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處理工業廢水中總氮
硝化液迴流進行前置反硝化工藝硝化液迴流至前端缺氧區,同時投加碳源,通過反硝化菌將硝基氮進行反硝化轉化為氮氣,無需新增處理設施,無需新增佔地,僅需在現有的好氧段的末端安裝內迴流泵,將硝化液迴流至前置反硝化區。此方案從理論上可行,但存在如下問題:1) 如需將總氮達到一級A標,需將硝基氮降至10mg/L以下,通過計算,硝化液迴流比將在150-200%,即2倍於進水水量的富含溶解氧的硝化液(DO約4mg/L)迴流至缺氧段將直接改變缺氧段的溶解氧環境(0.2mg/L≤DO≤0.5mg/L),影響反硝化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即嚴格的缺氧環境,如此大的迴流比導致的溶氧升高和缺氧停留時間減少將會嚴重影響反硝化效率和反應時間,進而出水總氮無法達到很低的水平,但減少迴流比則無法完成總氮的反硝化數量,亦會影響出水總氮達標。2) 如進行反硝化反應,反硝化菌必定會利用一定的碳源,從進水C/N比和出水的C/N比分析,該廠如進行反硝化需補加碳源,如在前端補充甲醇作為碳源,則存在反硝化菌和其他菌種的競爭關系,從微生物學的角度分析,反硝化在此條件下並非優勢菌種,因此前端投加的大量碳源會被浪費,導致運行費用升高,如過量補充則又會導致後端處理負荷的增加。根據不同水質需求對生化脫氮的不同環節進行設計與優化,比如IDN-BMP總氮去除裝備就是從反硝化階段入手,加強菌種的選擇與馴化,優化反應器結構,從而增強反應器的的脫氮效率。
⑵ 怎樣求總氮和有機氮的去除率
總氮元素主要由氨氮、有機氮、硝態氮、亞硝態氮以及氮氧化合物組成,其中氨氮主要來自於氨水以及諸如氯化銨等無機物。有機氮主要來自於一些有機物中的含氮基團,比如有機胺類等。氮氧化合物諸如一氧化氮以及二氧化氮等是有毒氣體,由於狀態不穩定,一般很少存在。硝態氮在自然界中比較穩定,且含量較高,比如國防工業ZhaYao製造過程中大量用◇◇作為原料,機械化學等工業使用大量與◇◇相關的原材料作為氧化劑,同時很多污水通過前期生化以及硝化以後也含有大量的◇◇,因為硝態氮十分穩定,且極易溶解於水,因此污染十分嚴重,極易擴散。
2、氨氮的去除辦法
含氨氮廢水目前市場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一般通過以下幾種辦法去除。
第一,折點加氯氧化法,通過加入次◇◇或者漂白粉進行氧化,將氨氮轉化為氮氣釋放,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氨氮去除劑基本以漂白粉為主。其反應方程式如下所示:
2NH2Cl + HClO →N2↑+3H++3Cl- +H2O
第二,利用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去除廢水中的氨氮,其原理是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聯合作用,將水中氨氮轉化為氮氣以達到脫氮目的。首先通過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將氨氮轉化為亞◇◇和◇◇,然後再進行反硝化,將◇◇轉化為氮氣。其反應原理圖如下所示:
2NH3 + 3O2 → HNO2 + H2O + 能量(亞硝化作用)
2HNO2 + O2 → 2HNO3 + 能量(硝化作用)
HNO3 + CH3OH → N2 + CO2 + H2O + 能量(反硝化作用)
3、有機氮的去除辦法
在一些廢水中含有有機氮,有機氮大多通過微生物去除。在轉化中,主要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個階段。在氨化過程中,水中有機氮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氨氮。硝化過程中,首先在亞硝化桿菌的作用下,氨氮轉化為亞◇◇氮,然後在硝化桿菌作用下,亞◇◇氮進一步被氧化成◇◇氮。反硝化過程中,◇◇氮轉化為氮氣,釋放到空氣中,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水中的氮被徹底去除了。
4、硝態氮的去除辦法
硝態氮主要是指◇◇根離子,目前有採用離子交換、膜滲透、吸附以及生物脫氮的方法。其中離子交換法、膜滲透法以及吸附法都只是◇◇根離子的濃縮與轉移,無法真正去除總氮,濃縮以後的◇◇根廢液需要進一步處理。
在生物脫氮中,主要是指◇◇根離子通過反硝化細菌降解轉化為氮氣的過程。在傳統的生化方法中,需要極大地佔地面積,而且由於微生物密度低,微生物脫氮效率很低,而且出水不清澈,有懸浮物,不耐毒性物質。
蘇州湛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新設計一種高效反硝化生物濾池裝置,經過特殊結構設計的高效反硝化生物濾池,專為工業廢水處理研發,適應工業廢水高鹽分、高毒性、高硝氮、波動大的水質特點。
⑶ 污水處理中硝化液迴流量怎麼確定
目前的污水處理中硝化液迴流量在100%-300%,主要的是看=當前用的是什麼工藝,當前的運行狀版況的,一般在出水權TN達到要求的情況下降低內迴流保證節約能源,其實每個工藝有他當前的特性的。
在單級A/O系統中,迴流比r與最大可能脫氮效率R之間的關系為:R=r/(1+r)
但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缺氧段有足夠的碳源,好氧段氮的硝化作用完全等.
可以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中公式6.6.18-7來計算,
迴流量Q=1000VKX/(N1-N2)
其中:
Q:——混合液迴流量,m3/d;
V——缺氧池容積,m3,如前計算;
K——T℃時脫氮速率,kgNO3-N/(kgMLSS·d);
X——缺氧池內混合液懸浮物濃度,kgMLSS/m;
N1——生物反應池出水總氮濃度,mg/L;
N2——生物反應池出水總凱氏氮濃度,mg/L;
⑷ 氧化溝的處理效率(BOD、COD、氨氮、SS)生活污水
一般來講,氧化溝的效率是很不錯的, BOD基本上不考慮,肯定是可以完全達標,COD在90%左右, 氨氮應該在85%左右,SS 95%, 數據每個地方有不同的差距,整體應該是差不多的~
⑸ 污水氨氮去除方法
方法一: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指以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如纖維)為載體,其表面的生物膜為微生物提供附著面,微生物通過分泌的酵素和催化劑降解污水中的物質,同時代謝生成物排出生物膜。生物膜法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對於受有機物及氨氮輕度污染水體有明顯的凈化效果。
方法二:人工濕地法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是在人工鋪的基質上種植水生植物,利用濕地構成的土壤、植物,水生動物和微生物共同過濾、吸收污染物的工藝。濕地的基質、植物和水中微生物是凈化污水的主體,植物起消耗營養物質和輸氧的功能。植物的人工濕地的硝化能力明顯高於無植物的人工濕地。
方法三:化學法
利用氨氮去除劑把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氣,此方法可選擇人工投加無需增加高額工藝設備,投加具有強烈的靈活性,環保無二次污染且反應快速只需5~6分鍾,對於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來說是一個好選擇。
綜上所述便是小班對「水中氨氮的測定方法及步驟,污水中的氨氮如何處理?」的解答,大家都明白了嗎?氨氮含量是檢測水質安全的一個指標,它的測定方法也是大家需要了解且需要學會的,學好後對大家來說是非常具有實用性的。
方法四:樹脂吸附法
氨氮在水中以游離氨和銨根離子的形式存在,根據一水合氨與銨根的平衡關系可知,利用離子交換工藝除氨氮時pH值盡量在偏酸性(pH值6左右)環境效果更佳。
隨著環保形勢越來越嚴,對於總氮的深度處理標准也越來越嚴,因為地域性限制,有些污水(如:垃圾滲濾液DTRO膜產水)或者凈水(如:蒸發冷凝水)的處理需達到地表三類或者地表四類水質標准,在此情況下,我司T-42H特種除氨氮樹脂應運而生,對於中低濃度(500mg/l以內)的氨氮的深度去除以及濃度氨氮(500-5000mg/l)的濃縮回收利用方面具有極佳的效果和極大的優勢。
產品優勢
1、處理精度,氨氮含量可以做到0.02ppm以下;
2、交換容量大,大實際交換容量可達30-40g/l;
3、化肥行業氨氮濃縮蒸發回收更具優勢,樹脂濃縮倍數大;
4、RO膜及DTRO膜後氨氮達標的保障措施;
5、蒸發冷凝水氨氮深度處理的佳選擇(在投資成本、運行成本、佔地面積等等方面綜合考慮為佳首選工藝)。
⑹ 污水處理如何去除氨氮
在污水的生物脫氮處理過程中,首先在好氧條件下,通過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回 ,將污水中的答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或硝酸鹽 ;然後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脫氮菌)將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原為氮氣而從污水中逸出。因而,污水的生物脫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
⑺ 污水處理中,前置缺氧-厭氧-缺氧-好氧生物池是什麼工藝怎樣計算和設計
你說的是Bardenho生物脫氮工藝。
該工藝設置兩個缺氧段,第一段利用原水中的回有機物作為碳源和答第一個好氧池中迴流的含有硝態氮的混合液進行反消化反應。進過第一段處理,脫氮已經大部分完成。為進一步提高脫氮效率,廢水進入第二段反硝化反應器,利用內源呼吸碳源進行反硝化。最後的曝氣池用於凈化殘留的有機物,吹脫污水中的氮氣,提污泥的沉降性能,放置二沉池發生污泥上浮現象。
設計計算內容主要包括各段處理有效容積、需氧量、第一段混合液迴流量以及鹼度的投加。具體沒有特別的要求,你可以參考《排水處理》這本書,裡面有詳細的計算。
⑻ 生活污水的碳氮比是如何計算的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碳源的簡單計算;尿素的投加量計算:氮的計算(*0.05)磷的計算(*0.01)尿素(0.46)日處理水量m3 *進入生化池COD的值*B/C值/1000*碳氮磷比值/100 /尿素的含量較復雜的計算:較復雜計算—簡單計算的原cod的值=標准添加量。
國內大部分市政污水處理廠採用AAO、氧化溝、SBR等3大類工藝及其變形工藝,主要為生物脫氮除磷方式。反硝化脫氮和生物除磷涉及的微生物大部分是異養細菌,對碳源有競爭,當進水碳源不足時,該矛盾尤其突出。
為保證出水達標,通常採用外加碳源的方式提高脫氮除磷效率,增加化學除磷措施保障出水TP達標,兩類葯劑的投加增加了污水處理成本。因此開發適應低碳源進水的高效低耗脫氮除磷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低碳源污水處理可以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和控制方式,提升原水碳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強化生物脫氮除磷效果並節約運行成本。當系統原水碳源不足以完成脫氮要求時,需要投加外部碳源。針對外加碳源的優化控制方式包含碳源種類的篩選、投加點位的選擇和投加量精細化等。
⑼ 生物脫氮各階段的控制參數有哪些
生物脫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環原理,採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機物轉化成氨氮,而後在好氧條件下,由硝化菌左右變成硝酸鹽氮,這階段稱為好氧硝化。隨後在缺氧條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並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比如乙酸鈉),使硝酸鹽氮變成氮氣逸出,這階段稱為缺氧反硝化。整個生物脫氮過程就是氮的分解還原反應,反應能量從有機物中獲取。在硝化和反硝化過程中,影響其脫氮效率的因素是溫度、溶解氧、PH值以及碳源,生物脫氮系統中,硝化菌增長速度較緩慢,所以,要有足夠的污泥泥齡。這里會產生很多危廢固廢,這些都是需要專門運輸和專門處置的,現在有很多產廢單位的信息或者處置單位的供需信息在危匯網上有的,要合理合法的處置,解決環保問題。反硝化菌的生長主要是在缺氧條件下進行,並且要用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順利進行。
由此可見,生物脫氮系統中硝化與反硝化反應需要具備如下條件:
硝化階段:足夠的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適的溫度,最好在20℃,不能低於10℃,,足夠長的污泥泥齡,合適的PH條件。
反硝化階段:硝酸鹽的存在,缺氧條件DO值在0.2mg/L左右,充足碳源(乙酸鈉做能源),合適的PH條件。
⑽ sbr污水處理工藝流程,以及設計計算
重要的參數——充水比。
弄清楚這個後,其餘與常規活性污泥法計算沒太大區別。
可以參GB5001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