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源地砷超標如何治理
首先應該查明水源地中砷的來源。水中砷污染的來源主要是礦物及岩石的風化、火山的噴發、溫泉的上溢水;人為砷化物的開采和冶煉和各種含砷化學物質的應用。應該查看水源地上游是否存在礦石開采、化工企業偷排。如果查明原因應立即整治,切斷污染源。
如果是水源地本底的砷含量就高,那就需要考慮上一些工藝措施來除砷。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有:沉澱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離法。目前沉澱法和吸附法已廣泛應用於含砷水體的處理,其中開發高效的氧化劑和混凝劑是沉澱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尋求新型實用的吸附劑是吸附法的研究熱點;生物法除砷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加快微生物除砷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是該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膜分離法適用於對水質要求很高以及小規模的飲用水處理,研究較好的預氧化處理方法是該工藝的重點。將多種方法聯合使用以達到最佳除砷效果,是目前水體除砷的發展趨勢。這些工藝的具體方法可查訊相關論文資料。
還有就是從安全形度考慮,如果不是常規水源地,建議在砷污染治理之前更換水源地供水。
B. 硫酸亞鐵去除水中砷反應原理
【硫酸亞鐵去除水中砷反應原理】針對廢水酸度高、砷含量高的特點.以混凝劑價廉易得內、處理高效為原容則,採用石灰—硫酸亞鐵法混凝二次沉降處理。處理後廢水的砷含量低於國家排放標准。反應原理如下:
的沉澱物生成。在反應中生成的膠體氫氧化鐵,能吸附砷酸鐵和亞砷酸鐵而共沉,除砷效果顯著。
C. 如何除去廢水中的砷
我們有一種除砷的特種樹脂,但是用於飲用水的。廢水中的砷一般濃度比較高,可以沉澱處理。
北京華豫清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進口杜笙離子交換樹脂
於先生
QQ:二七陸捌仨零七七
D. 污水處理技術篇:水體中的砷如何去除
水體中的砷如何去除:目前,國內外處理污水處理中含砷廢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澱法專、離子交換法、生屬物法、膜法、電凝聚法、吸附法等。這些方法均有其自身的特點,如:沉澱法除砷技術較為完善,應用較為廣泛,但它處理後會產生大量廢渣,造成二次污染,而且除砷效率低,難以滿足飲用水水質要求;離子交換法適用於處理量不大、組成單一、回收價值高的廢水,但其處理工藝復雜、成本高,難以實現工業化生產;生物法中微生物對周邊環境的要求很嚴格,因砷具有毒性,用此法處理水中的砷目前尚處在起步階段;膜分離法處理成本較高,不宜大規模應用;電凝聚法操作技術條件要求比較高;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劑提供的大比表面積,通過砷污染物與吸附劑間較強的親和力達到凈化除砷的目的。吸附法由於簡單易行、去除效果好、能回收廢水中的砷、對環境不產生或很少產生二次污染,且吸附材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可重復使用等優勢而備受人們關注。
E. 含砷廢水怎樣處理
處理含砷廢水,目前國內外主要有中和沉澱法、絮凝沉澱法、鐵氧體法、硫化物沉澱法等,適用於高濃度含砷廢水,生成的污泥易造成二次污染。在化學法方面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很多人曾在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
1 化學法處理含砷廢水
中和沉澱法作為工程上應用較廣的一種方法,很多人在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機理主要是往廢水中添加鹼(一般是氫氧化鈣)提高其pH,這時可生成亞砷酸鈣、砷酸鈣和氟化鈣沉澱。這種方法能除去大部分砷和氟,且方法簡單,但泥渣沉澱緩慢,難以將廢水凈化到符合排放標准。
絮凝共沉澱法,這是目前處理含砷廢水用得最多的方法。它是藉助加入(或廢水中原有)Fe3+、Fe2+、Al3+和Mg2+等離子,並用鹼(一般是氫氧化鈣)調到適當pH,使其形成氫氧化物膠體吸附並與廢水中的砷反應,生成難溶鹽沉澱而將其除去。其具體方法有,石灰-鋁鹽法、石灰-高鐵法、石灰-亞鐵法等。
鐵氧體法,在國外,自70年代起已有較多報道,工藝過程是在含砷廢水中加入一定數量的硫酸亞鐵,然後加鹼調pH至8.5-9.0,反應溫度60-70℃,鼓風氧化20-30分鍾,可生成咖啡色的磁性鐵氧體渣。Nakazawa Hiroshi 等研究指出,在熱的含砷廢水中加鐵鹽(FeSO4或Fe2(SO4)3),在一定pH下,恆溫加熱1 h。用這種沉澱法比普通沉澱法效果更好。特別是利用磁鐵礦中Fe3+鹽處理廢水中As(III)、As(V),在溫度90℃,不僅效果很好,而且所需要的Fe3+濃度也降到小於0.05mg/L。趙宗升曾從化學熱力學和鐵砷沉澱物的紅外光譜兩個方面探討了氧化鐵砷體系沉澱除砷的機理,發現在低pH值條件下,廢水中的砷酸根離子與鐵離子形成溶解積很小的FeAsO4,並與過量的鐵離子形成的FeOOH羥基氧化鐵生成吸附沉澱物,使砷得到去除。
馬偉等報道,採用硫化法與磁場協同處理含砷廢水,提高了硫化渣的絮凝沉降速度和過濾速度,並提高了硫化劑的利用率。研究發現經磁場處理後,溶液的電導率增加,電勢降低,磁化處理使水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水的滲透效果。國外曾有人提出在高度厭氧的條件下,在硫化物沉澱劑的作用下生成難溶、穩定的硫化砷,從而除去砷。
化學沉澱法作為含砷廢水的一種主要處理方法,工程化比較普遍,但並不是採用單一的處理方式,而是幾種處理方式的綜合處理,如鈣鹽與鐵鹽相結合,鐵鹽與鋁鹽相結合等等。這種綜合處理能提高砷的去除率。但由於化學法普遍要加入大量的化學葯劑,並成為沉澱物的形式沉澱出來。這就決定了化學法處理後會存在大量的二次污染,如大量廢渣的產生,而這些廢渣的處理目前尚無較好的處理處置方法,所以對其在工程上的應用和以後的可持續發展都存在巨大的負面作用。
2 物化法處理含砷廢水
物化法一般都是採用離子交換 、吸附、萃取、反滲透等方法除去廢液中的砷。物化法大都是些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較新方法,實用的尚不多見,但是有眾多學者在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陳紅等曾利用MnO2對含As(III)廢水進行了吸附實驗,結果表明,MnO2對As(III)有著較強的吸附能力,其飽和吸附量為44.06mg/g(δ-MnO2)和17.9 mg/g(ε-MnO2),陰離子的存在使MnO2吸附量有所下降,一些陽離子(如Ga3+、In3+)可增加其吸附量,吸附後的MnO2經解吸後可重復使用。
胡天覺等報道,合成制備了一種對As(III)離子高效選擇性吸附的螯合離子交換樹脂,用該離子交換柱脫砷:含As(III)5 g/L的溶液脫砷率高於99.99%,脫砷溶液中砷含量完全達標,而且離子交換柱用2mol/L的氫氧化鈉(含5% 硫氫化鈉)作洗脫液洗滌,可完全回收As(III)並使樹脂再生循環利用。
劉瑞霞等也曾制備了一種新型離子交換纖維,該離子交換纖維對砷酸根離子具有較高的吸附容量和較快的吸附速度。實驗表明該纖維具有較好的動態吸附特性,30mL 0.5mol/L氫氧化鈉溶液可定量將96.0 mg/g吸附量的砷從纖維上洗脫。
另外,還有不少人作了用鋼渣、選礦尾渣、高爐冶煉礦渣等廢渣處理含砷廢水的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由於物化法只能處理濃度較低,處理量不大,組成單純且有較高回收價值的廢水,而工業廢水的成分較復雜,所以物化法的工程化程度較低。
3 微生物法處理含砷廢水
與傳統物理化學方法相比,用微生物法處理含砷廢水具有經濟、高效且無害化等優點,已成為公認最具發展前途的方法。
3.1 活性污泥
國內外諸多研究表明,活性污泥ECP(胞外多聚物)能大量吸附溶液中的金屬離子,尤其是重金屬離子,他們與ECP的絡合更為穩定。關於吸附機制,在ECP的復雜成分中吸附重金屬離子的似乎是糖類。Brown和Lester(1979)指出ECP中的中性糖和陰離子多糖有著吸附不同金屬離子的結合點位,不同價態或不同電荷的金屬離子可以在不同的點位與 ECP結合,如中性糖的羥基、陰離子多聚物的羥基都可能是金屬的結合位。Kasan、Lester、Modak和Natarajam等認為:活性污泥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有兩種機制即表面吸附和胞內吸收;表面吸附是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甲殼素、殼聚糖等)含有配位基團—OH,—COOH,—NH2,PO43-和—HS等,他們與金屬離子進行沉澱、絡合、離子交換和吸附,其特點是快速、可逆和不需要外加能量,與代謝無關;胞外吸收通過金屬離子和胞內的透膜酶、水解酶相結合而實現,速度較慢需要能量,而且與代謝有關。
此外,Ralinske指出:好氧生物能大量富集各種重金屬離子,這些離子積累於細胞外多聚物中,並在厭氧條件下釋放回液相中。這就有利於我們在二沉池中分離和沉降重金屬離子。
在活性污泥法處理含砷廢水的實驗中,存在許多影響因素,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1)砷的濃度及價態
不同價態的砷對活性污泥的毒性不同。實驗表明,As(III)對脫氫酶的毒性比As(V)平均大53倍。As(III)對蛋白酶活性的毒性約為As(V)的75倍。還有,As(III)對活性污泥脲酶活性的毒害作用是As(V)的35倍。所以處理含砷廢水時有必要將As(III)氧化成As(V)。實驗還表明,活性污泥對低濃度砷的去除率高於對高濃度砷的去除率,這是由於污泥的吸附能力有限所造成的。此外,重金屬離子濃度小於5mg·L-1時,活性污泥法對污水中有機物的處理效果不受重金屬影響,當重金屬離子濃度大於30mg·L-1時,活性污泥法污水中有機物的處理效果則大大受到影響。
(2)有機負荷
有機負荷對活性污泥去除五價砷也有較大的影響,有機負荷高,去除率也高。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污水中的有機物本身可和五價砷相結合,降低了污水中砷的濃度;二是有機物濃度高有利微生物生長繁殖,這進一步提高活性污泥對五價砷的去除率。此外,有機負荷高還可以防止污泥膨脹。因為在高有機負荷環境中絮狀菌比大多數絲狀菌有更強的吸附和存貯營養物能力,能夠充分利用高濃度的底物迅速增殖,具有較高的比生長速率,抑制了絲狀菌的生長。在低負荷下混合液中底物濃度長時間都低,由於缺少足夠的營養底物,絮狀菌的生長受到抑制,而絲狀菌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當環境不利於微生物的生長時,絲狀菌會從菌膠團中伸展出來以增加其攝取營養物質的表面積。一方面,伸出絮體之外的絲狀菌更易吸收底物和營養,其生長速率高於絮狀菌,從而成為活性污泥中的優勢菌種;另一方面,絲狀菌越多,其菌絲越長,活性污泥越不易沉降,SVI越高,導致了污泥膨脹。
(3)pH
pH 對金屬去除影響很大,因為pH不僅影響金屬的沉降狀態,而且影響吸附點的電荷。一般pH 升高有利於污泥對陽離子金屬的吸附。直至產生氫氧化物沉澱,反之則有利於對呈負電荷狀態存在的金屬的吸附。但是,過高或過低的pH對微生物生長繁殖不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pH過低(pH=1.5),會引起微生物體表面由帶負電變為帶正電,進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物的吸收。②過高或過低的 PH還可影響培養基中有機化合物的離子化作用,從而間接影響微生物。③酶只有在最適宜的pH時才能發揮其最大活性,極端的pH使酶的活性降低,進而影響微生物細胞內的生物化學過程,甚至直接破壞微生物細胞。④過高或過低的pH均降低微生物對高溫的抵抗能力。
(4)生物固體停留時間(Qc)
Qc對陽離子金屬去除有較大影響,因為活性污泥表面常被難溶性或微溶性的多聚物所包圍(如多糖),這些多聚物表面的電荷可使金屬迅速地得以去除。已經證實,細菌多聚物產生和細菌生長相有關,穩定相和內源呼吸階段多聚物產量最大,而Qc增大,污泥中細菌處於穩定相和內源呼吸階段,有利於對金屬的去除。
(5)污泥濃度
污泥濃度高,吸附點也隨著增加,從而有利於金屬的去除。從去除金屬的角度出發,高有機負荷,高污泥濃度的運行方式最為理想。
活性污泥法處理含砷廢水,不論在處理費用,還是二次污染,或者工程化方面,都比傳統處理方法具有相當突出的優勢。雖然在理論研究方面還不是十分完善,但是在處理機制和影響因素方面都已達成一定的共識。如果在處理工藝上再進行一定的改進,如往污泥中投加優勢菌種,可以改善污水的處理效果;此外,還可以引進生活污水進行混合處理並進行曝氣,這樣不僅降低了砷的濃度以及砷對污泥的毒害作用,同時還解決了活性污泥的營養源問題,為活性污泥法處理含砷廢水的工程化應用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3.2 菌藻共生體
國外研究表明,生物遷移轉化作為一種新的微生物法處理重金屬廢水,與傳統方法相比,具有更高效,費用更低等優點。用小球藻的生物遷移轉化處理重金屬廢水的工藝,有一些已投入工程運作。
菌藻共生體對砷的去除機理可認為是藻類和細菌的共同作用。許多研究表明,在去除金屬過程中,微生物的表面起著重要作用。菌藻共生體中,藻類和細菌表面存在許多功能鍵,如羥基、氨基、羧基、硫基等。這些功能鍵可與水中砷共價結合,砷先與藻類和細菌表面上親和力最強的鍵結合,然後與較弱的鍵結合,吸附在細胞表面的砷再慢慢滲入細胞內原生質中。因而在藻類和細胞吸附砷中,可能經過快吸附過程和較慢吸附兩過程後,吸附作用才趨於平衡。
廖敏等人曾研究了菌藻共生體對廢水中砷的去除效果。研究發現:培養分離所得菌藻共生體中以小球藻為主,此時菌藻共生體積累砷達7.47 g/kg乾重。在引入菌藻共生體並培養16h後,其對無營養源的含As(III),As(V)的廢水除砷率達80%以上,並趨於平衡,含營養源的As(III)、As(V)的廢水中,菌藻共生體對As(V)的去除率大於As(III),對As(V)去除率超過70%,但對As(III)的去除率也在50%以上,在除砷過程中同時出現砷的解吸現象。在無營養源條件下,對As(III)、As(V)混合廢水的除砷率超過80%。
菌藻共生體是一種易培養獲得的材料。其對廢水中的砷具有較強的去除力,並能同時去除廢水中的營養物,因此其在含砷廢水的處理運用中有著廣闊的前景。
3.3 投菌活性污泥法
投菌活性污泥法(Application of Bio-Augmentation Process with Liquid Live microorganisms)是將具有強活力的細菌投入到曝氣池裡去,使曝氣池混合液內的各種細菌處於最佳活性狀態,這樣.不僅投入了吸氣池內所缺少的細菌,在流入污水水質不變的條件下,微生物氧化作用顯著,而且,當污水水質改變,環境變異的情況下,微生物仍能適應,保持活性,其氧化代謝過程依然充分,投入菌液後使曝氣池耐沖擊負荷,提高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改善了出水水質。
投菌活性污泥法(LLMO)是出之一種新的概念,它是根據在同一環境里,最適宜的細菌能自然繁殖,同樣,污水處理廠曝氣池混合液內的細菌也會自然繁殖到一定數目,自然界無處不可找到細茵,然而,在同一環境里並非可以找到一切細菌這一原則,作為理論指導,從自然界土壤內篩選出污水廠中的有用細菌製成液態的或固態的產品。液態菌液微生物成活率高;固態菌使用前需先用水溶成液態,細菌的成活率較液態菌液低,使用時按一定比例將液態菌液投入曝氣池內或投到需用處,投菌活性污泥法(LLMO)在國外已收到良好的應用效果。
因此,我們可望通過向活性污泥中投加對砷具有高耐受力,對砷具有特殊處理效果的混合菌種,達到對砷的高效處理,凈化工業含砷廢水。
4 前景展望
隨著冶金、化工等產業的日益發展,以及含砷製品市場的日益拓大,含砷廢水的排放和污染問題,必將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到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所以解決含砷廢水的污染問題已迫在眉睫。然而傳統的處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化學法,雖然在工程上有了一定的應用,處理效果也較明顯,但由於化學葯劑的添加,導致了產生大量的廢渣,而這些廢渣目前尚無較好的處置辦法。而物理法的處理費用較高,處理投資非常大,無法進行工程運作。微生物法作為一種最有前途的處理方法,不僅具有高效、無二次污染,而且處理費用低等優點。其中,活性污泥法處理含砷廢水的理論在國內外處於熱點研究探索中,又由於活性污泥具有的來源廣泛,容易培養,處理後二次污染小等一系列優點,使其在工程上的應用成為可能,成為含砷廢水的主要處理方法。此外,若對單純活性污泥法進行工藝上的改進,如引進優勢菌種,或摻入生活污水進行混合處理等工藝上的改進,都可能為活性污泥法的應用創造更為廣闊的前景。
F. 含砷廢液(屬於危廢)如何處理
1).As2O3是劇毒物質,其致命劑量為0.1克。因此,處理時必須十分謹慎。 2).含有機砷化合物時,先將其氧化分解,然後才進行處理(參照含重金屬有機類廢液的處理方法)。 處理方法(氫氧化物共沉澱法) [原理] 用中和法處理不能把 As沉澱。通常使它與Ca、Mg、Ba、Fe、Al等的氫氧化物共沉澱而分離除去。用Fe(OH)3時,其最適宜的操作條件是:鐵砷比(Fe/As)為30~50;pH為7~10。 [操作步驟] 1).廢液中含砷量大時,加入Ca(OH)2溶液,調節pH至9.5附近,充分攪拌,先沉澱分離一部份砷。 2).在上述濾液中,加入FeCl3,使其鐵砷比達到50,然後用鹼調整pH至7~10之間,並進行攪拌。 3).把上述溶液放置一夜,然後過濾,保管好沉澱物。檢查濾液不含As後,加以中和即可排放。此法可使砷的濃度降到0.05ppm以下。 [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有鐵共沉澱、濃縮——溶劑萃取——鉬藍法(見JIS K 0102 48.1);或鐵共沉澱、濃縮——分離砷化氫——二乙基氨荒酸銀法進行測定(見JIS K 0102 48.2)。 [備注] 除上述處理方法外,還有硫化物沉澱法(用鹽酸酸化,然後用H2S或NaHS等試劑使之沉澱)及吸附法(用活性炭、活性礬土作吸附劑)。
G. 處理含砷廢水的方法有哪些
(1)石灰法;(2)石灰-鐵鹽法;(3)硫化法;(4)軟錳礦法;(5)綜合回收法;(6)磷酸鹽法;(7)活性炭、活性鋁吸附法;(8)反滲透法;(9)離子交換法。
H. 如何脫砷
脫砷法是從水中去除砷的水處理過程。地熱水中常含1-10mg/L,故地熱發電後的熱水不能直接排到水體中。
水的脫砷處理一般有兩種方法:
①在地熱熱水中加入鐵鹽和石灰,使砷被吸附到生成的氫氧化鐵沉澱絮凝物上並分離出來;
②把鐵、鋁等離子加到地熱熱水中,使硅酸溶解度降低並與砷一起沉澱出來。目前除砷處理裝置存在的問題有:沉澱物的過濾分離方法及後處理;除砷後水中硫酸根和氯離子增多等。
I. 含砷重金屬污染怎麼處理
砷污染的治理措施
1、傳統治理方法:包括化學法、物理法,生物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處理解決掉砷元素,但化學葯劑容易對環境造成潛在的二次污染,物理法難以治理全面,生物法治理技術要求高,效果不穩定。
化學法:用化合劑將砷變為人體難以吸收的砷化合物,如在含砷廢水中投加石灰、硫酸亞鐵和液氯將砷沉澱,然後對廢渣進行處理,也可以讓含砷廢水通過硫化鐵或用硫酸鐵、氯化鐵、氫氧化鐵凝結沉澱等。
2、重金屬穩定固化法介紹:
重金屬穩定固化法能夠針對砷污染物,如:土壤,污泥,尾礦等能過有效的進行處理,通過一系列模擬自然界物質生成規律,最終達到穩定固話的效果,阻止其對環境造成影響。同時,穩定固化後不會再受到外界影響而溢出。
砷污染的防禦措施
1、加強環境監測,建立重點地區空氣、水等流體中的砷污染預報機制,同時加強重點地區的土壤中砷的監測,解決好高砷地區人畜用水及農業灌溉用水問題
2、加含砷礦藏及其冶煉過程的管理,取締土法煉砷的工廠,冶煉砷的工廠和其它冶金工廠的「三廢」必須達標排放,對高砷煤採取強制性脫砷處理,從根本上降低空氣中砷含量。
3、加強含砷化工產品管理,特別要加強對含砷農葯和醫葯的監管,要加強這些毒性葯物的使用常識培訓,最大程度減少人為中毒情況的發生。
4、避免砷進入食物鏈,是防治砷污染的關鍵。
J. 實驗室做完實驗的廢水中重金屬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處理掉的
近年來,為進一步開展各種科學研究,同時也為了給大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實踐環境,越來越多的高校配備了更加眾多的實驗室,並且也購進了多種多樣的實驗設備及化學試劑。但是,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實驗室廢水只經過了簡單的處理,有的甚至都沒有經過處理就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網中,這給水環境甚至土壤環境都帶來了不小的污染,同時也在食品安全與人體健康上埋下了隱患。
目前對含汞廢水的處理方式多種多樣,但成本相對偏高,而且並沒有專門針對含汞廢水的專利技術與設備,對於單個實驗室的廢水中少量的含汞廢水來說,找到一個價格合理、方便快捷的汞處理手段現已是重中之重。
目前國家極其重視環境的治理,首當其沖就是廢水的達標排放,對於實驗室這種污染種類多、污染源濃度又不高的廢水來說,必須找到快捷經濟的專門處理方法才能保證廢水的達標排放。