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處罰污水處理廠不正常運行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七章 法律責任中的條款,具體如何適用,請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情節進行確定。
2. 污水廠溢流能處罰嗎
污水處理廠違法排污的法律責任。污水處理廠作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在發生違法行為時,應當對其違法行為人進行處罰,即對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罰。逃避監管的違法排污方式包括:1、通過暗管排放污染物,即利用隱蔽的管道避免監管的排污行為;2、利用滲井、滲坑排放污染物,指無防滲措施或防滲效果不佳的井、坑等;3、採用灌注方式排放污染物,即通過深井高壓排放污染物。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對於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責令改正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並處以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在情節嚴重的情況下,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可責令停業或關閉。
3. 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處罰依據是什麼
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處罰依據是《水污染防治法》,如果排放的水污染物超過了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的標准,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可以責令限期治理,並且繳納排污非得兩倍到五倍的罰款。 該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條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適用第七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排放水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許可權責令限期治理,處應繳納排污費數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限期治理期間,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制生產、限制排放或者停產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關閉進行處罰。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二)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三)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一)侵佔、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改變大氣環境質量監測設施或者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的;
(二)未按照規定對所排放的工業廢氣和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進行監測並保存原始監測記錄的;
(三)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或者未按照規定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
(四)重點排污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自動監測數據的;
(五)未按照規定設置大氣污染物排放口的。
水的排放需要按照規定的標准,如果不符合標準是屬於違法的行為,需要按照相關法律做出處罰,如果侵佔、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改變大氣環境質量監測設施的情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
4. 污水廠溢流能處罰嗎
法律分析:污水廠溢流能處罰。污水處理廠應當是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無論污水處理廠由哪個單位承建和管理,當發生違法行為,都應當處罰違法行為人,也即處罰污水處理廠。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是指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等不經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
1、暗管是指通過隱蔽的方式達到規避監管目的而設置的排污管道,包括埋入地下的水泥管、瓷管、塑料管等,以及地上的臨時排污管道;
2、滲井、滲坑是指無防滲漏措施或起不到防滲作用的、封閉或半封閉的坑、池、塘、井和溝、渠等;
灌注是指通過高壓深井向地下排放污染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水污染物的;
(二)超過水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水污染物的;
(三)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私設暗管,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水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
(四)未按照規定進行預處理,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不符合處理工藝要求的工業廢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