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泵出水量不足,應從哪幾方面進行排查
1、檢查液體高度和系統壓力。
2、檢查管路、止回閥等障礙物。
3、更換或修理耐磨環和葉輪。
4、檢查軸封等零件。
5、清洗、檢查並更換泵葉輪有無堵塞、磨損和腐蝕。
(1)污水泵出水量不大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泵常見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1、泵不能啟動或啟動負荷大,原因及處理方法如下:
原動機或電源異常;解決辦法是檢查電源和原動機。
泵卡住了;其處理方法是用手動聯軸節進行檢查,必要時拆卸檢查,以消除動、靜態部件的故障。
填料壓得太緊了;處理方法是松開填料。
排出閥未關閉;處理方法是關閉排放閥並重新啟動。
平衡管不光滑;處理方法是疏通平衡管。
2、泵不排出液體,原因及處理方法如下:
加註泵不足(或泵內氣體未排出),處理方法是重新加註泵。
泵轉動不正常;處理方法是檢查旋轉方向。
泵轉速太低;處理方法是檢查速度並提高速度。
濾網堵塞,底閥不工;處理方法是檢查濾網,清除雜物。
吸入高度過高,或吸入罐內出現真空;處理方法是降低吸入高度,檢查吸入罐壓力。
2. 水泵出水量變小的原因
進水管和泵體內有空氣。 水泵啟動前未灌滿足夠的水,有時看上去灌的水已從放氣孔溢出,但未轉動泵軸交空氣完全排出,致使少許空氣殘留在進水管或泵體中。
3. 水泵出水量變小是什麼原因
1、水泵濾來網堵塞,應清自除濾網雜物。
2、使用揚程過高。超過泵的使用范圍,應調整泵使用高度或更換揚程合適的泵。
3、水泵葉輪堵塞或磨損,應清除葉輪雜物。如磨損則更換葉輪。
4、水泵出水管被雜物堵塞,應清除出水管內雜物。
5、管徑與泵不匹配,更換出水管。
6、泵蓋間隙過大,增加了水泵的容積損失,應調整間隙。
7、泵體與泵蓋間泄漏,應旋緊泵蓋螺絲,使泵體與泵蓋緊密配合。
8、水泵的轉速較低,使用電壓過低。應調整電壓至額定值,更換較粗的電纜線或避開高峰使用。
9、水泵的潛水深度太淺,有空氣吸入,應調整潛水深度。泵運行深度不低於0.5米。
易脈科水泵幫您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4. 污水自吸泵不出水怎麼回事
在日常使用污水自吸泵的過程中,污水自吸泵不出水是很常見的問題,原因有幾點:
污水自吸泵出水斷斷續續:原因可能是水源不足,水泵發生汽蝕現象,或者是水泵內存有氣體。
污水自吸泵上水時間較長: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可能是:引水較少、污水自吸泵進出水蓋等部位有螺絲松動的現象、進水管密封度不夠、污水自吸泵自身吸程較小(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更換一台吸程較大的污水自吸泵)。
污水自吸泵工作不穩定,經常性的短暫停止工作。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檢查下污水自吸泵的物理結構或者配件是否損壞,污水自吸泵內部是否出現異物,例如雜草等。
污水自吸泵出水量較小:在污水自吸泵有出水但是出水量不是很大的時候,首先要檢查下葉輪和殼體口環間隙是否過大,可以考慮換殼體或葉輪口環。其次水泵內有存氣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可能就是葉輪的水流管道被異物阻塞,還有就是填料磨損嚴重。
具體解決辦法請咨詢東莞塑寶泵業
5. 水泵不出水或出水量小的原因是什麼
水泵不出水的各種原因分析
一、進水管和泵體內有空氣
(1)水泵啟動前未灌滿足夠的水,有時看上去灌的水已從放氣孔溢出,但未轉動泵軸交空氣完全排出,致使少許空氣殘留在進水管或泵體中。
(2)與水泵接觸的進水管的水平段逆水流方向應用0.5%以上的下降坡度,連接水泵進口的一端為最高,不要完全水平。如果向上翹起,進水管內會存留空氣,降低了水管和水泵中的真空度,影響吸水。
(3)水泵的填料因長期使用已經磨損或填料壓得過松,造成大量的水從填料與泵軸軸套的間隙中噴出,其結果是外部的空氣就從這些間隙進入水泵的內部,影響了提水。
(4)進水管因長期潛在水下,管壁腐蝕出現孔洞,水泵工作後水面不斷下降,當這些孔洞露出水面後,空氣就從孔洞進入民進水管。
(5)進水管彎管處出現裂痕,進水管與水泵連接處出現微小的間隙,都有可能使空氣進入進水管。
二、水泵轉速過低
(1)人為的因素。有部分用戶因原配電機損壞,就隨意配上另一台電動機帶動,結果造成了流量小、揚程低甚至不上水的後果。
(2)水泵本身的機械故障。葉輪與泵軸緊固螺母松脫或泵軸變形彎曲,造成葉輪多移,直接與泵體磨擦,或軸承損壞,都有可能降低水泵的轉速。
(3)動力機維修不靈。電動機因繞組燒毀,而失磁,維修中繞組匝數、線徑、接線方法的改變,或維修中故障未徹底排除因素也會使水泵轉速改變。
三、吸程太大
有些水源較深,有些水源的外圍地勢較平坦處,而忽略了水泵的容許吸程,因而產生了吸水少或根本吸不上水的結果。要知道水泵吸水口處能建立的真空度是有限度的,絕對真空的吸程約為10米水柱高,而水泵不可能建立絕對的真空。而且真空度過大,易使泵內的水氣化,對水泵工作不利。所以各離心泵都有其最大容許吸程,一般在3-8.5米之間。安裝水泵時切不可只圖方便簡單耐超過此范圍。
四、水流的進出水管中的阻力損失過大
有些用戶經過測量,雖然蓄水池或水塔到水源水面的垂直距離還略小於水泵揚程,但還是提水量小或提不上水。其原因常是管道太長、水管彎道多,水流在管道中阻力損失過大。其原因常是管道太長、水管彎道多,水流在管道中阻力損失過大。一般情況下90度彎管比120度彎管阻力大,每一90度彎管揚程損失約0.5-1米,每20米管道的阻力可使揚程損失約1米。此外,有部分用戶還隨意水泵進、出管的管徑,這些對揚程也有一定的影響。
五、其它因素的影響
(1)底閥打不開。通常是由於水泵擱置時間太長,底閥墊圈被粘死,無墊圈的底閥可能會銹死。建設採用水上式底閥,安裝維護方便,節能無堵塞。
(2)底閥濾器網被堵塞;或底閥潛在水中污泥層中造成濾網堵塞。
(3)葉輪磨損嚴重。葉輪葉片經長期使用而磨損,影響了水泵性能。
(4)閘閥可止回閥有故障或堵塞會造成流量減小甚至抽不上水。
(5)出口管道的泄漏也會影響提水量。
6. 水泵出水量變小是什麼原因
水泵出水量變小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
1、水泵濾網堵塞,應清除濾網雜物。
2、使用揚程過高。超過泵的使用范圍,應調整泵使用高度或更換揚程合適的泵。
3、水泵葉輪堵塞或磨損,應清除葉輪雜物。如磨損則更換葉輪。
4、水泵出水管被雜物堵塞,應清除出水管內雜物。
5、管徑與泵不匹配,更換出水管。
6、泵蓋間隙過大,增加了水泵的容積損失,應調整間隙。
7、泵體與泵蓋間泄漏,應旋緊泵蓋螺絲,使泵體與泵蓋緊密配合。
8、水泵的轉速較低,使用電壓過低。應調整電壓至額定值,更換較粗的電纜線或避開高峰使用。
9、水泵的潛水深度太淺,有空氣吸入,應調整潛水深度。泵運行深度不低於0.5米。
7. 水泵不出水或出水量小的原因
水泵不出水的各種原因分析
一、進水管和泵體內有空氣
(1)水泵啟動前未灌滿足夠的水,有時看上去灌的水已從放氣孔溢出,但未轉動泵軸交空氣完全排出,致使少許空氣殘留在進水管或泵體中。
(2)與水泵接觸的進水管的水平段逆水流方向應用0.5%以上的下降坡度,連接水泵進口的一端為最高,不要完全水平。如果向上翹起,進水管內會存留空氣,降低了水管和水泵中的真空度,影響吸水。
(3)水泵的填料因長期使用已經磨損或填料壓得過松,造成大量的水從填料與泵軸軸套的間隙中噴出,其結果是外部的空氣就從這些間隙進入水泵的內部,影響了提水。
(4)進水管因長期潛在水下,管壁腐蝕出現孔洞,水泵工作後水面不斷下降,當這些孔洞露出水面後,空氣就從孔洞進入民進水管。
(5)進水管彎管處出現裂痕,進水管與水泵連接處出現微小的間隙,都有可能使空氣進入進水管。
二、水泵轉速過低
(1)人為的因素。有部分用戶因原配電機損壞,就隨意配上另一台電動機帶動,結果造成了流量小、揚程低甚至不上水的後果。
(2)水泵本身的機械故障。葉輪與泵軸緊固螺母松脫或泵軸變形彎曲,造成葉輪多移,直接與泵體磨擦,或軸承損壞,都有可能降低水泵的轉速。
(3)動力機維修不靈。電動機因繞組燒毀,而失磁,維修中繞組匝數、線徑、接線方法的改變,或維修中故障未徹底排除因素也會使水泵轉速改變。
三、吸程太大
有些水源較深,有些水源的外圍地勢較平坦處,而忽略了水泵的容許吸程,因而產生了吸水少或根本吸不上水的結果。要知道水泵吸水口處能建立的真空度是有限度的,絕對真空的吸程約為10米水柱高,而水泵不可能建立絕對的真空。而且真空度過大,易使泵內的水氣化,對水泵工作不利。所以各離心泵都有其最大容許吸程,一般在3-8.5米之間。安裝水泵時切不可只圖方便簡單耐超過此范圍。
四、水流的進出水管中的阻力損失過大
有些用戶經過測量,雖然蓄水池或水塔到水源水面的垂直距離還略小於水泵揚程,但還是提水量小或提不上水。其原因常是管道太長、水管彎道多,水流在管道中阻力損失過大。其原因常是管道太長、水管彎道多,水流在管道中阻力損失過大。一般情況下90度彎管比120度彎管阻力大,每一90度彎管揚程損失約0.5-1米,每20米管道的阻力可使揚程損失約1米。此外,有部分用戶還隨意水泵進、出管的管徑,這些對揚程也有一定的影響。
五、其它因素的影響
(1)底閥打不開。通常是由於水泵擱置時間太長,底閥墊圈被粘死,無墊圈的底閥可能會銹死。建設採用水上式底閥,安裝維護方便,節能無堵塞。
(2)底閥濾器網被堵塞;或底閥潛在水中污泥層中造成濾網堵塞。
(3)葉輪磨損嚴重。葉輪葉片經長期使用而磨損,影響了水泵性能。
(4)閘閥可止回閥有故障或堵塞會造成流量減小甚至抽不上水。
(5)出口管道的泄漏也會影響提水量。
8. 水泵出水少是什麼原因
造成水泵出水量少的原因,首先是水泵的設計參數就比較小。第二是水泵啟動前沒有進行排空氣操作,水泵里窩了空氣就容易造成出力不足情況。第三有可能是水泵吸入口濾網有堵塞,造成進水量不足,同樣也會導致水泵出水少。第四是水泵出口閥門未開展或閥門門芯脫落,造成泵出口截流,也會導致水泵出口流量減少。第五是水泵葉輪密封環有磨損,間隙超出設計標准,導致水泵效率下降,流量達不到設計值了。
9. 污水自吸泵不出水怎麼回事
在日常使用污水自吸泵的過程中,污水自吸泵不出水是很常見的問題,原因有幾點:
污水自吸泵出水斷斷續續:原因可能是水源不足,水泵發生汽蝕現象,或者是水泵內存有氣體。
污水自吸泵上水時間較長: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可能是:引水較少、污水自吸泵進出水蓋等部位有螺絲松動的現象、進水管密封度不夠、污水自吸泵自身吸程較小(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更換一台吸程較大的污水自吸泵)。
污水自吸泵工作不穩定,經常性的短暫停止工作。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檢查下污水自吸泵的物理結構或者配件是否損壞,污水自吸泵內部是否出現異物,例如雜草等。
污水自吸泵出水量較小:在污水自吸泵有出水但是出水量不是很大的時候,首先要檢查下葉輪和殼體口環間隙是否過大,可以考慮換殼體或葉輪口環。其次水泵內有存氣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可能就是葉輪的水流管道被異物阻塞,還有就是填料磨損嚴重。
具體解決辦法請咨詢東莞塑寶泵業
10. 水泵不出水或出水量小的原因是什麼
水泵不出水的各種原因分析
一、進水管和泵體內有空氣
(1)水泵啟動前未灌滿足夠的水,有時看上去灌的水已從放氣孔溢出,但未轉動泵軸交空氣完全排出,致使少許空氣殘留在進水管或泵體中。
(2)與水泵接觸的進水管的水平段逆水流方向應用0.5%以上的下降坡度,連接水泵進口的一端為最高,不要完全水平。如果向上翹起,進水管內會存留空氣,降低了水管和水泵中的真空度,影響吸水。
(3)水泵的填料因長期使用已經磨損或填料壓得過松,造成大量的水從填料與泵軸軸套的間隙中噴出,其結果是外部的空氣就從這些間隙進入水泵的內部,影響了提水。
(4)進水管因長期潛在水下,管壁腐蝕出現孔洞,水泵工作後水面不斷下降,當這些孔洞露出水面後,空氣就從孔洞進入民進水管。
(5)進水管彎管處出現裂痕,進水管與水泵連接處出現微小的間隙,都有可能使空氣進入進水管。
二、水泵轉速過低
(1)人為的因素。有部分用戶因原配電機損壞,就隨意配上另一台電動機帶動,結果造成了流量小、揚程低甚至不上水的後果。
(2)水泵本身的機械故障。葉輪與泵軸緊固螺母松脫或泵軸變形彎曲,造成葉輪多移,直接與泵體磨擦,或軸承損壞,都有可能降低水泵的轉速。
(3)動力機維修不靈。電動機因繞組燒毀,而失磁,維修中繞組匝數、線徑、接線方法的改變,或維修中故障未徹底排除因素也會使水泵轉速改變。
三、吸程太大
有些水源較深,有些水源的外圍地勢較平坦處,而忽略了水泵的容許吸程,因而產生了吸水少或根本吸不上水的結果。要知道水泵吸水口處能建立的真空度是有限度的,絕對真空的吸程約為10米水柱高,而水泵不可能建立絕對的真空。而且真空度過大,易使泵內的水氣化,對水泵工作不利。所以各離心泵都有其最大容許吸程,一般在3-8.5米之間。安裝水泵時切不可只圖方便簡單耐超過此范圍。
四、水流的進出水管中的阻力損失過大
有些用戶經過測量,雖然蓄水池或水塔到水源水面的垂直距離還略小於水泵揚程,但還是提水量小或提不上水。其原因常是管道太長、水管彎道多,水流在管道中阻力損失過大。其原因常是管道太長、水管彎道多,水流在管道中阻力損失過大。一般情況下90度彎管比120度彎管阻力大,每一90度彎管揚程損失約0.5-1米,每20米管道的阻力可使揚程損失約1米。此外,有部分用戶還隨意水泵進、出管的管徑,這些對揚程也有一定的影響。
五、其它因素的影響
(1)底閥打不開。通常是由於水泵擱置時間太長,底閥墊圈被粘死,無墊圈的底閥可能會銹死。建設採用水上式底閥,安裝維護方便,節能無堵塞。
(2)底閥濾器網被堵塞;或底閥潛在水中污泥層中造成濾網堵塞。
(3)葉輪磨損嚴重。葉輪葉片經長期使用而磨損,影響了水泵性能。
(4)閘閥可止回閥有故障或堵塞會造成流量減小甚至抽不上水。
(5)出口管道的泄漏也會影響提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