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與危害
一、來源
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呼吸道進入、消化道食入、皮膚或粘膜侵入。
1、呼吸道吸入
從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質的吸收程度與其氣態物質的性質和狀態有關。難溶性氣溶膠吸收較慢,可溶性較快;氣溶膠粒徑越大,在肺部的沉積越少。氣溶膠被肺泡膜吸收後,可直接進入血液流向全身。
2、消化道食入
消化道食入是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放射性物質既能被人體直接攝入,也能通過生物體,經食物鏈途徑進入體內。
3、皮膚或粘膜侵入
皮膚對放射性物質的吸收能力波動范圍較大,一般在 1%~1.2%左右,經由皮膚侵入的放射性污染物, 能隨血液直接輸送到全身。由傷口進入的放射性物質吸收率較高。
二、危害
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
1、直接損傷
放射性物質直接使機體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電離,破壞機體內某些大分子如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質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間接損傷
各種放射線首先將體內廣泛存在的水分子電離,生成活性很強的 H+、OH-和分子產物等,繼而通過它們與機體的有機成份作用,產生與直接損傷作用相同的結果。
3、遠期效應
主要包括輻射致癌、白血病、白內障、壽命縮短等方面的損害以及遺傳效應等。根據有關資料介紹,青年婦女在懷孕前受到診斷性照射後其小孩發生 Downs 綜合症的幾率增加 9 倍。
(1)廢水含有輻射性的原因是什麼擴展閱讀:
污染源
1、原子能工業排放的廢物
原子能工業中核燃料的提煉、精製和核燃料元件的製造,都會有放射性廢棄物產生和廢水、廢氣的排放。這些放射性「三廢」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生產過程的操作運行都採取了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2、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
在進行大氣層、地面或地下核試驗時,排入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與大氣中的飄塵相結合,由於重力作用或雨雪的沖刷而沉降於地球表面,這些物質稱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塵。
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圍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個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落到大氣對流層或地面,衰變則需上百年甚至上萬年。
3、醫療放射性
醫療檢查和診斷過程中,患者身體都要受到一定劑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進行一次肺部x光透視,約接受(4—20)×0.0001Sv的劑量(1sv相當於每克物質吸收0.001J的能量),進行一次胃部透視,約接受0.015-0.03SV的劑量。
⑵ 福島核廢水與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有什麼不同
福島核廢水與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有什麼不同?具體如下:
一,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不具備放射性,危害性小,且經過嚴格處理核電廠的廢水與福島核廢水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通常情況下的核電廠屬於工藝工業產生的廢水,排放之前都會經過嚴格的篩查核處理在進行排放,並且排放的廢水隨著時間推移或會逐漸瓦解溶解於自然,並且本質上不會對於人體造成傷害,也不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以及方方面面,核電廠的排放廢水與福島的核廢水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提問!
⑶ 放射性廢水的來源及特點是什麼
簡單的說,放射性廢水就是水裡面含有放射性物質,來源於核電站、核炸彈試驗場或實戰地和其它存在放射性物質的地方,質子數超過或等於83個的原子都不穩定都具有放射性,這種放射性物質衰變自發的放射 密集的高速運動的氦原子核、電子流、和超高頻率的穿透力極強的高能電磁波,尤其是超高頻電磁波,穿透能力極強,能對人體細胞內的物質產生電離作用,擾亂機體內的正常的電磁環境,破壞力的平衡,破壞分子結構,導致細胞死亡、基因混亂,危害極大。
⑷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1)原子能工業排放的廢物原子能工業中核燃料的提煉、精製和核燃料元件的製造,都會有放射性廢棄物產生和廢水、廢氣的排放。這些放射性「三廢」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生產過程的操作運行都採取了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三廢」排放也受到嚴格控制,所以對環境的污染並不十分嚴重。但是,當原子能工廠發生意外事故,其污染是相當嚴重的。國外就有因原子能工廠發生故障而被迫全廠封閉的實例。 (2)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在進行大氣層、地面或地下核試驗時,排入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與大氣中的飄塵相結合,由於重力作用或雨雪的沖刷而沉降於地球表面,這些物質稱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塵。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圍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個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落到大氣對流層或地面。 (3)醫療放射性醫療檢查和診斷過程中,患者身體都要受到一定劑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進行一次肺部x光透視,約接受(4—20)×0.0001Sv的劑量(1sv相當於每克物質吸收0.001J的能量),進行一次胃部透視,約接受0.015-0.03SV的劑量。 (4)科研放射性科研工作中廣泛地應用放射性物質,除了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單位外,金屬冶煉、自動控制、生物工程、計量等研究部門、幾乎都有涉及放射性方面的課題和試驗。在這些研究工作中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損傷有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如果人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的X射線、γ射線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會產生急性損傷。輕者有脫毛、感染等症狀。當劑量更大時,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損傷。在極高的劑量照射下,發生中樞神經損傷至直死亡。總之對生物的危害非常大的!! 謝謝請您採納!
⑸ 核廢水有輻射嗎
有輻射,和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成分,氚的含量最高,其次還有碳14,鈷60和鍶九十。這三個元素的降解時間更長,而且很容易進入海洋的沉澱物中被海洋生物吸收。這些同位素對人類具有潛在的毒性,並有可能造基因的損害。能以更長久和復雜的方式影響海洋環境,這些污水中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數千年內都將是危險的。
⑹ 核污染水 為何水有核輻射
核污染水,水有核輻射是因為放射性污染最根本的就是造成化學結構的破壞。核輻射會殺死水中生物體,或使他們發生變異,這樣破壞了其他化學物質構成,由此水質也會發生根本性變化,核電站的使用過程中會自然地產生核廢水,但是這個核廢水的量是可控的,可以通過科學處理手段降低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
輻射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核物質泄露後的遺留物對環境的破壞,包括核輻射,原子塵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遺留物對環境的污染後帶來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質污染的水源對人畜的傷害。污染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產生放射性氣溶膠等放射性污染物,對呼吸系統及人體體表產生危害,另一種是隨風向擴散產生的污染。
⑺ 核廢水中放射性物質的危害究竟都有哪些
近日,日本方面宣布,計劃將福島核電站儲存的大量核廢水排入大海。這個決定遭到了世界上眾多國家的強烈反對。
也許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麼各界人士的反對會如此強烈。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將核污水排入大海的隱患。
但是即便將放射性元素進行稀釋,還是會有大量的有害物質隨著排入大海,最終會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安全。
地球發展繁衍了幾億年,大自然里生存發展的生物自有一套生存法則。
生命起源於海洋,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完成最基本的捕食和生存。
核廢水一旦被排入太平洋,裡面所含有的大量有害的微量元素經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層層積累 ,最終會進入人類的體內,破壞人體的生命健康,甚至會破壞改變人類的DNA結構,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害。
核廢水排入大海,不出十年,太平洋一帶就會被污染,不出三十年,全球的海域都會遭到破壞。
⑻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主要源於各大研究所,還有醫院都會產生放射性物質廢料。
⑼ 核廢水有什麼危害
核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成分,氚的含量最高,其次還有碳14,鈷60和鍶90,這三個元素的降解時間更長,而且很容易進入海洋的沉積物中被海洋生物吸收,這些同位素對人類具有潛在的毒性,能以更長久和復雜的方式影響海洋環境。例如,碳14在魚體內的生理濃度可能是氚的5萬倍。而鈷60能在海底沉積物中富集,濃度可能會上升30萬倍。除了放射性物質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由於洋流作用,放射性物質還可能會隨著海洋運動擴散到整個太平洋海域甚至全球海洋環境。同時,也有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報告稱,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其中,碳-14作為「人類集體輻射劑量的主要貢獻者,有可能損害人類DNA。」綠色和平組織高級核專家肖恩·伯尼(ShaunBurnie)稱,存儲水箱中總共可能有多達63.6GBq(千兆貝克勒爾)的碳-14。「這些及污水中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數千年內都將是危險的,並有可能造成基因損害。這也是必須放棄這一計劃(排放入海)的原因。」
⑽ 到底什麼是核輻射污染啊,它能危害什麼,污染的廢水有
核輻射也稱放射性,是以波、粒子或光子能量束形式(主要為α、β和內γ三種輻射形式)傳容播的一種能量。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激發,故稱為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又分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直接致電離輻射包括質子等帶電粒子。間接致電離輻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帶電粒子。放射性物體或放射源缺少防護措施,會導致放射性污染。
核輻射污染最大的長期健康風險是癌症。通常當體細胞受損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時,它們會自我消除。當這種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時,細胞獲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斷地分裂,這就演化成癌症。核輻射對人體的損害主要表現為進入體內後影響細胞染色體dna(打斷dna鏈,或者改變dna分子的結構,使dna發生變異),從而導致dna所合成的蛋白質不具有原應具有功能,進而對人體造成損害;同時dna的變異可以是長期的,所以也會影響生殖細胞,結果使後代也產生相應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