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etc卡可以在不同車上使用嗎
ETC是一種方便高速公路或橋梁收費的電子系統,但ETC卡並不能在不同的車上隨意使用。這是因為ETC採用的是車輛與ETC卡和電子標簽綁定的方式,即一車一卡一標簽,專車專用,車輛實際信息必須與ETC設備信息一致。
ETC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安裝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車載電子標簽與在收費站ETC車道上的微波天線之間進行的專用短程通訊,利用計算機聯網技術與銀行進行後台結算處理,從而達到車輛通過高速公路或橋梁收費站無需停車而能交納高速公路或橋梁費用的目的。
雖然ETC在國際上已經有了較長的發展歷史,並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局部聯網並逐步形成規模效益,但以IC卡、磁卡為介質,以人工收費方式為主的公路聯網收費方式仍然受到這一潮流的影響。
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1 項目背景
「十二五」期間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運輸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發展建設所面臨的生態環境承載壓力、資源需求壓力等矛盾將進一步凸顯。國家環境污染治理將從當前的污染物總量控制轉向總量控制與環境質量改善並重,對污染排放的控制將更為嚴格。交通運輸行業的污染治理面臨著國家的更高要求。
2 項目概況
三淅高速公路西坪至寺灣(豫鄂省界)段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境內,是中部地區崛起高速公路網「七縱、十九橫」布局的第七縱侯馬~十堰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寺灣服務區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客貨車流量大、停留時間長的特點,污水處理站的建設對於服務區的生態建設和自然環境起到了決定性的保護作用,是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科學保護、循環利用的重要手段,污水經過一套合理、經濟、運轉效率高的工藝流程處理,以達到回用水的標准,減少污水排放,減輕對服務區周遭環境污染。這不僅僅對於保護地方環境,減輕環境污染有著決定性的重要意義,同時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並對其他高速公路服務區具有示範意義。
3 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設計
高速公路服務區一般遠離城市,產生的污水無法就近排放到市政污水處理系統,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服務區還消耗大量的生活用水、洗車用水、澆灌綠化用水、消防用水等,除生活用水水質指標要求嚴格,只能採用市政供水或自備水源外,其他用水均可經處理達到相應標准後可進行循環利用,這樣不僅可以徹底消除污染物排放對周邊區域的污染,同時節約大量新鮮用水量。在服務區建設以曝氣生物流化床+人工濕地+消毒為核心工藝的污水處理及回用系統,處理服務區產生的生活污水和洗車廢水。
根據類似工程經驗,確定設計進水水質如下:
CODCr≤250 mg/L,BOD5≤150 mg/L,氨氮≤30 mg/L,SS≤120 mg/L
設計出水水質建設單位要求,應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18920-2002)中城市綠化用水標准,其主要指標如下:
BOD5≤20mg/L,氨氮≤20mg/L,總大腸菌群/(個/L) ≤3,溶解氧/(mg/L)≥1.0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數據:本工程日處理污水水量為240m3/d,即10m3/h。
工藝簡述:化糞池出水經過格柵處理去除大部分懸浮物,經沉砂池去除砂礫後,進入調節池,污水在調節池內調節水量、調勻水質,然後經提升泵提升至生物流化床,在曝氣狀態下,池內微生物通過好氧作用將水中大部分污染物質分解消化,將有機物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使水質得到凈化。流化床出水進入二沉池,在沉澱池中進行泥水分離,沉降下來的污泥一部分由污泥泵迴流至生物流化床,一部分剩餘污泥排入污泥池,上清液迴流至調節池,濃縮後的污泥經儲存後外運處理。二沉池出水進入人工濕地,進一步去除包括N、P、SS、有機物、病原體等污染物。出水可達到回用水標准,人工濕地出水進入回用水池貯存、消毒,可外排或回用。工藝流程為污水→格柵→沉砂池→調節池→生物流化床→二沉池→人工濕地→消毒→回用。
4 主要構築物
格柵沉砂池:格柵主要是攔截污水中較大的雜物,格柵為簡易人工格柵。
沉砂池是利用自然沉降作用,去除水中砂粒或其他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的構築物。
調節池:用於均衡水質、水量,減少後續處理設施運行負荷。本系統設置調節池一座,池內設污水提升泵2台,穿孔曝氣攪拌裝置1套,可間斷開啟,對污水進行攪拌,防止沉澱。
生物流化床:用於降解碳源有機物,是污水生物處理的核心單元,其載體在流化床內呈流化狀態,使固(生物膜)、液(廢水)、氣(空氣)3相之間得到充分接觸,顆粒之間劇烈碰撞,生物膜表面不斷更新,微生物始終處於生長旺盛階段。該技術能使床內保持高濃度的生物量,傳質效率極高,從而使廢水的基質降解速度快,水力停留時間短,運轉負荷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10~20倍,耐沖擊負荷能力強。
本系統設生物流化床1座,池內布置生物載體和曝氣裝置,上部為沉澱區,下部為流化床區,底部為污泥斗;上部沉澱污泥自流進入下部流化床,多餘的污泥進入底部污泥斗外排。
二沉池:對來自生物流化床的混合液進行泥水分離,二沉池下部的濃縮污泥由污泥泵抽排迴流至生物流化床,剩餘污泥排至污泥池;上部上清液自流進入人工濕地進行深度處理。二沉池採用豎流式沉澱池。
人工濕地:污水通過人工建造和控制來運行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濕地上,使污水在濕地土壤縫隙和表面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生態系統的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氧化還原、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其他作用等。
本工程採用水平潛流人工濕地;規格:45×16×1.3m;結構:半地下復合機構;設備:1)布水系統:1套;2)收水系統:1套;3)濕地填料:720m3;4)水生植物:10000株。
回用水池的作用是對人工濕地的出水進行暫貯,經消毒後作為站區內綠化用水使用。本系統設回用水池1座,池內設有投加消毒劑的裝置,並設有回用水泵。
污泥池:主要是用來貯存整個系統產生的剩餘污泥,待達一定數量後,由泵車外運處置,池內頂設溢流口,上清液可溢流至調節池。規格:4×4×4.5m;結構:地下式鋼砼。
綜合房建於調節池上,房內放置有鼓風機、二氧化氯發生器、配電櫃、自控櫃等。
5 結語
目前服務區污水處理及回用主要採用接觸氧化、MBR、生物濾池、生物流化床等技術,本項目結合現場情況,綜合考慮運行成本、處理效果、管理養護、使用壽命、系統穩定性等因素,選擇以曝氣生物流化床+人工濕地+消毒為核心工藝的污水處理及回用技術應用於本服務區。該技術具有凈化效果好、處理成本低、管理養護簡單、技術成熟度高、具備景觀效果等優勢。
附屬設施沖廁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入污水管網,餐廳排放的污水經隔油池處理後排入污水管網,其餘生活污水及洗車廢水等直接排入污水管網,經以潛流人工濕地為核心工藝的水處理系統處理後,出水滿足《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GB/T18920-2002)要求儲存於中水池,再經變頻供水系統輸送至沖廁、綠化各用水點。
節能減排效益:服務區內所有污水經收集後進行處理後回用,不產生污染物排放。處理後的污水達到中水回用標准,可用於沖廁及綠化用水,節約大量新水資源。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