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在線監測有哪些參數
污水在線監測的參數主要取決於排放污水的類型,不過一般都是要監測的參數有: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總磷、總氮等。
根據國家標准《GB 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中的相關規定要求,對於污水等污染物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第一類污染物、第二類污染物、第三類污染物。
除了上述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總磷、總氮等污水監測參數之外,一般還要監測污水的濁度、懸浮物、污泥濃度、PH、生化需氧量BOD、硫化物、大腸菌群、氟化物、磷酸鹽、總氰化物、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等參數。
2. 污水處理監測指標
1、BOD5:又稱生抄物化學需氧量,表示在襲20℃下,2、CODMn /CODCr:又稱化學需氧量,當BOD/CODCr≥0.3時,認為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好;當BOD/CODCr<0.3時,3、SS:又稱懸浮物質,水中懸浮物測定用2mm的篩通過,並且用孔徑為1μm的玻璃纖維濾紙截留的物質為SS,4、TS:又稱蒸發殘留物,水樣經蒸發烘乾後的殘留量,在105-110℃下將水樣蒸發至干時所殘余的固體物質總量。5、灼燒鹼量(VTS)(VSS):蒸發殘留物或懸浮物質在600℃±25℃經30min高溫揮發的物質,表示有機物量(前者為VTS,後者為VSS),蒸發殘留物灼燒減量的差稱為灼燒殘渣,表示無機物部分。6、總氮、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氮在自然界以各種形態進行著循環轉換。7、總磷、有機磷、無機磷:在糞便、洗滌劑、9、pH值:生活污水PH值在7左右,10、鹼度(CaCO3):表示污水中和酸的能力,通常是以CaCO3含量表示。
3. 城鎮污水檢測主要檢測哪些項目
氨氮、PH、COD、 BOD等等 ,附圖污水國標排放標准:
4. 污水的五項檢測項目
污水的五個檢測項目一般是pH值檢測、項目檢測、氨氮檢測、BOD檢測和COD檢測。
這些項目的測試內容如下:
1、PH值檢測:指pH測試,也指氫離子濃度指數,即污水中氫離子總數與總物質含量的比值。
2、SS項目檢測:指水中懸浮物的檢測,包括不溶性無機物、有機物、砂、粘土、微生物等。懸浮物含量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3、氨氮檢測:氨氮是指水中游離氨和銨離子形式的氮,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它是水體中的主要OD污染物,對魚類和某些水生生物具有毒性。
4、BOD檢測:指生化需氧量的檢測。生化需氧量是指微生物在一定時間內分解一定水量水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是反映水體中有機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標。
5、COD檢測:化學需氧量檢測是測定水樣中需要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的化學方法,可以通過減少水中的物質來反映污染程度。
(4)污水監測lr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污水由許多類別,相應地減少污水對環境的影響也有許多技術和工藝。按照污水來源,污水可以分為這四類。
第一類:工業廢水來自製造采礦和工業生產活動的污水,包括來自與工業或者商業儲藏、加工的徑流活滲瀝液,以及其它不是生活污水的廢水。
第二類:生活污水來自住宅、寫字樓、機關或相類似的污水;衛生污水;下水道污水,包括下水道系統中生活污水中混合的工業廢水。
第三類:商業污水 來自商業設施而且某些成分超過生活污水的無毒、無害的污水[2]。如餐飲污水。洗衣房污水、動物飼養污水,發廊產生的污水等。
第四類:表面徑流來自雨水、雪水、高速公路下水,來自城市和工業地區的水等等,表面徑流沒有滲進土壤。
5. 微囊藻素的化學性質
MC是一種單環七肽物質,具有明顯的肝細胞毒性。由於多肽中兩種可變氨基酸組成的不同,具有多種異構體。其中存在最普遍、含量最多的是MC-LR,MC-RR,MC-YR這3種微囊藻毒素(L、R、Y分別代表亮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國內外研究最多的主要是MC-LR和MC-RR。MC的毒性和其結構相關,Adda是表達MC毒性性的必需基團。研究表明,MC-LR的急性毒性最強,MC-YR次之,MC-RR最弱。
MC單環結構分子量在900~1100道爾頓,是水體中最常見的一種藍綠藻毒素。一般結構為環(D-丙氨酸-L-X-赤-β-甲基-D-異天冬氨酸-L-Z-Adda-D-異谷氨酸-N-甲基脫氫丙氨酸)。分子上1位是Ala-右旋-丙氨酸;2,4位上的X和Z分別代表不同的氨基酸;3位上是MeAsp-D-赤-β-甲基天冬氨酸;5位上是(2S,3S,8S,9S)-3-氨基-9-甲氧基-2,6,8-3甲基-10-苯基-4,6-二烯酸,簡稱Adda;6位上是Glu-異谷氨酸;7位上是Mdha-N-甲基脫氫丙氨酸或Dha-脫氫丙氨酸。其中,Adda(3-氨基-9-甲氧基-2,6,8-三甲基-10-苯基-4,6-二烯酸,3-amino-9-methoxy-2,6,8-trim ethyl-10-phenyldeca-4,6-dieno ic acid)是一種特殊的氨基酸,是毒素活性表達所必需基團;R1和R2在不同的微囊藻毒素變體中代表不同的L-氨基酸,並以此為該毒素命名。在已發現的MCs異構體中,最常見且已商業化提取的是MC-LR、MC-YR、MC-RR、MC-LF、MC-LW,L、R、Y、F、W分別代表亮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MC具有水溶性和耐熱性,加熱煮沸都不能將毒素破壞;自來水處理工藝的混凝沉澱、過濾、加氯、氧化、活性炭吸附等也不能將其完全去除。MC易溶於水,甲醇或丙酮,不揮發,抗pH變化。化學性質相當穩定,自然降解過程十分緩慢。MC在去離子水中可保持穩定狀態長達27d,在滅菌的河滑做水中可保持穩定12d,而在普通河水中7d以內即會降解,降解速度在原產地河水中最大,在不同產地的河水中次之,在腐殖化的水中最小(Rapala et al.,1994)。此外,純化的MCs在陽光照射下依然保持其穩定性,但暴露於紫外線時即可被水解或發生化學異構和化學鍵合反應而失活,其半衰期為10d。當紫外線波長接近其吸收峰周圍(即238~254nm)時,MCs可被迅速降解此外由於MC分子結構含有羧基、氨基和醯氨基,所以在不同pH值下,MC有不同的離子化傾向。高廳
在已報道的MC的80多種異構體中,MC-LR是最為常見的種類,且相關的毒理學研究最多,腹腔注射小白鼠的LD50值一般在50-60μg/kg(體重),因此,MC-LR的毒性可與化學類有機磷神經相當。
國內外的微囊藻毒素檢測標准信念衡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飲水中的藻毒素標准為1.0 ppb。各國已有飲水中的藻毒素含量標准一般都為微囊藻毒素LR的含量,加拿大健康組織規定飲水中可接受的藻毒素標准為0.5 ppb,澳大利亞學者建議1ppb的含量為安全飲用水的上限。中國微囊藻毒素的標准檢測國標主要有:GB/T5750.8-2006、GB/T 20466-2006、GB3838-2002、HJ/T 91-2002。《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測定》(GB/T 20466-2006)中規定了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的測定和微囊藻毒素YR的兩種測定方法;《飲用水的有機標准》(GB/T 5750.8-2006)中規定了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的檢測方法;《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中規定了微囊藻毒素LR的標准限值和最低檢出限,分別為1和0.01ppb;《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中規定了微囊藻毒素-LR的最低檢出濃度為1ppb,小數點後最多位數為3。
6. 污水檢測指標都有哪些
法律分析:水質指標大致可分為:
(1)物理指標:嗅味、溫度、渾濁度、透明度、顏色等;
(2)化學指標:
(a)非專一性指標:電導率、pH值、硬度、鹼度、無機酸度等;
(b)無機物指標:有毒金屬、有毒准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磷酸鹽等;
(c)非專一性有機物指標:總耗氧量、化學耗氧量、生化耗氧量、總有機碳、高錳酸鉀指數、酚類等;
(d)溶解性氣體:氧氣、二氧化碳等;
(3)生物指標: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藻類等;
(4)放射性指標:總α射線、總β射線、鈾、鐳、釷等;
有些指標用某一物理參數或某一物質的濃度來表示,是單項指標,如溫度、pH值、溶解氧等;而有些指標則是根據某一類物質的共同特性來表明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水質狀況,稱為綜合指標,比如生化耗氧量表示水中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污染狀況,總硬度表示水中含鈣、鎂等無機鹽類的多少。
法律依據:關於發布《污水監測技術規范》等十一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公告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現批准《污水監測技術規范》等十一項標准為國家環境保護標准,並予發布。
標准名稱、編號如下:
一、《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 91.1-2019)
二、《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 3 -N等)安裝技術規范》(HJ 353-2019)
三、《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 3 -N等)驗收技術規范》(HJ 354-2019)
四、《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 3 -N等)運行技術規范》(HJ 355-2019)
五、《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 3 -N等)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HJ 356-2019)
7. 水質監測報告表中L是什麼意思
也有可能是低於檢出限的表達方式,現在有一些低於檢出限的表達不再採用「<檢出限」,而是「檢出限L"。所以要看有沒有其他能夠表明該欄數據單位的地方,一般檢測報告寫錯單位,還這么離譜的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