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醫院的廢水該怎麼處理
衛生部對醫院醫療廢物的處理是有規定的,需要分類處理。涉及廢水,處理如回下:
(1)檢驗科病源體的培養答基、毒種保存液等高危廢物,先在科室內進行壓力蒸汽滅菌後,按其它感染垃圾處理。
(2)傳染病人(如結核病人)的痰液和檢驗科檢查後痰液標本、污染廢物,以及各科室病人的引流液、胸、腹水等由產生科室分類收集,用防滲漏的專用桶盛裝,送至化痰室,經高溫煮沸30分鍾或2000mg/L含氯消毒劑混合作用30分鍾後,污水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3)放射性液體廢物:產生後由專用管道排入分隔的污水池,經過降解後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4)化學性廢物:放射科顯影液產生後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定影液產生後用防滲漏的專用桶裝,交回收公司處理。檢驗科、病理科的化學試劑、液體廢物排入醫院污水系統處理。
(5)廢水:醫療生活廢水由排污系統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在處理站根據國家要求,使用符合國家規定有認證的設備和制劑進行沉澱和去害處理後排出。一般是用二氧化氯對廢水進行處理排出。
注意,生產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和化學試劑的廠家是需要認證的,一定要買具備資質的。還有污水處理後應進行檢測,最好是請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
② 1000張床位的醫院廢水如何處理
主要還是要看什麼房間出來的水了 一般病房的排水 主要工藝就是:消毒(還有大量病菌)
放射專科出來的污水首屬抄先要進入 衰變池進行處理
血庫的手術室污水zd還要考慮去除COD 用AO工藝就行
還有如果城市有污水處理廠 只需作上述處理就可以 要是沒有 還要進行二級處理 達到排放標准才行
如何處理醫院廢水?由於醫院廢水的特性,氯化(包括次氯酸鈉法,液氯法,二氧化氯法),臭氧消毒等很普遍,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醫院廢水處理方法。
③ 醫療廢水該怎麼處理
醫療廢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有三類:物理法、化學法和微生物法,了請網路「碧水藍天環保」擁有85項環保技術
④ 醫院廢水怎麼處理
下水道啊 醫院的廢水也並不比生活廢水糟糕多少
一百家醫院也比不上一家化工廠
⑤ 醫院廢水有什麼安全環保的處理方法
醫院的污水,除一般生活污水外,還含有化學物質、放射性廢水和病原體。因此,必須經過處理後才能排放,特別是肝炎等傳染病病房排出來的污水,須經消毒後才可排放。無集中式污水處理設備的醫院,對有傳染性的糞便,必須單獨消毒使其無害化。常用消毒劑有漂白粉、液氯、次氯酸鈉、臭氧。對含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水,應按同位素處理要求處理。醫院污水在處理過程中,沉澱的污泥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須經消毒(常用熟石灰消毒)或高溫堆肥後方可用作肥料。
來源危害
醫院各部門的功能、設施和人員組成情況不同,產生污水的主要部門和設施有: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動物房、同位素治療診斷、手術室等排水;醫院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單身宿舍、家屬宿舍排水。不同部門科室產生的污水成分和水量各不相同,如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洗印廢水、放射性廢水等。而且不同性質醫院產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醫院污水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況復雜。醫院污水來源及成分復雜,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徵,不經有效處理會成為一條疫病擴散的重要途徑和嚴重污染環境。
處理原則
1.全過程式控制制原則。對醫院污水產生、處理、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
2.減量化原則。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在污水和污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醫院內生活污水與病區污水分別收集,即源頭控制、清污分流。嚴禁將醫院的污水和污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
3.就地處理原則。為防止醫院污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與危害,在醫院必須就地處理。
4.分類指導原則。根據醫院性質、規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
5.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從工藝技術、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6.生態安全原則。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保護生態環境安全。
處理方法
醫院污水處理之曝氣生物濾池法醫院污水主要來自診療室,病房,化驗室,手術室,洗衣房,行政管理部門以及食堂,宿舍等排放的污水,主要污染物為有機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及病毒。醫院污水現在只經格柵除渣及消毒後處理既排放,採用二氧化氯消毒劑,余氯和細菌學指標能達標,但有機物未被去除。為了全面達標,醫院增加了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工藝處理污水。考慮到該醫院污水處理廠佔地有限以及水中含有一定量消毒劑的特點,決定採取負荷高,佔地少,對進水有機物濃度范圍適應性錢的曝氣生物濾池工藝。
⑥ 一般的綜合醫院放射廢水怎麼處理
蒸發濃縮、化學沉積、吸附、離子交換。大多先採用混凝沉澱法去除水中雜質,然後使用離子交換吸附、活性炭吸附、沸石吸附或其他聯用手段去除放射性核素。
⑦ 醫院的污水處理方法
1.生物氧化法
生物氧化法是一種傳統的醫院污水處理方法,常見的生物氧化法有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法、氧化溝法等,通過機械、鼓風曝氣等,促進污水中具有氧化有害物質能力的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2.化學試劑法
化學試劑法是一種傳統的醫院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是向污水中加入液氮、臭氧、次氯酸鈉溶液等化學試劑,將污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氧化,使有害物質凝聚、吸附和沉澱。液氮是一種消毒能力較強、價格便宜的葯劑,被廣泛運用於醫院污水消毒工作中來,但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液氮屬於有毒的氣體,刺激性較強,需要進行特殊儲存,但由於液氮的儲存設備較為復雜,並且危險系數較高,因此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區域一般會被限制使用;次氯酸鈉溶液使用起來具有穩定性,且費用較低、管理方便,但其消毒能力不夠理想,處理過程中容易帶來廢渣,影響到環境,因此目前使用較少;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處理醫院污水的效果較為徹底,但該方法所需要的設備較多,對於投資要求較高,加大了醫院的運轉費,目前不推薦使用。
3.二氧化氯消毒法
二氧化氯消毒法是近年來醫院廣泛使用的一種處理污水的方法,具有性、安全性、穩定性、持續性等多方面的優勢,二氧化氯不僅可以將污水中的微生物消滅,還可以氧化水中的某些金屬離子,同時能夠降低水溶液的渾濁度、顏色和異味,此外,二氧化氯消毒效果較為顯著,能夠快速與污水進行反應,縮短了和污水接觸的時間,並且接觸池佔地面積也無需太大,極大地節省了醫院的資金使用,是醫院處理污水的主要方式之一。
4.CASS工藝生化處理法
CASS工藝生化處理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污水處理方法,CASS法採用了延時曝氣,降低了污泥的產率,具有良好的脫水性,降低了醫院污泥處理費用的投資,而且能夠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出水水質良好。對於醫院來說,污水中可能存在傳染患者的病菌、病毒等,因此普通污水凈化池處理法不能作為醫院污水處理的方法來使用,需要將厭氧、缺氧、好氧等進行結合處理,並利用生化原理將污水中的病菌、病毒、有機物等進行消除,CASS法正好滿足醫院污水處理的需求。CASS法不斷進行技術的創新和優化,極大地提高了有機物的濃度,降低了污泥膨脹的幾率,進行沉澱時,降低了水力的干擾,提高了出水的水質,是一種極為理想的醫院污水處理方法。
⑧ 常見的放射性廢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放射性廢水的主要去除對象是具有放射性的重金屬元素,與此相關的處理技術,簡單地可分為化學形態改變法和化學形態不變法兩類。
放射性廢水處理方法:
其中化學形態改變法包括:
1、化學沉澱法;
2、氣浮法;
3、生化法。
化學形態不變法包括:
1、蒸發法;
2、 離子交換法;
3、吸附法;
4、 膜法。
化學沉澱法是向廢水中投放一定量的化學絮凝劑,如硫酸鉀鋁、硫酸鈉、硫酸鐵、氯化鐵等,有時還需要投加助凝劑,如活性二氧化硅、黏土、聚合電解質等,使廢水中的膠體物質失去穩定而凝聚何曾細小的可沉澱的顆粒,並能於水中原有的懸浮物結合為疏鬆絨粒。改絨粒對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從而凈化水中的放射性物質、膠體和懸浮物。引起放射性元素與某種不溶性沉渣共沉的原因包括了共晶、吸附、膠體化、截留和直接沉澱等多種作用,因此去除效率較高。
化學沉澱法的優點是:方法簡便、費用低廉、去除元素種類較廣、耐水力和水質沖擊負荷較強、技術和設備較成熟。缺點是:產生的污泥需進行濃縮、脫水、固化等處理,否則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學沉澱法適用於水質比較復雜、水量變化較大的低放射性廢水,也可在與其他方法聯用時作為預處理方法。
蒸發濃縮法處理放射性廢水:除氚、碘等極少數元素之外,廢水中的大多數放射性元素都不具有揮發性,因此用蒸發濃縮法處理,能夠使這些元素大都留在殘余液中而得到濃縮。蒸發法的最大優點之一是去污倍數高。使用單效蒸發器處理只含有不揮發性放射性污染物的廢水時,可達到大於10的4次方的去污倍數,而使用多效蒸發器和帶有除污膜裝置的蒸發器更可高達10的6次方到8次方的去污倍數。此外,蒸發法基本不需要使用其他物質,不會像其他方法因為污染物的轉移而產生其他形式的污染物。
盡管蒸發法效率較高,但動力消耗大、費用高,此外,還存在著腐蝕、泡沫、結垢和爆炸的危險。因此,本法較適用於處理總固體濃度大、化學成分變化大、需要高的去污倍數且流量較小的廢水,特別是中高放射性水平的廢水。
新型高效蒸發器的研發對於蒸發法的推廣利用具有重大意義,為此,許多國家進行了大量工作,如壓縮蒸汽蒸發器、薄膜蒸發器、脈沖空氣蒸發器等,都具有良好的節能降耗效果。另外,對廢液的預處理、抗泡和結垢等問題也進行了不少研究。
離子交換法處理放射性廢水的原理是,當廢液通過離子交換劑時,放射性離子交換到離子交換劑上,使廢液得到凈化。目前,離子交換法已廣發應用於核工藝生產工藝及放射性廢水處理工藝。
許多放射性元素在水中呈離子狀態,其中大多數是陽離子,且放射性元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此很適合離子交換出來,並且在無非放射性粒子干擾的情況下,離子交換能夠長時間的工作而不失效。
離子交換法的缺點是,對原水水質要求較高;對於處理含高濃度競爭離子的廢水,往往需要採用二級離子交換柱,或者在離子交換柱前附加電滲析設備,以去除常量競爭離子;對釕、單價和低原子序數元素的去除比較困難;離子交換劑的再生和處置較困難。除離子交換樹脂外,還有用磺化瀝青做離子交換劑的,其特點是能在飽和後進行融化-凝固處理,這樣有利於放射性廢物的最終處置。
吸附法是用多孔性的固體吸附劑處理放射性廢水,使其中所含的一種或數種元素吸附在吸附劑的表面上,從而達到去除的目的。在放射性廢液的處理中,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沸石等。
天然斜發沸石是一種多孔狀結構的無機非金屬礦物,主要成分為鋁硅酸鹽。沸石價格低廉,安全易得,處理同類型地放射性廢水的費用可比蒸發法節省80%以上,因而是一種很有競爭力的水處理葯劑。它在水處理工藝中常用作吸附劑,並兼有離子交換劑和過濾劑的作用。
當前,高選擇性復合吸附劑的研發是吸附法運用中的熱點。所謂「復合」是指離子交換復合物(氰亞鐵鹽、氫氧化物、磷酸鹽等)在母體(多位多孔物質)上的某些方面飽和,所以新材料結合天然母體材料的優點,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高的交換容量以及適宜的選擇性。
離子浮選法屬於泡沫分離技術范疇。該方法基於待分離物質通過化學的、物理的力與捕集劑結合在一起,在鼓泡塔中被吸附在氣泡表面而富集,借泡沫上升帶出溶液主體,達到凈化溶液主體和濃縮待分離物質的目的。例子浮選法的分離作用,主要取決於其組分在氣-液界面上選擇性和吸附程度。所使用捕集劑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和適量的起泡劑、絡合劑、掩蔽劑等。
離子浮選法具有操作簡單、能耗低、效率高和適應性廣等特點。它適用於處理鈾同位素生產和實驗研究設施退役中產生的含有各種洗滌劑和去污劑的放射性廢水,尤其是含有有機物的化學清洗劑的廢水,以便充分利用該廢水易於起泡的特點而達到回收金屬離子和處理廢水的目的。
膜處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正處於不斷推廣應用的階段。它有可能成為處理放射性廢水的一種高效、經濟、可靠的方法。目前所採用的膜處理技術主要有:微濾、超濾、反滲透、電滲析、電化學離子交換、鐵氧體吸附過濾膜分離等方法。與傳統處理工藝相比,膜技術在處理低放射性廢水時,具有出水水質好,濃縮倍數高,運行穩定可靠等諸多優點。
不同的膜技術由於去除機理不同,所適用的水質與現場條件也不盡相同。此外,由於對原水水質要求較高,一般需要預處理,故膜法處理法宜與其他方法聯用。
如鐵凝沉澱-超濾法,適用於處理含有能與鹼生成金屬氫氧化物的放射性離子的廢水。
水溶性多聚物-膜過濾法,適用於處理含有能被水溶性聚合物選擇吸附的放射性離子的廢水。
化學預處理-微濾法,通過預處理可以大大提高微濾處理放射性廢水的效果,且運行費用低,設備維護簡單。
⑨ 醫院的環保工程怎樣操作怎樣處理廢水 與廢氣 廢血 細菌>
醫院特殊污水需經過如下處理後,方可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1、低放射性廢水應回經衰變池處理;
2、洗相室廢答水應回收銀,並對廢液進行氯化氧化處理;
3、口腔科含汞廢水應進行除汞處理。
4、檢驗室廢水應根據使用化學品的性質單獨收集,單獨處理,如血液、血清、細菌和化學分析中產生的含氰廢水採用鹼式氧化;含鉻廢水需要先還原再加鹼化學沉澱。
5、食堂含油廢水應設置隔油池處理。
6、門診、傳染病房污水需要經過消毒池。
醫院的綜合污水需要進入處理設施處理,排放水經消毒後才能排放,排放標准需要遵守當地的環保要求。污泥也需要消毒。廢氣主要是通過活性炭吸附。
⑩ 醫院里的廢水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