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站投泥量怎麼計算
首先污水站肯定有活性污泥濃度的設計參數,通常為x g/L,污水站的活性污泥處理版系統的有效權容積,也就是正常運行時的容積。容積乘以污泥濃度就是運行時需要的活性污泥量。
需要投加的污泥,也就是接種污泥(通常是脫水污泥),需要測定其污泥含水率,這樣就可以知道每噸接種污泥中除去水分含有多少干污泥。
需要的活性污泥量也就是接種污泥的干污泥量,通過折算就可以知道需要多少脫水污泥。
污水站啟動時的投泥量可以一次性投加到位,也可以按30%——50%的量投加,然後馴化是污泥濃度達到設計值
2. 給排水、污水管道完成後要做什麼試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42-----2002)給排水、污水管道完成後要做如下試驗:
3.3.16 各種承壓管道系統和設備應做水壓試驗,非承壓管道系統和設備應做灌水試驗。
4.2.1 室內給水管道的水壓試驗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註明時,各種材質的給水管道系統試驗壓力均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於0.6MPa。
檢驗方法:金屬及復合管給水管道系統在試驗壓力下觀測10min,壓力降不應大於0.02MPa,然後降到工作壓力進行檢查,應不滲不漏;塑料管給水系統應在試驗壓力下穩壓1h,壓力降不得超過0.05MPa,然後在工作壓力的1.15倍狀態下穩壓2h,壓力降不得超過0.03MPa,同時檢查各連接處不得滲漏。
4.2.2 給水系統交付使用前必須進行通水試驗並做好記錄。
檢驗方法:觀察和開啟閥門、水嘴等放水。
4.2.3 生產給水系統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須沖洗和消毒,並經有關部門取樣檢驗,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方可使用。
檢驗方法:檢查有關部門提供的檢測報告。
5.2.1 隱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隱蔽前必須做灌水試驗,其灌水高度應不低於底層衛生器具的上邊緣或底層地面高度。
檢驗方法:滿水15min水面下降後,再灌滿觀察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介面無滲漏為合格。
5.2.5 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應做通球試驗,通球球徑不小於排水管道管徑的2/3,通球率必須達到100%。
檢查方法:通球檢查。
6.2.1 熱水供應系統安裝完畢,管道保溫之前應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註明時,熱水供應系統水壓試驗壓力應為系統頂點的工作壓力加0.1MPa,同時在系統頂點的試驗壓力不小於0.3Mpa。
檢驗方法:鋼管或復合管道系統試驗壓力下10min內壓力降不大於0.02MPa,然後降至工作壓力檢查,壓力應不降,且不滲不漏;塑料管道系統在試驗壓力下穩壓lh,壓力降不得超過 0.05MPa,然後在工作壓力1.15倍狀態下穩壓2h,壓力降不得超過0.03MPa,連接處不得滲漏。
6.2.2 熱水供應管道應盡量利用自然彎補償熱伸縮,直線段過長則應設置補償器。補償器型式、規格、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並按有關規定進行預拉伸。
檢驗方法:對照設計圖紙檢查。
6.2.3 熱水供應系統竣工後必須進行沖洗。
3. 市政污水管道需要做哪些試驗及材料送檢需要詳細點的,小弟剛開始做市政污水管的資料,求助各位大大,謝謝
首先是原材料的檢驗,各種管徑的污水管材都要檢驗,然後是密封用橡膠版圈,砌築檢查井用的原材料:權砂、水泥、磚或者是砌塊,砂漿要根據設計要求做砂漿配合比(一般是M7.5或者M10的)施工中還要做砂漿試件做28天抗壓強度檢驗。管道部分我知道的就是這些了。再有就是回填部分,不同回填材料做的檢驗項目也不一樣,一般就是素土和灰土回填,原材料是素土和石灰的原材料檢驗,然後做素土和灰土的標准擊實和不同比例的含灰量標准曲線,回填過程中沒層都要做壓實度,灰土還要做含灰量檢驗~
4. 含泥量的公式
含泥量作業指導書 一、按規定取樣,並將試樣縮分至約1100g,放在烘箱中烘(105±5℃)至恆量,待冷卻至室溫後,分為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 二、稱取試樣500g,精確至0.1g。將試樣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於試樣面約150mm,充分攪拌均勻後,浸泡2h,然後用水在水中淘洗試樣,使塵屑、淤泥和粘土與砂粒分離,把渾水緩緩倒入1.18mm及75um的套篩上,濾去小於75um的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應先用水潤濕,在整個過程中應小心防止砂粒流失。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復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內的水質清澈為止。 三、用水淋洗剩餘在篩上的細粒,並將75um篩放在水中(使水面高出篩中砂粒的上表面)來回搖動,以充分洗掉小於75um的顆粒,然後將兩只篩的篩余顆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經洗凈的試樣一並倒入搪瓷盤,放在烘箱中於(105±5℃)下烘乾至恆量,待冷卻至室溫後,稱出其質量,精確至0.1g。 四、結果計算與評定:含泥量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QA=G0-G1/G0×10 G0——烘乾試樣的質量,g G1——試驗(洗後)烘乾試樣的質量,g。含泥量取兩個試樣的試驗結果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5. 沙子含泥量怎麼試驗
砂的含泥量試驗有標准法和虹吸管法兩種方法,下面分別詳述:
一、標准法
1、取樣
(1)取樣方法:在料堆上取樣時,取樣部位應均勻分布。取樣前先將取樣部位表層鏟除,然後從不同部位隨機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組成一組樣品。
(2)取樣數量:測定含泥量時,最少取樣數量為4.4kg。
(3)試樣處理:將所取樣品置於平板上,在潮濕狀態下拌和均勻,並堆成厚度約為20 mm的圓餅,然後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圓餅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對角線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圓餅。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到試驗所需量為止。
2、將上述試樣縮分至約1100 g,放在乾燥箱中於(105±5)℃下烘乾至恆量,待冷卻至室溫後,分為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
3、稱取試樣500 g,精確至0.1 g。將試樣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於試樣面約150 mm,充分拌勻後,浸泡2h,然後用手在水中淘洗試樣,使沉屑、淤泥和黏土與砂粒分離。
把渾濁水緩緩地倒入1.18mm及75μm的套篩上(1.18mm篩放在75μm篩上面)上,濾去小於75μm的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應先用水潤濕,在整個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砂粒丟失。
4、再向水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復上述操作,直到容器內的水清澈為止。
5、搖動,以充分洗掉小於75μm的顆粒。然後將兩只篩上剩留的顆粒和容器中已經洗凈的試樣一並裝入搪瓷盤,放在乾燥箱中於(105±5)℃下烘乾至恆重。取出來冷卻至室溫後,稱取試樣的質量。
(註:該測試方法主要是針對建築用砂而提出的。一般認為,建築用砂中的細顆粒物是泥,在該標方法中,把小於75μm的顆粒定義為泥,因此該方法對相對較粗的建築用砂是合適的。但由於在AAC工廠中經常用細砂,有時非常細,因此,採用該測試方法時,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二、虹吸管法
1. 本方法適用於測定特細砂中的含泥量。
2. 取樣
(1)取樣方法:在料堆上取樣時,取樣部位應均勻分布。取樣前先將取樣部位表層鏟除,然後從不同部位隨機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組成一組樣品。
(2)取樣數量:測定含泥量時,最少取樣數量為4.4kg。
(3)試樣處理:將所取樣品置於平板上,在潮濕狀態下拌和均勻,並堆成厚度約為20 mm的圓餅,然後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圓餅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對角線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圓餅。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到試驗所需量為止。
3.將上述試樣縮分至約1100 g,放在乾燥箱中於(105±5)℃下烘乾至恆量,待冷卻至室溫後,分為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
4.稱取試樣500 g,精確至0.1 g,置於洗容器中,並注入清水,使水面高於試樣面約150 mm,浸泡2h,浸泡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攪拌一次,確保塵屑、淤泥和黏土與砂分離。
5. 用攪拌棒均勻攪拌1 min(單方向旋轉),以適當寬度和高度的閘板閘水,使水停止旋轉。經20~25s後取出閘板,然後,從上到下用虹吸管悉心地將混濁液吸出,虹吸管吸口的最低位置應距砂面不小於30mm。
6. 再倒入清水,重復上述過程,直到吸出的水與清水的顏色基本一致為止。
7. 最後將容器中的清水吸出,把洗凈的試樣倒入淺盤並在(105±5)℃的烘箱中烘乾至恆重,取出,冷卻至室溫後稱取砂質量。
(5)污水含泥量試驗怎麼做擴展閱讀:
含泥量及泥塊含量規定:
粒徑小於0.075mm的黏土、淤泥、石屑等粉狀物統稱為泥。
塊狀的黏土、淤泥統稱為泥塊或黏土塊 (對於細集料指粒徑大於1.20mm,經水洗手捏後成為小於0.60mm的顆粒;對於粗集料指粒徑大於4.75mm,經水洗手捏後成為小於2.36mm的顆粒)。
泥常包裹在砂粒的表面,因而會大大降低砂與水泥石間的界面黏結力,使混凝土的強度降低,同時泥的比表面積大,含量多時會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流動性,或增加拌合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混凝土的干縮與徐變,並使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
泥塊對混凝土性質的影響與泥基本相同,但危害更大。
按《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天然砂Ⅰ類砂含泥量小於1.0%,不得有泥塊;Ⅱ類砂含泥量小於3.0%,泥塊含量小於1.0%;Ⅲ類砂含泥量小於5.0%,泥塊含量小於2.0%。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准》(JGJ52)還規定,C60與C60以上的混凝土,砂中含泥量與泥塊含量應分別不大於2.0%、0.5%;
C55~C30的混凝土,砂中含泥量與泥塊含量應分別不大於3.0%、1.0%;
對C25及C25以下的混凝土,砂中含泥量與泥塊含量應分別不大於5.0%、2.0%;
對於有抗凍、抗滲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於或等於C25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與泥塊含量應分別不大於3.0%、1.0%。
網路——含泥量
6. 硅砂含泥量試驗怎麼做
通常都採用洗滌法:烘乾後稱取50克試樣放入1升燒杯中,加入480mL凈水、25mL1%的氫氧化鈉溶液攪拌10~15min,再加入凈水至8成滿,然後自然沉澱靜放10min,用虹吸管將未沉澱濁水吸出。再重復上述操作至水清,最後將沉澱物用濾紙過濾,烘乾,稱重。
7. 污水處理廠小試怎麼做,具體的葯劑怎麼配比
PAM(聚丙來烯醯胺)分陽離子、源陰離子、有離子度、分子量之分,陰離子價格便宜,分子量1千萬就可了
PAC (聚合鋁) 按照含鋁量算,一般好一點的29%
鐵系列就便宜
取PAM稀釋千分之一,攪拌溶解:PAC取百分之三到五稀釋攪拌;(各自進行)。用注射器按容量分樣3~5樣;
量杯污水先加PAC攪拌,觀察各個樣的聚合情況,做好記錄。然後加PAM,逐漸攪拌,觀察沉降情況。匯總那個樣最好,那就是配比。
一定先投加PAC(絮凝劑)攪拌,再投加PAM(助凝劑)攪拌,得出的取較好的兩個樣,將葯劑再稀釋,精確地再實驗,得出較好的結果。
如果在北方,冬季PAC容易上浮,可改聚合鐵鋁做,效果應該一樣。
你看了不懂再說。以上步驟你自己體會,如果在實驗室一小時就教會。
8. 市政工程雨污水管道施工中常用的試驗檢測方法介紹
開始基本資料 什麼工程名稱啊 施工單位啊 起止內徑啊 試驗段長度啊。。內。設計水頭啊 允許滲容水量啊。。。這些具體的你按表格填寫!
最主要的就是滲水量測定記錄
次數 觀測起始時間T1 觀測結束時間T2 恆牙時間t 恆牙時間補入水量W 實際滲水量q
1. 9:12 9:23 11 9.6 0.0168
2. 9:30 9:43 13 11.3 0.0167
3. 9:51 10:03 12 10.4 0.0167
平均 0.0167
摺合平均實測滲水量 24.05
外觀記錄,鑒定意見。。。。。
這樣能看懂吧,實際就這樣編制的,
實際滲水量 =W/(t*試驗段長度)
摺合平均實測滲水量=平均*24*60。
9. 砂子中的含泥量和泥塊含量用什麼實驗方法去測量
含泥量試驗
一、目的與適用范圍
測定細集料中粒徑小於0.075mm的塵屑、淤泥和粘土含量。
本方法部適用於人工砂、石屑等礦粉成分較多的細集料。
二、試驗器材
天平: 感量不大於1g
方孔篩: 孔徑0.075mm及1.18mm
烘箱、筒、淺盤等
三、計算
Qn=(m0-m1)*100/m0
Qn——砂中含泥量,%
m1——試驗前烘乾試驗試樣質量,g
m0——試驗後烘乾試驗試樣質量,g
以上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5%時,應重新取樣。
泥塊含量試驗
一、目的與適用范圍
測定水泥混凝土用砂中顆粒大於1.18mm的泥塊含量。
二、試驗器材
天平: 感量不大於2g
標准篩: 0.6mm、1.18mm
烘箱、筒、淺盤等
三、計算
Qk=(m1-m2)*100/m1
Qk——砂中大於1.18mm的泥塊含量,%
m1——試驗前存留於1.18mm篩上試樣的烘乾試樣質量,g
m2——試驗後烘乾試樣質量,g
以上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4%時,應重新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