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含氟沖洗廢水原水池是什麼意思

含氟沖洗廢水原水池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5-05-14 06:25:57

① 如何處理半導體(LED)廢水

隨著單個LED光通亮和發光效率的提高,即將進入普通室內照明、台燈、筆記本電腦背光源、大尺寸LED顯示器背光源等市場廣闊。 LED生產過程中絕大部分廢水產生在原材料和晶元製造過程中,分為拉晶、切磨拋和晶元製造,主要含一般酸鹼廢水、含氟廢水、有機廢水、氨氮廢水等幾種水質,在黃綠光晶片製造過程中還會有含砷廢水排出。 2、LED晶元加工廢水特點:主要污染物為LED晶元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大量有機廢水和酸鹼廢水,另有少量含氟廢水。有機廢水主要污染物為醇、乙醇、雙氧水;酸鹼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無機酸、鹼等。 3、LED切磨拋廢水特點:主要污染物為大量清洗廢水,主要成分為硅膠、弱酸、硫酸、鹽酸、研磨砂等。 4、酸鹼廢水排放:主要包括工藝酸鹼廢水、廢氣洗滌塔廢水、純水站酸鹼再生廢水,採用化學中和法處理。 含砷廢水:主要來自背面減薄及劃片/分割工序,採用化學沉澱法處理。 一般廢水:排放方式均為連續排放,主要指純水站RO濃縮廢水主要污染物為無機鹽類,採用生化法去除。 含氟廢水:主要清洗廢水中含有HF,使用混凝沉澱去除。 高氨氮廢水:使用折點加氯法,將廢水中的氨氮氧化成N2。投加過量氯或次氯酸鈉,使廢水中氨完全氧化為N2的方法,稱為折點氯化法,其反應可表示為: NH4+十1.5HOCl→0.5N2十1.5H2O十2.5H+十1.5Cl-5、案例: 5.1、LED生產加工之藍寶石拉晶廢水 污水水質、水量: 水量:480t/d;20t/h(24小時連續)廢水水質:PH值5.0-10.0無量綱出水要求:達到國家廢水二級排放標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表4標准)的要求。具體指標為:處理工藝酸鹼廢水進入酸鹼廢水調節池後與投加的葯劑進行中和反應,達到工藝要求後進入有機廢水調節池。人工收集到含氟廢水收集池,加葯劑進行沉澱。上清液達標排放,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處理。 利用有機廢水調節池的池容增加生化處理功能,向池內投加厭氧性水解菌,池內配置穿孔水力攪拌系統以加強傳質,為後繼處理單元提供部分水解處理服務。 廢水經過調節後經泵提升進入進入厭氧水解池。 厭氧水解池採用上向流布水形式,利用循環管網系統加強池底部的混流強度,提高反應器內的傳質效果。利用微生物的水解酸化作用將廢水中難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將復雜的有機物轉變成簡單的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有利於後續的好氧生化處理。出水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接觸氧化池的混合液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沉澱分離。為保證COD排放達標的處理要求,將二沉池出水導入BAF進行處理。生物曝氣濾池的出水流入清水池,為生物曝氣濾池提供濾料的反沖洗水,其餘的清水達標排放。 5.2、LED生產加工之切磨拋廢水 污水水質、水量: 水量:432t/d;18t/h(24小時連續)廢水水質:1PH值5.0-10.0無量綱出水要求:達到國家廢水二級排放標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表4標准)的要求。具體指標為:處理工藝根據業主廢水的水質情況,在吸取以往同類廢水處理裝置設計的成功經驗和一些同類廢水處理裝置的實際運行經驗,設計污水處理主體工藝路線如下: 格柵池+清洗廢水調節池+反應池+物化沉澱池達標排放 污泥處理主體工藝採用工藝路線為: 污泥濃縮+污泥調理+板框壓濾泥餅外運 5.3、LED生產加工之晶元廢水 污水水質、水量: 有機廢水水量:19.4t/h(24小時連續)水質:PH值6.0-8.0無量綱 酸鹼廢水水量:70t/h(24小時連續)水質:PH值4.0-11.0無量綱 含氟廢水水量:4t/h(24小時連續)水質:PH值2.0-4.0無量綱 氟化物≤200mg/L處理工藝酸鹼廢水進入酸鹼廢水調節池後與投加的葯劑進行中和反應,達到工藝要求後達標排放。含氟廢水收集調節後與投加的葯劑反應生成不溶性氟化物沉澱,上清液達標排放。

② 玻璃廠廢水污染物含有哪些

玻璃廠廢水污染物主要是SS、COD、油類污染物、含氟物質和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版含酚的物權質。
在中國玻璃工業中,普遍存在玻璃製造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的現象。廢水經過機械格柵去除碎玻璃等大顆粒懸浮物質,進行廢料回收利用,同時可避免堵塞提升泵、管道等設備;調節池對廢水的水質水量、pH值和水溫進行調節,減少對後續處理構築物的沖擊負荷;後經泵提升進入沉澱池對固體懸浮物進一步處理;隔油池去除廢水中的大量油脂,油脂通過集油池收集以供廢油的回收利用;接著廢水進入氣浮池,進一步去除油類物質和含氟物質;在經過氣浮設備深度處理後,部分水通過濾砂池的過濾後用於循環系統,另一部分水流入二沉池處理後流入清水池最後排到城市廢水處理管道。

③ 聚合氯化鋁投加量是多少

水質決定了聚合氯化鋁的用量,根據水質的不同,用量也會不同。沁陽市樂邦水處理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聚合氯化鋁原水濁100-500mg/I時,投加量為3-6mg/I。固體聚合氯化鋁(固體)與常溫水按1/3的重量比邊攪拌邊投加,至完全溶解後,再加水稀釋到所需要濃度,原水濃度100~500mg/時投加量為3~6mg/L.具體投加時,應根據水質情況進行水試,選出最佳投加量而後投用。

④ 被水玻璃污染的水怎麼處理

引言:被水玻璃污染到水處理方法是什麼呢?水體被污染危害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三、處理方法

物理治療法中的吸附法具有多樣性,而且便於處理,可反復利用,同時也實現了低成本用化學反應的作用,通過改變污染物的性質,降低其危害性,使污染物分離處區,包括向各類廢水中投入各類化學物品與水中的污染物劑,化學反應生成難溶於水的化合物,分解出沉澱是廢水得到清潔的化學沉澱法,也可以用電解的原理,在陰陽兩集分別發生氧化和還原反應,使水質達到清潔的電解法等等

⑤ 求除氟工藝及詳細說明

你好!我建議去和化學工廠及水利局咨詢一下就好啦.含氟廢水,目前國內大多數生產廠尚無完善的處理設施,所排放的廢水中氟含量超過國家排放標准,嚴重污染環境。按照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
准,氟離子濃度應小於10mg/L;對於飲用水,氟離子濃度要求在1mg/L以下。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含氟廢水處理方法大致分為兩類,即沉澱法和吸附法。
化學沉澱法是通過投加鈣鹽等化學葯品,形成氟化物沉澱或氟化物被吸附於所形成的沉澱物中而共同沉澱。該方法簡單、處理方便,費用低,
但石灰溶解度低,只能以乳狀液投加,且產生的CaF<SUB>2</SUB>沉澱包裹在Ca(OH)<SUB>2</SUB>顆粒的表面,使之不能被充分利用,因而用量
大。處理後的廢水中氟含量一般只能下降到15mg/L,很難達到國標一級標准。而且存在泥渣沉降緩慢,脫水困難,處理大流量排放物周期長,
不適應連續處理連續排放等缺點。<BR> 吸附法是指含氟廢水流經接觸床,通過與床中固體介質
進行離子交換或化學反應,去除氟化物。這種方法只適用於低濃度的含氟廢水或經其他方法處理後氟化物濃度降至10~20mg/L的廢水。而且接觸
床的再生及高濃度再生液的處理是整個運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觸床頻繁的再生使運行成本較高。<BR> &n
bsp; 此外,還有冷凍法、離子交換樹脂除氟法、超濾除氟法、電滲析等,但因為處理成本高,除氟效率低,至今多停留在實驗階
段,很少推廣應用於工業含氟廢水治理。<BR> 絮凝一氣浮處理含氟廢水新工藝是在傳統工藝的
基礎上,採用絮凝一氣浮一吸附相結合的工藝處理含氟廢水。<BR> 1.基本原理<BR>
利用鋁離子的三種機理來去除氟離子,即:<BR>
(1)吸附。鋁鹽絮凝除氟過程中生成的具有很大表面積的無定性Al(OH)<SUB>3 </SUB>(am)原體對氟離子產生氫鍵吸附,氟離子半徑小,電負性強,
這一吸附方式很容易發生。<BR> (2)離子交換。氟離子與氫氧根的半徑及電荷都相近,鋁鹽絮凝除
氟過程中,投加到水中的A1<SUB>13 </SUB>O<SUB>4 </SUB>(0H) <SUB>14</SUB><SUP>7+</SUP> 等聚陽離子及水解後形成的無定性Al(0H)<SUB>3</SUB>
(am)沉澱,其中的OH<SUP>-</SUP>與F<SUP>-</SUP>發生交換,這一交換過程是在等電荷條件下進行的。<BR>
(3)絡合沉澱。F<SUP>-</SUP>能與Al<SUP>3+</SUP>等形成從AlF<SUP>2+</SUP>、AlF<SUP>2+</SUP>、AlF<SUB>3</SUB>到AlF<SUB>6</SUB><SUP>
3-</SUP> 6種絡合物,絡合沉降而去除F<SUP>-</SUP>。<BR> 絡合離子方程式如下:<BR>
F<SUP>-</SUP>+ Al<SUP>3+</SUP> →AlF<SUP>2+</SUP>↓+ AlF<SUB>2</SUB><SUP>+</SUP>↓+ AlF<SUB>3</SUB>↓+
AlF<SUB>4</SUB><SUP>-</SUP>↓+ AlF<SUB>5</SUB><SUP>2-</SUP>↓+ AlF<SUB>6</SUB><SUP>3-</SUP>↓<BR>
; 絮凝產生的絮狀物通過氣浮裝置達到有效的固液分離,出水經過砂濾再通過活性炭吸附後排放。<BR>
; 2.應用實例<BR> 某半導體廠含氟廢水平均進口濃度為165.54m/L,pH=2.39,排放水
量為50m<SUP>3</SUP>/d。《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GB8978 -1996)一級標准為:F-≤10mg/,pH=6~9。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BR><IMG alt=""
src="/sbgl/design/UploadFiles_1688/200612/20061205214244475.gif">
<P> 生產廢水首先流入調節沉澱池,然後由泵提入絮凝反應池,同時通過自動加葯機投加葯劑NaOH,
2‰聚鋁及0.005‰的PAM助凝劑,進行絮凝反應。加葯過程中,觀察pH值顯示儀的讀數,根據聲值調節NaOH的投加量,控制pH在7左右。絮凝反應時間約為
15min。出水自流入氣浮分離池,由溶氣釋放器中釋放出來的溶氣水將絮凝後的沉澱托出水面,在液面上形成沉澱物浮渣,浮渣經刮渣機刮出後進入干化
箱,靜沉後的清潔液再流入調節沉澱池,沉渣干化後可外運填埋或焚燒處理。氣浮分離池下部的清液自流入清水池中,部分清水由溶氣泵提入溶氣罐,
作為氣浮用的溶氣水,其餘的清水由泵提入砂濾塔,經過砂濾的水再進入活性炭吸附罐進行深度處理,最後直接排放。<BR>
在調試期間發現pH值對各階段的處理效果有一定影響(表1),由表1可見,當聲值控制在7.0左右時處理效果最佳。<BR>
<IMG alt="" src="/sbgl/design/UploadFiles_1688/200612/20061205214244371.gif"><BR> <BR>
3.運行效果<BR> 這套處理設施竣工投用以來,經環境監測權威機構多次對設施進出口F-濃度進行采樣
監測。監測結果表明,該含氟廢水處理設備出口排放物中的州值均在6.5~7之間,F-的濃度均小於5mg/L,排放指標均達到了國家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准,
除F-效率達98.9%。<BR> 同時經濟評估表明,這套設施充分利用了工廠原有的調節沉澱池、部分管路等
設施,總投資不高,除去設備折舊費及人工費,總運行費用每噸僅為0.50元。<BR> 4.結論<BR>
(1)絮凝一氣浮處理含氟廢水工藝繼承了傳統工藝的優點,充分利用鋁鹽絮凝的吸附、離子交換、絡合沉澱等
作用機理,緩解後續處理的負荷,且採用聚鋁作為絮凝劑比採用鋁鹽用量減少一半,處理費用進一步降低。<BR>
; (2)將氣浮技術運用於含氟廢水處理中,解決了以往固液分離的難題,使設備能穩定運行。<BR>
(3)出水末端採用活性炭吸附,給出水穩定達標排放提供保障。<BR> (4)在工藝中,用NaOH取代傳統的Ca
(OH)<SUB>2</SUB>,使泥渣量減少,解決了傳統工藝泥渣多,易結垢,處理效果不佳,管路易堵塞等難題。<BR> <STRONG>
; 參考文獻<BR></STRONG> 1 凌波.鋁鹽混凝沉澱除氟水.水處理技術.1990,16(2):418~421
<BR> 2 劉裴文、蕭舉強、王萍等.含氟廢水處理過程的吸附交換機理—離子交換與吸附.1991.7(50)
:375~382<BR> 3 胡萬里.混凝、混凝劑、混凝設備.化學工業出版社,環境科學工程出版中心<BR>
4 盧建杭、劉維屏、王紅斌鋁鹽混凝法除氟離子的一般規律.化工環保.2000
</P> <center></center></td></tr>

好像有點亂,看下面的地址吧!
參考資料:http://www.jdzj.com/sbgl/design/200612/20061205214217_1913.html
http://www.sclw.com/ctidea.asp#t4
我國許多地區,地下水含氟量都超過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1.5mg/L)。有些地區甚至高達20mg/L。長期飲用高氟水,輕者使牙齒產生斑釉,關節疼痛,重者會影響骨骼發育,致使喪失勞動力。為此本公司開發出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用於地下水除氟(也適用於工業廢水除氟)的專用設備。。

原理與工藝流程
含氟水經過比表面積較大的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層。在PH值5~6的條件下,水中氟離子被吸附生成難溶解的氟化物而被除去,其反應式如下:R2SO4+2F-=R2F2+SO42-
吸附劑失效後,用硫酸鋁溶液進行再生,以恢復其吸附能力。當原水PH值大於7時,一般用二氧化碳氣體進行調節。

參考資料 :

http://www.sclw.com/ctidea.asp#t4

⑥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針對於現階段的污水處理,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

1、物理法

物理法污水處理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主要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水的化學性質。

⑴沉澱(重力分離)

污水流入池內由於流速降低,污水中的固體物質在中立的作用下進行沉澱,而使固體物質與水分離。

這種工藝分離效果好,簡單易行,應用廣泛,如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和沉澱池。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物,沉澱池則主要用於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呈顆粒狀的懸浮固體。

⑵篩選(截流)

利用篩濾介質截流污水中的懸浮物。屬於砂濾處理的設備有格柵、微濾機、砂濾池、真空濾機、壓濾機(後兩種主要用於污泥脫水)等。

⑶氣浮(上浮)

對一些相對密度接近於水的細微顆粒,因其自重難於在水中下沉或上浮,可採用氣浮裝置。此法將空氣打入污水中,並使其以微小氣泡的形勢由水中析出,污水中密度 近於水的微小顆粒狀污染雜質(如乳化油)黏附到氣泡上,並隨氣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根據空氣打入方式的不同,氣浮設備有加壓溶汽氣浮法、葉輪氣浮法和射流氣浮法等。為提高氣浮效果,有時需要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劑。

⑷離心與旋流分離

使含有懸浮固體或乳化油的污水,由於懸浮固體和廢水的質量不同,受到的離心力也不同,質量大的懸浮固體被拋甩到污水外側,這樣就可使懸浮固體和污水分別通過各自的排出口排出設備之外,從而使污水得以凈化。

2.化學法

污水的化學處理方法就是向污水投加化學物質,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是其轉化為無害物質。屬於化學處理法的有以下幾種。

⑴混凝法

混凝法是向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葯劑,經過脫穩、架橋等反應過程,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凝聚並沉降。水中呈膠體狀態的污染物質通常帶有負電荷,膠體顆粒之間互相排 斥形成穩定的混合液,若水中帶有相反電荷的電解質(混凝劑)可使污水中的膠體顆粒改變為呈電中性,並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顆粒下沉。

⑵中和法

用化學方法消除污水中過量的酸和鹼,使其pH值達到中性左右的過程稱為中和法。處理含酸污水以鹼作為中和劑,處理含鹼污水以酸作為中和劑,也可以吹入含 CO2的煙道氣進行中和。酸和鹼均指無機酸和無機鹼,一般依照「以廢制廢」的原則,亦可採用葯劑中和處理,可以連續進行,也可間歇進行。

⑶氧化還原法

污水中呈溶解狀態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投加氧化劑和還原劑後,由於電子的遷移而發生氧化和還原作用形成無害的物質。常用的氧化劑有空氣中的氧、純氧、漂白 粉、臭氧、氯氣等,氧化法多用於處理含氰含酚廢水。常用的還原劑則有鐵屑、硫酸亞鐵、亞硫酸氫鈉等,還原法多用於處理含鉻、含汞廢水。

⑷電解法

在廢水中插入電極並通過電流,則在陰極板上接受電子。在水的電解過程中,陽極上產生氧氣,陰極上產生氫氣。上述綜合過程使陽極上發生氧化作用,在陰極上發生還原作用。目前電解法主要用於處理含鉻及含氰廢水。

⑸吸附法

污水吸附處理主要是利用固體物質表面對污水中污染物質的吸附,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等。 物理吸附是吸附劑和吸附質之間在分子力作用下產生的,不產生 化學變化,而化學吸附法則使吸附劑和吸附質在化學鍵力作用下起吸附作用的,因此化學吸附選擇性較強。此外,在生物作用下也可產生生物吸附。在污水處理中常 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磺化煤、硅藻土、焦炭等。

⑹化學沉澱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種化學葯劑,使它和某些溶解物質產生反應,生成難溶鹽沉澱下來。多用於處理含重金屬離子的工業廢水。

⑺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在污水處理中應用較廣。使用的離子交換劑分為無機離子交換法(天然沸石和合成沸石)、有機離子交換樹脂(強酸性陽離子樹脂、弱酸性陽離子樹脂、強 鹼性陰離子樹脂、弱鹼性陰離子樹脂、鰲和樹脂等)。採用離子交換法處理污水時,必須考慮樹脂的選擇性。樹脂對各種離子的交換能力是不同的,這主要取決於各 種離子對該種樹脂親和力的大小,又稱選擇性的大小,另外還要考慮到樹脂的再生方法等。

⑻膜分離法

滲析、電滲析、超濾、微濾、反滲透等通過一種特殊的半滲透膜分離水中的離子和分子的技術,統稱為膜分離法。電滲析法主要用於水的脫鹽,回收某些金屬離子等。 反滲透作用主要是膜表面化學本性所起的作用,他分離的溶質粒徑小,除鹽率高,所需的工作壓力大;超濾所用的材質和反滲透相同,但超濾是篩濾作用,分離溶質 粒徑大,透水率高,除鹽率低,工作壓力小。

3、生物法

污水的生物膜法就是採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創造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被降解並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污水得以凈化。

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好氧處理法和厭氧處理法兩類。前者處理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廣泛,是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屬於生物處理法的工藝有以下幾種。

⑴活性污泥法

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生物處理技術。將空氣連續鼓入含有大量溶解有機污染物的污水中,經過一段時間,水中既形成繁殖有大量好氧型微生物的絮凝體—活性污 泥,

活性污泥能夠吸附水中的有機物,生活污水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以有機物為食料,獲得能量,並不斷省長增殖,有機物被分解、去除,使污水得以凈化。 一般經曝氣池處理的出水是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的污水—混合液,經沉澱分離,水被凈化排放,沉澱分離後的污泥作為種泥,部分迴流到曝氣池。活性污泥法自出現以來,經過80多年的演變,出現了各種

活性污泥法的變法,但其原理和工藝過程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2)普通活性污泥法

這種方法已被廣泛使用,是許多污水處理廠的常用工藝。傳統活性污泥法是將污水和迴流污泥從曝氣池首段引入,呈推流式至曝氣池末端流出,此法適用於處理要求高、水質較穩定的污水,但對負荷的變動適應性較弱,後來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一些改良形式。

⑶多點進水法

為了使槽內有機負荷接近一定值,把污水從幾個點分開流入,有利於解決超負荷問題。

⑷吸附再生法

接觸槽內活化的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質,污泥與水分離後,在曝氣槽內把吸附的污染物質進行氧化。該法有利於增加污水處理量,有一定的抗擊沖擊負荷能力。

⑸延時曝氣法

污水在曝氣池內延長曝氣時間,有利於完全氧化,污泥量少,該法適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

⑹厭氧-缺氧

- 好氧活性污泥法 在常規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同時,為了能有效的去除氮磷等營養物質,人們把厭氧、缺氧、好氧狀況組合到活性污泥法中,使厭氧-缺氧-好氧狀況在反應曝氣池內同時存在或反復周期實現,形成了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也有的工藝流程採用厭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⑺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污水流至單一反應池中,按時間通過程序控制各過程。在反應池的一個工作周期,運行程序依次為進水、反應、沉澱、出水和待機等過程。該法適用於中小水量和出水水質較高的場合,有利於自動化控制;通過對運行的調整,該法也可進行除磷脫氮和化學處理,有利於污水回用

⑦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衛生學評價技術細則的技術要求

5.1水源選擇和衛生防護
5.1.1水源選擇
(1)農村生活飲用水的水源選擇,應從供水水量、供水水質、衛生防護、供水連續性、供水范圍等方面加以綜合權衡和評價。
(2)採用地表水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質應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要求。採用地下水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質應符合《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要求,其取水量應低於容許開采水量。採用海水淡化時,原水水質應符合相關標准要求。
(3)水源水應有衛生部門出具的水質檢驗報告。
(4)當原水水質不符合上述要求,又無其他合適的水源時,應採取適當的預處理措施。
(5)水源供水量保證率應不低於95%。
(6)當水源水量不能同時滿足多種用水需求時,應按照優先保證生活飲用水供給的原則,統一規劃、調度水資源。
5.1.2水源衛生防護
(1)水源衛生防護管理
①生活飲用水水源衛生防護應符合《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
②地方人民政府對水源地應確定保護范圍,落實防護措施,設置保護標志。
③跨行政區域的水源及其集雨面積范圍內,應根據有關法規明確並落實各自的責任和義務。
④各級供水單位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同步開展飲水工程建設、環境衛生改善和公民健康素養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的保護水源和節約用水意識。
(2)地下水水源衛生防護
①地下水取水構築物的衛生防護范圍應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取水構築物的型式和附近地區的環境衛生狀況確定。在衛生防護帶和生產廠區設置有明顯標志的保護區和范圍。在凈水廠外圍30m內,不得設置生活住宅區、畜禽養殖場、滲水廁所、污水滲透溝渠,不得設立垃圾、糞便、廢渣等堆放場,並嚴格控制污水收集管道的鋪設位置。
②在井的影響半徑范圍內,嚴格控制使用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嚴禁使用持久性、劇毒性農葯。粉砂含水層井的周圍25-30m,礫石含水層井的周圍400-500m范圍應設為衛生防護區。
(3)地表水水源衛生防護
①以河流為供水水源時,在劃定的水源保護流域內不得進行養殖活動,不得排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沿岸防護范圍內不得從事任何有可能污染水域水質的活動,嚴禁捕撈、停靠船隻、游泳等;以水庫、湖泊為供水水源時,應根據不同情況的需要,將取水點周圍部分或整個水域及其沿岸劃為水源保護區。
②凡新建的有一定容量的水源地,如水庫、堰壩等,首次作為水源使用前必須進行清理和消毒處理。
③對處於枯水期的內河、水庫等水源「死水位」時底層淤泥引起的水質變化,應採取有效措施。
④對利用水電站尾水作為飲用水源時,應對電廠發電、檢修過程提出衛生學防護要求。
⑤對明渠輸水沿線可能引發的各種衛生問題採取相應措施加以防範。
⑥對水源保護區內和附近的污染源要逐步建立信息資料庫,並制訂水源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水源地的護岸綠化和植被應選擇適宜的喬木和灌木,以保護和改善水質。
5.2取水構築物
水廠取水構築物應符合相關技術要求,並注意下述原則。
5.2.1地下水取水構築物
(1)大口井井口應高出地面50cm,並保證地面排水暢通;50m半徑范圍內無明顯的污染源。
(2)核查管井設備材料的衛生許可批件;核查管井竣工時的水位、消毒和水質檢測結果記錄。
(3)應定期觀察管井水位並記錄,如井底淤積過多、影響水量或水質時,應及時清理。
(4)室外管井井口應高出地面20cm,周圍應設半徑不小於1.5m的不透水散水坡。
(5)對水質不良的非開采含水層應封閉,封閉材料可用粘土或水泥砂漿。
5.2.2地表水取水構築物
(1)河流取水一般應選擇在水流順暢、靠近主流的河段,避開迴流區和死水位;在有潮汐影響的河流取水時,應考慮咸潮對取水水質的影響。
(2)在水庫取水時,要考慮水庫中泥沙淤積及水生生物生長對取水口周圍的影響,一般應在遠離支流入口、靠近大壩的水面以下分層取水。
(3)在湖泊取水時,取水口應遠離支流且在湖泊出口處。
(4)取水頭部應滿足衛生防護要求。
5.3廠址選擇和布局
5.3.1廠址應選擇環境保護條件較好、衛生環境良好、廢水排放條件有利並便於設立防護地帶的地方。
5.3.2廠區應設置圍牆,生產區須與生活區分開。
5.3.3廠區內應利用空地進行綠化、美化,綠化面積不宜小於水廠總面積的20%。
5.3.4消毒間及其葯劑倉庫宜設在水廠的下風處,並與值班室、居住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5.3.5廠區內的廁所應符合衛生要求,嚴禁在水廠內修建滲水旱廁和滲水坑,廁所和儲糞池位置與生產構(建)築物的距離應大於10m。
5.3.6水廠生活污水應單獨設立排放管道,總排污口應設在水廠下游,並符合衛生防護要求。
5.4水處理
5.4.1基本要求
(1)水廠應制訂水處理操作技術規程。
(2)水廠配備的凈水設施、設備必須滿足凈水工藝要求;必須有消毒設施,並保證正常運轉。
(3)水處理劑和消毒劑的投加和貯存間應通風良好,防腐蝕、防潮,備有安全防範和事故應急處理設施,並有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4)水廠不得將未經處理的污泥水直接排入地表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域。特殊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濃縮水或泥渣等必須妥善處置,防止形成新污染源。
(5)凈水工程設計應考慮任一構築物或設備進行檢修、清洗或停止工作時仍能滿足供水水質要求。
(6)在寒冷地區,凈水構築物和設備應有防凍措施。
(7)供水規模3000m/d及以上的水廠應採用常規凈水構築物凈化水質,不宜採用一體化凈水裝置。
5.4.2凈水工藝
水源水質符合相關標准時,可採取以下凈水工藝:
(1)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要求的地下水,可只進行消毒處理。
(2)原水濁度長期不超過20NTU、瞬時不超過60NTU時,可採用接觸過濾加消毒的凈水工藝。
(3)原水濁度長期低於500NTU、瞬時不超過1000NTU時,可採用混凝、沉澱(或澄清)、過濾、消毒的凈水工藝。
(4)原水含砂量變化較大或濁度經常超過500NTU時,可在常規凈水工藝前採取預沉措施;高濁水應按《高濁度水給水設計規范》(CJJ40)的要求進行凈化。
限於條件,選用水質超標的水源時,可採取以下凈水工藝:
(1)地表水有機污染較嚴重時,在常規凈水工藝前應增加生物預處理、化學氧化處理或濾後深度處理。
(2)水源水含有大量藻類時,在常規凈水工藝前應增加相應處理工藝,並應符合《含藻水給水處理設計規范》(CJJ32)的要求。
(3)水源水鐵、錳、氟、砷等超標時,需特殊水處理。
5.4.3預處理
(1)預沉澱
①當原水含砂量變化較大或濁度經常超過500NTU時,宜採用天然池塘或人工水池進行自然沉澱,沉澱時間宜為8~12h,有效水深宜為1.5~3.0m,出水濁度應小於500NTU。自然沉澱池宜分成兩格並設跨越管。
②自然沉澱不能滿足要求時,可投加混凝劑加速沉澱。
(2)粉末活性炭吸附
原水有機物污染較嚴重或有異臭異味時,可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處理。有關技術要求如下:
①粉末活性炭投加宜根據水處理工藝流程綜合考慮確定。一般投加於原水中,經過與原水充分混合、接觸後,再投加混凝劑或助凝劑。
②粉末活性炭的用量根據試驗確定,宜採用5~30mg/L。
③炭漿濃度宜採用5%~10%(按重量計)。
5.4.4混凝劑和助凝劑的選擇與投配
(1)混凝劑或助凝劑產品必須符合《飲用水化學處理劑衛生安全性評價》(GB/T17218)的規定。
(2)混凝劑和助凝劑品種的選擇及其用量,應根據原水混凝沉澱試驗結果或參照相似條件下的水廠運行經驗,結合當地葯劑供應情況和水廠管理條件,經綜合比較確定。
①混凝劑可選用聚合氯化鋁、硫酸鋁、三氯化鐵等。
②助凝劑可選用聚丙烯醯胺、活化硅酸、石灰乳液等。
(3)混凝劑宜採用液體方式投加。混凝劑的配製應根據其性質和投加量,選用水力、機械或壓縮空氣等方式進行溶解和稀釋。
(4)加葯系統應滿足原水最不利水質的最大投加量要求,並設指示瞬時投加量的計量裝置和採取穩定加註量的措施。有條件時可採用自動加葯系統。
(5)加葯間應有保障工作人員衛生安全的保護措施;應設沖洗、排污、通風等設施;室內地坪應有排水坡度。
5.4.5混合、絮凝、沉澱、澄清
(1)混合方式可採用水力、機械或水泵混合。
(2)混合時間不宜大於30s。
(3)混合裝置至絮凝池的距離不宜超過120m。
(4)絮凝池、沉澱池和澄清池的類型,應根據原水水質、設計生產能力、出水水質要求、水溫、是否連續運行等因素,結合當地條件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絮凝池宜與沉澱池合建;選用澄清池時,應能保證連續運行。運行時應滿足各類池型對絮凝時間、流速、原水濁度等參數的要求。
(5)進水壓力較高或變化較大時,宜在絮凝池(或機械攪拌澄清池)前設穩壓井。
(6)沉澱池、澄清池應能均勻地配水和集水;濾前水渾濁度應小於8NTU。
(7)沉澱池和澄清池的個數或能夠單獨排空的分格數不宜少於2個。
5.4.6過濾
(1)濾池池型選擇應根據設計生產能力、運行管理要求、濾前水質等因素,並結合當地條件,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運行時應滿足各類池型的濾速、濾料組成、反沖洗強度和周期等參數的要求。
(2)濾池應根據濾池型式、生產規模、操作運行和維護檢修等條件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不得少於兩組(格)。
(3)濾料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抗蝕性能,一般採用石英砂、無煙煤等。濾層厚度和濾料級配應符合要求。
5.4.7深度處理
(1)原水中有機物污染較嚴重、經常規處理後仍不能滿足生活飲用水水質要求時,可採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聯用、投加氧化劑、生物氧化預處理+常規處理等方式進行深度處理。
(2)顆粒活性炭吸附工藝,應根據原水水質、凈化後的水質要求、必須去除的污染物種類及含量,經活性炭吸附試驗或參照水質相似水廠的運行經驗,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
5.4.8特殊水處理
(1)當原水中鐵、錳、砷、氟化物、溶解性總固體含量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的規定時,應進行凈化處理。
(2)地下水除鐵、除錳宜採用曝氣+接觸氧化過濾、曝氣+氧化+過濾等處理工藝。當原水含鐵量超過2.0mg/L、含錳量超過1.5mg/L時,宜採用曝氣+氧化+二次過濾等工藝。
(3)地下水除氟
①除氟的方法可採用活性氧化鋁吸附法、電滲析法及混凝沉澱法等。
②活性氧化鋁吸附法適用於含氟量小於10mg/L的原水。
③電滲析法可用於含氟量小於12mg/L的原水。
④混凝沉澱法適用於含氟量不超過4mg/L的原水。
(4)苦鹹水除鹽處理
①除鹽處理方法,一般可採用反滲透或電滲析法。
②電滲析法除鹽適用於溶解性總固體含量小於5000mg/L的苦鹹水。
③反滲透法適用於溶解性總固體含量小於40000mg/L的苦鹹水。
(5)除砷
①除砷方法,可採用反滲透法、復合多介質過濾法、離子交換法、吸附法、混凝沉澱法等。
②反滲透法和復合多介質過濾法適用於處理砷含量較高的原水。
③離子交換法適用於合砷量小於0.5mg/L、pH值6.5~7.5的原水。
④吸附法適用於合砷量小於0.5mg/L、pH值為5.5~6.0的原水。
⑤混凝沉澱法適用於含砷量小於1mg/L、pH值為6.5~7.5的原水。
5.4.9消毒
(1)生活飲用水必須消毒。
(2)生活飲用水的消毒可採用液氯、次氯酸鈉、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線等方法。
(3)加氯點應根據原水水質、工藝流程及凈化要求選定。
(4)消毒劑用量應根據原水水質、管網長度和相似條件下的水廠運行經驗確定,使出廠水和末梢水的微生物指標達到標准要求。
(5)若需採用液氯進行前加氯時,應合理控制投加量,並注意出廠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應符合標准要求。
(6)消毒劑投加系統應有控制投加量的設施和指示瞬時投加量的計量裝置,必要時應考慮投加設備的備用,有條件時宜採用自動控制投加系統。
(7)採用液氯消毒時,加氯間必須與其他工作間隔開,必須設固定觀察窗和直接通向外部並向外開啟的門。加氯間和氯庫的外部應備有防毒面具,搶救設施和工具箱。在直通室外的牆下方設有通風設施,照明和通風設備應設置室外開關。
(8)採用二氧化氯消毒時,出廠水中二氧化氯含量應不超過0.7mg/L。
(9)投加消毒劑的管道及配件必須耐腐蝕,宜用無毒塑料管材。
5.5調節構築物
5.5.1調節構築物的清水池、高位水池和水塔有效容積應根據調節水量的需要設置,不宜過大,以免貯水時間過長影響水質。
單獨設立的清水池或高位水池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設定;同時設置清水池和高位水池時,清水池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設定,高位水池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30%設定;水塔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設定。
5.5.2清水池和高位水池的分格數或個數不得少於2個(格)。
5.5.3前置調節構築物的有效容積應滿足消毒劑與水的接觸時間要求。
5.5.4清水池、高位水池應有保證水的流動、避免死角的措施,容積大於50m時應設導流牆。
5.5.5清水池和高位水池應加蓋,周圍及頂部應覆土;其頂部應設通氣孔便於空氣對流,其直徑不宜小於150mm,出口宜高於覆土0.7m;通氣孔應有防止雜物和動物進入池內的措施。
5.5.6清水池頂上不得堆放可能污染水質的物品和雜物;在清水池頂上種植植物時,嚴禁施用各種肥料和農葯。
5.5.7調節構築物清水池、高位水池、水塔應定期清洗,清洗完畢經消毒合格後方可再蓄水使用。每半年清洗一次,以保證水質安全。
5.5.8清水池的排空管、溢流管嚴禁直接與下水道聯通,以免發生污染。
5.5.9清水池、高位水池四周排水暢通,溢流管應高於池周圍地面,防止污水流入。
5.6輸、配水管網
5.6.1供水管材和配件材質必須符合衛生學要求,需具有有效的涉水產品衛生許可證。採用金屬管時,應進行內外防腐處理,內防腐不得採用有毒材料。
5.6.2管材不應與有毒有害物質和腐蝕性物質一起堆放;安裝前應清除管內雜物。
5.6.3管線布置應避免穿越毒物、生物性污染或腐蝕性地段,無法避開時應採取防護措施。
5.6.4供生活飲用水的配水管道不應與非生活飲用水管網和自備供水系統相連接。未經批准,不得從配水管網接管,以保證安全供水。
5.6.5當供水管與污水管交叉時,供水管應布置在上面,且不允許有介面重疊,若供水管鋪設在下面,應採用鋼管或設鋼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長度每邊不應小於3m,套管兩端應採用防水材料封閉;當供水管與污水管網平行鋪設時水平凈距應大於1.5m。
5.6.6試運行前按以下要求進行管道沖洗和消毒:
(1)宜用流速小於1.0m/s的水連續沖洗管道,直至進水和出水的濁度、色度相同為止。
(2)管道消毒,應採用含有效氯濃度不低於20mg/L的清潔水浸泡24h,再次沖洗,直至取樣檢驗合格為止。
5.6.7管道及附屬設備更換和維修後,應嚴格沖洗、消毒。
5.7水質檢驗
5.7.1供水規模≥3000m/d的農村水廠必須設置水質檢驗室和制訂相應的水質檢驗制度。
5.7.2水廠應按照《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2004)的規定,配備必要的水質檢驗設備和技術人員、確定檢驗的項目和頻率。
5.7.3水質檢驗嚴格按照《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方法》(GB/T5750-2006)執行,實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5.7.4水源水中鐵、錳、砷、氟化物超標時,水廠應增加相應項目的檢測;水源水有機污染較嚴重時,水廠應增加耗氧量(CODMn)、氨氮等項目的檢測。
5.7.5水質檢測采樣點原水應在水源取水口,出廠水應在清水池之後,管網末梢水應按照管網布置選擇。在全部采樣點中,應包含水質易受污染的地點和管網陳舊的部位以及當地可能導致水質變化的地方。
5.7.6水質檢測結果及時反饋至水廠管理部門,為凈水工藝參數調整或改進提供依據。當檢測結果超過水質衛生標准限值時,應立即重復測定並增加頻率。
5.7.7水質分析能力評價
(1)有專門的水質分析實驗室,包括理化和微生物檢測,且化驗室的建設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2)從事水質檢驗的技術人員必須經過水質檢驗技術培訓並取得合格證後,方可上崗從事水質檢驗工作。
(3)有相應的水質分析儀器設備,且儀器設備的管理應符合實驗室資質認證的要求,有完善的儀器設備檔案、儀器設備一覽表等。
(4)建立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有水質檢測質量保證措施。
(5)檢測原始記錄完整,規范,符合相關要求。記錄應歸檔保存,保存年限按相關規定進行。
5.7.8水質檢驗項目和最低檢驗頻率要求見下表。
水質檢驗項目和最低檢驗頻率6.引用規范和標准
本細則主要引用的規范和標准如下: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方法》GB/T5749-2006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
《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
《飲用水化學處理劑衛生安全性評價》GB/T17218
《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准》GB/T17219
《農村給水設計規范》CECS82:96
《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2004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衛生學評價報告
評價報告編號:
評價項目名稱:
報告編制日期:
扉頁
(1)工程名稱、地址:
(2)水廠法人代表、聯系電話:
(3)工程設計單位:
(4)設計負責人、聯系電話:
(5)工程施工單位:
(6)施工負責人、聯系電話:
(7)評價專家組組長:
P1水廠基本情況
(1)工程供水規模(設計、現狀)
(2)工程受益人口(設計、現狀)
(3)病區類型及覆蓋人口
(4)總投資
(5)開工、竣工時間
(6)水源類型
(7)供水工藝流程圖
報告提綱:
1.水源和取水構築物
(1)水源選擇、水源保護及衛生防護措施的落實
(2)水源水質檢測項目及結果
(3)取水點位置
(4)取水構築物的設計及周邊環境衛生
(5)地方病史及范圍
(6)水源周邊污染源調查
(7)其他
2.廠區布置和運行管理
(1)廠址選擇
(2)廠區布置、環境衛生、安全防護
(3)涉水產品衛生許可證、制水人員健康證
(4)管理制度和人員業務能力
3.水處理工藝流程
(1)凈水工藝和運行參數
(2)特殊水質處理工藝
(3)葯劑的選擇和投加
(4)消毒劑的投加位置、投加量和接觸時間
(5)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檢測結果
4.管網和調節構築物
(1)調節構築物的容積
(2)清洗和衛生防護制度及落實情況
(3)管道清洗消毒記錄和維修記錄
(4)管網鋪設范圍占設計范圍的百分比
5.水質檢測
(1)水質檢測設備配備
(2)檢驗技術人員能力及培訓
(3)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
(4)水質檢測制度和質量保證措施
(5)檢測結果的記錄和歸檔
(6)檢測結果的利用
6.評價意見和建議
(1)總體評價
(2)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的健康危害
(3)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4)整改建議
(5)專家組組長簽字、日期
7.附件
(1)水源水水質檢測報告
(2)出廠水水質檢測報告
(3)末梢水水質檢測報告
(4)其他必要附件

閱讀全文

與含氟沖洗廢水原水池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0寸pp濾芯能過多少噸 瀏覽:840
水簾機廢水的危廢代碼 瀏覽:55
凈水處理廠的工藝 瀏覽:719
略陽有多少污水處理廠 瀏覽:393
mvr濃縮廢水如何處理 瀏覽:648
沁園凈水機燈不亮濾芯什麼時候換 瀏覽:628
先進凈水器哪個牌子好 瀏覽:114
污水滲透政府怎麼辦 瀏覽:112
樹脂氯超標是因為什麼原因 瀏覽:60
聚醯亞胺樹脂到羧基數量 瀏覽:520
賓館凈水器安裝在哪裡 瀏覽:428
蒸餾分餾干餾是石油中的嗎 瀏覽:128
污水藍色是什麼成分 瀏覽:216
當排放污水的水溫高於 瀏覽:753
電器除垢劑保質期 瀏覽:202
廢水是什麼范疇 瀏覽:98
樹脂久了變黃 瀏覽:893
坦克300的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479
民權污水處理項目 瀏覽:41
樹脂多少度會軟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