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西聯大偉恆生化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廣西聯大偉恆生化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2001-09-2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南寧市青秀區錦春路2號澤峰苑二期湖峰閣13層13A號房。
廣西聯大偉恆生化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50100729788445P,企業法人黎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廣西聯大偉恆生化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銷售污水處理設備,承接生化污水工程。*(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廣西聯大偉恆生化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廣西聯大偉恆生化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⑵ 廣西南寧市埌東污水處理廠屬國有企業嗎
摘要 您好,南寧市琅東污水處理廠是屬於集體企業,這是當年由南寧建設局全資投資的一家污水處理廠,該廠的生產和管理都是由南寧建設局進全權負責的,不過這家工廠已經於2012年進行了注銷,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⑶ 誰知道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發展歷史
五六十年代:剛剛起步 技術和管理水平較落後
解放初期由於工農業生產剛剛起步,當時的污水污染程度很低,且提倡利用污水進行農業灌溉,特別是北方缺水地區將污水灌溉利用作為經驗進行推廣,如著名的沈撫灌渠等,所以全國僅有幾個城市建設了近十座污水處理廠(還包括1921~1926年間外國人興建3座污水處理廠),在處理工藝有的還是一級處理,處理的規模也很小,每天只有幾千立方米,最大的也只有每天5萬立方米左右,致使污水處理技術和管理水平處於較落後的狀態。
我國解決城市污水的凈化問題始於二十世紀70年代。一些城市利用郊區的坑塘窪地、廢河道、沼澤地等稍加整修或圍堤築壩,建成穩定塘,對城市污水進行凈化處理。據調查,這個時期在全國已建成各種類型的穩定塘有38座,日處理城市污水約173萬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量佔一半,其餘包括石油、化工、造紙、印染等多種工業廢水。此階段開始重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開展與國外的技術交流,逐步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工程技術和設計,為以後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七八十年代: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投產運行帶動新建污水處理廠幾十座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污水的萬分也隨之而變化,污染程度由低向高逐漸演變,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污水的污染,使人民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的沉痛教訓(如,日本國骨疼病、水俁病的出現),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建立了國家級環保組織(國務院環境保護辦公室),大學也陸續設置環境工程系或環境工程專業,國務院環保辦投資在天津興建污水處理試驗廠(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試驗廠),70年代末開始興建,處理規模:一級處理0.1立方米/s,二級處理0.025立方米/s,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試驗廠也先後運行。國家和地方都為籌備建設國內大型污水處理廠做前期工作,此刻天津市政府與建設部及有關部委率先決定建設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並於1982年破土動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產運行,處理規模26萬立方米/d。
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於1982年破土動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產運行,處理規模為26萬立方米/d。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投產運行後多年來達到設計出水水質標准,使黑臭的污水變為清流,它的誕生填補了我國大型污水處理廠建設的空白。在此成功經驗的帶動下,北京、上海、廣東、廣西、陝西、山西、河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分別建設了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幾十座。
「九五」期間:正式啟動「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
「九五」期間,我國正式啟動對「三河」(淮河、海河和遼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和「環渤海」地區的水污染治理,國家給予相應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1996~1999年竣工投入運行的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有22個,投資59.58億元,日處理規模371.7萬立方米;在建項目109個,計劃投資161.83億元,日處理規模832.0萬立方米。
國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課題的建立,使我國污水處理的新技術、污泥處理的新技術、再生水回用的新技術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某些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外污水處理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被引進到我國,在活性污泥工藝應用的同時,AB法、A/O法、AA/O法、CASS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也在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中得到應用。由過去只具有去除有機物功能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發展行業的市場。如格柵機、潛水泵、除砂裝置、刮泥機、曝氣器、鼓風機、污泥泵、脫水機、沼氣發電機、沼氣鍋爐、污泥消化攪拌系統等大型設備。
由於建設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很大,我國的建設資金有限,無法適應水污染治理的需要。為此引進國外資金建設污水處理廠成為建設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也加快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速度。一批大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利用國外貸款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如:我國20世紀最大的污水處理規模為60萬立方米/d;天津東郊污水處理廠、成都三瓦窯污水處理廠、沈陽北部污水處理廠、鄭州王新莊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均為40萬立方米/d。
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國已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427座,其中二級處理廠282座,二級處理率約為15%。2000年用於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總投資約為150億元。但目前絕大多數小城鎮尚未建污水處理設施。七大硬傷制約城市污水處理的發展
污水處理專家朱雁伯分析,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目前存在七大問題,制約著我國城市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
其一、污水處理廠建設資金的短缺
我國雖然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00多座,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城市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表現在某一個城市本身的處理率不高,也就是污水處理的量不夠,還表現在大城市已開始著手進行污水處理廠建設的規劃和建設計劃工作。但在中小城市,特別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還沒有將污水處理的規劃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的議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專門建設資金,有的地區的水污染日趨嚴重,若等待有資金投入時再興建污水處理廠,就會使環境趨於惡化,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對人民身心健康帶來危害,所以促使我們要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水環境污染的治理,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
其二、污水處理廠運行經費不能到位
全國目前已經建成投產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共計100多座,能夠滿負荷運行的污水處理廠不到1/3 沒有滿負荷運行的原因:大多數均是由於運行經費不能到位而造成的,有的省市沒有收取污水處理費,有的是只收工廠、企業的,不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廠、企業、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費標準定得很低,遠遠不能滿足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所需的最低費用,使一些污水處理廠出現了能得到多少經費就處理多少噸污水的實際問題。這樣長此下去既發揮不了建設污水處理廠應有的效益,也會使儀表、設備受損,同時也無法發揮污水處理廠專業管理人員的作用。
其三、進口設備的維修及設備配件的開發
由於大批的進口設備進入污水處理行業,經過幾年的運轉後,設備陸續會出現大小不等的損壞,特別是索賠期後的維修和正常的大修。這就需要有專業技能的技術人員來進行,叵請國外的專家來維修,維修成本將會大幅度增高實在難以接受,或使進口設備能夠維持正常運轉,必須培養對進口設備維修保養的國內專業人員,使其掌握維修技能達到進口設備的維修標准。有了維修的專業人才還得有充足的備品配件,特別是一些將要淘汰的設備被引進中國,備品配件國外也不會再生產了,就需要國內自行測繪、加工製造,只有這樣才能使進口設備發揮出它的作用,否則設備的損壞,配件的缺乏會影響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其四、污水處理工藝選擇跟風,不結合實際情況
選擇熱門工藝是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時,出現的單純追求工藝新,追求時髦工藝,不考慮本地區的進水水質、處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問題,在我國已建成的一些污水處理廠中,本來進水水質都比較低,還要選擇AB法,結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設施設備的閑置。有的地區經處理的再生水直接用於農業灌溉,還過分強調除磷脫氮,採取A/A/O法,增大了建設投資也提高了日常運轉成本,還有一些個別地區在建設污水處理廠時,看當時風刮什麼工藝就採取什麼工藝。
其五、污水處理後的再生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巨大的投資建設了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後的再生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地區還將處理後的再生水與未經處理的污水混在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區沒有將再生水回用卻排入大海造淡水資源的浪費。目前世界的淡水資源極為匱乏,中國淡水資源的佔有量在世界上排第121位,人均淡水佔有量僅為2000立方米。
其六、污泥沒有真正達到無害化,沒有最終處置的途徑
污水經過各種不同工藝處理後,出水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但是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獎懲的污泥卻未能得到妥善的處置,還會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有些地區污泥不經過無害化處理,將污泥堆放在場外,任意取走不知下落。有的地區將污泥進行乾燥用作農肥,重金屬含量是否達標考慮的很少,對農作物有多大的危害分析不足。國家環保部門禁止將污泥作為菜田、稻田的肥料,作為旱田的農肥需要對污泥的成份進行分析,重金屬及有毒家物質不超標方能使用。污泥作為綠地用肥要有園林部門認可,有監測部門跟蹤分析方能使用,總之污泥若沒有最終處置的途徑,是給環境帶來再次污染的隱患。
其七、污水處理廠沒有除臭裝置
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池,格柵間,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處理系統的儲泥池,脫水機房(除離心機外)都會產生嚴重的臭氣,既影響操作運行人員的身體健康,也給周圍居民生活環境帶來污染,特別是一些建設較早,周圍過去是農田、水池、遠離市區的污水處理廠,目前成為市區,污水處理廠周圍蓋起了民宅,形成了居民區,污水廠的周邊百姓深受其害,應該多渠道解決除臭裝置,因為污水處理廠本身就是消除污染保護環境的企業。
⑷ 跪求:中國有哪些污水處理廠
我這一個區(相當於一個縣)就有5個污水處理廠,3~4萬噸/日這個數量級的規模內,比較容小。明年會新建一個20萬噸/日的。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污水處理機構。除非極度不發達,否則一個縣總要有那麼幾個污水處理廠。我估計光是一個市的大小水廠就有近百個。
人家已經建造好的污水廠其污水泵是不大會更換的,一般壞了也會叫原廠家去維修或者自己維修。
你要搶也應該去投標那些准備新建的廠。這樣的話你需要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好好調查他們公司的年度計劃。看看他們年度計劃中有沒有新建水廠或者泵站的。
⑸ 至2014年全國有多少個生活污水處理廠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截至2014年3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622座,設計污水處理能力約1.53億立方米/日,較2013年年底新增約430萬立方米/日。
⑹ 關於桂林的簡介。
桂林,中國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她擁有得天獨厚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輩子,是閃爍在祖國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的一顆璀璨名珠。市轄象山、秀峰、(高新)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及陽朔、臨桂、靈川、興安、全州、荔浦、恭城、資源、永福、龍勝、灌陽、平樂十二個縣,佔地面積27809平方公里。
桂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寶積山、甑皮岩、轎子岩、釋迦岩、丹桂岩、穿山下岩等處,先後現古人類遺跡遺物。民國29年(1940)元月廣西省會設在桂林市,解放後,省會遷至南寧,桂林為直轄市,98年9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正式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有壯、瑤、回、苗、侗等幾十個民族,市區現有人476萬人。
桂林「三冬少雪」「四季常春」,年平均氣溫在19℃左右。冬季的桂林,桂花盛開,滿城飄香,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低也超不過8℃,所以在這個季節出行,您只需身著春、秋裝,帶上一兩件禦寒的冬衣(以內衣防寒服等輕便冬裝為最佳),就可應付自如。桂林的春冬雨季劃分不是很明顯,因此氣溫差異也不大,著春裝即可。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雨量充沛大多集中在5、6月,有「雨桂林」之說。倘若您選擇此時遠游,切勿忘了帶「晴雨傘」以備不時之需。而這時您身著一般的夏裝就可以了。夏季空氣溫度高,對於北方遊客而言較難適應,出行時,應盡可能准備些防中暑葯物,及防蚊蟲葯物,以備不時之需。
桂林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自然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市區主要以桂花樹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桂林的動物種類繁多,陸棲脊椎動物有400多種,其中有雲豹、黃腹角雉、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種,有珍貴的娃娃魚、鱖、鰻鱺等。桂林礦產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鉛、鋅礦、滑石礦和優質大理石等。
桂林的土特產品主要有:桂林「三寶」: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醬;沙田柚、羅漢果、白果、荔浦圩、馬蹄、腐竹、桂林米粉、荷花魚等。
城市特色:桂林是一個風景文化名城。灕江、蘆笛岩是享譽全球的名牌產品。歷代在桂林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如桂海碑林、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靖江王陵、興安靈渠、恭城文廟等。市區有文化古跡552處,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21處。這些文物古跡都有很高的文學、歷史、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公路:桂林公路四通八達,有桂黃一級公路,桂林至陽朔二級公路以及桂林--柳州--南寧--北海的高速公路,國道321、322、323線穿境而過,其中市境內322線已發展成高等級公路,並實現了100%鄉鎮和87%行政村通公路。
鐵路:新建成的桂林火車客運始發站佔地40公頃,大廳可容納1.5萬人,年呑吐量為100萬人。鐵路北接京廣線,南接黔桂、枝柳動脈,湘桂鐵路縱貫湘桂走廊,火車可直到國內主要城市。
航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佔地4.06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候機樓5萬多平方米。飛行區等級為4D,跑道長2800米。設計年飛行量4.2萬架,旅客年吞吐量500萬人次。目前國際國內航線44條,21家航空公司飛行桂林機場,可通航29個國內城市和香港、澳門、台灣及日本福岡、韓國濟州、泰國曼谷。
水路:有湘江和灕江,沿灕江經梧州與珠江相聯,可直達成廣州、香港和澳門。
郵電:本地電信電力網全部建成,市縣程式控制電話普及並全部開通了行動電話、無能尋呼、計算機互聯網業務。開設國內郵政儲蓄網點,與世界150個國家、國內200多個城市開辦了郵遞特書快業務。
能源:桂林網區已建成總容量達40.3KW的供電系統,市區用電最高負荷達35KW。石油、液化氣和煤炭的儲備,供應充足。
給排水:桂林現有大中型水廠4個,日供水能力達34萬噸,完全可以滿足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市現有污水處理廠4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7.85萬噸,污水處理率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桂林是新興的工業城市,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醫葯、食品、汽車、電子為支柱,產品、產業結構較為合
桂林市形成了以人民銀行為領導、各專業銀行為主體,非銀行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形式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保險業務也有了較好的發展。
科教:擁有科研院所有14個,縣以上政府部門科研開發機構30多個,在光電子技術應用、新材料、生物技術、精細化工等領域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此外,已有400多家中外企業在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
我市的普通高等院校有13所,各類中等專業技術學校62個,中小學校2105所。
文化:公共圖書館13個,館藏信息已上網進入信息高速公路。市美術館是區文化設施精品工程。全市有文化館10個,藝術表演團體15個。
衛生:全市擁有人民醫院、醫學院附院、解放軍第一八一醫院、南溪山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49個,病床1.2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283萬人。
體育:我市是自治區命名的體操城。先後為國家和自治區輸送優秀運動員600名,其中有王維儉、顏偉霞、莫慧蘭、唐林生、肖建剛世界著名運動員。全市擁有體育場地1000多個,業余體校10餘所,可舉行多種國際國內單項比賽。
桂林是中國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自改革開放以來,旅遊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每年接待入境旅客人數達幾十萬人,國內旅客數百萬人以上。先後有幾十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到桂游覽,留下了許多贊美之辭。
全市共有旅遊星級飯店27家,其中五星級二家,四星級三家,三星級十一家,共有客房6600多間,床位13000多張;國際旅行社18家,國內旅行社62家;旅遊涉外定點車船企業25家,涉外車輛700餘輛,涉外遊船67艘。無論是綜合接待能力、產業規模、行業服務質量還是基礎設施、配套條件、產業聯動功能都達到了國內較高的水平和檔次。為使桂林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特成立了桂林旅遊咨詢服務中心,推行套票和游覽信譽卡制度,保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強化旅遊監查力度,端正行風。
桂林旅遊資源豐富。其特點和優勢:一是山川秀麗獨特。典型的岩溶地貌賦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風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譽。二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渾然一體。有各具特色的灕江、蘆笛岩、堯山等桂林市景區和以花坪、秦堤、靈渠、貓兒山青獅潭水庫為主的外環景區。灕江景區已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興安靈渠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是城市與景區交融,推窗、出門就能見景,且景觀分布適當,旅遊可達性好。四是景觀分布的空間層次多,且各具特色,便於多種旅遊線路的組合與分期分區開發。五是多數景區有城鎮做依託,部分景區已有一定的開展基礎,適宜開展多功能、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增加可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