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系統中污泥膨脹成因及其控制方法
1)、在採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各種廢水的運行管理中,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怕曝氣池活性污泥致毒、活性受到抑制產生的微生物性質和類群的改變,有些微生物(如絲狀菌)的過量增長形成泡沫或浮渣,以及運行時機械應力、挾裹氣論等出現活性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上浮污泥隨處理水流失,不僅增加了出水的懸浮物固體量,使出水水質嚴重惡化。從而大大降低了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數量(MVSS)。
引起活性污泥膨脹、上浮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a)、進水水質有過量的表面活性物質和油脂類化合物;
、PH值的被動,當PH值的增加超過一定范圍後,絮凝作用下降,形起活性污泥脫絮;
c)、鹼度的偏高,由於進水鹼性而調PH值,雖具中和鹼性物質,但也產生了鹽,鹽溶液濃度增大形成滲透壓發生突變,就會使其細胞脫水而死或脹破而亡而工程經驗當活性污泥反應池內鹼度超過通常數倍時,多時情況下就會發生污泥上浮;
d)、溫度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響幅度。一般好氧活性污泥適宜溫度范圍在15-35℃,,超過45℃大部分活性污泥就要殘廢而上浮;
e)、致毒性底物包括CODcr濃度驟然升高、含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機酚、硫化物、重金屬及鹵化物過高等;
f)、Do(溶解氧)過高,短期內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為新陳代謝快,有機物分解也塊,但時間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輕又碎(但天氣論),象霧花片似風飄滿池面,隨水流走。
Do甚低,污泥缺氧呈灰色,若缺氧過久則呈黑色,並常常有小氣泡;
g)、反硝化引起的污泥上浮,當廢水中總氮或氨氮高時,在適宜條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亞硝酸菌氧化為NO3-,如二沉池厭氧,NO3-就會還原為N2,N2被活性污泥絮凝體所吸附,使得活性污泥比重<1而上浮;
h)、池底積泥引起的污泥上浮,污泥腐化產生CH4,H2S後上浮;
i)、由於廢水運行工況的水溫和污泥負荷不能衡定,水質微生物菌種營養源缺鐵,會引起菌種兌變成微絲菌,一般稱絲狀菌繁生而引起活性污泥上浮。
述
氧化溝工藝的污水處理廠具有管理方便,流程簡單,處理水質良好及工藝穩定可靠等優點,因此近幾年來得到迅速發展,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地區所採用。但是與其他活性污泥法工藝類似,也同樣存在一直困擾人們的最大難題---污泥膨脹現象
『貳』 氧化溝工藝的工藝流程
如圖所示:
氧化溝工藝處理污水的簡易技術。在反應原理上一般採用延時曝氣,保持進出水連續,不用初沉池,在溝中所產生的微生物在污泥中得到穩定的存活生長,並在污水曝氣凈化中發生反應,大大簡化了處理步驟。氧化池一般承狹長的首尾相連的環形溝渠形狀,曝氣裝置多採用表面曝氣器。
污水進入氧化溝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再通過曝氣裝置特定的定位作用進而產生曝氣推動,使得污水與污泥在閉合渠道內成懸浮狀態做不停的循環,污泥在循環中進一步與污水充分混合,其中微生物與有機物充分反應,然後混著污泥的污水進入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使污水得到凈化。
(2)污水氧化溝表面污泥是如何產生的擴展閱讀
氧化溝工藝的技術與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機物有相似之處,但也有自身的獨特工藝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氧化溝可以將污水與污泥充分混合和並且推流。在一個長期的階段內呈現完全污水與污泥充分混合的特徵,而在短期呈現推流循環的特徵,氧化溝這種首尾相接的封閉環形反應器中的水流特徵有利於提高氧化能力與反應時間,實現充分反應。
二是氧化溝在溶解氧濃度梯度上區分明顯。由於曝氣設備的定位分區以及氧化溝的結構,使溝內沿水流方向存在明顯的溶解氧濃度梯度,使氧化溝內兼顧好氧區和缺氧區兩個區域,並能夠呈現出好氧區和缺氧區的交替變化的特點。
在缺氧區可以在污泥中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將硝態氮還原為氮氣,在好氧區中可以進行有機物去除、硝化作用、聚磷菌吸磷等多項反應,從而實現了脫氮除磷。
三是氧化溝同時具備高能區和低能區兩個能量區。在裝置曝氣設備附近處呈現高能區,有利於氧與液體的充分混合以及氧氣的充分移動。同時,在高能區域低能區的交替與差異過程中,在環流的低能區,增加了污泥絮凝的機會,使污泥更好的呈現出懸浮狀態。
四是曝氣和推流相互混合與分離。在不斷的混合分離再混合的過程中,提高了氧化溝的污水與污泥混合的效率,加速了細菌與有機物的結合反應速度,氧化池的運行更為靈活。
解決了曝氣設備很難同時滿足曝氣量控制和推流速度大小要求的矛盾,進而大大增加了脫氮除磷效果,提高了氧化溝的處理性能。
『叄』 氧化溝工藝中污泥迴流的過程是怎樣的
二沉池中一部分污泥用污泥泵打回到初沉池中
污泥迴流能夠促進澄清作用,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
反應工藝段的接觸絮凝——污泥中的礬花顆粒是一種吸附劑、能夠吸附水中的懸浮物和反應生成的沉澱物,使其與水分離。同時,反應生成的沉澱物又起著結晶核心作用,促使沉聚物逐漸長大,加速沉降分離;
凈水的污泥迴流
預沉—澄清工藝段的架橋過濾和碰撞混凝——由於泥渣中含有較多的礬花,該礬花在形成過程中構成許多網眼,這時的泥渣層好象是一層過濾網,能夠阻留微小懸浮物和沉聚物的通過,從而產生了架橋過濾作用。
污水的污泥迴流目有以下幾點:
1、
首先明確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的區別,生物膜法是靠填料作為生物載體的,而活性污泥法是靠活性污泥膠團作為生物載體的。生物膜法因為有固定的填料作為生物載體,生物菌不易流失。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菌較易流失,所以必須要迴流部分污泥繼續擔當載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回部分流失出去的活性污泥菌落,補充失去的碳源,多餘的污泥可以排掉。
2、
污泥的泥齡並不是20天,也有很短或很長的,盡管泥齡有的較短,已變成泥渣,但並不影響泥渣繼續擔當載體並補充失去的碳源作用。
3、
對活性污泥法而言,適當地保持一定的污泥量,是相當的重要,因為它能保正生物菌著床的條件。也可根據池水中足量污泥成絮的形狀,觀察判斷裝置運行狀態。
4、
生物膜法一般是不需要作污泥迴流的,因為生物菌有一個穩定的著床條件,活性污泥不易流失。但也有列外,一旦因操作不當,發生著床的生物菌意外脫落,就必須要進行污泥迴流,也可以另外重新投加外援的活性污泥。
5、
污泥迴流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氨氮的去除,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肆』 氧化溝出現浮泥是什麼原因導知的 呢
污泥老化,氧化溝一般是時不均勻曝氣這種現象應該出現在DO值較低的曝氣末端就是DO 低,或者由於排泥不及時導致污泥厭氧上浮,還有可能是有曝氣死角。
『伍』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污泥的來源有哪些
生活污水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過的廢水產生的各種污水的混合液,包括沖廁排水、廚房排水、洗衣排水、泳池排污及淋浴排水等。裡面都含有大量的污垢,時間長就形成了污泥。
『陸』 污水處理沉澱池表面浮泥很多 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
工業廢水中常含有抄各種表面活性物質,在採用活性污泥法時,曝氣池面常出現大量泡沫,泡沫過多時將從池面逸出,影響操作環境,帶走大量污泥。當採用機械曝氣時,泡沫阻隔空氣,妨礙充氧。因此,應採取適當的消泡措施,主要包括表面噴淋水或除沫劑。常用除沫劑為機油、煤油、硅油等,投量為0.5——1.5mg/L。通過增加曝氣池污泥濃度或適當減小曝氣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產生。
『柒』 污水處理廠的氧化溝的池裡投加的污泥是什麼東西啊,在裡面起什麼作用啊!
活性污泥,裡面含有大量的細菌等微生物,通過發揮分解者的作用,將污水中的污染專物,主要是有機污染屬物降解,生成二氧化碳進入空氣中,污水從而得到凈化。在後面的沉澱池通過物理沉澱作用,泥水分離,干凈的水排走,污泥被迴流至氧化溝,繼續發揮作用。
『捌』 氧化溝沉泥怎樣解決
用能探到池底的桿子(質量要輕,否則不好控制)探查沉泥部位(一般沉泥部位桿子搗到池底會有氣泡溢出),在沉泥部位增加一台臨時大流量水泵(出口接一米左右鋼絲軟管,在水泵工作時能攪動底部污泥),水泵要經常挪動位置,開啟所有推流器,曝氣機短時間內即可恢復。以後運行不能長時間停止所有的推流器機曝氣設備。
氧化溝是一種活性污泥處理系統,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態上不同於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種首尾相連的循環流曝氣溝渠,又稱循環曝氣池。最早的氧化溝渠不是由鋼筋混凝土建成的,而是加以護坡處理的土溝渠,是間歇進水間歇曝氣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氧化溝最早是以序批方式處理污水的技術。
1、污泥膨脹問題
當廢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溝中污泥負荷過高,溶解氧濃度不足,排泥不暢等易引發絲狀菌性污泥膨脹;非絲狀菌性污泥膨脹主要發生在廢水水溫較低而污泥負荷較高時。微生物的負荷高,細菌吸取了大量營養物質,由於溫度低,代謝速度較慢,積貯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類物質,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著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脹。
針對污泥膨脹的起因,可採取不同對策:由缺氧、水溫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氣量或降低進水量以減輕負荷,或適當降低MLSS(控制污泥迴流量),使需氧量減少;如污泥負荷過高,可提高MLSS,以調整負荷,必要時可停止進水,悶曝一段時間;可通過投加氮肥、磷肥,調整混合液中的營養物質平衡(BOD5:N:P=100:5:1);pH值過低,可投加石灰調節;漂白粉和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能抑制絲狀菌繁殖,控制結合水性污泥膨脹[11]。
2、 泡沫問題
由於進水中帶有大量油脂,處理系統不能完全有效地將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於污泥中,經轉刷充氧攪拌,產生大量泡沫;泥齡偏長,污泥老化,也易產生泡沫。用表面噴淋水或除沫劑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劑有機油、煤油、硅油,投量為0.5~1.5mg/L。通過增加曝氣池污泥濃度或適當減小曝氣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產生。當廢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質較多時,易預先用泡沫分離法或其他方法去除。另外也可考慮增設一套除油裝置。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強水源管理,減少含油過高廢水及其它有毒廢水的進入。
3、污泥上浮問題
當廢水中含油量過大,整個系統泥質變輕,在操作過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易造成缺氧,產生腐化污泥上浮;當曝氣時間過長,在池中發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鹽濃度高,在二沉池易發生反硝化作用,產生氮氣,使污泥上浮;另外,廢水中含油量過大,污泥可能挾油上浮。
發生污泥上浮後應暫停進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調整操作。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劑或惰性物質,改善沉澱性;如進水負荷大應減小進水量或加大迴流量;如污泥顆粒細小可降低曝氣機轉速;如發現反硝化,應減小曝氣量,增大迴流或排泥量;如發現污泥腐化,應加大曝氣量,清除積泥,並設法改善池內水力條件。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積問題
在氧化溝中,為了獲得其獨特的混合和處理效果,混合液必須以一定的流速在溝內循環流動。一般認為,最低流速應為0.15m/s,不發生沉積的平均流速應達到0.3~0.5m/s。氧化溝的曝氣設備一般為曝氣轉刷和曝氣轉盤,轉刷的浸沒深度為250~300mm,轉盤的浸沒深度為480~ 530mm。與氧化溝水深(3.0~3.6m)相比,轉刷只佔了水深的1/10~1/12,轉盤也只佔了1/6~1/7,因此造成氧化溝上部流速較大(約為0.8~1.2m,甚至更大),而底部流速很小(特別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下,混合液幾乎沒有流速),致使溝底大量積泥(有時積泥厚度達1.0m),大大減少了氧化溝的有效容積,降低了處理效果,影響了出水水質。
加裝上、下游導流板是改善流速分布、提高充氧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最方便的措施。上游導流板安裝在距轉盤(轉刷)軸心4.0處(上游),導流板高度為水深的1/5~1/6,並垂直於水面安裝;下游導流板安裝在距轉盤(轉刷)軸心3.0m處。導流板的材料可以用金屬或玻璃鋼,但以玻璃鋼為佳。導流板與其他改善措施相比,不僅不會增加動力消耗和運轉成本,而且還能夠較大幅度地提高充氧能力和理論動力效率。
另外,通過在曝氣機上游設置水下推動器也可以對曝氣轉刷底部低速區的混合液循環流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從而解決氧化溝底部流速低、污泥沉積的問題。設置水下推動器專門用於推動混合液可以使氧化溝的運行方式更加靈活,這對於節約能源、提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導致有較多的大腸桿菌散發到空氣中,引發了毒黃瓜的事件。
『玖』 什麼是氧化溝污水處理法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態上不同於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種首尾相連的循環流曝氣溝渠,污水滲入其中得到凈化。氧化溝工藝以其經濟簡便的突出優勢已成為中小型城市污水廠的首選工藝,同時在部分畜禽養殖污水好氧處理中得到應用。其工藝流程見下圖:
一般在畜禽養殖污水處理中主要設計參數為:
水力停留時間:20~40小時;
污泥齡:一般大於20天;
有機負荷(BOD5):0.05~0.15千克/[千克(活性污泥)?天];
容積負荷(BOD5):0.2~0.4千克/(米3?天);
活性污泥濃度:2000~6000毫克/升;
溝內平均流速:0.3~0.5米/秒。
『拾』 生活污水處理廠中污泥是怎樣產生的
根據污泥的來源和污泥的性質可分為以下幾種污泥:
1、初次沉澱污泥專: 來自初次沉澱池,其性質隨屬廢水的成分而異.
2、剩餘活性污泥與腐殖污泥: 來自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後的二次沉澱池.前者稱為剩餘活性污泥,後者稱為腐殖污泥.
3、消化污泥: 初次沉澱污泥、剩餘活性污泥和腐殖污泥等經過消化穩定處理後的污泥稱為消化污泥.
4、化學污泥: 用混凝、化學沉澱等化學法處理廢水,所產生的污泥稱為化學污泥.
5、有機污泥; 有機污泥主要含有有機物,典型的有機污泥是剩餘生物污泥,如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厭氧消化處理後的消化污泥等,此外還有抽泥及廢水固相有機污染物沉澱後形成的污泥.
6、無機污泥: 無機污泥主要以無機物為主要成分,亦稱泥渣,如廢水利用石灰中和沉澱、混凝沉澱和化學沉澱的沉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