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污水厭氧的效果怎麼看

污水厭氧的效果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2-06-29 04:24:52

㈠ 厭氧菌在污水處理中的具體作用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即為在厭氧狀態下,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厭氧細菌分解、代謝、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減少,同時產生沼氣的一種高效的污水處理方式。

但是很多污水企業不知道在什麼條件下使用厭氧菌種,什麼條件下使用好氧菌種,胡亂瞎搞,結果沒有起到治理污水的作用,反而白白浪費的資源。

我之前有個朋友也不懂這些,買了好多微生物菌種來自己瞎投,也沒有明顯的效果,浪費了好多錢。直到有個做污水處理的朋友向他推薦了「甘度環境」,說這家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可以提供技術支持,甚至可以親自到現場來看具體情況,做出優化建議。

結果來了個很專業的技術人員看了之後,給出解決方案,不到一個星期出水就達標了。
所以說,微生物菌種也好,厭氧菌種也好,還是得向專業的人員了解怎麼使用才行。希望能幫到你,有什麼不同的建議或者想法,歡迎大家探討。

㈡ 污水處理厭氧生物處理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⑴ 能耗較低:因為厭氧生物處理不需要供氧,能源消耗約為好氧活性污泥專法的1/10,還能產生具有屬較高熱值的甲烷氣(CH4)。每去除1gCODcr可以產生0.35標准升甲烷或0.7標准升沼氣。沼氣的熱值為22.7KJ/L,甲烷的熱值為39300KJ/m3,一般天然氣的熱值為34300KJ/m3 。
⑵ 污泥產量低:因為厭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好氧生物處理系統每處理1kgCODcr產生的污泥量為0.25~0.6kg,而厭氧生物處理系統每處理1kgCODcr產生的污泥量只有0.02~0.18kg。
⑶可對好氧生物處理系統不能降解的一些大分子有機物進行徹底降解或部分降解。
⑷ 厭氧微生物對溫度、PH等環境因素的變化更為敏感,運行管理好厭氧生物處理系統的難度較大。
⑸ 水溫適應廣:好氧處理水溫在10~35℃之間,當高溫時就需採取降溫措施;而厭氧處理水溫適應廣泛,分低溫厭氧(10~30℃)、中溫厭氧(30~40℃)和高溫厭氧(50~60℃)。

㈢ 污水處理為什麼VFA是反映厭氧生物反應器效果的重要指標

厭氧生物處理反應器啟動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厭氧化物處理反應器在投入運行之前,必須進行充水試驗和氣密性試驗。充水試驗要求無漏水現象,氣密性試驗要求池內加壓到350mm水柱,穩定15min後壓力降小於100 mm水柱。而且在進行厭氧污泥的培養和馴化之前,最好使氮氣吹掃。
(2)厭氧活性污泥最好從處理同類污水的正在運行的厭氧處理構築物中取得,也可取自江河湖泊沼澤底部、市政下水道及污水集積處等處於厭氧環境下的淤泥,甚至還可以使用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剩餘污泥進行轉性培養,但這樣做需要的時間要更長的一些。
(3)厭氧化物處理反應器因為微生物增殖緩慢,一般需要的啟運時間較長,如果能接種大量的厭氧污泥,可以縮短啟動時間。一般接種污泥的數量要達到反應器容積的10% ~9%,具保值根據接種污泥的來源情況而定。接種量越大,啟動時間越短,如果接種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菌,效果會更好。
(4)採用中溫消化或高溫消化時,加熱升溫的速度越慢越好,一定不能超過1℃/h。同時對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缺乏鹼性緩沖物質的廢水時,需要補充投加一部分鹼源,並嚴格控制反應器內的PH值在6.8~7.8之間。
(5)啟動時的初始有機負荷與厭氧處理方法、待處理廢水性質、溫度等工藝條件及接種污泥的性質等有關,一般從較低的負荷開始,再逐步增加負荷完成啟運過程。例如UASB啟動時,初始有機負荷一般為0.1~0.2kgCODCR/(kgMLSS?d),當CODCR去除率達到80%或出水中揮發性有機酸VFA的濃度低於1000mg/L後,再按原有負荷50%的遞增幅度增加負荷。如果出水中VFA濃度較高,則不宜提高負荷,甚至要酌情降低負荷。
(6)厭氧反應器的出水以一定的迴流以返回反應器,可以回收部分流失的污泥及出水中的緩沖性物質、平衡反應器中水的PH值。一般附著型的反應裝置因填料具有一定的攔截作用,可以不用迴流出水;而懸浮生長型反應裝置啟動時因污泥易於流失,可適當出水迴流。
(7)對於縣浮型厭氧反應裝置,可以投加粉末無煙煤、簽名冊水砂礫、粉末活性炭或絮凝劑,促進污泥的顆粒化。
(8)啟動初期水力負代號過高可能造成污泥的大量流失,水力負荷過低又不利於厭氧污泥的篩選。一般在啟動初期 選用較低的水力負荷,經過數周後再緩慢平穩地遞增。

㈣ 對污水進行厭氧處理後,對污水好氧處理有什麼好處

如果有機物濃度太高,就先上厭氧,因為厭氧的負荷比較高,同時可以把一些大分子物質轉化為小分子,對接下來的好氧階段有好處,由於厭氧的去除率不是很高,出水不能直接排放,一般不單獨使用。
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有游離氧(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優點有反應速度較快,廢水停留時間較短,故處理構築物容積較小;處理過程中散發的臭氣較少;對能降解有機物分解完全等。缺點有對難降解有機物去除率低、污泥量較厭氧處理多、運行費用較高等。
厭氧生物處理是有機物在無氧的條件下,藉助轉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的作用下,將大部分的有機物轉化為甲烷等簡單小分子有機物與無機物,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優點有有機物去除率高、污泥量少、運行費用少等。缺點有廢水停留時間較長、有機物分解不完全、臭氣產生多等。

㈤ 污水處理厭氧階段如何看處理的好壞除了從化驗數據上看!

如果說不看化驗數據的話,確實不方便,畢竟去除率什麼的都要看數據,那就只能看產氣情況了,產氣量大,那就是效果比較好

㈥ 如何判斷厭氧池污水處理情況

對比進出口的COD、BOD、pH等.一般來講厭氧處理有兩個方面作用,一個是有機物的版去除,也就是COD和BOD的降解權,二是可生化性能的提高,表現為可生化系數(BOD/COD)的提高.同時可以通過觀察厭氧污泥的狀態(濃度、數量、活性等),山東博斯達環保為您解答,謝謝

㈦ 污水處理中的厭氧和好氧是什麼意思

污水處理有些污染物可以在氧氣作用下分解或好氧細菌作用下分解,就釆用攪拌通空氣促進好氧菌繁殖。
有些污染物是在厭氧菌作用下分解,那就要靜止攪拌促進厭氧菌繁殖分解污染物。污水處理廠一般先進行厭氧處理再進好好氧處理。

㈧ 高濃度有機廢水,採用厭氧處理的機理和效果是怎樣的 主要考慮對COD的處理原理和效果

厭氧分解分四個階段加以降解:
(1)水解階段:高分子有機物由於其大分子體積,不能直接通過厭氧菌的細胞壁,需要在微生物體外通過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廢水中典型的有機物質比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成纖維二糖和葡萄糖,澱粉被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後的這些小分子能夠通過細胞壁進入到細胞的體內進行下一步的分解。
(2)酸化階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機物進入到細胞體內轉化成更為簡單的化合物並被分配到細胞外,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為揮發性脂肪酸(VFA),同時還有部分的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產物產生。
(3)產乙酸階段:在此階段,上一步的產物進一步被轉化成乙酸、碳酸、氫氣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4)產甲烷階段:在這一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轉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這一階段也是整個厭氧過程最為重要的階段和整個厭氧反應過程的限速階段。
http://wenku..com/view/85ed9b87ec3a87c24028c4e6.html

㈨ 污水厭氧處理如何運行的更好

污水厭氧處理一般分為高濃度高懸浮物的廢水和低濃度低懸浮物的廢水處理,它們採用的厭氧設施不一樣,在厭氧處理工藝中都要注意:一是溫度的控制,二是進料負荷的控制,並且布料要均勻,三是厭氧罐內的揮發酸和PH的穩定,四是要有適當的攪拌和循環,五是要有合理的污泥排放。

㈩ 厭氧法處理污水的優缺點

錄求污水處理工程節能措施的技術途徑頗多,而有機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則是重要途徑之一。
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厭氧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條件下,以被還原有機物作為受氫體,同時產生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體。厭氧生物處理法不僅適用於高濃度有機廢水,進水BOD濃度可達15000mg/l,也可適用於低濃度有機廢水,包括城市廢;厭氧生物處理法能耗低;有機容積負荷高,一般為5-10kgCOD/m3.d高的可達50kgCOD/m3.d;剩餘污泥量少;產生的沼氣可利用;營養需要量少;被降解的有機物種類多;能承受較大的負荷變化和水質變化。

顯而易見,開發厭氧生物處理新工藝用來治理有機污水的污染,無疑是一種具有良好經濟效益的方法。近年來,污水厭氧處理工藝發展十分迅速,各種新工藝、新方法不斷出現,包括有厭氧接觸法、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檔板式厭氧法、厭氧生物池、厭氧膨脹床和流化床、厭氧生物轉盤等,目前升流式厭氧污泥床這種新工藝由於具有厭氧過濾及厭氧活性污泥法的雙重特點,運轉及構築物造價均有所下降,對於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適應性也強,因而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外目前已設計和施工的這種工藝較多。

二、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工作原理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有反應區、氣液固三相分離器(包括沉澱區)和氣室三部分組成。在底部反應區內存留大量厭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澱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層。要處理的污水從厭氧污泥床底部流入與污泥層中污泥進行混合接觸,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把它轉化為沼氣。沼氣以微小氣泡形式不斷放出,微小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合並,逐漸形成較大的氣泡,在污泥床上部由於沼氣的攪動形成一個污泥濃度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進入三相分離器,沼氣碰到分離器下部的反射板時,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後穿過水層進入氣室,集中在氣室沼氣,用導管導出,固液混合液經過反射進入三相分離器的沉澱區,污水中的污泥發生絮凝,顆粒逐漸增大,並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澱至斜壁上的污泥沼著斜壁滑回厭氧反應區內,使反應區內積累大量的污泥,與污泥分離後的處理出水從沉澱區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後排出污泥床。

這種工藝的基本出發佔在於:(1)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學條件,使厭氧污泥獲得並保持良好的沉澱性能;(2)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種相當穩定的生物相,能抵抗較強的擾動力。較大的絮體具有良好的沉澱性能,從而提高設備內的污泥濃度;(3)通過在污泥床設備內設置一個沉澱區,使污泥細顆粒在沉澱區的污泥層內進一步絮凝和沉澱,然後迴流入污泥床內。

三、厭氧污泥床內的流態和污泥分布

厭氧污泥床內的流態相當復雜,反應區內的流態與產氣量和反應區高度相關,一般來說,反應區下部污泥層內,由於產氣的結果,部分斷面通過的氣量較多,形成一股上升的氣流,帶動部分混合液(指污泥與水)作向上運動。與此同時,這股氣、水流周圍的介質則向下運動,造成逆向混合,這種流態造成水的短流。在遠離這股上升氣、水流的地方容易形成死角。在這些死角處也具有一定的產氣量,形成污泥和水的緩慢而微弱的混合,所以說在污泥層內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區,這些混合區的大小與短流程度有關。懸浮層內混合液,由於氣體幣的運動帶動液體以較高速度上升和下降,形成較強的混合。在產氣量較少的情況下,有時污泥層與懸浮層有明顯的界線,而在產氣量較多的情況下,這個界面不明顯。有關試驗表明,在沉澱區內水流呈推流式,但沉澱區仍然還有死區和混合區。

厭氧污泥床內污泥濃度與設備的有機負荷率有關。是處理製糖廢水試驗時,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內污泥分布與負荷的關系。從圖中可看出污泥層污泥濃度比懸浮層污泥濃度高,懸浮層的上下部分污泥濃度差較小,說明接近完全混合型流態,反應區內污泥的頒,當有機負荷很高時污泥層和懸浮層分界不明顯。試驗表明,污水通過底部0.4-0.6m的高度,已有90%的有機物被轉化。由此可見厭氧污泥具有極高的活性,改變了長期以來認為厭氧處理過程進行緩慢的概念。在厭氧污泥中,積累有大量高活性的厭氧污泥是這種設備具有巨大處理能力的主要原因,而這又歸於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澱性能。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具有高的容積有機負荷率,其主要原因是設備內,特別是污泥層內保有大量的厭氧污泥。工藝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成具有優良沉降性能和很高甲烷活性的污泥,尤其是顆粒狀污泥。與此相反,如果反應區內的污泥以鬆散的絮凝狀體存在,往往出現污泥上浮流失,使厭氧污泥床不能在較高的負荷下穩定運行。

根據厭氧污泥床內污泥形成的形態和達到的COD容積負荷,可以將污泥顆粒化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運行期:
(1)投產運行期:從接種污泥開始到污泥床內的COD容積負荷達到5kgCOD/m3.d左右,此運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2)顆粒污泥出現期:這一運行期的特點是有小顆粒污泥開始出現。當污泥床內的總SS量和總VSS量降至最低時本運行期即告結束,這一運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不太好;

(3)顆粒污泥形成期:這一運行期的特點是顆粒污泥大量形成,由下至上逐步充滿整個厭氧污泥床。當污泥床容積負荷達到16kgCOD/m3.d以上時,可以認為顆粒污泥已培養成熟。該運行期污泥沉降性很好。

五、污泥的流失與外部沉澱池的設置

在升流式厭氧泥床內雖有氣液固三相分離器,混合液進入沉澱區前已把氣體分離,但由於沉澱區內的污泥仍具有較高的產甲烷活性,繼續在沉澱區內產氣;或者由於沖擊負荷及水質突然變化,可能使反應區內污泥膨脹,結果沉澱區固液分離不佳,發生污泥流失而影響了水質和污泥床中污泥濃度。為了減少出水所帶的懸浮物進入水體,外部另設一沉澱池,沉澱下來的污泥迴流到污泥床內。設外部沉澱池的好處是:(1)污泥迴流可加速污泥的積累,縮短投產期;(2)去除懸浮物,改善出水水質;(3)當偶爾發生污泥大量上漂時,回收污泥保持工藝的穩定性;(4)迴流污泥可作進一步分解,可減少剩餘污泥量。

設外部沉澱池的升流式厭氧污床工藝流程。

六、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設計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工藝設計主要是計算厭氧污泥床的容積、產氣量、剩餘污泥量、營養需要量.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池形狀有圓形、方形、矩形。污泥床高度一般為3-8m,多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當污水有機物濃度比較高時,需要的沉澱區面積小,反應區的面積可採用與沉澱區相同的面積和池形。當污水有機物濃度低時,需要的沉澱面積大,為了保證反應區的一定高度,反應區的面積不能太大時,則可採用反應區的面積小於沉澱區,即污泥床上部面積大於下部的池形。

氣液固三相分離器是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污泥床的正常運行和獲良好的出水水質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設計時應給予特別的重視。根據經驗,三相分離器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混和液進入沉澱區之關,必須將其中的氣泡予以脫出,防止氣泡進入沉澱區影響沉澱;

2、沉澱器斜壁角度約為50o;

3、沉澱區的表面水力負荷應在0.7m3.h以下,進入沉澱區前,通過沉澱槽低縫的流速不大於2m/h;

4、處於集氣器的液一氣界面上的污泥要很好地使之浸沒於水中;

5、應防止集氣器內產生大量泡沫。

第2、3兩個條件可以通過適當選擇沉澱器的深度-面積比來加以滿足。對於低濃度污水,主要用限製表面水力負荷來控制;對於中等濃度和高濃度污水,在極高負荷下,單位橫截面上釋放的氣體體積可能成為一個臨界指標。但是直到現在國內外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只要負荷率不超過20kgCOD/m3.d,厭氧污泥床高度不大於10m,可以預料沒有任何問題。

污泥與液體的分離基於污泥絮凝、沉澱和過濾作用。所以創造條件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澱性能對於分離器的工作是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注意是防止氣泡進入沉澱區,要使固一液進入沉澱區之前就與氣泡很好分離。在氣-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氣泡進入沉澱區,所以在一些情況下必須考慮設置排放這些浮渣或破壞這些浮渣的設施。

如上所述,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混合是靠上流的水流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泡來完成的。因此,一般採用多點進水,使進水均勻地分布在床斷面上。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容積的計算一般按有機物容積負荷或水力停留時間進行。設計時可通過試驗決定參數或參考同類廢水用的設計和運行參數。

七、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啟動

1、污泥的馴化

升流式套氧污泥床設備啟動的最大困難是獲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厭氧污泥。最好的辦法加以馴化,一般需要3-6個月,如果靠設備自身積累,投產期可長達1-2年,初中表明,投加少量的載體,有利於厭氧菌的附著,促進初期顆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狀污泥比輕的易於顆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厭氧污泥可縮短啟動期。

2、啟動操作要點

(1)最好一次投加足夠量的接種污泥;

(2)從污泥床流出的污泥一般不需迴流,以使特別軾的污泥連續地從污泥床流出,使較重的污泥在床內積累,並促進其增殖進行顆粒化;

(3)啟動開始廢水COD濃度較低時,未必泥顆粒化快;

(4)最初污泥負荷率應低於0.1-0.2kgCOD/kgTSS.d;

(5)污水中原來存在的和產生出來的多種揮發酸未能有效分解之前,不應提高有機容積負荷率;

(6)可降解的COD去除率達到80%左右時,才能增加有機容積負荷率;

(7)為促進污泥顆粒化,反應區內的最小空塔速度為1m/d,採用較高的表面水力負荷有利於小顆粒污泥與污泥絮凝分開,使小顆粒污泥發展為大顆粒。

八、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工藝的優缺點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主要優點是:

1、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內污泥濃度高。平均污泥濃度為20-40gVSS/1;

2、有機負荷高。水力停留時間短。中溫發酵,容積負荷一般為10kgCOD/m3.d左右;

3、無混合攪拌設備,靠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氣的上升運動,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處於懸浮狀態,對下部的污泥層也有一定程度的攪動;

4、污泥床不填載體,節省造價及避免因填料發生堵賽問題;

5、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內設三相分離器,一般不設沉澱池,被沉澱區分離出來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應區內,一般無污泥迴流設備。

主要缺點是:

1、進水中懸浮物需要適當控制,不宜過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

2、污泥床內有短流現象,影響處理能力;

3、對水質和負荷突然變化較敏感,耐沖擊力稍差。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工藝近年來在國外發展很快,在國內也已有生產性規模裝置,該工藝既節約了能源,基至可回收能量,又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種新工藝的研究和發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閱讀全文

與污水厭氧的效果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廢水國家排放標准 瀏覽:723
石英砂多介質過濾器廠家電話 瀏覽:61
lsc500樹脂 瀏覽:182
污水處理電費占運行費用比 瀏覽:164
曝氣生物濾池污水廠 瀏覽:53
天津工業廢水治理企業 瀏覽:44
用什麼洗空調濾芯 瀏覽:257
老式泰山25拖拉機提升器總成 瀏覽:965
污水泵空氣開關跳閘為什麼 瀏覽:235
sbs樹脂可剝漆 瀏覽:961
溫江凈水過濾 瀏覽:13
小區飲水機廢水能用嗎 瀏覽:889
過濾網廠家58同城 瀏覽:112
廣州醫用超純水器供水設備多少錢 瀏覽:952
大金空調室內機提升泵 瀏覽:172
正規濾芯怎麼用 瀏覽:2
樹脂包清洗 瀏覽:506
超濾膜凈水器需要清洗一次 瀏覽:750
汽油濾芯螺絲滑絲了怎麼辦 瀏覽:274
臨湘污水處理哪裡有賣的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