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淮南潘集區生活污水渠在哪裡建設

淮南潘集區生活污水渠在哪裡建設

發布時間:2022-08-27 11:51:41

① 城市市區地面有些高,有些低,那麼生活污水是怎樣排到江河的

首先生活污水是不直排江河的,是排入污水處理廠的,是通過管道系統,下水道-城市管網-污水廠,一般是靠自流,有時也需要加泵站提升,所以污水廠一般都建設在城市比較低的地方,管道都是順地勢由高到底鋪設的

② 生活污水建有處理站,但是為什麼氨氮不能夠控制在15MG/L以下

建一座污水處理站解決一個村鎮難題
資源節約與環境修復有機結合,節約耕地又美化環境
在鳳台縣桂集鎮大街東邊的一個巷子里,矗立著一座白色「小洋樓」,這是三級垂直滴落生物濾池,輔助設施是一座厭氧池和一個水生植物繁生的生態穩定塘。這座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周圍芳草茵茵,聞不到一點異味。
桂集鎮生態式污水處理站是淮南市2009年環保民生工程,由淮南市環保局和鳳台縣環保局共同投資180萬元建設,2010年2月6日建成運行。這塊面積不算很大的「人工濕地」每天默默地「消化吸收」著桂集鎮6500戶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260噸污水,經過初級處理、垂直滴落生態濾池和跌落式生態溝渠三級串連處理後,把污水處理成潺潺清流,最後排入臨近的永幸河。排入河中的尾水成為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實現了生活污水循環利用,削減了淮河的污染負荷。
田家庵區合淮路南的曹庵鎮生活污水處理示範工程是安徽省環科院設計的,處理站採用格柵井和調節沉澱池作為前處理,厭氧反應池、生物穩定塘、潛流人工濕地作為主體處理,最後生活污水進入栽滿美人蕉、茭白等根系發達植被的人工濕地,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實現對污水的凈化。
在建設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時,淮南市要求建一座處理站就得解決好一個村鎮(鄉)生活污水處理難題。在建設過程中,把資源節約與環境修復有機結合,科學選址,充分利用非耕地、荒廢地和自然溝塘,實現了既能有效節約耕地,又能治理和美化環境的雙重功效。同時,環境的改善促進了群眾環境意識的提升,在群眾中無形地宣傳了環保理念。
生態式污水處理技術無污染
不添加化學葯劑,水質可達一級B標准
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源於自然界濕地凈化原理,主要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凈化生活污水,是一種人工高度集成的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以桂集鎮生活污水處理站為例,居民生活污水處理有3個關鍵環節,一是利用厭氧池內的微生物初步分解水中有機物;二是利用三級垂直滴落生物濾池中填充的木屑、稻草、石灰、活性炭等10多種物質以及微生物群落和放養的水生蚯蚓進一步分解有機物;三是利用穩定塘內的多種水生植物,吸附去除氮、磷等污染物。整個凈化過程,全部依靠自身系統「消化吸收」,不使用任何化學葯劑,無任何污染。
據淮南市環保局生態科負責人於海介紹,居民生活污水COD濃度一般為200mg/L~300mg/L,而經過「人工濕地」凈化後,水中COD濃度低於60mg/L,水質達到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一級B排放標准,可用作農田灌溉。此外,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相比,村鎮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脫氮效果好,如桂集鎮生態式污水處理站氨氮排放含量冬季為15mg/L、夏季為8mg/L,年處理生活污水9.5萬噸,年削減COD20噸~30噸,年削減NH3-N3噸,年削減SS12噸。
鳳台縣環保局副局長毛新陸介紹說,枯水季節,污水處理站每天只運行2~3個小時,到了豐水季節,處理站可以達到24小時滿負荷運行。「為了充分發揮處理站功能,縣環保局每年支付給鎮里運行費用5萬元,在保證了人員工資、電費、維修費的同時還有盈餘。」桂集鎮黨委委員李新中說。
負責生態污水處理工程運行的曹庵鎮黨委委員汪林也介紹說,已投運半年的曹庵污水處理站利用當地現有地理環境,日處理能力可達到200多噸,每年由鎮政府支付兩萬元運行費用。處理後排放水質達到一級B標准,大大改善了受納水體水質、水環境和水生態結構。
投入少、見效快、運行費用低
生態式污水處理模式經濟效益良好,運行考核嚴格
與城市污水處理廠相比,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具有明顯優點:首先,項目投資省,建設成本只是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一半左右。其次,運行費用低,僅為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運行成本的1/5,一座生態式污水處理站運行一年的電費和維修費用加上值班人員工資一般不超過兩萬元,噸水處理費用在0.2元左右,建得起也能用得起。第三,生態式污水處理站不產生污泥,與村鎮周圍生態景觀協調。在充分考慮自然條件的情況下可收集小城鎮80%的生活污水。處理中不添加任何葯劑,處理後的水人體皮膚可以接觸,水質一般可以達到農業灌溉標准。第四,生態式污水處理站操作、管理簡便,可設置定時開關和液位開關,實現自動控制。因此,村鎮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工程帶來的益處不僅體現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社會效益等方面,還體現在經濟效益上。
2010年7月16日,安徽省環保廳副廳長林紅參觀了淮南市多個生態式污水處理站。她說,淮南市在污水處理這方面探索出了一種投入少、見效快、運行費用比較低、符合農村污水處理的模式,在安徽具有推廣和借鑒價值。淮南市環保局負責人表示,淮南市將穩步推進「人工濕地」建設,全面開展村鎮(鄉)群眾生活污水生態式治理。
建得多更要管得好,目前,淮南市以市環保部門每月暗訪一次、縣(區)環保部門每周暗訪一次的頻率,監督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的運行情況,並將暗訪情況通報給各縣(區)分管領導。據於海介紹,他正在起草一個《運行監管考核獎懲辦法》,初步計劃以通報為依據實行加分扣分制度,把生態式污水處理站運行納入市裡對縣(區)政府污染物總量削減考核目標,保證污水處理站有效運轉。

③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由哪個部門負責

各地負責部門不一樣,以附海鎮為例:

《關於印發《附海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的通知》

第三條鎮政府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監督運營單位履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責任。

第四條我鎮農村污水具體管理監督機構為鎮排水管理站,根據上級要求做好相應的工作,並負有相應監管和管理責任,具體為:

1、組織做好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年度運行維護管理計劃的審核;

2、組織做好運營單位管理人員、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監督檢查;

3、組織做好對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每旬檢查不得少於1次,對運行維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含安全問題),及時督促運營單位進行整改;

4、組織做好對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的考核;

5、組織做好檢查記錄及考核等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

(3)淮南潘集區生活污水渠在哪裡建設擴展閱讀

《關於印發《附海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的通知》

第五條各行政村(社區)作為項目建設所在地,應積極主動參與運行維護管理工作,教育村民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公共財產,將自覺維護納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納入村規民約,共同保障治理設施安全長效運行。

第六條運營單位履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責任,根據處理設施實際,制定具體的運行維護計劃,明確日常運行維護內容,落實專人進行維護管理,並建立健全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做好運行維護管理台賬記錄。

第七條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管理模式,我鎮排水管理站負責監督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工作,具體工作委託第三方專業運維機構做好運行維護工作。

按規定通過相應程序選擇第三方專業機構,資質要求市政施工資質三級及以上或者排水設施運營維修資質,要求有排水設施專業養護設備,下井作業人員具有上崗證。

④ 高樓大廈屎渠是通到哪裡去的與廢水渠是同一能道嗎

污水渠是通到市政管匯集到污水處理廠,糞管先到化糞池,再進入市政管匯集到污水處理廠,雨水管直接排入河流

⑤ 什麼是明渠暗渠

明渠是一種具有自由表面(表面上各點受大氣壓強的作用)水流的渠道。明渠流動是水流的部分周界與大氣接觸具有自由表面的流動。由於自由表面上相對壓強為零,又稱為無壓流動。

部分河溪並未遭到嚴重污染,單純由於堵塞疏通的原因將通過小區、道路的一小段落改為暗渠。由於天然排污溝對人文環境的破壞和對城市用地的佔用,人為地在原有河道上鋪上水泥板,再在水泥板上覆蓋路基或房基,原有的河溪就成為排水暗渠了。

(5)淮南潘集區生活污水渠在哪裡建設擴展閱讀

明渠的特性有三點:水面一定與大氣接觸;且水位及流量跟隨橫斷面的變化而變化;最後就是水流方向由重力決定,由高向低的方向流動。

根據這個特性我們可以知道除了平時的河道和人工運河外,由於排水管道的水流並未充滿管道,所以這些都屬於明渠。

由於長距離暗渠雨污合流、常年淤積生活污水中的垃圾,隨著城市建設周邊建築日新月異的變化、很難准確找到暗渠的路徑、維護非常困難、雨季極易發生返水形成城市內澇。

⑥ 水資源調研報告

水資源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水資源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水資源調研報告1

水資源稅自20xx年12月1日開征以來,我市從稅收宣傳、組織培訓、實地調研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周密的工作,目前徵收工作進展順利。為全面掌握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情況,評估改革成效、完善試點政策,確保改革試點工作順利進行,我市開展專項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改革試點落實情況

(一)政策落實情況

為確保水資源稅政策順利落實到位,市財政聯合稅務局利用微信群、QQ群、電視等媒介進行政策宣傳外,還利用水資源稅信息調查核實的機會,深入轄區納稅人普及水資源稅政策,及時解答納稅人咨詢,確保納稅人對水資源稅政策理解准確。對內注重業務學習,新業務掌握到位。積極組織水資源稅業務培訓通過開課講解、討論交流、個人自學等多種形式,確保對政策了如指掌。

(二)水資源稅改革成效初顯。

一是調控作用不斷增強。改革填補了稅收政策體繫上的空白,引導節約用水的調控作用日趨顯現。政策執行中,高耗水行業水資源利用成本大幅增加,倒逼企業調整生產用水方式,高效節水工程和技術措施得到廣泛應用,節水意識不斷增強,實現了從「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的轉變。

二是用水結構顯著優化。自水資源稅改革以來,對地下水和地表水採取差別化的水資源稅標准,鼓勵優化用水結構,部分企業已關閉或計劃關閉自備井,主動連接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或改用地表水及其他水源替代使用地下水。初步達到了「引導取用地表水,抑制開采地下水,鼓勵使用再生水」目標,優化了用水結構。

三是水資源稅收入明顯增長。水資源稅改革後,通過創新聯合征管模式、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嚴格規范取水許可審批等措施,將符合條件的取水用戶納入征稅范圍,政策上實現全覆蓋,征管流程上實現無死角,有效遏制了水資源稅漏征、少征、拖欠等現象,堵塞了征管漏洞。1-10月份,繳納水資源稅xx萬元。

二、水資源稅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水資源稅與現行的其他稅種有所不同,它具有獨特的技術規范和行業特點,涉及機制銜接、技術支持、管理方式,信息共享等諸多問題。

一是企業取水用水沒有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大多數企業自用水採取挖井的形式,沒有接通自來水公司,取水量把控有一定誤差給稅務機關對企業申報資料的審核上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二是視線存在盲區。一些小微企業納稅遵從度低,加上檢測跟蹤較為困難,這些零散戶不但有可能成為管理視線盲區,而且有可能成為申報困難戶。

三、對策建議

1.強化宣傳,正確引導。充分利用新媒體,通過網路、移動簡訊平台、稅企微信群、納稅人學習課堂等渠道和載體進行推送告知,正確引導輿論,將改革訊息進行簡化梳理,以問答形式做好政策解讀,從資源保護、降低企業負擔角度爭取理解共識。同時,成立政策宣傳小組,主動深入相關企業進行走訪和宣傳輔導,告知納稅人水資源稅開征的重大意義,並及時消除納稅人疑慮,確保納稅人及時、准確、全面了解相關政策。

2.加強信息傳遞和溝通。由水務局進行企業和個體確認,將准確信息傳遞給稅務部門,再由稅務部門納入稅務管理。建立「稅務、水務」雙方涉稅共享交流平台,實現水資源稅稅涉稅信息的互通互聯。建議由水務局指派相關業務能手對稅務機關人員進行培訓輔導一些專業知識,以便於更好的進行稅收任務。

3.開展調查,綜合管理。深入開展專題稅收調查,對轄區水資源分布狀況、企業群眾用水情況、水資源相關費用收繳情況進行調查摸排,確保准確掌握水資源稅稅源分布情況。及時傳遞轄區內水資源利用、水資源費徵收等情況信息,篩選重點稅源企業,動態把握稅源信息變動,建立水資源稅納稅人管理台帳,全面摸清稅源底數。

四、水資源稅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市計劃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做好水資源稅徵收管理工作:

一是統籌協調,凝聚工作合力。繼續與稅務、水務部門做好水資源信息銜接,建立定期聯席機制,確保基礎信息數據移交准確無誤。

二是繼續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的徵收氛圍。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和納稅人知曉開征水資源稅對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民眾認知度。

三是通過納稅人學堂等方式,繼續對水資源稅納稅人進行培訓,提高納稅人申報的准確率。

四是在服務方面,嚴格落實承諾服務、限時服務、延時服務、預約服務、提醒服務、一次性告知等便民服務事項,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努力以優質的服務為順利推進水資源稅徵收工作做好保障。

水資源調研報告2

建設生態潘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利用已成為困擾潘集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雖然潘集區境內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能夠延緩潘集區水資源供給的壓力。但是,水資源並非可無限制地使用下去,如何在已有的基礎上科學地開發利用好現有的水資源不失為一條重要途徑,應把它提高到戰略高度上來。潘集區水資源應走「以水定糧,以水定產,以水定草,以水定林,以水定發展」之路,這是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和「開發面向生態水資源」、「建設節水型社會」、創造良好生存空間的長遠之計,任務緊迫,勢在必行。

一、潘集區水資源及利用現狀

1、水資源概況。潘集區是一個旱澇災害頻繁的農業大區。全區降水特徵是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年內分配不均,年際差異大。一年之內,夏季降水最多,平均占年降水量的49.8%,春秋雨季次多,分別占年降水量的22.7%和19.8%,冬季降水最少,平均只佔年降水的7.7%。全區多年平均降水量926.0mm,年最大降水量1428.0mm,年最小降水量471.9mm。這種降水特徵,導致潘集區旱澇災害頻繁,最近幾年旱災較為突出。特別是20xx年6-7月份,連續乾旱無雨,淮河水位低,泥河、黑河引不進水而乾涸。

目前,潘集區境內地表水資源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平均年徑流總量1.44億立方米,由於年內降雨量不均,其徑流量、年內分配大多集中在汛期(6-9月),占年經流量的70%以上,據估算僅占年總徑流量的10%左右,大部分徑流量在汛期被排泄掉。潘集區地下水資源量,現狀上的多年平均為1。25億立方米,可采量為0.95億立方米。

2、水資源利用現狀。潘集區屬於平原地帶,提水型灌區。其境內的攔蓄工程少,地面水的利用率低。僅有的四條河流,其中泥河、黑河這兩條淮河的支流,由於淤積嚴重,河底較淺,蓄水、引水的能力較差,乾旱季節經常乾涸,而且污染嚴重,水質較差。

潘集區轄有11個鄉鎮(街道),共有166個行政村,境內有淮南礦業集團的潘一、潘三、潘東三座大型煤礦和平圩發電公司,平電二期工程、潘北礦和田集發電廠正在建設之中,一批招商引資項目也已駐進或將陸續駐進潘集區,潘集區不僅是農業大區,同時成為能源新區。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工業企業的迅速發展,潘集區的水資源將面臨水量短缺和水質污染日趨嚴重的問題。淮河上游企業污染及沿境內河流的生活污水直接威脅著潘集區提灌水質,威脅著潘集區城區用水的水質。

目前,潘集區私營企業不斷發展,城鎮化建設不斷加速,城區面積和人口不斷擴大和增加,更加重了潘集區水資源的壓力,水資源將會阻礙潘集區實現崛起的進程。

二、潘集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利條件

1、外來水資源豐富

潘集區區域狹長,全境毗鄰淮河,外來水資源豐富,有便利的開發利用條件。可在淮河畔建一水處理中心,將淮河年過境流量納入飲用水體系,做城區飲用水源,若加以適當深度處理,將成為很好的市政水源。

2、基礎條件好

潘集區屬於農業大區,現有人工開挖灌溉水渠多,並建有一大批機電排灌站等水利設施。隨著村與村、村與鄉鎮和鄉鎮與鄉鎮之間不斷發展的渠網建設,將會進一步調節水資源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

3、水資源目標用戶多

一是城區不斷發展,其道路、環境綠化帶、城區居民、城鎮等需要大量用水。二是在旱季,用於44.8萬畝耕地中乾旱地的澆灌,挽回因乾旱而帶來的農業損失。三是城區基建工程不斷擴大,建築施工單位用水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四是可用於回灌,減少因採煤形成地下漏斗區造成地表下沉的威脅,具有一定的生態價值意義。

4、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

一是表現在潘集區境內有四個國有大型煤礦企業和兩大發電公司,隨著市、區利稅分成比例的調整,這兩項稅收將為潘集區各項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表現在潘集區的招商引資項目、商品零售業和鄉鎮企業發展勢頭良好。萬泰電子、龍強公司、袁庄百貨和豆製品製作等企業日益發展壯大,成為潘集區又一支經濟支柱。

三是表現在近年來潘集區勞務輸出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外出務工者,不僅帶回來了資金,也帶回來了技術。現在,農村的經濟結構開始有所變化,水產養殖業、大蓬蔬菜業、家禽飼養業產品已經邁向省內外市場。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服務行業也異軍突起。經濟的發展為潘集區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極為有力的經濟條件。

三、潘集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制約因素

1、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潘集區屬於暖溫帶半濕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南北海陸過度性特徵,降水的季節變化明顯,導致年內水資源分配不均。其境內河流因攔蓄工程少,調蓄困難,水儲量季節性變化大,使城區和廣大農村、農業供水量得不到保證。

2、面積大,人口多,城鎮分散

潘集區總面積為660平方公里,42.75萬人,面積大,人口多,所轄鄉鎮多分散,且目前城區人口不到7萬。潘集區的地理特徵,造成了引資企業、鄉鎮和私營企業相對分散,加上國有大型企業的分散規劃性建設,雖然區域需水量極大,但集中供水困難,提高了供水成本。同時,潘集區的地理特徵也造成了管理上的分散。如此種種使得利益沖突難以協調和解決,這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不利因素。

3、現有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薄弱

潘集區灌區大部分提水排灌站建成年久,輸水溝渠主體損壞居多,淤塞不暢。

四、潘集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建議

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將在較長的時期內制約我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滿足我區的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的要求,實現潘集奮力崛起,必須全方位、多措施、大力度地解決水資源供求矛盾問題。重點應構築四大制度體系,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第一,應樹立資源水利的觀點。未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不能單純修建水利工程、調節水量,而要從經濟、環境和社會等多方面考慮,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變是治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潘集區建設了一批電灌站以適應提灌區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工農業生產和地區經濟發展,但是,水的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水多、水少、水質」三大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為潘集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這些問題單靠工程措施無法根本解決,必須樹立資源水利觀念,對水資源進行綜合開發,科學管理,統籌考慮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問題。

第二,要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一方面在水資源開發上要統籌考慮天上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另一方面利用上,要對工業、農業、生活和生態用水區別對待。具體講就是開源和節流要並重。

一是完善水資源的供給網路從空間上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如果能夠加快現有水渠的深挖和配套(渠網)建設,不斷提高水資源的攔蓄能力,就能夠解決因漫灌或田間建築物不配套而造成的跑水、漏水等浪費水的現象。

二是大力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並促進農業節水灌溉的普及。要把現有的條件充分利用起來,並逐步完善,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三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統一開發、聯合調度,一方面要加強地下水水源地開采和儲備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價格杠桿,合理利用水資源。

第三,積極推廣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社會體系。建立節水型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從提高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管理,建設節水型農業、節水型城市,生態用水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綜合考慮,統籌安排,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支持和積極參與。潘集區要重點節約地下水,由於城區無自來水廠,造成工業和生活用水大量開采地下水。開采成本低,必然造成浪費嚴重,破壞地層結構,影響飲水安全。當務之急必須建立地下水開采使用的高成本管理體制,通過提高開采成本,推進節約使用地下水的機制形成。

一是根據《水法》建立節水制度,增強可操作性,便於執法,避免水資源的不必要的浪費。

二是根據《全國節水規劃綱要》、《全國節水農業發展規劃》和《工業節水規劃》制定區域性節水規劃,明確節水目標和任務,使建設節水型社會成為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三是利用價格杠桿,引導人們自覺調整用水數量和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減少浪費。

四是建立節水的投入機制,採取「國家、地方和用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的原則確定節水投資主體,並採取多種形式鼓勵節水單位和個人。

五是加強水資源管理和開發的宣傳教育。水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斷增強節水意識,建立節水型社會。

第四,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建設生態性水資源。結構調整是經濟發展的主線,也是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措施。潘集區獨特的地理結構,更需要加強經濟結構調整,要「以水定發展格局」,根據水資源條件確定發展重點,以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發展目標的實現。

一是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調整經濟空間結構。在水資源短缺和豐富地區合理部署高耗水和低耗水經濟項目。

二是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調整城鎮體系。建立起「以水定城市發展合理規模,以水定城鎮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機制。嚴格實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行業用水定額取水管理,真正做到以供定需,以水定發展。

三是重視水資源條件,調整農業種植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促進種植業由傳統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向多元結構轉變,發展雨熱同期或積極培育耐旱的優質高效農業品種。

同時,建立和完善水污染的監督、控制和治理制度,加大治污力度,建立生態型水資源。

第五,建立水市場體系,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對稀缺資源實行統一管理是國際社會的普遍作法,水資源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必須實行有效管理。建國幾十年來的治水經驗證明,將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統一屬性人為地分割、支解,不僅違背了自然規律,而且違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是盲目、無效或者說低效的管理模式。因此,我們應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保障潘集區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對水資源使用權和用水指標進行分配;對流域和區域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引導利用市場機制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制訂水資源總量控制和用水定額的指標體系;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等。

二是重視用水戶參與。通過提高用水戶的參與程度,由用水戶代表來協商決定水資源分配、水市場價格等,實行民主決策管理,接受用水戶的監督,提高透明度。調動用水戶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促進高效用水。

;

⑦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是什麼

1.病原體污染: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等,常含有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蟲.這類污水如不經過適當的凈化處理,流入水體後,即會通過各種渠道,引起痢疾、傷寒、傳染性肝炎及血吸蟲病等.
2.需氧性污染物:生活用水,造紙和食品工業污水中,含有蛋白質、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質素等有機物.這類物質隨污水進入水體後,在微生物對它們的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使水體含氧減少,從而影響魚類和其它生物的生長繁殖.當水中的溶解氧耗盡後,水中的有機物即產生厭氧消化,生成甲烷、硫化氫等,使水體出現臭味,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植物營養污染物:造紙、皮革、食品、煉油、合成洗滌劑等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含有氮、磷、鉀等營養物,如果大量的這類污水排入水體,使營養物質增多,引起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這類物質多呈紅色,稱「赤潮生物」.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會覆蓋水面,附在魷類肋上,使它們呼吸困難.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有些赤潮生物體內及其代替產物含有生物毒素,常常引起魚貝類中毒死亡,並能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4.石油污染物:多發生在海洋中,主要來自油船的事故泄露、海底採油、油船壓艙水以及陸上煉油廠和生化工廠的廢水.
5.劇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屬、氰化物、氟化物和難分解的有機污染物,它們大都來自礦山、冶煉廢水,它們都富集在生物體中,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此外,水體的污染還有放射性污染,這是由於放射性物質進入水體造成的.鹽類污染,各種酸鹼鹽無機化合物進入水體,使淡水含鹽量增加,影響水質.熱污染,發電站等的冷卻水是熱污染的主要來源,大量熱水排入水體,使水溫增高,水體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的生存與繁殖.

⑧ 雨水管為什麼不能與生活污水管相連

雨水管和污水管相連是我國早期建設時候,生活污水和雨水一起進內入污水廠,但其實雨污分容流能更好的利用水資源。

我國以前由於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比較落後,沒有對排水管道根據水的來源進行分設,採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條排水管道的形式,即合流制的排水系統。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環境意識的增強,再加上水資源越來越珍貴,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各種水資源,開始實施雨水和污水各用一條排水管道的排水方式,就叫雨污分流。

(8)淮南潘集區生活污水渠在哪裡建設擴展閱讀:

直流式合流制是最古老的合流制,其布置特點與雨水管渠類似,由於其對水體污染嚴重,是必須進行改造的舊合流制排水系統。截流式合流制是在街道管渠中合流的生活污水、

工業廢水和雨水,—起排向沿河的截流干管,晴天時全部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雨天時當雨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混合水量超過—定數量時,其超出部分通過溢流井泄入水體,這種體制應用較廣。

閱讀全文

與淮南潘集區生活污水渠在哪裡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染廢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瀏覽:245
冷干機的濾芯如何拆下來 瀏覽:552
海爾凈水器出水管介面怎麼拆 瀏覽:13
河北水垢漏斗 瀏覽:689
白雲區農村ppp污水項目 瀏覽:498
安吉爾水壺濾芯怎麼拆 瀏覽:318
電廠化學廢水調整及注意事項 瀏覽:892
什麼叫納米微晶技術凈化器 瀏覽:43
百佳境界凈水器如何 瀏覽:695
甲醇蒸餾塔再沸器的原理 瀏覽:268
ro膜氯化 瀏覽:984
潔廁靈能除垢 瀏覽:459
油煙機凈化器的價格多少錢一台 瀏覽:334
凈化器電源怎麼測量 瀏覽:332
wq污水提升泵 瀏覽:415
污水處理50戶需多少立方池 瀏覽:656
樹脂是不是ab膠 瀏覽:694
減壓蒸餾怎麼拆 瀏覽:544
飲水機為什麼加熱一會就保溫 瀏覽:287
電解法處理污水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