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水污染的資料
水體污染
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體,使水和水體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污染。
概述 作為環境介質的水通常不是純凈的,其中含有各種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成分。水中各種成分及其含量不同,水的感官性狀(色、臭、味、渾濁度等)、物理化學性能(溫度、pH 值、電導率、氧化還原電勢、放射性等)、化學成分(無機物和有機物)、水中生物組成(種類、數量等)和水體底泥狀況也就有差別。
早期的水體污染主要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生活污水造成的。產業革命以後,工業排放的廢水和廢物成為水體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水污染范圍不斷擴大,污染程度日益嚴重。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一些水域和地區,由於水體嚴重污染而危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70年代以來,人們採取了一些防治污染措施,部分水體的污染程度雖有所減輕,但全球性的水污染狀況還在發展,尤其工業廢棄物對水體的污染還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若干水資源因受到污染而降低或喪失了使用價值,使水資源更加短缺。
按污染物劃分的污染類型 水體污染物的分類方法不一。如從衛生學角度,多按化學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物性污染物劃分;從化學角度,多按無機有毒物質、無機有害物質、有機有毒物質、有機有害物質和病原體等劃分。環境工程學則基本上是依污染物質或能量(如熱污染)所造成的各類型環境問題以及不同的治理措施,對水體污染類型作如下分類:
病原體污染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製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水體受到病原體污染,會傳播疾病。歷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傳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國兩次霍亂流行,各死亡約萬餘人;1892年德國漢堡霍亂流行,死亡7500餘人,都由於水污染引起。由水體引起的傳染病主要有病菌引起的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副霍亂等;病毒引起的小兒麻痹、傳染性肝炎等;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有薑片蟲病、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鉤端螺旋體病等。
需氧物質污染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需氧污染物。這類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將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植物營養物質污染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 經常含有一定量的磷和氮等植物營養物質。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中,也含有磷或氮。含洗滌劑的污水也有不少的磷。這些物質都可引起水體富營養化,使水質惡化。
石油污染 主要發生在海洋,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上形成油膜,能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油類粘附在魚鰓上,可使魚窒息;粘附在藻類、浮游生物上,可使它們死亡。油類會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它們羽毛的不浸水性能。石油污染還能使水產品質劣化。
熱污染 是工礦企業向水體排放高溫廢水造成的。熱污染使水溫升高,水中化學反應、生化反應的速度隨之加快,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的生存和繁殖。例如鱒魚雖在24℃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溫度則要低於14℃。一般水生生物能夠生存的水溫上限是33~35℃。水溫升高會使氰化物、重金屬離子等毒物的毒性增強。
放射性污染 是放射性物質進入水體造成的。放射性物質主要來源於核動力工廠排出的冷卻水,向海洋投棄的放射性廢物,核爆炸降落到水體的散落物,核動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開采、提煉和使用放射性物質時,如果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著在物體表面,也可進入生物體內蓄積起來。
有毒化學物質污染 主要是重金屬和難分解的有機物的污染等。重金屬在工廠礦山生產過程中隨廢水排出,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水體造成污染。重金屬有汞、鎘、鉻、鉛、釩、鈷、鋇等,其中以汞和鎘、鉛危害較大。其他還有硒、鎳、錳等。砷由於毒性大,也列入危害大的重金屬之列。有毒重金屬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們能通過食物鏈而被富集。這類物質除直接作用於人體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屬還可能有促進慢性病發展的作用。難分解的有機物主要是有機氯化合物、多環有機化合物、有機氮化合物(芳香胺類)和有機重金屬化合物等。其中有不少難分解有機物是致癌物。難分解有機物污染水體,對人類危害極大。
鹽污染 各種酸、鹼、鹽等無機化合物進入水體,使淡水資源的礦化度增高,影響各種用水水質。鹽污染主來自生活污水和工礦業廢水,以及某些工業廢渣。但70年代以來,由於酸雨的規模日益擴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礦化度因而增高。 按水體劃分的污染類型 按水體類型可分為:
河流污染 河流是陸地上最重要的水體。世界上的大工業區和城市大都建立在河流之濱,依靠河流供水、運輸,也將廢水排入河流。如今工業地區的河流和人口密集地區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例如美國約有16500個下水道系統和 30多萬個工廠將廢水排入河流等水體中。美國全國52條主要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據1970年資料,其中有10條河流受污染的河道長度為總長度的90%。1980年中國全國水質調查,對798座城鎮的不完全統計,1979年日平均排放廢水量為7258萬噸(不包括電廠冷卻水和礦井廢水),其中工業廢水佔81.2%,生活污水佔18.8%。90%以上的廢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1981年估計,全國日排廢污水量已接近1億噸。中國78條主要河流,有54條遭到污染,其中有14條污染嚴重。
河流污染有如下特點:
① 污染程度隨徑流量變化:河流的徑流量和排入河流中的污水、污物量決定了稀釋比。在排污量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河流的徑流量大,污染程度就輕,反之就重。河流的徑流量隨時間而變化,因此河流的污染程度也隨時間而變化。 ② 污染物擴散快:河水是流動的,上游遭受污染會很快影響到下游。從污染對水生生物的生活習性(如魚的洄遊)的影響來看,一段河流受到污染,可以影響到整個河道生態環境。因此,河流污染影響范圍不限於污染發生區及其下游地區。
③ 污染影響大:河流是主要的飲用水源,河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過飲水危害人類;不但如此,河流還可以通過物鏈和通過河水灌溉農田危害人類。 美國哈得孫河上漂浮著垃圾和死魚。
湖泊(水庫)污染 湖泊、水庫是陸地上水交換緩慢的水體,其中非排水湖(如裏海)對入湖物質的積累狀況與海洋相同。排水湖也常因流速慢、流量小,某些污染物會長期停留湖中,發生量的積累和質的變化,改變水體狀況和造成危害。 湖泊污染的主要現象是水體的富營養化。美國伊利湖是較典型的富營養化湖泊。伊利湖面積約為 26000平方公里,周圍有底特律等五大城市,沿岸居民1300萬,每天排入湖中的污水736萬噸,其中含有大量有機質、磷酸鹽、硝酸鹽和鹵化物等,造成湖水富營養化,使水中生態系統發生變化。
湖泊、水庫受工業排放物污染也很嚴重。如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周圍開採石油的鑽井逐年增多,沿岸已有煉油廠100多個,大量油污排入海中。20世紀30年代每年捕魚量為50萬噸,60年代下降到23萬噸。名貴的鱘魚捕獲量1970年只有20世紀初的1/4。此外,如鯛魚減少了一半,鯉魚減少到1/5,鱸魚減少到1/9,白鮭基本絕跡。相反地低等的魚類卻大量增加,如小□魚產量同期增長了35倍。 海洋污染 海洋約佔地球總面積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體。目前受污染最嚴重的是靠近工業發達地區的海域,尤其是波羅的海、地中海北部、美東北部沿岸海域和日本的瀨戶內海。波羅的海是與外海海水交換作用較弱的內海,面積36.6萬平方公里,為蘇聯、芬蘭、瑞典、丹麥、波蘭、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工業國家所包圍。這些國家向波羅的海排放的廢水量很大,僅蘇聯每天就達300萬噸。波羅的海已成為一個被重金屬和農葯等嚴重污染的海域。此外,磷酸鹽污染也很嚴重,每年排入的磷總量為2萬多噸,浮游生物因而大量繁殖。它們死亡後沉入海的深層,分解時消耗了深層的溶解氧,加上波羅的海在60米深處有一個鹽躍層,限制了氧氣向深層傳遞,造成某些海域的無氧區,甚至產生硫化氫氣體。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波羅的海60米以下的深層將成為無生命的「死海」。
日本瀨戶內海,據調查有2/3的海底已經沒有或者幾乎沒有生物。在無生物的海底積有發臭的污泥。瀨戶內海的大阪灣、吳灣等海域的底泥中還積有大量的汞、鉛、銅等重金屬。瀨戶內海的水質污染也很嚴重,三田尻灣海水的化學需氧量(COD)高達248毫克/升,溶解氧卻只有0.3毫克/升,灣內的漁業資源已全被破壞。瀨戶內海赤潮頻繁,在1955年以前的幾十年間發生過5次,1965年一年中就發生44次,1970年發生79次,而1976年一年中竟發生326次。
海洋污染有:
① 污染源多而復雜:除了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海上油井外,還有沿海和內陸地區的城市和工礦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最後大都進入海洋。如陸地上的污染物可通過河流進入海洋。大氣污染物也可以通過氣流運行到海洋上空,隨雨水降入海洋。海水中檢測出的DDT,大部是通過大氣進入海域的。
② 污染的持續性強,危害性大:海洋是各地區污染物的最後歸宿。污染物進入海洋後,很難再轉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污染物(如重金屬和有機氯農葯等),便在海洋中積累起來,數量逐年增多,還能通過遷移轉化而擴大危害。據估計,目前已有100萬噸以上的DDT進入海洋,被海洋生物所富集,對人類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③ 污染范圍大:世界上的各個海洋是互相溝通的,海水也在不停地運動著,污染物在海洋中可以擴散到任何角落。海洋環境中原來不存在多氯聯苯,現在可從在北冰洋和南極洲捕獲的鯨魚體中檢出,也可以在太平洋復活節島附近海域採集到的浮游生物體中檢出,可見,這種污染物已由近岸擴散到遠洋。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是水資源的組成部分,兩者互相轉化,是難以截然分開的。地下水具有水質潔凈,分布廣泛,溫度變化小,利於儲存和開采等特點,愈來愈成為城鎮、工業區,尤其是乾旱和半乾旱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在中國,據80個大中城市統計,以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的城市佔60%以上,如北京、沈陽、西安、銀川、石家莊、濟南等。近年來,這些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地下水硬度升高,並且含有酚、硝酸鹽、汞、鉻、砷、錳、氰等。因為過量開采,造成大面積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局部地區地面沉降。
Ⅱ 環境工程中的CUD 和BUD 是什麼啊
不是BUD和CUD,看錯了還是寫錯了啊?!
1、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簡寫):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學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示。通常情況下是指水樣充滿完全密閉的溶解氧瓶中,在20℃的暗處培養5d,分別測定培養前後水樣中溶解氧的質量濃度,由培養前後溶解氧的質量濃度之差,計算每升樣品消耗的溶解氧量,以BOD5形式表示。
2、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學需氧量,是指在一定嚴格的條件下,水中的還原性物質在外加的強氧化劑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時所消耗氧化劑的量。水樣在一定條件下,以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為指標,折算成每升水樣全部被氧化後,需要的氧的毫克數,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也作為有機物相對含量的綜合指標之一。
Ⅲ 廢水處理什麼是cuD
生活污水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所排出的廢水,這種廢水主要被生活廢料和人的排泄物所污染,污染物的數量、成分和濃度與人們的生活習慣、用水量有關。 生活污水一般並不含有有毒物質,但是,它具有適於微生物繁殖的條件,含有大量細菌和病原體,從衛生角度來看,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工業廢水
工業生產中會產生很多種類的污染物,不同行業產生的污染物的種類與濃度均有明顯的差異。 [4]
電鍍廢水
電鍍和金屬加工業廢水中鋅的主要來源是電鍍或酸洗的拖帶液。污染物經金屬漂洗過程又轉移到漂洗水中。酸洗工序包括將金屬(鋅或銅)先浸在強酸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隨後再浸入含強鉻酸的光亮劑中進行增光處理。
該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鹽酸和鋅、銅等重金屬離子及有機光亮劑等,毒性較大,有些還含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劇毒物質,對人類危害極大。因此,對電鍍廢水必須認真進行回收處理,做到消除或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
電鍍混合廢水處理設備由調節池、加葯箱、還原池、中和反應池、pH調節池、絮凝池、斜管沉澱池、廂式壓濾機、清水池、氣浮反應,活性炭過濾器等組成。
電鍍廢水處理採用鐵屑內電解處理工藝,該技術主要是利用經過活化的工業廢鐵屑凈化廢水,當廢水與填料接觸時,發生電化學反應、化學反應和物理作用,包括催化、氧化、還原、置換、共沉、絮凝、吸附等綜合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金屬離子去除,使廢水得到凈化。
重金屬廢水
重金屬廢水主要來自礦山、冶煉、電解、電鍍、農葯、醫葯、油漆、顏料等企業排出的廢水。如果不對重金屬廢水處理,就會嚴重污染環境。廢水處理中重金屬的種類、含量及存在形態隨不同生產企業而異。除重金屬在廢水處理中顯得很重要。
由於重金屬不能分解破壞,而只能轉移它們的存在位置和轉變它們的物理和化學形態,達到除重金屬的目的。例如,廢水處理過程中,經化學沉澱處理後,廢水中的重金屬從溶解的離子形態轉變成難溶性化合物而沉澱下來,從水中轉移到污泥中;經離子交換處理後,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轉移到離子交換樹脂上,經再生後又從離子交換樹脂上轉移到再生廢液中。
因此,廢水處理除重金屬原則是:
除重金屬原則一:最根本的是改革生產工藝.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屬;
除重金屬原則二:是採用合理的工藝流程、科學的管理和操作,減少重金屬用量和隨廢水流失量,盡量減少外排廢水量。重金屬廢水處理應當在產生地點就地處理,不同其他廢水混合,以免使處理復雜化。更不應當不經除重金屬處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以免擴大重金屬污染。
廢水處理除重金屬的方法,通常可分為兩類:
除重金屬方法一:是使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重金屬轉變成不溶的金屬化合物或元素,經沉澱和上浮從廢水中去除.可應用方法如中和沉澱法、硫化物沉澱法、上浮分離法、電解沉澱(或上浮)法、隔膜電解法等廢水處理法;
除重金屬方法二:是將廢水中的重金屬在不改變其化學形態的條件下進行濃縮和分離,可應用方法有反滲透法、電滲析法、蒸發法和離子交換法等。這些廢水處理方法應根據廢水水質、水量等情況單獨或組合使用。
Ⅳ 2012北京化學西城中考一模試卷 謝謝
北京市西城區2012年初三一模試卷
化 學 2012.5
考生須知 1.本試卷共8頁,共四道大題,35道小題,滿分80分。考試時間100分鍾。
2.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准確填寫學校名稱、姓名和准考證號。
3.答案一律填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將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Zn 65
第Ⅰ卷(選擇題 共25分)遲嘩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2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1.空氣成分中,體積分數約佔78%的是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2.下列金屬中,金屬活動性最強的是
A.Zn B.Fe C.Cu D.Mg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鋁 B.鐵 C.氧 D.硅
4.下列物質中,屬於純凈物的是
A.調和油 B.沙拉醬 C.蒸餾水 D.食用醋
5.下列物質的俗稱與化學式相符的是
A.熟石灰CaO B.小蘇打 Na2CO3 C.純鹼 NaHCO3 D.燒鹼NaOH
6.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A.H2 B.H2O C.H+ D.2H
7.施用鉀肥能增強農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質可用作鉀肥的是
A.NH4HC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
8.吸煙時,煙氣中能與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的物質是
A.氧氣 B.氮氣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9.粗 鹽提純實驗的部分操作如下圖所示,其中不正確的是
A.取一定量粗鹽 B.溶解 C.過濾 D.蒸發
10.生活中的垃圾要分類處理。下列生活垃圾:①廢報紙 ②塑料瓶 ③易拉罐,其中可回收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下列化學用語中,對「3」的含義表述不正確的是
A.3H——表示3個氫原子
B.3H2O——表示3個水分子
C.Al3+——表示鋁元素的化合價為+3
D.SO3——表示1個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個氧原子
12.氟元素的相關信息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原子序數是9 B.氟是非金屬元素
C.核外電子數是10 D.相對原子質量是19.00
13.下列對一些事實的解釋中,不合理的是
選項 事 實 解 釋
A 氫氣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相同條件下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
B CO2和N2都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CO2和N2一般都不支持碼此行燃燒
C 將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變黑 分子在不斷運動
D 25 m3的氧氣可以裝入0.024 m3的鋼瓶中 氧分子的體積變小
14.臭氧發生器可將氧氣轉化為臭氧(O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構成 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單質
C.O2與O3的性質一定相同 D.O2轉化為O3是物理變化
15.下列物質的性質與其用途不對應的是
A.氮氣的性質穩定——用作保護氣 B.鐵能與氧氣和水反應——用於食品保鮮
C.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用於急救病人 D.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製作霓虹燈
16.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不正確 的是
A.4P + 5O2 點燃 2P2O5 B.2H2O 通電 O2↑ + 2H2↑
C.Cu + AgNO3 = CuNO3 + Ag D.HCl + NaOH = NaCl + H2O
17.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測定稀醋酸的pH時,將pH試紙潤濕 B.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立刻用濕布撲蓋
C.不慎將燒鹼溶液沾到皮膚上,用稀鹽酸中和
D.稀釋濃硫酸時,將水緩慢倒入濃硫酸中,並不斷攪拌
18.下列洗滌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酒精洗去試管中的碘 B.用洗潔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稀鹽酸洗去鐵製品表面的鐵銹
19.下列關於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A.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可使其充分燃燒 B.用木材引燃煤,是為了提高煤的著火點
C.扒譽只有燃燒可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D.物質與氧氣反應時都會燃燒
20.某種瘦肉精的化學式為C12H18OCl2N2。下列關於這種瘦肉精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無機化合物 B.碳、氫、氧 3種元素的質量比為72∶9∶8
C.相對分子質量為277 g D.由C12H18O、Cl2、N2 3種分子組成
21.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點燃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水溶解並過濾
C 區分羊毛與合成纖維 點燃,聞氣味
D 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22.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其中「□」、「○」、「◎」、「●」分別表示不同種元素的原子。下列關於該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屬於分解反應 B.可能是氧氣與一氧化碳的反應
C.「◎」可能是催化劑 D.4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後均未改變
23.硼纖維具有較好的耐熱性和彈性,不與氯氣、水反應,可與某些金屬製成新型材料。在1200℃~130 0℃時,氯化硼(BCl3)蒸氣與乾燥、純凈的氫氣反應可製得硼和氯化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含硼纖維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熱性 B.氯化硼可能與水反應
C.該反應中只有兩種物質為氣態 D.該反應需要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進行
24.某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若先將甲中液體擠出,觀察到氣球明顯鼓起,一段時間後,恢復原狀;再將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又明顯鼓起。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選項 滴管甲 燒杯① 滴管乙 燒杯②
A 雙氧水 二氧化錳 水 氫氧化鈉
B 鹽酸 鎂 鹽酸 碳酸鈉
C 水 氫氧化鈉 水 硝酸銨
D 水 氧化鈣 鹽酸 鎂
25. 已知反應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向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銅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澱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來源:Z|xx|k.Com]
A.P點表示的溶液pH=7
B.M點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種溶質
C.從M點到N點溶液質量增加20 g
D.P點表示的溶液比N點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 分數小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5分)
二、填空題(共5個小題,共30分。)
26.(5分)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1)下列廚房用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屬於金屬材料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於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2)房屋裝修後,可在室內放一些活性炭來吸收裝修材料釋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氣體,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人們通過食物獲取各種營養。
①雞蛋中富含的營養素是 。
②為了防止甲狀腺腫大,人體必須攝入適量的 元素。
27.(7分)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1) 鋅、乾冰、氯化鈉3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是 ,可用於人工降雨的是 。
(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 種元素組成,其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為 (結果用最簡整數比表示)。
(3)碳酸氫鈉可用於治療胃酸過多,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4)為維護食品安全,衛生部禁止在麵粉中添加增白劑,如過氧化鈣(CaO2)等。過氧化鈣中氧元素的化合價是 ,它和水反應能生成一種鹼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8.(6分)金屬在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銅可以做電線,利用了金屬銅的延展性和 性。
(2)鋁在空氣中表現出良好的抗腐蝕性能,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3)工業常用赤鐵礦(主要成分是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冶煉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向一定量的氧化銅中加入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一種藍色溶液。再加入鐵粉充分反應,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向濾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氣泡冒出,充分反應後,剩餘固體的質量為12.8 g。
①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②濾渣的成分是 。
③氧化銅的質量為 g。
29.(7分)溶液的應用非常廣泛。
(1)K2CO3和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線如下。
溫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來源:學#科#網Z#X#X#K][來源:Z_xx_k.Com]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①圖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甲」或「乙」)。
②曲線上M點的含義是 。
③20℃時,K2CO3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結果用最簡整數比表示)。
④30 ℃時,向114 g K2CO3固體中加入100 g水,充分溶解後升溫至40℃,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某KNO3樣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純過程如下:
小資料:K2CO3 + Ca(NO3)2 = CaCO3↓+ 2KNO3
①操作2的名稱是 。
②溶液B和溶液C中屬於飽和溶液的是 (填序號)。
③樣品中鉀元素的質量為 g(結果保留整數)。
30.(5分)下列7種物質由H、C、O、S、Ca、Fe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
(1)甲在乙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該黑色固體的化學式是 。
(2)甲與丙的溶液反應,可生成一種在標准狀況下密度最小的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丁可中和某些工廠污水中含有的丙。丁的溶液可用於檢驗無色無味的氣體X。
寫出上述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
(4)戊由3種元素組成,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16,工業上常用於制備一種紅色物質Y。Y可與丙的溶液反應,溶液變為黃色。在空氣中高溫煅燒戊,只生成X和Y兩種 物質,其中戊、Y、X的質量比為29∶20∶1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三、實驗題(共3個小題,共19分。)
31.(7分)實驗室製取氣體所需裝置如下圖所示。
A B C D E
(1)實驗儀器a的名稱是 。
(2)用大理石和稀鹽酸製取二氧化碳時,所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填序號),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該裝置還可用於制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將裝置A和C連接進行此實驗,實驗結束,停止加熱前要先 ,目的是 。
32.(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學常見的氣體。
(1)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會爆炸,所以可燃性氣體點燃前應先 。CH4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
(2)某無色氣體X可能含有上述4種氣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為了確認氣體X的組成,同學們按下圖裝置進行實驗。
小資料:鹼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①同學們設計了裝置B,其作用是 。
②裝置C、D中盛放的試劑依次是 (填序號)。
a.燒鹼溶液 b.濃硫酸 A B C D
③若取1.6 g氣體X進行實驗(假設每步反應都完全),發現裝置A中無明顯變化,裝置C增重1.8 g,裝置D增重2.2 g。則氣體X的組成是 。
33.(6分)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發現實驗台上按如下順序擺放著7瓶不同的無色溶液(如圖所示),其中4、5號試劑瓶標簽破損。
1 2 3 4 5 6 7
【提出問題】這兩瓶試劑的成分分別是什麼?
【查閱資料】①鹼性的亞硫酸鈉(Na2SO3)溶液、Na2CO3溶液與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發生復分解反應,產生白色沉澱。
②Na2SO3 + 2HCl=2NaCl + SO2↑ + H2O。
③CO2與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作出猜想】根據受損標簽的信息,推測4、5號溶液可能分別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種。
【實施方案】各取少量4、5號溶液於試管中,分別進行下列兩組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1
溶液均由無色變成紅色 4、5號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
實驗2
均產生白色沉澱 4、5號溶液可能分別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種。寫出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繼續實驗】為了進一步確定4、5號溶液的成分,同學們分別取少量4、5號 溶液於試管中繼續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_____ 4號溶液是Na2CO3溶液
5號溶液是Na2SO3溶液。
【實驗反思】同學們經過分析認為4號溶液還可能是變質的NaOH溶液。於是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進行驗證。請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4號溶液是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
四、計算題(共2個小題,共6分。)
34.(3分)工業上制備硅酸鈉(Na2SiO3)的反應原理為:2NaOH + SiO2 = Na2SiO3 + H2O。若用120 t SiO2為原料,計算理論上得到硅酸鈉的質量。
35.(3分)請根據下圖所示實驗過程和數據,計算反應後溶液中H2SO4的質量。
北京市西城區2012年初三一模
化學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2012.5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共2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題號 l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D A B C C D
題號 1l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C C B B A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D D
說明:除特別註明外,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參照本標准給分。
二、填空題(共5小題,共30分。)
26.(5分)
(1)D A (2)吸附 (3)①蛋白質 ②碘
27.(7分)
(1)氯化鈉 乾冰
(2)3 2∶1
(3)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4)-1 2CaO2 + 2H2O = 2Ca(OH)2 + O2↑
28.(6分)
(1)導電
(2)4Al +3O2 = 2Al2O3
(3)3CO + Fe 2O3 3CO2 + 2Fe
(4)①CuO + H2SO4 = CuSO4 + H2O ②Fe、Cu ③ 16
29.(7分)
(1)①甲 ② t1℃時,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等 ③11∶10 ④不變
(2)①過濾 ②B C ③33
30.(5分)
(1)Fe3O4 (2)Fe + H2SO4 = FeSO4 + H2↑
(3)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CO2 + Ca(OH)2 = CaCO3↓+ H2O
(4)4FeCO3 + O2 2Fe2O3 + 4CO2
三、實驗題(共3小題,共19分。)
31.(7分)
(1)試管 (2)B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H2O2 2H2O + O2↑
(3)2KMnO4 K2MnO4 + MnO2 + O2↑ 將導管移出水面 防止水倒吸造成試管炸裂
32.(6分)
(1)驗純 CH4 + 2O2 CO2 + 2H2O
(2)①除去CO2、H2O ②b a ③H2和CO(答全給2分,否則0分)
33.(6分)
【實施方案】 實驗1 1 NaCl
實驗2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或Na2SO3 + Ca(OH)2 = CaSO3↓+ 2NaOH)
【繼續實驗】均有氣泡產生,5號溶液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實驗反思】(2分,每步操作和現象均答全者給1分)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4號溶液於試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向上層清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①有白色沉澱生成
②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 4號溶液是部分變質
的NaOH溶液。
四、計算題(共2小題,每題3分,共6分。)
34.(3分)解:設理論上得到硅酸鈉的質量為 。
2NaOH + SiO2 = Na2SiO3 + H2O
60 122
120 t
……………… (1分)
答:略。
35.(3分)解: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x,消耗H2SO4的質量為y,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為z。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2
6 .5 g y x
—— = —— = ——¬ = 0.2 g y = 9.8 g ……………… (1分)
z + 6.5 g = 106.3 g + 0.2 g z =100 g ……………… (1分)
剩餘H2SO4的質量= 100 g×10% - 9.8 g = 0.2 g ……………… (1分)
答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