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改造工程屬於什麼工程
摘要 親親,為您查詢到你要看是具體什麼方面的污水工程。例如民用建築、醫用建築等是屬於建築工程中給排水工程的;外道路污水等工程就屬於市政工程中個給排水工程了。
❷ 污水管改造方案怎麼寫
管道工程施工工藝和具體流程:一、施工工藝: 路基填方地段,管道和檢查井的施工,與路基填築互相配合,當路基填築高於污水管頂0.5時,先開溝槽,埋設污水管道和檢查井,爾後繼續施工路基。當路基填築至級配碎石層底面標高時,施工雨水管道和檢查井。機械開挖管溝槽,邊坡1:0.25。 路基挖方地段,路槽開挖,挖管道溝槽,進行污、雨水管道和檢查井施工。機械開挖管溝槽,邊坡1:0.25,機械吊裝管就位。 管道溝槽開挖後,必須進行溝槽地基承載力測定,測定採用重型擊實法進行測定,地基承載能力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澆注混凝土墊層,如地基承載能力不滿足設計要求,必須採取回填碎石墊層的方式進行處理,處理後在進行地基承載能力確定。 測量放線,雨、污水管道線,,每隔20m設中心樁,排水管道放線,每隔10m設中心樁。管道檢查井處、變換管徑處均應設中心樁,必要時要設置護樁或控制樁。排水管道抄平後,應繪制管路縱斷面圖水管線測量工作,應有正規的測量記錄本,認真詳細記錄。測定碎石墊層承載力滿足要求後,將在墊層上按設計要 求支模板,並澆注凝土枕基,混凝土採用C15混凝土,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後才能進行布管工作。待枕基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後,將管道吊裝到枕基上, 並用紅磚固定其位置確保兩管道的中心線一致,保證管道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不允許管道中心線交錯。管道布設好後在枕基上標明管道介面線及模板安裝線, 支設模板時必須對進行加固,並採取措施防止模板漏漿,在進行大於500的管道介面施工時應將鋼絲網按設計要求固定在混凝土管上。 二、布管 1.1嚴格按設計、按規范布管。 1.2應使用專用工具。 1.3線管連接要牢固。 1.4管口要封堵。 1.5彎曲要合理。 1.6走向要正確。 1.7綁扎要牢固。 1.8管道軸線不得交錯。 三、雨、污水管道承插口柔性連接施工方法本工程污水管道的介面設計考慮到本工程位於##區,管道易於沉降所以採用承插式柔性介面,以防管道不均勻沉降和提高管道的密封性能。承插式膠圈柔介面安裝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安裝前應徹底清潔接頭內的表面、凹槽,止推圈和橡膠圈,應確保其無油污灰塵 ②安裝密封圈時應確保密封圈與凹槽、管壁均勻貼合,並在安裝前使用潤滑劑封圈。 ③填打膠圈出現「棉花」、嚇司鼻」、「凹兜」、或「跳井」時,可利用鐵牙將介面間隙適當撐大,進行調整處理。 ④鏨子應貼插口壁按由下向上的順序打,使膠圈沿一個方向依次均勻入承口水線。 填膠圈的質量標准:膠圈壓縮率符合要求;膠圈填至無小台承口外緣距離均勻;無「麻花」、「悶鼻」、「曰兕」、「跳井」現象本工程檢查井分為雨水檢查井和污水檢查井,檢查井均採用方形檢查井,均採用磚砌。四、管道的閉水試驗(1)、閉水試驗的目的是檢驗排水管道的嚴密性。 ( (2)、管道做閉水試驗前應檢查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格,溝內有無積水,全部預留孔是否已經封閉,管道兩端堵板的承載力是否經驗算大於水壓力的合力。 (3)、閉水試驗將分段進行,以兩檢查井間混凝土管道為一個試驗對象,試驗時將兩閉,並在兩端設置膠管,進水口處膠管為注水膠管,混凝土管另一端膠管為排氣管。 (4)、注水前應再次檢查管道的外觀質量、管口封堵情況,檢查合格後方可注水。(5)、注水以排氣管道出水且出水流量與注水口注水進量一致為止,注水結束後應測量兩端膠管水位並做記錄。(6)、閉水試驗時間為12h,12h後應重新測定兩端膠管的水位值,看其差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7)、本工程雨、污水管道均採用DN600管道,12h後其允許滲水量為30.6,如不滿足要求應重新檢查管道的嚴密性,找出漏水位置從新處治。 五、回填管道回填土的土質應採用砂或土質較好的土。當採用開槽中的較好土質作為回填土時,應將土塊、礫石、異物等去除。管安裝完成後,應邀請設計、建設部門等有關單位,進行隱蔽驗收,然後抓緊回填土施工。 回填時先由管道的兩側向管底均勻回填砂土,然後在兩側部分同時分層回填夯實禁止只由一側回填。 直徑700mm以上的管道,回填夯實後,應再次量測管內的各部分安裝尺寸,檢查管道有無異常並作記錄,以備確認和對問題進行研究處理。
❸ 老城區污水合流管怎麼改造 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 有哪些好建議
老城區污水合流管改造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改造措施應根據城市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污水水質水量、水文、氣象條件、水體衛生條件、資金條件、現場施工條件等因素,結合城市排水規劃,在確保水體盡可能減少污染的同時,充分利用原有管渠,實現保護環境和節約投資的雙重目標。
現階段,對舊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統改造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分述如下:
(一)改舊合流制為分流制
將舊合流制改為分流制,是一種徹底的改造方法。由於實施雨、污分流,可以將污水全部引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從根本上杜絕了污水直接排放對水體的污染。同時,由於雨水不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水的水質水量可維持較小的變化范圍,保證出水水質的相對穩定,容易做到達標外排。
要實施分流制,對於現狀條件的要求較高,不論是住宅區還是工業企業,其內部的管道系統必須健全,要求有獨立的污水管道系統和雨水管道系統,便於接入相應的城市污水、雨水管網;同時要求城市街道的橫斷面有足夠的位置,允許新增管道的敷設。一般城市由於建設年代久遠,地下管線基本成型,地面建築擁擠,路面狹窄,如若將合流制改為分流制,存在投資大、施工困難等諸多現實問題,很難短期內做到。
(二)保留部分合流管,實行截流式合流制
大部分城市,如果水體環境足夠的自凈能力,基本上採取截流合流制排水體系統,保留老城區部分合流管,沿城區周圍水體敷設截流干管,對合流污水實施截流,並視城市的發展狀況,逐步完善管網,改為分流制。這種過渡方式,由於工程量相對較小、節約投資、易於施工、見效快,已得到廣泛應用,並取得良好效果。不久前我人設計完成的巢湖市污水廠配套管網工程,其中老城區建成多年,地面建築及地下設施已經成型,不宜大規模實施分流制改造,而城區內有環城河、天河等豐富的水體可利用,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老城區內即採用了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統。
旱季時,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統可將污水全部送入污水處理廠。雨季時,通過截流設施,只能將部分合流污水輸送至污水廠處理,超出截流水量的污水排入附近水體,不可避免會對水體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而進入處理廠的污水,由於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勢必對污水廠各處理單元產生沖擊,這就對污水廠處理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在截流式合流制的基礎上,設置合流污水調蓄構築物
有些城市,周圍水體稀疏,環境容量有限,自凈能力較差,不允許合流污水直接排入,這種情況下,可在截流干管適當位置設置合流污水調蓄構築物,將超過截流干管轉輸能力及污水廠處理能力的合流污水引入調蓄構築物暫時儲存,待暴雨過後再通過污水泵提升至截流干管,最終入污水廠進行處理,基本上保證水體不受或少受污染。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調蓄構築物往往佔地面積很大,並且雨水量不是一個定值,合理確定合流污水調蓄構築物容積有較大難度;再者,調蓄合流污水量最終再通過污水泵提升至截流干管(極少數有高差利用的城市除外),造成日常運行、維護、管理的不便,同時也嗇了污水處理廠的負荷及運行費用,所以不提倡採用,只有充分論證無實施分流制的可能性後才予以考慮。
(四)在截流式合流制的基礎上,對溢流混合污水進行處理
同上一種情況類似,如果城市周圍水體自凈能力有限,水體環境相脆弱,採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統,在溢流合流污水排入水體前,必須進行處理。針對合流污水水量大、濃度低的特點,可採用一級處理,選擇篩濾、混凝沉澱、投氯消毒的處理工藝。合流污水經處理後,污染物濃度可顯著降低,從而大大減輕對水體的污染。
同樣,該措施由於考慮雨水的處理,與前種情況存在類似的不足:日常運行費用高,且分散處理設施遠離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廠,在運行、維護、管理是均存在諸多不便。
根據我國城市水污染控制技術政策要求,應加強城市市政排水管網的改造、調整和建設,做到雨水、污水分流,為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創造條件。因此,對於城市舊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統的改造措施,應優先考慮分流制,在實施難度較大的情況下,可考慮採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統。第三、第四種情況,是在截流式合流制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針對環境有較高要求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事實上,我國大部分城市,其舊城區建設一般處在合流制盛行的年代,被打上深深的時代烙印,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現狀,因此現階段,我國對老城區舊合流制的改造,截流式合流制排水體系是最常用的方式。
❹ 老舊小區官網改造是先做化糞池還是改污水管網
先做化糞池。因為老舊小區的每個單元出來的污水管不止一條,首先需要污水井匯流在一起然後經住管道流入化糞池,化糞池的出口接小區的總管網流向市政管網。
❺ 《城市給排水》中,城市舊排水系統的改造途徑有哪兩種
(一)改合流制為分流制
一般方法是將舊合流制管渠局部改建後作為單純排除雨水(或污水)的管渠系統,另外新建污水(或雨水)管渠系統。這樣可以解決城市污水對水體的污染。這種辦法在城市半新建地區、成片徹底改造舊區、建築物不密集的工業區以及其它地形起伏有利改造的地區,都是可能和比較現實的。否則難以實現。因為把合流制改為分流制須具備一些條件;住房內部有完善的衛生設備,能夠雨、污嚴格分流;城市街道橫斷面有足夠的位置,有可能增設污(或雨)水管渠,施工中對城市交通不會造成過大影響。針對我國舊區改建的現狀,某些地區可以考慮由合流制逐步過渡到分流制。
一種做法是在規劃中近期採用合流制,埋設污水截流總管,但可採用較低的截流倍數,以便在較短時期內,使城市舊區水體的污染面貌得以迅速的初步改善。但隨舊區的逐步改造以及道路的拓寬與新辟,可以相應地埋設污水管,接通截流總管,並收納污水管經過地區新建的或改造的房屋的污水以及收納原有建築物(包括工廠)的污染嚴重的污水,這樣便可逐步地由合流制過渡到合流與分流並存,以至最後做到舊區大部分污染嚴重的污水分流到污水管中去,基本上達到分流制的要求。而把原有合流管道作為雨水管道。此外,利用原以建成的合流管的截流設施,在下雨時,還可以截流一部分污染嚴重的初期雨水,防止溢入水體。這種做法可以充分利用原合流管在雨水收集系統方面自成體系、口徑較大和直排水體的特點。
(二)保留合流制,修建截留干管
將合流制改為分流制幾乎要改建所有的污水出戶管及雨水連接管,要破壞很多路面,且需很長時間,投資也巨大。所以目前用合流制管渠系統的改造大多採取保留原有體制,沿河修建截流干管,即將直排式合流制改造成為截流式合流制管渠系統。也有城市為保護重要水源可道,在沿河修建雨污合流的大型合流管渠,將雨污水一同引往遠離水源地的其它水體。
❻ 修路污水管改造,原來的污水管道怎麼處
一般來說保留就可以,影響不大的。
原來排水管道不動,檢查井上部拆除,做上蓋板,即暗井 。
老舊小區在改造過程中,對室外雨污水管道進行改造與創新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程。然而和新建小區室外雨污水管網的安裝工程存在較大的差別,老舊小區的雨污水改造項目擁有屬於自身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常情況下,老舊小區的改造都是針對一些在2000年之前修建的小區,公共設施落後對居民的基本生活產生直接影響。小區成立的時間很長,原來設計資料不完整乃至缺少;第二,老舊小區中普遍存在雨污水管道合流的現象;第三,老舊小區大部分都是在市區中心位置建設,當前居住人口非常多,小區當中道路人流、車流非常的復雜;第四,小區建成之後,需要鋪設地下水、電、燃氣等各種各樣的管線;第五,有些雨污水管線在運用中被破壞之後,物業或者是居委會工作者就會維修破壞的雨污水管線,使之前雨污水管線的方向發生了改變,和原來設計的資料不吻合;第六,老舊小區原來施工單位施工質量不符合設計標准,管線的埋深、坡度不符合相關規定,普遍存在漏水、管道錯接等情況。
❼ 如何改造下水管道
施工工序 :
測量放線→土石方開挖→溝槽開挖(平整)→管道墊層→管道鋪設→檢查井砌築→管道試驗→土方回填夯實。
1、測量放線
在現場內建立高程測量控制網,管道標高按設計坡道,每10m計算一個標高點,嚴格控制標高,保證各個管道能夠按設計標高鋪設, 根據設計圖紙檢查井井號,放出管道中心線,根據高程差按開挖邊坡推算兩側開挖寬度。並用石灰粉或滑石粉撒出兩側開挖范圍線,以指導溝槽開挖施工。待溝槽開挖至設計高程時,採用坐標法放樣。定出檢查井中心位置,並用木樁做好標記;並在兩側增設保護樁,以便檢查井施工及管道安裝過程中進行復核。
2、溝槽開挖
本工程下水管線採用鋼筋混凝土管道,院內部分為機械開挖,院內最後一個檢查井至市政污水井之間市政管道管線較多,採用人工開挖。開挖的時候槽底原狀地基土不得擾動,機械開挖時槽底預留200~300mm土層由人工開挖至設計高程,夯實整平,石方超挖的部分採用砂或細土回填,溝底整平夯實,然後按設計標高鋪混凝土墊層,敷設管道。
3、管道敷設
老黃土
1﹕0.10 1﹕0.25 1﹕0.33 軟土(經井點降水後)
1﹕1.25
—
—
溝槽每側臨時堆土不得影響建(構)築物、各種管線和其他設施的安全;堆土距溝槽邊緣不小於0.8m,且高度不應超過1.5m。
8.1.2.4. 管道敷設
1. 管道基礎
下水管線的基礎好壞,對下水工程質量有很大影響。本工程採用135°混凝土條形基礎。混凝土條形基礎是沿管道全長鋪設的基礎。按管座形式分為90º、135º、180º三種。施工時,在墊層上澆灌C15號混凝土。混凝土帶形基礎的幾何尺寸應按施工圖的要求確定。在管道基礎施工時,同一直線管段上的各基礎中心應在一直線上,並根據設計標高找好坡度。
2. 下管
將檢查井疏通好的管子沿溝散開擺好。當管徑較小、重量較輕時,一般採用人工下管;當管徑較大、重量較重時,一般採用機械下管。但在不具備下管機械的現場,或現場條件不允許時,可採用人工下管。下管時應謹慎操作,保證人身安全。操作前,必須對溝壁情況、下管工具、繩索、安全措施等認真地檢查。人工下管時,將繩索的一端拴固在地錨上(或其他牢固的樹木或建築物上),拉住繞過管子的另一端,並在溝邊斜放滑木至溝底,用撬杠將管子移至溝邊,再慢慢放繩,使管子沿著滑木滾下。
3. 介面
下水管線的介面形式有承插口、水泥砂漿抹帶介面及套環介面三種;本工程下水管道採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抹帶介面,操作要點如下:
(1)在澆築管座混凝土時,將鋼絲網插入介面處,位置靠近管口間隙居中。 (2)抹帶前將管口刷洗干凈,並刷一道水泥漿。
(3)抹第一層水泥砂漿厚度15mm左右,壓實後將鋼絲網從下向上兜起,緊貼底層砂漿,上部搭接長度應大於10mm,用綁絲扎緊,使鋼絲網表面平整。
(4)待第一層水泥砂漿初凝後再抹第二層砂漿,趕光壓實,帶型為矩形,寬度一般為20mm,帶厚25mm,鋼絲網寬18mm。
(5)抹帶完成後,及時養護。
下水管道抹帶介面操作中,如遇管端不平,應以最大縫隙為准;介面時不應往管縫內填塞碎石、碎磚,必要時應塞麻繩或在管內加墊托,待抹完後再取出。抹帶時,禁止在管上站人、行走或坐在管上操作。
下水管道介面完畢,填料強度達到要求後,即可進行充水試驗及回填。在安裝過程中,一定要作好管道安裝標高和位置檢查及充水試驗記錄,以便於交工驗收及存檔。
❽ 未來城市排水管道新建和改造的主要目標是
法律分析:針對現狀市政道路雨污排水管存在破裂,變形,管道混接等現象,造成雨水排水不暢,地面積水,以及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對河道水體造成污染的情況提出修復改造方案,進一步完善市政道路雨污排水管網,提高管道排水能力,避免污水混流後排入河道,對河道造成污染,從而改善區域水體環境。
法律依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二)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採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除乾旱地區外,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於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