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直接進河流,「全國文明村」的河口村為什麼這么不文明
主要還是領導的問題,如果想文明肯定會文明起來的,那麼不文明說明資金有問題吧。
② 農村污水處理廠之間距離應該多遠
LZ能說清楚些嗎?你是不是想問,農村污水處理廠應該離村子多遠?這要根據農村的排水管道來定,但也可以人為改變。一般都是在村外一里地左右。
③ 「周窩音樂小鎮」是怎樣建起來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河北省武強縣周窩村堅持以文化產業帶動新農村建設,依託周窩村良好的樂器產業基礎和民居特色,著力打造了有吸引力、高品位的音樂小鎮,用音符奏響了村民的致富生活。
10月20日,工人在河北省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一家樂器企業加工樂器。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攝
1、小村莊改頭換面
周窩村位於武強縣城西南,有村民256戶,959人。
2012年,周窩村依託樂器產業,引入北京璐德文化公司,計劃將周窩村打造成「周窩音樂小鎮」。「『音樂小鎮』是啥?」不少村民面露困惑。
從北京抵達周窩村,璐德公司負責人、後來的音樂小鎮創始人董玉戈坦言,自己「如墜原始生活」,房前,生活污水直排,道路坑窪,村裡每兩天只放一個小時的自來水。
眼前這一切,與音樂小鎮的定位顯得格格不入。
董玉戈從頭規劃。她住在金音樂器集團的辦公樓,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有時候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村裡的老百姓不知道董玉戈會把這里變成什麼樣,但他們知道村子將從此舊貌換新顏。
董玉戈和北京798藝術中心的設計師朋友對周窩村的民居院落做了單體規劃設計,按照「一門一景、一戶一品、體現靈性、各具特色」的原則,全方位、多層次地融合音樂文化元素。一期投資8000多萬元,對81套民居進行改造,臨街的,改成咖啡館、手工樂器工作室、文化藝術品商店;不臨街的,改成別具風格的民居客棧。
同時周窩村還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謀劃打造,以文化產業推動脫貧攻堅、帶動新農村建設。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了翻修,升級改造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又建設了服務中心、中心敬老院,並在村裡普及了衛生廁所、健康廚房等。還購置了垃圾箱、垃圾轉運車、灑水車等保潔設備,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轉運站,成立專職衛生保潔隊伍,建立日常清掃和保潔制度,實現了垃圾統收統運、日產日清,清掃保潔常態化,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如今站在周窩村十字街頭,環眼四顧,牆面、街道、院落、雕塑……處處可見音樂元素,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
2、造出多種業態
1989年,村民周國芳聯絡北牌村陳學孔在周窩村建成武強縣通達樂器廠,並逐漸發展成為金音樂器集團。金音樂器集團自創立以來,從一個生產樂器配件的鄉鎮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產量位居全國西管樂器生產企業前列。
在金音樂器集團做工的多是附近村民,很多村民曾在金音集團下屬的樂器廠務工,參與樂器配件的生產、組裝、拋光等。但至於什麼是薩克斯,以及薩克斯到底能吹出什麼聲音,不少村民並不知道。
「要想將周窩發展起來,人才是最重要的,必須從孩子抓起。」董玉戈想得長遠,她為此創辦了璐德國際藝術學校。
起初,小地方搞「國際藝術」並不被看好。但事實勝於雄辯,幾年後,從剛開始的二三十名學生到現在的600多名學生,璐德國際藝術學校靠口碑贏得了信賴。這里的每一個孩子都要學會一種樂器,接受音樂的熏陶,白天學文化課,晚上學藝術特長。這所學校向維也納音樂學院成功輸出了4名人才。
學校既培養人才,也匯聚人才。90後王偉是被吸引來的音樂人之一,晚上在璐德學校教授鋼琴課,白天則在音樂小鎮的咖啡屋駐唱、創作。幾年下來,他手中已誕生《小鎮情緣》等10餘首原創歌曲。
為讓更多的音樂人聚集到周窩,在這里創作出好的作品,2017年,董玉戈引進北大青鳥音樂集團,在周窩創建大學生音樂創業與創意基地,建設音樂人創作室,舉辦大學生音樂訓練營、音樂節等活動。自2012年開始,每年5月的麥田音樂節和8月的吉他文化節成了周窩音樂小鎮的固定活動。節慶期間,大批國內外知名演奏家、歌唱家蒞臨小鎮,每年可為周窩帶來遊客20多萬人次。
3、奏響致富樂章
走進金音薩克斯公社,58歲的村民郭玉管正在為遊客演奏《南泥灣》。樂曲悠揚,令人陶醉,贏得了遊客的熱烈掌聲。
郭玉管在金音樂器集團工作了20年,負責給樂器拋光。她開始是在金音薩克斯公社上班。家裡除了3畝地的收入,每月在這里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資。郭玉管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學習新的樂曲,向遊客介紹樂器、演奏。「只要吹起薩克斯,就特別享受這種感覺。」
郭玉管已經學會了幾十首曲子,並成為周窩村西洋樂隊的一員。「音樂讓人變得更年輕,也成了村民的收入來源。」郭玉管說。
和郭玉管一樣,很多村民都成了武強璐德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員工。「原來去北京打工的人多,現在除了在金音樂器集團打工,其他大多服務於餐飲、家庭旅館,按照統一的標准進行培訓。」董玉戈說,村民永遠是音樂小鎮的主角。
在北京、天津的樂器圈打拚多年的周窩村村民周衛倉,把目光轉回了家鄉。在周窩,他開設了一家「伊薩奴」薩克斯製作銷售工坊,作為音樂小鎮創業者,享受免租金和減免兩年稅收的優待。「每月售出50餘支專業級、400餘支普及型薩克斯,生意妥妥的」。
周衛倉不僅賣樂器,還免費教樂器。音樂小鎮也因此組建了一隻三四十人的「農民樂隊」。周窩村的村民自此真正玩起了音樂。
近年來,董玉戈通過培訓等方式,一直在培養當地的文化氛圍,提升村民的音樂素養,讓他們更好地融入音樂小鎮。音樂小鎮的人氣節節攀升。
如今,周窩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約3萬元,躍動的音符正在這里譜寫出致富新樂章。
④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要求,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題中之義。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沒有農村的生態文明也就沒有整體上的國家的生態文明。為此,釐清農村生態文明的概念,剖析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提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可行性建議以切實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二、農村飲水、旱廁問題改善
要想生態文明建設農村,不但需要改善外在的條件和形象,還需要改善群眾房間內的狀況。例如如今的農村飲水問題,旱廁那樣一個上廁所的習慣。到現在為止,仍然有地區群眾,靠雨天存儲降水,來處理個人的飲用水,那樣一個狀況存在,就更別說旱廁問題。
如果農村也可以用上整潔、環境衛生的飲用水,我覺得飲水問題,也就可以隨著改變。旱廁可以被改變,也一樣可以為自然環境提高,具有不錯的協助。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我們一直在勤奮,群眾們也在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家庭環境,新農村規劃也是因而而提出。相信在我們共同奮斗下,未來的農村一定可以完成這一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