐皮及其製造方法
164、新型環保豆腐原料、製作方法及其生產設備
165、花生水晶豆腐
166、豆腐果苷軟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167、豆腐果苷粉針劑及其制備方法
168、一種花生豆腐其及製做方法
169、花生豆腐的製作方法
170、一
⑧ 無錫多部門聯合查處錫北豆腐黑作坊。三方圓有產品能檢測豆腐嗎
吊白塊又稱雕白塊,是工業漂白劑甲醛合次硫酸氫鈉的俗稱,主要用於印染工業。吊白塊對人體有嚴重的毒副作用,國家嚴禁其作為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上使用。三方圓檢測時不再需要配製試劑,也不用准備和清洗試管,檢測管中的試劑與吊白塊反應,馬上就可以產生紫紅色物質,用肉眼就可以直接觀察,反應專一性強,可以快速、准確地判定食品中有沒有加入吊白塊。
⑨ 怎樣能把臭豆腐加臭炸的時候方圓都臭
正常的發酵也就那麼丑了,不可能超過臭豆腐的臭度了,除非不講原則的加入增臭類添加劑。那可就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