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處理母豬產後排尿困難問題
主要是上火後引起的便秘症。 豬便秘是指糞便量和排便次數減少引起的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延長或完全滯留的現象。 母豬便秘發生率較高,大約為20%~35%,有的場高達60%,是廣大養豬生產者深感困擾的問題之一。主要臨床症狀為:母豬精神、食慾不振,排糞困難,糞球干硬如算盤子狀,有的出現分娩過程延長甚至難產,嚴重者出現死胎或產後泌乳障礙,給養豬生產造成一定的損失。對此,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母豬便秘的發生是養豬者必需注意的一個問題。 一.母豬便秘發生的原因 1母豬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虛火旺盛、胃腸蠕動減慢是母豬便秘的直接因素。 2高溫應激。盛夏季節,持續數日35℃以上的高溫可引起母豬高熱反應,導致水鹽代謝紊亂而發生便秘。 3缺乏運動。①限位飼養。因現代工廠化養豬新工藝的引進使用,實行鋼架柵欄限位飼養。使母豬長期缺少運動而致便秘;②非限位飼養條件下管理不良,如密度過大、擁擠、缺乏運動等也可導致便秘。 4飲水不足。各種原因引起的飲水不足是母豬便秘的重要誘因。 5飼料配製不當。①懷孕母豬的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足或過高,都可能引起妊娠期母豬的便秘。適宜的粗纖維含量(8%~10%),能促進母豬胃腸的蠕動,防止便秘發生;②飼料中沙礫塵土等無機物含量過高,或大量吞食褥草也能引起母豬消化不良、排泄不暢而致便秘;③日糧能量蛋白水平過低,粗纖維太高,缺乏青飼料,微量營養如微量元素、維生素不足也可引起體質虛弱性便秘;④飼料加工不當、粒徑過大亦可引起便秘。母豬飼料粒徑99%應通過2.8毫米編織篩,不得有整粒穀物,1.4毫米編織篩篩上物不得超過15%。 6. 葯源性便秘:現時養豬由於疾病較多,養豬生產者為了預防疾病而採用不定期地向豬群投喂葯物來預防疾病。如為了預防弓形蟲病而在母豬料中加入磺胺類葯物,為了預防附紅細胞體病而在飼料中加入阿散酸及土黴素,在產仔前後加入支原凈等。有些飼料廠家,在做母豬料時為了達到防病目的,而不是考慮母豬本身的特殊性,在飼料中也添加一定劑量的抗菌促生長劑,如金黴素、桿菌肽鋅等。母豬胃腸道長久處於抗菌葯物作用下,必然會造成母豬腸道中水分被過度吸收,菌群失調而出現便秘的現象。 7、 有些母豬患有一些熱源性疾病也會引起便秘,如豬瘟(多見於溫和型)、弓形蟲病及蘭耳病等感染均會造成母豬便秘現象發生。 二、母豬便秘的防治對策 1合理調制日糧 ①科學地設計配方。應根據母豬的飼養標准設計合理的配方,滿足不同階段、不同生理狀態下的營養需要,提供合適的能量水平,平衡鈣、磷,並注意有機和多種維生素的添加。 ②選擇優質飼料原料。要嚴格控制原料中雜質的含量,特別是要避免無機雜質(砂、塵等)摻人;妊娠母豬日糧中稻殼糠之類原料用量不宜超過10%。 ③在妊娠期日糧中加入20%~30%的小麥麩,在泌乳期日糧中加入8%~10%的小麥麩,對防止母豬的便秘十分有益。產後料中添加2~3%的糖蜜,對母豬可起到潤肺、濟腸、通便的效果,且有提高母豬採食量的效果。或添加2%菜油。對於由於母豬便秘造成不食的母豬應停喂精料。 ④大量投喂青綠飼料。在妊娠前期,可喂青綠飼料1.0~1.5千克/頭•天;在妊娠中後期和泌乳期,可喂1.5~2.0千克/頭•天。較優質的青綠飼料有:苦莢菜、包菜、萵苣、紅薯葉、菊苣、南瓜等。青綠飼料喂前切碎,既可拌入精飼料飼喂,也可單獨投喂。給母豬適量飼喂青綠飼料能起到增加食慾、補充天然維生素、促進泌乳、預防便秘、節省成本的綜合效果。 2保證充足飲水 不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保證為母豬提供充足、符合衛生質量標準的飲水。在妊娠期間。每頭每日不應少於8~12升的飲水(平均10升/頭•天);在泌乳期間,每頭每日不應少於8~20升飲水(平均15升/頭•天)。對於母豬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敞開供應清潔飲水。水槽應干凈、容積大、便於接近。水管和飲水必須暢通,水量流速要求1.5~2.5升/分鍾。飲水缺乏會引起母豬食慾下降、消化不良、便秘、代謝紊亂、泌乳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不可不重視. 3適當運動 母豬在剛配種1~3周和臨產前1~2周內可減少運動,使之保持安靜,以防遭到意外刺激引起流產或早產。在妊娠中期(配種20天後至妊娠100天)應讓母豬有適當的運動和光照,有利於促進胎兒正常發育和防止便秘與難產。 4加強環境調控,減少冷熱應激 豬場應注重環境調控技術的應用。夏季要切實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冬季要認真落實防寒保暖措施,為母豬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高溫、高濕、寒冷對母豬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也會成為便秘的誘因。 5合理用葯,緩解便秘 豬場在預防疾病時要做到科學用葯,建議如豬場預防弓形蟲感染可在飼料中添加磺胺五甲氧嘧啶原粉400克/噸,TMP80克/噸,小蘇打400克/噸,連用7天即可,豬場環境條件好的一年有一次即可(最好於每年6月份飼喂);環境條件較差的豬場特別是貓、狗較多出入場的,一年有兩次即可(6月份、10月份)。對於預防附紅細胞體感染、衣原體感染,只需在料中添加阿散酸120克/噸、土黴素600克/噸,連用7天;環境條件好的豬場每年7月份飼喂一次即可,環境條件較差的場每年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即可,大可不必在母豬過不了多久又要用葯一次。在熱天可適當添加小蘇打及維生素C,對於緩解母豬便秘具有一定的作用。 用於緩解便秘的常用葯物有硫酸鈉(30~80g,加水200~500ml灌同服)或硫酸鎂和大黃,每次用量10~15克/天。三種葯物可配合使用,也可單獨使用,連用3~5天,對治療便秘有一定效果。或人工鹽30~80g; 也可在母豬便秘情況下,在母豬飼料中添加3公斤/噸的硫酸鎂,對於緩解母豬便秘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停用後易反復,且有一定的負作用,因而不是解決母豬便秘的有效辦法。 用植物油或石蠟油50~80~200ml加入適量的水內服,並用2%小蘇打水或肥皂水深部灌腸(懷孕母豬除外)。 妊娠期不能喂肥豬料,以減少葯物攝入量。 6機體及腸道內環境調控 武漢綠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華飼聯動物營養研究所共同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添加劑一腸衛康,是含有甘露寡糖、中草葯提取物和微生物制劑的復合保健型綠色添加劑。甘露寡糖促進腸道有益微生物增值,維持腸道正常微生物平衡,同時使有害菌和毒素排出體外;甘露寡糖與微生物制劑結合使用,可增強效果;由蒼術、石菖蒲、葛根、蜘蛛香、甘草等十餘味中草葯組方的提取物,具有調和陰陽、助脾健胃、驅寒燥濕、扶正祛邪、增強動物的免疫力等功效,三者有機結合可進一步提高動物抗病力,而且改善了母豬抗病力和營養狀況,提高母豬產仔、哺乳等生產性能,同時該產品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動物熱應激,是一種解決母豬便秘的有效方法。 主要參考資料:中國畜牧招商網--今日畜牧獸醫 。
『貳』 母豬產後六天不排便怎麼辦
關於母豬產後不排便也不吃料,這個在母豬產後很容易出現。
造成這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母豬產後身體極度虛弱,各種抵抗力也下降了,消化能力減弱,既容易受病原感染而患病,也容易出現便泌、食慾下降等不良反應,所以在母豬產後護理是很重要的。
母豬產後要及時給母豬做好消炎工作,免得母豬有炎症,一般母豬正常生產的話可以在母豬產後給母豬可以用林可黴素配合長效土黴素,一邊一針,效果還不錯。
在母豬產後不要急著給母豬喂精料,這個時候母豬的腸胃很差,承受不起,所以在母豬產後可喂少量的麩皮水或稀薄粥料。
3~4天內供給混合料,喂五成飽,產後4~5天可逐漸增加喂料量,直到產後1周左右才能按哺乳母豬的飼養水平喂養。
一般日喂3~4次,飼喂量是每天4~5公斤的混合料,同時要保證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供給,青飼料每天飼喂1.5~2.0公斤為宜。
否則易引起母豬產後消化不良或乳汁分泌過多,使仔豬吃不完或吃了引起消化不良而拉稀。
注意飼料的品質應該是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對於已經開始便秘和不吃料的母豬,最好是多加飲水或喂給有輕瀉作用的飼料,慢慢調理母豬腸胃。
在下次母豬產仔後最好是做好產仔後的保健和飼養工作,免得母豬有類似情況發生。
參考:
治療產後不食症母豬原則上應改善飼養管理,加強環境控制,減少應激因素。
調理消化機能,促進代謝,恢復食慾。
防止繼發感染,檢查有無乳房、產道炎症。
(1)營養不良的母豬,可用維生素B1、甲氧氯普胺或胃腸活肌肉注射,亦可用中葯進行治療;
環境問題如高溫引起的,及時採取各種降溫措施,如噴霧、電扇通風、房頂使用遮陽網等,注射VC、安爾特、石膏50g,煎湯投服,或投服降溫湯、十滴水等;
若關節腫大,跛行,則為缺鈣,可肌肉注射維丁膠鈣5ml,適量注射VB1和抗生素。
若伴有口炎及神經炎者,則為VB1缺乏症,應適量注射VB1。
(2)乳腺炎母豬,使用恩諾沙星、環丙沙星配合磺胺炎葯治療。
對只有1~3個乳區發病的局部性乳腺炎病豬,可用青黴素鉀50萬IU、鏈黴素0.5g,溶於50ml蒸餾水中,經乳導管注入乳房,連用2~3天。
同時用甘草50g、陳皮50g煎湯給豬服用,效果甚佳。
(3)產道感染的母豬,用青黴素鈉640萬IU、鏈黴素2g、10%的安鈉咖10~20ml、糖鹽水150~200ml、VC20ml,靜脈注射,如若病情嚴重母豬應該配合清宮治療;
若陰部紅腫並排出白色分泌物,則為子宮惡露未盡,應注射縮宮素、抗生素和VC等葯物,也可灌服「生化湯」;
子宮炎引起的,注射青黴素、鏈黴素、環丙沙星等葯物,並用0.1%的高錳酸鉀或2%利凡諾爾溶液沖洗子宮,完後立即注射縮宮素40 IU,隔4小時,向子宮注入長效治菌磺30~40ml,也可向子宮注入青黴素160萬IU、鏈黴素100萬IU,2天後再投葯一次。
(4)產後衰竭的母豬,可用氫化可的松10ml、安鈉咖注射液10ml、5%的葡萄糖100ml、VC 20ml靜脈注射。
還可以給豬喂幾顆生雞蛋,補充營養,效果很好。
(5)母豬大量泌乳導致血液中葡萄糖、鈣的濃度降低致使母豬產後不食的,其治療方法為10%的葡萄糖酸鈣150~200ml、10%葡萄糖500ml、復方氯化鈉100ml、VC 20ml,靜脈注射,連用3天。
(6)其他疾患,診斷准確後,相應用葯。
有混合感染者,分清主次,配合用葯。
治療後,飼料中加入乾酵母、乳酶生或EM菌、益生素以善其後。
參考
『叄』 母豬用了宮炎凈可是沒有排出來有危害嗎
母豬子宮內膜炎是母豬常見病產科病,母豬產後患子宮內膜炎主要是由於胎衣掉不凈、碎片、難產、子宮脫出及助產時消毒不嚴等,感染了葡萄球菌、鏈球菌或大腸桿菌等而引起。
急性患豬,陰道內流出污紅色黏液或黏膿性分泌物。
病重豬,分泌物呈紅褐色,有臭味,病豬常呈排尿姿勢。慢性患豬,症狀不明顯,不定期從陰道排出渾濁的黏性分泌物,發情不正常,有時假發情,屢配不孕。
目前養豬人普遍使用子宮沖洗、子宮灌注等處理母豬子宮內膜炎。一般用葯物主要有這么幾種消毒防腐葯:如長效土黴素、聚維酮碘、 雙氧水、高錳酸鉀,這些葯物灌到子宮裡面以後,水和油會被子宮吸收,葯物不可能被子宮吸收,所以通過子宮清洗、造成的結果子宮里留有葯物和炎性物質留在子宮裡面。
那麼目前子宮清洗、子宮灌注,盡管能夠解決、有利於子宮內膜炎症的改善,但是大量的葯物灌注宮裡面,這些葯物留在裡面就能把精子殺死。所以我認為目前養豬人採取的處理子宮內膜炎的方法是有問題的。母豬本身有自身修復子宮的功能,復加點葯物能更快的修復。
子宮內膜炎其實不是整個子宮內膜發生炎症,而是子宮內膜的局部可能存在膿腫。所以我們能夠解釋為什麼有些母豬配完種以後流膿,它仍然能配上,這就充分解釋了這個問題。並且有些豬場母豬配完種之後流分泌物,並且仍然配上的比例也不少。所以說子宮內膜炎不是整個子宮內膜發生炎症,而是一個個的膿腫形成的。那麼膿腫部位不能著床,沒有膿腫的部位能夠著床。 所以只是說窩產仔數量存在多或少而以。
要想治療好子宮內膜炎,首先第一步要做好的是解除膿腫和徹底清理子宮雜物,如果說這步做不到其它方法都是沒用的;第二步來講,把炎症病灶,膿腫,用葯物把濃腫消除後,把膿汁雜物排出,還要修復子宮內膜的損傷、要完善生殖機能。這一點很重要,把膿汁排出來、才能徹底解決母豬的繁殖問題。修復損傷、促進生殖機能的完善,要想治好子宮內膜炎要做到這兩點。
我給大家推廣一個目前治癒率比較高的,或者治癒率最高的一個方案:
在母豬發情的時候,向子宮裡面灌注宮炎凈100mL,灌注之後一般6-7個小時、快的3一4個小時,遲的大概要第二天,會排出分泌物。包括留在子宮裡面的葯物、或者胎衣、或者把膿汁排出來,要排2一3天。排出來以後再第3天再向子宮裡面灌注宮炎凈50mL,要修復損傷、要輔助消炎,用益母生化散連喂五天,每天頓喂100克。同時用頭孢十魚星草肌肉注射,連續3天。徹底清理修復子宮,記好時間等下個發情期配種,成功率在90%以上。
要點提示:飼養母豬的人,一定保護好母豬,從飼養管理到產仔,都要正確精心飼養。因母豬是養豬人掙錢的機器,要想辦法保養好它才能為你造錢,如果母豬出了問題也就相當於機器報廢,再想把它徹底恢復正常是需要人工和葯費的,得不倘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