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大家造紙廠污水處理 循環的工藝流程
給些總結你,剩下你的去找資料吧。
廢紙造紙生產廢水處理設計經驗總結
摘要 根據工程實踐,總結了生產原料、生產紙種、造紙工藝、廢水來源與污染物成分、噸紙水耗對廢紙造紙生產廢水水質的影響。給出了廢紙造紙生產廢水預處理、生化處理的建議工藝參數。分析了廢紙造紙生產廢水回用的水質要求、水量確定和工藝選擇。
廢紙造紙生產廢水的處理
2. 1 預處理
廢紙造紙生產廢水的預處理是保證系統達標的前提,預處理的主要目的:回收廢水中的纖維、降低生化系統負荷。一般廠家均在車間內部對白水進行紙漿回收,在此不做贅述,本文所述的預處理主要是混合廢水的廠外處理,主要包括紙漿回收、物化處理。
2. 1. 1 紙漿回收
常用的紙漿回收設備有斜篩、重力自流式篩網過濾機、普通旋轉過濾機、反切單向流旋轉過濾機等,常用的為斜篩。建議根據試驗確定水力負荷及篩網目數,在沒有數據的前提下,推薦水力負荷為10~15 m3 / (m2 ·h) ,篩網80~100 目。近年來出現多圓盤回收混合廢水纖維。多圓盤原先多用於廠內白水處理,現在已有箱板紙廠家採用它回收廠外混合廢水的纖維。多圓盤運行費用低、基本不需加葯、回收纖維質量高、出水懸浮物含量低( SS < 60mg/ L) ,後續可以省去初沉池,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值得設計人員關注。
2. 1. 2 物化處理
造紙廢水物化預處理常用的有氣浮法和沉澱法。氣浮法主要為機械法和溶氣法。機械法以渦凹氣浮為代表,溶氣氣浮以普通溶氣氣浮和淺層氣浮為代表。機械法優點為無迴流,設備簡單,動力消耗低;缺點是氣泡大,數量有限,效率相對低,且設備維護相對復雜。傳統溶氣氣浮因其佔地面積大,投資高,新工程很少用;淺層氣浮因其效率高、佔地小,在溶氣氣浮中處於主導地位。沉澱法常用處理設施有斜管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和平流沉澱池等。斜管沉澱池易堵塞,平流沉澱池排泥困難。造紙廢水多採用結構簡單、管理方便的輻流沉澱池,其表面負荷可取1~2 m3 / (m2 ·h) 。
2. 2 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是廢紙造紙生產廢水處理的關鍵部分「, 厭氧+ 好氧」工藝具有耐沖擊負荷、COD 去除率高、動力消耗低、運行費用低等優點,被廣泛採用。厭氧處理一般採用水解酸化或完全厭氧反應器(UASB、IC、PAFR 等) 。根據生化進水濃度的高低,選擇將厭氧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或完全厭氧階段,建議當生化進水CODCr > 800 mg/ L 採用完全厭氧反應器。好氧處理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或氧化塘,其中以活性污泥法應用最廣。厭氧系統容積負荷可取2~15 kgCODCr / (m3 ·d) ,好氧系統污泥負荷可取0. 25~0. 6 kgCODCr / (kgML SS ·d) 。
Ⅱ ic厭氧塔怎麼啟動
1.5~3m/s 50m³
Ⅲ 污水處理廠厭氧池怎麼設計
污水處理廠厭氧池怎麼設計
普通消化池又稱傳統或常規消化池,己有百餘年的歷史。消化池常用密閉的圓柱形池,如圖1所示。廢水定期或連續進入池中,經消化的污泥和廢水分別由消化他底和土部排出,所產的沼氣從頂部排出。
池徑從幾米至三、四十米。柱體部分的高度約為直徑的1/2,池底呈圓錐形,以利排泥。一般都有蓋子,以保證良好的厭氧條件。收集沼氣和保持池內溫度,並減少池面的燕發。為了使進料和厭氧污泥充分接觸、便所產的沼氣氣泡及時逸出而設有攪拌裝置,此外,進行中溫和高溫消化時,常需對消化液進行加熱。常用攪拌方式有三種:
(1)池內機械攪拌;
(2)沼氣攪拌,即用壓縮機將沼氣從池頂抽出,再從池底充人,循環沼氣進行攪拌;
(3)循環消化液攪拌。即池內設有射流器,由池外水泵壓送的循環消化液經射流器噴射,在喉管處造成真空,吸進一部分池中的消化滾。形成較強烈的攪拌,如圖2所示。一般情況下每隔2一4h攪拌1次。在排放消化液時,通常停止攪拌,經沉澱分離後排出上清液。
由於厭氧菌活躍需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因此,厭氧池也需要加熱。常用加熱方式有三種:
1·廢水在消化池外先經熱交換器預熱到定溫再進人消化池;
2·熱蒸汽直接在消化器內加熱;
3·在消化池內部安裝熱交換管。
第一第三兩種方式可利用熱水、蒸汽或熱煙氣等廢熱源。
查看圖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50
Ⅳ 污水處理廠是怎麼運行的
污水處理廠根據工藝不同,處理流程也不同。不過目前大多都是A20工藝或者 膜工藝。
A20工藝是傳統的生化處理工藝,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生物養料進行污水處理。一般流程如下。
集水井--格柵--提升泵房--爆氣除沙(或者旋流除沙)--水解池--厭氧段--缺氧段-好氧段---二沉池--混凝沉澱池--濾池--消毒池--出水口。
中間處理過程是連續的。利用內外迴流來對水體在工藝池中的停留時間進行調整。一般內迴流為缺氧至厭氧迴流,好氧池至缺氧池迴流。外迴流為二沉池污泥迴流至厭氧段。進水一邊進。出水一邊出。從二沉池沉澱出來的清水基本已經達到了處理標准。然後經過進一步的沉澱與過濾在經過消毒基本就完成了整個處理過程。
新進來的污水中有一部分有機質被當作了生物養料給微生物提供能量。並不會污染出水。二沉池翻泥或者有污泥上浮等可能會影響出水水質。
膜工藝則是分為反滲透膜和MBR膜兩種。MBR膜主要用與分離水與泥。一般MBR工藝不需要二沉池以後的工藝。可以直接出清水。
反滲透則由於能耗高,很少被使用。海水淡化倒是有使用的。
Ⅳ 污水處理中厭氧工藝常見問題有哪些呢
維拓環境 十萬伏特團隊為你解答。
污水處理中厭氧工藝常見問題如下:
問題1:我們有個厭氧池,正在調試,有五天沒有加麵粉了,結果現在池子里的污泥變成黑色的了,而且還長了好多綠藻,怎麼回事啊?該怎麼解決?
回答:
厭氧池污泥黑色並無異常,不知出水指標是否有所異常波動呢?藻類的話,在液面清液可以看到,混合液內應該不會存在的。
問題2:一個很奇怪的現象,UASB出水COD4000,氨氮60,總氮120,PH6.5,經過好氧池後,COD500,氨氮幾乎沒有,總氮40,但是PH達到了8.3,這是為什麼呢,不是硝化反應要消耗鹼度嘛,PH要下降才對啊,怎麼解釋呢?
回答:
1、要看看是長期如此還是最近才發生的,如果是長期如此,要考慮你的工業廢水水質情況?如果只是近期偶爾發生的話,多半是進水波動所致,比如說,你的總氮有下降,說明反硝化也發生了,且比較充分的發生了,如此會產生鹼度,加之進水氨氮突然減低,硝化反應不明顯時,不但反硝化的鹼度可以彌補硝化過程所需,甚至還有結余,導致出水PH上升。
2、另外還需考慮你檢測得PH值是否可靠,也就是PH是否經過嚴格校正了呢。
問題3:問題:造紙制漿廠的污水處理廠的管理。我公司制漿工藝採用中性亞硫酸鈉法。 中段水處理採用調節池,UASB,組合生化、生物濾池。 現在厭氧池出水COD持續1200左右,但組合生化池一點卻不下降,我們24小時持續爆氣,但含氧量一直維持在0.2-0.6之間,水體發黑。不知是什麼原因,應該如何解決?
回答:
1、24小時曝氣不代表就曝氣充足了,還要看看曝氣能力是否滿足。
2、降低生化池的迴流量看看是否有效。
問題4:我公司的具體情況如下:
1、工藝(含物化段):生產工藝:中性亞硫酸鈉法制漿。中段水處理工藝:調節池,UASB,組合生化(掛膜法),生物濾池。
2、水量(設計及實際)設計能力為3500立方,實際排水1000立方。
3、運行周期或頻率:持續運行。UASB為持續進水,70%的水迴流,迴流的水帶泥。組合生化池的進水也是持續。
4、進水水質概況:原水COD為1000至4000,每天波動比較大。BOD5我們不會做。PH值7到7.5之間。亞硫酸鈉含量0.2-1.2g/L。
5、出水水質概況:UASB出水1200至2100之間。好氧幾乎沒有降低。
6、各指標進出水處理效率:UASB有30%至45%的效果,組合生化池以前有,但現在10%左右效率。
7、活性污泥負荷F/M
8、活性污泥濃度MLSS
9、溶解氧控制水平DO:組合生化池出水好時DO在3到4之間,但現在只有0.4-0.5之間,怎麼爆氣也上不來。
10、活性污泥沉降比S30:有去除效果時,SV30為5到7左右,但最近達20,因為我將二沉池持續迴流。
11、污泥齡ts:不會算,但近20天沒有排泥。
12、營養劑投加依據及出水氮磷含量:每日調節池為磷酸二胺6公斤,組合生化池:磷酸9公斤,尿素10公斤,各池每天再加50公斤的豬糞。原水的C;N為1800;20;1.2。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單位,也不知如何計算。
回答:
UASB作為前段降解設施,後段排放還是要依靠後段生化池的。目前沒有好的處理效果,請確認如下:
1、後段生化池迴流要保持好,是連續的。
2、不管SV30是多少,排泥是需要的,排泥可以少排些
3、復核一下營養劑投加,看看是不是少了,按C:N=100:5:1核算。
問題5:由於操作人員的誤操作,導致UASB內的污泥全部被打入了好氧池內,現在好氧池內取樣做了SV,上清液很黑混濁,沉降速度慢,污泥變成了黑色。我在發現這個事故後,停曝氣,待好氧池沉澱一段時間後,把好氧池內的污泥排進UASB一部分。我現在是一次性把UASB流入的那麼多量的污泥全迴流過去還是慢慢的迴流污泥至UASB呢? 接下來在操作上該怎麼辦?
回答:
既然UASB的污泥流入了好氧區,就需要盡快的迴流入UASB系統,由於厭氧污泥顆粒比重大,迴流的混合液中,好氧部分還是會流出UASB的,而厭氧污泥顆粒會繼續留在UASB,如此對系統影響就不會太大,好氧池的話,回復遠比UASB要快,所以,重點是你的UASB。
問題6:我廠是果凍廢水,含糖高,一般進水COD就7000到8000,有時候到10000多,又很容易酸化,PH很難人工控制,問題出在2月份UASB池一直跑泥,自動調節PH循環泵又壞掉只能人工調節PH,從那時候開始COD開始上升,到現在還降不下來。停了好長時間沒進水,污泥濃度很低,但是可見顆粒污泥。沒產什麼沼氣。投了一卡車污泥進去,迴流內循環。經過2個禮拜多了,還是沒效果,水質更黃了,UASB液面有一層像鐵銹一樣的物質。但是還是沒什麼去除率。不知道是何緣故?
回答:
你現在看到的顆粒污泥,受ph沖擊,處理效率降低了。有形無實,顆粒污泥培養時間長,所以恢復也慢,還需耐心恢復,否則,欲速不達。
問題7:在無進水情況下,UASB池池面氣泡減少,沼氣量很少。COD從700多降到200多了,明顯處於地負荷運行,CASS池污泥老化,在沒進水情況下曝氣產生的結果,不知為何?不曝氣我又怕好氧泥缺氧了。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呢?
回答:
不曝氣半天沒事,一天以上不曝氣就不好了, 特別是污泥濃度較高時。最好的方法是最低量維持。一般可以4小時停止,十分鍾開啟的方式來曝氣維持。
問題8:小弟澱粉廠內運行一套UASB系統, 於厭氧反應器前設一酸化池, 一般來說入水COD在16000mg/L, VFA 4500~5000mg/L ; 出水COD 900mg/L, VFA 120mg/L ; 但近日入水COD上升至20000mg/L, 而VFA卻從5000 mg/L漸漸上升至 8000mg/L (COD依舊維持在 20000mg/L左右), 出水COD 目前在 1500mg/L, VFA 200mg/L上下波動.想請教在COD穩定的情況下, VFA持續升高的原因, 是否是酸化不完全, 含有太多大分子酸所致? 對UASB系統來說是否會有不良的影響?
回答:
也稱不上高,主要你的進水濃度高了,自然在系統沒有跟上(適應增加的污染物濃度而被動增加微生物量)的情況下,你的出水污染物濃度會上升。從上升比例來看還是正常的。系統應該會自動修正的,隨後去除率也會有所提高。
問題9:我調試的是一個木材加工廠廢水,工藝是UASB+SBBR工藝。現在UASB內進水COD為5000左右,PH7.5--8左右。出水COD2500--3000,PH在6.5左右。池內水溫16--20度。現階段池內水力負荷為0.24m3/(m2.h),容積負荷為0.083KgCOD/(m3.d),污泥負荷數值沒法做,已滿負荷上水。後續SBBR池內PH7.5左右、SV25%左右,MLSS無條件檢測,生化池出水COD為350左右,F/M值肯定很高了,但因為MLVSS無法檢測,F/M具體數值不清楚。出水指標為COD≤100mg/L,請指教我這問題的關鍵所在,是不是UASB池內溫度低了,VFA積累。另外SBBR池內怎麼處理才合適啊?
回答:
溫度卻是影響的UASB處理效果的,SBBR系統,如果進水是2500-3000,而出水是350的話,去除率也接近90%了,應該說不低了。
問題10:黃老吉生產廢水,生產工藝按原料配方調制,進水COD4000-6000,採用調節-UASB-中沉-SBR組合工藝,設有一台從中沉到UASB的潛水迴流泵,調了半年多都沒調好,容易酸化,調節池PH調到9了,UASB內的PH一直在5左右,SBR又是6.5左右;UASB出水COD也不太穩定,從1500-3000不等,這樣SBR出水就很難達標了;做沉降比觀察,污泥性狀不好,分離不明顯,色度比進水還高,明顯偏黃,一直沒法處理,是否廢水中有什麼抑製成分,請教對此類廢水比較熟悉的有何良策?
回答:
UASB出水後是否可以再進行PH調節(投加氫氧化鈉),否則6.5的PH對SBR來說還是很難操控的。另外,根據你的出水SBR的污泥濃度是多少呢?如果污泥濃度低了或高了,對你的出水色度和去除率也有影響。
問題11:,最近調試的厭氧反應器出水帶泥特別多,測沉降比高達20%~30%,而且大部分都是上浮,表面污泥粘稠,量筒取厭氧罐各層取樣口,也是上浮有30%~40%,沉澱下去的也就10%以下。厭氧出水到一沉池,一沉池表面也是厚厚的一層粘稠泡沫,沉澱不下去,結果到好氧池,導致好氧泥量很多,最高SV達70%,溶解氧也消耗厲害,好氧排泥都排不過來了。這樣的狀況持續有一周多了。
回答:
應該是厭氧效果良好,產氣較多夾帶污泥上浮吧?這個和天氣、進水量等關聯。 如果一沉池漂浮物打碎可以下沉的話,估計流入後段生化池可以減少。
問題12:我們這是啤酒廢水的處理,工藝為初沉池-調節池-UASB-好氧池-二沉池,UASB厭氧池池容是3200立方,分為東西2組進行進水,設計的上升流速是0.9米/小時,可是現在問題來了我們的厭氧去除率總是會出現波動,有時候能穩定在80%以上,有時候又將下去了,進水的COD值正常在1500左右,有時候可能會低一些,進水流量根據生產情況在變動,我們厭氧系統有內循環泵,每次污水量不夠,我就會給加內循環,怎麼才能讓厭氧系統穩定運行呢?另外,我們剛開始加在厭氧池的污泥濃度大概有3萬,現在東西組污泥濃度都有下降,不知道有沒有影響?
回答:
還是需要統計下分析數據,看看去除率低的時候,其他指標的狀況,以便建立關聯性,這樣就可以驗證去除率波動的原因。
問題13:對於厭氧生化系統來說,調節PH用鹽酸和硫酸哪個更好?
回答:
兩者過量投加都會對系統有抑制,但硫酸的抑制比鹽酸明顯,所以,如你所說,已鹽酸為主,但投加量不大的話,也可以投加鹽酸。
問題14:關於啤酒廢水的,因為啤酒生產一般分淡季和旺季,淡季的時候,主要是生產車間洗瓶水,洗車之類的,多數是廢鹼液,所以到我們污水站的時候PH總是偏高,進集水井的時候PH能達到11以上,調節池就是8.3左右了, 所以一直在加酸,用量蠻大的, 進入厭氧系統一般控制在7-8,所以現在就是想解決淡季用酸量大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了一下,覺得是否可以用管道把厭氧出水引進調節池, 因為正常都是調節池PH明顯高於厭氧出水的PH, 我自己也按1:1取樣做了混合PH測定, 發現,PH是有明顯降低的, 但是我又在考慮,一般厭氧出水裡面COD值還有300-400左右,這些應該都屬於難降解的吧, 萬一進入調節池後,跟原水混合,會不會對厭氧系統有點影響呢? 這樣混合後,混合液的COD是會升高還是降低啊? 調節池COD一般在1500左右,這種做法可取嗎? 混合液的COD不知道是升還是降?
回答:
焦點是迴流後水量升高,是否會超過厭氧系統的水力負荷。至於混合液濃度是否會升高,我想你進水1500,迴流液才400,自然混合後的cod會降低了的。至於難降解,你回不迴流,在系統里都一樣,沒必要擔心的。
問題15:
1 明年我們的三相分離器需要整改,施工單位給出的方案是提升三相分離器的高度,這個難道就是氣提? 我不理解提升之後是為了做什麼的,能達到什麼效果?
2 由於我們的調節池需要清淤,所以想把厭氧進水給停了,其實在過年啊,之類的,都想給停了。厭氧系統能停多久,如果再次啟動,如何才能快速恢復到先前的狀態?
回答:
1、可以使水、泥氣分離更加徹底,具體要看是否你現有的高度通過設計復核高度不夠。
2、僅僅是清池,過年這樣級別的停止的話,沒有問題的,恢復也快的。
問題16:USAB出水帶污泥,取樣一段時間後,污泥全部能沉降,上清液也較清,把沉降的污泥倒入手中看,污泥為絮狀,帶毛邊的那種,沒有粒狀污泥存在。我個人覺得這種帶泥現象不要緊,不知是否正確? UASB進水COD在2000左右,今天取UASB出水分布進行上清液和泥水混合檢測,上清液COD在354mg/l,泥水混合的COD在1330mg/l。系統只在白天運行,晚上不進水。
回答:
顆粒污泥形成需要時間,不知你培養多久了。如果在過程中的話,那就繼續觀察。
問題17:我廠好氧前用的是改良IC,但調試幾個月仍不見好,反反復復,現在在監測中,發現一個溶解氧的問題。為降低進水COD,採取少量進水+大量循環的方式,但循環過程造成氧氣的混入,測定循環水的DO在2.5PPM左右,IC出水的DO在0.7PPM左右,從塔上落下來就變成了1.27PPM,這個系統正常嗎?DO會是致命因素嗎?
回答:
IC反應器以厭氧菌為主,溶解氧控制不好肯定調試不好的。另外流速也要控制好避免污泥流失。
Ⅵ A2O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是怎麼樣的
AAO工藝流程主要在厭氧、缺氧、好氧。以前的工藝運行這么多年。但存在不足。厭氧(除磷)缺氧(脫氮)好氧(硝化)。
厭氧達不到厭氧條件(溶解氧偏高)缺氧也難達到條件(溶解氧問題),要厭氧,後面缺氧差;重缺氧,厭氧條件差。
現在有一種改良型倒置式AAO工藝。先缺氧,再厭氧,最後好氧。採用兩點進水,三點迴流。十分合理的結合在一起。不但除磷、脫氮都達到了十分滿意的結果。
工作原理
生物池通過曝氣裝置、推進器(厭氧段和缺氧段)及迴流渠道的布置分成厭氧段、缺氧段、好氧段。
在該工藝流程內,BOD5、SS和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氮和磷將一一被去除。A2O生物脫氮除磷系統的活性污泥中,菌群主要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聚磷菌組成。
在好氧段,硝化細菌將入流中的氨氮及有機氮氨化成的氨氮,通過生物硝化作用,轉化成硝酸鹽;在缺氧段,反硝化細菌將內迴流帶入的硝酸鹽通過生物反硝化作用,轉化成氮氣逸入到大氣中,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
在厭氧段,聚磷菌釋放磷,並吸收低級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機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並通過剩餘污泥的排放,將磷除去。
工藝特點
(1)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種類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
(2)在同時脫氧除磷去除有機物的工藝中,該工藝流程最為簡單,總的水力停留時間也少於同類其他工藝。
(3)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下,絲狀菌不會大量繁殖,SVI一般小於100,不會發生污泥膨脹。
(4)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為2.5%以上。
(6)污水處理厭氧塔循環怎麼開擴展閱讀:
各反應器單元功
1、厭氧反應器,原污水與從沉澱池排出的含磷迴流污泥同步進入,本反應器主要功能是釋放磷,同時部分有機物進行氨化;
2、缺氧反應器,首要功能是脫氮,硝態氮是通過內循環由好氧反應器送來的,循環的混合液量較大,一般為2Q(Q為原污水流量);
3、好氧反應器——曝氣池,這一反應單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均在此處進行。流量為2Q的混合液從這里迴流到缺氧反應器。
4、沉澱池,功能是泥水分離,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厭氧反應器,上清液作為處理水排放。
特點:
1、本工藝在系統上可以稱為最簡單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類工藝;
2、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不易發生污泥絲狀膨脹,SVI值一般小於100;
3、污泥含磷高,具有較高肥效;
4、運行中勿需投葯,兩個A段只用輕輕攪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運行費用低;
存在的問題:
1、除磷效果難再提高,污泥增長有一定限度,不易提高,特別是P/BOD值高時更甚;
2、脫氮效果也難再進一步提高,內循環量一般以2Q為限,不宜太高;
3、進入沉澱池的處理水要保持一定濃度的溶解氧,減少停留時間,防止產生厭氧狀態和污泥釋放磷的現象出現,但溶解氧濃度也不宜過高,以防循環混合液對缺氧反應器的干擾。
Ⅶ 厭氧循環泵能不能停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Ⅷ 污水處理厭氧塔處理效率集聚下降該怎麼辦
1、控制進水水量,間歇進水;
2、適當投加營養物,投加比例按COD:N:P=200:5:1;內
3、冬天來了,如果容是中溫厭氧控制進水水溫在30℃以上,35攝氏度最佳;
4、PH控制在6.8-7.2 。
更多污水處理實操技巧,歡迎網路武漢格林環保詳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